2019最新苏教版七上《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教案1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6.1光合作用的发现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6.1光合作用的发现](https://img.taocdn.com/s3/m/61f523f74b35eefdc8d333f3.png)
《第一节光合作用的发现》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光合作用的实验,说出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通过学习光合作用的实验,背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技能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尝试与同学进行交流,形成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通过资料阅读,尝试对资料进行分析与归纳,形成分析与归纳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形成严谨的实验态度
通过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
对比实验
三、教学难点:
对比实验
四、教学方法和媒体: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七、作业。
最新苏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 第6章 第1节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精品教案
![最新苏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 第6章 第1节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58aaaa89eb172ded63b7e5.png)
说出 实验现象.
现象: 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植物死亡。 相同时间内,蜡烛继续燃烧、植物也活着。
光照
第二组实验
描述 实验过程.
一段时间后
相同时间内.
说出 实验现象.
现象: 一段时间后,老鼠死亡、植物死亡。 相同时间内,蜡烛继续燃烧、植物也活着。
背景资料: 【好空气:促进燃烧、维持呼吸】 【坏空气:不能促进燃烧、不能维持呼吸、有助于植物生长】
2、为什么活的老鼠和活着的植物放一起就能 在相同的时间内还能活着呢?
1识7清氮还世洁气是纪模中的78糊叶空.的0以6气,前%到,是、了人由1们8对世空纪气,和通气过体对的燃认烧 现氧象气和呼20吸.作95用%的、深入研究,人们才开始 认二识氧到气化体碳的0多.样03性%和等空气气的体复杂性。
组成的。
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贮存能量 的有机物(淀粉),并且释放 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光照
叶绿体 有机物
光合作用发现前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人, 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生物学家。
让我们用科学家在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中的 有趣实验来验证一下亚里士多德的结论吧!
第一个实验 比利时
17世纪 范·海尔蒙特(V.Helmot,1579-1644)的实
实验所需:
那么,植物增重就不是来自土壤
沙土
柳树幼苗
带盖的木桶
洒水壶
海尔蒙特实验:
第一次称重
只浇雨水
木桶加盖(防灰尘)
只有控制好实验条件,排除实验中的干扰 因素,才能增强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沙土烘干后称重 第二次称重
80公斤
实验数据统计
只浇纯净的雨水 ≠ 实验前后土壤减少的质量
实验前后植物增加的质量
苏教版生物七上3.6.1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教案设计
![苏教版生物七上3.6.1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4b651f39ec3d5bbfd0a74ec.png)
第六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第一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和意义。
2.说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意义。
3.说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及表达式。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的能力,实验设计的创新能力和分析、归纳并合理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并体会探究过程和感受。
2.领略和感悟科学家在探究过程中的科学思维方式(如何去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重点难点重点尝试解释发现光合作用的实验的原理。
难点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生物圈中大多数生物在呼吸过程中,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据统计,全世界生物的呼吸和燃料的燃烧所消耗的氧气量每秒平均为10000千克。
提出设问:为什么我们却没有感觉到缺氧呢?消耗的氧气通过什么途径补充呢?二、学习过程老师:我们就来学习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光合作用?1.阅读课本第89页内容,什么是光合作用?学生自己读书体会,回答问题。
老师:那么光合作用又是怎么被发现的呢?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17世纪。
2.阅读教材第89页材料一,思考下列问题:(小组合作探究)(1)描述实验过程。
(2)柳树增加的质量是多少?(3)土减少质量是多少?(4)柳树增重的原因是什么?(5)本实验的结论是什么?通过学生讨论,得出本实验的结论:柳树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是从水中获得的,而不是从土壤中获得的。
老师:该结论完全正确吗?从植物生活的环境考虑,还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呢?这时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纷纷发言,还应考虑到阳光、空气。
老师:说明该实验还有局限性,那么怎么办呢?时间到了18世纪。
3.阅读材料二,思考下列问题:(小组合作探究)(1)阅读实验一,描述过程,说明蜡烛熄灭的原因。
(2)阅读实验二,描述过程,说明绿色植物死亡的原因。
(3)阅读实验三,描述过程,为什么钟罩内放入一盆植物后蜡烛依然燃烧,老鼠依然活着?(4)本实验的结论是什么?老师巡视指导,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把有共性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第一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教案(苏教版初一上) (12)
![第一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教案(苏教版初一上) (12)](https://img.taocdn.com/s3/m/4917402e8762caaedc33d44d.png)
第一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教案(苏教版初一上)
(12)
第一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发觉
一、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讲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觉的过程。
〔重点〕
2、讲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觉的意义。
〔重点〕
3、讲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及表达方式。
〔重点、难点〕
技能目标:
尝试讲明发觉光合作用的实验的原理。
〔重点〕
情感目标:
1、锤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进行科学探的愿望。
2、进一步增强热爱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难点:1、阐明发觉光合作用的实验的原理。
三、教学预备:
1、搜集关于光合作用的应用知识。
2、FLASH:〔1〕普利斯特莱实验;〔2〕光合作用。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3.6.1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说课稿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3.6.1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c6dd234ce2f0066f433225e.png)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3.6.1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说课稿《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说课稿一、说教材《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章的内容,教材先介绍光合作用的发现史,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对光合作用形成初步认识。
在此基础上,通过几个不同类型的活动,引导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进行探讨。
最后,对光合作用的实质和重要意义进行总结归纳,通过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体会光合作用的实践意义。
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2.解释发现光合作用的实验的原理3.说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意义由于(本课的一些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因为(学生的一些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阐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原理。
二、说教学目标1、了解光合作用的探索历程。
2、掌握光合作用反应式及意义。
3、通过阅读、识图、动画演示、分析、交流讨论光合作用的探索历程,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学会运用对比法进行学习。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四、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
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观察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五、说教学过程(一)、引言:2019多年前,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体由“土壤汁”构成,即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物质完全来自土壤。
植物增重是否来自土壤?设计意图:再现2019多年前人们的认识观,提出质疑,引发学生的思考。
(二)、光合作用的发现(1)17世纪,范·海尔蒙特的实验1.你能描述该实验的过程吗?2.计算:柳树增加的质量是多少?土壤减少的质量是多少?。
苏教版七上生物 6.1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教案设计
![苏教版七上生物 6.1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f8eb847a6c30c2259019edc.png)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2).说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意义。
(3).说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及表达方式。
2、能力目标:(1)通过光合作用经典实验的设计,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2)通过扮演讨论光合作用的发现史,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光合作用发现史扮演学习,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及创新、合作精神,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科学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教学难点:角色扮演科学家探究的过程;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1)预习本课课文的内容。
(2)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关于光合作用的应用的知识。
2.教师准备(1)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关于光合作用的应用的知识。
(2)制作光合作用的发现的实验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多媒体出示一组在阳光下勃勃生机的绿色植物图片,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这些绿色植物,那么你们知道这些绿色植物在阳光下进行哪些生命活动呢?生1:光合作用,生:2呼吸作用,生3吸收作用,生4:蒸腾作用。
师:那么,什么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呢?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探究第六章第一节《光合作用的发现》2、板书课题:第一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二、指导学生学习新课。
自主活动(一)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1、学生自学课本89页上面的一段材料,思考:(1)什么是光合作用?(2)光合作用的发现有什么意义2、学生自学后小组讨论交流3、指名汇报自主活动(二)讨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知识准备:蜡烛燃烧和鼠的呼吸都需要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但直到18世纪70年代才发现了空气的成分,认识了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科学家普利斯特莱在做实验时还不知道空气的成分。
1、探究17世纪,范·海尔蒙特的实验。
(1)师:让我们把时光退回到十七世纪,看看科学家海尔蒙特,重温一下当时他是怎么实验的吧。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6.1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6.1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66e1f56137ee06eff91899.png)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2)解释发现光合作用的实验的原理(3)尝试说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光合作用发现的意义能力目标(1)让学生自主的阅读思考光合作用发现的三个实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汇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2)体会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科学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说出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解释发现光合作用实验的原理、概述光合作用的概念。
难点:阐明发现光合作用实验的原理【教学设计】教学准备:(1)范•海尔蒙特实验示意图,普利斯特莱实验自制剪贴图,希尔实验示意图(2)苹果、饼干、牛肉干等(3)三个实验的辅读材料【教学过程】老师:同学们喜欢植物吗?为什么喜欢呢?学生答:一般能说出植物可以清新空气、给人类提供食物、防风固沙等。
当学生说到植物能清新空气时老师提示:植物之所以能清新空气,除了植物能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外,更重要的是它能释放氧气。
当学生说到提供食物时,出示苹果、饼干、牛肉干。
告诉学生:这些食物给我们提供必须的营养物质,其中大部分是有机物,而有机物是由植物的光合作用直接或间接制造的。
老师:如果没有植物的光合作用,世界上绝大多数生物都将因为没有氧气和食物而死亡。
可以说没有植物的光合作用,将没有整个地球生物圈的存在。
但是植物在地球上默默地进行光合作用已经由三十多亿年了,而人类对光合作用的认识却只有几百年时间,那么是谁第一个发现光合作用的呢?科学家又是怎样发现光合作用的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呀?学生:想老师:就让老师带领你们穿越时空隧道,看一看是谁发现光合作用第一人呢?(创设穿越时空的情景,激发学生兴趣)老师:现在我们来到了17世纪,科学家范•海尔蒙特的实验基地,这是一个简陋但却充满了浓郁的科学探索气息的地方。
当时范•海尔蒙特做了个什么实验呢?在实验中他发现了什么?从中得出什么结论?请大家阅读分析老师发给你们的资料中有关范•海尔蒙特得实验图示,完成自习思考题中第一大题:有关范•海尔蒙特实验的四个思考题。
第一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教案(苏教版初一上) (5)
![第一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教案(苏教版初一上) (5)](https://img.taocdn.com/s3/m/1572b20a0029bd64793e2c4d.png)
第一节第一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教案(苏教版初一上) (5)第二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发觉教学目标1.讲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觉的过程。
(重点)2.讲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觉的意义。
3.讲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及表达方式。
(重点、难点) 学情分析关于植物的光合作用的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小学的«自然»中已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节课要求学生了解光合作用发觉的历史,讲明光合作用的概念及表达方式。
课前预备1.学生预备(1)预习本课课文的内容。
(2)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关于光合作用的应用的知识。
2.教师预备(1)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关于光合作用的应用的知识。
(2)制作光合作用的发觉的实验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中国有句谚语是〝万物生长靠太阳〞。
请同学们摸索一下:植物生长靠太阳吗?植物靠太阳干什么?(进行光合作用)人们对光合作用的研究开始于17世纪。
此后的几百年间,人们一直坚持不懈地进行研究。
到18世纪80年代,美国的科学家因其在研究光合作用方面的突出奉献,获得了诺贝尔奖。
光合作用被称为地球上最重要的光化学反应。
通过介绍光合作用发觉的历史,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的爱好。
引导学生识不本节目标。
(略)二、探究过程关于光合作用的发觉过程,课文是通过3个经典的实验来讲明的。
1.材料一:17世纪,范·海尔蒙特的实验。
学生每6个人一组,进行自学材料一,时刻是4min。
教师巡回指导,组织讨论,通过咨询题提示,鼓舞学生合作共同归纳该实验的结论。
要提出的咨询题有:你能描述该实验的过程吗?柳树增加的质量是多少?而土减少的质量是多少?柳树增重的缘故是什么?本实验的结论是什么?引导学生观看范·海尔蒙特的实验过程的课件,描述实验过程和结论。
2.材料二:18世纪,普利斯特莱的实验。
投影:〝知识预备〞:蜡烛燃烧需要氧气,产生二氧化碳;鼠的呼需要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学生每6个人一组,进行自学材料二,时刻是7min。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6.1植物的光合作用 教案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6.1植物的光合作用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916fe631126edb6e1a1068.png)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共1课时。
主要内容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探究和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及意义的教学。
本节内容的学习为下一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七上第二单元学习了生物体结构层次中的细胞、组织和器官,学习了植物的基本组成,但是对植物的生理活动不是很了解,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中大概学习了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一定的知识背景,但是具体光合作用是如何被发现的,以及光合作用如何进行,学生没有理解和掌握。
因此学生带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去学习本节内容。
本节知识的学习为学生学习下一节《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场所》做了铺垫。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2.说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并尝试说说光合作用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的能力,实验设计的创新能力和分析、归纳并合理表达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和感悟科学家在探究过程中的科学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了解光合作用对于人类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爱护植物的情操。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说出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2.总结归纳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
(二)教学难点通过探究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建构光合作用概念。
五、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引导法、讲授法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有关图片和课件。
七、课时计划:1课时八、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一个人每天平均消耗一千克氧气,地球上有六十多亿人,每天要消耗60多亿千克的氧气,同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为什么我们没有感觉到缺氧呢?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跟着老师的导入语进入新课内容。
2019最新苏教版七上《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教案1
![2019最新苏教版七上《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f9564fe96f1aff00bed51e73.png)
2019最新苏教版七上《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教案1第一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课题: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教学目标: 1.能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2.说明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意义教学重点: 1.说出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2.解释发现光合作用的实验的原理3.说明光合作用的意义教学难点:阐明发现光合作用的实验的原理教学过程:一.引题为什么绿色植物的叶和一些茎会是绿色呢? 那是因为它们含有一元素叫叶绿体,这个叶绿体它有什么作用呢?用处可大了,它能利用光能,把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 同时释放氧气,由此我们说叶绿体的作用非常巨大,植物少了它就不能存活,在这里,我们把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发现,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那么,植物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呢?二.教授新课(一)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1.学生四人一组讨论:材料一、17世纪,范·海尔蒙特的实验材料二、18世纪,普利斯特来的实验材料三、20世纪,希尔的实验2.分析上述三个实验的基本过程(1)范海尔蒙特他在100kg干燥的细粒土壤中,种了一棵 2.5kg重的柳树,然后往盆里浇水,但不供给他其它营养物质。
五年后,他发现柳树的重量为82.5kg.(2)在光照下,普利斯特莱让一只蜡烛在内有薄荷枝条的玻璃罩里燃烧至熄灭。
十天后,薄荷枝条仍是繁茂的。
当普利斯特莱重新点燃熄灭的蜡烛时,蜡烛又重新明亮的燃烧起来。
(3)希尔巴植物的叶片烘干后,碾成粉,然后把叶绿体和叶绿素一起提取出来。
他把这些叶绿体和叶绿素与不同的铁化合物相混合。
当他把光照射在这个培养的混合物上时,出现了气泡。
当光照停止后,氧气流也停止了。
3.归纳每个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并在书上图6-4中用文字或符号表示出来。
(由学生自己归纳)(二)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意义(由学生自己归纳)三、练习(思考题)。
最新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教案
![最新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e4115790c69ec3d5bb75a9.png)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共1课时。
主要内容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探究和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及意义的教学。
本节内容的学习为下一节植物的光合作用实质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学习了植物基本层次结构中的细胞组织器官,了解了植物的基本组成,但是对植物的生理活动不是很了解,学生在小学阶段大概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一定的知识背景,但是具体光合作用是如何被发现的,以及光合作用如何进行,学生没有掌握。
因此学生带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去学习本节内容。
为学习下一节《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场所》做了铺垫。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经典实验的探究,认识科学家发现光合作用的过程;了解经典实验的方法及结论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场所、条件并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在模拟和分析实验的过程中,体会前人设计实验的思维方法;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分析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初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发现光合作用的经典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格,并进行科学史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发现过程的艰辛和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通过了解光合作用对于人类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爱护植物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场所、条件并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难点:通过探究发现过程,建构光合作用概念。
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有关图片和课件。
五、教学过程板书设计6.1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一、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发现1. 范·海尔蒙特2. 普利斯特莱3.后来科学家二、植物的光合作用 1. 概念2.意义二氧化碳+水 氧气+有机物光照叶绿体制造有机物、提供能量、提供氧气课后反思:。
苏教版生物七上3.6.1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同步课程教学设计
![苏教版生物七上3.6.1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同步课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e763ee4cc22bcd127ff0c02.png)
3.6.1《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2、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学重难点:1、举例说出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2、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3、说出发现光合作用的经典实验教学活动过程:导入新课:教师:2、出示农民收割水稻的照片:教师:请同学们告诉我,这张照片上农民朋友们在收割的是什么植物?(学生:略)水稻可以生产?(学生:略)大米主要成分是?(学生:略)淀粉是有机物还是无机物?(学生:略)原来是水稻产生淀粉这种有机物来为我们提供营养和能量。
看这些农民朋友的表情就知道,这又是一个丰收年。
既然是丰收,请你想想影响水稻生长和产量的非生物因素有哪些呢?(学生:略),所以在老百姓口中,常常流传这样一句话:“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万物生长靠太阳!”评析:以生活实例及谚语引出本节课的焦点问题,更贴切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可是,在2400多年前,古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却说:“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全部来自土壤。
”这么权威的大哲学家的论断是否正确呢?我们可以想象的到,当时应该很少有人持怀疑态度吧!直到1648年,比利时科学家范·海尔蒙特猜想:如果真像亚里士多德说的那样,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全部是从土壤里得到的,那么植物到底从土壤里吸收了多少物质呢?他想:为什么不能用实验,用数据来说明一切呢?因此他设计了一个巧妙而又经典的实验进行探究。
4、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89页,前后排同学4人组成一讨论小组,带着这4个问题,阅读课本89页图例,可在学案上适当标记。
2分钟后我们请一小组代表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6、我们一起看一下这个小组的讨论结果。
(学生:学生叙述范海尔蒙特的实验过程,给出了4个问题的答案。
)7、范·海尔蒙特通过此实验得出的结论,认为:柳苗的增重主要自于水,你同意他的说法吗?为什么?(学生:忽视了空气、光照等因素。
)教师:看来,通过范·海尔蒙特的实验还是不能明确的说明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到底来自哪些物质。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6.1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教案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6.1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5c8cdd52ea551811a68713.png)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本节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第一节内容。
植物的光合作用对整个生物圈有重要的影响,本节内容作为整章的引入部分,可以通过分析光合作用经典实验,激励学生从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中汲取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对接下来光合作用的场所、实质等章节教学知识的吸收、理解、运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铺垫作用;并且可以通过探讨相关实验的设计,来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探索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激发学生对植物光合作用强烈的研究兴趣,有助于建构大科学、大自然观念,从而培养学生从光合作用角度评价人类自身行为准则的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1)光合作用的发现(2)光合作用的定义。
2、(1)通过光合作用经典实验的设计,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2)通过学习讨论光合作用的发现,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3、通过光合作用发现史的学习及实验设计与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及创新、合作精神,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科学思想教育。
三、教学重点:1、说出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2、解释发现光合作用实验的原理;3、说明光合作用的定义。
四、教学难点:1、科学探究的过程;2、阐述发现光合作用的实验原理。
五、学情分析: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表现自我,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如何设计环节使学生真正理解科学家在光合作用发现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努力和学习科学探究素质是本节的关键之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学生重现当年的探究过程和体会其中的奥妙,最终由学生归纳出光合作用的“发现”的过程,从而体会到小科学家的成功喜悦。
六、教学设计:1、教学方法:采用发现式教学法,即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引导探究、分析→总结并迁移,强调一环扣一环、丝丝入扣的逻辑性。
2、教学模式:根据教材特点采用教师“设问、引导”和学生“探究、答问”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加深学生对经典实验的理解。
苏教版生物七上3.6.1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教案设计
![苏教版生物七上3.6.1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f66745155270722192ef7af.png)
总结出公式对学生的要求又提升了,同时也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
3、柳树增加的重量来源于哪里?
4、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想一想:在这个实验当中,柳树除了需要水进行光合作用以外,它的光合作用还会受到环境当中什么因素的影响?如果让你在海尔蒙特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你会探究什么问题?
实验探究普利斯特莱的实验:
动画演示
问题:1、实验二中的植物为什么会死亡? 2、实验三中的蜡烛为什么会熄灭?老鼠为什么会死亡?3、实验一中的蜡烛继续燃烧,老鼠活着,植物生长良好说明了什么?4、这组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第一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教案
本节目标:
知识目标: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作用发现的过程;
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
能力目标:体会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
培养学生小组交流、口头表达、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爱护花草树木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说出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说明光合作用发现的意义。
答:人们可以调控温室中的光照、湿度和二氧化碳的浓度,为植物生长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增强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从而大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联系实际:理论上的学习应该是为生产实践服务的。通过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总结提升
绿色植物好象一个巨大的生产工厂,那么,这个厂的生产车间在哪里?以什么为原料?生产的“主打”产品是什么?生产过程中必须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我们发现这一系列的实验都是在光下进行的,那么如果把这些实验转到暗处,实验现象是否相同?
过程是怎样的?这个实验说明什么?
书上图6-3上用文字或符号标示出这三个实验的结论。
第一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教案(苏教版初一上) (11)
![第一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教案(苏教版初一上) (11)](https://img.taocdn.com/s3/m/ba969cb36bd97f192379e94d.png)
第一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教案(苏教版初一上)(11)一、背景和意义分析本章要紧内容是学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本节中安排了阅读讨论内容:阅读几个闻名的有关光合作用实验的资料,讨论光合作用的发觉过程,着重对光合作用的发觉进行实验探究,关心学生了解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觉的意义,为教科书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1、知识积存与疏导:讲出绿色光合作用发觉的过程,讲明绿色光合作用发觉的意义。
认知率100%2、技能把握与指导:能依照咨询题提示,归纳实验的结论。
利用率100%3、职能提高与训导:通过组内讨论,组间交流,培养合作精神,提高交流表达能力。
互动率100%4、情意修炼与开导:在自然观看中发觉咨询题,并尝试摸索和解决咨询题,激发学习爱好。
投入率95%5、观念确认与引导:了解光合作用发觉的过程,确认光合作用发觉的意义。
认同率100%三、障碍与生成关注1、讲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觉的过程2、讲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及表达方式四、学程与导程活动课前预备:制作光合作用发觉的实验课件导入新课:中国有句谚语〝万物生长靠太阳〞,植物生长靠太阳吗?植物靠太阳干什么?〔进行光合作用〕人们对光合作用的研究开始于17世纪,此后几百年间,人们一直进行研究,到18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因其在研究光合作用方面的突出奉献,获得了诺贝尔奖。
光合作用被称为地球上最重要的光化学反应,通过介绍光合作用发觉的历史,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的爱好。
探究过程:1、材料一:17世纪,范·海尔蒙特实验学生每六个人一组,进行自学材料一,时刻是4分钟。
教师巡回指导,组织讨论,通过咨询题提示,鼓舞学生合作共同归纳该实验的结论。
要提出的咨询题有:你能复述该实验的过程吗?柳树增加的质量是多少?柳树增重的缘故是什么?本实验的结论是什么?2、18世纪,普利斯特莱的实验学生每六个人一组,进行自学材料二,时刻是7分钟教师巡回指导,组织讨论,通过咨询题提示,鼓舞学生合作共同归纳该实验的结论。
《第一节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一节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a0c075b1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15.png)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有助于学生梳理知识框架,强化记忆。练习题的设置可以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拓展延伸(5 分钟)
教师活动:
介绍现代科技对光合作用研究的新进展,如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植物光合作用效率的研究等。
提问:“英格豪斯的实验对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有什么补充和完善?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活动:
学生阅读实验资料,观察实验图示,分析英格豪斯实验与普利斯特利实验的联系和区别。
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如认识到光照是绿色植物更新空气的必要条件,光合作用需要光等。
设计意图:介绍英格豪斯实验,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是一个不断深入和完善的过程。通过对比分析两个实验,加深学生对光合作用条件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板书设计
七、板书设计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一、普利斯特利实验
蜡烛 + 植物 → 蜡烛不易熄灭
小鼠 + 植物 → 小鼠正常存活
二、英格豪斯实验
光照是绿色植物更新空气的必要条件
三、萨克斯实验
暗处理 → 遮光与曝光 → 碘蒸气处理
结论: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四、光合作用概念
绿色植物
叶绿体
光能
二氧化碳 + 水 → 有机物(淀粉)+ 氧气
第3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六章 绿色植பைடு நூலகம்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第一节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是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碳氧平衡起着关键作用。本节内容通过介绍光合作用发现的历史过程,从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到萨克斯的实验等,逐步揭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等重要概念,为学生深入理解植物的生理功能以及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奠定基础。教材以科学史为主线,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最新苏教版七上《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教案1
第一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课题: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教学目标: 1.能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
2.说明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意义
教学重点: 1.说出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2.解释发现光合作用的实验的原理
3.说明光合作用的意义
教学难点:阐明发现光合作用的实验的原理
教学过程:一.引题为什么绿色植物的叶和一些茎会是绿色呢? 那是因为它们含有一元素叫叶绿体,
这个叶绿体它有什么作用呢?用处可大了,它能利用光能,把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
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 同时释放氧气,由此我们说叶绿体
的作用非常巨大,植物少了它就不能存活,在这里,我们把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
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
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发现,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那么,植物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呢?
二.教授新课
(一)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1.学生四人一组
讨论:材料一、17世纪,范·海尔蒙特的实验
材料二、18世纪,普利斯特来的实验
材料三、20世纪,希尔的实验
2.分析上述三个实验的基本过程
(1)范海尔蒙特他在100kg干燥的细粒土壤中,种了一棵 2.5kg重的柳
树,然后往盆里浇水,但不供给他其它营养物质。
五年后,他发现柳树的重量为
82.5kg.
(2)在光照下,普利斯特莱让一只蜡烛在内有薄荷枝条的玻璃罩里燃烧至熄
灭。
十天后,薄荷枝条仍是繁茂的。
当普利斯特莱重新点燃熄灭的蜡烛时,蜡烛又
重新明亮的燃烧起来。
(3)希尔巴植物的叶片烘干后,碾成粉,然后把叶绿体和叶绿素一起提取出来。
他把这些叶绿体和叶绿素与不同的铁化合物相混合。
当他把光照射在这个培养的混合物上时,出现了气泡。
当光照停止后,氧气流也停止了。
3.归纳每个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并在书上图6-4中用文字或符号表示出来。
(由学生自己归纳)(二)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意义
(由学生自己归纳)
三、练习(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