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有理数教案
数学人教版(2024)7年级上册 1.2.1 有理数的概念 教案02
![数学人教版(2024)7年级上册 1.2.1 有理数的概念 教案02](https://img.taocdn.com/s3/m/5c4d5db2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ab.png)
第一章有理数1.2.1 有理数的概念0.3…负分数:如-52,-23,-17, -0.5, -150.5,… 引导:0.1=110,-0.5=−12, 0.3 = 13 ,事实上,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以化为分数,因此它们也可以看成分数。
指出: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想一想:整数能化成分数吗?预设:2=21, 3=31,…正整数可以写成正分数的形式-2=−21, -3=−31,…负整数可以写成负分数的形式0=01,0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 整数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指出:可以写成分数形式的数称为有理数。
可以写成正分数形式的数为正有理数,可以写成负分数形式的数为负有理数。
思考:你能试着对有理数进行分类吗?预设:有理数的分类(整分性):有理数的分类(正负性):例1:指出下列各数中的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并分别指出其中的正整数、负整数:13,4.3,−38,8.5%,-30,-12%, 19 ,-7.5,20,-60,1.2解:正有理数:13,4.3, 8.5%, 19 ,20,1.2;其中正整数有13,20。
负有理数: −38, -30,-12%, -7.5,-60 ; 其中负整数有-30,-60。
例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有理数中,0的意义仅仅表示没有 B .一个有理数,它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C .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组成有理数 D .0是自然数 答案:D强调:在有理数概念中,“0”很特殊: (1)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0是整数,不是分数; (3)0既是非正数,又是非负数. 活动意图说明:【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的分类,理解有理数的相关定义是解题的关键.先根据正数的定义判断A 的正误,再根据非负数是正数或0判断B 的正误;再根据有理数也可分成整数和分数判断C ,D 的正误即可解答.解:A .由50%,1,2.5是正数,故正确,符合题意; B .由−2,−4为负数,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C .1为整数,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D .因为112是分数,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综合拓展类作业】5.如图,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各圈里. 100,−99%,0,−2000,5.2,6,−0.3,116,−53【答案】见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分类,根据有理数的分类,即可求解. 解:整数为:100,0,−2000,6; 负数为:−99%,−2000,−0.3,−53; 则负整数为:−2000;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明确有理数的概念,并能对有理数进行正确。
初一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复习教案最新3篇
![初一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复习教案最新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a306033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c2.png)
初一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复习教案最新3篇篇一:数学《有理数》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材中的第一章第四节,“有理数的乘除法”是把“有理数乘法”和“有理数除法”的内容进行整合,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
在本章教材的编排中,“有理数的乘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有理数加减的深入学习,又是有理数除法、有理数乘方的基础,在有理数运算中有很重要的地位。
“有理数的乘法”从具体情境入手,把乘法看做连加,通过类比,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形式,自己归纳出有理数乘法法则。
通过这个探索的过程,发展了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自信心。
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现实地位。
(二)学情分析:因为学生在小学的学习里已经接触过正数和0的乘除法,对于两个正数相乘、正数与0相乘、两个正数相除、0与正数相除的情况学生已经掌握。
同时由于前面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学生对负数参与运算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仍还有一定的困难。
另外,经过前一阶段的教学,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课堂上合作交流也做得相对较好。
(三)教学目标分析:基于以上的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探索归纳得出有理数的乘除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
2、能力目标: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经历探索有理数乘除法法则的过程,发展观察、猜想、归纳、验证、运算的能力,同时在探索法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类和归纳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索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学习态度,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
4、教学重点:会进行有理数的乘除法运算。
5、教学难点:有理数乘除法法则的探索与运用。
确定教学目标的理由依据是:新课标中指出课堂教学中应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同时也基于本节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章有理数全章教案
![第一章有理数全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7f23ed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fe.png)
第一章有理数全章教案有理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正数、负数的实际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2、掌握数轴的画法,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
3、理解相反数、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4、会利用数轴和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5、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计算。
掌握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6、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有理数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过程,体会类比、转化、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2、给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重点难点有理数的运算是重点;准确理解负数、绝对值的意义和运算符号的确定是难点。
课时分配1.1正数和负数2课时1.2有理数5课时1.3有理数的加减法3课时1.4有理数的乘除法5课时1.5有理数的乘方4课时本章小结2课时人教版数学第一章有理数全章教案1.1.1 正数和负数的概念〔教学目标〕1、了解负数产生是生活、生产的需要;2、掌握正、负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3、理解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含义。
〔重点难点〕正确理解正、负数的概念,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和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重点;正确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是难点。
〔教学过程〕一、负数的引入我们知道,数产生于人们实际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投影1~3:图1.1-1]人们由记数、排序,产生了数1,2,3 ;为了表示“没有”、“空位”引进了数0,测量和分配有时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为此产生了分数和小数。
在生活、生产、科研中经常遇到数的表示与数的运算的问题。
[投影4](1)北京冬季里某天的温度为-3~3℃,它的确切含义是什么?这一天北京的温差是多少?(2)有三个队参加的足球比赛中,红队胜黄队(4U1),黄队胜蓝队(1U0),蓝队胜红队(1U0),三个队的净胜球分别是2,-2,0,如何确定排名顺序?(3)2022年我国产量比上年增长1.8%,油菜籽产量比上年增长-2.7%,这里的增长-2.7%代表什么意思?上面三个问题中,哪些数的形式与以前学习的数有区别?数-3、-2、-2.7%与以前学习的数有区别。
《有理数加法》教案
![《有理数加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9abd82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5c.png)
《有理数加法》教案第一章:有理数加法概念引入1.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概念;(2)让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的基本法则;(3)培养学生运用有理数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1.2.1 有理数加法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数轴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即在数轴上,两个有理数相加,就是将它们的终点位置相连,得到一条新的射线。
1.2.2 有理数加法的基本法则讲解同号有理数相加、异号有理数相加、互为相反数的有理数相加、零的加法等基本法则。
1.3 教学活动1.3.1 课堂讲解通过数轴示例,讲解有理数加法的定义和基本法则。
1.3.2 学生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有理数加法的基本法则进行计算。
1.4 教学评价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有理数加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二章:有理数加法计算2.1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2)培养学生运用有理数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2.2.1 有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讲解加法运算中的括号去除、正负号转换等计算技巧。
2.2.2 实际问题解决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有理数加法计算方法进行求解。
2.3 教学活动2.3.1 课堂讲解讲解有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和实际问题解决方法。
2.3.2 学生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有理数加法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2.4 教学评价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有理数加法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有理数加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1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将有理数加法应用于实际问题中;(2)培养学生运用有理数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3.2.1 实际问题引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有理数加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2.2 实际问题解决方法讲解将有理数加法应用于实际问题中的方法,如购物、长度测量等。
3.3 教学活动3.3.1 课堂讲解讲解有理数加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和示例。
3.3.2 学生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有理数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章有理数-有理数(教案)
![第一章有理数-有理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98d08c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46.png)
-难点解释:分数乘除时,分子分母的交叉相乘相除,以及结果的符号判定。
-数轴上的有理数比较:特别是负数的大小比较。
-难点解释:在数轴上,负数的绝对值越大,其值越小,对于学生来说是思维上的一个转换点。
-应用题的建模:如何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有理数运算问题。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有理数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时如何计算总价。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使用数轴来表示不同的有理数,并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有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在讲授新课内容时,我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有理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则,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们看到有理数在实际中的应用。然而,我也发现,仅仅依靠讲解和案例可能还不够,学生们需要更多的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因此,在实践活动中,我安排了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去解决问题,这样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消化吸收所学知识。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有理数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有理数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有理数》教案
![《有理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bd9369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b9.png)
《有理数》教案一、教学目标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掌握有理数的分类方法。
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并能将有理数进行分类。
体会数学分类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理数的概念和分类。
对有理数不同分类标准的理解。
教学难点有理数分类中零的地位。
无限循环小数与分数的关系及在有理数分类中的归属。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有理数的概念和分类方法。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有理数分类的不同方式及特点。
举例法:通过大量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和分类。
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有理数概念和分类的掌握。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回顾小学所学的数的种类,如自然数、整数、小数、分数等。
提出问题:进入初中后,我们又学习了哪些新的数呢?这些数可以怎样进行分类呢?引出课题《有理数》。
讲解有理数的概念定义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解释整数包括正整数、零、负整数;分数包括正分数和负分数。
举例说明一些常见的有理数,如 2、-3、0、1/2、-2/3 等。
有理数的分类按定义分类教师讲解按定义分类的方法:有理数分为整数和分数。
整数又分为正整数、零、负整数;分数分为正分数和负分数。
让学生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有理数,并进行分类练习。
按性质分类讲解按性质分类的方法:有理数分为正有理数、零、负有理数。
正有理数包括正整数和正分数;负有理数包括负整数和负分数。
引导学生思考这种分类方法的特点和意义。
重点讨论零的地位提问学生:零在有理数分类中属于哪一类?为什么?组织学生讨论零的特殊性,明确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但它是整数。
探讨无限循环小数与有理数的关系提出问题:无限循环小数是有理数吗?如果是,它属于哪一类有理数?引导学生回忆无限循环小数可以化成分数的方法,从而得出无限循环小数是有理数,且属于分数的结论。
课堂练习出示一些数,让学生判断这些数是否为有理数,并进行分类。
设计一些填空、选择题,巩固学生对有理数概念和分类的掌握。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有理数的概念和分类方法。
有理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第一章第一课时教案
![有理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第一章第一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25a97df01dc281e43af02d.png)
1.2 有理数-第一课时(参考课时:2课时)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①使学生理解整数、分数、有理数的概念。
并会判断一个给定的数是整数或分数或有理数。
②会初步对有理数进行分类,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思维能力。
③使学生知道数轴上有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会画数轴,并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整数或分数。
④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的已知点所表示的数,知道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1.2 过程与方法:①采用启发式教学,设法引导学生去归纳、整理。
②引导同学动笔画,学生自主探索去观察、比较、交流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②向学生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及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2 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2.1 教学重点①整数、分数、有理数的概念。
②数轴的三要素和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教学。
2.2 教学难点①给一个数能正确说出它属于的集合。
②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
3 专家建议“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我们进行数学教学,不能只给学生讲结论,因为任何数学理论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数学活动,应该暴露数学活动过程。
也只有在数学活动的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得以发挥。
这一节课,从数的分类,到数轴的介绍,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结论和方法,然后进行大量的重复性练习,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去思索、判断,自己得出结论,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能力的目的。
4 教学方法情境引入——引导同学进行数的分类——有理数概念介绍——有理数的分类——集合概念初步——数轴介绍及画法——数轴与有理数对应关系——课程小结——巩固练习5 教学用具6 教学过程6.1 情境引入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队战绩辉煌。
在男子110米栏决赛中,中国选手刘翔以12.91秒的成绩夺得金牌,这个成绩打破了12.96的奥运会纪录,平了世界纪录,实现了中国男子田径金牌0的突破。
七年级上册有理数教案
![七年级上册有理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7dbe8f866fb84ae45c8da5.png)
第一章有理数一、全章概况:本章主要分两部分:有理数的认识,有理数的运算。
二、本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分类。
(2)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
(3)理解有理数运算的意义和有理数运算律,经历探索有理数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过程,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4)能运用有理数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的引入,认识到数学的发展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并自学地学习数学的习惯。
(2)通过对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真作业的态度,提高运算能力,逐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有理数有关概念的理解,使学生了解正与负、加与减、乘与除的辩证关系,初步感受数学的分类思想。
(2)通过师生互动,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抽象、归纳的数学思想品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本章重点难点:1、重点:有理数的运算。
2、难点:对有理数运算法则的理解(特别是混合运算中符号的确定)。
四、本章教学要求认识有理数,首先是引入负数,必须从学生熟知的现实生活中,挖掘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资源,让学生有真切的感受,然后才引出用正负数表示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理解有理数的意义时,注意运算数轴这个直观模型。
无论是有理数的认识,还是有理数运算的教学,都应设法让学生参与到“观察、探索、归纳、猜测、分析、论证、应用”等数学活动中来,并适时搭建“合作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力求让学生自己建立个性化的认识结构。
在有理数的运算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自己探索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并通过适量的练习巩固,提倡算法多样化,反对做繁难的笔算,遇到较为复杂的计算应指导使用计算器。
有理数教案(精彩8篇)
![有理数教案(精彩8篇)](https://img.taocdn.com/s3/m/fcf5c6f9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88.png)
有理数教案(精彩8篇)有理数教案篇一1、要求学生会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2、使学生更多经历有关知识发生、规律发现过程。
重点:对乘法运算法则的运用,对积的确定。
难点:如何在该知识中注重知识体系的延续。
一、知识导向:有理数的乘法是小学所学乘法运算的延续,也是在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与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基础上所学习的,所以应注意到各种法则间的必然联系,在本节中应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多让学生经历知识、规律发现的过程。
在学习中应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二、新课:1、知识基础:其一:小学所学过的乘法运算方法;其二:有关在加法运算中结果的确定方法与步骤。
2、知识形成:(引例)一只小虫沿一条东西向的跑道,以每分钟3米的速度爬行。
情形1:小虫向东爬行2分钟,那么它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相距出发地点多少米?列式:即:小虫位于原来出发位置的东方6米处拓展: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情形2:小虫向西爬行2分钟,那么它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相距出发地点多少米?列式:即:小虫位于原来出发位置的西方6米处发现:当我们把中的一个因数3换成它的相反数-3时,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6的相反数-6同理,如果我们把中的一个因数2换成它的相反数-2时,所得的积是原来的。
积6的相反数-6概括:把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的相反数3、设疑:如果我们把中的一个因数2换成它的相反数-2时,所得的积又会有什么变化?当然,当其中的一个因数为0时,所得的积还是等于0。
综合: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
例:计算:(1)(2)三、巩固训练:p52.1、2、3四、知识小结:本节课从实际情形入手,对多种情形进行分析,从一般中找到规律,从而得到有关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
在运算中应强调注意如何正确得到积的结果。
五、家庭作业:p57.1、2,3六、每日预题:1、小学多学过哪些乘法的运算律?2、在对有理数的简便运算中,一般应考虑到哪些可能的情况?有理数教案篇二知识与技能:熟记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能熟练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
《有理数》单元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有理数》单元教学设计-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bb7fd4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ea.png)
3 会按性质符号分类
过程与方法
体会数学符号及对应思想, 把相反意义的量用正负数表示符号化
了解分类讨论的思想与方法, 按照一定标准分类, 做到不重不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产生和发展与生活和生产的关系, 提高把数学应用于生活的能力;通过联系实际, 激发学生学号数学的兴趣;通过分类教学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习惯及严谨的学习态度。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对于负数、零的意义理解及有理数概念的理解以及有理数的分类
难点: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正确进行有理数的分类
5.学习评价设计
补充习题量化评分诊断学生学习情况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环节一: (根据课堂教与学的程序安排)
教师活动1
生活中的正数与负数
议一议:
在小学里, 我们学过正数、负
数、零.你知道右边图片中各数的意义吗?分别说出8844.43、-154、-117.3、-0.102%的意义. 分别说出8844.43.-154、-117.3.-0.102%的意义.
分别说出8844.43、-154.-117.3、-0.102%的意义.。
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教案有理数全章复习课(2)+(面向平行班)
![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教案有理数全章复习课(2)+(面向平行班)](https://img.taocdn.com/s3/m/b594d870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21.png)
“有理数”的复习课(2)的教学设计:【课题】“有理数”的复习课(2)【设计与执教者】:【教学时间】:【学情分析】:本设计面向平行班学生,在学生学习有理数全章书后,对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已有初步的了解,能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但如何才能做到准确进行运算,并能正确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等方面还需加强,因此,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提高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熟练程度和准确率。
【学情目标】:系统复习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法则及运算律,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混合运算;会运用运算律进行有理数的简便运算,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教学重点】:熟练进行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教学难点】:准确进行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教学突破点】:通过实例帮助学生掌握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法则,会运用运算律进行有理数的简便运算,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设计分层练习,让各层次的学生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训练。
【教法、学法设计】:分层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练习与测评: 一、基础题(1))6514()537()6155()5213(-+--+-- (2) )21()43()32(6)3(42+÷-+-⨯--⨯- (3)11136(2)4912⎛⎫-⨯--÷-⎪⎝⎭(4)2)6(1)]43(361)2411[(-÷-+++ 二、中等题:1、某摩托车厂本周计划每日生产250辆摩托车,由于工人实行轮休,每日上班人数不一定相等,实际每日生产量与计划量相比情况如下表(增加的辆数为正数)①本周六生产了多少辆?②产量最多的一天比产量最少的一天多生产了多少辆? ③本周平均每天实际生产多少辆? 解:①周六生产了241辆②34辆周五生产了259辆,周日生产了225辆产量最多的一天比产量最少的一天多生产了34辆 ③247辆 2473250725894375250=-=--++-+-+2、将-15、-12、-9、-6、-3、0、3、6、9,填入下列 小方格里,使大方格的横、竖、斜对角的三个数字之和都相等。
数学人教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 1.2.1 有理数的概念 教案03
![数学人教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 1.2.1 有理数的概念 教案03](https://img.taocdn.com/s3/m/073583e0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24.png)
第一章有理数1.2.1 有理数的概念备课时间:上课时间:回想一下,目前为止我们学过哪些数?你所知道的数可以分成哪些种类,你是按照什么划分的?学生回答,并相互补充:有小学学过的整数、0、分数,也有负整数、负分数。
这就是全部的分数分类吗?小数呢?事实上,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以化为分数,因此它们也可以看成分数。
进一步地,我们还发现整数又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教学说明】我们把可以写成分数形式的数称为有理数。
知识点1 有理数的分类根据整数和分数来分类。
【教学说明】可加以引导,有理数可分为整数和分数两大类,那么整数又包含哪些数?分数呢?以上按整数和分数来分,那可不可以按性质(正数、负数)来分呢?我们把所有正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数集合;所有负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负数集合。
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指出下列各数中的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并分别指出其中的正整数、负整数:跟踪训练:所有正有理数组成正有理数集合,所有负有理数组成负有理数集合,把下面的有理数填入它们属于的集合内。
15,-1/9,-5,7,0。
5,-80,12,-4。
2,2。
3。
正有理数集合:{ ⋯}。
负有理数集合:{ ⋯}。
知识点2 小数与有理数的联系按照定义,能够写成分数形式的数是有理数,那不能写成分数的数就不是有理数。
思考“不能写成分数的数”是哪些数呢?如2/3,−1/2,⋯这些分数是可以化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同样地,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能化为分数,也是有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如π)不能化成分数,因此就不是有理数。
例2 :在-1.2,10%,0,+0.33 ̇,7.01001001…(每两个1之间0的个数逐次增加1)中,有理数共有()A.2个B.3个C.4个D.5个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在数0,2,-3,-1.2 中,属于负整数的是()A.0 B.2 C.-3 D.-1.22.-0.5不属于()A.负数B.分数C.负分数D.整数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0.5不是分数B.0是整数C. −1/5不是整数D.-2既是负数又是整数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负整数和负分数统称为负有理数B.正整数、负整数和0统称为整数C.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统称为有理数D.0是整数,但不是分数5.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集合里.-2,0,0.314,25% ,11,0.3 ̇,+12/3.整数集合:{⋯}.分数集合:{⋯}.自然数集合:{⋯}.非正数集合:{⋯}.四、课堂小结填数集的两种方法(1)由数到集合:逐一分析每一个数,看这个数属于哪个集合,然后填入它所属的集合内.(2)由集合到数:逐一分析每个集合,然后从给出的数中找出属于这个集合的数填入.注意:同一个数可能分属于不同的集合.1.2.1 有理数1.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2.有理数的分类:(1)按符号分(2)按照整数和分数来分。
初一数学第一章教案
![初一数学第一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7eaf366137ee06eef91864.png)
初一数学第一章教课方案【篇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 1 章有理数全章教案[1]】第一章有理数1.1 正数和负数〔一〕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掌握正数和负数的看法,能划分两种不一样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培育学生察看、比较和归纳的思想能力。
过程与方法:教法主要采纳启迪式教课学法指引学生自主探究去察看、沟通、归纳.感情、态度、价值观:在教授知识、培育能力的同时,注意培育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通过本节课的教课,浸透对峙一致的辩证思想。
教课重点:实质需要产生正数与负数.教课难点:正确认识负数,能正确地举出拥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典型例.教课过程:〔一〕、提出问题〔二〕、试一试章前图中表示温度、净胜球、加工赞同偏差时,用到了-3,3,2,- 2,0,+0.5 ,-0.5 等等.请同学们那些数是从前没有学过的数,有–3,-2,-0.5. 实质意义是零下 3 度,净输 2 球,小于尺寸0.5mm.〔三〕、探究新数–3,-2,-0.5 有什么特点?〔学生回复〕1 正数:从前学过的大于0 的数〔像1、、3 、48 等的数叫正数〕 3 1 负数: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像-1、-2.5 ,-,-48 的数叫负数,31 读作负1、负、负、负48.〕3有时正数前面也能够加上正号“+〞,正号“+〞能够省略,但负号“-〞一定不可以够省略.一个数前面的“+〞-〞“叫它的符号〔性质符号〕.重申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中性数.师:〔以温度计为例〕温度计中的0 不是表示没有温度,它往常表示水结成冰时的温度,是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分界点,所以得出: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讲堂练习:读出以下各数,并指出此中那些是正数,那些是负数.-1,,+42 ,0,-3.14 ,120 ,-1.732 ,-. 37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表示一些拥有相反意义的量,利用正数和负数能够表示两种拥有相反意义的量,比如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高于海平面的海拔高度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海拔高度用负数表示,吐鲁番盆地最低处低于海平面155 米,世界最巅峰珠穆朗玛超出海平面8844 米,我们能够用正负数的来表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为8844m ,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为-155m.讲堂练习:课本p3 练习〔四〕、归纳小结1、什么是正数和负数2、如何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拥有相反意义的量〔五〕课内外作业课本p5:1,2,4,51.1 正数和负数〔二〕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在认识正负数的看法的根基上,使学生灵巧运用正负数的来表示相反意义量过程与方法:经过用正负数的来表示相反意义量的教课,培育学生察看、比较和归纳的思想能力.教法主要采纳启迪式教课学法指引学生自主探究去归纳如何用正负数来表示相反意义量感情、态度、价值观:在教授知识、培育能力的同时,注意培育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学会沟通教课重点:灵巧掌握正负数的看法.教课难点:灵巧运用正负数的来表示相反意义量.教课过程:〔一〕、提出问题师:为了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次序,产生了1,2,3,4?? 这些数,我们把它叫做什么数?生:自然数师:为了表示“没有〞,又引入了一个什么数?生:自然数0师:当丈量和计算的结果不是整数时,又引进了什么数?生:分数〔小数〕师:可见数的看法是跟着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不停展开的.请同学们想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表示一些拥有相反意义的量,利用正数和负数能够表示两种拥有相反意义的量,以上节课为例: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高于海平面的海拔高度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海拔高度用负数表示,吐鲁番盆地最低处低于海平面155米,世界最巅峰珠穆朗玛超出海平面8844 米,我们能够用正负数的来表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为8844m ,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为- 155m. 师:为了能灵巧运用正负数的来表示相反意义量,我们连续学习正数与负数就节课的内容.[板书:1、1 正数与负数]〔二〕试一试让学生议论如何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拥有相反意义的量.1、相反意义的量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碰到一些拥有相反意义的量,比方:a:汽车向东行驶2.5 千米和向西行驶1.5 千米;b: 气温从零上6 摄氏度降落到零下6 摄氏度;c: 风筝上涨10 米或降落5 米.指引学生明确拥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特点:〔1〕有两个量〔2〕有相反的意义请学生举出一些相反意义的量的实例.教师归纳:相反意义中的一些常用词有:盈余与损失,存入与支出,增添与减少,运进与运出,上涨与降落等.〔三〕、探究如何来表示拥有相反意义的量呢?由师生议论后得出:我们把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的,用“+〞〔读作正〕号来表示,同时把另一种与它相反意义的量规定为负的,用“-〞 〔读作负〕号来表示.比如,假如零上6℃记作+6℃〔读作正 6 摄氏度〕,那么零下6℃记作-6℃〔读作负 6 摄氏度〕,请同学们用相同的方法表示〔1〕、 〔2〕两题.生:〔1〕假如向东行驶 2.5 千米记作+2.5 千米〔读作正 2.5 千米〕,那么向西行驶 1.5 千米记作-1.5 千米〔读作负 1.5 千米〕;〔2〕如果上涨10 米记作+10 米〔读作正10 米〕,那么降落 5 米记作-5 米 〔读作负 5 米〕.师:像+6,+10 ,+2.5 等前面放有“+〞号的数叫做正数,像-6,-5,-1.5 等前面放有“-〞号的数叫做负数.再次重申正号能够省略不写,如+5 能够写成5,但负数的负号能省略不写吗?生:〔议论后得出〕不可以.例教材p4〔板书并解答〕讲堂练习教材p4 的练习学生进行“阅读与思虑〞2、增补练习,-0.35 ,11 中,正数是,负数是;〔2〕〔1〕在-2,,0,假如向东为正,那么走-50 米表示什么意思?假如向南为正,那么走-50 米又表示什么意思?人以地面一层记为0,那么 1 楼、2 楼、3 楼?? 就表示为0,1,2??那么地下第二层表示为.在同一问题中,分别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的量拥有相反的意义.〔四〕、归纳小结引入负数能够简洁的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关于相反意义的量,假如此中一种量用正数表示,那么另一种量能够用负数表示. 在表示拥有相反意义的量时,把哪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可依据实质状况决定.要特别注意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成立正负数看法后,当考虑一个数时,必定要考虑它的符号,这与从前学过的数有很大的区别.1、正数和负数;2、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拥有相反意义的量.〔五〕课内外作业课本p5:3,6,7,8.1.2 有理数1.2.1 有理数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使学生理解整数、分数、有理数的看法。
初中数学有理数教案【精选5篇】
![初中数学有理数教案【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565c626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ad.png)
初中数学有理数教案【精选5篇】学校数学有理数教案【篇1】教学目标:学问力量: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把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能够按要求对给定的有理数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的学习,培育同学正确的分类争论观点和分类力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验胜利的喜悦,保持学好数学的信念。
教学重点:把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教学难点:给定的数字将被填入它所属的集合中教学方法:问题导向法学习方法:自主探究法一、形势归纳学校我们学了整数和分数,上节课我们学了正数和负数。
谁能快速提出以下问题?1.有以下数字:15,-1/9,-5,2/15,-13/8,0.1,-5.22,-80,0,123,2.33(1)将以上数字填入以下两组:正整数集{}和负整数集{}。
你填完了吗?(2)将以上数字填入以下两个集合:整数集合{}和分数集合{}。
你填完了吗?称整数和分数为有理数。
(教导题,板书)二、自学指导同学自学课本,依据课本查找自学的机会提纲中问题的答案;老师先做必要的板书预备,再到同学中巡察指导,并了解把握同学自学状况,为展现归纳作预备。
附:自学提纲:1.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称为整数,2._______和_________统称为分数3.____ ______统称为有理数,4.在1、2、3、0、-1、-2、-3、1/2、0.1、-0.5、-5/2中,整数: 、分数:;正整数:、负整数: 、正分数: 、负分数:.三、展现归纳1、找有问题的同学逐题展现自学提纲中的问题答案,同学说,老师板书;2、发动同学进行评价、补充、完善,老师依据每个题目的展现状况进行必要的讲解和强调;3、全部展现完毕后,老师对本段学问做系统梳理,关键点予以强调。
四、变式练习逐题出示,先让同学独立完成,再请有问题的同学汇报结果,老师板书,并发动其他同学评价、补充并完善,最终老师依据需要进行重点强调。
1.整数可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分数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__.有理数按符号不同可分为正有理数,_______和________.2.推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数学教案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数学教案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https://img.taocdn.com/s3/m/ec028db1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39.png)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第一章:引入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1.1 学习目标:了解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
1.2 教学内容:引入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讲解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如先算加法再算减法等。
1.3 教学活动: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尝试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并引导学生总结运算规则。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运算方法,并选出最优秀的方法进行讲解。
1.4 作业布置:让学生完成一些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章: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2.1 学习目标: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
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2.2 教学内容:讲解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如先算加法再算减法等。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运算规则。
2.3 教学活动: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尝试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并引导学生总结运算规则。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运算方法,并选出最优秀的方法进行讲解。
2.4 作业布置:让学生完成一些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章: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3.1 学习目标: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3.2 教学内容:讲解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如先算括号内的运算等。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运算顺序。
3.3 教学活动: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尝试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并引导学生总结运算顺序。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运算方法,并选出最优秀的方法进行讲解。
3.4 作业布置:让学生完成一些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应用4.1 学习目标: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应用。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4.2 教学内容:讲解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c41d29a22e3f5727a4e9621c.png)
七上数学教案第一章有理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通过生活实例,了解学习有理数的必要性.②理解并掌握数轴、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等有关概念.③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章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生活实例引入新课,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有理数的运算.这一章的主要学习目标都可以归结到有理数的运算上,比如有理数的有关概念---数轴、相反数、绝对值,运算法则,运算律,近似数等内容的学习,直接目标都是落实到有理数的运算上.难点:负数概念的建立,绝对值意义,有理数法则的理解.课时分配内容课时1.1 正数和负数 11.2 有理数 4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5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41.5 有理数的乘方 4单元复习与验收 2教学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从实际问题(即联系实际生活的典型例子)引入,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大胆尝试的过程中,使学生自觉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自得知识,自觅规律.1.在进行有理数的有关概念的教学时:(1)注意从实际问题引入,使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如:从温度与海拔高度引入负数,从而得出有理数的概念;借助温度引出数轴,建立数(有理数)与形(数轴上的点)之间的联系.(2)注意借助数轴的直观性讲述相反数、绝对值,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体现代数的特点,•使学生对概念的认识能更深一步,并为今后学习整式、方程打下基础.2.讲解有理数运算时,有理数加法及乘法法则的导出借助数轴会更直观更形象更易于学生理解,法则要着重强调符号的确定,在此基础上注意绝对值的运算,提高学生计算准确率.1.1 正数和负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正数与负数的引入是实际生活的需要.②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③会用正负数表示互为相反意义的量.2.过程与方法通过正负数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训练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师生共同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会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理解0•的含义.难点:负数的引入和理解.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展示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由同学感受高于水平面和低于水平面的不同情况.(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举出一些生活中常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温度是零上7℃和零下5℃,买进90张课桌与卖出80张课桌,汽车向东50米和向西120米等.想一想以上都是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你能用小学算术中的数来表示出每一对量吗?你能再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该如何表示它们呢?2.为了用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如零上温度,前进、收入、上升、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把与它相反的量,如零下温度、后退、支出、下降、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用算述里学过的数表示,负的量用学过的数前面加上“-”(读作负)号来表示(零除外).活动每组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一位同学任意说出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由其他同学用正负数表示.讨论什么样的数是负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0是正数还是负数?•【总结】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在正数前面加“-”号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例1 举出几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分别用正、负数表示.【提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有“上升”与“下降”,“前”与“后”、“高于”与“低于”、“得到”与“失去”、“收入”与“支出”等.【点评】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旨在考查学生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量的能力.例2 在某次乒乓球检测中,一只乒乓球超过标准质量0.02克记作+0.02克,•那么-0.03克表示什么?【答案】表示比标准质量低0.03克.例 3 2001年美国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减少 6.4%可记为-6.4% ,中国增长7.5%可记为+7.5% .备选例题(2004·山东淄博)某项科学研究以45分钟为1个时间单位,•并记为每天上午10时为0,10时以前记为负,10时以后记为正.例如,9:15记为-1,10:45记为1等等.依此类推,上升7:45应记为() A.3 B.-3 C.-2.5 D.-7.45【点拨】读懂题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7:45与10相差135分钟.【答案】 B(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为了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引进了负数.正数就是我们过去学过(除零外)的数,在正数前加上“-”号就是负数,不能说“有正号的数是正数,有负号的数是负数”.另外,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1.填空-1,2,-3,4,-5, 6 , -7 , -8 …第81个数是–81 ,第2005个数是–2005 .【提示】通过观察可见,数字绝对值的排列是按由小到大的顺序,符号是负正相间,第奇数个数为负,第偶数个数为正.【点评】本题属于找规律问题,从绝对值和符号两方面考虑. 2.表1-1-1是小张同学一周中简记储蓄罐中钱的进出情况表(存入记为“+”):表1-1-1星期日一二三四五六(元)+16 +5.0 -1.2 -2.1 -0.9 +10 -2.6(1)本周小张一共用掉了多少钱?存进了多少钱?【答案】 6.8元,31元.(2)储蓄罐中的钱与原来多了还是少了?【答案】多了.(3)如果不用正、负数的方法记账,你还可以怎样记账?比较各种记账的优劣.【答案】用文字说明,但前者更简洁.3.数学游戏:4个同学站成一排,从左到右每个人编上号:1,2,3,4.用“+”表示“站”,“-”(负号)表示“蹲”.(1)由一个同学大声喊:+1,-2,-3,+4,则第1、第4个同学站,第2、第3个同学蹲,并保持这个姿势,然后再大声喊:-1,-2,+3,+4,如果第2、第4个同学中有改变姿势的,则表示输了,作小小的“惩罚”;(2)增加游戏难度,把4个同学顺序调整一下,但每个人记作自己原来的编号,再重复1.的游戏;(3)这不仅仅是游戏哟!在电脑中,•所有“命令”或“数据”都是用有理数(特别是二进制数)表示的.例如,没有特别的“翻译”程序,电脑就不明白你给屏幕上的卡通人下的是“站”还是“蹲”的命令,这时,就可输入正负数以区别不同的姿势.(五)课堂跟踪反馈夯实基础1.填空题(1)如果节约用水30吨记为+30吨,那么浪费20吨记为-20 吨.(2)如果4年后记作+4,那么8年前记作 -8 .(3)如果运出货物7吨记作-7吨,那么+100吨表示运进货物100吨.(4)一年内,小亮体重增加了3kg,记作+3,小阳体重减少了2 kg,则小阳增长了 2kg .2.中午12时,水位低于标准水位0.5米,记作-0.5米,下午1时,•水位上涨了1米,下午5时,水位又上涨了0.5米.(1)用正数或负数记录下午1时和下午5时的水位;(2)下午5时的水位比中午12时水位高多少?【答案】(1)下午1时,水位0.5米;下午5时,水位-1米(2)0.5+1=1.5(米)提升能力3.粮食每袋标准重量是50公斤,现测得甲、乙、丙三袋粮食重量如下:52公斤,49公斤,49.8公斤.如果超重部分用正数表示,请用正数和负数记录甲、乙、丙三袋粮食的超重数和不足数.【答案】 +2,-1,-0.2.4.有没有这样的有理数,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答案】有,是0.5.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15,-0.02,67,-171,4,-213,1.3,0,3.14,π【答案】正数:67,4,1.3,3.14,π;负数:-15,0.02,-1 71,-213开放探究6.同学聚会,约定在中午12点到会,早到的记为正,迟到的记为负,结果最早到的同学记为+3点,最迟到的同学记为-1.5点,•你知道他们分别是什么时候到的吗?最早到的同学比最迟到的同学早多少小时?【答案】最早的同学上午9点到,最迟的是下午1点半到,最早的比最迟的早到4.5个小时.7.新中考题(2004·玉林)冷库A的温度是-5℃,冷库B的温度是-15℃,•则温度高的是冷库A.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学生进入初中的第一节数学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节课-----负数的引入.课堂上我主要采用了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亲自操作的机会,使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对抽象的数学知识获取感性的认识,进而通过教师的引导加工总结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获得新知,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为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同时让学生体会到获取知识的方法,感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为学生今后获取新知以及探索和发现新知打下基础.1.2 有理数1.2.1 有理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有理数的意义.②能把有理数按要求分类.③了解0在有理数分类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经历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意识和能正确地进行分类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会把已知各数填入相应的数集图里.难点: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讨论交流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我们认识的数除了小学里所学的之外,还有另一类数,即负数.大家讨论一下,到目前为止,你已经认识了哪些类型的数.(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学生列举:3,5.7,-7,-9,-10,0,13,25,-356, -7.4,5.2… 议一议 你能说说这些数的特点吗?学生回答,并相互补充:有小学学过的整数、0、分数,也有负整数、负分数.说明:我们把所有的这些数统称为有理数.试一试 你能对以上各种类型的数作出一张分类表吗?有理数说明:以上分类,若学生思考有困难,可加以引导:因为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所以有理数可分为整数和分数两大类,那么整数又包含那些数?分数呢?做一做 以上按整数和分数来分,那可不可以按数的性质(正数、负数)来分呢,试一试.有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正分数零负整数负有理数负分数(3)数的集合把所有正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数集合.试一试 试着归纳总结,什么是负数集合、整数集合、分数集合、有理数集合.(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例1 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内:127,3.1416,0,2004,-85,-0.23456,10%,10.l ,0.67,-89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 整数集合 分数集合【答案】例2 以下是两位同学的分类方法,你认为他们分类的结果正确吗?为什么?正数集合227,2004,10%,10.1,0.67,...负数集合-3.1416,-85,-0.23456,-89,...整数集合0,2004,-89,...分数集合127,-3.1416,-85,-0.23456,10%,10.1,0.67,...… … … …有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正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负分数有理数⎧⎪⎪⎪⎨⎪⎪⎪⎩正数整数分数负数零【答案】两者都错,前者丢掉了零,后者把正负数、整数、分数混为一谈,分类标准不清楚.【点评】以上是对各类有理数的特点及有理数的分类进行的训练,基础性强,需要重视例3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有(B)①0是最小的正整数②0是最小的有理数③0不是负数④0既是非正数,也是非负数A.1个B.2个C.3个D.4个例4 如果用字母表示一个数,那a可能是什么样的数,一定为正数吗?与你的伙伴交流一下你的看法.【答案】不一定,a可能是正数,可能是负数,也可能是0.【点评】此题开放性较强.要求学生能用分类的思想对a全面认识,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备选例题(2004·浙江温州)观察下列数,按某种规律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数,并说明你的理由.23,34,45,________,67,…你的理解是_________.【点拨】找出各项数的特点是本题关键所在,第一个数为23,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分子,分母都加1所得的数.【答案】56(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提问:今天你获得了哪些知识?由学生自己小结,然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定义和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我们要能正确地判断一个数属于哪一类,要特别注意“0”的含义.1.请你在图1-2-1的圈中填上适合的数,使得圈内的数依次为整数集、•有理数集、正数集、分数集、负数集.【答案】答案不唯一,如图1-2-2所示.2.有理数按正、负可分为⎧⎪⎨⎪⎩正有理数零负有理数-1250.4813按整数分,可分为⎧⎨⎩整数分数(1)你能自己再制定一个标准,对有理数进行另一种分类吗?(2)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对事物进行分类,请你举例说明.【答案】 (1)如将有理数分成大于1的数,小于1的数,等于1的数.(2)例如对人按年龄可分为:婴儿、幼儿、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3.下面两个圈分别表示负数集和分数集,你能说出两个图的重叠部分表示什么数的集合呢?答案 负分数(五)课堂跟踪反馈夯实基础1.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大括号内:-7,0.125,12,-312,3,0,50%,-0.3(1)整数集合{-7,3,0}(2)分数集合{0.125,12,-312,50%,-0.3}(3)负分数集合{-312,-0.3}(4)非负数集合{0.125,12,3,0,50%} 分数集合负数集合(5)有理数集合{-7,0.125,12,-312,3,0,50%,-0.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整数就是自然数B.0不是自然数C.正数和负数统称为有理数D.0是整数而不是正数3.某商店出售的三种规格的面粉袋上写着(25±0.1)千克,(25±0.2•千克),(25±0.3)千克的字样,从中任意两袋,它们质量相差最大的是 0.6 千克.提升能力4.字母a可以表示数,在我们现在所学的范围内,你能否试着说明a可以表示什么样的数?【答案】a可以表示正整数,正分数,0,负整数或负分数.5.某校对初一新生的男生进行了引体向上的测试,以能做5个为标准,•超过的次数记为正数,不足的次数记为负数,其中10名男生的测试成绩如下:-2 -1 2 -1 3 0 -1 -2 1 0(1)这10名男生有百分之几达标(即达标率)?(2)这10名男生共做了多少个引体向上?【答案】(1)50%;(2)5×10-1=49(个)开放探究6.应用创新题若向东8米记作+8米,如果一个人从A地出发先走+12米,再走-15米,又走+18米,最后走-20米,你能判断这个人此时在何处吗?【答案】在A地西边5米处.7.新中考题(2004·内蒙古赤峰)我市2004年元月某一天的天气预报中,宁城县的最低温度是-22℃,克旗的最低温度是-26℃,这一天宁城县的最低气温比克旗的最低气温高(A)A.4℃ B.-4℃ C.8℃ D.-8℃(六)资料采撷原始的计算工具计算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活动,人类初期的计算主要是计数.最早用来帮助计数的工具是人类的四肢(手、脚、手指、脚趾)或身边的小石头、贝壳、绳子等.中国有句古话叫“屈指可数”,说明人们常用手指来计算简单的数.在美国纽约的博物馆里,珍藏着一件从秘鲁出土的古代文物,名叫“基普”,意即打了绳结的绳子.基普是古人用来计数和记事的.传说公元前6世纪,•波斯国王在一次征战中曾命令一支部队守桥,他把一条打了结的皮带交给留守将士,要他们每守一天解开一个结,一直守到皮带上的结全部解完了才准撤退.在没有文字的我国古代,人们用在绳子上打结的方法来计数和记事.一件事打一个结,大事打个大结,小事打个小结,办完了一件事就解掉一个结.古人不仅用绳结计数,而且还使用小石子等其他工具来计数.例如,他们饲养的羊,早晨放牧到草地里,晚上必须圈到栅栏里.这样,早晨从栅栏里放出来的时候,出来一只就往罐子里扔一块小石子;傍晚羊进栅栏时,进去一只就从罐子里拿出一块小石子.如果石子全部拿光了,就说明羊全部进圈了;如果罐子里还剩下石子,说明有羊丢失了,必须立刻寻找.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主要采用了探究式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方法的基础上去思考问题,探寻结果.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学习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通过学生的讨论,抽象的问题简单化.另外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回答中受到启发,有方法型的,有技巧型的.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深刻体会到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1.2.2 数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数轴三要素,能正确画出数轴.②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2.过程与方法①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逐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②结合本节内容,对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数轴的概念.难点:从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而建立数轴概念.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展示在一条东西方向的马路上,有一个学校,学校东50m 和西150m•处分别有一个书店和一个超市,学校西100m和160m处分别有一个邮局和医院,分别用A、B、C、D表示书店、超市、邮局、医院,你会画图表示这一情境吗?(学生画图)(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师:对照大家画的图,为了使表达更清楚,我们把0•左右两边的数分别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即用一直线上的点把正数、负数、0都表示出来.•也就是本节内容──数轴.点拨(1)引导学生学会画数轴.第一步:画直线定原点第二步:规定从原点向右的方向为正(左边为负方向)第三步:选择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据情况而定)第四步:拿出教学温度计,由学生观察温度计的结构和数轴的结构是否有共同之处.对比思考:原点相当于什么;正方向与什么一致;单位长度又是什么?(2)有了以上基础,我们可以来试着定义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做一做 学生自己练习画出数轴.试一试:你能利用你自己画的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数4,1.5,-3,-72,0吗?讨论 若a 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在原点的什么位置上?与原点相距多少个单位长度;表示-a 的点在原点的什么位置上?•与原点又相距了多少个长度单位?小结 整数能在数轴上都找到点吗?分数呢?可见,所有的__________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___________•都在原点的左边,______________都在原点的右边.(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例1 下列所画数轴对不对?如果不对,指出错在哪里.①4②-1021③④0⑤-101⑥0-3【答案】 ①错.没有原点 ②错.没有正方向 ③正确 ④错.没有单位长度 ⑤错.单位长度不统一 ⑥正确 ⑦错.正方向标错例2 试一试:用你画的数轴上的点表示4,1.5,-3,-73,0【答案】图中A点表示4,B点表示1.5,C点表示-3,D点表示-73,E点表示0.例3 如果a 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在原点的什么位置上?•表示-a 的点在原点的什么位置上呢?【提示】 由数轴上数的特点不准得到,正数都在原点的右边,负数都在原点左边.【答案】 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在数轴上找个点与它对应,原点右边的点表示正数,原点左边的点表示负数.【点评】 数与数轴上的点结合,这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数形结合.例4 下列语句:①数轴上的点又能表示整数;②数轴是一条直线;•③数轴上的一个点只能表示一个数;④数轴上找不到既不表示正数,又不表示负数的点;⑤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都是有理数.正确的说法有(B) ⑦-1-2021-1-45E DC B AA.1个B.2个C.3个D.4个【提示】题中,结合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特点,可见①中错误的;②、③是正确的;④中可以含有0,•⑤中应该是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在数轴上找出对应的点,但并不是数轴上的点都表示有理数.例5 (1)与原点的距离为2.5个单位的点有两个,它们分别表示有理数 2.5 •和-2.5 .(2)一个蜗牛从原点开始,先向左爬了4个单位,再向右爬了7•个单位到达终点,那么终点表示的数是+3 .例6 在数轴上表示-212和123,并根据数轴指出所有大于-212而小于123的整数.【答案】 -2,-1,0,1【点评】本题反映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例7 数轴上表示整数的点称为整点,某数轴的单位长度是1cm,若这个数轴上随意画出一条长2000cm的线段AB,则线段AB盖住的整点是(C)A.1998或1999 B.1999或2000C.2000或2001 D.2001或2002【提示】分两种情况分析:(1)当线段AB的起点是整点时,•终点也落在整点上,那就盖住2001个整点;(2)是当线段AB的起点不是整点时,•终点也不落在整点上,那么线段AB盖住了2000个整点.【点评】本题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探索和实践能力.备选例题(2004·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数轴上,离原点距离等于3的数是________.【点拨】 不要忽视在原点的左右两边.【答案】 ±3(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数轴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对立关系.它揭示了数和形的内在联系,为我们今后进一步研究问题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想.大家要掌握数轴的三要素,正确画出数轴.提醒大家,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相关点来表示,但反过来并不成立,即数轴上的点并不都表示有理数.一条直线的流水线上,依次有5个卡通人,•它们站立的位置在数轴上依次用点M 1、M 2、M 3、M 4、M 5表示,如图:(1)点M 4和M 2所表示的有理数是什么?(2)点M 3和M 5两点间的距离为多少?(3)怎样将点M 3移动,使它先达到M 2,再达到M 5,请用文字说明;(4)若原点是一休息游乐所,那5个卡通人到游乐所休息的总路程为多少?【答案】 (1)M 4表示2,M 2表示3;(2)相距7个单位长度;(3)先向左移动1个单位,再向右移动8个单位长度;(4)17个单5M 4M 3M 2M 1位长度.(五)课堂跟踪反馈夯实基础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从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2.P从数轴上原点开始,向右移动2个单位,再向左移5个单位长度,此时P点所表示的数是 -3 .3.把数轴上表示2的点移动5个单位后,所得的对应点表示的数是(C)A.7 B.-3 C.7或-3 D.不能确定4.在数轴上,原点及原点左边的点所表示的数是(D)A.正数 B.负数 C.不是负数 D.不是正数 5.数轴上表示5和-5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 5 ,但它们分别在原点的两边.提升能力6. 1 是最小的正整数,0 是最小的非负数,0 是最大的非正数.7.与原点距离为 3.5个单位长度的点有 2 个,它们分别是3.5 和-3.5 .8.画一条数轴,并把下列数表示在数轴上:+2,-3,0.5,0,-4.5,4,313【答案】略开放探究9.在数轴上与-1相距3个单位长度的点有 2 个,为-4或2 ;长为3个单位长度的木条放在数轴上,最多能覆盖 4 个整数点.10.新中考题(2004·南京)下列四个数中,在-2到0之间的数是(A)A.-1 B.1 C.-3 D.3教学反思:这节课的学习,我主要采用了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亲自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知识、方法去探索与发现等式的性质,使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对抽象的数学定理获取感性的认识,进而通过教师的引导加工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获得新知,使学生的学习变为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同时让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思想和方法,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为学生今后获取知识以及探索和发现打下基础。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3f86c2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44.png)
第一课时正数和负数(一)教学目标1.熟练区分正数和负数。
2.能利用正负数正确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重难点:熟练区分正数和负数教学方法:探究学习教学设计一、课前铺垫:我们小学已经学过哪些数,请举例说明。
二、探究新知知识点一: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1.自学课本1—2页,并回答以下问题:(1)在引言中表示温度、净胜球数和产品增长率时用到了哪些数?它们的具体含义是什么?(2)像2, 0.2, 17等数叫做数;像-4,1234-, -6.25这样在正数前面加号的数叫做,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你认为:叫做非负数。
针对性练习1.已知下列各数:13-,5,0,-4,47,其中正数的个数是( )A.0个B.1个C.2个D.3个2. 有下列六个数:-5,0,132,-0.3,+13,14-,其中负数的个数是( )A.1B.2C.3D.43.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①零是正数;②零是负数;③零是偶数;④零是奇数;A.0个B.1个C.2个4. 已知下列各数:-8,50.9,35-, 0.3,其中非负数的个数是( )A.0个B.1个C.2个D.3个知识点二:认识正数和负数具体表示的是相反意义的量1.自学课本第3页,并结合以上问题回答以下问题:(1)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其实正数和负数是表示生活中具有意义的量。
(2)列举自己见到的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的量2.尝试表示在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下面的一些量。
(1)温度是零上10℃表示为,零下5℃表示为。
(2)收入500元表示为,支出237元表示为。
(3)水位升高1.2米表示为,下降0.7米表示为。
针对性练习1.规定正常水位为0m,高于正常水位0.2m时记做+0.2m,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高于正常水位1.5m记做+1.5mB.低于正常水位0.5m记做-0.5mC.-1m表示比正常水位低1mD.+2m表示水深2m2.规定电梯上升为“+”,那么电梯上升-10m表示( )A.电梯下降10mB.电梯上升10mC.电梯上升0mD.电梯没有动3.温度计液面在0℃以上第五个刻度处,表示的温度是零上5℃,记做+5℃; 温度计液面在0℃以下第五个刻度处,表示的温度是零下5℃,记做 ,它是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教案童金金第一章有理数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会具有相反意义得量,并能用有理数表示。
2、能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并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与绝对值得意义。
3、会求有理数得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
4、会比较有理数得大小。
5、了解乘方得意义,掌握有理数得加、减、乘、除法与乘方得运算法则,能进行有理数得加、减、乘、除法、乘方运算与简单得混合运算。
6、会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得简单运算。
7、理解有理数得运算律,并能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8、能运用有理数得运算解决简单得问题。
9、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得有关概念,能对较大得数字信息作合理得解释与推断。
二、教材得特点:1、本章教材注意突出学生得自主探索,通过一些熟悉得、具体得事物,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探索中体会有理数得意义,探索数量关系,掌握有理数得运算。
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通过自己得活动来获取、理解与掌握这些知识。
2、与传统得教材相比,本章教材注意降低了对运算得要求,尤其就是删去了繁难得运算。
本章教材注重使学生理解运算得意义,掌握必要得基本得运算技能。
同时引进了计算器来完成一些有理数得运算。
教学中要注意正确地把握。
3、数轴就是理解有理数得概念与运算得重要工具,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好这个工具,尤其要使学生善于借助数轴学习、理解。
4、本章得导图就是天气预报图,就是引入负数得实际情景。
应该结合教材内容,充分利用导图与导入语,使学生对相反意义得量,对负数有直观得认识。
三、课时安排:本章得教学时间大约需要19课时,1、1 正数与负数-------------- -------2课时1、2有理数--------------------- ------4课时1、3有理数加减法-------------------- 4课时1、4 有理数得乘除法-----------------4课时1、5有理数得乘方---------------------3课时数学活动小结---------------------2课时四、教学建议①整体把握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得引入;②整体把握基本运算能力得培养;③处理好笔算与使用计算器得尺度,避免繁、难得笔算。
§1、1 正数与负数(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感受引入负数得必要性;会判断一个数就是正数还就是负数;会用正负数表示互为相反意义得量。
过程与方法:通过正负数得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得意识,训练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归纳,让学生体会思维得一般过程就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得过程,使她们培养良好得思维习惯与探索精神,通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得个性品质。
教学重点:会判断正数、负数,运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得量,理解0表示量得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数0表示得量得意义。
教学过程:活动一:1、请同学们数一数自己得文具盒中共有几支笔。
(若干支笔)2、请一个同学数一数老师手中得文具盒中有几支笔。
(没有笔)3、用一把小刀把一个苹果切成两半,半个苹果怎样用一个数来表示?图1 、1-1 自然数得产生、分数得产生4、书P2【通过活动说明数得产生与发展离不开生活与生产得需要。
原始社会,从打猎记数开始,首先出现自然数,经过漫长岁月,人们用“0”表示没有,随着人类得不断进步,在丈量土地进行分配时,又用小数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
通过创设情景问题,向学生渗透“实践第一”得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活动二:1、各组派两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一名同学按老师得指令表演,另一名同学在黑板上速记,瞧哪一组获胜。
2、各小组研究各自手中得温度计上刻度得确切含义,然后各小组派一名说出其中三个刻度得含义,请另一组一名同学在黑板上速记。
瞧哪一组获胜。
师生行为1、教师说出指令:向前两步,向后两步;向前一步,向后三步;向前四步,向后一步;向前四步,向后两步。
一名学生按老师得指令表演,另一名学生在黑板上速记。
2、一名同学说出指令:零上10℃,零下5℃,零上35℃。
零上15℃,零上48℃,零下12℃。
另一名学生按指令在黑板上速记。
【通过学生得活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得热情,使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分析同学们得活动情况,如果学生不能引入符号表示,教师也参与表演。
用符号表示出 :+2、-2、+1、-3、+4、-1、+4、-2、+10、-5、+35、+15、+48、-12等,让学生感受引入符号得必要性。
活动三:问题展示1、天气预报2003年12月某天北京得温度为―3~3℃,它得确切含义就是什么?这一天北京得温差就是多少?2、某机器零件得长度设计为100㎜,加工图纸标注得尺寸为100±0、5(㎜),这里得±0、5代表什么意思?合格厂品得长度范围就是多少?3、有三个队参加足球比赛中,红队胜黄队(4∶1),黄队胜蓝队(1∶0),蓝队胜红队(1∶0),如何确定三个队得净胜球数与排名顺序?师生行为教师解释净胜球数与排名顺序:介绍确定足球比赛排名顺序得规定:两队积分不相同,积分高得队排名在前;两队积分相同,净胜球多得队排名在前;两队积分,净胜球数都相同,进球多得队排名在前。
按照上述规定,红队第一,蓝队第二,黄队第三。
学生思考-3~3℃、净胜球数与排名顺序、±0、5得意义。
【通过事例引出用各种符号表示得数,让学生试着解释,激发学生得求知欲望,让不同水平得学生都在进行积极得思维参与,兴致勃勃地参与学习活动。
同时对问题背景作些说明,有利于学生对问题得理解。
使学生感到数得扩充势在必行,扩充得理由就是社会生产,生活得需要及数学自生发展得需要。
】活动四:1、在师生活动中与问题中出现了一些新数据:-3、-2、-5、-12、-0、5它们表示什么含义?2、我们小学知道,数0表示没有,仔细观察上述得各例子,数0都表示没有吗?数0就是正数吗?就是负数吗?师生行为教师讲解:我们把这种前面带有“—”号得数叫做负数。
并说明:为与负数相区别,我们把以前学过得0以外得数,例如3、2、0、5等,叫做正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例如,+2、+3、+0、5。
就就是3、2、0、5。
一个数前面得“+”“-”号叫做它得符号。
教师说明数0得意义。
数0既不就是正数,也不就是负数,0就是正数与负数得分界。
0℃就是一个确定得温度,海拔0表示海平面得平均高度。
0得意义已不仅就是表示“没有”。
【在出现若干个新数后,采用描述性定义,并与小学学过得数对比,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
采用联系对比得方法,采取轻松得态度,尽量避免使概念复杂化。
】活动五:展示问题1、学生举例说明正、负数在实际中得应用。
2、在地形图上表示某地得高度时,需要以海平面为基准(规定海平面得海拔高度为0)。
通常用正数表示高于海平面得某地得海拔高度,负数表示低于海平面得某地得海拔高度。
珠穆朗玛峰得海拔高度为8848米,它表示得什么含义?吐鲁番盆地得海拔高度为–155米。
它表示什么含义?3、记录帐目时,通常用正数表示收入款额,负数表示支出款额。
则收入254元可记为多少元?支出56元可记为多少元?图1、1—2 1、1—34、P3例1 (1)一个月内,小明得体重增加2千克,小华体重减少1千克,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她们这个月得体重增长值;(2)2001年下列国家得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得变化情况就是:美国减少6、4%,德国增长1、3%,法国减少2、4%,英国减少3、5%,意大利增长0、2%,中国增长7、5%。
写出这些国家2001年商品进出口总额得增长率。
师生行为教师安排学生分小组活动:举一些实际中用正数、负数表示数量得例子。
学生分组相互交流并推选代表发言。
教师与同学一起对各代表得发言进行评价。
教师解释:把0以外得数分为正数与负数,起源于表示两种相反意义得量,后来正数与负数在许多方面被广泛地应用。
例如,在地形图上表示某地得高度时,需要以海平面为基准。
【通过师生活动使学生真正理解正、负数,从而正确使用正、负数。
使学生感到,数得每一次发展都就是为了满足社会生产与生活得需要。
】活动六1、2题1、练习P32、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您能说一说吗?3、作业p5 1、2、3 、8教学反思:§1、1 正数与负数(二)教学目标:知识点目标:1、了解正数与负数在实际生活中得应用。
2、深刻理解正数与负数就是反映客观世界中具有相反意义得理。
3、进一步理解0得特殊意义。
能力训练目标:1、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得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得量。
2、熟练地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得量。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得热情。
教学重点:能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得量。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负数、数0表示得量得意义。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分小组派代表,注意数学语言规范。
1、认真想一想,您能用学过得知识解决下列问题吗?某零件得直径在图纸上注明就是,单位就是毫米,这样标注表示零件直径得标准尺寸就是 40±0、08 毫米,加工要求直径最大可以就是-------------毫米,最小可以就是-------------毫米。
2、下列说法中正确得( )A、带有"一"得数就是负数;B、0℃表示没有温度;C、0既可以瞧作就是正数,也可以瞧作就是负数。
D、0既不就是正数,也不就是负数。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认识正、负数及它们在生活中得实际意义,特别就是数0。
(二)讲授新课:例1、仔细找一找,找了具有相反意义得量:甲队胜5场;零下6度;向南走50米;运进粮食40吨;乙队负4场;零上10度;向北走20米;支出1000元;收入3500元。
例2、下列各数中,哪些就是正数,哪些就是负数?哪些就是正整数,哪些就是负整数?哪些就是正分数(小数),哪些就是负分数(小数)?例4、小红从阿地出发向东走了3千米,记作+3千米,接着她又向西走3千米,那么小红距阿地多少千米?(三)复习巩固:1、练习:课本P4练习(由学生板演)2、海边得一段堤岸高出海平面12米,附近得一建筑物高出海平面50米,海里一潜水艇在海平面下30米处,现以海边堤岸为基准,将其记为0米,那么附近建筑物及潜水艇得高度各应如何表示?3、补充练习①、下列说法中不就是具有相反意义得量就是( )A、升高3米与降低3米B、运进100吨与运出50吨C、前进与后退D、节约5吨水与浪费8吨水②、科学试验表明原子中得原子核与电子所带电荷就是两种相反得电荷,物理学规定原子核所带电荷为正电荷,氢原子中得原子核与电子各带1个电荷,则氢原子中得原子核所带电荷就是 ,电子所带电荷就是、③、球赛时,如果胜2局记作+2,那么-2表示 .④、向东走-100米得实际意义就是 ;粮食产量减产-11%得实际意义就是____ ______ ___.⑤、如果全班某次数学测试得平均成绩为83分,某同学考了85分,记作+2分,得分90分与80分应分别记作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您能说一说吗?(五)课后作业:课本P5习题1、1 得第3、5、6、7、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