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课件 中国自然地理复习

合集下载

高三地理人教新课标大一轮复习讲义课件中国自然地理

高三地理人教新课标大一轮复习讲义课件中国自然地理
(4)三大平原:平均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图中的东北平原、华 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5)主要丘陵:由北到南依次是图中的辽东丘陵、山东丘陵、 东南丘陵。
提醒:复杂多样的地形形成(xíngchéng)了多样的地理环 境,为我们提供了多样的经济活动场所。 复杂多样的地形 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 。
【特别提示(tíshì)】(1)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南多北 少,夏秋多冬春少;(2)对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严重;(3)人口 增加,工农业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增加是导致我国淡水危机 产生的主要原因。
第九页,共24页。
考点 我国气候特征(tèzhēng)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图说(tú shuō)考(点1)】气温(qìwēn)特征及影
中游:流向与山 脉斜交,形成平 坝与山谷相间的
河谷地貌
下游:河面增 宽,流速趋缓,
河汊众多
第十五页,共24页。
考点 我国主要河流(héliú)的水系特征
【疑难(yínán)解析分】析河流(héliú)水文特征时注意的问题
(1)汛期的长短:汛期的长短受补给的影响。 中国
东部季风区的河流受夏季风影响,南方汛期来得早



夏季风强弱
进退不同
季节变化大 ,降水 的集中在夏秋季节
降水年际 变化大
第十一页,共24页。
考点 我国气候特征(tèzhēng)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特别(tèbié)关注(3】)我国的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shēngchǎn)的影响
【信息解读】
分析我国的气候 特征应主要从气 温和降水两个主 要要素入手,重 点分析其分布特 征及规律。气候 特征对农业生产 的影响,应注意 包括有利和不利 两个方面。

高考中国自然地理课件

高考中国自然地理课件

不利
地形地势特征的描述模式
(1)描述地形特征(特点):由哪些地形组成、哪
几种为主,地形起伏是大或小? (2)描述地势特征(特点):地势哪边高哪边低, 地势起伏是大还是小? (3)描述地形地势特征(特点):地形以什么为主, 地势哪边高哪边低,地势起伏是大还是小?
主要地形区的位置、范围及特征
地 形 区
中国自然地理
区域定位—中国
B、邻国位置( 1 ) 邻国:14个
俄罗斯 俄罗斯
高考总复习•地理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 蒙 古
吉尔吉斯
朝鲜 阿富汗 巴基斯坦 印度 不丹 老挝 越 南
尼泊尔
缅 甸
80 ° E
9O E
°
100 E 110 E
120 ° E
° 130 E °
50 N
哈尔滨 长春
黑龙江
乌鲁木齐
° °
呼和浩特
银川 宁 夏 自 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甘 青 海 西藏自治区
拉萨
成都
区 吉林 治 自 沈阳 古 蒙 内 河北京 辽 宁 40 N

太原 天津 石家庄 济南
°
西宁
兰州
肃 四川 云南
昆明
陕山 西 西
西安
山东
郑州
重庆
江 安 河南 苏 合 肥 南京 湖北 武汉 徽 杭州
长沙 南昌
30 N
°
浙江
有利 影响
①西高东低,有利于东 部太平洋湿润气流深入 ①便于发展多种经营; 内地,形成降水;②大 ②森林、矿产、动植物、 河西源东流,沟通东西 旅游资源丰富;③山区急 交通,方便沿海与内地 流可以发电 的联系;③阶梯交界处 落差大,产生巨大水能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39讲 中国自然地理概况(湘教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39讲 中国自然地理概况(湘教版)

技术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发展区位、面临的问题及产业结构的调
6.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及 整;
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地区分布 6.结合武广客运专线、铁路建设、
“生态旅游”发展等热点考查交通运输
的特点、我国主要铁路线和港口城市的
分布
第十三单元 │ 考点考向
第41讲 中 国的四大分区
1.北方、南方、青藏、西北地理单元的 划分依据和界线;
2.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及主要特点; 3.地理区域间差异及影响因素
1.以区域图切入,考查 我国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的气候、地形、水文、农 业、工业、交通、城市等 地理知识;
2.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如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南 方低山丘陵地区的水土流 失为背景材料,考查区域 地理特征、区域要素间的 相互关系及区域可持续发 展
我国的人口政策;
3.结合少数民族的分布考查我国的民
3.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及 族政策;
主要少数民族分布区;
4.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考查中国
4.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及因地 农作物分布的地区差异及成因、农村产
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业结构调整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5.我国工业分布特点及高新 5.结合环渤海经济区建设,考查工业
5.结合“石油价格的波动”、 “天然气荒”等问题分析资源的分 布、存在问题、利用状况及对策
第十三单元 │ 考点考向
第40讲 中国人 文地理概况
1.以行政区划轮廓形状为载体信息,
考查中国区域地理综合知识;
2.结合中国目前人口现状考查中国人
1.我国的政区划分;
口增长的特点,人口分布、人口问题及
2.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 人口政策;
第十三单元 │ 复习策略

高三地理复习中国地理总复习.ppt

高三地理复习中国地理总复习.ppt
土壤: 土层深厚;东北有肥沃的黑土; 华北平原土壤土质疏松
②不利 东北平原:生长期短,热量不足
华北平原:春旱、夏涝、风沙、盐碱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京津唐工业基地
区位 华北北部,面临渤海湾
概况 北方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
发展 条件
丰富的煤、铁、石油、海 盐等资源;便利的铁路、 高速公路、航空和近海交 通;科技和人才优势
亚热带的横断 林破坏严重, 地质条件复杂,地形
F 山区、云贵高 物种灭绝和多 崎岖,降水集中

样性锐减。
人口稠密 过度开垦
人民生活贫穷,过度开 垦、过度砍伐
青藏高原高寒
G 地区
草场退化、土 高寒气候、降水少,
壤侵蚀
导致生态环境脆弱
过度放牧
交通
铁路——兰新、包兰、第二亚欧大陆桥、南疆(吐鲁 番——喀什) 航空——由于地域辽阔,民航事业发展迅速
自然原因或人为因素导致
沙尘暴天气
气候干旱

自然 原因
春季大风 地表疏松


植被稀少

原 人为 因 原因
滥垦滥伐
过度放牧
水资源利用不 当
措 施
制定法律法规
退耕还草还林 合理放牧 植树种草 合理利用 水资源
成都平原
江淮地区
江汉平原
太湖平原
鄱阳湖平原 洞庭湖平原
劳动力丰富,
市场广阔。
珠江三角洲
中国商品棉基地分布图
地形平坦、土壤疏松、光照充足、热 量充足,昼夜温差大,有高山冰雪融 水灌溉。交通不便。缺水。
南疆绿洲区
冀中南、鲁西北、 豫北平原
黄淮平原
江汉平原 长江下游滨海、 沿江平原
商品棉基地

高三一轮复习课件《中国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57张ppt)

高三一轮复习课件《中国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57张ppt)

我国的森林资源 日益减少,从1952年至1985 年人口由5.7亿增加到了 10.59亿,几乎增加了1倍, 而同期我国的森林实际消耗 量大约为60~80亿立方米, 相当于现有森林都已采伐 了一遍。例如,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有成 熟的原始森林资源约3.1亿立方米,目前已减少了 2/3,有些地区已到了无林开采的地步。
★小结: 水资源短缺产生的原因与对策
产 生 原 自 然 原 因 人 为 原 因 因 对
修建水库 节约用水

空间分布不均 时间分布不均 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
跨流域调水
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 控制人口增长,节约用水, 大,水资源需求量增大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水资源浪费严重 水资源污染严重 节约、合理使用;水资源市 场化,加强管理 保护水源、防止污染、净化 污水、立法保护
馆陶一中
么金书
中国的自然资源
本节高考考点

自然资源的特点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中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


一、自然资源概述
★自然资源的两个基本特征:
直接来自自然界;能被人类所利用.
★自然资源的分类
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 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
二、土地资源
2.解决水资源不足的主要措施:
①跨流域调水,以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 题,已建或在建的引水工程有:引黄入晋、引滦 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等; ②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如 规模宏大的长江三峡工程和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 完成后,都将在防洪、灌溉及水资源调配方面发 挥重大作用; ③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水污染和浪费在一定 程度上加剧了用水紧张的状况。今后我们要靠科 学技术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发展节水农业,开展 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或杜绝水的浪费。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中国自然地理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中国自然地理

失严重、千沟万 发以煤炭为
壑、支离破碎 主
人教版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地形

位臵与范围
自然地理特

人文地理特征
地势西高东 “坝子”为农业区, 云贵 高原 D 低,地表崎 交通落后制约经 岖,石灰岩 济发展;旅游资 广布;喀斯 源丰富;少数民
特地貌发育
族分布广
人教版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2.四大盆地 地形 区 位臵与 范围 自然地理特征 我国面积最大的 塔里 盆地,内有世界 人文地理特征 绿洲农业,种植棉 花和葡萄等,人口
木盆
地E
最大的流动沙漠。 和城市沿盆地边缘
内部平坦,多沙 漠和戈壁 呈环状分布。油气 资源丰富
人教版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地形

位臵与
范围
自然地理
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绿洲农业,种植春小 麦、甜菜。人口和城 市沿盆地边缘呈环状
准噶
尔盆 地F
内部平坦,
多沙漠和 戈壁
分布。油气资源丰富
人教版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第 十 八 章 中 国 地 理
第 一 讲 中 国 自 然 地 理
夯基础
析考点
明考向
提能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一、地势和地形
人教版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1.地势特征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地势第一、二阶梯分界线分别是 昆仑 山脉、祁连山脉、 横断 山脉。 (2)地势第二、三阶梯分界线是大兴安岭、 太行山脉 、巫
人教版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1.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以及主要山脉和 地形区。

高三总复习地理课件 中国地理

高三总复习地理课件 中国地理

1.黄土高原地区枣林实施覆盖技术可以
()
A.延长生长期,提高土壤温度
B.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
C.促进地表水分下渗,保持土壤墒情 D.节约灌溉用水,减轻水土流失
2.与枣林地膜覆盖技术相比,枣林秸秆覆盖技术的主要优势是
()
A.抗风抗旱,地区适应性强
B.抑制杂草,减轻杂草危害
C.病虫害少,增产效果显著
D.成本低廉,经济效益较高
3.该地枣林采用覆盖技术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是
()
A.改变枣林内外裸地间风速风向
B.阻碍枣林地对太阳辐射热量的吸收
C.降低枣林叶面光合作用效率
D.减少枣林根系虫害和细菌滋生繁殖
解析:第 1 题,黄土高原地处我国半湿润、半干旱区,降水较少且季节变化较 大,冬春季节干旱严重,是枣林的休眠期,同时也是枣林土壤水分损失的重要 时期,枣林为了吸收更多的水分,根系深扎土壤,因此,为了保持土壤水分, 可实施枣林覆盖技术,促进休眠期枣林土壤水分向深处下渗、运移,从而保持 土壤墒情。第 2 题,在图中所示的三种覆盖措施中,除了石子覆盖外,秸秆和 地膜覆盖的抗风性都较差;三种措施都取材,成本更低,可以减少果农的投资成本,经济效益较高。故选 D。第 3 题,枣林采用秸秆、地膜、石子覆盖于土壤表层,阻碍了枣林地对太 阳辐射热量的有效吸收与传导,导致土壤升温较慢,也阻碍了土壤与大气之间 的水、气、热的交换速度,同时加剧枣林根系虫害和细菌滋生繁殖,会改变枣 林区内外间的风速大小,但对枣林地的风向影响很小。 答案:1.C 2.D 3.B
工业
工业分布 工业类型
长江中下游工业带、 沪宁杭 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 基地 南部沿海外向型 工业地带;西南地区(重庆、成都、攀枝 花等)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

高考地理总复习课件:中国自然地理

高考地理总复习课件:中国自然地理

以练促记
(2012·新课标全国卷)读下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 ) A.关中平原,浙闽丘陵 B.江汉平原,山东丘陵 C.汉水谷地,黄淮平原 D.汾
A.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B.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C.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形成全国性的重要矿产基地 (2)资源利用造成了不同地区间矿产资源的流通交换,
加重了运输负担
(3)问题贫乱矿采多滥,挖富,矿破少坏,环伴境生,矿浪多费严重→依 合 综法 理 合管 利 利理 用 用
4.矿产资源。 (1)基本特征:分布广泛,相对__集__中____。 5.海洋资源。 (1)主要类型:包括_生__物__资__源_、化学资源及海底石油。
D.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解析:(1)本题区域定位直接判断难度很大,可采取排除 法,即图示的经纬度可判断甲、乙城市均位于我国大陆,且 大致同纬度,而选项A、B、D 所说两地,南北位置差异明显, 很容易排除。故选C。(2)甲城市位于秦岭以南的汉水谷地属 于亚热带季风气候,1月均温在0℃以上;乙城市位于淮河以 北的黄淮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1月均温在0℃以下;夏 季两地温差相差不大。
答案:(1)C (2)A
知识点三
中国的气候
1.气温分布
冬季风
大 高温
2.降水分布
东南沿海 西北内陆 夏秋
纬度位置
3.温度带和干温区。
暖温带 中温带 亚热带
湿润区 半干旱区 半湿润区
4.气候主要特征:___季__风___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 _复__杂__多__样_。
知识点四
河流和湖泊
1.内、外流河及其水文特征。
3.土地资源。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中国自然地理概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中国自然地理概况

难度较大,不利于开发,多滑
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小结:地形特征的一般描述方法
·地形类型(地形以**为主) ·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 ·地势起伏状况(地势起伏大/小) ·地势高低分布(地势由**向**倾斜) ·特殊地形地貌(喀斯特地貌、雅丹地貌) ·海岸线状况(平直/曲折,漫长)
小结:地形评价:地形多样,山区广 ① 便于发展多种经营; ② 森林、矿产、动植物、旅游资源丰富; ③ 山区急流可以发电 ④ 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⑤ 易发生自然灾害; ⑥ 崩塌、滑坡、泥石流; ⑦ 易发生水土流失; ⑧ 坡度大,不宜耕种(耕地不足)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
第1讲 中国自然地理概况
第1课时 中国的疆域、区划和地形
一、阅读教材,落实基础——位置及范围
阅读教材及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找出下列地理事物:领土四至点、主 要海域、岛屿、半岛、群岛、海峡、陆 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2、根据右图,总结中国的地理位置特征。
半球位置: 中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经纬度位置: 纬度:4°N——53°N; (大部分在中纬度温带地区) 经度:73°E——135°E; (东西跨五个时区) 海陆位置: 太平洋西岸,亚欧大陆东部,海陆兼备。
中国的地理位置
知识点1:中国的疆域、区划、人口与民族
探究一:1、试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纬度位置
地 理 位 置
海陆位置
大部分在温 带,小部分 在热带
南北气候 差异大
适宜居住
利于发展多种农 业经济
海陆 兼备
东部多降水 利于农业生产
利于开发海洋资源,开展海上交通
陆上疆界绵长,邻国众多,利于发展 边境贸易
BC
A.热量不足 B.土层稀薄 C.气候干旱 D.光照不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四大盆地:自北向南依次是准图噶中尔盆的地

塔里木柴盆达地木、盆地
、四川盆地。
▪ (4)三大平原:平均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图中
的东北平长原江、中下华游北平原、
平原。
▪ (5)主要丘陵:由北到南依次有图中的辽东丘
陵、东山南东丘陵丘陵、

▪ 三、中国的气候
▪ 1.特征

大陆性季风气候
热同期。
显著,气候复杂多样,雨
▪ (3)我国的地形、地势特征对我国地理环境的 影响体现在( )
▪ A.有利于印度洋水汽深入影响我国内陆地区 ▪ B.有利于种植业的均衡布局 ▪ C.有利于各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 ▪ D.决定了我国大多数外流河的流向
▪ 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度和地势起伏即可 判断各地形区。第(2)题,我国西部多为山地、 高原和盆地,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 总的特征是西部高、东部低。第(3)题,我国 地势西高东低,面向大洋,决定了河流大多自 西向东注入太平洋,同时有利于太平洋水汽进 入内陆带来降水。
▪ 答案:(1)A (2)B (3)D
▪ 二、我国的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 1.冬夏季气温分布及成因
1月(冬季)
等温线分 布特点
等温线密集
7月(夏季) 等温线稀疏
特 点
冬季南北温差大
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气 温 分 布
原 因
①北方太阳高度角小于南 方,北方白昼比南方短, 日照时间少,获得热量少; ②北方临近冬季风源地, 冬季风影响大,加剧了北 方的寒冷,扩大了南北温 差
河西走廊

自然地理特 人文地理
地形区定位


特征
世界最广的 以谷子为

黄土分布区 主的旱作

;水土流失 农业;以

严重、千沟 煤炭为主

万壑、支离 的能源开
自然地理特 人文地理
名称 地形区定位

特征
云贵
地势西高东 低,从2 000m降到1 000m;地表
“坝子” 为农业区, 交通落后 制约经济 发展;旅
的众多山脉,逐步阻挡了海洋暖湿气流向西北
内陆的输送。
▪ 四、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 1.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大:兴安岭
-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巴颜喀拉 山西端-冈底斯山一线。
▪ 2.河流的水有文无特结冰征期: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从 河流的水位、流量、含沙量、 等方面分析。
▪ 我国内、外流河及其水文特征
特征
海拔3 000m 矿产资源 左右,内陆 开发,青 高原盆地; 藏铁路沿 多戈壁、沙 线将要崛 漠;东部多 起的经济 沼泽、盐湖 区
低山丘陵起 伏,海拔
农业较发 达,成都
▪ 3.三大平原
地形 区
位置与范围
自然地理 特征
人文地理特 征
东北 平原
面积最大, 松嫩平原、
海拔多在 三江平原是
200 m以下,最重要的商
世界海拔最高 以畜牧
的高原;平均 业为主;
青 藏 高 原
海拔4 000m以 种植业 上;边缘和内 分布于 部分布着高大 雅鲁藏 山脉;雪山连 布江和 绵,冰川广布;湟水谷

自然地理特 人文地理
地形区定位


特征
草原畜牧
海拔1 000m

业;河套
左右;地面

平原、宁
坦荡;自东

夏平原、
向西由草原、

大陆,
▪ 2.领土四至点
3.相对位置
东:朝鲜 北: 俄罗斯 、蒙古 西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1)陆上邻国西:阿富汗、 巴基斯坦 西南:印度、尼泊尔、不丹 南:缅甸、 老挝 、越南
▪ (2)隔海相望的国家:韩国、日菲律本宾、

马来印西度亚尼、西亚文莱、

▪ 【点拨】优越的地理位置便于我国发展多 种经济,临海的位置便于我国发展海洋事 业,同海外各国人民进行友好往来。
地势坦荡; 品粮基地,
肥沃的黑 油气、煤炭
土;多沼 等矿产资源
泽地
丰富
海拔多在 全国重要的
地形
自然地
位置与范围
人文地理特征

理特征
长江 中下 游平

全国重要的商 东西狭
品粮、棉基地, 长;海
“鱼米之乡”。 拔较低;
长江沿岸经济 河湖密
地带的重要组
▪ 4.我国的地势特点对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及经 济活动产生的影响
▪ 2.四大盆地
地形 区
位置与范围
自然地理 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塔里 木盆 地
我国面积 最大的盆 绿洲农业,种 地,内有 植棉花和葡萄 世界最大 等,人口和城 的流动沙 市沿盆地边缘 漠。内部 呈环状分布。 平坦,多 油气资源开发 沙漠和戈 为主
地形 区
柴达 木盆 地
位置与范围
自然地理特 人文地理

内陆地区。 水土流失
▪ (2)存在问题:
、荒漠化,耕地、
林地、草地面合积理减用地少等。
▪ (3)解决措施: 耕地。
、节约用华地北 、保护
西北
▪ 3.矿产南方资地源区的分布: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 地区;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及
▪ 4.海洋资源 ▪ (1)渔场: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是 ▪ (2)盐场:主要有华北地长区芦的
▪ C.淮河流域 D.长江流域
▪ (2)关于图中五台山北侧河流的水文特征的叙 述,正确的是( )
▪ ①该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 ②河流径流量比较 小,但季节变化大 ③河流流量大,水资源丰 富 ④有结冰期,含沙量比较大
▪ A.①②③
B.②③④
▪ C.①②④
D.①③④
▪ 解析:第(1)题,图中所示流域,属于海河流 域五大支流之一——子牙河水系。第(2)题,五 台山为温带季风气候,其北侧的河流主要靠雨 水补给,同时结合流经黄土高原的特征,可知 河流具有径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 含沙量大等水文特征。
▪ (1)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分别为( ) ▪ A.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 B.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 C.青藏高原、吐鲁番盆地、华北平原 ▪ D.柴达木盆地、黄土高原、东北平原 ▪ (2)关于我国地形、地势特征的描述合理的是
() ▪ A.我国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 B.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 C.我国地形以平原为主
①虽然北方太阳高度角比南方 小,但白昼时间比南方长,日 照时间长,因而北方获得的太 阳辐射不比南方少多少;②南 方雨季长、阴雨天多、日照时 间短

极 值
最低气温处:漠河
最高气温处:吐鲁番盆地
▪ 2.降水特征及影响因素
▪ 3.我国的气候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对点例练】
▪ 2.(2013·湘潭模拟)下图表示我国青海省湟水 和大通河水系示意图。湟水流域内降水约 300~500毫米。湟水谷地流域面积仅占青海全 省面积的2.2%,耕地面积却相当于全省的56%, 并养育了全省人口的61%。据此回答(1)~(2) 题。
方面分析。
▪ 五、中国的自然资源
▪ 1.水资源
▪ (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南多北少,东 夏多秋 西少; 冬春季节多, 季节少。 ▪ (2)解决水资源不足的措施:修建跨水流库域调、水
、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 2.土地资源
▪ (1)分布: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 地区的平原、盆地和丘陵东地北区;林地主要分布 在 、西南及东南地区;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
工程中,将作为长江
水北上的输水通道。
▪ 4.黄河的治上理游
中游
下游
流域特 点
多峡谷 、
水能资源 丰富
流经黄土 高原、支 流水土多流失
存在问 荒大漠型化水严库
题重
严重
流经华北平 原,流速缓 慢洪,涝灾形害成 “地上河”
严重
▪ 5.长江的开发
▪ (1)水能资源的开发:长江的水能资源主宜要宾集
中在
以上的上游河段以及三峡河段。
▪ 有利影响:(1)西高东低的地势使海洋的暖湿 气流能够顺着地势深入我国的内陆地区,带来 丰沛降水。(2)西高东低的地势使我国的许多 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淌,沟通了我国东部和西 部、沿海和内陆的联系。(3)阶梯状的地势特 征使得阶梯交界处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4) 复杂多样的地形形成了多样的地理环境,为我 们提供了多样的经济活动场所。(5)复杂多样 的地形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有利于我
▪ 不利影响:(1)地表起伏大,地质灾害多发。(2) 西高东低的地势及多样的地形阻碍了交通运输 的发展,制约了经济的均衡发展。(3)独特的 地势地形特征影响我国人口与城市的分布,明 显体现了东西的不均衡。
▪ 【对点例练】
▪ 1.下图为“沿我国32°N纬线所做的地势 剖面示意图”,据图回答(1)~(3)题。
▪ (1)简要分析青海省的耕地主要集中于湟水谷 地的原因。
▪ (2)湟水谷地有歌谣说:“此处气候总无常, 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 夜愁霜。”据此简要分析当地的气候特点及影 响因素。
▪ 答案:(1)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之上,海拔高, 热量条件差;青海省深居内陆,大部分地区降 水稀少,多荒漠,绝大部分地区不利于发展种 植业,耕地少;湟水谷地海拔相对较低,水热 条件较好,适宜发展种植业,且种植业历史悠 久,耕地较多。
▪ 2.表现
▪ (1)气温: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除青藏高原 等地区外,普遍高从温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
▪ (2)降水:年降水量

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
▪ 3.温度带(划分依据积:温的多少 )
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