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课件 中国自然地理复习
合集下载
高三地理人教新课标大一轮复习讲义课件中国自然地理
![高三地理人教新课标大一轮复习讲义课件中国自然地理](https://img.taocdn.com/s3/m/1fc273d4bd64783e08122b58.png)
(4)三大平原:平均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图中的东北平原、华 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5)主要丘陵:由北到南依次是图中的辽东丘陵、山东丘陵、 东南丘陵。
提醒:复杂多样的地形形成(xíngchéng)了多样的地理环 境,为我们提供了多样的经济活动场所。 复杂多样的地形 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 。
【特别提示(tíshì)】(1)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南多北 少,夏秋多冬春少;(2)对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严重;(3)人口 增加,工农业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增加是导致我国淡水危机 产生的主要原因。
第九页,共24页。
考点 我国气候特征(tèzhēng)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图说(tú shuō)考(点1)】气温(qìwēn)特征及影
中游:流向与山 脉斜交,形成平 坝与山谷相间的
河谷地貌
下游:河面增 宽,流速趋缓,
河汊众多
第十五页,共24页。
考点 我国主要河流(héliú)的水系特征
【疑难(yínán)解析分】析河流(héliú)水文特征时注意的问题
(1)汛期的长短:汛期的长短受补给的影响。 中国
东部季风区的河流受夏季风影响,南方汛期来得早
间
分
布
夏季风强弱
进退不同
季节变化大 ,降水 的集中在夏秋季节
降水年际 变化大
第十一页,共24页。
考点 我国气候特征(tèzhēng)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特别(tèbié)关注(3】)我国的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shēngchǎn)的影响
【信息解读】
分析我国的气候 特征应主要从气 温和降水两个主 要要素入手,重 点分析其分布特 征及规律。气候 特征对农业生产 的影响,应注意 包括有利和不利 两个方面。
(5)主要丘陵:由北到南依次是图中的辽东丘陵、山东丘陵、 东南丘陵。
提醒:复杂多样的地形形成(xíngchéng)了多样的地理环 境,为我们提供了多样的经济活动场所。 复杂多样的地形 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 。
【特别提示(tíshì)】(1)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南多北 少,夏秋多冬春少;(2)对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严重;(3)人口 增加,工农业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增加是导致我国淡水危机 产生的主要原因。
第九页,共24页。
考点 我国气候特征(tèzhēng)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图说(tú shuō)考(点1)】气温(qìwēn)特征及影
中游:流向与山 脉斜交,形成平 坝与山谷相间的
河谷地貌
下游:河面增 宽,流速趋缓,
河汊众多
第十五页,共24页。
考点 我国主要河流(héliú)的水系特征
【疑难(yínán)解析分】析河流(héliú)水文特征时注意的问题
(1)汛期的长短:汛期的长短受补给的影响。 中国
东部季风区的河流受夏季风影响,南方汛期来得早
间
分
布
夏季风强弱
进退不同
季节变化大 ,降水 的集中在夏秋季节
降水年际 变化大
第十一页,共24页。
考点 我国气候特征(tèzhēng)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特别(tèbié)关注(3】)我国的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shēngchǎn)的影响
【信息解读】
分析我国的气候 特征应主要从气 温和降水两个主 要要素入手,重 点分析其分布特 征及规律。气候 特征对农业生产 的影响,应注意 包括有利和不利 两个方面。
高考中国自然地理课件
![高考中国自然地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26682d9c1c708a1284a440a.png)
不利
地形地势特征的描述模式
(1)描述地形特征(特点):由哪些地形组成、哪
几种为主,地形起伏是大或小? (2)描述地势特征(特点):地势哪边高哪边低, 地势起伏是大还是小? (3)描述地形地势特征(特点):地形以什么为主, 地势哪边高哪边低,地势起伏是大还是小?
主要地形区的位置、范围及特征
地 形 区
中国自然地理
区域定位—中国
B、邻国位置( 1 ) 邻国:14个
俄罗斯 俄罗斯
高考总复习•地理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 蒙 古
吉尔吉斯
朝鲜 阿富汗 巴基斯坦 印度 不丹 老挝 越 南
尼泊尔
缅 甸
80 ° E
9O E
°
100 E 110 E
120 ° E
° 130 E °
50 N
哈尔滨 长春
黑龙江
乌鲁木齐
° °
呼和浩特
银川 宁 夏 自 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甘 青 海 西藏自治区
拉萨
成都
区 吉林 治 自 沈阳 古 蒙 内 河北京 辽 宁 40 N
北
太原 天津 石家庄 济南
°
西宁
兰州
肃 四川 云南
昆明
陕山 西 西
西安
山东
郑州
重庆
江 安 河南 苏 合 肥 南京 湖北 武汉 徽 杭州
长沙 南昌
30 N
°
浙江
有利 影响
①西高东低,有利于东 部太平洋湿润气流深入 ①便于发展多种经营; 内地,形成降水;②大 ②森林、矿产、动植物、 河西源东流,沟通东西 旅游资源丰富;③山区急 交通,方便沿海与内地 流可以发电 的联系;③阶梯交界处 落差大,产生巨大水能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39讲 中国自然地理概况(湘教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39讲 中国自然地理概况(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fd53ceede80d4d8d05a4f74.png)
技术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发展区位、面临的问题及产业结构的调
6.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及 整;
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地区分布 6.结合武广客运专线、铁路建设、
“生态旅游”发展等热点考查交通运输
的特点、我国主要铁路线和港口城市的
分布
第十三单元 │ 考点考向
第41讲 中 国的四大分区
1.北方、南方、青藏、西北地理单元的 划分依据和界线;
2.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及主要特点; 3.地理区域间差异及影响因素
1.以区域图切入,考查 我国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的气候、地形、水文、农 业、工业、交通、城市等 地理知识;
2.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如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南 方低山丘陵地区的水土流 失为背景材料,考查区域 地理特征、区域要素间的 相互关系及区域可持续发 展
我国的人口政策;
3.结合少数民族的分布考查我国的民
3.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及 族政策;
主要少数民族分布区;
4.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考查中国
4.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及因地 农作物分布的地区差异及成因、农村产
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业结构调整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5.我国工业分布特点及高新 5.结合环渤海经济区建设,考查工业
5.结合“石油价格的波动”、 “天然气荒”等问题分析资源的分 布、存在问题、利用状况及对策
第十三单元 │ 考点考向
第40讲 中国人 文地理概况
1.以行政区划轮廓形状为载体信息,
考查中国区域地理综合知识;
2.结合中国目前人口现状考查中国人
1.我国的政区划分;
口增长的特点,人口分布、人口问题及
2.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 人口政策;
第十三单元 │ 复习策略
高三地理复习中国地理总复习.ppt
![高三地理复习中国地理总复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3427f7e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27.png)
土壤: 土层深厚;东北有肥沃的黑土; 华北平原土壤土质疏松
②不利 东北平原:生长期短,热量不足
华北平原:春旱、夏涝、风沙、盐碱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京津唐工业基地
区位 华北北部,面临渤海湾
概况 北方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
发展 条件
丰富的煤、铁、石油、海 盐等资源;便利的铁路、 高速公路、航空和近海交 通;科技和人才优势
亚热带的横断 林破坏严重, 地质条件复杂,地形
F 山区、云贵高 物种灭绝和多 崎岖,降水集中
原
样性锐减。
人口稠密 过度开垦
人民生活贫穷,过度开 垦、过度砍伐
青藏高原高寒
G 地区
草场退化、土 高寒气候、降水少,
壤侵蚀
导致生态环境脆弱
过度放牧
交通
铁路——兰新、包兰、第二亚欧大陆桥、南疆(吐鲁 番——喀什) 航空——由于地域辽阔,民航事业发展迅速
自然原因或人为因素导致
沙尘暴天气
气候干旱
形
自然 原因
春季大风 地表疏松
治
成
植被稀少
理
原 人为 因 原因
滥垦滥伐
过度放牧
水资源利用不 当
措 施
制定法律法规
退耕还草还林 合理放牧 植树种草 合理利用 水资源
成都平原
江淮地区
江汉平原
太湖平原
鄱阳湖平原 洞庭湖平原
劳动力丰富,
市场广阔。
珠江三角洲
中国商品棉基地分布图
地形平坦、土壤疏松、光照充足、热 量充足,昼夜温差大,有高山冰雪融 水灌溉。交通不便。缺水。
南疆绿洲区
冀中南、鲁西北、 豫北平原
黄淮平原
江汉平原 长江下游滨海、 沿江平原
商品棉基地
②不利 东北平原:生长期短,热量不足
华北平原:春旱、夏涝、风沙、盐碱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京津唐工业基地
区位 华北北部,面临渤海湾
概况 北方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
发展 条件
丰富的煤、铁、石油、海 盐等资源;便利的铁路、 高速公路、航空和近海交 通;科技和人才优势
亚热带的横断 林破坏严重, 地质条件复杂,地形
F 山区、云贵高 物种灭绝和多 崎岖,降水集中
原
样性锐减。
人口稠密 过度开垦
人民生活贫穷,过度开 垦、过度砍伐
青藏高原高寒
G 地区
草场退化、土 高寒气候、降水少,
壤侵蚀
导致生态环境脆弱
过度放牧
交通
铁路——兰新、包兰、第二亚欧大陆桥、南疆(吐鲁 番——喀什) 航空——由于地域辽阔,民航事业发展迅速
自然原因或人为因素导致
沙尘暴天气
气候干旱
形
自然 原因
春季大风 地表疏松
治
成
植被稀少
理
原 人为 因 原因
滥垦滥伐
过度放牧
水资源利用不 当
措 施
制定法律法规
退耕还草还林 合理放牧 植树种草 合理利用 水资源
成都平原
江淮地区
江汉平原
太湖平原
鄱阳湖平原 洞庭湖平原
劳动力丰富,
市场广阔。
珠江三角洲
中国商品棉基地分布图
地形平坦、土壤疏松、光照充足、热 量充足,昼夜温差大,有高山冰雪融 水灌溉。交通不便。缺水。
南疆绿洲区
冀中南、鲁西北、 豫北平原
黄淮平原
江汉平原 长江下游滨海、 沿江平原
商品棉基地
高三一轮复习课件《中国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57张ppt)
![高三一轮复习课件《中国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5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d6fce147cd184254b353597.png)
我国的森林资源 日益减少,从1952年至1985 年人口由5.7亿增加到了 10.59亿,几乎增加了1倍, 而同期我国的森林实际消耗 量大约为60~80亿立方米, 相当于现有森林都已采伐 了一遍。例如,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有成 熟的原始森林资源约3.1亿立方米,目前已减少了 2/3,有些地区已到了无林开采的地步。
★小结: 水资源短缺产生的原因与对策
产 生 原 自 然 原 因 人 为 原 因 因 对
修建水库 节约用水
策
空间分布不均 时间分布不均 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
跨流域调水
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 控制人口增长,节约用水, 大,水资源需求量增大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水资源浪费严重 水资源污染严重 节约、合理使用;水资源市 场化,加强管理 保护水源、防止污染、净化 污水、立法保护
馆陶一中
么金书
中国的自然资源
本节高考考点
●
自然资源的特点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中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
●
●
一、自然资源概述
★自然资源的两个基本特征:
直接来自自然界;能被人类所利用.
★自然资源的分类
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 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
二、土地资源
2.解决水资源不足的主要措施:
①跨流域调水,以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 题,已建或在建的引水工程有:引黄入晋、引滦 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等; ②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如 规模宏大的长江三峡工程和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 完成后,都将在防洪、灌溉及水资源调配方面发 挥重大作用; ③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水污染和浪费在一定 程度上加剧了用水紧张的状况。今后我们要靠科 学技术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发展节水农业,开展 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或杜绝水的浪费。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中国自然地理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中国自然地理](https://img.taocdn.com/s3/m/76821800a300a6c30d229f03.png)
失严重、千沟万 发以煤炭为
壑、支离破碎 主
人教版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地形
区
位臵与范围
自然地理特
征
人文地理特征
地势西高东 “坝子”为农业区, 云贵 高原 D 低,地表崎 交通落后制约经 岖,石灰岩 济发展;旅游资 广布;喀斯 源丰富;少数民
特地貌发育
族分布广
人教版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2.四大盆地 地形 区 位臵与 范围 自然地理特征 我国面积最大的 塔里 盆地,内有世界 人文地理特征 绿洲农业,种植棉 花和葡萄等,人口
木盆
地E
最大的流动沙漠。 和城市沿盆地边缘
内部平坦,多沙 漠和戈壁 呈环状分布。油气 资源丰富
人教版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地形
区
位臵与
范围
自然地理
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绿洲农业,种植春小 麦、甜菜。人口和城 市沿盆地边缘呈环状
准噶
尔盆 地F
内部平坦,
多沙漠和 戈壁
分布。油气资源丰富
人教版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第 十 八 章 中 国 地 理
第 一 讲 中 国 自 然 地 理
夯基础
析考点
明考向
提能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一、地势和地形
人教版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1.地势特征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地势第一、二阶梯分界线分别是 昆仑 山脉、祁连山脉、 横断 山脉。 (2)地势第二、三阶梯分界线是大兴安岭、 太行山脉 、巫
人教版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1.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以及主要山脉和 地形区。
高三总复习地理课件 中国地理
![高三总复习地理课件 中国地理](https://img.taocdn.com/s3/m/53199c6b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87.png)
1.黄土高原地区枣林实施覆盖技术可以
()
A.延长生长期,提高土壤温度
B.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
C.促进地表水分下渗,保持土壤墒情 D.节约灌溉用水,减轻水土流失
2.与枣林地膜覆盖技术相比,枣林秸秆覆盖技术的主要优势是
()
A.抗风抗旱,地区适应性强
B.抑制杂草,减轻杂草危害
C.病虫害少,增产效果显著
D.成本低廉,经济效益较高
3.该地枣林采用覆盖技术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是
()
A.改变枣林内外裸地间风速风向
B.阻碍枣林地对太阳辐射热量的吸收
C.降低枣林叶面光合作用效率
D.减少枣林根系虫害和细菌滋生繁殖
解析:第 1 题,黄土高原地处我国半湿润、半干旱区,降水较少且季节变化较 大,冬春季节干旱严重,是枣林的休眠期,同时也是枣林土壤水分损失的重要 时期,枣林为了吸收更多的水分,根系深扎土壤,因此,为了保持土壤水分, 可实施枣林覆盖技术,促进休眠期枣林土壤水分向深处下渗、运移,从而保持 土壤墒情。第 2 题,在图中所示的三种覆盖措施中,除了石子覆盖外,秸秆和 地膜覆盖的抗风性都较差;三种措施都取材,成本更低,可以减少果农的投资成本,经济效益较高。故选 D。第 3 题,枣林采用秸秆、地膜、石子覆盖于土壤表层,阻碍了枣林地对太 阳辐射热量的有效吸收与传导,导致土壤升温较慢,也阻碍了土壤与大气之间 的水、气、热的交换速度,同时加剧枣林根系虫害和细菌滋生繁殖,会改变枣 林区内外间的风速大小,但对枣林地的风向影响很小。 答案:1.C 2.D 3.B
工业
工业分布 工业类型
长江中下游工业带、 沪宁杭 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 基地 南部沿海外向型 工业地带;西南地区(重庆、成都、攀枝 花等)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
高考地理总复习课件:中国自然地理
![高考地理总复习课件:中国自然地理](https://img.taocdn.com/s3/m/036fcd3e76c66137ee0619c8.png)
以练促记
(2012·新课标全国卷)读下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 ) A.关中平原,浙闽丘陵 B.江汉平原,山东丘陵 C.汉水谷地,黄淮平原 D.汾
A.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B.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C.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形成全国性的重要矿产基地 (2)资源利用造成了不同地区间矿产资源的流通交换,
加重了运输负担
(3)问题贫乱矿采多滥,挖富,矿破少坏,环伴境生,矿浪多费严重→依 合 综法 理 合管 利 利理 用 用
4.矿产资源。 (1)基本特征:分布广泛,相对__集__中____。 5.海洋资源。 (1)主要类型:包括_生__物__资__源_、化学资源及海底石油。
D.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解析:(1)本题区域定位直接判断难度很大,可采取排除 法,即图示的经纬度可判断甲、乙城市均位于我国大陆,且 大致同纬度,而选项A、B、D 所说两地,南北位置差异明显, 很容易排除。故选C。(2)甲城市位于秦岭以南的汉水谷地属 于亚热带季风气候,1月均温在0℃以上;乙城市位于淮河以 北的黄淮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1月均温在0℃以下;夏 季两地温差相差不大。
答案:(1)C (2)A
知识点三
中国的气候
1.气温分布
冬季风
大 高温
2.降水分布
东南沿海 西北内陆 夏秋
纬度位置
3.温度带和干温区。
暖温带 中温带 亚热带
湿润区 半干旱区 半湿润区
4.气候主要特征:___季__风___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 _复__杂__多__样_。
知识点四
河流和湖泊
1.内、外流河及其水文特征。
3.土地资源。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中国自然地理概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中国自然地理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8ae27d9d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99.png)
难度较大,不利于开发,多滑
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小结:地形特征的一般描述方法
·地形类型(地形以**为主) ·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 ·地势起伏状况(地势起伏大/小) ·地势高低分布(地势由**向**倾斜) ·特殊地形地貌(喀斯特地貌、雅丹地貌) ·海岸线状况(平直/曲折,漫长)
小结:地形评价:地形多样,山区广 ① 便于发展多种经营; ② 森林、矿产、动植物、旅游资源丰富; ③ 山区急流可以发电 ④ 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⑤ 易发生自然灾害; ⑥ 崩塌、滑坡、泥石流; ⑦ 易发生水土流失; ⑧ 坡度大,不宜耕种(耕地不足)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
第1讲 中国自然地理概况
第1课时 中国的疆域、区划和地形
一、阅读教材,落实基础——位置及范围
阅读教材及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找出下列地理事物:领土四至点、主 要海域、岛屿、半岛、群岛、海峡、陆 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2、根据右图,总结中国的地理位置特征。
半球位置: 中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经纬度位置: 纬度:4°N——53°N; (大部分在中纬度温带地区) 经度:73°E——135°E; (东西跨五个时区) 海陆位置: 太平洋西岸,亚欧大陆东部,海陆兼备。
中国的地理位置
知识点1:中国的疆域、区划、人口与民族
探究一:1、试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纬度位置
地 理 位 置
海陆位置
大部分在温 带,小部分 在热带
南北气候 差异大
适宜居住
利于发展多种农 业经济
海陆 兼备
东部多降水 利于农业生产
利于开发海洋资源,开展海上交通
陆上疆界绵长,邻国众多,利于发展 边境贸易
BC
A.热量不足 B.土层稀薄 C.气候干旱 D.光照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四大盆地:自北向南依次是准图噶中尔盆的地
、
塔里木柴盆达地木、盆地
、四川盆地。
▪ (4)三大平原:平均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图中
的东北平长原江、中下华游北平原、
平原。
▪ (5)主要丘陵:由北到南依次有图中的辽东丘
陵、东山南东丘陵丘陵、
。
▪ 三、中国的气候
▪ 1.特征
▪
大陆性季风气候
热同期。
显著,气候复杂多样,雨
▪ (3)我国的地形、地势特征对我国地理环境的 影响体现在( )
▪ A.有利于印度洋水汽深入影响我国内陆地区 ▪ B.有利于种植业的均衡布局 ▪ C.有利于各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 ▪ D.决定了我国大多数外流河的流向
▪ 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度和地势起伏即可 判断各地形区。第(2)题,我国西部多为山地、 高原和盆地,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 总的特征是西部高、东部低。第(3)题,我国 地势西高东低,面向大洋,决定了河流大多自 西向东注入太平洋,同时有利于太平洋水汽进 入内陆带来降水。
▪ 答案:(1)A (2)B (3)D
▪ 二、我国的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 1.冬夏季气温分布及成因
1月(冬季)
等温线分 布特点
等温线密集
7月(夏季) 等温线稀疏
特 点
冬季南北温差大
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气 温 分 布
原 因
①北方太阳高度角小于南 方,北方白昼比南方短, 日照时间少,获得热量少; ②北方临近冬季风源地, 冬季风影响大,加剧了北 方的寒冷,扩大了南北温 差
河西走廊
名
自然地理特 人文地理
地形区定位
称
征
特征
世界最广的 以谷子为
黄
黄土分布区 主的旱作
土
;水土流失 农业;以
高
严重、千沟 煤炭为主
原
万壑、支离 的能源开
自然地理特 人文地理
名称 地形区定位
征
特征
云贵
地势西高东 低,从2 000m降到1 000m;地表
“坝子” 为农业区, 交通落后 制约经济 发展;旅
的众多山脉,逐步阻挡了海洋暖湿气流向西北
内陆的输送。
▪ 四、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 1.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大:兴安岭
-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巴颜喀拉 山西端-冈底斯山一线。
▪ 2.河流的水有文无特结冰征期: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从 河流的水位、流量、含沙量、 等方面分析。
▪ 我国内、外流河及其水文特征
特征
海拔3 000m 矿产资源 左右,内陆 开发,青 高原盆地; 藏铁路沿 多戈壁、沙 线将要崛 漠;东部多 起的经济 沼泽、盐湖 区
低山丘陵起 伏,海拔
农业较发 达,成都
▪ 3.三大平原
地形 区
位置与范围
自然地理 特征
人文地理特 征
东北 平原
面积最大, 松嫩平原、
海拔多在 三江平原是
200 m以下,最重要的商
世界海拔最高 以畜牧
的高原;平均 业为主;
青 藏 高 原
海拔4 000m以 种植业 上;边缘和内 分布于 部分布着高大 雅鲁藏 山脉;雪山连 布江和 绵,冰川广布;湟水谷
名
自然地理特 人文地理
地形区定位
称
征
特征
草原畜牧
海拔1 000m
内
业;河套
左右;地面
蒙
平原、宁
坦荡;自东
古
夏平原、
向西由草原、
高
大陆,
▪ 2.领土四至点
3.相对位置
东:朝鲜 北: 俄罗斯 、蒙古 西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1)陆上邻国西:阿富汗、 巴基斯坦 西南:印度、尼泊尔、不丹 南:缅甸、 老挝 、越南
▪ (2)隔海相望的国家:韩国、日菲律本宾、
、
马来印西度亚尼、西亚文莱、
。
▪ 【点拨】优越的地理位置便于我国发展多 种经济,临海的位置便于我国发展海洋事 业,同海外各国人民进行友好往来。
地势坦荡; 品粮基地,
肥沃的黑 油气、煤炭
土;多沼 等矿产资源
泽地
丰富
海拔多在 全国重要的
地形
自然地
位置与范围
人文地理特征
区
理特征
长江 中下 游平
原
全国重要的商 东西狭
品粮、棉基地, 长;海
“鱼米之乡”。 拔较低;
长江沿岸经济 河湖密
地带的重要组
▪ 4.我国的地势特点对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及经 济活动产生的影响
▪ 2.四大盆地
地形 区
位置与范围
自然地理 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塔里 木盆 地
我国面积 最大的盆 绿洲农业,种 地,内有 植棉花和葡萄 世界最大 等,人口和城 的流动沙 市沿盆地边缘 漠。内部 呈环状分布。 平坦,多 油气资源开发 沙漠和戈 为主
地形 区
柴达 木盆 地
位置与范围
自然地理特 人文地理
征
内陆地区。 水土流失
▪ (2)存在问题:
、荒漠化,耕地、
林地、草地面合积理减用地少等。
▪ (3)解决措施: 耕地。
、节约用华地北 、保护
西北
▪ 3.矿产南方资地源区的分布: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 地区;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及
▪ 4.海洋资源 ▪ (1)渔场: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是 ▪ (2)盐场:主要有华北地长区芦的
▪ C.淮河流域 D.长江流域
▪ (2)关于图中五台山北侧河流的水文特征的叙 述,正确的是( )
▪ ①该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 ②河流径流量比较 小,但季节变化大 ③河流流量大,水资源丰 富 ④有结冰期,含沙量比较大
▪ A.①②③
B.②③④
▪ C.①②④
D.①③④
▪ 解析:第(1)题,图中所示流域,属于海河流 域五大支流之一——子牙河水系。第(2)题,五 台山为温带季风气候,其北侧的河流主要靠雨 水补给,同时结合流经黄土高原的特征,可知 河流具有径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 含沙量大等水文特征。
▪ (1)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分别为( ) ▪ A.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 B.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 C.青藏高原、吐鲁番盆地、华北平原 ▪ D.柴达木盆地、黄土高原、东北平原 ▪ (2)关于我国地形、地势特征的描述合理的是
() ▪ A.我国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 B.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 C.我国地形以平原为主
①虽然北方太阳高度角比南方 小,但白昼时间比南方长,日 照时间长,因而北方获得的太 阳辐射不比南方少多少;②南 方雨季长、阴雨天多、日照时 间短
极
极 值
最低气温处:漠河
最高气温处:吐鲁番盆地
▪ 2.降水特征及影响因素
▪ 3.我国的气候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对点例练】
▪ 2.(2013·湘潭模拟)下图表示我国青海省湟水 和大通河水系示意图。湟水流域内降水约 300~500毫米。湟水谷地流域面积仅占青海全 省面积的2.2%,耕地面积却相当于全省的56%, 并养育了全省人口的61%。据此回答(1)~(2) 题。
方面分析。
▪ 五、中国的自然资源
▪ 1.水资源
▪ (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南多北少,东 夏多秋 西少; 冬春季节多, 季节少。 ▪ (2)解决水资源不足的措施:修建跨水流库域调、水
、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 2.土地资源
▪ (1)分布: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 地区的平原、盆地和丘陵东地北区;林地主要分布 在 、西南及东南地区;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
工程中,将作为长江
水北上的输水通道。
▪ 4.黄河的治上理游
中游
下游
流域特 点
多峡谷 、
水能资源 丰富
流经黄土 高原、支 流水土多流失
存在问 荒大漠型化水严库
题重
严重
流经华北平 原,流速缓 慢洪,涝灾形害成 “地上河”
严重
▪ 5.长江的开发
▪ (1)水能资源的开发:长江的水能资源主宜要宾集
中在
以上的上游河段以及三峡河段。
▪ 有利影响:(1)西高东低的地势使海洋的暖湿 气流能够顺着地势深入我国的内陆地区,带来 丰沛降水。(2)西高东低的地势使我国的许多 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淌,沟通了我国东部和西 部、沿海和内陆的联系。(3)阶梯状的地势特 征使得阶梯交界处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4) 复杂多样的地形形成了多样的地理环境,为我 们提供了多样的经济活动场所。(5)复杂多样 的地形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有利于我
▪ 不利影响:(1)地表起伏大,地质灾害多发。(2) 西高东低的地势及多样的地形阻碍了交通运输 的发展,制约了经济的均衡发展。(3)独特的 地势地形特征影响我国人口与城市的分布,明 显体现了东西的不均衡。
▪ 【对点例练】
▪ 1.下图为“沿我国32°N纬线所做的地势 剖面示意图”,据图回答(1)~(3)题。
▪ (1)简要分析青海省的耕地主要集中于湟水谷 地的原因。
▪ (2)湟水谷地有歌谣说:“此处气候总无常, 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 夜愁霜。”据此简要分析当地的气候特点及影 响因素。
▪ 答案:(1)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之上,海拔高, 热量条件差;青海省深居内陆,大部分地区降 水稀少,多荒漠,绝大部分地区不利于发展种 植业,耕地少;湟水谷地海拔相对较低,水热 条件较好,适宜发展种植业,且种植业历史悠 久,耕地较多。
▪ 2.表现
▪ (1)气温: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除青藏高原 等地区外,普遍高从温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
▪ (2)降水:年降水量
。
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
▪ 3.温度带(划分依据积:温的多少 )
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