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教育学试题四
教育学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附答案)
![教育学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e08023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d5.png)
教育学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附答案)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练习题一、填空题1. 因材施教,长善救失是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2. “人是思维的芦草”说明人的特殊的。
3. “你可以堕落为野兽也可以再生为神明” 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 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说明人的早期发展对的依存程度,大大高于外部影响。
5. 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工作的,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必须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
6. “学不躐等” ,不凌节而施“说明教学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
7.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环境是人身心发展的外部条件,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8. 皮亚杰的构造理论认为,儿童各个发展时期都有不同的活动图示,活动图示经过不断的同化、和平衡,形成不同的认知结构。
9. 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自然性、社会性和。
10. 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因素的理论可以分为内发论和。
二、单项选择题1. 狭义的人的发展指的是()A. 心理的种系发展B心理的种族发展C社会团体的心理发展D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期间身心所发生的积极变化2. 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是指()A. 阶段性不平衡性差异性矛盾性 B 不平衡性差异性顺序性连续性C 阶段性差异性不平衡性顺序性D 顺序性矛盾性连续性方向性3. 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必须()A.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B 遵循针对性的原则C遵循针对性的原则D遵循长善救失的原则4. 人的身心发展虽有共同的阶段性,但由于人的遗传、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以及主观能动性的不同,使人的身心发展的速度、水平和优势特点在不同个体身上各有不同,这是指人的身心发展的()A. 不平衡性 B 差异性C顺序性D矛盾性5. 下列哪些观点属于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A. 在人的发展中,遗传与环境是各自发挥作用的B. 在人的发展中,遗传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C. 遗传与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关系是乘法关系D. 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6. “最近发展区”是指:()A. 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B. 在有指导的环境下,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C. 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D. 儿童先天具有的水平和后天发展的水平之间的差异7. 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成熟是训练的前提条件,训练对成熟只能起到加速或延缓的作用B. 机体成熟与是否得到训练没有关系C. 训练能够促进个体的成熟D. 训练对个体的成熟没有影响8. 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试卷4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试卷4](https://img.taocdn.com/s3/m/fbf9a1e0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97.png)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试卷4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试卷(4)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请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上,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本大题共60题,每小题0.5分,共30分)1.提出公民教育和劳作学校主张,具有社会本质倾向的教育家是()A.XXXB.XXXC.XXX坦纳D.XXX2.决定教育事业领导权的是()A.经济发展水平B.政治制度C.文化D.科技3.“因材施教”是人的发展的()对教育的要求。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4.人的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应该做到(),A.相互衔接B.循序渐进C.长善救失D.教学相长5.XXX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由的人。
这种观点属于()A.社会本位论B.个人本位论C.宗教本位论D.文化本位论6.《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考核内容为“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成绩”几个方面。
A.工作态度B.工作热情C.工作效率D.工作质量7.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体现在()A.认识的直接性B.学生的主体性C.教学的教育性D.活动的开放性8.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方法是()A.参观法B.演示法C.情景教学法D.观赏教学法9.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的观点的苏联教育家是()A.XXXB.XXXC.XXXD.XXX10.某班在“每月一星”的活动中,将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照片贴在“明星墙”上以示奖励,这样的方法是()A.说服教育B.品德评价C.指点理论D.陶冶政治11.“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对“教育”作此解释的是()A.XXXB.XXXC.XXXD.XXX12.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的关系。
A.授受B.民主平等C.相互促进D.依附13.把课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按照是()A.课程任务B.课程制定者C.课程设置的要求D.课程办理层次14.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争论其实质是关于()的争论。
教育学概论试题及答案四
![教育学概论试题及答案四](https://img.taocdn.com/s3/m/3f849b2bed630b1c59eeb573.png)
上海市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概论试题及答案四一、判断题1.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
(√)2.斯巴达的教育是一种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
(×)3.是否把提升个体作为人的价值与尊严看作教育的目的,这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根本标志。
(√)P814.参与式学习是指让学生有机会讨论关于环境问题的见解,鼓励他们探索不同观点。
(×)P555.形式化教育出现于夏、商、周时期。
(√)P36.杰克逊被后人看作是首次提出“隐性课程”这一概念的教育学者。
(√)P1427.选修课开设得越多越好。
(×)P1358.从内容上看,德育与智育的目标有交叉的地方。
(√)9.学科课程是以知识(或文化)为本位的课程,活动课程是以学习经验为本位的课程。
(√)P13610.一般说来,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必须按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
(×)P20711.教学评价的标准应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具体特点而有所差异。
(√)P26112.必修课程的开设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选修课程才提供了个性发展的可能。
(×)P134 13.终结性评附往往是一种正式的外部评价,且独立于教学过程之外。
(√)P25014.私学按其程度和所授内容可以分成经馆和小学两类。
(×)P415.以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好品质来影响教育学生的方法是榜样教育法。
(√)P220 16.过了青春期之后才开始学外语的人,总难以摆脱原来口音影响,这是过了语言关键期的缘故。
(√)P12117.研究性课程的知识是一种公共的、外显的、陈述性知识。
(×)P16518.对学生的学业成就进行评价,主要是通过纸笔测验进行的。
(√)19.教师的专业成熟不是独立个体的成熟,而是置身于班集体的环境中。
(√)P11620.在班级中,师生、学生间的互动只能通过正式的规章制度来维持。
(×)P23721.对于学龄前儿童或小学低年级儿童而言,开设活动课程是比较适合的,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及思维能力的逐步成熟,他们就应当开始学习比较系统化、理论化的科学知识了。
2024年研究生考试-教育硕士-教育学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4带答案
![2024年研究生考试-教育硕士-教育学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4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c18bd6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27.png)
2024年研究生考试-教育硕士-教育学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带答案(图片大小可任意调节)第1卷一.单选题(共20题)1.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理论中的“消极教育”是指A.教育作用有限B.教育在等待儿童的成长C.教育对儿童发展难以发挥积极作用D.教育要遵循儿童本性,防范外界不良影响2.我国中学的课程曾经分设动物学和植物学两个科目,后来合并为一个科目《生物学》从课程组织的类型来看,合并后的生物学属于()A.融合课程B.综合课程C.分科课程D.核心课程3.20世纪60年代,确立法国高等教育改革法案发展的民主、自治和多学科原则,规定大学是享有教学、行政和财政自主权的国家机构的教育法案是()A.富尔法案B.哈比改革法案C.阿斯蒂埃法案D.郎之万---瓦隆教育4.1911年成立的清华学堂、其经费主要来源于()A.英国退回的部分赔偿B.美国退回的部分赔偿C.德国国退回的部分赔偿D..法国退回的部分赔偿A.直觉思维B.聚合思维C.抽象思维D.发散思维6.在西方近代教育中,依据教育心理学化的理念,提出初等学校教育应该从最简单要素开始,以便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和谐发展的教育家是()A.洛克B.卢梭C.夸美纽斯D.裴斯泰洛齐7.西欧中世纪大学所设学科一般为()A.文科、法学科、医学科、神学科B.文科、理科、医学科、神学科C.文科、理科、法学科、医学科D.文科、理科、法学科、神学科8.相对于古希腊的教育思想而言,以昆体良为代表的古罗马教育思想更具有A.理想主义B.相对主义C.思辨性D.空想性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曾对世界各地的教育制度进行调查,发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这份报告指出各国的教育目的存在一些共同倾向,其中包括“走向科学的人道主义”、“培养创造性”、“培养承担社会义务的态度”以及()A.“培养完人”B.“培养终身学习能力”C.“培养独立个性”D.“培养国际理解”10.如下现象属于教育范畴的是()A.爸爸针对小明懦弱的个性设法训练小明如何以牙还牙报复欺侮者B.妈妈指导小明在与他人冲突中如何保护自己C.老师严格管理以保护小明等弱小学生不再受欺负D.小明在与同学的多次冲突中逐渐学会了如何与人和睦相处11.下列关于古代东方国家巴比伦、埃及、印度教育特点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教育内容以军事体育为主D.教育发展具有较强的连续性12.小学1-2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这种要求属于教育目的层级中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课程目标D.教学目标13.学生临考时的怯场属于()A.心境B.理智感C.应激D.激情14.20世纪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时期,明确提出以自由与合作为基本原则,实施合同式学习的个别教学制度是()A.葛雷制B.昆西制C.道尔顿制D.文纳特卡制15.关注和探询“谁控制学校”、“谁制定学校管理的政策”、“谁决定教育的伦理、社会和经济目标”、“谁设置课程”的教育理论流派是()A.制度教育学B.改造主义教育理论C.改造主义教育理论D.批判教育学16.同概念一样,规则也有正例、反例,下述表述能体现桑代克“效果律”正例的是()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B.得寸进尺C.入乡随俗D.吃小亏得大便宜17.学习需在别人的帮助下,在真实和现实的情境中发生,这种建构主义的主张属于()A.个人建构主义B.认知建构主义C.心理建构主义D.社会建构主义18.教育科学研究的目标是()B.规范教育行为C.揭示教育规律D.制定教育方针19.丽丽是个含羞的女孩儿,正在准备参加演讲比赛,如果她是内控的,她会将演讲比赛的成功归因于()A.自己具备这个能力B.认真的准备C.运气好D..任务简单20.双轨制形成于18、19世纪的西欧。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题库)模拟试题卷四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题库)模拟试题卷四](https://img.taocdn.com/s3/m/1a431a04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e9.png)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题库)模拟试题卷四[单选题]1.体现我国教学的根本方向和特点的教学原则(江南博哥)是()。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科学性和教育性结合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教师在教学中既要给学生传授基础的文化科学知识,发展智力,又要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和道德品质,保证教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做到既教书又教人。
这一原则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要求,体现了我国教学的根本方向和特点。
[单选题]2.“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B.公平性C.终身性D.未来性参考答案:C[单选题]3.下列哪种观点是智者派的观点?()A.努力追求道德的卓越、生活的明智和行为的理性B.把知识作为一种工具C.教育目的的是培养思路清晰、充满理性和真理的政治家D.强调美德、道德和忠诚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智者最关心的是道德问题和政治问题,并把系统的道德知识和政治知识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
这样,不仅丰富了教育内容,而且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政治家或统治者的预备教育。
这种教育是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鼎盛时期必然产生的客观需要。
[单选题]4.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A.唐代B.清末C.民国初期D.新中国成立参考答案:B[单选题]5.以下不属于班级组织管理工作的是()。
A.指导学生成立自治组织B.丰富班级管理角色C.班级小干部的岗位转换D.形成班级管理角色的动态分配制度参考答案:A[单选题]6.把人的发展的可能性转化为发展的现实性,为人的发展提供现实根基与资源的是()。
A.遗传B.环境C.个体的能动性D.教育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教育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现实根基和资源。
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或物质前提。
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
学校教育既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又是一种特殊的实践,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人发展的内因。
[单选题]7.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校制度是()A.癸卯学制B.壬戌学制C.壬寅学制D.六三三制参考答案:A[单选题]8.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A.地方B.中央C.社会力量D.学生家长参考答案:A[单选题]9.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教育学第四章习题含答案
![教育学第四章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1d1c6c3b3567ec102d8a8d.png)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练习题一、选择题1、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D )A、《教师资格条例》B、《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2、“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A )特点。
A、示范性B、复杂性C、创造性D、劳动方式个体性3、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C )A、热爱教育事业B、热爱学生C、教书育人D、创新开拓4、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 B )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B、崇高的职业道德C、文化学科知识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5、教师的地位一般是指教师的( A )A、社会地位B、经济地位C、文化地位D、政治地位6、“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C )A、示范者角色B、授业解惑者角色C、传道者角色D、研究者角色7、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属于教师的( C )A、职业首先素养B、能力素养C、教育专业素养D、心理素养8、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 B )A、知识的传授者B、平等中的首席C、教学的组织者D、行为的示范者9、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是( C )A、以诚相待B、互助互惠C、民主平等D、和谐亲密10、下面哪种表现说明罗森塔尔效应( B )A、老师让背书,学生们认真地背书B、老师对学生说:“你很聪明,只要认真学习,成绩一定会提高。
”结果这个学生成绩提高了C、学生犯了错误,老师批评了他D、老师穿的很漂亮,结果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地配合老师11、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 D )A、潜在性B、现实性C、特殊性D、可塑性1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 B )A、《学记》B、《师说》C、《论语》D、《春秋》13、人们常说:“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是( C )A、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B、较强的组织能力C、创造能力D、观察能力二、判断题1、从狭义来看,教师指学校的专职工作人员,是一种专门的职业。
小学教育学4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小学教育学4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https://img.taocdn.com/s3/m/dd6ec204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0a.png)
小学教育学4(总分0, 做题时间120分钟)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思想最早出‘自( )。
SSS_SINGLE_SELA 《学记》B 《论语》C 《孟子》D 《中庸》该问题分值: 0答案:B2.中小学教师也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这是因为( )。
SSS_SINGLE_SELA 教师都要评职称B 写写论文,提高自己的知名度C 教育是富有创造性的工作D 没事找事做该问题分值: 0答案:C3.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 )。
SSS_SINGLE_SELA 单一性B 多重性C 模糊性D 低级性该问题分值: 0答案:B4.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 )。
SSS_SINGLE_SELA 强制性、普及性和统一性B 科学性、选择性和统一性C 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D 科学性、基础性和发展性该问题分值: 0答案:C5.1632年英国哲学家( )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了出来。
SSS_SINGLE_SELA 培根B 斯宾塞C 夸美纽斯D 赫尔巴特该问题分值: 0答案:A6.我国古代教育家颜之推指出:“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以美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心……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肄,久而自臭也。
”从德育方法来讲,这里强调的是一种( )。
SSS_SINGLE_SELA 说服教育B 情感陶冶C 榜样示范D 实际锻炼该问题分值: 0答案:C7.“洪堡式”大学的传统是由( )传承的。
SSS_SINGLE_SELA 柏林大学B 剑桥大学C 巴黎大学D 哈佛大学该问题分值: 0答案:A8.实践证明,许多操作性的智能如动手能力的培养等主要应通过( )的方式去实现。
SSS_SINGLE_SELA 文化课的课堂教学B 课外活动C 社会实践D 集体活动该问题分值: 0答案:B9.在现代生产中,提高经济效益的最主要的策略是( )。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教育与教育学)模拟试卷4(题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教育与教育学)模拟试卷4(题](https://img.taocdn.com/s3/m/35d64bac7fd5360cbb1adb50.png)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教育与教育学)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4. 判断题单项选择题1.【2015年湖北潜江.单选】《论语》中记载着许多孔子关于“仁”的解释,其中孔子“仁”的中心是( )。
A.爱人B.人心C.诚信D.谦让正确答案:A解析:教育以人为本,因此爱人即是仁,作为教师应具备仁的基本理念。
知识模块:教育与教育学2.【2015年重庆江津.单选】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表明孔子很强调( )。
A.启发式教学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C.因材施教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正确答案:B解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意思是只知道学习却不思考.就会因为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知道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这表明孔子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知识模块:教育与教育学3.【2014年福建.单选】最早提出“学习过程是学一思一行过程”的教育家是( )。
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正确答案:A解析:孔子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一思一行。
知识模块:教育与教育学4.【2010年福建.单选】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想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
B.孟子C.荀子D.墨子正确答案:A解析:这句话出自《论语》,是孔子提出的。
知识模块:教育与教育学5.【2015年四川.单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见于( )。
A.《大学》B.《中庸》C.《论语》D.《学记》正确答案:C解析:《论语?述而》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知识模块:教育与教育学6.【2014年四川宜宾.单选】愤、悱二字源自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根据朱熹的解释“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就是( )。
A.愤B.悱C.启D.发正确答案:B解析:愤: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
悱: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
知识模块:教育与教育学7.【2015年重庆开县.单选】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 )。
A.《学记》B.《大学》C.《春秋》D.《离骚》正确答案:A解析:《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完整的教育专著,最早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观点。
教育学试题大全(带答案)
![教育学试题大全(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55ea0b650e52ea5518982f.png)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法令的形式公布并在全国推行的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壬子学制2、汉语中最早将“教”和“学”连用的是在战国时期的哪本著作()A、《说文解字》B、《礼记·学记》C、《孟子·尽心上》D、《论语》3、我国古代,也是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 )A、《学记》B、《论语》C、《理想国》D、《孟子》4、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反映了哪个阶段的教育思想()A、前制度化教育B、制度化教育C、非制度化教育D、现代教育制度5、“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反映了哪个时代的等级制度()A、隋唐时期B、魏晋南北朝时期C、秦汉时期D、明清时期6、古代印度婆罗门教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处于最高级的是()A、首陀罗种姓B、刹帝利C、吠舍种姓D、僧侣祭司7、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更重要的改变是()A、教育理念B、教育形式C、教育内容D、教育方法8、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教育家是()A、老子B、孔子C、孟子D、荀子9、以下著作中主要体现了绅士教育的是()A、《爱弥儿》B、《巨人传》C、《教育漫画》D、《理想国》10、在西方,最早的教育工作者被称为()A、智者派B、历史学派C、犬儒派D、毕达哥拉斯学派11、主张“兼爱”的是以下哪种学派()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12、《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要体现了()A、启发式教学B、因材施教C、循序渐进D、教学相长13、古希腊提出“助产术”的著名思想家是()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D、昆体良14、古希腊把可见的“现实世界”与抽象的“理念世界”区分开来的思想家是()A、苏格拉底B、西塞罗C、亚里士多德D、柏拉图15、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哪本著作()A、《民主主义与教育》B、《大教学论》C、《普通教育学》D、《教育漫画》16、提出“泛智教育”的著名思想家是()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卢梭D、斯宾塞17、卢梭的《爱弥尔》体现出的人性论是()A、白板说B、性恶论C、性善论D、性三品说18、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A、裴斯泰洛齐B、赫尔巴特C、杜威D、康德19、第一个提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是()A、赫尔巴特B、杜威C、夸美纽斯D、康德20、1939年,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目标的是()A、凯洛夫B、马卡连柯C、赞科夫D、巴班斯基21、20世纪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A、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B、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C、康德《教育学讲授纲要》D、凯洛夫《教育学》22、“杀婴制”属于下列哪个时代的制度()A、古代印度B、古代雅典C、古代斯巴达D、古代埃及23、教育的最特殊形式是()A、犯人教育B、自我教育C、家庭教育D、集体教育24、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A、英国B、美国C、日本D、德国25、我国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分析教育问题的著作的学者是()A、陶行知B、梁漱溟C、杨贤江D、蔡元培26、古代印度,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的著作是 ( )A、《吠陀》B、《圣经》C、《心经》D、《楞严经》27、我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哪一年()A、1978年B、1986年C、1988年D、1992年28、《学记》中“学不躐等”,主要体现了()A、循序渐进B、温故而知新C、藏息相辅D、长善救失29、我国唐代的“二馆六学”主要体现了什么特点()A、民主性B、阶级性C、等级性D、垄断性30、在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的学者是()A、夸美纽斯B、杜威C、赫尔巴特D、福禄倍尔31、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在教育的起源上是根据()A、劳动起源论B、神话起源论C、生物起源论D、教育心理起源论32、在西方,被认为是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现代教育学著作是()A、《学记》B、《大教学论》C、《雄辩术原理》D、《普通教育学》33、“藏息相辅”、“善喻”、“长善救失”等教学思想首次提出在()A、《老子》B、《学记》C、《劝学篇》D、《大学》34、著名的“白板说”是由英国著名学者谁提出的()A、卢梭B、斯宾塞C、培根D、洛克35、关于“教育过程最优化”的教育思想的创立者是()A、巴班斯基B、凯洛夫C、马卡连柯D、苏霍姆林斯基36、首次详细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著作是()A、《雄辩术原理》B、《普通教育学》C、《大教学论》D、《教育学》37、“实验教育学”这个术语最早是由德国的谁提出来的()A、拉伊B、梅伊曼C、狄尔泰D、杜威38、“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哪个国家的教育特征 ( )A、古代印度B、古代中国C、古代希腊D、古代埃及39、我国开始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是在()A、50年代B、60年代C、70年代D、80年代40、《学记》中“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人口的关系41、“弃圣绝智”、“弃仁绝义”是下列哪个学派的主张()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42、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是()A、苏格拉底B、西塞罗C、柏拉图D、培根43、首次把教育问题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提出来的哲学家是()A、夸美纽斯B、培根C、卢梭D、赫尔巴特44、“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出自于()A、《论语》B、《孟子》C、《学记》D、《老子》45、规范教育学的建立通常以赫尔巴特的哪本著作为标志()A、《大教学论》B、《教育学》C、《政治学》D、《普通教育学》46、在儿童心理发展基础上,对儿童的教育年龄作了划分的学者是()A、夸美纽斯B、卢梭C、洛克D、杜威47、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主要是什么的发展()A、教育问题B、教育规律C、教育目的D、教育价值48、制度化教育的核心标志是()A、学校的出现B、脑力和体力劳动分工C、阶级社会产生D、文字的产生49、古代以儒家“五经”为教育内容,“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和什么()A、《论语》B、《大学》C、《学记》D、《春秋》50、我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废除于哪一年()A、1901年B、1904年C、1905年D、1911年5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教育现象B、教育事实C、教育规律D、教育问题52、“小孔成像”的原理是下列哪个学派的发明()A、阴阳家B、道家C、墨家D、法家53、“君子之教,喻也”体现了教学的启发式原则,这一句话出自()A、《中庸》B、《大学》C、《论语》D、《学记》54、终身教育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
1-2-教育学4-6章试题
![1-2-教育学4-6章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143d955c77232f60ddcca164.png)
教育学4——6章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幼儿活动的基础是( )A、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B、对幼儿身心安全和卫生的维护C、教幼儿认识简单的字D、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2、“玉不琢,不成器”说的是( )对心理发展的作用。
A、遗传因素B、自然环境C、社会环境和教育D、生理成熟3、学习者主要通过教师的言语讲授获得知识、技能、概念等的学习方法是(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主动学习D、积极学习4.四岁幼儿一般能集中注意约( )。
A.5分钟 B.10分钟 C.15分钟 D.20分钟5.关于幼儿注意的发展,正确的说法是( )。
A.定向性注意随年龄的增长而占据越来越大的地位B.有意注意的发展先于无意注意的发展C.定向性注意实质上是一种不学而能的生理反应D.选择性注意范围的扩大说明选择性注意的发展6.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幼儿也能熟练地背诵古诗,这是( )。
A.意义记忆 B.理解记忆 C.机械记忆 D.逻辑记忆7.“六一”儿童节聚会时,小朋友们一听到《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乐曲时,就知道自己曾经唱过。
这种记忆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 )。
A.再认 B.识记 C.回忆 D.保持8、我国幼儿教育的特有的一条原则是( )A、保教结合原则B、主动学习原则C、发展适宜性D、综合性原则9、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是( )A、德育B、智育C、体育D、美育10、复演说是由( )提出A、拉扎鲁斯B、格罗斯C、拜登代克D、霍尔11、( )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两难故事法。
A、皮亚杰B、柯尔伯格C、埃里克森D、弗洛伊德12、“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这种片面的观点突出强调的是()A、遗传B、生理成熟C、环境和教育D、先天因素13、最系统、最简捷的影响儿童的方式是( )A、家庭教育B、幼儿教育C、社会教育D、社区教育14.幼儿园的“娃娃家”游戏属于( )。
教育与教育学试题
![教育与教育学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874862cf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28.png)
教育与教育学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种教育是通过学校、教育机构等专门组织实施的?A. 家庭教育B. 社会教育C. 媒体教育D. 正规教育2. 教育与教学之间的关系是:A. 教育是一种教学行为B. 教学是一种教育行为C. 教育和教学是等效存在的D. 教育和教学是相互作用的关系3.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 具体教育活动B. 教育行为C. 教育理论D. 教育现象及其规律4. 教育学的核心任务是:A. 解决教育问题B. 研究教育理论C. 制定教育政策D. 提供教育服务5. 儿童早期教育的最重要任务是:A. 学习语言B. 掌握基本技能C. 培养社交能力D. 建立自我意识二、填空题1. 教育学的定义是:研究教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一切规律性问题的一门科学。
2. 教育活动的本质是________,通过教育活动实施这一过程。
3. 教育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和________等方面。
4. 学校教育是指在正规学校中进行的________教育。
5. 儿童早期教育是从儿童出生到______岁之间的阶段。
三、简答题1. 解释教育学的定义及其研究范畴。
教育学是指研究教育的目的、任务、内容、原则和方法等一切规律性问题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研究的范畴主要包括教育的对象、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法、教育的评价、教育的组织与管理等方面。
2. 分析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教育学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教育学需要借鉴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与研究成果,来指导教育实践。
同时,教育学也为其他学科提供了教育现象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依据。
3. 解释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任务。
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在儿童出生到6岁之间,通过有意识、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促进儿童的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交方面的发展。
早期教育对于儿童的整体发展具有关键性影响,可以为其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育学试题库及答案
![教育学试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3bddaa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c1.png)
教育学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______的学科。
A. 教育现象B. 教育规律C. 教育方法D. 教育政策2.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______。
A. 社会性B. 阶级性C. 传承性D. 创造性3. 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______。
A. 原始社会B. 奴隶社会C. 封建社会D. 资本主义社会4. 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______。
A. 教育内容B. 教育环境C. 教育方法D. 教育政策5.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社会属性,包括______。
A. 知识技能B. 道德品质C. 社会责任感D. 所有选项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教育的功能包括______。
A. 社会化功能B. 个体发展功能C. 经济功能D. 政治功能7. 教育的基本原则包括______。
A. 教育公平B. 教育质量C. 教育效率D. 教育创新8. 教育的类型可以分为______。
A. 正规教育B. 非正规教育C. 终身教育D. 职业教育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9. 教育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不需要理论研究。
()10.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包括德、智、体、美等方面。
()11. 教育的起源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
()12.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的两个主体。
()13. 教育内容是教育过程中传递给受教育者的知识、技能、思想、文化等。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4. 简述教育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15. 阐述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6. 论述教育在促进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17. 论述教育公平的重要性及其实现途径。
六、案例分析题(15分)18. 某学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增加课时、引入新的教学方法等。
然而,改革实施后,学生的学业成绩并没有显著提高。
请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
教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第四套)
![教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第四套)](https://img.taocdn.com/s3/m/06f4fadb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fa.png)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第四套)一、单选题。
从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将其代码填在题干括号内。
不选、错选、多选,该小题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20分)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A.《学记》B.《论语》C.《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答案:A2.教育的本体功能之一是( )A.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B.促进生产发展,服务经济建设C.对政治经济有巨大的影响作用D.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化进程答案:D3.高等学校的双重任务是( )A.教学和教育B.升学和就业C.教学和科研D.生活和生产答案:C4.“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思想的提出是在党的( )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答案:B5.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A.主导因素B.决定因素C.物质前提D.内部动力答案:C6.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A.格塞尔B.杜威C.华生D.霍尔答案:C7.我国现在实行的义务教育的年限是( )A.6年B.5年C.8年D.9年答案:D8.20世纪教育发展总目标中的“两基”是( )A.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C.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素质教育D.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答案:B9.马克思认为,人的片面发展最严重的时期是( )A.原始社会初期B.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初期D.资本主义高速发展时期答案:C10.50年代末以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为代表提出来的课程理论是( )A.学科课程理论B.结构主义课程论C.实用主义课程论D.综合课程论答案:B11.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A.课程设置B.学科顺序C.课时分配D.学年编制答案:A12.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 )A.认识活动B.智育活动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D.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答案:A13.原始社会末期,担负教育年轻一代主要任务的是( )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区教育D.社会教育答案:B14.“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 )A.《学记》B.《师说》C.《论语》D.《春秋》答案:B15.教师职业开始出现始于( )A.原始社会末期B.奴隶社会初期C.封建社会初期D.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答案:B16.“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B.夸美纽斯C.华生D.赫尔巴特答案:D17.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家是( )A.柏拉图B.昆体良C.皮亚杰D.亚里士多德答案:D18.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 )A,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 B.认知结构理论C.教学与发展理论D.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答案:A19.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 )A.四书五经B.六艺C.自然科学D.生产技能答案:B20.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A.孔子B.孟子C.许慎D.朱熹答案:B二、多选题。
教育与教育学试题
![教育与教育学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7c2d62b4ddccda38376bafe7.png)
客观题部分(506个知识点)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38个知识点)第一节教育概述(17个知识点)一、教育的概念1.“教育”概念最早见于《》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三乐也”一句。
2. 在《》中对“教育”一词解释,“教,;育,”。
3.我国“教育”和“教育学”词语都是在20世纪初借鉴而来。
4.(2019年已考选择题)西方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educare”演化而来,因此有“”的意思。
5.美国教育哲学家在《》一书中将教育定义划分为“”、“”、“”。
6.(2013年已考填空题)广义的教育包括、和,狭义教育主要是指。
(2010年己考选择题)谨记:教育,非本能;教育,非教唆。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7.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和。
8. 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
9. 是教育实践活动对象。
10.(2019 年已考填空题、2010 年已考选择题) 是教育实践活动手段。
三、教育的基本功能11.按照作用的对象,教育功能可以分为与。
12.按照作用的方向,教育功能可以分为与。
13.按照作用的呈现形式,教育功能可以分为显与。
第二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37个知识点)一、教育的起源1. (2017年已考选择)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英国的以及美国的。
该学说特别强调“”、“”、“”。
2.生物起源说是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3.(2019已考填空题、2012 年已考选择题)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美国的,他强调教育起源于。
4.劳动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苏联的。
他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是以为前提的。
劳动起源说承认了教育的,却对教育的作了极端片面狭隘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秉持的教育起源观)二、教育的发展5.(2019年已考选择题)原始社会的教育具有非独立性、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和阶级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相连。
6.(2016年已考选择题)古代社会教育指教育和教育,其教育与生产劳动属于分离关系。
7.古代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主要有:阶级性,道统性、专制型、刻板性、象征性。
教育学试题(第四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高丽芳
![教育学试题(第四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高丽芳](https://img.taocdn.com/s3/m/bafeb93d915f804d2b16c157.png)
教育学试题(第四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是()。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科学技术2.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 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 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 3.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A.生产力 B.文化 C.科学技术 D.政治经济制度4.生产力对教育起()。
A.辅助作用 B.决定作用 C.主导作用 D.促进作用5.()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发展 D.文化发展6.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
A.文化传统 B.受教育者的需求 C.生产力的水平 D.教育的规模7.社会生产力与教育内容的关系是()。
A.社会生产力制约所有教育内容 B.社会生产力制约与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 C.社会生产力与教育内容无关 D.社会生产力制约与意识形态有关的教育内容8.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
A.校训 B.班风 C.校风 D.校存9.教育的经济功能受()的制约。
A.社会经济制度 B.社会生产力水平 C.科学技术和文化背景 D.文化传统10.决定教育目的的是()。
A.家长 B.学校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传统11.对教育结构的变化具有制约作用的是()。
A.专业结构 B.学科结构 C.科技结构 D.生产力水平12.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在()。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 D.信息革命后13.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在()。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 D.信息革命后14.能改变教育者观念的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 D,文化15.政治与教育内容的关系是()。
A.政治决定一切教育内容B.政治决定与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 C.政治与教育内容无关 D.政治决定与思想意识有关的教育内容16.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
2024年教育学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2024年教育学知识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109f4a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81.png)
2024年教育学知识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教育是一种:A、自然现象B、生物现象C、社会现象D、心理现象参考答案:C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思想的提出者是:A、孔子B、杜威C、昆体良D、思孟学派参考答案:D3、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B、上课C、布置批改作业D、成绩考评参考答案:B4、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A、社会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B、生产领域的应用C、学校教育D、市场推广参考答案:C5、根据主要教学任务来分,课的类型分为单一课和什么课?A、综合课B、新授课C、复习课D、练习课参考答案:A6、班主任教育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A、阶段性班级活动B、日常性班级活动C、课外班级活动D、校外班级活动参考答案:B7、班主任接管一个教育基础较差的班级时,首先要做好:A、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B、建立班集体核心队伍C、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D、组织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参考答案:C8、文化(精神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最直接的方面就是:A、教育制度B、教育规模C、教育方法D、学校课程内容参考答案:D9、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的教学是:A、注入式教学B、启发式教学参考答案:B10、讲述是教师主要的教学手段,一般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这三个阶段是:A、导入、详述和汇总B、导入、分析和汇总C、分析、详述和总结D、分析、质疑和总结参考答案:A11、外部分组按照学生的什么来编班?A、年龄B、发展水平C、知识经验D、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参考答案:D12、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是在:A、1982年B、1986年C、1988年D、1990年参考答案:B13、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的掌握知识和技能,并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及时再现出来,以达到灵活运用。
这反映了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的原则是:A、循序渐进原则B、可接受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参考答案:C14、教育研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A、历史研究B、观察研究C、调查研究D、实验研究参考答案:B15、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A、北欧的尼德兰B、捷克的夸美纽斯C、法国的斯图谟D、德国的福禄培尔参考答案:B16、作为教育的开端,每一个儿童都需要他人的认同,归属感的满足是维护个体健康心理的基础是:A、接纳B、同感C、理解D、期望参考答案:A17、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的作用是:A、辅助B、主导C、监督D、惩罚参考答案:B18、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一原则是:A、正面教育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导向性原则D、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参考答案:C19、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A、教务处B、政教处C、班级D、团委参考答案:C20、教师对学生一个一个轮流教,属于:A、个别教学制B、班级授课制C、分组教学制D、道尔顿制参考答案:A21、学校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是:A、学习小组B、班级C、年级组D、学科组参考答案:B22、“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思想是由谁提出的?A、赞科夫B、巴班斯基C、苏霍姆林斯基D、凯洛夫参考答案:B23、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的是:A、政治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生产力发展水平D、文化发展参考答案:C24、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是:A、发展智力B、传授知识技能C、陶冶情操D、增强体质参考答案:B25、在《美学书简》中最早提出“美育”一词的是:A、培根B、康德C、席勒D、卢梭参考答案:C26、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A、理解B、巩固C、应用D、迁移参考答案:A27、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强调教师的:A、友爱精神B、合作精神C、自律精神D、奉献精神参考答案:D28、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全盛时期出现在18、19世纪,突出人的本性需要和自由发展,反对神学等观点属于:A、精神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神学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参考答案:D29、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育思想的是:A、孔子B、孟子C、朱熹D、荀子参考答案:A30、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称为:A、德育B、智育C、美育D、体育参考答案:B31、实验教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梅伊曼和拉伊B、艾宾豪斯和G.缪勒C、冯特和艾宾豪斯D、蒙台梭利和杜威参考答案:A32、儿童身心发展有高速发展期,某一时期特别迅速而其他阶段相对平稳,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A、不平衡性B、顺序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参考答案:A33、现在很多高等教育的发展,都担负着发展科学,产生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任务,有建立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的趋势,这说明:A、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B、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C、教育要先于经济而发展D、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参考答案:A3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A、劳动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D、生物进化论参考答案:A35、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如果只看到学生差的地方,认为无可救药,那就违背了:A、统一要求与从实际出发相结合原则B、对学生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C、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D、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参考答案:D36、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20世纪末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典型的是:A、教育实验的热潮B、教育改革的实践C、素质教育运动D、教育的国际化走势参考答案:C37、卢梭的教育思想属于:A、实用主义教育思想B、自然主义教育思想C、存在主义教育思想D、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参考答案:B38、教育起源于:A、人类早期心理模仿B、人类的生产劳动C、生物界老动物对小动物的照料D、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参考答案:B39、为了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掌握科学方法论的是:A、政治教育B、思想教育C、道德教育D、法制教育参考答案:B40、影响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是: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主观能动性参考答案:D41、现代德育评价的特点是:A、生态性、发展性、客体性B、生态性、发展性、主体性C、生态性、发展性、动态性D、社会性、客观性、生产性参考答案:B42、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A、哲学观念B、人性假设C、理想人格D、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参考答案:D43、18世纪法国的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认为“什么是教育目标……这就是自然的目标”,这是什么决定教育目的的观点?A、社会环境B、儿童自然C、儿童礼会D、社会影响参考答案:B44、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A、涂儿干B、卢梭C、赞可夫D、福禄贝尔参考答案:A45、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A、基础学科B、应用学科C、决策学科D、管理学科参考答案:A46、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是:A、六三三制B、癸卯学制C、壬寅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参考答案:D47、被称为“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A、赫尔巴特B、裴斯泰洛齐C、布卢姆D、夸美纽斯参考答案:A48、夸美纽斯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那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
教育学第四章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第四章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676068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f6.png)
教育学第四章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教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 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答案:D2. 下列哪一项不是教育学研究的对象?()。
A. 教育现象B. 教育规律C. 教育政策D. 教育技术答案:D3. 教育学的基本任务是()。
A. 培养人才B. 传授知识C. 研究教育规律D. 提高教育质量答案:C4. 教育学研究方法中,最常用的是()。
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文献法答案:C5. 教育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包括()。
A. 客观性原则B. 系统性原则C. 创新性原则D. 全部选项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教育学研究的学科基础包括()。
A. 哲学B. 社会学C. 心理学D. 教育学答案:ABC2. 教育学研究的范畴包括()。
A. 教育理论B. 教育实践C. 教育管理D. 教育政策答案:ABCD3. 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论包括()。
A. 定性研究B. 定量研究C. 比较研究D. 案例研究答案:ABCD4. 教育学研究的成果可以用于()。
A. 指导教育实践B. 制定教育政策C. 提升教育质量D. 促进教育创新答案:ABCD5. 教育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包括()。
A. 跨学科研究B. 信息化研究C. 国际化研究D. 多元化研究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教育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答案:教育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比较法等。
2. 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关系是什么?答案:教育学与心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心理学提供了关于个体心理发展和学习过程的理论和研究成果,这些可以为教育学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3. 教育学研究的意义是什么?答案:教育学研究的意义在于揭示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创新,推动教育发展。
4. 教育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答案:教育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创新性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一、选择题1.国家和社会教育机构、学生的家长和亲友、教师等,都对新一代寄予这样那样的期望,这些期望都可以理解为广义的()。
A教育目的B教育方法C教育理念D教学目标2.教育目的对()具有指导意义。
A部分学校B所有学校C高等教育D基础教育3.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是()A教育理念B教学方法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4.教育活动的归宿是()A教育理念的诞生B教育目标的产生C教育目的的实现D教学目标的实现5.只针对特定的对象提出的要求指的是()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教学目标D教学计划6.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这就是()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教学目标D课程目标7.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和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A普遍与特殊的关系B抽象和具体的关系C一般与个别的关系D具体和抽象的关系8.出于近代科学和资本主义兴起对科学知识的需要,提倡培养百科全书式的人物的是()A夸美纽斯B卢梭C培根D洛克9.提出了“以公民道德教育为中坚,盖世界观其美育皆所以完成道德,而军国民教育及实利主义则必以道德教育为根本”的教育目的的是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
A蔡元培B陶行之C胡适D晏阳初10.教育目的随着时代的变迁,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最终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方向的是()A生产力发展水平B政治经济制度C儿童身心发展规律D教育学的基本规律11.在许多发达国家,当经济增长加快、民主意识高涨、需要提高全民教育素质时,反映在教育目的上就是强调教育平等化和()A英才教育B价值多元化C培养国家精神D文明教育12.当国家竞争加剧,强调各方面尤其是科技实力时,就会强调教育质量,反映在教育目的上,就是强调()和培养国家精神。
A英才教育B价值多元化C绅士教育D文明教育13.有深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属于对普通中学生()A体育方面要求B智育方面要求C德育方面要求D美育方面要求14.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具有国际视野,指的是对普通中学生()A体育方面要求B智育方面要求C德育方面要求D美育方面要求15.具有美学的基础知识,懂得各类型的特性与形态的丰富性,领悟美所表达的意蕴和意境,从而达到“物我同一”的审美境界,并使人格和性情得到陶冶,这属于()A感受美B鉴赏美C创造美D领悟美16.按照美的规律对自己劳动条件和劳动产品进行设计和加工;对居室、日用品、服饰等方面,按照美的观念作出选择与合理的配置属于()A感受美B鉴赏美C创造美D领悟美一、选择题1、A 2.B 3.C 4.C 5.B 6.C 7.D 8.C 9.A 10.B 11.B12 、A 13.B 14.C 15.B 16,C二、填空题1.狭义的教育目的2.教育内容3.教育目的4.社会的发展水平与需要5、层次性6.社会领域7.受教育者8.普遍与特殊9.课程目标10.具体和抽象11.培养目标12.阶级性13.社会制约性14.社会对教育的最迫切的要求15.品德16.生产劳动17.意志力18.非认知因素19.社会责任感20.审美观21.感受美22.创造美23、现代信息技术24.全面发展二、填空题1.是国家对教育什么样人才的要求。
2.教育目的对一切教育工作的意义,决定了教育制度的制定,的确定,教育与教学方法的运用。
3.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4.教育目的的确定受教育价值观的支配,也与相关。
5.培育目的是各级各类学校遵循的工作总方针,但它不能代替各级各学校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还有各自的具体工作方针,这便决定了教育目的的。
6.培养目标是由特定的和特定的社会层次的需要所决定的;也因受教育对象所处的学校级别而变化。
7.教育目的是对所有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对象提出的。
8.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的关系。
我们掌握了制定教育目的的原理,就可以这些原理用在培养目标的设定上。
9.是课程计划中各个学习领域和/或这些领域之下的一些具体的科目所规定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应达到的要求(或标准)。
10.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的关系。
它们彼此相关,但互相不能取代。
11.学校教育目的层次可以分为教育目的、、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
12.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时代性、社会性,在阶级社会中有鲜明的。
13.教育目的具有,受制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受制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特征。
14.一个国家教育目的的制定往往有自己的轻重缓急,往往把与教育不能满足这一要求之间的矛盾,作为制定教育目的的中心问题。
15.我国1982年《宪法》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智力、体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16.1995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相结合,培养德、智、体行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7.体育是授予学生有关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自我保健的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的教育。
18.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的教育。
19.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强烈的教育。
20.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养的教育。
21.美育的工作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22.形成学生的能力是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
23.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和现代生产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具有初步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的教育。
24.在教育实践中,应坚持使学生在体、智、德、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防止和克服重此轻彼,顾此失片的片面性,坚持的教育质量观。
三、名词解释1教育目的2培养目标3.课程目标4.教学目标5.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6.体育7.智育8.德育9.美育10.感受美11.创造美12.劳动技术教育三、名词解释1.教育目的广义: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是指国泉对教育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2.培养目标:是由特定的社会领域或特定的社会层次的需要所决定的,针对特定的对象提出的各级各类学校对所培养人才的特殊要求。
3.课程目标:是课程计划中各个学习领域和/或这些领域之下的一些具体的科所规定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应达到的要求。
3、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5.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教育具有历史性、时代性和社会性,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阶级性。
教育目的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务件的变化而变化。
万古不变的教育目的是没有的。
6.体育:体育是授予学生有关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的意识和体质,培养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7.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8.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政治素质,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教育.9.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养的教育。
10.感受美:指的是人对自然、社会中存在的现实美,对艺术作品的艺术美的感受能力.11.创造美:个体把自己独特的美感,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这就是对美的创造.12.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生产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的观点和习惯,具有初步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的教育。
四、判断题1.教育目的对一切教育工作都具有指导意义2.教育目的具有主观性和理想性,所以不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制约。
3.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构成了学校教育的层次结构。
4.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教育目的是共同的。
5.体育的任务就是要增强学生的体质。
6.智育的任务就是教学生学习文化知识。
7.美育就是艺术教育8.劳动技术教育就是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
9.教育提倡体、智、德、美、劳全面发展就是平均发展。
四、判断题1、教育目的对一切教育工作都具有指导意义。
答:正确。
教育目的对一切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决定了教育制度的制定、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与教学方法的运用,无一不受教育目的的制约。
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2.教育目的具有主观性和理想性,所以不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制约。
答;错.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
教育目的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决定了教育制度的制定、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与教学方法的运用,无一不受教育目的的制约。
但教育目的具有社会制约性,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时代性、社会性,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阶教性,同时,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受制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的发展水平,故不同国家、不同社会、不同地区的教育目的是不尽相同的。
3.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构成了学校教育的层次结构。
答:正确。
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是各级各类学校遵循的总方针,但它不能代替各级各类学校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这便决定了教育目的的层次性。
培养目标是由特定的社会领域和特定的社会层次的需要所决定的。
教育目的是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对象提出的,二者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课程目标是课程计划中各个学习领域和/或这些领域之下的一些具体科目所规定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应达到的要求.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的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成产生的变化结果.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具体和抽象的关系,它们彼此相关,但互相不能取代,共同构成学校教育的层次结构。
4.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教育目的是共同的.答:错。
教育目的具有时代性、历史性、社会性,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教育目的随着时代的变迁、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而交化。
教育目的受制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受制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特征,故不同国家、不同社会、不同地区的教育目的不尽相同,一个国家教育目的的制定往往有自己的轻重缓急,往往把社会对教育的最迫切的要求与教育不能满足这一要求之间的矛盾,作为制定教育目的的中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