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案例分析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病例讨论ppt课件

中医病例讨论ppt课件

病例特点
辅助检查: 血小板相关抗体三项检测(今年 7 月广州市儿童医院):




PA-IgG:6.57%,PA-IgM:3.23%,PA-IgA:1.08%。 血 常 规 : WBC:8.79×10e9/L , NE:42.3% , LY:48.3% , RBC:5.12×10e12/L,HGB:134g/L,PLT:64×10e9/L。 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1:80。 凝血3项:凝血酶原时间:10.2s,凝血酶原活动度:133%, 凝血酶原国际化单位 :0.86 ,纤维蛋白原 :2.44g/L ,部 分凝血活酶时间:23.60s。 找红斑狼疮细胞(LEC):未发现。血沉、CRP、ASO、RF 无异常。 输血4项、肝肾功能无异常。
现代医家的认识
现代医家对ITP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较为统一,多认为是肝、脾、
肾三脏虚损为本,以热和瘀为标。其中,虚有气虚、阳虚之分, 热有实热、虚热之别;热迫血妄行,血溢脉外,则成瘀血,瘀血 阻络,又可诱发或加重出血。 结合现代分期认识:(1)ITP急性期或慢性急性发作期,多因外 感热毒或热伏营血,以至火盛动血,灼伤脉络,临床以实证为主。 (2)部分实证病例随病情发展火热之邪耗气伤阴可转为慢性。 (3)部分病例开始即为慢性,脾肾亏损为其发病基础。慢性ITP 则多因气血亏虚,不能统血而发病,以脾肾亏虚最常见。 慢性ITP的两个病机关键是“气虚”和“血瘀”:气虚是导致生 血不足的根本原因,血瘀是气虚亏损的病理变化,单用补气则瘀 血不去新血不生,仅用活血则易伤正气或加重出血,故宜益气活 血同用。
西医诊断
慢性特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中医讨论
中医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认识

中医经典案例分析.优秀精选PPT

中医经典案例分析.优秀精选PPT

案例
• 吴某某,男,47岁,干部,1980年3月10日就诊。 病者入春以来,经常感冒,自觉周身不适,酸疼 胀痛,关节胀痛,背部如冷水浇样,淅淅恶寒, 不发热,鼻塞流清涕,舌苔白润,脉浮缓而弱。 用桂枝汤加味:桂枝10g ,白芍10g , 炙甘草5g, 防风6g,秦艽10g ,威灵仙10g,生姜3片,大枣3 枚。嘱服2剂,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服药后,病者有身如日浴之感,诸症若失。遂以 原方加生黄芪15g、白术10g,再服2剂告愈。
【原文】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 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 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 愈。宜桂枝汤。(53)
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 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 桂枝汤。(54)
案例
凡食少饮多,水停心患下,甚者者则,悸男,微,者3短2气岁。 ,小学教师,2007年11月17日初诊。 肾移植术后5年,常服环孢素及酶酚酸脂等免疫抑 启齿见舌红绛,苔黄燥,每日鼻饲奶粉,大便两周未行,触其腹部硬满,昏迷中尚知以手拒之,脉沉数有力。
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326)
二、六经本证
(一)太阳本证 1. 太阳中风——桂枝汤证
外感病——调和营卫 内伤病——调和阴阳
案例
• 患者张某,河南人 。 • 主诉:恶风、恶寒、汗出三天。
• 患者三天前受凉后,出现头疼、恶风、恶 寒、发热,在本地三甲医院按感冒治疗, 治疗三天无效,具体用药不详,病情加重, 出现恶心干呕,因H1N1在本地出现过一例, 担心自己是否得了H1N1,精神焦虑,经朋 友介绍前来寻求中医治疗,症状同前,舌 苔薄白,六脉浮细而缓。
凡柴胡湯病證而下之,若柴胡證不罷者,複與柴胡湯,必蒸蒸而振,卻復發熱汗出而解。

中医病案分析-PPT课件

中医病案分析-PPT课件
法半夏、肉桂、酸枣仁、柏子仁、远志、五味子 ❖ (五人二仁二伏骑龟穿半肉,踏远草) ❖ 柴胡、灸甘草、枳实、白芍
病案分析-07
❖ 叶×× ,女, 50岁, 咳血咯血,经检查无 肺结核病,常因感冒诱发,时发时止,反复5 年,近因感冒又咳血咯血,面部浮肿,午后 低热,头晕目眩,胸闷气短,心烦盗汗,咽 喉干燥,大便干结,小便黄少,舌红少苔, 脉细而数。
病案分析-12
❖ 周×× ,男,38岁,2011年10月30日诊。 患病毒性肝炎6年余,久治未愈,证见胁痛隐 隐,且于恼感之后胁痛明显增剧,纳减腹胀 时有嗳气,大便欠爽,小便淡黄,脉弦细, 舌质微紫,苔卜白。
病案分析-12
❖ 周×× ,男,38岁,2011年10月30日诊。 患病毒性肝炎6年余,久治未愈,证见胁痛隐 隐,且于恼感之后胁痛明显增剧,纳减腹胀 时有嗳气,大便欠爽,小便淡黄,脉弦细, 舌质微紫,苔卜白。
❖ 辩证:风热犯表
❖ 治则:疏风清热解表。
❖ 方剂:银翘散
❖ 药物: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牛蒡子、 薄荷、淡豆豉、甘草、 桔梗、 芦根。 (10味)
病案分析-04
❖ 患者张某某,经常感心悸、头昏,头晕10余 年,近几天因家事繁忙劳累,心悸,头昏, 头晕加重,伴面色不华,倦怠无力,失眠多 梦,舌质淡红,脉细弱。
病案分析-16
❖ 桑×× ,男,34岁,剧团编导,排尿刺痛,连及两 腰及少腹已有3年,曾经县医院确诊为输尿管结石, 先后进行了3次手术摘除结石,但术后诸症依旧存 在,近几个月来腰部两侧刺痛阵作,向下放射及于 少腹,排尿淋涩作痛,尿液混赤,舌质淡红,苔卜 黄略腻,脉弦滑数。
❖ 辩证:膀胱湿热证
❖ 治则:清利膀胱湿热。
❖ 孔某 ,男, 30岁,职员,初诊,2012年2月6日初 诊,二年来心悸时作时休,胸闷善太息,气短,大 便干结,舌淡,苔薄,脉细弦结代,心电图示频发 早博。

中医诊治案例分析护理课件

中医诊治案例分析护理课件

THANK YOU
中医诊治与护理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补充与完善
中医诊治与护理作为传统医学的 代表,可以补充现代医学的不足 之处,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有
效的医疗服务。
协同与融合
中医诊治与护理可以与现代医学相 互协同,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疾 病的治疗效果。
传承与创新
中医诊治与护理的传承与创新是推 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有 助于弘扬中华文化,造福人类健康。
中医诊治与护理的未来发展方向
标准化与规范化
未来中医诊治与护理将更加注重标准化和规范化,制定更加完善 的治疗和护理规范,提高行业的整体水平。
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
加强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是中医诊治与护理发展的重要保障,未来 将更加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学科的完善。
科学研究与发展
加强科学研究和发展是推动中医诊治与护理进步的重要途径,未来 将更加注重科研的投入和创新。
情志护理
总结词
中医认为情志(情绪)与身体健康密切 相关,通过调节情志可以促进疾病的康复。
VS
详细描述
针对患者的不同情绪问题,采取相应的情 志护理措施。例如,对于焦虑、抑郁的患 者,应给予关心、安慰和支持,帮助其缓 解情绪压力;对于烦躁、易怒的患者,应 耐心倾听其诉求,引导其正确表达情绪。
运动护理
饮食护理
总结词
中医认为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合理的饮食可以促进健康,调养身体, 辅助治疗疾病。
详细描述
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例如,对于脾胃虚弱的患者, 应选择易消化、温热的食物,避免生冷、油腻的食物;对于肝阳上亢的患者,应选择清
淡、凉润的食物,避免辛辣、温燥的食物。
预防为主

中医病案分析ppt课件

中医病案分析ppt课件
2
中医诊断:眩晕 中医证型:肝阳上亢 辩证分析:肝气郁结,郁而化火,肝阴受损,
肝阳上亢,火随气升,上扰清窍,故眩晕耳鸣, 头痛且胀,面色潮红。肝阳妄动,内扰心神, 则失眠多梦,烦躁易怒。肝失疏泄,胆气上逆, 则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滑为肝阳上亢之征。
3
张某,女性,48岁,教师。 主诉:失眠1年。 患者1年前开始失眠,每夜入睡困难,多梦易
8
中医诊断:咳嗽 中医证型:风寒咳嗽 辩证分析:风寒束肺,肺失宣降,则咳嗽,
喉痒声重。鼻窍不利,故鼻塞流清涕。风寒 束表,腠理闭阻,卫外之阳被遏,故见恶寒 发热,无汗头痛,全身酸痛。风寒犯肺,肺 气不宣,故痰白而稀。舌苔薄白,脉浮紧, 为风寒在表之象。
9
许某,男性,47岁,建筑工人。 主诉:发热5天。 患者5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38~
病案讨论分析
1
李某,男性,56岁,公务员。 主诉:反复眩晕1月余。
近一月患者时感头晕,眼花,但闭目则 止。伴耳鸣,口苦,失眠多梦,头痛头胀, 急躁易怒,面色潮红。无乏力、无咳嗽咳 痰、无发热畏寒等。 查体:BP:160/100mmHg,HR:85次/分, 律齐。神志清,精神可。余无阳性体征。 舌红苔黄,脉弦滑。 辅助检查:胸片、心电图、腹部B超等均 无殊。
苓、砂仁、陈皮、桔梗、扁 豆、山药、莲子肉、薏苡仁、 甘草)
14
病案二
赵某某,女,51岁,干部。 主诉:胃脘胀痛反复二年,加剧一周。
患者自绝经二年来,自觉胃脘部反复 胀痛不适。情绪不稳,容易抑郁及发火, 遇烦恼则痛甚,嗳气、矢气则痛舒。胃纳 尚可,大便偏干。舌红苔薄白、脉弦。 胃镜:慢性浅表性胃炎,HP(-) 。
40℃),口渴,大汗淋漓,面赤心烦,伴头痛、 腰痛、眼眶痛,恶心呕吐、腹泻、全身关节痛。 查体:T:39.1℃,BP:128/88mmHg,HR:80次 /分,律齐。神志清,精神萎。眼结膜充血, 面、颈、上胸部潮红,口腔粘膜、胸背、腋下 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瘀斑。肾区叩痛阳性。 余无阳性体征。舌红苔黄燥,脉洪大。 辅助检查:尿常规 :尿蛋白++,有红细胞、 管型。血常规:白细胞偏高,血小板计数下降。 血尿素氮、肌酐值增高。血清EHF病毒抗体IgM 抗体阳性。

病案(中医)PPT课件

病案(中医)PPT课件

主诉
记录患者的主要症状和就 诊原因。
病史
详细记录患者的既往病史、 家族病史以及与本次疾病 相关的个人史。
病案书写的格式与内容
查体
诊断
治疗计划
病程记录
记录医生对患者的体格 检查情况,包括望、闻、
问、切等。
根据患者病情和检查结 果,给出准确的诊断结
论。
包括治疗方案、用药情 况、注意事项等。
记录患者病情变化情况, 以及医生对病情的分析
和判断。
病案书写的注意事项
保护隐私
确保病案内容不泄露患者的隐私 信息,如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
规范格式
严格按照规定的格式书写病案,避 免遗漏重要信息。
严谨态度
保持严谨的态度书写病案,避免出 现笔误或错别字。
03 中医病案的分类与整理
病案的分类方法
01
02
03
04
按疾病分类
根据疾病的类型、部位、病因 等因素进行分类,如内科、外
电子化管理系统的应用与实践
成功案例
许多医疗机构已经成功应用了电子化管理系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实践经验
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断优化和完善系统功能和性能。
05 中医病案的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述:患者因感受风寒邪气而出现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等症状,脉浮 紧,舌苔薄白。治疗以辛温解表、宣肺散寒为主,方用麻黄汤加减。
案例二:咳嗽病案分析
总结词:风热犯肺
详细描述:患者因风热邪气侵犯肺部而出现咳嗽、痰黄稠、口干咽痛等症状,脉浮数,舌苔薄黄。治疗以疏风清热、宣肺止 咳为主,方用桑菊饮加减。
案例三:失眠病案分析
总结词:心火亢盛
详细描述:患者因心火亢盛而出现心烦失眠、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症状,脉数有力,舌苔黄。治疗 以清心泻火、安神定志为主,方用朱砂安神丸加减。

《中医诊治案例分析》课件

《中医诊治案例分析》课件
心得体会:分享自己在中医诊治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包括如何运用中医理论进行 诊断和治疗,如何与患者沟通等。
中医诊治心得体会分享
望闻问切:通 过观察、听闻、
询问和切脉等 手段,全面了 解患者的病情 和身体状况。
辨证施治: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 制定个性化的治 疗方案,注重整 体调理和个体差
异。
针灸推拿:运 用针灸、推拿 等非药物治疗 手段,缓解患 者的不适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
常见病症的中医诊治案 例
感冒的中医诊治案例
案例描述:患者症 状、病史及诊断过 程
中医治疗方法:中 药、针灸等
治疗效果评估:患 者症状改善情况及 复发情况
案例总结:中医诊 治的优势与不足
咳嗽的中医诊治案例
添加 标题
案例描述:咳嗽的中医诊治案例,包括患者症 状、诊断过程和治疗方案等方面的详细描述。
中医诊治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提高中医诊治的准确性和效率 挖掘和传承中医经典理论,推动中医现代化发展 加强中医与国际医学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医国际化发展 注重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提高中医诊治水平和服务质量
感谢观看
汇报人:PPT
治疗方案:采用中药汤剂口服, 配合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疗 法
案例描述:患者胃痛反复发作, 经西医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 采用中医治疗
治疗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 疗,患者胃痛症状明显缓解,
生活质量提高
失眠的中医诊治案例
案例描述:患者症状、病史等详细信息
中医诊断: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确定失眠的证型
* 中医诊断:脾胃虚弱,湿邪内生
* 治疗方法:健脾和胃,祛湿化痰
案例二:糖尿病 * 症状: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 * 中医诊 断:阴虚燥热,气血不足 * 治疗方法:养阴润燥,益气活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文】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 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 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 愈。宜桂枝汤。(53)
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 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 桂枝汤。007年11月17日初诊。 肾移植术后5年,常服环孢素及酶酚酸脂等免疫抑 制剂治疗,半月前不慎受凉致发热咳嗽,经X线拍片 检查,以肺部感染收住某医院内科治疗,经用头孢哌 酮-舒巴坦、炎琥宁等药输液治疗10 d,咳嗽虽有 好转,发热未见明显好转,仍需退热药维持。X线复 查示:两肺云絮状影无明显改善。现证:身热,轻 咳,身困不适,动则略喘,时有烦躁汗出,恶风不甚,纳 食不馨。舌淡红,脉缓无力。T 37.8℃,咽部不充血, 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湿性啰音。
现在很多中医自卑,认为中医效果不如西医,临床上思 想展不开,束手束脚,治疗疗效不好。我们不能怪老祖宗, 只能怪咱们没学好,没有想通其中的道理,上面的病例, 患者在医院花了200多元无效,用中药不到10元就搞定了, 这样的病例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复兴中医,我们一定要对 中医充满兴趣和热情,相信中医,坚信它的临床疗效,这 是前提。
【原文】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 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 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12)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 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案例
患者王某,女,16岁,平素体弱多病,常易 感冒。手足心多汗2年余,每因天气炎热或工作学 习书写时手足心汗出如滴,且手足心潮湿起泡, 曾多方求医无效。余诊时患者汗出恶风,形寒肢 冷,倦怠少语,气短声低,时头晕多梦,遇劳则 甚,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证属营卫不和,阴阳 失调。治宜调和营卫、交通阴阳。方用桂枝汤: 桂枝10g,白芍10g,甘草8g,大枣5枚,生姜 10g。嘱其温服,喝热粥,覆被取汗,连服3剂, 诸证消,随访半年无复发。
案例
• 吴某某,男,47岁,干部,1980年3月10日就诊。 病者入春以来,经常感冒,自觉周身不适,酸疼 胀痛,关节胀痛,背部如冷水浇样,淅淅恶寒, 不发热,鼻塞流清涕,舌苔白润,脉浮缓而弱。 用桂枝汤加味:桂枝10g ,白芍10g , 炙甘草5g, 防风6g,秦艽10g ,威灵仙10g,生姜3片,大枣3 枚。嘱服2剂,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服药后,病者有身如日浴之感,诸症若失。遂以 原方加生黄芪15g、白术10g,再服2剂告愈。
此乃卫气不足,营卫失和,汗不得畅,肺宣不利 之证。治宜调和营卫、解肌发表。处方:桂枝2包 (三九免煎中药颗粒剂,下同),白芍1包,炙甘草1包, 生姜2包,大枣包。3剂,每剂冲300mL,为2次量,每小 时1服,温饮,厚覆求汗,以透汗为度,汗后避风。当 日下午5时许诉服药2次未见汗出。遂嘱再服1次,多 饮开水,加盖被子,半小时后已得汗,嘱调整被褥厚 薄,以免大汗,2 h后方可起床,切记避风。次日诉汗 后身即轻爽,一夜未再发热,今晨胃口大增,已不咳 嗽。嘱其谨避风寒,饮食宜清淡、适量,余药日2服, 不取汗。尽剂而病瘳。
中医经典案例选讲1
第一讲 六经本证
第一讲 伤寒六经病(一)
一、六经病提纲证
【原文】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 【原文】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180) 【原文】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263) 【原文】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
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鞕。(273) 【原文】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281) 【原文】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
2. 太阳伤寒——麻黄汤证 伤寒表实——营卫郁滞,腠理闭塞
案例
• 刘渡舟医案:刘某某,男,50岁。隆冬季节,因工作需要 出差外行,途中不慎感受风寒之邪,当晚即发高烧,体温 达39.8,恶寒甚重,虽覆两床棉被,仍洒晰恶寒,发抖, 周身关节无一不痛,无汗,皮肤滚烫而咳嗽不止。视其舌 苔薄白,切其脉浮紧有力,此乃太阳伤寒表实之证。治宜 辛温发汗,解表散寒。用麻黄汤:麻黄9克,桂枝6克,杏 仁12克,炙甘草3克,1剂服药后,温覆衣被,须灾,遇身 汗出而解。
• 正常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妇女不幸患有虚劳 综合征,往往迁延多年久治不愈,患者多因手 术、分娩后或剖腹产后,所出现的一些植物 神经紊乱征候群,这种病人多有气血双虚, 阴阳失调等情况求治。
• 可以考虑桂枝汤为基础,调和阴阳,加味。 • 虚劳病。内伤。
煎服禁忌
• 上五味,呋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 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 升余,以助药力,温服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 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若一 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 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 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 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 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 等物。
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326)
二、六经本证
(一)太阳本证 1. 太阳中风——桂枝汤证
外感病——调和营卫 内伤病——调和阴阳
案例
• 患者张某,河南人 。 • 主诉:恶风、恶寒、汗出三天。
• 患者三天前受凉后,出现头疼、恶风、恶 寒、发热,在本地三甲医院按感冒治疗, 治疗三天无效,具体用药不详,病情加重, 出现恶心干呕,因H1N1在本地出现过一例, 担心自己是否得了H1N1,精神焦虑,经朋 友介绍前来寻求中医治疗,症状同前,舌 苔薄白,六脉浮细而缓。
• 分析:伤寒论云: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 主之。此例乃桂枝汤证,告知病人一剂中药就好。患者不 太相信,说只要你一剂治好,我给你大大宣传,请你喝 酒!! 诊断:感冒(太阳中风证) 治疗: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处方:桂枝25 白芍30 生姜20 大枣10 防风30 黄芪20 知 母10 一剂 疗效:结果就不用说了。 第二天下午病人正常出差,身体无恙,三天后携带家属及 同事5人过来就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