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化学件七2实用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地壳亏亲铁元素,富集亲气不相容元素。
第22页/共60页
三、元素克拉克值在地球化学研究中的意义
第23页/共60页
第24页/共60页
第2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共60页
2、作为元素集中分散的标尺 浓度克拉克值=观测值/克拉克值 大于1,元素富集或集中,小于1,元素贫化或分散。
第26页/共60页
第27页/共60页
第33页/共60页
670km深处地震波不连续则与辉石、橄榄石转变为 钛铁矿ilmenite结构和钙钛矿perovskite结构的相变 相吻合。 ③下地幔(900~2700km)是结构极为紧密的Mg、 Fe硅酸盐矿物组合(如钙钛矿结构等)。
第34页/共60页
钙钛矿结 构
第35页/共60页
四面体
四面体 和八面体
八面体
2.榴辉岩橄榄岩互层地幔模型
Anderson(1979,1982)根据计算发现: a、在220-270Km(压缩波速)Vp、(剪切 波速)Vs值比纯橄榄岩高4-5%和3-7%,该 速度与橄榄-榴辉岩相近。 b、400km和670km地震波波速变化与 Ringwood提出的相变不吻合。
第36页/共60页
1.橄榄岩地幔岩模型Pyrolite model:
Ringwood(1962) 提出可以用模式橄榄岩代表整个地 幔的成分,并根据高温高压实验成果提出一个完整的橄榄 岩相转变系列可以解释地幔中主要地震波(剪切波Shear 、 压缩波Pressure)不连续面性质,即将地幔划分为三个 带,各带之间均为等化学的相转变关系:
将地幔自上而下划分为三层: ①“富集”的橄榄岩上地
幔(从Moho面到220km 深度)enriched upper mantle ;
②“亏损”的橄榄岩-榴 辉岩过渡带 (220~670km)depleted transitional zone ;
③“亏损”的橄榄岩下地 幔depleted lower mantle。
地球内部活动强,物质垂直分流分异明显。而18亿年后 (古元古-中元古),随235U衰变量减小,地球能量低, 导致上地幔顶部和地壳合成统一的岩石圈,刚性增强,导 致板块水平运动。
第29页/共60页
第三节 地幔地球化学
第30页/共60页
一、地幔结构及低速带
由Ringwood提出的橄榄岩地幔模型和Anderson提出的橄榄岩-榴辉岩互层地幔模型。
仍与陨石化学成分相同。 假设:a.陨石在太阳系形成;b.陨石与小行星成 分相同;c.陨石是破坏了的星体碎片;d.产生陨 石的星体,其内部结构和成分与地球相似。
但各类陨石比例如何确定?
第11页/共60页
2、地球模型和陨石类比法:
按 地 球 的 各 主 要 圈 层 的 比 例 计 算 : a. 地 核 (32.4%)—23.1% 球 粒 陨 石 的 镍 铁 金 属 相 +5.3% 陨硫铁(硫化物相)代表;b.地幔+地壳(67.6%)-球粒陨石的平均硅酸盐成分。
3、标示地壳元素富集和成矿能力 浓集系数=矿石边界品位/克拉克值,表明元素富集 成矿能力,即元素成为可开采利用矿石需富集倍 数
第28页/共60页
4、地壳丰度对地球能源限制 地壳能源来源:太阳能和放射性衰变。 地球形成45亿年来,235U已衰变95%,238U已衰变50%,
232Th已衰变20%。 地壳元素衰变影响地壳物质流。如18亿前,衰变强,
第一节 地球的圈层构造及化学组成
第1页/共60页
一、地球的圈层结 构
第2页/共60页
地壳、地幔、地核
第3页/共60页
第4页/共60页
第5页/共60页
第6页/共60页
第7页/共60页
第8页/共60页
第9页/共60页
第10页/共60页
二.地球元素丰度研究方法:
1、陨石类比法: 认为与陨石同源,现今为分异结果,但总成分
第18页/共60页
第19页/共60页
二、地壳元素丰度特征
第20页/共60页
第21页/共60页
2、原子序数增加,丰度降低,但Li、Be、B丰度 仍亏损,但规律不如太阳系元素特征规律强,表 明两者相似但有区别。
3、除少数惰性气体和少数元素外,质量数为偶数 的元素丰度大于奇数。
4、质量数为4倍数的元素占主导地位。4A (87%),4A+3(13%),4A+1和4A+2 (0.1n%)
3、地球物理类比法(黎丹):
A+B+C+D+E+F+G(层)结合地球物理资料。 A:地壳;BCD分别为上地幔、中地幔和下地幔; EFG为外核、过渡层和内核。
第12页/共60页
第二节 地壳平均化学成分
第13页/共60页
几个概念: 克拉克值:地壳的平均化学成分。 重量克拉克值:地壳中元素的重量平均含量。 原子克拉克值:地壳中元素的原子平均含量。
第37页/共60页
3、地幔低速带 在岩石圈下部存在低速带,地震波波带低,热
流值大,高的电导率,称为地幔低速带(软流 圈)。
第14页/共60页
第15页/共60页
第16页/共60页
2、细粒碎屑岩法 碎屑岩是多种岩石混合,代有物源区地壳成分。
2)Taylor and Mclennan(1985)发现泥质岩(如 黄土、深海沉积物)稀土分配模式与现代大陆上 地壳几乎一致,用之估算。
第17页/共60页
3、地壳模型法 Taylor and Mclennan(1985)认为:地壳由75%太 古宙+25%后太古宙。 后太古宙发生在岛孤地区(岛孤安山岩)。 局限:大陆地壳生长过程中不同时期原始物质认 识不相同,结果不一致。
第31页/共60页
理由:
橄榄石平均零压密度与上 地幔密度相等。
辉长岩-榴辉岩相变线与 莫霍面不吻合,即在该深 度不可能发生辉长岩-榴 辉岩相变。
地幔包裹体中橄榄石数量 远大于榴辉岩。
第32页/共60页
①上地幔(从Mohorovic面到350km深度)由橄 榄石olivine→斜方辉石enstenite→单斜辉石 clinopyroxene→石榴子石garnet组成。 ②过渡带transition zone(350~900km):地幔岩 Pyrolite 发生相转变,伴随密度改变,引起地震波 的不连续,350~400km的地震波不连续面与橄榄 石→β相(类尖晶石结构)、辉石→石榴子石复杂 固熔体的相变带对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