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的成本收益分析

三峡的成本收益分析
三峡的成本收益分析

长江三峡工程成本——收益分析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政府组织了四百多位专家和数千名勘测、调查、试验、设计和研究人员参加了三峡工程的重新论证工作,对三峡工程的成本收益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并于1988年重新编写了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一、三峡工程的效益分析

1959年编制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报告》和1988年完成的修订补充报告,都论证并肯定了三峡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并推荐作为近期开发的重点工程,其主要任务是解决长江中下洲、特别是荆江河段的防洪;向华中、华东和川东地区供电;同时还可以显著改善川江的通航条件。

(一)防洪作用

长江中下游地区,有耕地9000余万亩,人口7500万,是中国重要商口粮、棉、油基地,又是工商业较发达的地区。由于地面高度普遍低于洪水位数米至十数米,历史上洪灾频繁而严重。建国以来,进行了大规模的防洪建设,完成了加高加固堤防土石30余亿m3,兴建了荆江分洪工程,安排了一批分蓄洪区,修建了丹江口等有防洪作用的支流水库,目前正继续实施1980年制定的以防卸1954年类似洪水为目标的平原防洪方案。

以述方案完成后,干流堤防能防御10-20年一遇洪水,其中荆江河段只能防约10年一遇洪水。超过这一标准时,需运用分蓄洪工程,牺牲局部,以保重点。但分蓄洪损失很大,如遇类似1954年洪水,需分蓄洪约500亿m3,淹没农田1000万亩。特别是荆江河段,采取分蓄洪措施后,也只能勉强通过枝城洪峰流量75000-80000m3/s。自1153年以来,宜昌洪峰流量分别约为92500 m3/s和105000 m3/s,枝城洪峰流量均在110000 m3/s左右。若这一类特大洪水再现,必将在荆江南岸或北岸溃堤,造成大面积农田和城市被冲毁、大量人口死亡和毁灭性灾害。经反复论证,除兴建三峡工程外,尚无其他切实可行的对策。

三峡工程地理位置优越,可控制荆江河段洪水来量95%,武汉以上洪水来量的2/3左右。三峡工程建成后,有防洪库容221.5亿m3可使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从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遇1000年一遇和1870年类似的洪水,配合分蓄洪工程,可避免荆江两岸发生毁灭性灾害;遇1931、1935、1954年型洪水,

可拦洪120亿m3—200亿m3,减少中下洲淹没农田250万亩—300万亩;并可减轻武汉的洪水威胁,为洞庭湖区的根本治理创造条件。

(二)发电效益

三峡水电站装机容量1768万KW,年发电量840亿KW·H,主要供应华东、华中地区,小部分送川东,第年可替代煤炭约4000万吨—5000万吨。是供华中、华东地区的一个最优电源点。它将为华东、华中地区供应可靠、廉价、清洁和可再生的能源,并对缓和两地区的能源供应紧张、煤炭支巨大压力和减少环境污染起到重大的作用。

华东、华中地区工农业发达。但能源不足制约着经济的发展。两地区煤炭资源分别只占全国的3.6%和3.2%,目前即需从北方调入煤炭,进一步发展火电受到煤炭生产和运输的制约。华东地区水能资源开发殆尽,华中地区剩余的水能资源70%集中在三峡河段。据两地区电力发展规划,从1986年起15年内两地区需新增电力8000万KW,30年内需新增1.7亿KW,按兴建三峡电站并尽可能建设核电,预测2000年两地区从区外调入的煤炭仍分别达8500万吨和4475万吨,2015年分别达到1.7亿吨和1.15亿吨。若不建三峡,煤炭运输将更为困难。

(三)航运方面

据有关方面预测,川江下水运量2030年为5000万吨。目前川江通过能力仅约1000万吨。主要原因是川江航道坡陡流急,在重庆到宜昌660KM航道上,落差120M。共有主要碍航滩险139处,单行控制段46处,三峡工程修建后,航运条件明显改善,万吨级般队可直达重庆,运输成本可降低35%—37%,不修建三峡工程,虽可采取航道整治辅以出川铁路分流,满足5000万吨出川运量的要求,但工程量很大,且无法改善川江坡陡流急的现状,万吨级船队不能直达重庆,运输成本也难大幅度降低。

二、推荐的三峡工程方案

在1985—1986年国家计委、国家科委组织水位论证的基础上,对正常蓄水位150、160、170、180米,以及两级开发和“一级开发、分期建设”等三种类型共六个方案进一步论证比较后,推荐“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案。即坝顶高程185米,一次建成;初期蓄水位156米,最终正常蓄水位175米;移民按统一规划,20年连续移完。

三峡大坝位于湖北省宜昌县三斗坪镇,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175M。水电站位于河床溢流坝两侧坝后。通航建筑物包括双线多级般闸和垂直升船机,均位于左岸。

工程总工期18年,其中准备工程3年,从正工开工至第一批机组发电的工期为9年。

三、三峡工程技术上可行

三峡工程设计所需的基本资料,包括水文、泥沙、地形、地质等,经过几十年来的收集、勘测、整编、分析和审查,比较完整可靠。这次重新论证中,又补充进行了调查、勘测、设计和试验研究工作,对近年来各方面提出的问题和意见,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得出了明确的结论,认为工程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一)枢纽工程设计和施工

三峡工程有优良的地形地质条件,主要建筑物设计与施工中的技术问题均可依靠国内力量解决,主要机电设备中除少量需引进外,绝大部分可以立足国内生产制造。

(二)地震和库岸稳定

三峡坝和库区地壳稳定,基岩完整,历史地震活动轻微,经国家地震部门鉴定,坝址基本地震烈度为VI度。建筑物按VII度设防。建库后可能产生的诱发地震,估计最高震级为5.5级左右,从最坏的情况估计,假定距坝址最近的九湾溪断层发生6级地震,影响到坝区的最大烈度也不会超过VI度,不影响建筑物的安全。

水库库岸基本稳定,经多部门平行调查,干流库岸100万m3以上的大、中型崩塌、滑坡体约140处,其蝇有22处建库后可能失稳,但距坝址无在26KM 以远。经计算、实验,即使距大坝最近的新滩滑波和链子岩危岩体整体滑入库内,坝址处的涌浪最高为 2.7M,不会影响建筑物的安全。由于建库后水面拓宽,水深加大,滑坡对航道的影响较建库前为小。

(三)工程泥沙问题

三峡坝址多年平均输沙量5.3亿吨,平均含沙量1.3kg/m3。借鉴三门峡、葛洲坝等工程处理泥沙问题的经验,经过大量现场观测、数学模型计算、模型试验、已建工程的类比分析,工程泥沙问题已基本研究清楚。水库汛期按防洪要求持低

水位,以腾空防洪库容并排沙,汛末蓄水至正常蓄水位,采用这种运行方式(谷称“蓄清排浑”),水库有效库容可长期保留。据数学模型计算,防洪库容可保留85%,调节库容可保留90%。库尾和坝区的泥沙淤积,可以采取综合措施予以解决,航道、港口和建筑物运行的安全可有保证。如不考虑上游建水库拦沙和调节洪水的有利影响,枢纽运用100年后,重庆市100年一遇最高洪水位约199米,不会影响主要市区。

(四)人防问题

三峡大坝设有大批低高程、大流量的泄水底孔,下游河道的安全泄量也很大,监战前可迅速降低水位运行。加之水库为狭长的河道型,坝下游有40KM的狭谷河段限制,据试验,万一大坝遭受核袭击,溃坝损失可限制在沙市以上的局部地区,不致造成两湖平原的毁灭灾害。

四、水库淹没与移民安置可行性研究

三峡水库淹没区有耕地35.7万亩,(其中水田11万亩),柑桔地7.44万亩,人口7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占46%。推算到2008年,包括自然和机械增长、新城镇占地移民等,规划可能需迁安的移民总人113.2万人。

三峡水库淹没耕地和农业移民的总量虽大,但分散在沿库岸长达2000KM的范围内,分属于19个县(市),淹没耕地占各县耕地的0.15%—5.88%。根据调查和初步规划,移民安置区361个乡内,有需要改造的低产地200多万亩,荒山草坡300余万亩,可以改造、开民,用以安置移民;还可以利用水库发展水产养殖,因地制宜地实行防护,结合当地资源兴办二、三产业等。移民安置的环境容量是足够的。只要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并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政策,结合库区经济发展统一规划,移民可以得到妥善的安置。此外,建议三峡电站发电后,第KW·H 电费中提取3厘钱作为库区(含坝区)建设基金,促进库区改变贫困面貌。

目前,库区19个县(市)均已完成了初步的移民规划,并已进行了74项移民工程试点,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五、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与环境专家组在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和长江水资源保护局分别组织60多个单位完成的有关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环境影响的论证报告。

建坝引起的水库淹没和河流水文、水力情势的变化是影响生态与环境的基本

原因。三峡水库是一座典型的河道型水库,全长600余KM,平均宽度1.1KM,较天然江面宽度均增加一倍。库容系数(总库容与坝址年水量的比值)为0.09,而埃及阿斯旺水库为2,丹江口水库为0.55,因此,三峡产水库对河流天然径流的调节不大,水库各月下泄平均流量仅在枯水季节有变化,均在天然流量的变化幅度范围之内。

生态与环境专家组的综合结论认为,大坝兴建对生态与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中游,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其中库存区移民环境容量是工程决策中比较敏感的制约因素,需要认真对待、慎重处理。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六、工程投资估算

按照中国水电工程投资估算的有关政策、规程、规范、定额和1986年末物价水平,估算三峡项目的静态总投资为361.1亿元,其中枢纽工程投资为187.7亿元,水库移民投资为110.6亿元,电网的输变电投资为62.8亿元。第一批机电组发电前的静态投资为169.2亿元,其中枢纽工程投资111.1亿元,移民投资43亿元,输变电投资15.1亿元。经反复研究,这个投资估算数作为综合经济评价的基是可靠的。

七、三峡工程综合经济评价

按照国家计委《关于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的暂行规定》,进行了工程的综合经济评价。

(一)国民经济评价

按影子价格和10%的社会折现率,对三峡工程本身的投入、产出和早建、晚建、不建三峡工程进行了动态经济分析。

计算结果表明,三峡工程的净现值(即产出总现值减投入总现值)为131.2亿元,经济内部收益率为14.5%。按规定,净现值大于零,或经济内部收益大于10%,建设项目是可以接受的。说明从国民经济总体角度衡量,兴建三峡工程是有利的。对早建(假宇1989年开工)、晚建(假定2001年开工)、不建(以其他工程替代)进行了综合分析,成果表明,三峡工程早建方案费用总现值最小,晚建方案费用现值大于早建方案,但小于不建方案。说明三峡工程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有利。

(二)财务评价

根据国家现行的财税制度和现行财务价格,分析了三峡工程的获利能力和贷款清偿能力。

根据以电养电的方针和有关规定,设想的资金不源是:自有资金(包括葛洲坝电站和三峡投产后的收入)占64.7%;防洪、航运分摊的投资74.5亿元,豁免本息,由国家基建投资占11.9%;国内贷款109.8亿元,占17.5%,年利率9.35%;国外借款37.1亿元(10亿美元),年利率8.5%。三峡工程从第12年起机组陆续投产后,本身收益可以基本满足后期工程施工的需求,故筹措三峡建设资金的关键是前12年。前12年需要资金180.3亿元,除去自有资金,实际需要筹措的资金总额为153.1亿元,其中国家基建投资22.8亿元,国内贷款式76.8亿元,短期债券5.0亿元。

按500KV末端上网电价9.3分/KW·H(这一电价是按10%的投资利润率测算的,低于新建水、米电站的电价)计算,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1%,利税率为12.1%,贷款不期和投资回收期无为20.6年,即在工程全部竣工后的次年,就可以还清全部贷款和回收全部投资,说明三峡工程在财务上是可行的。

(三)国家承受能力分析

三峡工程的总投资仅占工程建设期(1989—2008年)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均以1986年不变价计算)0.73‰和.23‰,低于宝钢一期工程和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总投资所占份额。所需三大材料(钢村、木材、水泥)消耗量占施工期国内生产总量的0.12%—0.33%,所需外汇约10亿美元。国家完全有能力承担。

(四)物价上涨对经济评价影响

在国民经济评价中,投入物和产出物均采用影子价格,并以规定的折规率计算出评价的主要指标,物价上涨对评价结论没有影响。

财务评价采用1986年末财务价格,若投入物价格上涨,则电价出应同步上涨,因而对财务评价的结论也没有重大影响。据估算,如投资上涨30%,电价需由9.3分/KW·H提高到12分/KW·H,这一电价仍是较低的,贷款偿还期和投资回收期仍基本不变。

八、主要结论

1、三峡工程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兴建工程经济上合理,财务上也是可行的。

2、三峡工程有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效益,从治理开发长江和国民经济

发展的全局考虑,兴建三峡工程是必要的。

3、从中下游防洪和华中、华东能源紧缺的需要出发,并考虑尽量避免增加移民安置的困难,三峡工程以早建为宜。

4、建议国家提前对库区投资(第年约1亿元),帮助三峡库区改变贫困面貌,促进经济发展,并有利于今后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继续抓紧前期工作,开展初步设计工作。

九、点评

1、本案例展示了公共支出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

2、公共工程的成本——收益分析一般要从商业(微观)、经济(宏观)、财政和福利分配四个方面去进行,本(可行性)报告在前两个方面考虑的比较周到;由于本工程计划由国家财政直接投资的比例较低(约12%),报告对后两个方面没有作出相应的分析。

3、在进行成本——收益分析时,应区别真实的(或实际的)成本收益与货币的(或金融的)成本效益,对后者一般不予考虑,报告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

4、在真实的成本——收益中,又要区别直接的与间接的、有形的与无形的。报告中涉及的成本收益可以作如下表的归类:

5、对成本收益要采用影子价格和贴现率予以折算。报告采用10%社会折现率(即贴现率)是从项目计划建设期内中国物价变动情况考虑的。

6、由于公共工程的成本收益的内容比较复杂,特别是一些成本收益项目不能货币化,人们的主观评价会有很大的分歧,所以,全国人大在决定是否批准三峡工程时,弃权、反对的票数比例比一般议案要高。有趣的是,可行性报告的结论是一大批海内外专家学者论证的,而反票(据说)也主要是来自于人大代表中的一些专家学者。

参考资料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报告》,《三峡工程科技通讯》,1992年第1期。

成本分析的主要方法

成本分析的主要方法 成本分析的主要方法主要有:对比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 1、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是根据实际成本指标与不同时期的指标进行对比,来揭示差异,分析差异产生原因的一种方法。在对比分析中,可采取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对比,本期实际与上期(或上年同期,历史最好水平)实际指标对比,本期实际指标与国内外同类型企业的先进指标对比等形式。通过对比分析,可一般地了解企业成本的升降情况及其发展趋势,查明原因,找出差距,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在采用对比分析时,应注意本期实际指标与对比指标的可比性,以使比较的结果更能说明问题,揭示的差异才能符合实际。若不可比,则可能使分析的结果不准确,甚至可能得出与实际情况完全不同的相反的结论。在采用对比分析法时,可采取绝对数对比,增减差额对比或相对数对比等多种形式。 比较分析法按比较内容(比什么)分为: (1)比较会计要素的总量 (2)比较结构百分比 (3)比较财务比率 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将某一综合性指标分解为各个相互关联的因素,通过测定这些因素对综合性指标差异额的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在成本分析中采用因素分析法,就是将构成成本的各种因素进行分解,测定各个因素变动对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影响程度,并据此对企业的成本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措施。 采用因素分析法的程序如下: (1)将要分析的某项经济指标分解为若干个因素的乘积。在分解时应注意经济指标的组成因素应能够反映形成该项指标差异的内在构成原因,否则,计算的结果就不准确。如材料费用指标可分解为产品产量,单位消耗量与单价的乘积。但它不能分解为生产该产品的天数,每天用料量与产品产量的乘积。因为这种构成方式不能全面反映产品材料费用的构成情况。

《管理会计》第五章例题

【5-1】锋新公司现有的生产力可用于生产A产品或B产品,有关资料如表5-1所示。 表5-1 锋新公司产品情况表 金额单位:元 解:具体计算如表5-2所示。 表5-2 差量分析表 金额单位:元 A产品多60000元。由于两种产品的固定成本相同,为共同固定成本,因此在计算差量成本时,可不必考虑。 【例5-2】假定某公司原始设计生产能力为10000机器小时,实际开工率只有生产能力的70%,现准备将剩余生产能力用来开发B或C新产品。原有产品A及新产品B、C的有关资

料见表5-3。 表5-3 有关产品的资料 金额单位:元 项目 A B C 每件定额(机器小时) 90 60 50 单价 85 105 93 单位变动成本 75 85 75 固定成本总额 30000 要求:根据上述数据作出哪种新产品较为有利的决策。 解: 剩余生产能力=10000×(1-70%)=3000(机器小时) B 最大产量=3000÷60=50(件) C 最大产量=3000÷50=60(件) B 边际贡献总额=(105-85)×50=1000(元) C 边际贡献总额=(93-75)×60=1080(元) 开发C 产品的方案较优,比开发B 多获80元。 此类新产品决策还可用单位资源边际贡献法来个决策,即通过比较单位资源可提供的边际贡献的大小来作出评价。单位资源边际贡献计算公式为: = 单位产品边际贡献 单位资源边际贡献单位产品资源消耗定额 0.33B =20 产品单位资源边际贡献=60 (元/小时) 0.36C =18 产品单位资源边际贡献= 50 (元/小时) 生产C 产品在一个小时内比生产B 产品多创造元,该企业可利用的工时有3000小时, 所以总共可以创造90元(×3000)。 【例5-3】某公司产销B 、C 、D 三种产品,其B 、C 两种产品盈利,D 产品亏损,有关资料如表5-4所示。 表5-4 某公司三种产品的有关资料

2020初级会计考试《初级会计实务》第五章 收入、费用和利润

2020初级会计考试《初级会计实务》第五章收入、费用和利润 一、内容提要 本章首先解析了收入的确认原则、确认条件及收入确认计量的步骤,继而对某时点履约业务的收入确认原则作了解析,并在此基础上案例解析了委托代销业务的会计处理,商业折扣、现金折扣及销售退回的会计处理;对于期间履约的业务,则以案例方式展示了合同履约成本、合同取得成本及相关会计处理。本章还对费用的界定及分类作了详细地解析,并对利润的构成及计算流程作了理论及案例解析。 二、关键考点 1.收入的确认原则; 2.收入确认的前提条件; 3.收入确认和计量的步骤; 4.委托代销业务的会计处理; 5.商业折扣、现金折扣和销售退回的会计处理; 6.期间履约业务的界定; 7.合同履约成本、合同取得成本的会计处理; 8.期间费用的界定; 9.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的界定; 10.利润的构成及计算。 三、本章知识点讲解 知识点:收入的概念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备注】本章不包括如下业务: ①出租资产的租金收益;(租赁准则) ②债权投资的利息收益;(金融工具准则) ③股权投资的股利收益;(金融工具准则、长期股权投资准则) ④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与保费有关的准则) ⑤以非存货交换非货币性资产的业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 知识点:收入确认的原则 企业应当在履行了合同中的履约义务,即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确认收入。 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是指能够主导该商品的使用并从中获得几乎全部的经济利益,也包括有能力阻止其他方主导该商品的使用并从中获得经济利益。 【备注】取得商品控制权包括以下三个要素: ①能力,即客户必须拥有现时权利,能够主导该商品的使用并从中获得几乎全部经济利益。 ②主导该商品的使用。 ③能够获得几乎全部的经济利益。 知识点:收入确认的前提条件 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合同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企业应当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确认收入: ①合同各方已批准该合同并承诺将履行各自义务; ②该合同明确了合同各方与所转让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以下简称转让的商品)相关的权利

关于成本核算方法、步骤、成本分析

关于成本核算方法、步骤、成本分析(二) 题外话: 以前说管钱的人为帐房先生,如今成本会计就是企业(仓库、生产、销售)的帐房先生了,不能让其它部门爱怎么做就怎么做,虽然成本会计不能给每个部门制订合理的流程、制度进行规范,但发现了操作中的问题一定要举一反三,建议相关部门去改善。提供基础数据的部门做好了,我们帐房先生才能一算一个准。 我们公司产品(物料)较多(不同厚度、不同规格、不同材料,达几千种),如何进行本量利分析? 答:按照产品大类来核算,一个产品大类(材质相同、工艺相近)为一个工作中心,核定一个大类中的每一个小类的工时标准或者机器工时标准(选择的标准用于分配费用),一次核定后可以比较长时间不变。核定一个大类中的每一个小类的材料标准用量,每月实际用量与标准用量的差异选择一定的标准进行分配,以保证材料成本的准确。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将几千种产品分成几十个大类来核算,成本核算基本准确后就可以实现本量利分析:先可以分析大类,如果需要对某些大类的具体产品进行分析,可以再按照制订的分摊标准、材料标准用量等基础数据分析。 问:我们是玩具厂,十几年来从没有做过完整的成本计算.现在想把成本这一块做得完善点.却不知道应该怎么着手去做.请楼主帮忙. (现在的流程是原材料入库==>A车间领用原材料==>A车间做好半成品入库==>B 车间领用A车间做的半成品==>B车间做好成品入库.)

答:实际操作中,可能既用不上书上的实际成本,也用不上标准成本,这是成本会计在实务中常常遇到的,可以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选择一定的核算方法。 假设只采购一种原材料,而且只生产一种产品,也要经历以上的生产流程,那业务处理是不是觉得很简单?材料成本方面:如果材料较多,且产品的种类也非常多,那么我们将主要材料划分出来管理,非主要材料及投入的辅料/消耗品可以考虑作为费用计入产品。(根据重要性原则,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可以简化处理,会计上的做法是在产品上看得到原材料的计入材料成本,消耗在产品上,但看不到材料原型的如焊接用的锡线则计入制造费用。在很多工厂,将包材计入费用也是出于方便核算) 人工成本方面:如果能够得到生产技术部门提供每个产品在每道工序的标准工时,我们可以根据完工的情况和当月生产工人实际投入的工时。可以分工序分别核算半成品和成本的人工成本。一般公司领导出于谨慎原则,会要求将半成品的人工由当月的完工成品承担,半成品只有材料成本。(关键在于能否得到正确的人工工时统计资料,如果生产线有工时日报则可以实现任何方式的人工分摊)制造费用:玩具厂一般可以选择按照工时进行分摊,如果工艺上差异比较大,可以选择多重标准分摊。 补充:对于将单位价值较大的材料入账管理,而其它单位价值小的计入费用的做法不可取。这样是给工作做不好留了一条退路和借口。现在回头看这些,我觉得还是应该认真规范它、做到一丝不苟。 问:咱估入账的商品销售后可以结转销售成本吗? 答:工业企业一般不会有暂估入库成品,商业企业可以先按照暂估结转成本,实际付款如果有差异再调整主营业务成本。

成本分析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成本分析概述 利用及其它有关资料,分析成本水平与构成的变动情况,研究影响成本升降的各种因素及其变动原因,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成本分析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正确评价企业的执行结果,揭示成本升降变动的原因,为编制成本计划和制定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 成本分析的主要内容 包括: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技术经济指针变动对成本影响的分析、主要产品单位成本分析等。方法主要有:对比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 [] 成本分析的方法 在进行成本分析中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法(也称数量分析方法)很多,企业应根据分析的目的,分析对象的特点,掌握的资料等情况确定应采用那种方法进行成本分析。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的技术分析方法有对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等三种。 1、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是根据实际成本指针与不同时期的指针进行对比,来揭示差异,分析差异产生原因的一种方法。在对比分析中,可采取实际指针与计划指针对比,本期实际与上期(或上年同期,历史最好水平)实际指针对比,本期实际指针与国内外同类型企业的先进指针对比等形式。通过对比分析,可一般地了解企业成本的升降情况及其发展趋势,查明原因,找出差距,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在采用对比分析时,应注意本期实际指针与对比指针的可比性,以使比较的结果更能说明问题,揭示的差异才能符合实际。若不可比,则可能使分析的结果不准确,甚至可能得出与实际情况完全不同的相反的结论。在采用对比分析法时,可采取绝对数对比,增减差额对比或相对数对比等多种形式。

比较分析法按比较内容(比什么)分为: (1)比较会计要素的总量 (2)比较结构百分比 (3)比较财务比率 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将某一综合性指针分解为各个相互关联的因素,通过测定这些因素对综合性指针差异额的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在成本分析中采用因素分析法,就是将构成成本的各种因素进行分解,测定各个因素变动对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影响程度,并据此对企业的成本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措施。 采用因素分析法的程序如下: (1)将要分析的某项经济指针分解为若干个因素的乘积。在分解时应注意经济指针的组成因素应能够反映形成该项指针差异的内在构成原因,否则,计算的结果就不准确。如材料费用指针可分解为产品产量,单位消耗量与单价的乘积。但它不能分解为生产该产品的天数,每天用料量与产品产量的乘积。因为这种构成方式不能全面反映产品材料费用的构成情况。 (2)计算经济指针的实际数与基期数(如计划数,上期数等),从而形成了两个指针体系。这两个指针的差额,即实际指针减基期指针的差额,就是所要分析的对象。各因素变动对所要分析的经济指针完成情况影响合计数,应与该分析对象相等。 (3)确定各因素的替代顺序。在确定经济指针因素的组成时,其先后顺序就是分析时的替代顺序。在确定替代顺序时,应从各个因素相互依存的关系出发,使分析的结果有助于分清经济责任。替代的顺序一般是先替代数量指针,后替代质量指针;先替代实物量指针,后替代货币量指针;先替代主要指针,后替代次要指针。 (4)计算替代指针。其方法是以基期数为基础,用实际指针体系中的各个因素,逐步顺序地替换。每次用实际数替换基数指针中的一个因素,就可以计算出一个指针。每次替换后,实际数保留下来,有几个因素就替换几次,就可以得出几个指针。在替换时要注意替换顺序,应采取连环的方式,不能间断,否则,计算出来的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之和,就不能与经济指针实际数与基期数的差异额(即分析对象)相等。 (5)计算各因素变动对经济指针的影响程度。其方法是将每次替代所得到的结果与这 一因素替代前的结果进行比较,其差额就是这一因素变动对经济指针的影响程度。 (6)将各因素变动对经济指针影响程度的数额相加,应与该项经济指针实际数与基期数的差额(即分析对象)相等。 上述因素分析法的计算过程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设某项经济指针 N 是由 A,B,C 三个因素组成的。在分析时,若是用实际指针与计划指针进行对比,则计划指针与实际指针的计算公式如下: 计划指针 N0=A0×B0×C0 实际指针 N1=A1×B1×C1 分析对象为 N1-N0 的差额。 采用因素分析法测定各因素变动对指针 N 的影响程度时,各项计划指针,实际指

充电站成本收益分析

充电站成本收益分析 成本分析 充电站成本分为三大部分:基础设施成本、配电设施成本、运营成本。充电站基础设施成本由充电机、电池维护设备、充电站监控及安全监控设备、土地购置费用。现在很多充电站均是由省网公司和当地政府联合建设,很多用地均为政府划拨,土地购置费较低,在对充电站基础设施成本的判断中,假设土地购置费用为0。 1、基础设施成本 充电站基础设施成本和配置的充电机个数有直接关系,假设充电站有10台充电机,充电机、电池维护设备、充电站监控及安全监控设备的成本分别为200万、20万、20万,基础设施成本为240万元。充电站配电成本相对固定,充电站配电设施一般包括2台变压器、1台配电柜、1公里0.4KV 电缆、2公里10KV电缆、容量700KVA以上的有源滤波装臵,充电站配电成本在192万元左右。 此外, 充电站建设配置也可参考如下: ①典型常规充电站的规模 根据目前电动汽车常规充电的数据资料,一般以20~40辆电动汽车来配置一个充电站,这种配置是考虑充分利用晚间谷电进行充电,缺点是充电设备利用率低。在高峰时也考虑充电,则可以60~80辆电动来配制一个充电站,缺点是充电成本上升,增加高峰负荷。 ②充电站电力配套的典型配置(前提充电柜具有谐波等处理功能) 电动汽车充电站a方案: 建造配电站设计2路10KV电缆进线(配3*70mm电缆),2台500KVA变压器,24路380V出线。其中二路为快速充电专用出线(配4*120mm电缆、50M长、4回路),二路为机械充电或备用出线,其余为常规充电出线(配4*70mm电缆、50M长、20回路) b方案: 设计2路10KV电缆线(配3*70mm电缆),设置2台500KVA用户箱变,每台箱变配4路380V出线(配4*240mm电缆、20M长、8回路),每路出线设置一台4回路电缆分支箱向充电柜供电(配4*70mm电缆、50M长、24回路)。 快速充电 ①典型快速充电站的规模 根据目前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的数据资料,一般以同时向8辆电动汽车充电来配置一个充电站。 ②充电站电力配套的典型配置 a方案、建造配电站设计2路10KV电缆进线(配3*70mm电缆),2台500KVA变压器,10路380V 出线(配4*120mm电缆、50M长、10回路)。 b方案、设计2路10KV电缆线(配3*70mm电缆),设置2台500KVA用户箱变,每台箱变配4路380V出线,供充电站(配4*120mm电缆、50M长、8回路)。 机械充电

成本分析材料占比

成本分析材料占比 篇一:成本分析的主要内容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学习产品成本分析的方法;●了解销售费用分析的思路;●掌握财务费用分析的技能;●熟悉管理费用分析的内容。 成本分析的主要内容 一、产品成本分析 1.产品成本构成 企业要进行产品成本分析,首先要了解产品成本的构成。产品成本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第一,直接材料;第二,直接人工;第三,制造费用。 2.产品成本分析的准备工作 企业在进行产品成本分析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检查成本核算方法 核算方式不同,得到分析结果也就不同。因此,企业要结合企业和产品属性来界定成本核算的方法,并保持成本核算的方法前后一致。确定核算方法后,企业还应做到两点:一是有一定的标准界定,一旦界定好核算方法后,不要轻易改动;二是核算内容前后一致,如这个月将租金算进固定性的制造费用,下个月就不可以算进变动性的制造费用,否则会乱了章法。

建立成本核算制度 企业在做成本分析核算之前,需建立一套成本核算制度,确保核算效果的质量。 规范核算方法、归属对象和报表格式 很多财务人员都有同感:企业报表格式不固定时,做分析的工作量很大,取数困难,只能把原来的报表录入进来,这就增加了分析的成本。而当表格模板固化下来时,分析工作就非常简化。标准定好了,做分析只需利用函数。 一般来说,做企业财务分析,必须掌握三个函数: 第一,if函数,即判断函数。if判断函数可以起到预警作用。在excel 里用if函数设置一个预警值,当某个值大于设定值时,就会出现预警,不需要再重新计算,节省了时间而且准确、不会出现人为失误。在与销售算提成时,可以用if函数建立一个提成计算模型,每次只需更新原始数据就可直接得出计算结果。数据统计模型建好了,工作效率就能大大提高。 第二,vlookup函数,即查找函数。用查找函数最大的好处是定位。对数据命名进行标准化时,用vlookup函数进行查找和替换就可一次性完成。 第三,sumif函数,即条件汇总。 恰当应用这三个函数,能让分析过程更加简便。3.产品成本分析五项内容 产品成本趋势分析

财务分析第五章利润表分析题及答案

第五章利润表分析 复习思考题 1.简述利润分析的作用。 第一,利润分析可正确评价企业各方面的经营业绩。 第二,利润分析可及时、准确地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利润分析可为投资者、债权者的投资与信贷决策提供正确信息。 2.简述利润分析的内容。 (1)利润表主表分析 通过利润表主表分析,主要对各项利润的增减变动、结构增减变动及影响利润的收入与成本进行分析。 第一,利润额增减变动分析。通过对利润表的水平分析,从利润的形成角度,反映利润额的变动情况,揭示企业在利润形成过程中的管理业绩及存在的问题。 第二,利润结构变动情况分析。利润结构变动分析,主要是在对利润表进行垂直分析的基础上,揭示各项利润及成本费用与收入的关系,以反映企业的各环节的利润构成、利润及成本费用水平。 第三,企业收入分析。收入是影响利润的重要因素。企业收入分析的内容包括:收入的确认与计量分析;影响收入的价格因素与销售量因素分析;企业收入的构成分析等。 第四,成本费用分析。成本费用分析包括产品销售成本分析和期间费用分析两部分。产品销售成本分析包括销售总成本分析和单位销售成本分析;期间费用分析包括销售费用分析和管理费用分析。

(2)利润表附表分析 利润表附表分析主要是对利润分配表及分部报表进行分析。 第一,利润分配表分析。通过利润分配表分析,反映企业利润分配的数量与结构变动,揭示企业在利润分配政策、会计政策以及国家有关法规变动方面对利润分配的影响。 第二,分部报表分析。通过对分部报表的分析,反映企业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为企业优化产业结构,进行战略调整指明方向。 (3)利润表附注分析 利润表附注分析主要是根据利润表附注及财务情况说明书等相关详细信息,分析说明企业利润表及附表中的重要项目的变动情况,深入揭示利润形成及分配变动的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 单项选择题 1.反映企业全部财务成果的指标是(C) A.主营业务利润 B.营业利润 C.利润总额 D.净利润 2.企业商品经营盈利状况最终取决于(A) A.主营业务利润B.营业利润C.利润总额D.投资收益3.企业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是在(B)

运行费用及效益分析

运行费用及效益分析(按照2台锅炉同时运行480天计) 1 除尘脱硫系统运行费用 脱硫系统运行费用包括:脱硫剂消耗、水耗、电耗、人工等方面。 1.1 年电耗 系统设备开机时间清单: 新增装机容量91.1kw,用电负荷46.1kw 两台锅炉配脱硫系统年耗电量:480天×24小时/天×46.1KW×0.52元/kwh(按厂区内用电)计算,电费:27.6万元。 1.2 人工费 新增设操作定员1人。年工资1.9万元/年〃人,共需人工费1.9万元。 1.3 年水费 补充水量=1%×250m3/h×7200h/a =18360吨,水价按1.6元/吨(按厂区内用水)计算得出:18360×1.6元/吨=2.9万元 1.4 年脱硫剂费: 每年削减SO 排放量: 2 根据厂方提供的数据计算烟器量72000Nm3/h×2=144000 Nm3/h。按照平均需要脱除1600mg/Nm3两台锅炉480天同时运行计算结果为:144000Nm3/h×1600mg/Nm3×10-9×480×24=2620.8吨 按钠硫比0.6:1,氢氧化钠中有效量90%计算,脱除效率90%计算: 氢氧化钠年耗量为:2620.8t/a×0.6÷90%÷90%=1964.8t/a 单价3300元/吨计,每年消耗氢氧化钠费用为: 1964.8t/a×3300元/t=648.4万元 1.5 脱硫系统年运行费列表如下:

2.静电除尘器运行费用 2.1电费:用电负荷300kw/h, 300KW×24小时/天×30×16×0.52=179.7万元 综上所述,2011年烟气治理运行费用为860.5万元,脱除每公斤二氧化硫运行成本为:680.8万元/860吨=7.9元/公斤

成本分析的方法

第一节成本分析的方法 在进行成本分析中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法(也称数量分析方法)很多,企业应根据分析的目的、分析对象的特点、掌握的资料等情况确定应采用那种方法进行成本分析。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的技术分析方法有对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等三种。 1.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是根据实际成本指标与不同时期的指标进行对比,来揭示差异,分析差异产生原因的一种方法。在对比分析中,可采取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对比、本期实际与上期(或上年同期、历史最好水平)实际指标对比、本期实际指标与国内外同类型企业的先进指标对比等形式。通过对比分析,可一般地了解企业成本的升降情况及其发展趋势,查明原因,找出差距,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在采用对比分析时,应注意本期实际指标与对比指标的可比性,以使比较的结果更能说明问题,揭示的差异才能符合实际。若不可比,则可能使分析的结果不准确,甚至可能得出与实际情况完全不同的相反的结论。在采用对比分析法时,可采取绝对数对比、增减差额对比或相对数对比等多种形式。 〖例1〗北乐公司1999年末进行成本分析时,编制的对比成本分析表如下:成本对比分析表 品成本降低幅度较大。对于A产品应找出成本超支的原因,提出进一步降低成本的措施方案。 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将某一综合性指标分解为各个相互关联的因素,通过测定这些因素对综合性指标差异额的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在成本分析中采用因素分析法,就是将构成成本的各种因素进行分解,测定各个因素变动对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影响程度,并据此对企业的成本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措施。 采用因素分析法的程序如下: (1)将要分析的某项经济指标分解为若干个因素的乘积。在分解时应注意经济指标的组成因素应能够反映形成该项指标差异的内在构成原因,否则,计算的结果就不准确。如材料费用指标可分解为产品产量、单位消耗量与单价的乘积。但它不能分解为生产该产品的天数、每天用料量与产品产量的乘积。因为这种构成方式不能全面反映产品材料费用的构成情况。(2)计算经济指标的实际数与基期数(如计划数、上期数等),从而形成了两个指标体系。这两个指标的差额,即实际指标减基期指标的差额,就是所要分析的对象。各因素变动对所要分析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影响合计数,应与该分析对象相等。 (3)确定各因素的替代顺序。在确定经济指标因素的组成时,其先后顺序就是 分析时的替代顺序。在确定替代顺序时,应从各个因素相互依存的关系出发,使分析的结果有助于分清经济责任。替代的顺序一般是先替代数量指标,后替代质量指标;先替代实物量指标,后替代货币量指标;先替代主要指标,后替代次要指标。

管理经济学:第五章、成本利润分析练习题(附答案)

第五章、成本利润分析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一批库存的原材料购进时价格为600元每吨,现在市场价格为800元每吨,那么一吨这种原材料的相关成本为____( B ) A.600元 B.800元 C.1400元 D.200元 2.一台机器从账面上看折旧已经提完,如果将其出售还能卖50元,在决策时应当认为这台机器的成本为____( B ) A.零 B.50元 C.小于50元 D.大于50元 3.机会成本属于____决策时应____。( A ) A.相关成本考虑 B.非相关成本不考虑 C.增量成本不考虑 D.沉没成本考虑 4.会计成本属于____决策时应____。( B ) A.相关成本考虑 B.非相关成本不考虑

C.增量成本考虑 D.沉没成本不考虑 5.以下各项中,决策时考虑的是____( D ) A.非相关成本 B.沉没成本 C.固定成本 D.增量成本 6.一家服装厂租用别人的厂房生产。房租10000元,机器折旧2000元,工人工资5000元,直接材料费20000元,假设除此之外不再有其它开销。现该厂接受一批新的订货单,工人加班,工资涨为6000元,直接材料费涨为30000元,则增量成本和沉没成本分别是____( A ) A.100元和12000元 B.25000元和12000元 C.36000元和12000元 D.11000元和25000元 7.假定产量为Q1时,总成本为TC1,产量为Q2时,总成本为TC2,那么,边际成本MC用公式表示为____( C ) A.MC= TC1 Q1 B.MC=TC2?TC1 Q2 C.MC=TC2?TC1 Q2?Q1 D. MC=TC2?TC1 Q1 8.企业产品的成本函数取决于____( D ) A.产品的生产函数

利润计划运营成本收益分析

利润计划:运营成本收益分析 第六讲:利润计划:运营成本收益分析 一、预测销售收入二、销售/成本计划三、现金流量计划 商业计划之运营预测和分析 01 总体描述 02 比率分析 03 营运成绩 04 金融条件 05 或有负债 01 总体描述:本部分要从公司总体损益状况开始,这些状况要基于企业的财务数据,如最近三年以及未来三年的净收入、销售成本、营运费用、利息支出及利息收入。把这些 历史数据和将来的预计数都列出来,使风险投资人一眼就可以看清楚企业的经营状况及未 来的发展前景。如下表: 财务预测总表 净收入销售成本营业开支利息支出净利润流动资产机器设备 土地及建筑物 100 100 100 100 (200) 20 100 — 10 20 10 400 200 100 100 — 40 400 — 10 240 1000 500 200 100 200 400 600 — 10 100 510 明年预测值后年预测值 4000 2500 400 200 900 1400 1000 — 10 400 600 1410 10000 6500 800 300 2400 4300 1000 — 10 1000 — 4310 其他资产流动负债 股东权益 -190

02 比率分析:列出净收入、销售成本、营业开支、利息支出和净利润并计算他们的百分比。★ 本公司的经营业绩及盈利预测 ★ 经营业绩上升或下降的原因?★ 将来为什么会上升? ★ 财务比率变动原因以及经营中的重大事件等。 04 金融条件:详细描述: ★ 最近的资产负债表及本公司的债务清偿能力 ★ 解释在某些项目上如应收账款等有重大增加的原因。 05 或有负债:主要描述本公司有可能发生的债务,例如未支付养老金方案,或因一个公司坚称它以前的雇员现在为你工作并带去了它的商业机密而引起的诉讼等。 商业计划之财务报告书 本部分要列示最近几年以及本年由审计公司审核的所有财务报表,包括:★ 合并的资产负债表★ 合并的利润报表★ 合并的股东持股报表★ 合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 商业计划之财务规划 本部分包括未来五年的年度财务规划,以便使风险投资人能够准确地了解企业的现金流量状况。展示财务规划和现金流动的报表应附在商业计划书上。主要包括:★ 未来3-5年损益预测表★ 未来3-5年现金流量表★ 未来3-5年资产负债表 (第一年每个月计算现金流量,共12个月,第二年每季度计算现金流量,共四个季度,第三、四、五年每年计算现金流量,共三年。) 商业计划之说明性的信息主要包括: 产品图片和有关公司的宣传资料。这些图片有助于推销你的计划书。 一篇关于行业概览或竞争对手比较分析。(注:报纸和杂志上关于公司的文章以及磁带、录像带或其他起推介作用的视听资料可能不太必要,最好不要把这些东西放在商业计划书中。) 财务分析和预测 本讲讨论商业计划中的财务分析和预测,即根据企业的业务规划,参考企业的历史财务报表和本行业的财务比率,再考虑到各种合理假设,先计算出收入与成本费用预测,然后作出资本性支出预算与流动资金需求预测,最后作出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的预测。相应于市场分析和管理团队两部分是商业计划的关键点,本讲的做财务分析部分则既是商业计划的重点,也是难点。财务分析和预测要求准备以下资料,历史资料年数越多越好:

IDC成本收入分析

IDC收入成本结构 一、成本结构 IDC运营成本由7部分组成,占比从高到低分别为机房电费、带宽成本、折旧费用、机房建设摊销、人工成本、机房租金和物料消耗,各部分占比如下图。其中机房电费占到总成本的一半,是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宽带成本、折旧费用超过10%,是成本的重要部分。 1、机房电费 机房电费受到PUE(有效能耗比)和地区电价的影响。IDC业务耗电分为三部分:一是服务器等IT设备的耗电,约占31%;二是空调设备的耗电,约占40%;三是其他能耗,包括通信电源转换过程中的能耗等。数据中心周围的温度影响PUE,温度越低,空调设备耗电就越少。不同地区电价差距很大,故数据中心所在地区电价的高低也对机房电费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2、带宽成本 带宽成本由网间结算成本和带宽租用两部分组成。拥有城域网资源的运营商一般会同时开展宽带接入服务。数据中心服务和宽带接入服务一体化可有效降低成本。两项服务的宽带需求不同,宽带计入服务用户对下行流量需求远大于上行流量,而IDC服务用户对带宽上行流量需求远大于下行流量。一体化服务使得宽带使用效率大幅提升,宽带成本大幅下降。 3、人工成本和折旧费用 对人工及折旧成本的控制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规模化建设和规模化管理。这一点主要考察数据中心的规模是否足够大。数据中心达到一定规模,才能有效控制管理人工成本、智能化的制冷系统和控制系统的折旧费用。 4、机房建设摊销和机房租金 企业在建设数据中心,一般选择自建机房或者租用机房。自建机房成本高,周期长,租用机房成本低,周期短。但租用机房会面临机房租金不稳定的风险。 二、收入结构 IDC服务的领域很广,涵盖了互联网、制造、政府、教育等,其市场分布如下图。市场占比从大到小依次为互联网、制造、政府、教育、传统媒体、商业服务、能源、交通物流、金融、医疗和其他。互联网市场占比最大,为38.7%,其发展速度直接影响着IDC的下游需求。我国互联网流量每年有30%-40%的增长,互联网数据流量的高速增长直接刺激对IDC服务的需求。 IDC运营收入分为基础业务收入和增值业务收入。基础业务包括服务器托管和机柜出租。增值业务包括虚拟专网、网络加速、负载均衡、网络安全等。基础业务收入占主体,但增值业务的占比在不断增加。

一级成本分析方法习题

一级成本分析方法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成本分析法中,()可用来分析各种因素对成本形成的影响程度。 A.挣值法 B.对比法 C.差额分析法 D.因素分析法 2.用因素分析法进行成本分析时,确定影响某指标的因素后,按其相互关系进行排序的规则是()。 A.先绝对值,后相对值;先实物量,后价值量 B.先相对值,后绝对值;先实物量,后价值量 C.先实物量,后价值量;先绝对值,后相对值 D.先价值量,后实物量;先绝对值,后相对值 二、多项选择题 1.成本分析的方法有()。 A.挣值法 B.对比法 C.因素分析法 D.价值工程 E.差额分析法 三、案例题 [案例1] 某项目经理部本年计划节约“三材”的目标为120000元,实际节约130000元,上年节约115000元,本企业的先进水平节约138000元。 问题: (1)用对比法进行对比,并列表计算。 (2)对比法的应用形式有哪些? [案例2] 某施工项目经理部在某工程施工过程中,将标准层的商品混凝土的实际成本、目标成本情况进行比较,数据见下表:

问题:(1)试述因素分析法的基本理论。 (2)用因素分析法分析成本增加的原因。 [案例3]某施工项目经理部在某工程施工时,发现某月的实际成本降低额比目标成本增加了3.6万元。 问题:(1)说明差额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2)根据表中资料,用"差额分析法"分析预算成本和成本降低率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程度。 (3)说明成本分析的对象、成本分析的具体内容及资料来源。 成本分析方法习题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D; 2. C 二、多项选择题 1. B、C、E 三、案例题 [案例1] 答:(1)施工成本分析是在成本形成过程中,对施工项目成本进行的对比评价和总结工作。 它贯穿于施工成本管理的全过程,主要利用施工项目的成本核算资料,与计划成本、预算成本以及类似施工项目的实际成本等进行比较,了解成本的变动情况,同时也要分析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对成本的影响,系统地研究成本变动原因,检查成本计划的合理性,深入揭示成本变动的规律,以便有效地进行成本管理。 主要依据:会计核算、业务核算、统计核算所提供的依据。 根据上述资料编制分析表如下: (2)将实际指标与目标成本对比:检查目标完成情况,分析完成目标的积极因素和影响目标完成的原因,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 实际指标与上期实际指标对比:可以看出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动态情况,反映施工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程度。 实际指标与先进水平对比:可以反映本项目的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与其他项目先进水平的差距,进而采取措施赶超先进水平。

专项成本分析方法

四、专项成本分析方法 (一)成本盈亏异常分析 (二)工期成本分析 (三)资金成本分析 真题演练 2015、在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成本分析中,成本盈亏异常分析属于()方法。 A.因素分析 B.综合成本分析 C.专项成本分析 D.成本项目分析 【答案】C 【解析】专项成本分析方法,针对与成本有关的特定事项的分析,包括成本盈亏异常分析、工期成本分析、资金成本分析等内容。 2015、某项目施工成本数据如下表,根据差额计算法,成本降低率提高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程度为()万元。 A.0.6 B.0.7 C.1.1

D.1.2 【答案】D 【解析】成本降低率提高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程度:(3.5%-3%)×240=1.2万元。 2015、某项目成本结构成比例数据如下表,正确的有()。 A.成本增加比例最大额是间接成本 B.成本降低最多的项目是机械费 C.成本节约效益最大的是材料费 D.成本节约做得好的措施费 E.直接成本增加比例最大的是人工费 【答案】ACDE (2014)某施工项目某月的成本数据如下表,应用差额计算法得到预算成本增加对成本的影响是()万元。

A.12.0 B.8.0 C.6.4 D.1.6 【试题答案】D 【解析】利用差额计算法得:(640-600)*4%=1.6万元 (2014)下列施工成本分析方法中,用来分析各种因素对成本影响程度的是()。A.相关比率法 B.连环置换法 C.比重分析法 D.动态比率法 【解析】因素分析法又称连环置换法,可用来分析各种因素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试题答案】B A.专项成本分析 B.竣工成本分析 C.成本总量构成比例分析 D.主要资源节超对比分析 E.主要技术节约措施及经济效果分析 【试题答案】BDE 【解析】单位工程竣工成本分析,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1)竣工成本分析; (2)主要资源节超对比分析; (3)主要技术节约措施及经济效果分析。 (2013)分部分项工程成本分析的“三算”对比分析,是指()的比较。 A.概算成本,预算成本,决算成本 B.预算成本,目标成本,实际成本

成本与收益分析

Chapter Six Cost and Revenue Analysis 第6章成本与收益分析 厂商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不仅要考虑产品产出与资源投入之间的物质技术关系,还要考虑成本与收益之间的经济关系。我们在本章内容中主要分析短期成本、长期成本问题,同时还要分析成本与收益、利润之间的关系,探讨厂商如何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6.1 成本的含义与分类 一、什么是成本 Cost Normally, it is the prices of the various factors which producers use in production. 从经济学的角度上讲,成本具有多种含义。成本既是按产品作为对象汇集的各项费用支出,又是厂商投资消耗补偿的最低限额,也是计算收入时必须从销售收入扣除的部分。不论对成本这一概念如何理解,通过成本核算,重视对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费用计算和监督,对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般而言,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活动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从生产要素所有者来看,成本是要素所有者必须得到的要素补偿,也叫做生产费用。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所以成本包括工资、地租、利息和企业家才能的报酬。从这个意义上讲,成本是厂商为了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性服务而获得生产要素时必须付出的代价或费用支出。 二、短期与长期、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 Opportunity cost Cost measured in terms of the next best alternative forgone. Explicit costs The payments to outside suppliers of inputs. Implicit costs Costs that do not involve a direct payment of money to a third party, but which nevertheless involve a sacrifice of some alternative. Historic costs The original amount the firm paid for factors it now owns. Replacement costs What the firm would have to pay to replace factors it currently owns.

第五章利润表分析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反映企业全部财务成果的指标是()。 A.主营业务利润B.营业利润 C.利润总额D.净利润 2.企业商品经营盈利状况最终取决于()。 A.主营业务利润B.营业利润 C.利润总额D.投资收益 3.企业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是在()。 A.提取法定公益金之后 B.弥补企业以前年度亏损之后 C.支付各项税收的滞纳金和罚款之后 D.支付普通股股利之前 4.企业用盈余公积金分配股利后,法定盈余公积金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下述比例()。 A. 10%B. 20% C. 25%D. 50% 5.产生销售折让的原因是()。 A.激励购买方多购商品B.促使购买方及时付款 C.进行产品宣传D.产品质量有问题 6.计算销售量变动对利润影响的公式为: A.销售量变动对利润的影响=产品销售利润实际数×(产品销售量完成率-1) B.销售量变动对利润的影响=产品销售利润实际数×(1-产品销售量完成率) C.销售量变动对利润的影响=产品销售利润基期数×(产品销售量完成率-1) D.销售量变动对利润的影响=产品销售利润基期数×(1-产品销售量完成率) 7.销售品种构成变动会引起产品销售利润变动,主要是因为()。 A.各种产品的价格不同B.各种产品的单位成本不同 C.各种产品的单位利润不同D.各种产品的利润率高低不同 8.产品等级构成变化引起产品销售利润变动,原因是()。 A.等级构成变动必然引起等级品平均成本的变动 B.等级构成变动必然引起等级品平均价格的变动 C.等级构成变动必然引起等级品平均销售量的变动 D.等级构成变动必然引起等级品平均利润的变动 9.产品质量变动会引起产品销售利润变动,是因为()。 A.各等级品的价格不同B.各等级品的单位成本不同 C.各等级品的单位利润不同D.各等级品的利润率高低不同 10.如果企业本年销售收入增长快于销售成本的增长,那么企业本年营业利润()。 A.一定大于零B.一定大于上年营业利润 C.一定大于上年利润总额D.不一定大于上年营业利润 11.企业收入从狭义上是指()。 A.主营业务收入B.营业收入 C.投资收入D.营业外收入 12.假设某企业的存货计价方法由先进先出法改为后进先出法,这项会计政策的变更对 利润的影响是()。 A.利润增加B.利润减少 C.利润不变D.不一定 13.与利润分析无关的资料是()。 A.利润分配表B.应交增值税明细表 C.分部报表D.营业外收支明细表 14.影响产品价格高低的最主要因素是()。 A.销售利润B.销售税金 C.产品成本D.财务费用

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骤与方法

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骤与方法 一般地说,成本—效益分析的过程由如下5个步所构成: 第一步:识别阶段,判断某一项目可以达到机构所希望的目标; 第二步:调查阶段,主要是了解能实现该目标的各项可能的投资方案; 第三步:收集信息阶段,主要是获取有关各备选投资方案效果的资料; 第四步:选择阶段,定量财务指标分析、定量非财务指标分析以及定性指标分析,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由于定性指标未包括在正式分析之中,管理人员必须用自己的判断决定在最终决策时定性因素占多大比重;以确定各个项目或方案的优劣次序; 第五步:决策阶段。要以上述次序为依据,并要看限制条件情况而定。 成本—效益分析有许多种具体方法,可以分为如下两种情况来加以讨论: (1)贴现的分析评价方法 贴现的分析评价方法,是指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分析评价方法,亦被称为贴现现金流量分析技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项目的建设周期都不会限于一个年份,这样一来,任何一个项目的收益和成本不可以直接相加,必须将“货币时间价值考虑”在内,将不同时点的成本、收益按一定的贴现率换算成同一时点的成本、收益,进行计算。 1)净现值法(以NPV 代表)。是指特定方案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与未来现金流出的现值之间的差额。在该方法下,未来现金流入和流出都要按照预定的贴现率折算为他们的现值,然 后在计算它们的差额。其算式是: v n K k k v n n A i A A i A i A i A NPv -+=-++++++=∑=1221)1()1()1()1( 方案A 的净现值NPV (A ) =(25000*0.909+20000*0.826+25000*0.751+40000*0.683+45000*0.621)–100000=29055元 计算的结果如得到的净现值为正数,说明该方案可实现的收益率大于所用的贴现率;反之,如得到的净现值为负值,说明该方案可实现的收益率小于所用的贴现率。从上述计算可知,方案A 的收益率大于所用的贴现率,该方案可取。其贴现率是个关键,如果选择不当,就可能导致错误的分析,例如较高的贴现率,对使用年限较短的支出项目有利。 2)净现值率法。净现值率和净现值的不同,在于它不是简单的计算投资方案未来的现金流入的现值同它的原投资额之间的差额,而是计算前者对后者之比。仍采用上例: NPVR (A )=129055/100000=1.29 若指数大于1,说明其收益超过成本,即报酬率大于预定贴现率。它可以看成是1元原始投资可望获得的现值净收益,它是一个相对数指标,反映投资的效率;而净现值是绝对数指标,反映投资的效益。净现值和净现值率这两个指标之间有着如下关系: 净现值>0 净现值率>1 净现值=0 净现值率=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