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选人的主要学术成就科技成果及创新点

合集下载

候选人的主要学术成就-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候选人的主要学术成就-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候选人的主要学术成就、科技成果及创新点:1. 飞轮储能领域创造性提出基于轴向磁通磁悬浮电机的飞轮储能系统,该系统中,飞轮与转子合二为一,并夹在两个盘状定子之间,转子两面镶嵌永磁体,与两个定子构成两套轴向磁通永磁电机系统。

两个电机产生相同方向的转矩驱动转子/飞轮高速旋转;通过控制上下两个定子绕组电流,产生方向相反的悬浮力来克服转子/飞轮的重力,实现磁悬浮效果。

本人首次提出该系统的数学模型并用有限元分析及实验方法证明了该数学模型的正确性,设计并建造了整个飞轮储能系统,设计控制系统并用实验证明整个系统在结构、数学模型、控制方法等多个方面的可行性,研究成果先后发表在电工学科TOP 国际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Energy Conversion (SCI,影响因子2.26)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lectromagnetics and Mechanics(SCI)上。

该项目获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2005年科技创新铜奖。

本人是该项目的负责人,负责整个系统的设计与测试,其中包括系统蓝图规划,盘状永磁磁悬浮电机的设计与建造,系统数学建模及仿真,有限元分析,控制系统的设计与Matlab/Simulink仿真,控制板的设计与调试,原型机的组装与测试,系统整体试验与性能测试,另外还做了主动电磁轴承的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同步控制研究。

2. 直接驱动机器人手臂系统柔性解耦鲁棒控制该机器人手臂系统使用3个永磁同步电机直接驱动3个手臂在XYZ平面三维运动,永磁同步电机驱动滚珠丝杆带动手臂系统在垂直方向运动。

本人创造性提出基于3臂4方向(XYZV)直接驱动机器人手臂系统的柔性解耦控制,并联合使用鲁棒控制和自适应控制分别控制3个手臂、垂直轴运动,取得良好控制性能;创造性提出4轴联合故障保护策略,部分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lectromagnetics and Mechanics (SCI)和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上。

候选人的主要科学技术成就和贡献

候选人的主要科学技术成就和贡献
源自候选人论文(论著)发表情况
(请注明第几作者,限 1 页) 1. Zi-Jiang Chen*, Han Zhao, Lin He, Yuhua Shi, Yingying Qin, Yongyong Shi*, Zhiqiang Li, Li You, Junli Zhao, Jiayin Liu, Xiaoyan Liang, Xiaoming Zhao, Junzhao Zhao, Yingpu Sun, Bo Zhang, Hong Jiang, Dongni Zhao, Yuehong Bian, Xuan Gao, Ling Geng, Yiran Li, Dongyi Zhu, Xiuqin Sun, Jin-e Xu, Cuifang Hao, Chun-e Ren, Yajie Zhang, Shiling Chen, Wei Zhang, Aijun Yang, Junhao Yan, Yuan Li, Jinlong Ma, Yueran Zhao.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identifies susceptibility loci for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on chromosome 2p16.3, 2p21 and 9q33.3. Nature Genetics. 2011; 43(1): 55–59. (IF: 36.38) (第一作者 兼通讯作者) 2. Han Zhao, Zi-Jiang Chen(Co-first authors), Yingying Qin, Yuhua Shi, Shan Wang, Youngsok Choi, Joe Leigh Simpson, Aleksandar Rajkovic*. Transcription Factor FIGLA is Mutated in Patients with 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2008; 82(6): 1342-1348. (IF: 10.15) (共同第一作者) 3. Yingying Qin, Han Zhao, Jianfeng Xu, Yongyong Shi, Zhiqiang Li, Jie Qiao, Jiayin Liu, Chunrong Qin, Chune Ren, Jie Li, Shiling Chen, Yunxia Cao, China POF Study Group, Joe Leigh Simpson and Zi-Jiang Chen*. Association of 8q22.3 locus in Chinese Han with idiopathic 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 (POF). Hum Mol Genet. 2012 Jan 15; 21(2):430-6. (IF:8.06) (通讯作者) 4. Zi-Jiang Chen, Michael Vetter, Geen-Dong Chang, Shiguo Liu, Danian Che, Yaxian Ding, Sung Soo Kim, Chung-Ho Chang*. Cyclophilin A Functions as an Endogenous Inhibitor for Membrane-Bound Guanylate Cyclase-A. Hypertension. 2004; 44: 963-968. (IF: 6.33) (第一作者) 5. Yingying Qin, Mei Sun, Li You, Deying Wei, Jielin Sun, Xiaoyan Liang, Bo Zhang, Hong Jiang, Jianfeng Xu and Zi-Jiang Chen*. ESR1, HK3 and BRSK1 gene variants are associated with both age at natural menopause and 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 Orphanet Journal of Rare Diseases. 2012 Jan 17; 7(1): 5. [Epub ahead of print]. (IF:5.93) (通讯作者) 6. Han Zhao, Xinghua Xu, Xiuye Xing, Jianfeng Wang, Lin He, Yongyong Shi, Yuhua Shi, Yueran Zhao, and Zi-Jiang Chen*. Family-based analysis of susceptibility loci for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on chromosome 2p16.3, 2p21 and 9q33.3.Human Reproduction.; 27(1):294-8 (IF:4.36) (通讯作者) 7. Junhao Yan, Guoning Huang, Yingpu Sun, Xiaoming Zhao, Shiling Chen, Shuhua Zou, Cuifang Hao, Song Quan, Zi-Jiang Chen*. Birth defects after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ies in China: analysis of 15,405 offspring in seven centers (2004 to 2008). Fertility and Sterility. 2011; 95(1): 458-460. (IF: 3.96) (通讯作者) 8. Shan Liu, Huai L. Feng*, Dennis Marchesi, Zi-Jiang Chen*, Avner Hershlag. Effect of gonadotropins on dynamic events and global deoxyribonucleic acid methylation during in vitro maturation of oocytes: an animal model. Fertility and Sterility. 2011; 95(4): 1503-1506. (IF: 3.96) (通讯作者) 9. Kehua Wang, Leiguang Wang, Yueran Zhao, Yuhua Shi, Laicheng Wang, Zi-Jiang Chen*. No association of the Arg51Gln and Leu72Met polymorphisms of the ghrelin gene and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Human Reproduction. 2009; 24(2): 485-490. (IF: 3.86) (通讯作者) 10. Ning Zhang, Yu-Hua Shi, Cui-Fang Hao, Harvest F. Gu, Yuan Li, Yue-Ran Zhao, Lai-Cheng Wang, Zi-Jiang Chen*. Association of +45G15G(T/G) and +276(G/T) polymorphisms in the ADIPOQ gene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among Han Chinese women. European Journal of Endocrinology. 2008; 158(2): 255-260. (IF:3.79) (通讯作者) 11. Yuan Li, Huai-Liang Feng, Yi-Juan Cao, Guang-Juan Zheng, Yong Yang, Steve Mullen, John K. Critser, Zi-Jiang Chen*. Confocal microscopy analysis of the spindle and chromosome configurations of human oocytes matured in vitro. Fertility and Sterility. 2006; 85(4): 827-832. (IF: 3.28)(通讯作者) 12. Han Zhao, Yingying Qin, Ertug Kovanci, Joe Leigh Simpson, Zi-Jiang Chen*, Aleksandar Rajkovic. Analyses of GDF9 mutation in 100 Chinese women with 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 Fertility and Sterility. 2007; 88(5):1474-1476. (IF:3.17)(通讯作者)

江苏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标兵候选人简介(一)

江苏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标兵候选人简介(一)

江苏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标兵候选人简介(一) (4)南京大学王德滋同志 (4)东南大学王志功同志 (4)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正同志 (5)南京理工大学郭治同志 (5)中国药科大学吴梧桐同志 (6)南京林业大学周定国同志 (6)南京工程学院熊志卿同志 (7)南京晓庄学院陶勑恒同志 (7)江南大学姚淦铭同志 (8)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刘淑芬同志 (8)徐州师范大学赵兴勤同志 (9)江苏大学周孔亢同志 (9)江苏科技大学王渝生同志 (10)扬州大学薛元龙同志 (10)苏州大学薛鸣球同志 (11)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沈良生同志 (11)盐城师范学院吴中江同志 (12)淮阴师范学院尹起范同志 (13)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李家骥同志 (13)江苏工业学院裴峻峰同志 (14)江苏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标兵候选人简介(二) (14)南京农业大学侯喜林同志 (15)中国药科大学孔令义同志 (16)南京林业大学张金池同志 (16)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朱伟军同志 (17)南京师范大学侯晶晶同志 (17)南京医科大学孔祥清同志 (18)南京中医药大学王明艳同志 (18)南京体育学院庞进同志 (19)南京艺术学院袁熙旸同志 (19)金陵科技学院葛军同志 (20)中国矿业大学刘炯天教授 (20)徐州医学院徐开林同志 (21)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卢经扬同志 (21)江苏科技大学葛世伦同志 (22)南通大学邱一华同志 (22)淮海工学院朱凌云同志 (23)江苏工业学院陈群同志 (24)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王效忠同志 (24)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段修军同志 (24)江苏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标兵候选人简介(三) (25)南京大学孙海涛同志 (25)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胡铃心同志 (27)南京农业大学董莎萌同志 (27)南京林业大学张寒同志 (28)南京工业大学朱忠祥同志 (28)南京体育学院肖爱华同志 (29)江苏警官学院汤慧同志 (29)江苏教育学院陈海飞同志 (30)江南大学杨伟同志 (30)中国矿业大学龚语同志 (31)徐州师范大学曹乾坤同志 (31)江苏大学吴强同志 (32)扬州大学魏海燕同志 (32)南通大学李甜甜同志 (33)苏州大学蒋詹同志 (34)常熟理工学院黄健飞同志 (34)盐城师范学院周晶晶同志 (35)淮阴工学院浦莉娜同志 (36)江苏工业学院邹莹梅同志 (36)江苏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标兵候选人简介(一)(50岁以上教师党员)南京大学王德滋同志王德滋,男,1927年6月生,大学学历,教授,博士生导师,1949年1月在中央大学加入中共地下党。

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提名书-广西农业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提名书-广西农业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提名书(2013年度)被提名人姓名:李文信专业技术职务:研究员专业或专长:园艺学(西瓜、育种与栽培甜瓜) 拟提名学部:农业学部提名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遴选部门: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工程院印制一、基本信息姓 名 李文信 性 别男 出生年月日(公历)1951-12-24 民 族 壮族 出 生 地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党 派 中共 籍 贯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身份证件名称居民身份证 证件编号工作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行政职务单位所属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单位通讯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大学东路174号单位所在地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邮政编码 530007单位电话 住宅电话手 机传 真 电子信箱专业或专长 园艺学(西瓜、育种与栽培甜瓜) 技术职称 研究员遴选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曾被提名、推荐为 年度(工程院)院士候选人情况 年度(科学院)二、主要学历(从大专或大学填起,六项以内)起止年月校(院)及系名称专业学位1974.1-1977.8 广西农学院园艺系果树三、主要经历(十项以内)起 止 年 月工 作 单 位职务/职称1972.2-1974.8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栽培室/1974.9-1977.8广西农学院园艺系/1977.9-1990.8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技术员1990.9-1993.7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1994.8-2004.3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所长/研究员2004.3-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研究员四、主要学术团体兼职(六项以内)起 止 年 月 学术团体名称 兼 职 职 务 2011.5-至今广西园艺学会副理事长五、在工程科技方面的主要成就和贡献(限3000字)李文信同志潜心致力于西瓜、甜瓜育种栽培研究工作30余年,现为二级研究员,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反季节栽培岗位专家。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专家入选标准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专家入选标准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专家入选标准
1. 学术背景和成就,专家入选标准可以考虑候选人的学术背景
和成就,包括发表的论文数量、影响因子、专利申请和获得情况,
以及在学术界的声誉和地位等方面。

2. 创新能力和潜力,创新人才应当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潜力,他们的研究成果和项目实施情况可以作为评判标准,以及他们在解
决实际问题和推动科技进步方面的能力和表现。

3. 团队合作能力,在现代科研和创新工作中,团队合作能力至
关重要。

因此,专家入选标准可以考虑候选人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是否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领导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经
验和成果。

4. 社会影响力,创新人才的社会影响力也是一个重要考量因素,这包括他们的科普宣传工作、对公众科学素养的提升、对产业发展
的推动等方面的贡献和影响。

5. 学术诚信和道德规范,最后,专家入选标准也应当考虑候选
人的学术诚信和道德规范,包括是否存在学术造假、抄袭等行为,
以及是否遵守学术道德规范等方面。

总的来说,专家入选标准应当是一个多维度、全面考量的过程,既要注重候选人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也要关注其团队合作能力
和社会影响力,同时也要重视学术诚信和道德规范。

这样才能选拔
出真正优秀的创新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

候选人的主要学术成就科技成果及创新点-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

候选人的主要学术成就科技成果及创新点-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

如内容较多,本栏目填不下时,可另纸接续(以下各栏目均如此)。

一、候选人的主要学术成就、科技成果及创新点:⏹金属玻璃变形与断裂行为的缺口效应1)以典型的Zr基金属玻璃为研究对象,借鉴晶体材料中塑性变形的位错机制,通过在金属玻璃样品中人为引入一系列不同的缺口,系统地研究了含缺口样品在压缩载荷下的塑性变形机制。

结果表明:通过在金属玻璃样品中引入对称的半圆形缺口,可以很好地提高金属玻璃的整体塑性变形能力。

同时,为了验证不同高强度材料塑性变形能力的缺口效应,特意选择超高强度马氏体时效钢和Ti3SiC2陶瓷材料来进行缺口试验,对比Zr基金属玻璃的结果发现:通过施加缺口来提高塑性,是为金属玻璃所特有的一种提高塑性的方法。

通过对缺口样品的研究,可以深刻揭示缺口对金属玻璃剪切变形和塑性变形机制的影响,可为设计多孔金属玻璃材料提供了重要的实验证据与理论基础;2)为了近一步验证施加对称缺口对不同金属玻璃样品塑性提高的有效性,对一种相对塑性变形能力较差的Ti基金属玻璃进行了变高缺口压缩试验。

结果表明:只通过降低高宽比并不能很有效地提高其塑性变形能力,但是通过施加对称的半圆形缺口,样品的整体塑性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这说明了施加对称缺口对金属玻璃塑性提高的普适性;3)针对不同金属玻璃在缺口设置时的塑性差异进行了初步分析,给出了一些半定量的分析结果。

以上相关研究结果先后发表在Acta Mater.58(2010) 5420,Philos. Mag. Lett., 90 (2010) 875,Philos. Mag.90 (2010) 3867和Mater. Sci. Eng. A528 (2011) 2967上。

本人以此工作为基础获得了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的资助(金属玻璃变形与断裂行为的缺口效应研究”(项目编号:51101159))。

⏹脆性金属玻璃的动态断裂问题近年来,许多学者发现某些脆性金属玻璃在压缩载荷下不会发生剪切变形,而是发生粉碎性断裂,即样品会在瞬间破碎成许多小碎块。

院士评审规则

院士评审规则

院士评审规则
一、院士评审简介
院士评审是指对具有较高学术成就、科技创新能力、工程技术水平和社会影响力的专业人士进行评价和选拔的过程。

在我国,院士被誉为国家最高学术称号,具有极高的荣誉地位。

院士评审旨在选拔一批德才兼备、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顶尖人才,为国家科技创新和发展贡献力量。

二、院士评审标准
1.学术成就:院士应具备扎实的学术功底,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重要学术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

2.科技创新:院士应具备突出的创新能力,主持或参与过重大科技项目,对科技创新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3.工程技术:院士应具备丰富的工程技术经验,主持或参与过重大工程项目,对工程技术领域有重要贡献。

4.社会影响:院士的成就和贡献应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为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三、评审流程
1.申报阶段:符合条件的个人或单位可向相关部门提交申报材料,包括个人简历、学术成果、工程项目等。

2.初选阶段:评审机构对申报材料进行初步审查,筛选出符合评审条件的候选人。

3.公示阶段:将初选出的候选人及其主要业绩在相关媒体和平台上进行公
示,广泛征求社会意见。

4.终选阶段:评审机构根据公示反馈和社会评价,综合评定候选人资格,最终确定院士人选。

四、注意事项
1.材料准备:申报人需认真准备申报材料,确保内容真实、准确、完整。

2.申报时间:请注意申报截止时间,按时提交材料。

3.公示期间反馈:公示期间,社会各界人士可对候选人提出意见和建议,有关部门将认真听取并及时处理。

总之,院士评审是一项严肃、严谨的过程,旨在选拔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顶尖人才。

学术创新奖评选标准

学术创新奖评选标准

学术创新奖评选标准
学术创新奖的评选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学术研究:重点评估候选人在学术领域内的研究创新,包括研究主题的选择、研究方法的创新性、学术贡献等。

2. 论文发表:评估候选人在评选周期内发表的论文质量,包括期刊的影响因子、论文被引次数等。

3. 专利申请:评估候选人在评选周期内申请的专利数量和质量,包括专利的创造性、实用性以及申请过程的规范性等。

4. 学术交流:评估候选人在学术领域内的活跃程度,包括参加的学术会议、学术讲座、学术沙龙等活动的数量和质量。

5. 成果转化:评估候选人的研究成果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包括科技成果转化的数量、质量和效益等。

6. 学术道德:评估候选人在学术研究过程中的道德品质,包括遵守学术规范、避免学术不端行为等方面。

在具体操作中,各高校或机构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学术创新奖评选标准,并按照标准进行评选。

同时,为了确保评选的公正性和客观性,一般会采用同行评审或专家评审的方式进行评估。

三好学生评审表主 要 先 进 事 迹 或 突 出 表 现

三好学生评审表主 要 先 进 事 迹 或 突 出 表 现

三好学生评审表主要先进事迹或突出表现
评审表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先进事迹、突出表现以及综合评价。

先进事迹部分主要列出候选人的重大成就、突出表现和突出贡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 学习成绩优异:是否在班级或年级内取得优秀的成绩,是否获得过学校的奖学金或学术竞赛的奖项。

2. 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是否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如志愿者工作、社区服务等。

3. 班级组织和参与度:是否担任过班级干部或重要职务,并在担任职务期间表现出色。

4. 课外活动:是否积极参与学校的课外活动,如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并取得较好的成绩或奖项。

5. 科技创新和学术研究:是否参与科技创新项目或学术研究,并有突出的表现或成果。

突出表现部分主要评价候选人在各个方面的突出表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 奉献精神:是否具有较高的奉献精神,为他人或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2. 领导才能:是否展现出较强的领导才能,能够组织和引导他人完成任务。

3. 团队合作:是否善于与他人合作,能够协调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共同完成任务。

4. 创新思维:是否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意,能够提出独特的见解
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5. 社交能力:是否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综合评价部分主要对候选人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将先进事迹和突出表现进行综合考量,给予相应的评价和总结。

评审表中的评分和评语可根据具体要求和标准进行填写,以便对候选人进行全面而准确的评估。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青年优秀创新人物)推荐书.docx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青年优秀创新人物)推荐书.docx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青年优秀创新人物)推荐书候选人:候选人工作单位:推荐单位: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奖励办公室制年月日- 1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青年优秀创新人物)推荐书一、候选人基本情况- 2 -二、工作简历- 3 -三、主要科学技术贡献和成就- 4 -四、主要发现、发明或创新成果- 5 -五、发表论文、专著及被引用情况- 6 -六、曾获奖励或表彰情况- 7 -七、曾获知识产权情况表- 8 -八、候选人声明本人遵守《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和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奖励工作办公室对推荐工作的具体要求,保证所提交材料真实有效,且不存在涉及国家安全的涉密科技成果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形,如有涉密和虚假,愿意承担相应责任并接受相应处理。

(候选人签字)年月日- 9 -- 10 -十一、附件目录1.《技术评价证明》2.《知识产权证明》3.《论文和专著》4.《获奖证书》5.《其他证明》《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青年优秀创新人物)推荐书》填写要求“青年优秀创新人物奖”推荐书的填写,应严格按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奖励工作办公室当年的推荐通知,按推荐书规定的格式、栏目及所列标题的要求,如实、全面填写,否则作为不合格项目退回推荐单位,不提交当年评审。

“青年优秀创新人物奖”包括网络版推荐书和书面推荐书两种形式,书面推荐书内容应与网络版推荐书内容完全一致。

分为主件(第一至第八部分)和附件(第九部分)两部分内容。

要求总页数不超过60 页,其中主件页数不超过20页,附件页数不超过40页。

提交的书面推荐书含原件1套,复印件4套,其中推荐书主件和附件装订成册,并在原件封面顶部右上角标注“原件”字样。

“青年优秀创新人物奖”要严格按规定格式打印或铅印,页面大小为A4 (高297毫米,宽210毫米),竖装。

文字及图表应限定在高257毫米、宽170毫米的规格内排印,正文内容所用字型应不小于5号字,推荐书及其指定附件备齐后应合装成册,其大小规格应与推荐书一致。

候选人的主要技术成就科技成果及创新点

候选人的主要技术成就科技成果及创新点

一、候选人的主要技术成就、科技成果及创新点:1 在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作时开发的X7R302陶瓷材料已经生产超100吨,生产出超过50亿只电容器供世界各地的电器使用。

目前此瓷料还在生产。

开发的抗还原X7R272材料是国内首个产业化的贱金属多层陶瓷电容器用材料。

如果算上后面的改进型,该材料已经生产超200吨。

开发的抗还原C0G300材料,如果算上后面的改进型,该材料也已生产近百吨。

开发的程控交换机用低电阻率高耐压PTC材料达到当时世界领先的西门子公司产品的水平。

2 在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作时开发的0201片式电阻用氧化铝陶瓷基片是国内第一次能批量化生产的小于0.2厚度的基片,更重要的是它纠正了氧化铝陶瓷基片生产上的一些误区,为氧化铝陶瓷基片在提高直角度、平行度、收缩率一致性等指明方向。

开发的SOFC电解质基片的产业化,给予Bloom Energy公司巨大的帮助,为推动SOFC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参与开发的陶瓷基座项目,打破了国外厂家的垄断,该项目目前已经产业化。

开发的高反射LTCC材料,达到杜邦公司产品的水平,但使用非熔融玻璃的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该材料应用于LED陶瓷基座项目。

3 在广州创天微电子有限公司工作时开发的晶界层半导体电容器材料,介电常数达35000、介质损耗 < 200×10-4,温度特性满足X7R要求,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

二、候选人领导或参与过的项目: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助开发多层陶瓷电容器用Y5V材料⏹主持多层陶瓷电容器用X7R材料的技术开发及生产。

⏹主持贱金属多层陶瓷电容器用X7R、NP0材料的技术开发及生产。

⏹主持PTC陶瓷的技术开发及生产。

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持0201片式电阻用氧化铝陶瓷基片技术开发与生产。

⏹主持SOFC电解质的技术开发与生产。

⏹参与陶瓷封装项目的技术开发。

⏹参与AlN陶瓷的技术开发。

⏹主持高反射LTCC的技术开发。

吴凯丰学习及工作经历

吴凯丰学习及工作经历
3. Wu, K.; Lian, T. “Quantum Confined Colloidal Nanorod Heterostructures for Solar-to-Fuel Conversion.” Chem. Soc. Rev. 2016, DOI: 10.1039/C5CS00472A.
2. Li, H.*; Wu, K*.; Lim, J.; Klimov, V. “Doctor-blade deposition of quantum dots onto standard window glasses for low-loss large-area luminescent solar concentrators.” Nat. Energy 2016, DOI: 10.1038/NENERGY.2016.157 (* Equal contributions)
申请人博士期间的工作主要致力于调控纳米异质结中的电荷输运和分离动力学,以
实现高效的太阳能转换。博士后工作则采用另外一种思路来实现纳米晶材料对太阳能转换的
贡献:太阳能聚光。把高荧光效率,低重吸收的纳米晶量子点掺杂于聚合物板中制成太阳能
聚光板,大面积吸收的太阳能被转化成荧光光子并通过全反射模式输运到聚光板边缘处。在
核@壳结构的半导体纳米晶可以被视为纳米尺度的光学天线:通过大体积的壳层材料快 速吸收光子并将产生的激子输运到小体积的内核材料中发出光子。因为壳层光吸收截面远远 大于内核,整个异质结发出的光子因自身重吸收导致的损失很小。这类纳米天线在太阳能聚 光板,激光器等器件中有广阔的运用前景。实现这些应用的一个内在假设是壳层材料中的光 生激子能够有效地输运到内核材料中,而这一假设的合理性有待证明。使用 CdSe 量子点@CdS 量子棒这种一维纳米天线作为模型体系,我们首次发现棒到点的激子输运和激子被棒上的缺 陷态捕获两个过程之间存在竞争,导致同一体系中多种激子态的共存。这一成果(ACS Nano 2013, 7, 7173-7185.)让国际同行对半导体异质结中的激子驰豫行为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 在三年内被引用 37 次。我们随后系统研究了棒到点的激子输运效率对棒长度的依赖关系并为 这一关系提出了简单但是通用的解析解,为这类材料在太阳能聚光板中的应用提供了预测性 的指导(ACS Nano 2015, 9, 4591–4599.)。理想的纳米天线应该具有不依赖长度的 100%激 子输运效率,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合成并测试了 CdTe 量子片@CdSe 量子片这种二维纳米异 质结 (ACS Nano 2015, 9, 961-968.)。受益于原子级别整齐的厚度,量子片表面几乎没有 捕获激子的缺陷态,从而确实达到了 100%的激子输运,是理想的太阳能聚光材料。这一新材 料的报道引起胶体纳米晶领域的广泛关注,一年内被引用 18 次。

现工作单位及职位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化学系博士后

现工作单位及职位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化学系博士后
姓 名 段志遥 出生地 大连 国 籍 中国 现工作单位及职位 人事关系所在单位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83 年 8 月
婚姻状况 已婚 政治面貌
群众
从事专业
计算催化
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化学系博士后

照片
学习及工作经历: (从大学开始填,内容包括时间、单位、学位、所学专业、从事专业、专业技术 职务情况,时间段要连续,准确到月份)
2002-2006 武汉大学物理系 应用物理专业 学士学位 2006-2009 武汉大学物理系 凝聚态物理专业 硕士学位 2009-2013 匹兹堡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材料科学专业 博士学位 2013 至今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化学系 博士后
主要学术成就、科技成果及创新点:
我的科研主要集中在用多尺度计算方法研究催化剂的结构和催化的反应机理,建立催化剂结 构和性质(包括活度、选择性、稳定性等)之间的关系,以求解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进行一 定程度的预测来为实验指出方向。目前为止,我的研究领域包括几个大的方向:
通过计算发现纯铂表面上会形成吸附的氧原子,而由于氧原子的吸附比较强,氧原子的还原有比 较高的能垒是 ORR 反应的决速步。在合金表面上,由于第二层的 3d 过渡金属和纯铂表面的相互作 用,使得反应中间体在表面的吸附变弱。使得氧原子的还原变得更容易从而提高了催化效率。不 仅如此,在合金表面上,吸附的氧气还有可能直接形成过氧化氢,从而避免了形成吸附较强的氧 原子,这会使得决速步改变、能垒大大降低。
此外,我还编写了动力学蒙特卡洛(KMC)程序。KMC 以 DFT 计算的基本反映步最为输入,研究众 多基本反应之间相互竞争相互协作的动态过程。在纯铂表面,KMC 计算显示氧原子会在铂表面上 积累,阻碍了反应的进行。而铂合金表面基本保持干净,从而有更高的催化活性。

任现职以来主要学术成就、创新成果及其学术价值

任现职以来主要学术成就、创新成果及其学术价值

任现职以来主要学术成就、创新成果及其学术价值任现职以来主要学术成就、创新成果及其学术价值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学术研究成果的价值愈发凸显。

作为一名从事学术研究的专家,我一直致力于深入探讨并解决相关领域的难点问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学术成就与创新成果。

本文将围绕我的主要学术成就、创新成果以及它们的学术价值展开深入探讨。

二、我的主要学术成就1. 针对领域内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任职期间,我对领域内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主题1)。

通过对相关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分析,我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与结论,并通过实验验证取得了可观成果。

2. 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多篇高水平论文我所取得的学术成果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先后在多个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主题2)等多篇高水平论文。

这些论文不仅在理论上对相关领域进行了深入探讨,还对实际问题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

3. 参与并领导了多项重要学术项目在学术研究方面,我积极参与并领导了多个重要的学术研究项目,如……(主题3)。

这些项目不仅推动了学术领域的发展,还为相关领域的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指导。

三、我的创新成果1. 提出了一系列独特的理论观点与方法在学术研究中,我提出了一系列独特的理论观点与方法,如……(主题4),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论支持。

2. 突破了技术壁垒,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技术创新成果在技术研发方面,我积极探索,突破了技术壁垒,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技术创新成果,如……(主题5)。

这些成果不仅提升了相关领域的技术水平,还为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3. 获得了多项学术与科技奖励我的创新成果得到了学术界与科技界的高度认可,先后获得了……(主题6)等多项学术与科技奖励,这些奖励是对我学术研究成果的充分肯定与鼓励。

四、这些成果的学术价值1. 为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支撑我的学术成就与创新成果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支撑,拓展了相关领域的研究视野,并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023年度主要先进事迹及获奖情况

2023年度主要先进事迹及获奖情况

2023年度主要先进事迹及获奖情况一、突出贡献在2023年度,该员工/团队在项目中表现出色,成功推动了多个关键项目的进展,为公司的业务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创新成果在产品研发、业务模式、技术应用等方面,该员工/团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团队合作该员工/团队在工作中注重团队合作,能够有效协调各方资源,提高团队整体执行力和协作效率,为公司创造更多价值。

四、业务增长通过不断开拓市场、优化产品和服务,该员工/团队在2023年度实现了业务的高速增长,为公司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五、客户满意度该员工/团队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提升服务质量,赢得了客户的广泛认可和好评,客户满意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六、社会责任该员工/团队在注重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公益事业,为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七、个人荣誉在2023年度,该员工/团队成员获得了个人荣誉奖项,如最佳销售员、优秀员工等,体现了个人在岗位上的优秀表现和卓越成就。

八、国际交流该员工/团队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了公司的国际视野和业务范围,为公司的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九、绿色环保该员工/团队积极推动公司的绿色环保工作,实施了一系列有效的环保措施,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十、培训与培养该员工/团队积极参与公司组织的培训与培养计划,不断提升自身技能和素质,为公司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

总结:2023年度,该员工/团队在公司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进步,不仅在业务上表现出色,还在团队合作、创新成果、社会责任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该员工/团队将继续为公司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研究生自荐信中如何突出个人的创新项目和成果

研究生自荐信中如何突出个人的创新项目和成果

研究生自荐信中如何突出个人的创新项目和成果尊敬的XXXX学院研究生招生委员会:您好!我是一名热爱技术创新的优秀本科生,在此非常荣幸能有机会向贵学院研究生专业申请,希望能成为贵院的一员,全面提升自身的学术素养和科研实力。

一、个人创新项目在本科阶段,我积极参与并领导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意义的项目,以下是我最为突出的两个项目:1. 项目一: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图像识别系统在这个项目中,我带领团队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和卷积神经网络构建了一套智能图像识别系统。

该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图像中的目标并进行分类,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稳定性。

我们不断改进和优化算法模型,最终成功实现了对多类别图像的准确分类。

我在该项目中担任主要架构设计和算法优化的角色,负责系统设计、数据集合预处理以及算法调优等工作。

2. 项目二:设计与实现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系统这个项目旨在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一个智能化的家居系统,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和云平台实现对家居设备的集中控制。

在项目中,我负责系统的整体架构设计和开发工作,利用传感器获取环境数据并与家居设备进行交互,使得用户能够通过手机等终端控制家居设备,同时系统还具备智能化的自动化控制功能,根据用户的习惯和环境变化进行自动调整。

二、个人创新成果除了在项目中的努力和贡献,我还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和专利,以下是我个人的几个创新成果:1. 论文一:《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研究》该论文从深度学习的角度研究了目标检测算法,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的目标检测方法。

通过大量实验证明,该方法在准确率和效果上较传统方法有了明显的提升。

2. 专利一:《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专利揭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系统能够实现对家居设备的在线监测、远程控制和智能化管理,具备较好的可拓展性和灵活性。

以上成果,既体现了我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也展示了我在项目中的主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聘期制科研人员推荐(引进)表

聘期制科研人员推荐(引进)表

聘期制科研人员推荐(引进)表
推荐单位:
应聘岗位:国际交流引进博士后研究员
姓名: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1
一、个人信息
二、主要学历(从大学开始填,时间段要连续)
三、主要工作经历(时间段要连续)
如内容较多,本栏目填写不下时,可另纸接续(以下各栏目均如此)
四、简述主要学术成就、科技成果及创新点(限500字)
五、承担科研项目和获奖情况
六、论文和出版著作情况
1、主要发表论文篇,近五年发表论文篇。

SCI、EI收录篇,第一作者篇,通讯作者篇。

国外学术刊物篇,第一作者篇,通讯作者篇。

国内核心刊物篇,第一作者篇,通讯作者篇。

八、推荐单位初审意见
九、人力资源部意见。

候选人的主要学术成就科技成果及创新点

候选人的主要学术成就科技成果及创新点

一、候选人的主要学术成就、科技成果及创新点:(简要概括,侧重体现成果、创新能力和领导能力)申请人主要从事新型纳米多孔材料的制备及功能研究。

曾参与1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并参与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成功申请。

获得德国洪堡基金会洪堡学者博士后资助。

以第一作者身份在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等国际一流化学和材料类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被引用99次。

其中,以仿生方法制备三维有序大孔方解石单晶的研究成果在Angew. Chem. Int. Ed.上作为“非常重要(VIP)” 文章和插图封面刊出。

该成果在国际引起高度关注,陆续被Science、Chem. Rev.等权威学术杂志多次引用;国际著名专家在Angew. Chem. Int. Ed.以Highlight给予本工作专题评述,称该研究是生物矿化机理在材料合成领域的成功应用,为实现“自下而上”的多孔有序单晶的构筑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另外,申请人发展了一系列基于胶体晶体模板构筑新型图案化纳米结构的材料制备方法,并制备了半导体氧化锌一维纳米结构阵列、半导体硫化物、贵金属和碳酸钙的有序大孔薄膜等。

发展了一种气液界面胶体晶体模板制备大面积半导体有序大孔薄膜的方法,申请并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一项。

二、候选人领导或参与过的项目:(请注明本人在项目中的角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胶体晶体模板的新型纳米结构的溶液相合成”(20873002)(参与人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形貌与构造可控的无机微纳结构的低温溶液合成”(20673007)(参与人员)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子课题“准一维半导体纳米材料的结构调控与组装”(2007CB936201)(参与人员)三、候选人代表性论文(著):(请注明影响因子)1. C. Li and L. Qi. Colloidal crystal-assisted patterning of crystalline materials.Advanced Materials2010, 22, 1494-1497. (Frontispiece, IF=10.86)2. C. Li and L. Qi. Bioinspired fabrication of 3D ordered macroporous singlecrystals of calcite from a transient amorphous phase. 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2008, 47, 2388-2394. (IF=10.879,VIP paper, frontispiece, highlighted in Angew. Chem. Int. Ed.)3. C. Li, G. Hong and L. Qi. Nanosphere lithography at the gas/liquid interface: ageneral approach towards free-standing high-quality nanonets. Chemistry of Materials2010, 22, 476-481. (IF=6.397)4. C. Li, G. Hong, H. Yu and L. Qi. Facile fabrication of honeycomb-patterned thinfilms of amorphous calcium carbonate and mosaic calcite. Chemistry of Materials 2010, 22, 3206-3211. (IF=6.397)5. C. Li, G. Hong, P. Wang, D. Yu and L. Qi. Wet chemical approaches to patternedarrays of well-aligned ZnO nanopillars assisted by monolayer colloidal crystals.Chemistry of Materials2009, 21, 891-897. (IF=5.368)6.G. Hong, C. Li and L. Qi. Facile fabrication of two-dimensionally orderedmacroporous silver thin film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molecular sensing.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10, 20, 3774-3783. (IF=8.49)7. C. Li, G. Hong, J. Cai and L. Qi. Ordered semiconductor nanoarrays: fromself-arrangement to patterned evolution. Chapter in Encyclopedia ofSemiconductor Nanotechnology, A. Umar Eds, American Scientific Publishers, Stevenson Ranch, CA, submitted8. C. Li, Z. Sui, L. Wang, L. Xu, X. Chen and J. Hao. A facile approach forsynthesis of high-stable CdS nanoparticles.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6, 51, 1266-1268. (IF=0.722)9.李澄, 齐利民. 三维有序纳米孔洞碳酸钙单晶材料的仿生构筑. 中国基础科学2008, 4, 11-12.10.李澄, 齐利民. 胶体晶体. 大学化学2006, 21(5), 1-12.四、候选人专利列表:(请注明授权国家、专利所有者以及本人的排名)齐利民, 李澄,洪国松. 一种制备纳米网薄膜的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Publication No. CN 101538008 B (排名第二)五、候选人所开发的产品:六、其他(包括获得的重要奖项、在国际学术组织兼职、在国际学术会议做重要报告等情况)北京大学化学院优秀博士毕业论文(2010)北京大学-Lam Research 论文奖(一等奖)(2010)德国第59届林岛诺贝尔获得者大会中国博士生代表(2009)第七届“东方胶化”杯全国胶体与界面化学研究生学术奖(一等奖)(2009)北京大学常青奖学金(甲类)(2009)北京大学创新奖(科研类)(2008)北京大学三星奖学金(2008)山东省高校优秀毕业生(2005)七、论文被收录情况统计论文被引用情况统计注: 1. 论文被收录与被引用的统计以申请年度的前5年为限;2. 自引部分不计入引文统计中;3. 对列入统计表中的论文及引文均需附检索证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内容较多,本栏目填不下时,可另纸接续(以下各栏目均如此)。

一、候选人的主要学术成就、科技成果及创新点:
本人主要研究方向是磁性材料与强关联电子系统中的电子结构研究,其中一个重要工作是对准一维材料Sr2RhO4的研究。

这个工作解释了角分辨光电子谱与密度泛函理论的矛盾,揭示了自旋轨道耦合与电子关联的相互作用关系,为研究顺磁性材料的莫特绝缘转变指出了一个新的思路。

该工作发表在权威杂志Physical Review Letters 上。

本人的另一个研究方向是紧束缚方法在磁性系统中的应用。

主要研究铁缺陷问题和磁性半导体的掺杂问题,相关成果发表在美国物理杂志Physical Review B 上。

二、候选人领导或参与过的项目:
三、候选人代表性论文(著):
Yaresko A., Guo-Qiang Liu, V.N. Antonov, O.K. Andersen
Interplay between magnetic properties and Fermi surface nesting in iron pnictides Phys. Rev. B 79 (2009), 144421 (IF=3.772)
Guo-Qiang Liu., V.N. Antonov, O. Jepsen, O.K. Andersen
Coulomb-Enhanced Spin-orbit Splitting: The Missing Piece in the Sr2RhO4 Puzzle Phys. Rev. Lett. 101 (2008), 026408 (IF=7.621)
Guoqiang Liu and Bang-Gui Liu
" Tight-Binding study of magnetic properties of Mn-doped Ge"
Phys. Rev. B 73, 045209 (2006). (IF=3.772)
Guoqiang Liu, D. Nguyen-Manh, Bang-Gui Liu and D. G. Pettifo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point defects in iron within Tight-Binding Stoner model" Phys. Rev. B 71, 174115 (2005). (IF=3.772)
影响因子数据来自Wikipedia 2010年数据
四、候选人专利列表:
(请注明授权国家、专利所有者以及本人的排名)
五、候选人所开发的产品:
六、其他
(包括获得的重要奖项、在国际学术组织兼职、在国际学术会议做重要报告等情况)
七、论文被收录情况统计
论文被引用情况统计
注: 1. 论文被收录与被引用的统计以申请年度的前5年为限;
2. 自引部分不计入引文统计中;
3. 对列入统计表中的论文及引文均需附检索证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