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旁神经阻滞

合集下载

神经阻滞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

神经阻滞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

神经阻滞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作者:孙学勤来源:《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第21期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

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一般将颈椎病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等几类。

一般颈型颈椎病采用局部痛点阻滞,辅以理疗牵引等治疗疗效肯定,不用住院治疗,脊髓型少见。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05年采用神经阻滞方法治疗神经根型、椎动脉型及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住院病例45例,其中男20例、女25例,年龄28~62岁,主要症状为头痛、失眠、颈部疼痛、僵硬、晕厥、胸部不适、上肢麻木疼痛等,均严重影响日常生活,X片、CT、MRI检查颈部阳性发现。

治疗方法:45例患者全部采用相应节段颈硬膜外穿刺置管成功后消炎镇痛液连续输注,隔日1次,5次1个疗程,同时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每天1侧,交替治疗。

结果所有患者行1次治疗后症状减轻,3~5天后症状明显改善,行颈部体格检查,有明显痛点者加痛点阻滞,经1个疗程治疗后,患者均取得明显效果。

其中26例随访1年未出现明显不适,12例有部分不适症状,辅以药物治疗缓解,不影响日常生活,有5例症状再次加重影响日常生活,再行1个疗程治疗后症状好转,辅以药物治疗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另外两例共行3~4个疗程治疗,日常仍需药物辅助。

治疗中需要时刻警惕并发症的发生,操作时要有监护设备、准备好急救药品及呼吸辅助设备,常见的并发症有低血压、心动过缓、呼吸抑制、声音嘶哑等。

讨论综上所述,对神经根型、椎动脉型及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神经阻滞治疗为一种有明显疗效的治療方法,值得推广。

但是,由于颈部硬膜外操作的难度、危险性及并发症,需要资深的专业医师操作。

硬膜外神经阻滞及颈椎旁神经阻滞在老年人颈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

硬膜外神经阻滞及颈椎旁神经阻滞在老年人颈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 第19卷 第67期107投稿邮箱:sjzxyx88@·临床研究·硬膜外神经阻滞及颈椎旁神经阻滞在老年人颈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疗效分析宋斌,陈向东,罗永贵,邰诗来,陈楷(贵州省骨科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7)0 引言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临床症候群[1]。

该病是一种脊柱疾病,在临床较为详见,发斌原因为反复的劳损或者是外伤。

在根性疼痛中,炎性刺激起主要作用。

在该病治疗中,常采用保守治疗的方式,在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相关文献报告中神经阻滞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很好的疗效[2-3]。

选取我科自收治的老年人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40例,对硬膜外神经阻滞及颈椎旁神经阻滞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将我科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的14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男性61例,女性79例,年龄60-78岁,平均在65.8岁,病程6天-2年。

:A 组 70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50例,平均年龄68.5岁,平均病程7.8个月,行红花注射液行颈椎夹脊穴联合腰椎3-4间隙硬膜外腔神经阻滞治疗;B 组 70例,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29例,平均年龄63.1岁,平均病程6.4个月,行红花注射液行颈椎夹脊穴联合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

入选标准:年龄 60-80岁老年患者,临床标准:①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并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上述症状。

②影像学MRI 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

确诊为颈椎间盘突出症。

③压顶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排除标准:感染征象或肌肉坏死者;有椎管内肿瘤或结核者;颈椎间盘开放术后者;有出血性疾病或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有重度骨质疏松者;有严重心理障碍等疾病。

个别患者表现有头昏。

每位患者来我院后均行颈椎片及颈椎MRI 检查确诊为颈椎间盘突出症。

1.2 治疗方法1.2.1 穴位注射:选下段颈椎夹脊穴或阿是穴,注射中药红花10 mL ,1次2至3穴;物理治疗:颈椎中频电疗法及颈椎中药薰药,1天1次。

全科门诊疼痛治疗: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全科门诊疼痛治疗: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0分:无痛; 3分以下:有轻微的疼痛,能忍受; 4~6分: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尚 能忍受; 7分~10分:患者有强烈的疼痛,疼 痛难忍,影响食欲和睡眠。■
(发稿编辑:王雪敏)
27 2018.06 No.18
在门诊条件下使用超声引导下颈椎旁 神经阻滞与透视引导下治疗相比,患者的 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明显降低,值得以疼 痛科为亚专科的全科门诊重视和应用,期 待更多的病例应用和技术改进。■
名词解释 >>>
VAS评分
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用于疼痛的评估。在纸上面 划一条10cm的横线,横线的一端为0,表 示无痛;另一端为10,表示剧痛;中间 部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让患者根据 自我感觉在横线上划一记号,表示疼痛 的程度。评分标准:
以减轻神经根充血、水肿,间接机械减 压,缓解疼痛。
超声引导下颈神经根阻滞与传统的 体表定位方法相比,具有在动态的视野下 操作进针,易于鉴别血管、神经、软组 织、骨骼,有效降低血管和神经内注射局 麻药的风险。还能实时通过超声图像观测 注射过程中局麻药的沉积和蔓延,从而有 效减少局麻药的用量。同时还避免了使用 CT等透视技术的放射线暴露问题,大大 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颈椎旁神经阻滞 的安全性。
盲穿有风险,超声来引导 医生在门诊条件下对颈椎旁神经阻滞 治疗的应用常存在顾虑,盲穿可能存在误 入椎管、损伤颈内动脉及椎动脉等风险, 甚至可能危及生命。近年来我院在全科门 诊疼痛治疗中逐步推广应用超声引导技 术,超声影像能够清晰显示颈神经根及其 周围软组织,实时定位进针轨迹,简单安 全地引导阻滞治疗。 为了探讨超声引导下颈椎旁神经阻 滞在全科门诊疼痛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 性,笔者采用超声引导下颈椎旁神经阻滞 技术治疗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获得 了满意的疼痛缓解效果,未出现相关并发 症,避免了住院治疗。

颈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颈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XI ziga g,GUO -o g,GA0 e,e 1 N - n Zi ln Yu t .De a t n f Pa nMe iie,C nr lHo p t l a p rme t i d cn o e ta s ia o i n t f S pig Ciy,Si i g,Jii o ic 1 6 0 ,C ia pn l Pr vn e 3 0 0 h n n
wih sl e e d e ta s iso e tt e a y i h r a me to e v o t t p e v c ls o d lp — t i rn e l r n m s in h a h r p n t e t e t n fn r e r o y e c r ia p n y o a v ty h .M eh d I o r h n r d p t n s c r ia a a e t b a e v l c o ie t i e e — t o s n f u u d e a i t e vc 1p r v re r ln r e b o k c mb n d wi sl rn e e h v d e t e a y wa s d i h r a me t fn r e r o y e c r ia s o d l p t y n i e e l h r p s u e n t e te t n e v o tt p e v c l p n y o a h ,o e t o me p rwe k, t r e t s f ra c u s f r a me t h e i o o r eo e t n .Vi u l n l g e s ae( me t s a ao u c l VAS o an a s s m e ta d mo iid a )f rp i s e s n n d f e

颈椎旁神经阻滞

颈椎旁神经阻滞

星状神经节阻滞已被医学界所认可是治疗有效的方法!一、星状神经节与椎旁颈交感神经阻滞相比较,因星状神经节周围有气管、喉返神经、颈总动脉、颈内静脉。

迷走神经、椎动脉、臂丛神经。

椎旁颈交感神经阻滞是一种简便、安全、成功率高的方法,并且无星状神经节阻滞可能出现的气管、食道、胸膜及喉返神经阻滞等并发症。

二、星状神经节阻滞是神经阻滞治疗中应用甚多的方法,可单侧阻滞,也可交替阻滞,但应相膈2小时。

单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后阻滞侧血流增加,对侧血流减少,两侧颈总动脉血流变化有产生“借贷(窃血)现象”的可能性。

双侧颈交感神经阻滞后,整个面部有热感,双侧Horner综合征出现,即说明两侧颈总动脉各自血流均有增加。

从避免临床副作用(双侧喉返神经麻痹)考虑,仍以单侧星状神经节阻滞为宜。

而椎旁颈神经阻滞双侧同时进行,无喉返神经麻痹并发症,避免颈总动脉血流有产生“借贷现象”。

三、根据解剖:颈交感分上、中、下交感干神经节的节后纤维随血管分布到头颈各器官,如下颌下腺、腮腺、泪腺、瞳孔散大肌、甲状腺及头面部血管和汗腺,并发出心上、中、下神经分布到心脏。

颈上神经节:最大,呈棱形或长扁形,长25-45mm,中国人平均长度为26.3mm,该节位于第2、3颈椎横突的高度,其后方有颈长肌及其筋膜,其前方有椎前筋膜覆盖,筋膜的前方有颈动脉鞘、舌咽神经及副神经,一般认为该神经节由3个或4个神经合并而成,有时有狭窄之处,或分为两个。

其节前纤维有脊髓上胸节发出后,大多数经上部胸神经及白交通支至交感干内上升此节,绝大部分纤维在节内换元,少部分纤维到颈内动脉丛内细小神经节换元,其节后纤维分布如下:1.灰交通支灰交通支进入第1-4对颈神经,此外,颈上神经节与迷走神经的上、下神经节,舌咽神经的下神经节及舌下神经都有交通,与椎动脉丛、膈神经也有交通。

2颈内动脉神经起自节的上端,为该节最大的分支,攀附颈内动脉走行,形成颈内动脉丛、经颅底颈动脉管进入海绵窦,在颈动脉管内口出,颈内动脉丛发出岩深神经,穿破裂孔至颅底,与岩浅大神经汇合形成翼管神经,向前穿翼管至蝶翼腭神经节,随面神经来的副交感纤维一起分布到口鼻粘膜的腺体及血管。

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

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

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摘要】目的:探讨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

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本科收治的6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回顾分析临床资料,将采取常规治疗的2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采取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颈椎疼痛评分及颈椎前屈活动度变化情况。

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2周后颈椎疼痛评分、颈椎前屈活动度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中使用颈椎旁神经阻滞方法其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颈椎活动功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颈椎旁神经阻滞;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疼痛;颈椎前屈活动度;效果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比较多见的一个类型。

主要是由于颈椎退变以后出现颈椎间盘突出、颈椎骨刺这些原因,导致颈神经根的受压和刺激,并且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的一种疾病[1]。

临床表现主要是出现颈肩疼,上臂的放射性疼痛、麻木还有无力的症状。

大部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都可以通过保守治疗得到康复,可以适当的做牵引、理疗或者用营养神经的药物结合针灸,均有良好疗效[1]。

本研究主要探讨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研究资料及方法1.1研究资料选择2020年3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本科收治的6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回顾分析临床资料。

其中对照组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在33-66岁,平均年龄为(49.5±16.5)岁。

观察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在34-69岁,平均年龄为(51.5±17.5)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常规治疗,即颈椎牵引联合推拿治疗。

具体方法为:①牵引治疗:采取坐卧位,将牵引带于颌枕位固定,牵引重量初始设置为6 kg,逐渐增加,直至15 kg。

椎旁阻滞原理

椎旁阻滞原理

椎旁阻滞原理1. 概述椎旁阻滞(Paravertebral Block,PVB)是一种神经阻滞技术,用于麻醉和镇痛目的。

它通过在脊柱旁边的椎旁间隙中注射局麻药物来产生麻醉效果。

椎旁阻滞可用于胸部、腹部和下肢手术,以及提供术后镇痛。

2. 解剖学基础为了理解椎旁阻滞的原理,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相关的解剖学结构。

2.1 胸段脊柱胸段脊柱由12个胸椎组成,每个胸椎之间有相应的神经根通过椎旁间隙向外走行。

这些神经根负责供应胸廓、内脏器官和皮肤。

2.2 椎旁间隙椎旁间隙位于脊柱侧面,在胸段脊柱上方与下方各有一个。

每个椎旁间隙包含以下结构:•神经根:从相应的胸椎穿出,负责传递感觉和运动神经信号。

•椎旁神经节:位于椎旁间隙内,包含交感神经元,负责传递自主神经信号。

•椎旁静脉丛:位于椎旁间隙内,负责引流血液。

2.3 神经阻滞神经阻滞是一种通过注射局麻药物来阻断或减轻神经传导的技术。

在椎旁阻滞中,局麻药物被注射到椎旁间隙,通过作用于胸段脊柱的神经根来产生麻醉效果。

3. 椎旁阻滞的原理椎旁阻滞的原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3.1 局麻药物的作用局麻药物是椎旁阻滞中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它们通过作用于神经细胞膜上的钠通道来产生麻醉效果。

具体而言,局麻药物会在细胞膜上形成一个可逆的钠通道阻滞状态,从而抑制了神经冲动的传导。

3.2 神经根的阻滞在椎旁阻滞中,局麻药物被注射到椎旁间隙,通过扩散作用进入到神经根周围的组织中。

局麻药物的扩散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实现:•弥散:局麻药物会沿着浓度梯度从注射点向外扩散,直至达到平衡。

•吸收:局麻药物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然后再通过血流输送到神经根周围。

当局麻药物达到足够的浓度时,它们会与神经细胞膜上的钠通道结合,阻断了钠离子进入细胞内的通道。

这导致了神经冲动传导的阻滞或抑制。

3.3 神经节的影响在椎旁间隙内,除了神经根外还有椎旁神经节。

这些神经节包含交感神经元,负责传递自主神经信号。

椎旁神经阻滞

椎旁神经阻滞
痛治疗大法
还行 不错 也可以
to cure sometimes;to relive often;to comfort often。
穷寇莫追!
谢谢聆听!
症状明显缓解出院
病案3: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患者男性,58岁,右侧T9-12带 状疱疹后神经痛1+月。查体: 右侧散在疱疹后色素沉着,触诱 发痛(+)
彩超辅助下胸椎旁神经阻滞
症状明显缓解出院,随访一个月,停口服止疼药。
病案4:腰椎间盘突出症
患者,男性,76岁,左侧 腰腿部疼痛数年,加重伴 左下肢麻木1+月。查体: 左侧直腿抬高试验(+), 仰卧挺腹(+)。
女性,66岁,左侧肩背部疼痛伴左 上肢疼痛3+月,加重1+月。 查体:压顶(+)、左侧臂丛牵拉 (+)
彩超辅助颈椎旁神经阻滞
症状完全消失出院
病案2:胸椎压缩
女性,78岁,多发胸椎体压缩骨折, 其中T12为陈旧性,T7为新发压缩骨 折。查体 :胸椎广泛椎旁压痛,叩 痛(+)。
彩超辅助胸椎旁神经阻滞(小关节)
彩超辅助下椎旁神经(穴位注射) 阻滞治疗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 兰桦
椎旁神经阻滞PVB(Paravertebral-block)
thoracic
cervical
(T1–10)
thoracolumbar (T11–L2)
lumbar or psoas
compartment
(L2–5)
病案1 颈椎病
彩超辅助下腰椎旁神经阻滞
患者症状缓解出院,术后嘱坚持游 泳锻炼,随访一月无加重。
讨论:麻醉与疼痛
麻醉 止痛!! 精准 高浓度、少量 万众之中取王者首级

椎旁阻滞

椎旁阻滞
J Cardiothoracic Vasc Anesth,2006,20(5):639-643

Perioperative multiple-injection 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s with bupivacaine containing epinephrine provided effective pain relief and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opioid requirements. This approach may also contribute to earlier postoperative ambulation after 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
TEA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禁忌症:
理论上讲,硬膜外阻滞可用 于除头部以外的任何手术。
1、低血容量; 2、穿刺部位感染或者菌血症 可致硬膜外感染者; 3、低凝状态,近期使用抗凝 药物未停用足够长时间者; 4、穿刺部位术后、外伤、畸 形者,腰背部疼痛在麻醉后 可能加重者。
TEA的影响因素
导管的位置和方向 药物的容量和给药速度 体位 病人情况
TEA的用药
用于硬膜外阻滞的局麻药应该具备弥散性强、穿 透性强、毒性小,且起效时间短,维持时间长等特 点。目前常用的局麻药有利多卡因、罗哌卡因及布 比卡因。 若无禁忌证,椎管内阻滞的局麻药中可添加肾上 腺素(浓度不超过5μg/ml),以延长局麻药的作用 时间、减少局麻药的吸收、强化镇痛效果以及作为 局麻药误入血管的指示剂。
胸科手术及术后不同 镇痛方法的比较
王准
1
全静脉镇痛 硬膜外镇痛 椎旁神经阻滞

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评价

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评价
最 常用 的方法 。本 文 报 道 采 用 颈 2 ,3横 突 阻滞 和 S B治疗 C H 的对照研 究结 果 。 G E
1 研 究对 象及 方法
手食指 或 中指 于 胸 锁 乳 突肌 内缘 先 触 及 C 6结 节 ,
于此处 将胸 锁 乳 突 肌 、 总 动 脉 、 内静 脉 推 向外 颈 颈 侧, 左手食指 端压在 C 用 6前 结 节 上 , 导 进 针 方 引
14 统计 学处理 .
排 除 :1其它 神经 系统及 躯体 疾病所 导致 的头 痛患 ()
者 ;2 对 肾上腺 皮质 激素类 药 物过敏 者 ;3 严 重精 () () 神病 史 ; 4 活 动性 胃、 二指 肠 溃 疡 者 ; 5 较重 骨 () 十 () 质疏 松者 ;6 较 严 重 糖 尿 病 、 血 压 患 者 ; 7 近 1 () 高 ()
3 突 阻滞 , 横 B组行 S B,均 1次/ , 4周 ; G 周 共 阻滞 治疗期 间不 服用 其 它治 疗 头痛 药 物 。 ( ) 2 3横 1颈 、 突阻滞 : 者仰 卧去枕 , 患 头转 向健 侧 , 以左手 食 、 中指 触得 C 、 3横 突尖处 , 2C 标记 , 毒 , 消 操作 者 戴无 菌 手
采用 S S P S统 计 软 件 , 量 资料 采 用 均 数 士 标 计
准差 ( ±s表示 , 间 比较 采用 方 差 分 析 , ) 组 P<O 0 .5
为差异 有统计 学 意义 。
2 结 果
周之 内应 用皮 质激 素类药 物者 。
12 治疗 方法 .
两 组 患 者治 疗 前后 头 痛频 率 、 续 时 间 均较 治 持
益 引起人 们 的重视 。 国际头 痛委 员会 ( S 已颁 布 HI )

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相关分析

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相关分析

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相关分析康雄;王锁良【期刊名称】《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年(卷),期】2017(002)010【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颈椎牵引+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治疗前、后的颈椎疼痛评分及颈椎前屈活动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颈椎疼痛评分、颈椎前屈活动度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颈椎前屈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实施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颈椎疼痛,改善颈椎活动功能.【总页数】2页(P11-12)【作者】康雄;王锁良【作者单位】西安交大医学院医学院,陕西西安,710000;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陕西西安,71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9【相关文献】1.脉络宁和当归联合颈椎旁神经阻滞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J], 张馨心2.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椎旁神经阻滞术进行治疗的效果评价 [J], 张虹3.颈椎旁神经阻滞后注射臭氧联合牵引下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J], 邓磊; 胡伟民; 庹秀均; 彭继红; 吴春龙; 李关; 彭连超4.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5例疗效观察 [J], 唐瑞辉;蒋东生;袁慧萍;侯鹏飞;任青青5.超声引导下颈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及对颈部生物学相关参数的影响 [J], 刘园;郭毅;李博;梁振芝;庞浩;马龙保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椎旁神经阻滞

椎旁神经阻滞
【禁忌症】

禁忌双侧同时阻滞。 颈部畸形、结核、炎症。


颈部巨大肿物。
气管受压移位。
颈椎椎旁神经阻滞
【解剖定位】颈椎旁神经阻滞只在C2-C7之间进行。
颈椎椎旁神经阻滞
【操作方法】
后外侧入路法: 取患侧向上卧位,确定阻滞脊神经 上一棘突,旁开6-8厘米。
局麻下以10厘米的7号针穿刺,针 稍偏向中线(5°-10°)进针,触 及椎小关节后外侧,将针体稍退1 厘米左右,再沿小关节外缘缓慢进 针,注气阻力消失,提示针尖进入 椎旁间隙。每个阶段注入镇痛消炎 药3-4ml。
椎旁神经阻滞术
颈椎旁神经阻滞 胸椎旁神经阻滞 腰椎旁神经阻滞
颈椎椎旁神经阻滞术
颈椎椎旁神经阻滞
【适应症】

上颈段阻滞用于治疗颈源性头
痛、偏头痛、丛集性头痛。 中、下段阻滞用于治疗颈肩痛 和上肢根性痛及带状疱疹后神 经痛。 应用神经毁损药物治疗顽固性 神经痛及骨转移癌痛。


颈椎椎旁神经阻滞术
胸椎椎旁神经阻滞术
【操作步骤】
患者取患侧向上卧位,因相邻肋间神经相互交通,需上 下各扩展一阻滞间隙。体表定位:在胸椎棘突最高点旁 开2-3厘米,以后操作同颈椎旁神经阻滞。来自注意穿刺针勿穿破胸膜引起气胸。
胸椎椎旁神经阻滞术
腰椎椎旁神经阻滞术
腰椎椎旁神经阻滞术
向侧方进入肋骨下方的肋间沟,成为相应的肋间神经。
胸椎椎旁神经阻滞术
【应用解剖】
第12胸神经在第12肋下,称为肋下神经。 肋间和肋下神经提供相应皮肤、肌肉、肋骨、壁层 胸膜和壁层腹膜的神经支配。 胸段脊神经出椎间孔后立即进入椎旁间隙,各椎旁
间隙之间无直接相通。在接近中间部分沿椎间隙三角形

颈椎椎旁神经阻滞术

颈椎椎旁神经阻滞术

颈椎椎旁神经阻滞术【1】适应症(1)上颈段阻滞用于治疗颈源性头痛。

(2)中、下段阻滞用于治疗颈肩痛和上肢根性痛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3)应用神经损毁药物治疗顽固性神经痛、椎骨转移癌性痛。

(4)用于臂丛神经分布区手术麻醉、腋部肿物切除、改良式乳房肿物根治术和上胸部手术辅助麻醉及术后镇痛。

禁忌症(1)禁忌双侧同时阻滞。

(2)颈部畸形、结核、炎症。

(3)颈部巨大肿物。

(4)气管受压移位。

操作步骤演示1.颈后入路法(1)体位:取俯卧位、胸下垫一薄枕,颈部前屈。

(2)体表定位:确定要阻滞颈神经之相应颈椎棘突,在其旁开3cm (距中线旁3cm)为穿刺点,画好标记。

(3)常规皮肤消毒、戴无菌手套、穿刺点局麻皮丘。

(4)采用长10cm、7号腰穿针。

(5)双手持针从皮丘处垂直刺入皮肤,然后取稍斜向中线方向进针,直至触及骨样物,即为颈椎椎板后侧,将事先套在针体上的深度标记物移至距皮肤1cm处。

将针退至皮下,改针尖稍向外进针,沿第一次触及椎板外缘,继续缓慢进针,直至标记物触及皮肤。

拔出针芯,回抽,无血、无脑脊液,注入空气会有阻力消失,表明针尖进入颈椎椎旁间隙。

(6)针尖一旦刺入椎旁间隙,注入空气立即出现阻力消失感,此间隙在颈部互相连通,可使药液扩散至相邻的神经节段。

(7)药物及用量:治疗用药配方为2%利多卡因2ml+维生素B500~1000μg,地塞米松5~10mg或曲安奈德40mg加水至15ml。

每节段注123~4ml或一个节段注射8~10ml,隔5d1次。

2.颈侧入路法(1)体位:仰卧位、头转向健侧,肩下垫一薄枕以突出颈椎。

(2)体表定位:先确定颈之横突,遇肥胖或不易触及横突患者3~7横突之间画一线,在此线后0.5cm再画一条平行直线,由时,可在乳突和颈6横突不易触及,常位于第二条线的乳突尖下方1.5cm左右,以每个横突于颈2依此向尾侧移动约1.5cm左右即为各椎旁阻滞进针点,画好标记,遇身材高大或颈部过长患者相邻横突间距可相应增大。

神经阻滞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阻滞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阻滞技术操作规范神经阻滞技术是一种将局麻药注射于神经干、神经丛、神经节周围,阻滞七传导冲动,使受该神经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的方法。

下面介绍颈神经丛阻滞和臂神经丛阻滞的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

颈神经丛阻滞适用于颈部手术的麻醉、颈部肿瘤或神经性疼痛治疗。

操作时,病人仰卧,头向对侧偏转并向后仰,进行常规皮肤消毒。

颈浅丛阻滞需要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做一皮丘,与皮肤平面垂直进针达筋膜处,同吸无血液即注入局麻药5~10ml。

颈深丛阻滞则采用改良方法,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与皮肤垂直方向进针,当穿刺达颈3或颈4横突后,将针稍后退离开骨质并回吸无脑脊液或血液后,注入局麻药5~8ml,即将该侧的颈深丛阻滞。

需要注意的并发症有颈交感神经阻滞合并霍纳综合征、喉返神经或膈神经阻滞有引起呼吸功能障碍的危险、局麻药毒性反应、误入蛛网膜下腔引起蛛网膜下腔阻滞、局部出血和血肿形成。

臂神经丛阻滞有两种方法:肌间沟组织法和锁骨上阻滞法。

肌间沟组织法适用于肩膀和上肢手术,但对前臂及尺侧阻滞效果稍差。

操作时,病人仰卧,前臂下垂,头转向对侧,进行常规皮肤消毒。

在环状软骨(颈6)水平,胸锁乳突肌外侧触及前斜角肌,再往外可触到一凹陷,即为肌间沟。

穿刺针向背、尾方向刺入,有穿破鞘膜感和异感出现,证明定位正确。

回吸无脑脊液或血液即注入局麻药15~25ml(含肾上腺素5ug/ml)。

需要注意的并发症有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阻滞、喉返神经或膈神经阻滞、局部血肿等。

锁骨上阻滞法适用于上臂、前臂及手掌部手术。

操作时,病人仰卧,双臂靠身体平放,头转向对侧,肩下垫一小枕。

在锁骨中点上缘1~1.5cm处进针,并向内、后、下方缓慢推进。

当触及第一肋骨或出现异感时,证明定位正确。

固定穿刺针,回吸无血液后注入局麻药20~30ml(含肾上腺素5ug/ml)。

需要注意的并发症有气胸、血胸、局部血肿等。

腋路阻滞法适用于上肢手术,尤以前臂和手掌部位手术最佳。

操作时,病人仰卧,上臂外展9°,前臂屈曲9°,充分暴露腋窝。

颈椎痛神经阻滞治疗方案

颈椎痛神经阻滞治疗方案

一、概述颈椎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颈椎部位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

颈椎痛的病因多样,包括颈椎退行性变、颈椎间盘突出、颈椎关节突关节炎、颈椎肌肉劳损等。

神经阻滞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注射药物阻断疼痛传导途径,缓解颈椎痛症状。

本文将详细介绍颈椎痛神经阻滞治疗方案。

二、适应症1. 颈椎退行性变引起的颈椎痛;2. 颈椎间盘突出引起的颈椎痛;3. 颈椎关节突关节炎引起的颈椎痛;4. 颈椎肌肉劳损引起的颈椎痛;5. 颈椎手术后疼痛;6. 对颈椎痛治疗有明确要求的患者。

三、禁忌症1. 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不全;2. 严重血液系统疾病;3. 患有出血性疾病;4. 颈椎感染;5. 对局部麻醉药物过敏。

四、治疗方法1. 术前准备(1)详细询问病史,了解颈椎痛的病因、病程、治疗经过等;(2)完善相关检查,如颈椎X光片、MRI等;(3)签署知情同意书;(4)术前1小时给予患者0.5mg阿托品,预防心动过缓;(5)术前30分钟给予患者0.1mg地西泮,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2. 神经阻滞方法(1)定位: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根据疼痛部位选择合适的穿刺点,如颈椎横突点、颈椎椎间孔等;(2)消毒:用碘伏消毒穿刺点皮肤,范围约5cm×5cm;(3)局麻:用1%利多卡因进行皮肤局部麻醉;(4)穿刺:根据穿刺点选择合适的穿刺针,如7号穿刺针,穿刺针与皮肤呈30°~45°角,缓慢进针;(5)注射药物:注射药物包括局部麻醉药物、激素、神经营养药物等,如利多卡因、曲安奈德、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6)注射量:根据患者病情和体重,注射药物量一般为5~20ml;(7)拔针:注射完成后,缓慢拔出穿刺针,按压穿刺点,防止出血。

3. 术后处理(1)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2)观察穿刺点是否有出血、感染等并发症;(3)嘱患者术后6小时内避免剧烈活动;(4)术后给予患者抗感染药物,预防感染;(5)嘱患者定期复查,了解治疗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星状神经节阻滞已被医学界所认可是治疗有效的方法!
一、星状神经节与椎旁颈交感神经阻滞相比较,因星状神经节周围有气管、喉返神经、颈总动脉、颈内静脉。

迷走神经、椎动脉、臂丛神经。

椎旁颈交感神经阻滞是一种简便、安全、成功率高的方法,并且无星状神经节阻滞可能出现的气管、食道、胸膜及喉返神经阻滞等并发症。

二、星状神经节阻滞是神经阻滞治疗中应用甚多的方法,可单侧阻滞,也可交替阻滞,但应相膈2小时。

单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后阻滞侧血流增加,对侧血流减少,两侧颈总动脉血流变化有产生“借贷(窃血)现象”的可能性。

双侧颈交感神经阻滞后,整个面部有热感,双侧Horner综合征出现,即说明两侧颈总动脉各自血流均有增加。

从避免临床副作用(双侧喉返神经麻痹)考虑,仍以单侧星状神经节阻滞为宜。

而椎旁颈神经阻滞双侧同时进行,无喉返神经麻痹并发症,避免颈总动脉血流有产生“借贷现象”。

三、根据解剖:颈交感分上、中、下交感干神经节的节后纤维随血管分布到头颈各器官,如下颌下腺、腮腺、泪腺、瞳孔散大肌、甲状腺及头面部血管和汗腺,并发出心上、中、下神经分布到心脏。

颈上神经节:最大,呈棱形或长扁形,长25-45mm,中国人平均长度为26.3mm,该节位于第2、3颈椎横突的高度,其后方有颈长肌及其筋膜,其前方有椎前筋膜覆盖,筋膜的前方有颈动脉鞘、舌咽神经及副神经,一般认为该神经节由3个或4个神经合并而成,有时有狭窄之处,或分为两个。

其节前纤维有脊髓上胸节发出后,大多数经上部胸神经及白交通支至交感干内上升此节,绝大部分纤维在节内换元,少部分纤维到颈内动脉丛内细小神经节换元,其节后纤维分布如下:
1.灰交通支灰交通支进入第1-4对颈神经,此外,颈上神经节与迷走神经的上、下神经节,舌咽神经的下神经节及舌下神经都有交通,与椎动脉丛、膈神经也有交通。

2颈内动脉神经起自节的上端,为该节最大的分支,攀附颈内动脉走行,形成颈内动脉丛、经颅底颈动脉管进入海绵窦,在颈动脉管内口出,颈内动脉丛发出岩深神经,穿破裂孔至颅底,与岩浅大神经汇合形成翼管神经,向前穿翼管至蝶翼腭神经节,随面神经来的副交感纤维一起分布到口鼻粘膜的腺体及血管。

在海绵窦内,颈内动脉丛可与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的眼神经、外展神经及睫状神经节,发生交通,至睫状神经节的交通支经眶上裂入眶,直接经眼神经的鼻睫神经至睫状神经节,穿出后,经睫状短神经入眼球,分布于眼球的血管。

眼球内瞳孔开大肌的交感神经纤维,一般是经眼神经、鼻睫神经及睫状长神经而来。

颈内动脉丛的终支随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形成丛,并随血管的分支分布。

3.颈内静脉神经起于神经节上端或颈内动脉神经,为一个或几个小支,部分纤维分布于颈静脉球及颅后窝的脑膜,但大部分纤维与舌咽神经的下神经节和迷走神经的上、下神经节联系。

4.颈外动脉神经由节的下端发出,至颈外动脉形成颈外动脉丛,此丛伴随颈外动脉的分支分布,并形成相应分支的动脉丛,如甲状腺上动脉丛、舌动脉丛、面动脉丛等,脑膜中动脉丛
发出的纤维还与耳神经节、膝神经节相交通。

5.咽喉支有4-5支,发出后向前内侧行至咽壁,在咽中缩肌表面与迷走神经及舌咽神经的咽支形成咽丛,向下和食管丛相延续,自咽丛发出分支随喉上神经至喉,此外还有分支分布于咽壁。

6.心上神经以两条或更多的分支起自颈上神经节的下部,偶起始于颈上、中神经节之间的之间支,此神经发出后,沿颈血管鞘的后方下行,经甲状腺下动脉的前或后方(多数在动脉前面),继与喉返神经交叉。

在颈部,心上神经与迷走神经的心上支,喉下神经、喉上神经外支和心中神经相交通。

再向下,右心上神经沿锁骨下动脉前或后侧进入胸腔,沿头臂干向下至主动脉弓后侧,在此加入心深丛。

左心上神经进入胸腔,沿左颈总动脉前面下降,经主动脉弓和迷走神经前方加入心浅丛。

一般认为,心上神经只有传出纤维,它的节前传出纤维来自脊髓上胸节
颈下神经节(星状神经节): 较颈中神经节大,可视为由第7、8颈神经合并而成,多数人(75~85%)颈下神经节与第1胸神经节合并而成星状神经节又称颈胸神经节。

星状神经节的分支如下:
1.灰交通支连至第7、8颈神经和第1胸神经。

2.锁骨下动脉支多数细支至锁骨下动脉周围构成锁骨下动脉丛,并随该动脉到达腋动脉的第一段,上肢其余各段动脉接受该血管邻近动脉干的交感纤维,即腋动脉接受臂丛分出的小支,肱动脉接受正中神经,尺动脉接受尺神经,桡动脉接受桡神经,手掌则接受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分支。

3.椎动脉神经围绕椎动脉形成动脉丛,随椎动脉上升达颅内,沿基底动脉及其分支分布,直到大脑后动脉,在此和颈内动脉的交感丛汇合。

4.心下神经自颈下神经节或第1胸神经节发出,或此两节各发细支共同组成,常为数小支单独下行或互相合并,在锁骨下动脉后方,气管前方下行加入心深丛,行程中与喉返神经及心中神经之间有交通支,左心中、心下神经常共干至心深丛。

我国资料表明,星状神经节的出现率为60%,其中86.6%为颈下神经节与第1胸神经节合成,4%为颈下神经节与第1、2胸神经节合成,双侧同时出现率为65%,单侧出现率为34. 4%。

结论:头部血管主要是颈总动脉的分支-大脑前、后动脉,舍动脉、面动脉及脑膜中动脉等均由颈上神经节发出分支并组成各种神经丛予以支配,星状神经节仅发出分支支配椎动脉所分布的区域。

所以,治疗头部疾病,颈椎榜神经阻滞(选颈2颈上神经节)是首选,要比星状神经节阻滞效果确切;并能阻滞双侧!颈椎旁交感神经阻滞将会代替星状神经节阻滞!
颈椎旁交感神经阻滞:治疗各种头痛、脑血栓、脑梗塞、脑血管痉挛、脑动脉硬化、老年性痴呆、眩晕症、神经衰弱、忧郁症、精神分裂症、失眠症、心脏病!各种营养通过血液循环作用到各个器官,心脏是动力,大脑是调节指挥中枢,保证心脑血管功能,就利于全身各个器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