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22课寓言四则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70111bc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65.png)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5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课文《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
”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
”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会对他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饶头,白送。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蚊子和狮子》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
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
我比你强得多。
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
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
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
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
”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杞人忧天》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杞人忧天》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574374b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02.png)
寓意:要消除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讽刺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
杞人忧天:指庸人自扰、毫无根据的瞎担 心,后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课堂小结
研读探究 1.“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
能有所中伤”这句话揭示了什么?
揭示了杞人无根据地瞎担心。
研读探究 2.杞国的那个人为什么担心“天地崩坠”呢?
这是古代人对于宇宙空间缺乏科学认识而形成 的一种恐惧心理,随着人们对天体的认识逐渐
深入,就不会再有“天地崩坠”的想法。
研读探究 3.杞人忧天地崩坠忧到什么程度?
你
行动,为什么 活动
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的担心而担心,就去开导他,说:“天, 不过是积聚气体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你的一举一动,一呼一
吸,整天在空气中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疏通文意
果真
应当
......的人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 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各家代表
儒家:孔子 孟子 荀子 道家:老子 庄子 法家:韩非子 李斯 墨家:墨子
自读课文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结合注释,读懂全文,勾画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3.理清故事情节(我来讲故事)。
认读字词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 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 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 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 /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 止,奈何/忧其坏?”其 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2fcc314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14.png)
问樵夫是不是他的?樵夫摇了摇头。他又捞起一把银斧,
问是不是这把?樵夫精还是摇读了摇课头。文最后,赫尔墨斯把
他那把铁斧子捞了起来,樵夫高兴地一把接过斧子,对 赫尔墨斯感激不尽。赫尔墨斯看到樵夫这么诚实,就把 金斧银斧一起送给了她!另一个贪心的樵夫听到这个消 息,也假装到河边失声痛哭,果然赫尔墨斯出现了,他 先打捞起金斧,樵夫便认定那就是他的,赫尔墨斯讨厌 这种不诚实的人,最后什么都没有给他!
雅典娜
读请字音
雕像( diāo ) 庇护( bì )
爱慕( mù ) 虚荣( xū )
研读课文
1.开头一句有什么作用?
交代赫耳墨斯为什么要到雕像者的店里来,其来意表明赫耳墨斯所关心的 不是怎样造福人类,而是自己在人间受尊重的程度。寥寥数字,就勾画出 了赫耳墨斯自命不凡和爱慕虚荣的性情。
2.赫耳墨斯笑着问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中“笑”说明了什么?
知识链接
什么是寓言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用具有讽刺性或哲理性的故事 来说明道理,给人以启示。篇幅一般比较短小。故事的 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主题多是通过故事告知人们道理。有人说:“穿着外套 的真理”。在创作上常常运用比喻、夸张和拟人等表现 手法。 中国寓言大多收录在《庄子》与《韩非子》里:有名的 有《狐假虎威》、《刻舟求剑》、《掩耳盗铃》、亡羊 补牢》;《揠苗助长》;《守株待兔》;《刻舟求剑》; 外国寓言:《伊索寓言》、《莱辛寓言》等。
他的兄弟波士顿和哈德斯分别掌管海洋和狱; 宙斯还和许多女神生下了不少儿女,如火神赫 费斯托、正义和艺术的保护者、太阳神阿波罗,月 神和狩猎之神阿尔迪美斯,旅行和商业神赫尔墨斯, 美神阿芙洛神,战神阿雷斯,智慧之神雅典娜。
宙斯
知识链接
第22课《寓言四则》课件(共48张)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2课《寓言四则》课件(共48张)语文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552f8c21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d1.png)
叁 议一议
宋君为什么能止住这次谣言?
1.宋君身份地位特殊,有权威; 2.宋君派人去问丁氏,实地探访,获得真相。
叁肆 说一说
网络上热传一个视频,有人将自己买回来的一袋 肉松饼,拿水浸泡后发现肉松里面根本没有肉松, 而是“棉花”做的。
真相: 肉松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而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纤 维素,一个正常人类基本是嚼不烂棉花的。不信您 可以去试试。 所以大家大可不必担心,是棉花还是肉松,你一定 吃得出来!
长庐子闻而笑之曰:“虹霓也,云雾也,风雨也,四时也,此积 气之成乎天者也。山岳也,河海也,金石也,火木也,此积形之成乎 地者也。知积气也,知积块也,奚谓不坏?夫天地,空中之一细物, 有中之最巨者。难终难穷,此固然矣;难测难识,此固然矣。忧其坏 者,诚为大远;言其不坏者,亦为未是。天地不得不坏,则会归于坏。 遇其坏时,奚为不忧哉?”
子列子闻而笑曰:“言天地坏者亦谬,言天地不坏者亦谬。坏与 不坏,吾所不能知也。虽然,彼一也,此一也,故生不知死,死不知 生;来不知去,去不知来。坏与不坏,吾何容心哉?”
——选自《列子·天瑞》
思考辩论
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但也有人认 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你同意哪种观点?为什么?
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对待传闻,应 采取审慎的态度,调查研究,不轻信盲从, 不以讹传讹。不传播未经自己考证的话。具 备一定的科学知识,练就一双慧眼。“谣言 止于智者”这句话绝对正确!智者不会轻信 传言,更不会传播谣言。
【课堂小结】
这则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1】说话要防止产生歧义; 【2】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考查的话; 【3】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调查研究,去伪存真。
“杞人忧天”本来确实是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但理解为“忧患意识”也是 可以的。《列子》之后的一些文人已将“杞人忧天”引申到政治生活方面,借以 表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课件(共52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课件(共52页)](https://img.taocdn.com/s3/m/1bec0189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3d.png)
寓意
● 狡猾的狐狸凭借老虎的威风,在森林中 吓唬别人。但是,狡猾的手法绝不能使 狐狸改变虚弱的本质。把戏一旦被戳穿, 它非但会受到群兽的围攻,还将被受骗 的老虎吞吃。引申说明仗势欺人的坏蛋, 虽然能够嚣张一时,但最终绝不会有好 的下场。现人们用它来比喻依仗别人的 势力欺压人,也讽刺了那些仗着别人威 势,招摇撞骗的人;又嘲讽了被人利用而 不自知的昏庸之人。一切狡猾,奸诈的 人,总是喜欢吹牛皮,说谎话,靠欺骗 过日子。这种人虽借外力能逞雄一时, 而其本质却是最虚弱不过,不堪一击的。
疏通文意
无,没有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倒塌地会陷落,自己无处容身,以至于整 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告知,开导
聚积的气体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
另外又有一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心而担心,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 聚的气体罢了
你
行动,活动
● 就在这危急的时刻,来了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东郭先生像见到救星一样,赶忙拉住老人,把刚才产生的事情讲了一遍, 要老人给评评理。狼也走过来,为自己辩解着:“您别听他胡说八道,他刚才把我塞进口袋里,害得我在里面闷得喘不上 气来,这样的人我不该把他吃掉吗?”老人想了想,说:“你们都认为自己有理,我也不好判定谁是谁非。这样吧,你们 把刚才的情形再做一遍让我看看。”狼觉得老人说的话有道理,就又钻进了东郭先生的口袋里,东郭先生又把袋口系紧了。 老人立刻举起拐杖狠狠地朝狼打去。这下,东郭先生终于明白了,他感谢老人救了他的命。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24c30d0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f3.png)
《吕氏春秋》思想特点
《吕氏春秋》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组织按计划编 写的文集,规模宏大,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十二纪 每纪五篇共六十篇,八览每览八篇(《有始览》少一篇) 共六十三篇,六论每论六篇共三十六篇,另有《序意》一 篇,共一百六十篇。十二纪按照月令编写,文章内容按照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变化逻辑排列,属于应和 天时的人世安排,体现了道家天道自然与社会治理的吻合 。
古代有“三人成虎”、“曾子杀人”的典 故,可以看出,缺乏事实根据的流言是可怕的。
这篇寓言故事告知我们什么道理?
(1)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2)不要轻信流言蜚语,切忌道听途说。 (3)不要听到传闻就往外传,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 (4)语言的表达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楚,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 (5)对待传言要有调查研究的审慎态度和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这则寓言告知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 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应该学习国君调查研究的的求证精 神和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主题归纳
《穿井得一人》记叙了宋国的丁家打井得 到了一个劳动力被误传为从井中挖出了一个人的 故事,告知我们:对于道听途说的话,一定要细察, 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宋 之 丁氏,家无井 而出 溉汲,常一人 居 外。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外出打水浇田,经常(派)一个人在外(专管打水)。
等及到 代其词,家他 穿开井凿 ,告告知人文曰章:翻译“吾得穿到,井这得里一本义人指。节省”
等到他家开凿水井的时候,他告知别人说:“我开凿水井得到一个人。”
听闻
有闻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有人听到(他说的话)就传播说:“有个姓丁的人开凿水井得到 了一个人。”
_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课件(共112张PPT)
![_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课件(共11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27796fa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35.png)
发展 高潮和结局
问( 宙斯 )的雕像 笑问( 赫拉 )的雕像
问( 自己 )的雕像
用几个成语或四字短语评价赫耳墨斯的形象。
用几个成语或四字短语评价赫耳墨斯的形象。
爱慕虚荣 自视甚高 自高自大 自命不凡 目空一切 妄自尊大
情节发展:
想——问——笑问——想——问——?
心理描写
语言、神态描写
(反衬手法)
赫拉
赫拉是希腊神话中的天后,主神宙斯 唯一合法的妻子,也是奥林匹斯众神中地 位及权力最高的女神。罗马神话中称为朱 诺,掌管婚姻和生育,是妇女的保护神。
赫尔墨斯
赫尔墨斯,是宙斯与迈亚女神的儿子, 古希腊神话中的商业之神、旅行之神,掌 管商业、交通、牧畜、竞技、演说等。他 行走如飞,多才多艺,传说首创字母、数 字、天文学、体育运动,发明古代的竖琴, 并把种植橄榄树的技术传给人类。
月神: 阿尔忒弥斯
天后: 赫拉
智慧女神: 雅典娜
天王: 宙斯
神使: 赫耳墨斯
古希腊神话人物
宙斯
宙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希腊神话 说他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以雷电为武器,维 持着天地间的秩序,公牛和鹰是他的标志。
他的兄弟波士顿和哈德斯分别掌管海洋 和地狱。
人们常用“神人之父”“神人之 王”“父宙斯”来称呼他。
上来就问宙斯的雕像值多少钱,可以看出他只想和宙斯一比高下, 其他众神他没放在眼里,足见他的自负。
找出含有赫尔墨斯“问”和“笑”的语句,比较改后 和原句的差异。
原文: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 改文:赫耳墨斯又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
这个“笑”既是对宙斯的嘲笑,又是按耐不住内心的喜悦,“宙 斯才值一个银元,我赢定了”。
伊索和《伊索寓言》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课件(共40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课件(共4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783622d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53.png)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待,等到
挖井 人力,劳动力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井,需要到外面去打水浇 田,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他 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后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听到 代词,指丁家人
说的那句话。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其人曰:“奈地坏何?”
sè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chú cǐ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
你 踩、踏 整天 行动,活动 为何,为什么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那个人又说:“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 哪个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踏步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 心地会陷下去呢?”
对比探究
比较《蚊子和狮子》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在结构和写法上的异同。
(1)相同点:结构相同。都是第一自然段讲故事,第二 自然段议论并得出道理。 (2)不同点:①表现方法不同。《赫》把神当作人来写, 以神喻人。《蚊》则用拟人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和 性格。②表达方式不同。《赫》主要运用语言、动作和心 理描写,《蚊》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助词,的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
他
于是 告知,开导
罢了
wú
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地方
你 呼气吸气
还有个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的人,就去开导他,说:“天,不 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 一吸,整天都在天空气体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课件(共23张PPT)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课件(共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caa4ae2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70.png)
状语后置+否定判断句: 非……也
非于井中得一人也
精研细品
1.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情节
开端
(第1、2句)
发展、高潮
(第3、4句)
宋国姓丁的人家将因打井而得到一个空 闲的人力趣说为“穿井得一人”。
国人以讹传讹,国君询问真相。
真相
(第5句)
收束全文,用议论点明文章主旨。
精研细品
2.分析人物形象
01
丁氏
从说“穿井得一人”,可以看出 丁氏风趣幽默,同时表意不清。
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 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 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 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合作探究
你是如何看待杞人的行为的?“晓之 者”的话你赞成吗?
示例:在今天看来,“杞人忧天”并非无稽之谈,从新的宇宙观 及环保的观点来说,他的观点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同时,寓言中 那位“晓之者”对天、地、星、月的解释也是不科学的,只能 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和耐心诱导的 做法,还是值得称赞的。
谢谢
4.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如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不要轻信,不能盲从,不能以讹传讹。
(全)七年级上册【《寓言四则-杞人忧天》】课文注释+翻译
![(全)七年级上册【《寓言四则-杞人忧天》】课文注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971d55c658fafab069dc02ae.png)
七年级上册【22《寓言四则-杞人忧天》】课文注释+翻译杞人忧天①《列子》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③之,曰:“天,积气④耳,亡处亡气。
若⑤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⑥,奈何⑦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⑧坠,亦不能有所中伤⑨。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⑩耳,充塞四虚⑪,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⑫,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⑬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①节选自《列子·天瑞》(《列子集释》),中华书局2007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杞,周朝诸侯国。
《列子》,旧题为列御寇。
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
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②[亡(wú)]无,没有。
③[晓]告知,开导。
④[积气]聚积的气体。
⑤[若]你。
⑥[行止]行动,活动。
⑦[奈何]为何,为什么。
⑧[只使]纵使,即使。
⑨[中(zhòng)伤]伤害。
⑩[积块]累积的土块。
⑪[四虚]四方。
⑫[躇(chù)步跐(cǐ)蹈]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
⑬[舍(shì)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舍,同“释”,解除,消除。
【译】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个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第22课《寓言四则:杞人忧天》课件(共19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pt
![第22课《寓言四则:杞人忧天》课件(共19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pt](https://img.taocdn.com/s3/m/2232bf8a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29.png)
布置作业
1.抄写原文和注释一遍。 2.完成练习册。
第二部分(2-6): 发展
晓之者耐心地向杞人解释了天不会塌、地不 会陷的原因。
第三部分(7): 结局
交代故事的结局,杞人的担心没有了,很高 兴,开导他的人也很高兴。
自主探究
1.这个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有个杞国人担心某一天天崩地陷, 自己没有地方依托,急得吃不下饭, 睡不着觉。
自主探究
2.开导者最初是怎样劝说的?
疏通文意
shì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舍,同“释”,解除消除。
句意:那个人听了消除了疑虑,很高兴,开 导的人也放心了,也很高兴。
自主探究
再读课文思考: 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自主探究
第一部分(1): 开端
交代故事的起因——杞人担忧天塌地陷,睡 不着觉,吃不下饭。
寓 言 四 则 之
列 子
新课导入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这句话联想到 了古时候一则成语故事——杞(qǐ)人忧天。 话说以前有一个杞国人,总是担心天会塌下来 ,地会陷下去,自己没有可以容身的地方,每 天都睡不着觉,吃不下饭。下面,让我们来了 解一下这个富有启发的寓言故事。
作品简介
《列子》,旧题为列御寇著,道家学派著作。今 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 “愚公移山”、“歧路亡羊”等成语均出自其中。
告诉他,天就是大气聚集在一起,人 活动在空气中,不会塌。
3.杞人又产生了什么新的忧虑?
日月星宿会坠落下来,大地会塌陷下去。
自主探究
4.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晓之者”的解释?
寓言中那位好心人对天、地、星、 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 认知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 耐心劝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2寓言四则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2寓言四则](https://img.taocdn.com/s3/m/dbe98ab0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c4.png)
代人的作品。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
明确字音:溉汲 (ɡài jí)
读准节奏:家无井/而出溉汲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非得一人 /于井中也
及 道对
闻之于宋君 被动句 问之于丁氏 倒装句
使 闻
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听到
动词,听到
名词,传闻、消息
概 这篇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天地崩坠,身亡所寄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
舍然大喜
忧虑
恐惧 真诚 耐心
杞人
晓之者
吾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矣!
概
括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故
事
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情
节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
今义:诽谤别人使受损害
◆一词多义 闻 之 于
有闻而传之者( 动词,听到 ) 闻之于宋君(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 求闻之若此( 名词,传闻、消息 )
得一人之使( 助词,的 ) 闻之于宋君( 代词,这件事 )
问之于丁氏(介词,向) 闻之于宋君(介词,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 非得一人于井中( 介词,从 )
16
杞人忧天
《列子》
课 堂 小 结
明确字音:杞(qǐ)
坠(zhuì)
躇(chú)步跐(cǐ)蹈
中(zhònɡ)伤 舍(shì)然
亡
舍
积气
若
奈何 只使
中伤
躇步 跐蹈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奈地坏何 固定句式
第22课《寓言四则》课件(共68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2课《寓言四则》课件(共68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bb8f91af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af.png)
寓言是一种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体裁,其篇幅较简 短、结构较单一。
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是寓言的显著特征。 寓言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寄托深刻的道理,借小喻大,借此喻彼,借 古喻今。“寓”,寄托;“言”,道理、哲理,“寓言”即(用简短的 故事中)寄托深刻的哲理,给人以智慧和启示。 寓言在写法上常常运用拟人和夸张的表现手法。寓言的主人公可以 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其他动物或事物。 寓言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在我国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 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
后,不能够正确对待自己,得意忘形。
4.如果寓言在“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这里就 结束,寓意是否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变化后的寓意是什么?
寓意会发生了变化。 新的寓意:面对强大的对手,以己之长攻敌所短,就能取得胜利。 5.同一则寓言,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就能够得到不同的启示。试换一个 角度去看待《蚊子和狮子》,说说你得到的启示(寓意)。 ①面对强大的对手,必须知己知彼,以己之长攻敌所短; 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 ③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取得胜利时不要得意忘形。 ⑤胜利时要有危机感,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作业2
• 8.改编寓言: • 在《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中,让雕像者成为故事的主要
人物,模仿本寓言的结构,自己设计故事情节,并揭示所 要讲述的道理。200字左右。
《吕氏春秋》
1.了解有关《吕氏春秋》的文学常识,积累常见的重点 文言词语。(重点)
2.进一步掌握文言文的朗读方法,能顺畅地诵读课文, 感知课文内容。(重点)
• 6.寓言生动刻画出了一个怎样的赫耳墨斯形象?课文的 寓意是什么?
• 生动刻画出一个妄自尊大、爱慕虚荣者的形象。寓 言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告诉人们要有 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第22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2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46460c45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fb.png)
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
作者介绍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先秦杂家代 表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六客共同编 写而成。全书共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 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释题
穿井得一人
挖掘、开凿
题目交代了事件的原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背景资料
这则寓言节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题目是编者加的。《吕氏春秋》,又称《吕览》, 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一前 235)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二十六卷,分 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翻译
宋之 丁氏,家无井而 出溉 汲,
的
姓
表顺接
浇灌
汲水,从下往上打水
宋国的姓丁的人家, 家中没有井(需要)出门打水浇灌(田地),
常一人居外。
经常 住
及 其家穿井,告人曰:
等到
他
告诉
常 常 ( 有 ) 一 个 在 住 在 外 面 。 等 到 他 家 挖 井 ( 成 功 ) ,告 诉 别 人 说 :
“吾穿井得一人。”
不不 轻轻 信易 传传 闻播
翻译
寻求
•求
闻
消息
定语后置标志
之
这样
若 此,
像
像这样寻求到的消息,
• 不若无闻也。
不如
没有消息
不如没有消息。
归纳总结
1.古今异义 古义:挖掘,开凿。
及其家穿井 今义:把衣服鞋袜等物套在身体上。
古义:国都。 国人道之
今义:国家。
2.一词多义 有闻而传之者 动词,知道,听说。
闻 闻之于宋君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 我们挖井得到一个人。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062e73a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cd.png)
5、课文结尾说:“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 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它给人怎样的警示呢?
答:人不能得意忘形。 不要为一时的胜利冲昏头脑、得意忘形,要时刻
保持苏醒,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要战胜对方必须知己知彼,要善于以己之长攻敌
所短; 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只有保持苏醒的头脑,
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伊索寓言》是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故事集,阅读 量仅次于《圣经》,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同时 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之一。
赫耳墨斯是希腊神 话中众神的使者, 亡灵的接引神。
赫拉是希腊神话中 宙斯是希腊神话中 的天后,主神宙斯 众神之王。 的妻子。
基础识记
1、生字: 寓 (yù) 赫 (hè) 宙 (zhòu) 庇 ( bì ) 添 ( tiān ) 慕 ( mù )
整体感知
寓
【寓言】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 言
篇幅大多简短,特点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 ,
长的道理。
童
【童话】通过丰富的想像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应 话
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 ,
情节离奇曲折,又采用拟人的方法,使动植物人格 神
化。
话
【神话】远古人民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像 小
的故事。多数是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 结
随堂练习
自编寓言故事。情节要合理具体,情节与寓 意要一致,寓意能揭示一种生活道理。
“嘴和眼睛的对话”
因为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合作探究
2.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 说出他此刻的心理?
先问宙斯雕像的价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 想法;知道价钱不高后,他十分满意。问赫拉雕像的价 钱之后,他更觉得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 尊重些。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2、寓言四则 《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课件ppt(22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2、寓言四则 《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课件ppt(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5199a9a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03.png)
庇护( bì ) 杞人( qǐ ) 中伤(zhònɡ ) 舍然( shì ) 较量(jiào liàng)
◆多音字
( liàng)较量
(qiáng ) 强大
量 ( liáng)测量
强 (qiǎng) 勉强 ( jiàng) 倔强
◆形近字
显hè( 赫 )
羡mù( 慕)
shè( 赦 )免
日mù( 暮)
白送。”
一文不值,盲目自高自大。 语言描写:“算添头,白送”这一回答,轻 轻一笔,点出了自命不凡者的实际价值,而作者 的讽喻之意也暗含其中。
这则寓言生动刻画出一个怎样的赫耳墨斯形象? 课文的寓意是什么?
生动刻画出一个妄自尊大、爱慕虚荣者的形象。 讽刺、批评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告诉人 们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语言、神态描写(反Fra bibliotek手法)爱慕虚荣而不被重视的人
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简要概括。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通过写自命不凡的赫耳墨 斯在雕像者的店里因对自己的雕像估价过高而遭遇 尴尬的故事,讽刺了那些贪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 作 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文章最后一句“这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 被人重视的人。”作用是什么?
议论:言简意赅, 点明寓意,收束全文。
课文小结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通过写自命 不凡的赫耳墨斯在雕像者的店里因对自 己的雕像估价过高而遭遇尴尬的故事, 讽刺了那些贪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板书设计
三问: 问宙斯雕像
三答: 一个银元
文章开头交代赫耳墨斯到雕像者店里的缘由 以及到来的方式。
赫尔墨斯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2寓言四则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2寓言四则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7bb4ddc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df.png)
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
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关注情节的巧合之处
三读寓意,读得有情有味
故事+哲理
请用第一人称(丁氏、传闻 闻者、国人、宋君)讲述故事。
结尾都要加上:要是……那么 就……
1.为什么要安排宋君询问真相? 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这句话到底是对哪一类人说的? (丁氏、有闻而传者、国人、宋君 ……)
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赫尔墨斯……
1、你认为该以什么为标准来决定对一个人的尊重? 2、从故事中看,赫尔墨斯是怎么认为的呢? 3、既然身为商人的庇护神,赫尔墨斯关心的事应该是什么?而赫尔墨斯实 际关心的是什么呢? 4、结合人物关系估计,赫尔墨斯第一问宙斯雕像的价格的原因是什么?
得饶人处且饶人,否则极有可能两败俱伤。
小结:
1、根据“谁,做了什么,结果怎样”梳理故 事情节(尤其关注情节反复处);
2、找出人物形象,理清人物关系,结合故 事情节进行分析;
3、根据故事情节的变化归纳主寓意,寓言 的寓意一般不止一个;
自主阅读《蚊子与狮子》
1、快速阅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故事主要内容。 蚊子用计谋战胜狮子,却因为骄傲而败给了蜘蛛
(3)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调查 研究,去伪存真。
课堂小结
在现实生活中 对待传闻应采取审 慎的态度,要有调 查研究、去伪存真 的求实精神。不要 轻信,不能盲从, 更不能以讹传讹。
杞人忧天
《列子》
读一读、写一写
杞人( qǐ ) 崩坠( zhuì ) 星宿( xiù ) 中伤( zhònɡ) 躇步( chú ) 跐蹈( cǐ ) 充塞四虚( sè ) 身亡所寄( wú ) 舍然( shì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蕴涵的道理。
+ 3.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宙斯
古 希 腊 神 话
赫耳墨斯
赫拉
1.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
因为想赫耳墨斯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 的尊重。 2.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 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
先问宙斯雕像的价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 低的想法;知道价钱不高后,他十分满意。问 赫拉雕像的价钱之后,他更觉得自己是商人的 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这样改动情节后寓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任何时候都要谦虚 谨慎,只有保持清醒的 头脑,才能永远立于不 败之地。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 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与郑缪公同时。 一说与郑顷公同时。《庄子》中有许多关 于他的传说。
《列子》是道教经典之一,其学说本于 黄帝、老子,主张清净无为。里面保存了不 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其中很 多故事都写得很生动,有较高的文学和思想 价值。
寓言
+
+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多以比喻
性的_____ 故事 寄寓意味深长的_____ 道理,给 人以启示.主人公多为 ______ 动物 ,也可是 人或非生物。篇幅大多 ______ 短小 ,情节 虚构 性,主题充满智慧和哲理。 具______ 大多采用_____ 比喻 和 ______ 拟人 的表现手法。 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故事是古希 腊的《伊索寓言 》。
展示朗读技巧,扫清字音障碍。
重点句子: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又有一个人为这个担忧的人而担忧,于是前去 开导他。
充塞四虚,无处无块。 四处都塞满了土块,没有地方没有土地. 奈地坏何? 大地崩塌怎么办呢? 奈何忧其坏? 为什么要担心大地崩塌呢?
从现象到本质,揭示故事寓意。
“杞人忧天”: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
的忧虑。 本文寓意:要消除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 虑。讽刺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
寓言是大多简短, 主人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 非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小 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 在创作上常采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 言 四 则
生字
bì 庇护 dù 妒忌 ráo 饶头
(商人为吸引顾客,在顾客 所买的货品以外,所加送的 一点不值钱的东西)
(保护,袒护)
lǎ bā 喇叭
dāi 呆板
jià o 较量
léi zhān 自吹自擂 粘住
+ 1.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淮南
子》》《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 2.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从不同角度领悟所
从今天的天空变化趋势 来看,我们要不要“忧天”?
滚滚浓烟遮天蔽日
这 里 整 天 都 笼 罩 在 雾 霾 当 中
湿地的消失
河面上厚厚的油层恶臭难当
刺鼻的污水从这里排出
乱砍滥伐 ——原始生态林遭破坏
这里俨然成了垃圾场了
1、全球逾万种动物濒临灭绝 ,乱砍滥伐森 林是祸首 2、黄河缺水危机呼唤“引草入田” 3、地球真的是越来越烫了
1.蚊子为什么能打败狮子?
智者胜 2.蚊子为什么会败给蜘蛛? 骄者败 3.点明寓意?
骄兵必败
蚊子:冲、咬
扬长避短 胜
狮子:抓
骄傲自满 蚊子:吹、唱 蜘蛛:粘 败
骄兵必败
《蚊子和狮子》
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 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 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 子周围没毛的地方。狮子 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 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 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 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3.赫耳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 吗?为什么要“笑着问道”,这“笑 ”有什么含义? 一个简单的“笑”,传神地写出了赫耳
墨斯微妙的内心世界:嘲笑宙斯雕像价
格低,讥笑赫拉不如宙斯,暗想商人会
把自己的身价抬得很高,这正是他虚荣 心的具体表现。
情节发展:
想——问——笑问——想——问——?
爱慕虚荣而不被重视
看一看,猜一猜.
狐 假 虎 威
守株待兔
狐假虎威 农夫和蛇 狐狸和葡萄
讽刺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 人 的人
yǐ
tà
鞭挞了那些恩将仇报的的 人,告诫我们要分清善恶。 讽刺找借口自我辩解的人
ài
讽刺死守狭隘经验,想 要不劳而获的人
相信同学们对 《守株待兔》 、 《狐假虎威》 《农夫和蛇》 、 《狐狸和葡萄》 、《白兔和月 亮》这样的故事一定非常熟悉,那么你知道他们 属于什么体裁吗?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 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 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 “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 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 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
这样改动情节后寓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4、北京面临被沙淹没危险
杞人忧天无必要,
掌握文化需记牢。 今人忧天真可嘉, 携起手来护家园。
杞人和晓者看到现代社会“战 火纷起、境恶化、人口急增、旱涝灾 害、火灾频发、交通事故、过度抽取 自来水,造成地面塌陷……”等现象, 深感责任重大,忧郁之心渐长。当他 们又一次相遇时,他们却共同诉起了 各自的忧愁。请你展开你的想象,以 《<杞人忧天>后传》为题,写一篇 300字左右的小作文。
《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是西方文学中最著 名的寓言故事集. 阅读量仅次于 《圣经》。
• 《伊索寓言》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 同时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之一。
丰富知识。
伊索,古希腊寓言家。 被后人誉为“寓言之父”。 奴隶出身,他善于讲寓言 故事,来讽刺权贵,他的 寓言经过加工,成为《伊 索寓言》。 他与克雷洛夫(俄国)、 拉· 封丹(法国)和莱辛 (德国)并称 世界四大寓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