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安全四种不良心理
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心理及生理健康
二、心理健康调节方法
1. 自动调节法 (1)培养自己情绪的稳定性 (2)学会转移注意力 2. 目标寻觅法 (1)积极地自我暗示 (2)拓宽兴趣 3. 活动调节法 4. 合理宣泄法 5. 身心放松法
• 模块四 道路运输驾驶员常见职业病及其预 防措施
一、驾驶员常见职业病类型 1.腰痛 2.肩周炎 3.胃病 4.振动病
0.3~0.5
5.0~10.0
7.5~15.0
0.5~1.0
8.4~16.7
12.6~24.9
0.8~2.0
13.4~26.6
20.1~39.9
5.酒后驾驶认识
错误的认识
正确的认识
少量酒精有助于改善驾驶 酒量大的人可以喝很多而不受影响
酒后多吃东西就不会醉
酒精就像药物一样会绝对降低驾驶员的 敏锐和安全驾驶的能力
(2)注意分配 (4)注意的转移
4.性格
(1)胆汁质 (3)抑郁质
5.气质
(2)多血质 (4)黏液质
二、影响驾驶员心理的主要因素 1.遗传因素 2.疾病因素 3.外部环境
• 模块二 驾驶员心理健康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及影响驾驶员心理的因素
二、驾驶员生理健康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1. 视觉 (1)视力与道路交通安全
(2)视野与道路交通安全
(3)明适应、暗适应与道路交通安全
2. 疲劳驾驶
驾驶疲劳形成因素
典型事例
影响等级
驾驶时间不合理 车内外环境不良
生活环境不良 睡眠质量差 驾驶经验不足 身体条件不适应
-长时间、长距离行车不休息 -违背生理规律,经常在夜间时段行车
-车内空气、温度、音响及舒适度等不利于平稳驾驶 -车外行车环境复杂、路面状况差,疲于应对 -行驶环境单调,产生困倦
驾驶员的不良心理及预防范本
驾驶员的不良心理及预防范本驾驶员是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心理状态对驾驶行为和驾驶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一些驾驶员可能存在不良心理问题,如焦虑、压力、冷漠等,这些问题容易导致驾驶错误和事故的发生。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驾驶员的不良心理,并提出一些预防措施。
一、驾驶员的不良心理问题:1. 焦虑和紧张:驾驶员在面对复杂的道路环境和突发状况时,容易感到紧张和不安。
焦虑和紧张会干扰驾驶员的注意力和判断力,增加驾驶风险。
2. 压力和疲劳:一些驾驶员长时间驾驶,特别是长途驾驶时容易感到压力和疲劳。
疲劳驾驶是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 冷漠和麻木:一些驾驶员可能在长期驾驶中逐渐变得冷漠和麻木,对道路上的危险和其他驾驶者的行为漠不关心。
这种心理状态容易导致驾驶不慎和事故的发生。
二、预防措施:1. 提升驾驶员的自信心:驾驶员需要有自信心,相信自己具备足够的驾驶技能和判断力。
提供系统的驾驶培训和教育,帮助驾驶员提升驾驶技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 减少驾驶员的压力和疲劳:驾驶员需要合理安排驾驶时间,避免长时间驾驶和疲劳驾驶。
规定合理的工作和休息时间,确保驾驶员有足够的休息和恢复时间。
3. 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支持系统,为驾驶员提供心理咨询和帮助。
驾驶员可以通过参加心理辅导、瑜伽等活动来缓解压力和焦虑。
4. 建立良好的驾驶环境:提供良好的驾驶条件和设施,如道路标志、信号灯、路况信息等,减少驾驶员的压力和不确定性。
5. 增强驾驶员的道德意识:加强驾驶员的道德教育,让他们意识到驾驶行为的重要性和后果。
鼓励驾驶员遵守交通规则,尊重和关心其他驾驶者。
6. 提高驾驶员的注意力和反应能力:通过驾驶技能培训和训练,提高驾驶员的注意力和反应能力。
同时,建立警觉性训练机制,让驾驶员时刻保持警觉。
7. 定期检查驾驶员的心理状况:每一位驾驶员都应定期进行心理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
如发现驾驶员存在不良心理问题,应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驾驶员不良心理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驾驶员不良心理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我国多年来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均在10万人左右。
“道路安全问题是公共卫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道路伤害也是流行病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据资料统计,在我国,道路伤害已成为我国城市居民和青年人群的首位伤害死因,在道路伤害死亡人数和道路伤害死亡率上,我国都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刘殿武博士)安全行车是每个驾驶员时刻都注意的一大问题,能否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相对于技术因素,人的心理状态对交通安全隐患的影响更重要,与驾驶员的心理素质的好坏关系极大。
一驾驶员常见不良心理现象及其表现1 好胜心理。
行车时争强好胜,爱与人比高低。
在这种心理支配下,表现为超速抢行,强行超车,开英雄车,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来不及应付,导致事故。
2 急躁心理。
遇有天公不作美、事不顺心、车不争气、时不等人等情况,又急又躁,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绪,驾车如飞,抢行抢超。
这种心理是安全行车的大敌,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十次肇事九次快,心情急躁事故来。
”3 负重心理。
因家庭出现矛盾、亲人发生病灾、本人工作不顺心、生活不如意等原因,导致驾驶员思想负担过重、情绪低沉、思维迟钝、往往是手握方向盘,思想开小差,事故也就再所难免。
4 赌气心理。
日常生活中,难免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如:超车时前车不让、被人甩了方向、车被他擦挂或夜间行车对方不关远行灯等等,如果遇上这些情况,就气从心来,火冒三丈,殊不知:“气是事故根,十赌九丧生。
”5 过瘾心理。
换了新车和开上高档车,有种骄傲感,头脑易发热,遇到较好路段,油门一踩到底,然而一遇到紧急情况,措手不及。
即使是在高速公路上,因高速行驶而发生交通事故的情况也并不鲜见。
6 侥幸心理。
遇有危险复杂路段、不良天侯、车带故障或酒后驾驶,本应谨慎驾驶或改道而行或耐心等待或排除故障再行,却自恃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硬抢硬过,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
7 麻痹心理。
在熟悉的路段,经常跑的区域和较好的路段上往往容易放松警惕,粗心大意,心不在焉,满以为很有把握。
不良心理状态是行车安全的大敌
五 要 谨 防 猎 奇 , b 理 。有 的驾 驶 员猎 奇 、
圆 圈
好玩 , 驾驶 车 辆 时也 在
不 安 生 ,东 瞅 西 看 , 还
当引起 高度 重视 。
一
要 谨 防兴 奋心理 。有的 驾驶 员高
有 的驾 驶员 驶 离道 路 ,
将 车 开 到 一 些 并 不 熟 悉 的 地 方 , 都 是 很 危 这
() 巾不 必 太 湿 。 2毛
() 用 时 要 捂 住 口和 鼻 , 3 使 滤烟 的面积 尽量增 大 。 6如何 选择 避难房 间 . ()选 择 临 街 的 房 间 , 为 1 因 那样 便 于观 察 火情 , 以和 救 援 可 者 通 过 呼喊 、 手势 等 取得 联 系 ,
罾囱
错 过 时机 , 以用很 少 的 人 力和 可
灭 火 器 材 , 至 一 桶 水 、 只 灭 甚 一
火 器 , 可 以 扑 灭 火 灾 , 灾 损 就 火 失小 。因此要 注意 扑灭初 起 阶段 的火 灾 。 4.在 逃 生 时 ,身 上 着 火 怎
么 办
匆围
定 ,一 般毛 巾折 叠 8层 为 宜 , 这 样 的烟雾 浓度 消除率 可达 6 %。 0
口有加 速车道 时 , 通过 加速 车道 , 应 将车
速 提 高 到 一 定 的 速 度 。 流 时 , 能 妨 碍 合 不
员带着抵 触情 绪上路 时 , 事不 冷静 , 遇 不
沉着 容易发 生交通 事故 。 更 总 之 ,驾驶 员保持 良好 的心 理状 态
在 主线 车道行 驶的 车辆 。
挤 、 慢 就 超 。 以 这 种 心 理 开 车 , 乏 对 见 缺 环 境 的 准 确 判 断 ,也 不 能 冷 静 地 处 置 情 况 , 旦遇 到险 情就 会惊慌 失 措 , 而 引 一 从 发 交通事 故 。
影响驾驶行车安全的因素
影响驾驶行车安全的因素一、心理情绪对行车安全的影响驾驶员具有健康、稳定的心理情绪,就能在各种错综复杂的情况下,保持清醒的头脑,作出正确的反映和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一)心理情绪影响行车安全的表现形式所谓驾驶员的心理情绪,就是指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对行车安全思想的认识和驾驶作风的表现,以及为此应有的心理素质。
心理情绪对行车安全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1、麻痹大意。
有些驾驶员对必要的安全教育、行车规定、车辆检修等视为老生常谈,产生习以为常之感。
将行车安全规则抛于脑后,他人的事故教训不能吸收,自以为技术高超,不会发生事故,导致麻痹心理产生,行车警惕性不高,注意力不集中,遇事马虎了事,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2、斗殴睹气。
驾驶员在行车中,碰到不顺心或违背自己意愿的事而生气斗殴,把车辆当成发泄自己怨气,向对方施行报复的工具。
3、紧张与恐惧。
驾驶员情绪过于紧张与恐惧会导致感觉混乱,运动失调,操作失误,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二)转化不良心理情绪,确保行车安全的途径如何转化不良的心理情绪,以达到行车安全目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要正确地客观地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
要时刻牢记驾驶职业的危险性,交通事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自己和别人家庭带来的严重危害性。
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以安全为主,养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谨慎驾驶车辆的美德。
要注意到驾驶情况是千变万化的,任何时候都不能有麻痹大意的情绪出现。
2、要加强思想修养。
要加强各方面的学习,尽快使自己成熟起来,要认识自己不良的心理情绪对行车安全的危害性。
要多接受交通安全教育,通过各种活生生的交通事故案例,来认识交通事故的危害性,要向有道德涵养的人学习,在行车中,以忍让为主,树立与人为善的美德。
3、要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克服不良情绪,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认识自我,加强自我剖析,具有自我反省的自制力,在任何情况下,对事物都不过分的乐观和悲观,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要心胸开阔,做到情绪稳定,在复杂的环境中处变不惊,保持清醒的头脑,敏捷而有效的动作。
机动车驾驶员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车稀人少,
路面宽敞;
车况良好,
操纵得心应手。 行车中遇到上述场合和时机时, 驾驶员要防止麻痹思
想的露头, 应始终如一地集中精力, 要把无情况当成有情 况,
把简单情况当成复杂情况,
把即将完成任务当成刚开始
执行任务来处理和对待。
二)
骄傲自满
骄傲自满是安全驾驶车辆的大敌。驾驶员一旦产生骄
傲自满情绪,
高兴激动或沮丧压抑的情绪;
初恋或失恋者,
驾车中想到
自己的恋人,
易产生激动兴奋或沮丧痛苦的情绪;
服用了
兴奋型药物、
食品或抑制型药物、
食品,
会产生兴奋或压抑
便会忘乎所以,
过高地估计自己,
因而不能正
确认识和判断客观事物,
目无各种规章制度,
作出一些越轨
的驾驶动作和行为, 导致事故的发生。驾驶员产生骄傲自 满的时间及表现, 通常有以下几种:
驾驶车辆一直比较安
全顺利,
完成任务较好,
便感到自己技术高明、
头脑聪明,
不进别人的劝告和指导;
所驾车上有老乡、
同学、
年轻异性
易产生
恼火埋怨情绪,
有时便与对方对着干,
互不相让,
互不换灯;
超车时,
对方减速不让路或让路不减速,
长时间压着自己
的车,
跟随的时间长了,
怨气会越积越深,
便会产生瞅个机会
超过去,
教训对方一下的念头;
对方强行超车, 危及本车的
安全,
对方还鸣号不止,
不够礼貌,
此时怨气会陡然产生,
于
是加速前行, 想给对方造成超车困难,
汽车驾驶员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驾驶员心理素质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驾驶员心理素质对交通安全的影响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交通安全问题也日益引发人们的关注。
在交通系统中,驾驶员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他们的心理素质对于交通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驾驶员心理素质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紧张情绪对驾驶行为的影响驾驶员心理素质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即为紧张情绪。
紧张情绪包括焦虑、恐惧和愤怒等各种不良情绪。
这些情绪不仅会干扰驾驶员的注意力,还会导致决策能力下降和反应速度变慢。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驾驶员在紧张情绪下容易产生干扰,导致目光不集中、不愿意与其他驾驶员进行必要的交流和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这会增加驾驶员与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冲突风险,并导致潜在的交通事故。
二、自信心对驾驶行为的影响与紧张情绪相对应的是驾驶员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指驾驶员对自己驾驶技能的信心和自我评价。
良好的自信心可以提高驾驶员的判断能力和决策水平,同时还能够增加驾驶员对潜在危险的警觉性。
然而,过高的自信心也可能导致驾驶员对自身能力的过于自信,从而产生不理性的行为和高风险的决策。
这样的行为可能会给驾驶员和其他道路使用者带来潜在的危险。
三、压力对驾驶行为的影响驾驶员通常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例如工作压力、家庭压力和时间压力等。
这些压力可能会对驾驶员的情绪和理性思考能力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
压力导致驾驶员的注意力分散和反应能力下降,同时还可能引发焦虑和愤怒等不良情绪。
这些情绪会影响到驾驶员对道路情况的判断和对危险的应对能力。
四、驾驶员心理素质的改善策略为了提高驾驶员心理素质,进而提升交通安全水平,以下是几项有效的改善策略:1. 提供专业的驾驶员培训:通过提供专业的心理素质培训,帮助驾驶员了解和掌握理性思考、情绪调节和应对压力的技巧。
这样可以增强驾驶员面对各种驾驶情况时的心理适应能力。
2. 建立健康的心理支持体系:构建驾驶员心理健康支持体系,包括提供咨询服务、心理疏导和心理辅导等措施。
驾驶员不良心理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驾驶员不良心理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驾驶员的心理状态对行车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些不良的心理因素如焦虑、愤怒、压力、疲劳和酒驾等都会影响驾驶员的安全行车。
本篇文章将分析驾驶员不良心理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对策。
焦虑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会导致驾驶员过度担心或害怕可能发生的事情。
这种心理状态会影响注意力和反应速度,让驾驶员不能应对突发状况。
据研究表明,焦虑驾驶员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要高于正常情况下驾驶员的风险。
对策:驾驶员需要了解自身的情况并采取一些缓解焦虑的措施。
例如听轻松的音乐、呼吸练习、冥想等都能减轻焦虑。
此外,驾驶员需要保持冷静。
道路上的每一种紧急情况都需要对应的反应,如果紧张的情况下,驾驶员无法保持清醒的头脑,那么就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
愤怒愤怒是一种强烈而消极的情绪状态,也会影响驾驶员的行车安全。
愤怒往往是由不满和失望引起的,如果在驾驶过程中遇到不良的驾驶行为,容易激发驾驶员的愤怒。
在过度愤怒的情况下,驾驶员很难冷静思考和做出正确的决策。
对策:驾驶员需要掌握消除愤怒的技巧。
例如,意识到自己的情绪,采取一些深呼吸和冥想技巧,让自己放松一下。
当然,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驾驶员也可以选择停车等待一段时间之后再上路,以保证自己的安全。
压力压力是一种常见的情绪状态,常常由工作时间、压力、以及生活负担等各种因素引起。
当驾驶员处于高压环境下,其反应速度和决策能力变得有些迟钝,常常产生疲劳,从而影响行车安全。
对策:驾驶员需要掌握缓解压力的技巧。
例如,进行放松练习如冥想、进行一些运动等,这些都可以缓解压力。
同时,驾驶员也需要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和睡眠调整,保证自己的身心健康。
疲劳疲劳是一种身体状况,会导致驾驶员在车上打瞌睡、反应速度变慢,以及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减弱。
根据研究结果,疲劳驾驶时间长达二十四小时,其影响与酒后驾驶达到一样的程度。
对策:驾驶员需要避免疲劳驾驶。
如果在连续行车中出现疲劳的情况,驾驶员需要及时停车休息一下。
驾驶员40种不良心理
驾驶员的40种不良心理驾驶员的不良心理与交通事故发生率密切相关。
据统计,全国40%-50%的恶性重大事故是由驾驶员不良心理造成的。
因此,驾驶员要开好车、不出事,确保行车安全,必须要克服以下不良心理:一、侥幸心理。
这种心理是由于偶然因素而免去了灾祸,所产生的侥幸心态。
有些驾驶员认为有经验,对不良路况、不好天气,明知危险,但仍然高速行驶,我行我素,结果发生了事故。
二、恐惧心理。
恐惧心理主要表现在思想呆滞,精神紧张,意识与现状脱节。
有此种心理的驾驶员,当遇到比较复杂的道路时,就会惊慌失措、手忙脚乱,极易引发事故。
三、胆怯心理。
心虚胆小、害怕是胆怯心理的表现。
个别驾驶员是因事故而引起的情绪紧张,胆小怕事。
这样的心理会使驾驶员原来应有的技能得不到正常地发挥,处置情况不当,因而发生事故。
四、嫉妒心理。
这种心理是因别人胜过自己而产生忌恨心态。
有些驾驶员技术不如别人,但还不承认比别人差。
尤其在行驶中,一旦有人超自己的车,就不甘落后,一味地盲目攀比驾驶水平,此种心理最容易出事。
五、自卑心理。
这是一种过分低估自己,被压抑情感的心理反映,是缺乏自信的突出表现。
有这种心理的驾驶员不相信自己的主观力量,把困难看得过大。
如有的驾驶员因怀疑自己操作不对,处置情况不果断,以致发生车辆事故。
六、忧郁心理。
驾驶员当在生活环境不习惯、学习不理想、朋友关系、邻里关系上不和谐时,就会产生忧郁心理。
过度持久的忧郁、焦虑会产生其他心理疾病,导致驾驶员不能正常发挥驾驶技能,影响对各种情况的正确处置。
七、压抑心理。
压抑心理是指个人受到挫折后,思想、情绪得不到释放,抑制在心头还不愿意表露自己的烦恼。
这种心理会造成消极和古怪的心态,有此心理的驾驶员开车,就会不听指挥,不按交通法规行驶,导致事故的发生。
八、焦虑心理。
焦虑就是对任何事情都有预感危险和认为会有不利的事情发生,时间长了则会成为焦虑综合症。
主要表现为紧张不安、易惊、头痛、失眠、心跳、手抖等。
交通安全意识不强的原因
交通安全意识不强的原因
交通安全意识不强的原因有很多,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原因:
1. 教育不足:很多人在交通安全方面缺乏必要的知识和培训,尤其是儿童和年轻人,他们在学校或家庭中可能没有得到足够的交通安全教育。
2. 忽视交通规则:一些人可能对交通规则不够重视,他们可能会忽视红绿灯、超速、违反禁止标志等。
这种忽视规则的行为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3. 驾驶态度不端正:一些司机对自己的驾驶技术过于自信,不尊重其他道路使用者,经常超速、变道不打灯、闯红灯等,从而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
4. 自私心理:一些人过于自私,只关心自己的利益,不考虑其他人的安全。
他们可能会在不安全的地方停车,乱穿马路等,给其他人带来安全隐患。
5. 不良行为模范:一些人可能在日常生活中看到了不良的交通行为,例如看到别人闯红灯、逆行、使用手机等,这些不良行为会淡化他们对交通安全的重视。
6. 缺乏交通设施:一些地区可能缺乏交通设施,例如人行道、过街天桥等。
这导致行人和骑车人在道路上行走时感到不安全,容易出现交通事故。
7. 缺乏执法力度:一些地方的交通执法力度不够,交通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的
制止和处罚,导致违法行为人的安全意识降低。
综上所述,交通安全意识不强的原因主要包括教育不足、忽视交通规则、驾驶态度不端正、自私心理、不良行为模范、缺乏交通设施和缺乏执法力度等。
为了提高交通安全意识,我们需要加强相关教育和宣传,加强交通执法,建设更完善的交通设施,并且每个人都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尊重其他道路使用者。
驾驶员的不良心理及预防模版
驾驶员的不良心理及预防模版1. 引言作为驾驶员,驾驶技术的高低是确保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驾驶员心理状态对驾驶行为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不良的心理状态往往会导致驾驶员对道路交通环境的认知不准确,控制能力减弱,从而增加事故发生的风险。
因此,了解驾驶员的不良心理,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提高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和驾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 驾驶员的不良心理类型及特征2.1 焦虑情绪焦虑情绪常常会导致驾驶员的心理压力加大,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缓,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风险。
焦虑情绪的主要特征包括心慌、紧张、易怒、睡眠不好等。
2.2 抑郁情绪抑郁情绪可能导致驾驶员的兴趣和动力减退,心情低落、消极压抑,从而降低驾驶技能、影响决策能力和事故应变能力。
2.3 自信心不足自信心的缺乏容易导致驾驶员对驾驶技能的怀疑,认为自己无法胜任驾驶任务。
这种负面心理状态会降低驾驶员的自我效能感,导致驾驶技能下降,从而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
2.4 冲动行为冲动是一种驾驶员心理状态的表现,冲动的驾驶员容易在道路上违反交通规则,超速、鲁莽、强行变道等不安全行为频繁出现,从而增加事故的发生概率。
3. 驾驶员不良心理的预防措施3.1 心理疏导车辆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容易积累一定的焦虑情绪,所以需要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缓解驾驶员的压力感。
这可以通过听音乐、进行深呼吸、做放松锻炼等方式来实现。
3.2 心理训练开展驾驶员心理训练,有助于提高驾驶员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心理训练可以包括认知重构、心理预案训练、应激管理等方面的学习和实践。
3.3 情绪管理驾驶员需要掌握情绪管理的方法,学会识别并处理自己的情绪。
例如,驾驶员可以通过冥想、放松训练等方式来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从而提升驾驶安全性。
3.4 交通安全教育通过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提高驾驶员对道路安全的认识,增强其对交通规则的遵守意识,减少冲动行为的发生。
此外,还应加强对驾驶员的风险意识教育,引导他们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
2024年不良心理状态是行车安全的大敌
2024年不良心理状态是行车安全的大敌导语: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工具的普及和交通问题的加剧,行车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然而,心理状态作为一种内在的因素,对于行车安全的影响却常常被忽视。
尤其是在2024年,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压力的增大以及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不良心理状态对行车安全造成的威胁愈发凸显。
本文将从压力与焦虑、愤怒与冲动、疲劳与缺觉三个方面,对不良心理状态对行车安全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一、压力与焦虑在现代社会中,压力与焦虑已经成为人们普遍面临的问题。
无论是面对工作、家庭还是经济等多种压力源,这些因素都会对人的心理状态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影响行车安全。
首先,压力与焦虑会降低人的注意力和专注力,使其分散注意力,增加行车事故的风险。
当人处于压力和焦虑下,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不清晰等现象,导致对道路交通的关注度减少,错过重要的交通标志或交通信号灯等,从而产生危险行为。
其次,压力与焦虑还会导致人的情绪波动,影响决策能力。
在紧张情绪下,人们的行为常常冲动、鲁莽,容易做出错误的决策,增加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此外,压力与焦虑还会引发身体疲劳,降低反应速度,使人的行车能力下降,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二、愤怒与冲动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因为交通堵塞、不文明驾驶等原因产生愤怒情绪。
然而,愤怒与冲动是不良心理状态对行车安全的另一大威胁。
首先,愤怒与冲动会导致人的血压升高,心率加速,影响人的身体状态,进而增加事故的发生率。
在愤怒情绪下,人们容易犯粗心大意的错误,比如超速、违法变道等,从而引发交通事故。
其次,愤怒与冲动还会导致人的行为冲动,易冲动驾驶。
当人处于愤怒与冲动状态时,常常会采取激烈的驾驶行为,如急刹车、急变车道等,容易造成碰撞或翻车等严重事故。
此外,愤怒与冲动还会导致人的情绪不稳定,容易与其他驾驶者发生冲突,进一步加剧行车安全的威胁。
三、疲劳与缺觉在2024年这个高竞争、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下,许多人经常面临着疲劳与缺觉的问题。
驾驶员心理健康与交通安全的关联
驾驶员心理健康与交通安全的关联近年来,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和交通工具的普及,交通安全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重要问题。
人们普遍关注交通事故的发生原因,而驾驶员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也逐渐引起广泛关注。
驾驶员心理健康与交通安全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
本文将分析驾驶员心理健康与交通安全的关系,探讨心理健康对驾驶行为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改善驾驶员心理健康的建议。
一、驾驶员心理健康对驾驶行为的影响驾驶员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其驾驶行为的安全程度。
心理健康不良的驾驶员容易出现以下问题:1. 注意力不集中:心理压力、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会影响驾驶员的注意力,使其注意力不集中,从而降低驾驶的反应能力和判断能力。
2. 冲动和侥幸心理:心理健康不良的驾驶员可能会在道路上表现出冲动和侥幸心理,盲目超车、超速行驶或违反交通规则,从而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
3. 情绪失控:驾驶过程中遇到突发事件或者其他驾驶员的不文明行为,心理健康不良的驾驶员容易情绪失控,产生冲动行为,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改善驾驶员心理健康的建议为了保证驾驶员的心理健康,进而提高交通安全水平,有以下建议:1. 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检查:交通管理部门可以要求驾驶员定期接受心理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帮助解决驾驶员的心理问题。
2. 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针对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驾驶员,可以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服务,帮助他们减轻压力、缓解焦虑,提高心理健康状况。
3. 加强交通安全教育:交通管理部门应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提高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规范意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应变能力,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4. 交通安全宣传活动:通过举办交通安全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交通安全的重视程度,创造良好的驾驶环境,减少驾驶员情绪失控和冲动行为的发生。
5. 建立心理支持体系:建立驾驶员心理健康支持体系,包括心理咨询热线、心理咨询中心等,为驾驶员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有效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
三、结论驾驶员心理健康与交通安全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024年驾驶员的不良心理及预防(三篇)
2024年驾驶员的不良心理及预防心理活动制约着行为结果,驾驶员行车时的心理活动与安全行车有密切关系。
影响心理活动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易导致车辆肇事的不良心理主要有:好胜心理行车时争强好胜,爱与人比高低。
在这种心理支配下,表现为超速抢行,强行超车,开英雄车,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来不及应付,导致事故。
表现心理遇到熟人、亲朋好友,心情格外兴奋,想“露一手”,不该快的,开得飞快,不该多载的,却严重超载,把交通规则忘得一干二净,往往肇事之后,后悔莫及。
急躁心理遇有天公不作美、事不顺心、车不争气、时不等人等情况,又急又躁,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绪,驾车如飞,抢行抢超。
这种心理是安全行车的大敌,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十次肇事九次快,心情急躁事故来。
”赌气心理日常生活中,难免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如:超车时前车不让、被人甩了方向、车被他擦挂或夜间行车对方不关远行灯等等,如果遇上这些情况,就气从心来,火冒三丈,殊不知:“气是事故根,十赌九丧生。
”负重心理因家庭出现矛盾、亲人发生病灾、本人工作不顺心、生活不如意等原因,导致驾驶员思想负担过重、情绪低沉、思维迟钝、往往是手握方向盘,思想开小差,事故也就再所难免。
过瘾心理换了新车和开上高档车,有种骄傲感,头脑易发热,遇到较好路段,油门一踩到底,然而一遇到紧急情况,措手不及。
即使是在高速公路上,因高速行驶而发生交通事故的情况也并不鲜见。
侥幸心理遇有危险复杂路段、不良天侯、车带故障或酒后驾驶,本应谨慎驾驶或改道而行或耐心等待或排除故障再行,却自恃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硬抢硬过,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
麻痹心理在熟悉的路段,经常跑的区域和较好的路段上往往容易放松警惕,粗心大意,心不在焉,满以为很有把握。
岂不知,正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造成多少车毁人亡的悲剧。
效防心理见同事、朋友车开得快未出事,心理羡慕,不考虑自身素质,盲目效仿。
你跑得快,我跟得紧,你一小时到达目的地,我决不六十一分到,其结果往往是厄运难逃。
交通安全问题背后的心理因素
交通安全问题背后的心理因素交通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在人们追求便利和速度的同时,交通事故频繁发生。
许多人认为这是由于交通规则的不完善或驾驶技术的不熟练所致,然而,心理因素在交通安全问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交通安全问题背后的心理因素,以期加深人们对交通安全的认识和警惕。
一、心理因素对驾驶行为的影响1.1 注意力不集中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快速,工作压力增加,时间紧迫感加强。
这使得许多驾驶员经常在行驶过程中分心,比如使用手机、听音乐或回忆过去等。
这种分心容易导致驾驶员注意力不集中,无法准确观察和快速应对道路情况,从而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
1.2 决策失误驾驶过程中需要驾驶员做出许多决策,包括变道、超车、减速等。
然而,一些驾驶员由于缺乏自信、急躁或受到他人的干扰,容易做出错误决策。
这些决策失误会导致车辆的不稳定行驶,甚至引发事故。
1.3 情绪影响情绪对驾驶行为有重要影响。
一个愉快的心情可以提高驾驶员对道路情况的敏感度和反应能力,而负面情绪(如愤怒、焦虑等)则会干扰驾驶员的决策和应对能力。
在情绪稳定的状态下驾驶是确保交通安全的重要前提。
二、心理因素对行人的影响2.1 不良行为习惯在城市中,人们常常面临拥挤的交通环境,这增加了行人交通事故的风险。
一些行人存在不良行为习惯,如横穿马路、闯红灯、使用手机等,这些行为容易使他们忽略交通规则和车辆的存在,从而增加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2.2 防御心理当行人在交通环境中感到威胁时,他们往往会产生防御心理。
这种心理状态使他们不易接受来自其他交通参与者的提醒和指导,认为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避免事故。
然而,这种过于自信的态度容易导致忽略安全因素,给行人带来潜在的安全隐患。
三、心理因素对乘客的影响3.1 信任感与松懈当人们成为乘客时,他们往往倾向于完全依赖驾驶员和交通工具的安全性。
这种信任感容易使人松懈警惕,对交通状况和安全隐患的观察减弱。
因此,乘客也应该保持对交通安全的关注,为自己的安全考虑。
交通安全四种不良心理
交通安全四种不良心理交通事故的发生有很多原因,一般来说是人的因素,车辆的不安全状态,道路和环境的影响。
下面就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交通安全方面的不良心理,供大家参考。
交通安全四种不良心理快车心理“十次事故九次快”,开快车是发生车祸最危险的因素之一。
导致快车心理的因素很多,有的驾驶员年轻气盛,生性要强开车上路后不愿落在别人后面,时时想着超越别人、压制别人;有的驾驶员拐道办私事怕耽误时间被领导发现,匆匆忙忙,提升速度;有的驾驶员有亲友坐车时,为了显示自己的驾驶技术,高速开车:有些驾驶员外出办事时,去时有尽快完成,任务的使命感、返回时有“早回家、早休息”的思想,容易开快车。
尤其在高速路上,不顾车辆限速提示而超速行驶,时速跑到150、160,上述这些快车心理,都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侥幸心理侥幸心理是驾驶员在驾车时虽然知道自己的驾车行为有一定的风险,但总认为灾难不会落在自己头上,“难得一次,不至于那么巧”,“只一次不会有什么问题”等等,特别是驾驶员有过几次转危为安的经历。
侥幸心理就会自然形成。
在处理情况时。
总是往好处想,如在超车时认为对方会给自己让路,占用对方行车路线不要紧,挤过去完全可能;在违章装载、违章操作时,认为不会出问题;在通过十字路口时觉得“一慢二看三通过”麻烦,总想快速通过;在山路转弯时,认为对面不会来车,不必减速、鸣号、靠右行等等。
正是这样的心理作用,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报复心理报复心理在某些驾驶员身上表现得比较突出。
容易使其丧失自控能力,有的驾驶员遇到不讲交通规则的行人或车辆占道后,经多次鸣笛,对方不理,便想报复对方,在逼近对方时嘴里不但骂骂咧咧,同时做点小动作,企图吓唬对方或迫使对方吃点亏。
结果导致事故的发生,产生报复心理的原因主要是有些驾驶员心胸狭窄缺乏修养和职业道德。
自信心理这类汽车驾驶员多是一些老驾驶员,多年没有发生事故。
天长日久产生了一种自信心理,认为大江大河都能过去,小河沟里还能翻船?因而在处理复杂路况或处理突然事件时,过于相信自己或过高估计自己的驾车水平,不注意总结经验,单凭自己的感觉,缺乏科学判断把自己以往的经验看得尽善尽美,结果就会酿成悲剧。
驾驶员管理论文驾驶员行车中常见不良心理的现与应对
驾驶员管理论文驾驶员行车中常见不良心理的现与应对驾驶员管理论文:驾驶员行车中常见不良心理的现象与应对概述:在驾驶过程中,驾驶员的心理状态对驾驶行为和安全态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驾驶员常常会出现一些不良心理现象,如焦虑、冲动、疲劳等,这可能对其驾车技能和决策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本篇论文将探讨驾驶员行车中常见的不良心理现象,并提出应对策略,以促进安全驾驶和交通事故的预防。
1. 压力和焦虑现象:驾驶员常常面临路况复杂、时间紧迫等压力,这可能导致他们感到焦虑。
焦虑会引发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增加事故风险。
应对策略:- 学会应对压力,如学习放松技巧、通过音乐等方式缓解焦虑。
- 提前规划行程,合理安排时间,减少时间紧迫感。
- 运用正向思维,保持积极心态,相信自己的驾驶能力。
2. 冲动和愤怒现象:在道路上遇到不文明驾驶、交通拥堵等状况时,驾驶员可能产生冲动和愤怒情绪。
这种情绪容易导致冲突和激烈的驾驶行为,从而增加了事故发生的概率。
应对策略:- 保持冷静,尽量避免与其他驾驶员发生口角或冲突。
- 学会释放情绪,如通过呼吸深吸、放松肌肉等方式,缓解紧张情绪。
- 培养宽容和包容的心态,尽量忍让他人的错误行为,并保持礼貌。
3. 疲劳和困倦现象:长时间连续驾驶、睡眠不足等均可能导致驾驶员出现疲劳和困倦,这对驾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疲劳驾驶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应对策略:- 做好充分的休息,确保每天获得足够的睡眠时间。
- 长时间驾驶时,应适时停车休息,伸展身体,活动筋骨。
- 避免饱腹或过度饥饿的状态下驾车,保持饮食平衡。
4. 自信和沾沾自喜现象:有些驾驶员在驾驶技能较为熟练或道路熟悉的情况下,容易产生自负和沾沾自喜的情绪。
这种心理状态可能导致他们轻视安全意识,对安全规则放松警惕。
应对策略:- 持续学习和提升驾驶技能,保持谦逊态度。
- 建立良好的安全意识,尊重交通规则,不骄傲自满。
- 参加交通安全教育活动,了解最新的交通法规和安全要求。
驾驶员心理及道路交通安全
在行车过程中,有的驾驶员不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按照操作要领驾驶车辆,遇到可能发 生车祸的情况,或已经预感到可能发生的问题,不是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避免,而是靠碰“ 运气”。明知超速超载、车辆带“病”上路、无证驾驶等严重违章行为的危害,但是由于 他们存在侥幸心理,自认为技术高超而又未必能被交警查到,只要运气好就可万事大吉, 因而强化了他们的侥幸保险心理,对违章作业根本不予重视,但他们却在极度紧张的情况 下驾驶车辆,行车中心理一直处在复杂、多变、波动的状态之下,深怕被查处或发生事故 ,遇到险情时很难全神贯注,沉稳操作,不是惊慌失措,就是反应迟缓。
(二)、行车中遇到各种情况会引起驾驶员恐慌和焦躁心理
驾驶员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心情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特别是在 行车时,驾驶员要受到外界的,人为的和出乎意料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会使驾 驶员心理发生变化。如车内环境变化会引起驾驶员情绪不稳定;道路平坦会诱发驾驶员 驾驶单调形成道路催眠;弯曲道路由于车辆连续转弯产生厌烦心情;车辆拥挤和堵车会 使驾驶员产生急躁情绪;遇交通事故会使驾驶员产生恐慌心理。
驾驶员特征
四、驾驶员的心理特征 1 感觉与知觉
感觉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 ,在头脑中引起的反应。(视觉、听觉、平衡觉、运动觉 )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各种属性的综合反 应。(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驾驶员特征
2 注意 注意就是人们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对象的指向和集
中。 注意具有两个特征:一是对象的指向性,二是意识
人的心理情绪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个性差异
① 性别差异: 男性:外倾,反应快、易冲动、忽视危险和困难,有身体优 势; 女性:内向,反应慢、谨慎、依赖性强、无身体优势;
驾驶员不良心态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h
驾 驶 员 不 良 心 态 对 行 车 安 全 的
邵 军 王 林 强
影 响
不 良 心 态 的 种 类 及 危 害
理 没底 , 容易 头脑发 热 , 容易蛮 干而 酿成 大祸 。
( 1 ) 好 胜 心理 。是 指 内心有一 种不 甘人后 、 争 强
( 9 ) 急切 心 理 。是 指 缺 乏 稳 定 的情 绪 、 急 于 达
惯。
( 4 ) 报 复 心理 。是指 对 于有损 自己的人 和事 , 给 予 过 激 的 回应 。这种 心 理是 导致 驾 驶员 开 霸 王车 、 赌 气 车 的主要 原 因 , 有些 驾 驶员 往 往把 别人 的无 意 行 为 错误 的认 为 是对 自己 的故 意挑 衅 , 进 而采 取过 激 行 为给予 回应 . 最终 导致 事故 发生 。 ( 5 ) 投 机 心理 。是指 不讲 原则 的走捷 径 、 投机 取 巧 。这种 心 理 的驾 驶员 开车 往往不 能严 格遵 守交 通 规则 和标 识 标 线 。 有时爱耍点小聪明 。 却 往 往 是 聪 明反 被 聪 明误 , 不是 出现交 通 违法 就 是发 生交 通 事 故。 ( 6 ) 逆 反 心 理 。是 指有 意 的敌 对 、 反 其 道 而 行 之 。这 是一 种纯粹 的病 态心 理 。这种 心理 的驾驶 员 平 时不太 服从 管理 , 在 开 车过 程 中这 种心 理危 害 极 大, 往往 出现 逆 行 、 酒 后 驾 驶等 严重 交 通违 法 行 为 . 事故 发生 的可 能性也 比较 大
( 7 ) 放 纵心 理 。是指 不 计后 果 的对 自己放 松 了 要求 。这种 心理 的驾 驶员作 风懒 散 , 自身要 求不 严 .
( 2 ) 要 有 亲情沐 浴 。家庭 是情感 的温 床 , 是 歇息 的港 湾 , 是 安全 的后 花 园 。和 睦 的家庭 孕育 着 愉悦 的心 情 、 滋 润着 健康 的心理 、 养育 着幸福 的情 感 。要
2024年不良心理状态是行车安全的大敌(三篇)
2024年不良心理状态是行车安全的大敌面对一桩桩悲惨的交通事故,痛定思痛,认真剖析,发现其中不乏由于驾驶员的不良心理状态所酿成的,也就是说,不良心理状态是行车安全的大敌,对此当引起高度注意。
一要谨防兴奋心理。
有的驾驶员当遇到高兴事情的时候,情绪亢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注意力完全不在驾驶车辆上或兴奋地盲目开快车,这很容易引发意外。
二要谨防好胜心理。
有的驾驶员自恃驾车技术高超,开英雄车、霸王车,不但超速行驶,还见空就钻、见缝就挤、见慢就超。
以这种心理开车,缺乏对环境准确判断和不能冷静处置情况,一旦遇到险情就会惊慌失措,从而引发交通事故。
三要谨防冒险心理。
有些路段的路标上明明写着减速慢行、严禁超车等警示语,可有的驾驶员却熟视无睹,依然我行我素,想怎么开就怎么开。
这种冒险一旦变为险情,那就追悔莫及。
四要谨防挫折心理。
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可能遇到挫折,会遇到各种各样不顺心的事情,一旦驾驶员所承受的这种心理压力超越了他所能承受的范围,就会出现思绪紊乱,精力分散,只会是机械地、无意识地驾车,此时若遇到危险情况就很难避让了。
五要谨防猎奇心理。
有的驾驶员猎奇和好玩,在驾驶车辆时也不安生,东瞅西看,还有的驾驶员驶离道路,将车开到一些并不熟悉的地方,这都是很危险的。
六要谨防紧张心理。
有的驾驶员受外界影响或心理压力,致使精神骤然紧张,这往往会出现操作失误,使车辆失控,酿成大祸。
七要谨防优越心理。
有的人自以为所驾驶的车辆的车型特殊,号牌特殊,车籍特殊等,便滋生了优越心理,将交通法规置之脑后,违章行驶,横冲直撞,甚至飚车,交通事故也就像魔影一样与他们结伴而行。
八要谨防厌倦心理。
有的人开车时间较长,开烦了,开腻了,产生了厌倦心理,厌而生躁,躁而生事。
尤其是当驾驶员带着抵触情绪上路时,遇事不冷静,不沉着,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驾驶员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环节。
作为驾驶员必须自觉地克服种种不良心理状态,保持乐观、稳定、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做到马达一响,集中思想,车轮一转,想到安全,以确保行车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安全四种不良心理
交通安全四种不良心理
快车心理
“十次事故九次快”,开快车是发生车祸最危险的因素之一。
导致快车心理的因素很多,有的驾驶员年轻气盛,生性要强开车上路后不愿落在别人后面,时时想着超越别人、压制别人;有的驾驶员拐道办私事怕耽误时间被领导发现,匆匆忙忙,提升速度;有的驾驶员有亲友坐车时,为了显示自己的驾驶技术,高速开车:有些驾驶员外出办事时,去时有尽快完成,任务的使命感、返回时有“早回家、早休息”的思想,容易开快车。
尤其在高速路上,不顾车辆限速提示而超速行驶,时速跑到150、160,上述这些快车心理,都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侥幸心理
侥幸心理是驾驶员在驾车时虽然知道自己的驾车行为有一定的风险,但总认为灾难不会落在自己头上,“难得一次,不至于那么巧”,“只一次不会有什么问题”等等,特别是驾驶员有过几次转危为安的经历。
侥幸心理就会自然形成。
在处理情况时。
总是往好处想,如在超车时认为对方会给自己让路,占用对方行车路线不要紧,挤过去完全可能;在违章装载、违章操作时,认为不会出问题;在通过十字路口时觉得“一慢二看三通过”麻烦,总想快速通过;在山路转弯时,认为对面不会来车,不必减速、鸣号、靠
右行等等。
正是这样的心理作用,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报复心理
报复心理在某些驾驶员身上表现得比较突出。
容易使其丧失自控能力,有的驾驶员遇到不讲交通规则的行人或车辆占道后,经多次鸣笛,对方不理,便想报复对方,在逼近对方时嘴里不但骂骂咧咧,同时做点小动作,企图吓唬对方或迫使对方吃点亏。
结果导致事故的发生,产生报复心理的原因主要是有些驾驶员心胸狭窄缺乏修养和职业道德。
自信心理
这类汽车驾驶员多是一些老驾驶员,多年没有发生事故。
天长日久产生了一种自信心理,认为大江大河都能过去,小河沟里还能翻船?因而在处理复杂路况或处理突然事件时,过于相信自己或过高估计自己的驾车水平,不注意总结经验,单凭自己的感觉,缺乏科学判断把自己以往的经验看得尽善尽美,结果就会酿成悲剧。
驾驶员心理特征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驾驶员心理特征主要指驾驶员本身的心理因素以及在特定行车环境中的心理活动,既有主观上的性格、气质、意志等原因,也包括在受外界人为或特定环境影响下的情绪反应等,与行车安全的关系主要有以下表现:
1.性格与行车安全
不同性格的人处理问题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其导致结果亦不同。
在行车中遇到意外情况时,有的小心谨慎,有的则粗枝大叶;处理问题是有的鉴定果断,有的则优柔寡断;安全意识方面同样有
的极为重视,有的满不在乎。
不难想象前者事故率会明显低于后者。
2.情绪与行车安全
情绪会影响驾驶员的行为,心情愉快、舒畅会精力集中、反应敏捷,提高驾驶潜能;而情绪低落、大喜大悲都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缓,势必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因而情绪的高低、一个人情绪受外界影响的程度对行车安全至关重要。
3.意志与行车安全
意志也是一个人性格的体现,好的驾驶员应具备遵守交通规则、搞好行车安全的自觉性,同时又要友好的自制能力和韧性。
交通事故主要原因之一的“疲劳驾驶”既有可观的“疲劳”,同时也是主观上一直不坚定的具体体现。
导致交通事故的不良心理活动
实际上,上述驾驶员性格、情绪、意志等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并不是孤立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心理特征的具体表现即为心理活动,除一些基本的、本能的心理活动外,交通事故的发生,往往与一些不良的心理活动有关。
1.盲目心理
我国的“交通管理条例”规定:“机动车实习驾驶员可以按考试车型单独驾驶车辆”。
实习和不经常从事驾驶的驾驶员,虽然具备了驾驶车辆的基本技能,但驾驶技术并不熟练,经验不足,对于复杂的道路情况和车辆性能还缺乏应变能力,并且车瘾大。
甚至为了显示自己,盲目开快车,对由此造成的后果估计不足,这种心理最易发生交通事故。
2.侥幸心理
有些驾驶员对酒后驾车、闯禁行线、超载、超员等违章行为,心存侥幸,他们总是想碰碰运气。
以为抓不住,及时抓住,自认为有亲戚朋友,在关键部门能够找关系,递个条子、去个电话就能了结。
每当侥幸心理得逞就会更加膨胀,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发生交通事故。
3.逞强心理
有些驾驶员特别是年轻的驾驶员,争强好胜,因而当别人的车辆超越自己时,就认为对自己的驾驶技术不服。
于是故意不让或者加速追赶,甚至强行超车后,故意猛打方向或紧急制动,这种情况最易发生交通事故。
4.逆反心理
认为对个别运管、路政、交警处理违章时的态度生硬、处罚不妥而心怀不满,故意违章以求心理平衡。
5.保险心理
由于车辆参加保险,有的驾驶员错误的认为投保后就有了后盾,不担心违章肇事后造成的经济赔偿问题,所以开车时采取无所谓的态度。
6.急躁心理
有的驾驶员性情急躁,不管道路状况如何,总是我行我素,遇到交通拥堵,不是依次排对等候,而是见空就钻,这样也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7.骄傲心理
有的驾驶员驾龄长,而且从未发生事故,就认为自己的驾驶
技术高超,产生了骄傲情绪,因此放松了对行车安全的警惕性,也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交通安全不良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