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具的受力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水平井钻具的受力分析
水平井钻具的受力分析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力学问题,在水平井摩阻与扭矩分析和计算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定性的分析在一定井眼条件和一定钻井参数情况下,不同钻具组合对井眼轨迹控制的能力。

钻柱与井壁产生的摩阻和扭矩, 用滑动摩擦理论计算如下:
F =μ×N
Tr =μ×N×R
式中:F 一 摩擦力
μ 一 摩擦系数
N 一 钻柱和井壁间的正压力
R 一 钻柱的半径
Tr 一 摩擦扭矩
从上式可以看出,μ 和 N 是未知数,通过大量现场数据的回归计算求出:μ=0.21(钻柱与套管)
μ=0.28~0.3(钻柱与裸眼)
同时我们对正压力也进行了分析和计算。

1、 正压力大小的计算
(1) 弯曲井眼内钻具重量和井眼曲率引起的正压力N1
现有的摩阻和扭矩计算模式是根据"软绳"假设建立起来的,即钻具的刚度相对于井眼曲率可忽略不计.设一弯曲井眼上钻柱单位长度的重量为W,两端的平均井斜角为I,两端的平均方位角为 A 。

如果假定Y轴在垂直平面内,•X轴在侧向平面内,把N1沿X和Y轴分解,则: N1y=T×sin I + W×sin I
N1x=T×sin A×sin I
(2) 钻柱弯曲产生的弯曲正压力N2
钻柱通过弯曲井段时,由于钻柱的刚性和钻柱的弯曲,便产生了一种附加的正压力N2。

如图所示:
R = 18000/K/pi (m)
L = R×2×Φ
Φ = 2×L/R
L1 = 2×R×sin Φ (m)
根据力学原理:
M = E×Im ×K/18000*pi
M = N2×(L1/2)-T×L1×sin Φ
则有:
N2 = 2×T×sin Φ +2×E×Im ×K/1719×L1
这里:
K - 井眼曲率 (°/100米)
L - 井段长度 (米)
L1 - L的直线长度 (米)
I
A T SINi w I T N sin sin )sin (1⨯⨯+⨯+⨯=
N2 -附加正压力 (KN)
E-弹性模量 (KN/m)
Im -截面惯性矩 (m^4)
2、摩擦系数的确定
在设计一口水平井时,我们可以利用邻井摩擦系数来预算摩阻和扭矩。

在实钻过程也可以实求摩擦系数的大小,其方法如下:
(1)•用转盘钻至某一井深时,均匀反复上提下放活动钻具,记录上提悬重Q上和下放悬重Q下。

(2) 在同一井深,转动钻具,记录此时的悬重Q转。

(3) 上提摩擦力F上=Q上-Q转,
下放摩擦力F下=Q下-Q转。

(4) 计算出相应井深的上提正压力N上和下放正压力N下。

(5) 求上提/.下放摩阻系数μ上和μ下:
μ上=F上/N上=(Q上-Q转)/ N上
μ下=F下/N下=(Q下-Q转)/ N下
水平井摩阻和扭矩的计算:
在确定了正压力的大小和摩擦系数的大小以后,•就可对水平井的摩阻和扭矩进行计算。

拉力增量 T=W×cosI ±μ×N
扭矩增量 Tr=μ×N×R
起钻时:
T2=T1+W×cosI + μ×N
下钻时:
T2=T1+W×cosI - μ×N
钻具只转动时:
T2=T1+W×cosI
Tr2=Tr1+ μ×N×R
使用上面的计算模式,我们编制了摩阻扭矩的计算机程序。

该程序主要有两种工作方式,即摩阻扭矩计算方式和确定摩阻系数计算方式。

在确知摩擦系数的前提下,可对摩阻扭矩进行钻前预测和实钻校正,在这一过程中,可对各种水平井不同井段工作情况的钻具组合进行受力分析,由此可进行钻柱设计。

在实钻过程中,也可根据实测的摩阻值反推摩擦系数。

力学分析模式建立起来后,我们对其正确性进行了验证。

在现场施工过程中,我们将理论悬重等计算值与现场实测值进行比较,其结果比较接近,误差仅为 1~2 % 左右,说明这一模式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出长、中半径水平井的钻具受力的情况。

3、水平井钻具的力学分析
使用该计算模式和计算机程序可对长、中半径水平井的各种钻具组合及各种工作状态进行力学分析。

这一工作可以作为组合下井钻具的理论依据,也可以在实际井眼轨迹控制过程中进行现场分析,具体讲来,可分为下面几种情况。

A、起下钻工作状态:
可以对给定井深、给定钻具结构在起下钻过程进行力学分析,包括起下钻过程中钻柱在各处所受的轴向载荷、正压力、摩阻。

这些分析可以用绘图或列表的形式表示出来。

B、转盘钻进工作状态:
在转盘旋转钻进时,可以对给定井深、钻具结构、钻井参数条件下的钻柱进行力学分析,其中包括钻柱在各处所受的张力、正压力、扭矩。

分析结果可以用绘图或列表的形式表示出来。

C、动力钻具钻进工作状态:
在动力钻具滑动定向钻进时,可以对给定井深、钻具结构、钻井参数条件下的钻柱进行力学分析,其中包括钻柱在各处所受的张力、正压力、扭矩。

分析结果可用绘图或列表的形式表示出来。

利用这些分析方法,对水平井的钻具组合进行钻前设计、钻进过程及钻后分析,总结出一套适应水平井井眼轨迹控制的钻具结构。

它一般有六部分组成。

其中第一部分为井底钻具组合,主要由钻头、稳定器、动力钻具及无磁钻铤等组成,其主要作用是控制井眼轨迹,使之满足轨道设计的要求。

该部分钻具单位重量相对较大,且一般处于大斜度井段或水平段,对产生钻压所起的作用很小甚至不起作用,因此在满足井眼轨迹控制要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缩短该部分的长度,这对于我们减小摩阻和扭矩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部分是钻压传递段,其作用是将钻压和旋转运动传递给井底钻具组合,对它的要求是在负荷传递过程中不受破坏,加钻压后不产生弯曲,且能使产生的摩阻和扭矩最小。

第三部分为增斜段下部,通常井斜角在60~90度的井段,该部分钻柱主要承受剪切负荷、轴向负荷及由于井眼曲率而产生的弯曲负荷,因为该井段井斜大,钻柱的重量不仅不能产生多大的钻压,反而会产生较大的正压力,为减小摩阻和扭矩,在满足剪切负荷、轴向负荷及弯曲负荷的前提下,在该井段井使用较轻的钻具。

第四部分为增斜段上部,井斜角一般小于 60 度,对该段要求主要是在加压时不发生失稳弯曲。

第五部分是重量累积段,要求该井段钻具能产生第四部分以外的钻压。

通常在增斜段上方下入钻铤或加重钻杆来产生要求的钻压。

第六部分为直井段,该段钻具通常处于受拉状态,所承受的拉伸负荷及剪切负荷相对较大,要能够满足其强度要求。

概括地讲就是抗拉、抗剪、抗弯与钻具重量间的平衡。

对于长半径水平井来说,在井斜角α∠ ATN(1/μ)时,其钻柱设计与普通定向井一样,只在井斜角α≥ ATN(1/μ)或水平段时,主要要简化井底钻具组合使之满足井眼轨迹控制的要求即可,这在减小摩阻扭矩的同时,还减小了粘附卡钻的可能性。

通常我们在井斜角大于 60 度以后采用 G105 斜台肩钻杆,其强度高、重量轻,能满足传递负荷减小摩阻的要求。

在此上面的钻具为钻压产生段,经理论分析得知,继续使用 G105 钻杆就能满足加压的要求,钻具不需要倒置(即不需要在上部井段下入钻铤或加重钻杆以推动井底钻具组合)。

但在钻进过程中,有时使用倒置钻具,不是为了产生钻压,而是在中和点附近使用强度较高的钻铤,使钻杆免遭交变载荷的作用,这对保护钻杆来说是有益的。

具体作法是在中和点附近加约 80 m 的钻铤,上下两端用加重钻杆进行过渡,在整个钻进过程中确保中和点不落在钻杆上,这样倒置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增加了钻柱的储备重量。

对于中半径水平井来说,由于其造斜率高,增斜井段短,并且通常利用动力钻具进行滑动定向钻进状态,所受摩阻较大,通常采用该分析方法并且进行倒置是非常必要的,具体钻柱结构如前所述,各段具体长度随井身剖面不同而异,通过该分析是不难确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