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河床》 课件22张

合集下载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诗歌第4单元河床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诗歌第4单元河床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7)沉郁顿挫。特点: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 如韩愈、杜甫等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 活,在所描绘的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 氛,配之相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如杜甫的《登高》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性格特征表现为:坚实宽厚(“那些马车响着刮木,像奏 着迎神的喇叭,登上了我的胸脯。轮子跳动在我鼓囊囊的肌 块”)、雄性美(“我拓荒千里”)、富有使命感(“我把龙的形 象重新推上世界的前台”)、博爱(“我在每一个瞬间都同时看 到你们”)。
2.诗中用了多种人称,“我”“他们”“他”“她” “你们”,分别指代什么?
1.诗人笔下的河床有何特点? 提示 诗人写出了河床的地域特征,除此之外,还用其多 彩的诗笔描绘出河床外在的形态特征和内在的性格特征。 地域特征是它来自黄河源头,起源于巴颜喀拉山;形态特 征表现为:宽阔浩荡(“巨人般躺倒”“巨人般屹立”)、有时 滋润(“我须臾不停地/向东方大海排泻我那不竭的精力”)、有 时干枯(“我刺肤文身,让精心显示的那些图形可被远观而不 可 近 狎 ” ) 、 沟 壑 纵 横 (“ 我 在 每 一 个 瞬 间 都 表 现 为 大 千 众 相”)。
象 怀的情绪。


把河床和人类并举,有一种不分“你我
一指人类 ”的和谐感,使读者更能进入诗歌的意
境,如同亲身感受。
对接高考
古代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 诗歌的语言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造 成的不同的创作特色。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 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 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 人的艺术特色。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诗人、同一诗人的 不同作品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河床》ppt课件

《河床》ppt课件

2、诗人创造“河床”这个形象的目 的是什么?
• 河床是一种象征。
我——河床
可以说我既是河床,又是英雄的象 征,先驱者的象征,也可以说是一 个文化底蕴丰厚、沉着自信的民族 的象征。
二、学生朗读全诗,讨论问题:
了解“意象群”,明白昌耀的意象选择是要 创造一个怎样的世界,传达一种怎样的情 感,宣扬一种怎样的审美。
37首先我们能注意到诗人喜欢用一些古奥的生僻的字眼或古语现象唐古特令名胝掌团圆月可被远观而不可近狎等这些字眼就像高原上的粗砾一样在过于光滑的节奏中打下了楔子制造了某种障碍从而丰富了诗歌的节奏
河床
昌耀
河床
•谷底部分河 水经常流动 的地方称为 河床。
走进作者
• 昌耀(1936—2000),原名 王昌耀。中国伟大的民族诗人。 籍贯湖南桃源。1950年参加中 国人民解放军,入师文工团。 1953年,在朝鲜战场上负伤后 转入河北省荣军学校读书。 1954年开始发表诗作。1955 年调青海省文联。1958年被划 成右派。后颠沛流离于青海垦 区。1979年平反。后调任中国 作协青海分会专业作家。1982 年后参与“新边塞诗”运动, 是新边塞诗派主要代表之一, 后曾率团出访俄罗斯等国家。 其代表作有《划呀,划呀,父 亲们!》、《慈航》、《意 绪》、《哈拉木图》等。
诗人对旧社会的农民怀有深厚的同情之心,但他在写诗时 力求把自己的感情隐藏在所描绘的对象后面,不作直接的 抒发和宣泄。A项“直抒对土地的感慨,宣泄自己的感情” 的分析错误的。
2、我称誉在我隘口的深雪潜 伏达旦的那个猎人。也同等 地欣赏那头三条腿的母狼。 请问“猎人”和“母狼”为 什么得到“我”同等的称誉 和欣赏?
这两个意象都充满了原始生命的强力, 有着让人震撼的血性,它们为了自己 的生存,无差别地生活在“我”苍莽 艰难的环境里,它们身上拥有着诗人 所追求的血性和对生命的坚韧态度。 虽然它们相互处于敌对的状态,但是 却具有无差别的旺盛的生命力,故而 “我”予以无差别的称誉与欣赏。

诗歌部分 第4单元 河 床 课件(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选读》)

诗歌部分 第4单元 河 床 课件(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选读》)

自主学习
预习作业
一、字音识记
须臾.( )
长唳.( )
媚.眼( )
跛.向( ) 帆樯.( ) 眩.晕.( )
飓.风( ) 胝.掌( )
答案 yú lì mèi bǒ qiánɡ xuàn yūn jù zhīபைடு நூலகம்
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
诗歌部分
第四单元 大地的歌吟
河床
温馨晨读
论取舍 人要有所取,必须有所舍。 “取”固费力,“舍”亦太难。 人不能只取不舍。 要有收获,必有付出。付出便是舍。
温馨晨读
对无法得到的东西,忍痛放弃,那是一种豁达,但也是一 种割舍。必须割舍而不肯割舍,则是疑虑与执迷,对自己有害 无益。能在必须割舍时,毅然地割舍,乃是坚强与洒脱。
温馨晨读
3.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老子》
赏读:灾祸啊依存着幸福,幸福啊潜伏着灾祸。它告诉我 们,祸福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要居安思危,若 身 处 逆 境 , 也 不 要 灰 心 丧 气 。 兮 (xī) : 语 气 词 , 相 当 于 “啊”。倚(yǐ):倚靠。伏:潜伏,隐藏。
自主学习
知识卡片 一、作家作品 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湖南桃源 人 。 1950 年 参 军 。 同 年 , 赴 朝 鲜 参 加 抗 美 援 朝。期间,推出处女作《人桥》,从此与诗歌 艺术结下不解之缘。
自主学习
1955年主动报名参加开发大西北。1956年调青海省文联。1957 年被错划为右派,此后从事农垦。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88年,被选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97年被省文联评为一级 作家。2000年3月23日,因患肺癌在西宁逝世。 1980年,长诗《大山的囚徒》在《诗刊》元月号发表,立即引 起了中国诗坛的关注。随后有长诗《慈航》《山旅》《划呀, 划呀,父亲们》《河床》《哈拉库图》等问世。

高中语文 诗歌部分 第四单元 精读 河床课件 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高二选修语文课件

高中语文 诗歌部分 第四单元 精读 河床课件 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高二选修语文课件

12/7/2021
第二十四页,共二十五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地域特征。宽阔浩荡,有时干枯、有时滋润,沟壑纵横。美、富有使命感、博爱。诗 人用第一人称的口吻为河床代言,消弭了河床与读者之间的隔膜。唐古特车夫,也泛指熟
No 悉河床、与河床有过亲密接触的人们。通过第三方的视角从侧面表现出了河床的整体形。
精读
河床
12/7/2021
第一页,共二十五页。
昌耀(1936-2000),作家。原名 王昌耀,湖南桃源人。1950 年参加中 国人民解放军,入师文工团。1953 年, 在朝鲜战场上负伤后转入河北省荣 军学校读书。1954 年开始发表诗作。 1955 年调青海省文联。1958 年被划成“右派”。后颠沛流 离于青海垦区。1979 年平反。后调任到中国作协青海分会。
表达诗人对消失了的物种的一种(yī zhǒnɡ)亲切缅怀之情。一指人类
Image
12/7/2021
第二十五页,共二十五页。
12/7/2021
第七页,共二十五页。
3.我须臾不停地/向东方大海排泻我那不竭的精力。/我刺肤 文身,让精心显示的那些图形可被远观而不可近狎。/我 喜欢向霜风透露我体魄之多毛。 [点拨] “排泻我那不竭的精力”“刺肤文身”“透露 我体魄之多毛”等刻画出了黄河的雄壮之美。
4.我是屈曲的峰峦。是下陷的断层。是切开的地峡。/是眩 晕的飓风。/是纵的河床。是横的河床。是总谱的主旋律。 [点拨] 这里采用排比的形式,从空间的角度,写了一系 列意象——峰峦、断层、地峡、飓风,显得阔远而浩瀚。
12/7/2021
第八页,共二十五页。
5.我一身织锦,一身珠宝,一身黄金。/我张弛如弓。我拓荒 千里。 [点拨] 诗句体现出了一种气吞万里的张扬的气魄。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诗歌第四单元 1 河 床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诗歌第四单元 1 河 床


果脯.(fǔ)
堡 堡.子(bǔ) 十里堡.(pù)
载 满载.(zài) 度 测度.(duó)
刊载.(zǎi)
风度.(dù)
二、写对字形
峰luán(峦) 痉luán(挛) luán(孪)生
ài(隘)口 自yì(缢) 洋yì(溢)
xiá(狎)昵 yā(押)送
不jié(竭) jié(碣)石 jì(偈)文 jiē(揭)竿而起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பைடு நூலகம்代诗歌散文欣赏
本单元的诗歌不仅是借景抒情,更是力求通 过具体的物象和对人类存在的联想和思索,来把握更本质、更 具 有 思 想 含 量 的 诗 意 。 诗 人 通 过 塑 造 “ 河 床 ”“ 金 黄 的 稻 束”“半棵树”等中心形象而引发无限的联想,由点及面、由 空间及时间地探寻人与大地的关系,即对自然、土地、生命的 沉思。
◎语林撷英 一、名篇名句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我爱这土地》)
二、隽言妙语 1.奔腾的长江翻卷起晶莹的浪花,千里草原回荡着深情的 马头琴声。华夏儿女向祖国母亲致意! 2.大海用涛声歌颂,大山用巍峨见证,大地用缄默宣誓: 中国,我为你骄傲! 3.风雨苦难我们一起走过,辉煌成就我们一起创造。
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例如,《河床》中与 河床相关的意象有哪些?它们有何共同点?怎样表现出“我” 的感觉、情绪和思考?《金黄的稻束》分为哪几幅画面?哪幅 是主导画面?画面之间是如何有机联系的?《地之子》中的“子” 是如何向“地”表达自己的感情的?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半 棵树》仅仅表现树为半棵的奇异?《边界望乡》中诗人是如何 “望”的?其乡愁是否具有普遍性?
一、读对字音
1.单音字
堤.坡(dī) 须臾.(yú) 跛.向(bǒ) 彤.云(tóng) 脐.蒂(qí)

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河床》 课件 (共60张PPT)

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河床》 课件 (共60张PPT)

我须臾不停地 向东方大海排泻我那不竭的精力 ------有时滋润 我刺肤文身,让精心显示的那些图形可被 远观而不可近狎. ------有时干枯 我在每一个瞬间都表现为大千众相. ------沟壑纵横
性格特征:
那些马车响着刮木,像奏着迎神的喇叭,登 上了我的胸脯.轮子跳动在我鼓囔囔的肌块. ----坚实宽厚 我张弛如弓,我拓荒千里。 ----雄性美 我把龙的形象重新推上世界的前台。 ----富有使命感 我在每一个瞬间都同时看到你们。 ----博爱 ——坚韧
语言是诗人心灵的居所。诗人是怎样选择自 己的语言来接纳自己的精神寻求的?
【明确】语言是诗人心灵的居所,这首诗的 语言不同于我们常见的拘泥于小美丽,小感觉 的诗歌,这首诗的“大美”除了通过意象来表 达,还通过语言、句式的选择来实现。 这首诗不讲究韵律、押韵,但注重内在的 节奏。内在节奏通过奇崛的词汇、长短的句式 来实现。
这首诗中最大的意象——河床,诗中有对河床 的直接描绘,同时也通过其他一些意象的辅助来 使“河床”这个意象变得更加坚实、饱满,内涵 变得更加丰富。诗人笔下的“河床”有什么
特点?诗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河床的特 点?

A.诗人写出了河床的地域特征。除此之外, 还用他那多彩的诗笔描绘出了河床外在的形 态特征和内在的性格特征。
诗中用了多种人称“我”“他 们”“他”“她”“你们”,分别 指代什么?
“我”指河床,诗人用第一人称的口吻为 河床代言,消弭了河床与阅读者之间的隔膜; “他们”指唐古特车夫,也泛指熟悉河 床,与河床有过“亲密接触”的人们; “他”指兀鹰,“她”指母狼,这里把 动物都拟人化了,使之更加形象;
“你们”有两种不同的指代: 一指黄河象(“也永远怀念你们——消逝 了的黄河象”),表达诗人对消失了的物种的 一种亲切缅怀的情绪; 一指人类,把河床和人类并举,有种不分 “你我”的和谐感,使读者更能进入诗歌的意 境,感同身受。

高中语文课件:诗歌部分 第4单元 河 床(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选读》)

高中语文课件:诗歌部分 第4单元 河 床(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选读》)
高中语第9文章·选扩声修系统中调国音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
诗歌部分
第四单元 大地的歌吟
河床
温馨第9晨章 读扩声系统调音
论取舍 人要有所取,必须有所舍。 “取”固费力,“舍”亦太难。 人不能只取不舍。 要有收获,必有付出。付出便是舍。
温馨第9晨章 读扩声系统调音
对无法得到的东西,忍痛放弃,那是一种豁达,但也是一种割 舍。必须割舍而不肯割舍,则是疑虑与执迷,对自己有害无 益。能在必须割舍时,毅然地割舍,乃是坚强与洒脱。
最大的取舍是对成功与荣誉的取舍。人们追求成功犹如爬山。 一个又一个山头的征服过程虽艰苦,但成功在望的鼓励使你 提起勇气继续攀援,这是“取”的过程。但当你到达峰顶, 备享殊荣之时,也就是你准备功成身退之日。这一番“舍” 更需智慧与勇气。
温馨第9晨章 读扩声系统调音
另一种“舍”是对求之不得的事物的舍。尽力而为是“取”的 最高原则。发觉此事与己无缘,能潇潇洒洒地挥手而去,另 辟发展之道,这也是一种“舍”。
温馨第9晨章 读扩声系统调音
1.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十月之交》
赏读:高地变成山谷,深谷变成山陵。据科学推测,喜马拉雅 山这个地方在七千万年以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沧海变桑田 ,比喻世事多变。也比喻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总是向它相反 的方面转化。
பைடு நூலகம்
温馨第9晨章 读扩声系统调音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荀子·劝学》
不要以为只有能“取得”的人才是大智大勇,那些能毅然“割 舍”的人,实在具有更高的智慧与更大的勇气。
苦恼的来源是患得患失。所谓患得患失,也就是对取舍的疑虑 不决。
温馨第9晨章 读扩声系统调音
这“舍”有时是有形的,如买东西,置产业,你需付钱。有时 是无形的,如要专心争取事业上的成功,必须舍去许多个人 的享受。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而人们最常见的苦恼便是:得 到鱼,舍不得熊掌,得到熊掌,舍不得鱼。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同步课件:诗歌部分 第4单元 河床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同步课件:诗歌部分 第4单元 河床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答案】 诗歌的最后更肯定或者说更坚定地表明“我”对诺言的实践, 表达一种对世人的宽厚的爱。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第一人称 《河床》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来写,诗人不仅传达出神秘而雄性的河床给人 的奇异感觉,而且推向黄河源头,显示出母亲河的精神生命。也正是这种神秘、 孤寂、阳刚、大气的气质与诗人自身生命过程中折射出的情绪交叉综合在一起, 使我们感受到一个特殊年代诗人命运的行迹,一种劫后余生的生命律动。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著有《昌耀抒情诗集》《命运之书——昌耀四十年诗作精品》《昌耀的诗》《昌 耀诗文总集》等,代表作有《慈航》《山旅》《划呀,划呀,父亲们》《河床》等。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探背景] 昌耀青年从军,赴朝作战,受伤后转入地方,参加大西北开发。1957 年因 诗作《林中试笛》被打成右派,几十年间与磨难和贫穷相伴。《河床》记载了“反 右”时期诗人以无罪的戴罪之身在西部乡村服刑的生命轨迹,以及在结束了那 段岁月后,诗人置身于现代场景中,再次从那座大高原上折射的生命图像。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整体·感知] 《河床》以“滋润的河床 ”“干枯的河床”“ 浩荡的河床”“纵的河 床”“横的河床”,“屈曲的”“下陷的”“切开的”河床,有着“众水”的河 床等众多的意象来表现河床的雄性之美,以及“他”博爱的襟怀,无限的富贵, 悠久的历史。“他”饱经沧桑而又充满了生命的原力,表现出作者对雄性之美 与阳刚之美的追求和赞美。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定义:在记叙、抒情一类文章中,叙述人以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出现,以“我” 自称即第一人称。文中的“我”可以是作者本人,或作品中的虚构人物;也可 以是主要人物或次要人物。

1-4-1 河床

1-4-1 河床
诗歌部分 第四单元 大地的歌吟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洛夫以魔术般的语言,突破那些习惯性的陈陈相因的语字组 合方案,摒除那种缺乏生机的流行的语言模式,使语句结合 置于读者常常意想不到的位置上,从而获得新奇而刺激读者 想象的美学效果。
诗歌部分 第四单元
大地的歌吟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精读】 河床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我们热衷于参加葬礼、探望病人,远胜于参加婚礼和庆 典;我们头脑中总摆脱不掉一个老观念,认为眼泪里含有某 种美德,而黑色是最相宜的服色。 真的,没有什么比笑更难做到,也没有什么比笑更可贵 的了。 (杨静远译,有删改)
【精读】
河床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部分
第四单元 大地的歌吟
诗歌部分 第四单元
大地的歌吟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单元概述
诗歌部分 第四单元
大地的歌吟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三、个性化的语言表达 在语言方面,他们体现出鲜明的个性色彩。昌耀的语言 雄浑、高亢、阳刚、大气,带有一泻千里的宏大气派与原始 的血性;郑敏的语言让人联想到古希腊艺术中的那种 “静 穆”,语言带有一种雕塑的质感和光辉,透明而饱满;李广 田的语言尽带深情的质朴的诉说;牛汉的语言不标示绚丽秀 美,诗句不流于晦涩,而追求充满生活气息的明白晓畅,朴 实洗练的口语美,通过构架的气魄和抒写的力度,展示广阔 的文化背景和深邃的人的内心世界;

现代诗歌欣赏《河床》课件

现代诗歌欣赏《河床》课件

时间主题
诗人通过河床的变迁,表 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 对历史沧桑的反思。
诗歌意象
河流与沙石
河流象征着生命的流动和 时间的流逝,沙石则代表 了河床的坚实基础和历史 的沉淀。
草木与飞鸟
草木和飞鸟分别代表了河 岸的生命力和天空的自由。
船只与人类活动
诗人通过描绘船只在河上 航行、人们在河岸活动的 场景,展现了人类与自然 的互动。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重要里程碑
《河床》这首诗是现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 里程碑,标志着现代诗歌的成熟和崛起。
经典之作
《河床》这首诗被誉为一首经典之作,被广泛传 颂和引用,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影响深远
《河床》这首诗的影响深远,不仅影响了后来的 诗歌创作,还影响了整个文学的发展和演变。
05
《河床》的感悟与启示
文学之路
作者在大学期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毕业后从事文学编辑 工作。在职业生涯中,他不断探索诗歌的边界,尝试用不 同的形式和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荣誉与成就
作者的诗歌作品多次获奖,其中包括国内外的文学奖项。 他的作品被广泛翻译成多种语言,成为现代诗歌的代表之 一。
作者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作者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快速变化的社会转型期,科技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带来 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这种变化对作者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象征手法
象征手法
通过具体的事物或形象来暗示或表达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 感情。
象征手法在《河床》中的应用
诗人运用河床这一具体的形象,来象征着人类文明的起源和 发展,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通过描绘河床的壮丽景象, 表达出诗人对人类文明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敬畏。
比喻手法
比喻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众多的意象或者是在地域空间上与 “河床”相关,表现出形态外貌的特点,或 者是在气质精神上与“河床”相似,表现出 精神内涵的特点,它们都是为中心意象“河 床”服务的.
从地域、形态、性格三方面分 析河床的特点
地域特征:
我从白头的巴颜喀拉山走下。 ------黄河源头,起源于巴颜喀拉.
形特征:
他们说我是巨人般躺倒的河床. 他们说我是巨人般屹立的河床.
------宽广、浩荡
性格特征:
• 那些马车响着刮木,像奏着迎神的喇叭,登上 了我的胸脯.轮子跳动在我鼓囔囔的肌块. ------坚实宽厚
• 我张弛如弓,我拓荒千里。 ------雄性美
• 我把龙的形象重新推上世界的前台。 ------富有使命感
• 我在每一个瞬间都同时看到你们。 ------博爱
3、 两首诗都从形态和精神两方面写了黄河 和长江的特点《长江之歌》写长江一泻千 里,滋润两岸的气概,同时也赋予长江一 种象征意义,永远充满青春活力,永远向 前发展。
兀鹰 母狼 黄河象
带有原始色彩的血性动物, 容易唤起人们对旺盛生命力 的渴望与想象。同时也表现 了“河床”博爱的襟怀。
时间 古迹 宇宙洪荒的一片腭骨化石 始皇帝
给人以古老神 秘凝重的感觉
不可测度的深渊 结构力 驰道 不可攻克的球门
是对狞厉粗犷的原 生力量的认同
品味诗歌中的重要意象,
分析这些意象与中心意象“河床”的关系
高原,是诗人的受难之地,也是诗人的
获救之地,回望高原流放生活已经成为诗人 的一种精神朝圣,使诗人的灵魂得以净化获 得慰藉。由此,昌耀就成为了一位拥有独立 品质和真正创造力的优秀诗人。
诗歌其它意象选析:
鹰的城堡 唐古特人和那些马车 潜伏达旦的那个猎人
是民族世俗生活 有关的细节,展 现了西北高原的 民族风情
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 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从远古走来
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 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 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 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 你有母亲的情怀 啊长江 啊长江
概括这首诗的主题
潮汛可以象征希望,可以象征 辉煌,可以象征发展的机遇,也可 以象征生命的延续、中国的崛起而 河床是孕育生命和希望的,作者在 这首诗中用“河床”这一独特的意 象,向我们展示了他对生命的礼赞, 他对民族的爱!
黄河源头
巴颜喀拉山
雪豹
高原鹰
亚洲象
唐古特人
唐古特人的马车
母狼
1、《河床》是从父亲的阳刚之美来描写的, 写了黄河历经沧桑,百折不饶《长江之歌》 是从母亲的角度来描写的,写了长江的历史 悠久,无私奉献。
2、《河床》通过许多意象,间接的抒发情 感,主题多样,内容丰厚它不仅是对黄河 的赞美,还通过这种赞美,体现了对生命 的礼赞,对祖国的爱《长江之歌》直抒胸 臆,主题清晰,通俗易懂。
河床
昌耀
河床
谷底部分河 水经常流动 的地方称为 河床。
诗人昌耀有着非常的人生经历,1950年 弃学从军,参加过朝鲜战争,1953年,负 伤回国,开始文学创作,1957年以两首16 行小诗《林中试笛》而罹罪。
诗人因其异于常人的悲剧性人生经历,获
得了独特的苦难意识、生命意识和宇宙意识。 这些经历虽然对诗人的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 但从另一个角度讲却成全了他的诗歌。在意 象选择上,“高原意象”群成为诗人终其一生 的歌咏对象。
化石
写作手法
1、拟人: 诗歌采用了拟人手法,把“我”幻想成
“河床”,赋予“河床”以人的思维、人的 情感。以第一人称的方法来写,拉近了与读 者的距离,是诗歌显得更亲切,更有利于抒 情。
2、排比: 作用在于形成了排山倒海般的气势,
有利于表现“河床”的雄阔美,抒发诗人 内心的澎湃激情。
拓展阅读: 比较《长江之歌》与《河床》在意象和主 题方面的异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