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师世界古代史复习张松韬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吠陀时代P92
吠陀时代指印度成立吠陀圣典的时代(约公元前1500-前600年),“吠陀”意思是知识,是包括有大量的各种知识的宗教文献,是在很长的时期中由多人口头编撰并且世代口头传下来的。

由于这一历史时期迄今没有重大考古发现,而有丰富的传说材料。

这种传说材料搜集在这称之为吠陀的文献中,因此这一时期被称为“吠陀时代”。

吠陀时代分为前、后二期。

公元前1500~前900年被称为前期吠陀时代,这一时期雅利安人部落进入古印度的最初阶段。

畜牧业占主要地位,农业逐渐提高。

私有制产生,等级划分出现。

公元前900~前600年被称为后期吠陀时代。

这一时期农业进一步发展,铁器推广,商业兴起,国家出现。

●所罗门王p74
王(公元前960-前930年)是的国王,在作王四十年,为的儿子,犹太人智慧之王。

在位期间同埃及和推罗结为盟友,建立起强大的海军,积极发展海外贸易,尤其是红海一代。

曾广召工匠在巴基斯坦地区的许多城市进行建设,创造了著名的犹太教圣殿。

他将以色列犹太国家划分为十二个行省,建立起税收和劳役制度,巩固了君主政体。

所罗门王是犹太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君王,也是世界历史上富有传奇的君王之一。

●佛陀p136
佛陀简称为,其意为“者”。

是人们对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的尊称。

相传乔达摩.悉达多为古印度迦毗罗卫城释迦族首领净饭王的儿子。

自幼喜欢离群并思考人生问题。

于29岁出家修道,在出家7年后某次长达7天7夜的苦想后大彻大悟,成了无上智慧的彻悟者,也成了无量功德的圆满者,无上的究竟者。

因此被人们尊称为佛陀。

佛陀在恒河流域魔揭陀等国游历传教40多年,至80岁去世(约公元前486年),他去世后,佛教继续传播逐渐至南亚,成为世界性三大宗教之一。

●古代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p51
楔形文字是约公元前3000年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创造的一种用来记录的符号。

最初苏美尔人用板泥通过图画的形式记录账目,后来这些图画符号演化为表意文字,把一个或几个符号结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含义,文字模式形成。

随着文字的推广与普及,苏美尔人开始用一个符号来表示一个声音,后又加了一些限定性的部首符号。

文字体系就基本完备了。

它是至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并且锲形文字对西亚许多民族语言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古印度的种姓制度p145
种姓制度是中国古代文献中对印度的一种复杂的等级制度的泛称。

种姓制度又称瓦尔纳制度,这种制度萌芽为早期吠陀时代,正式产生在后期吠陀时代。

是随着雅利安人内部的分化发生了贵族与平民的区别,后来从雅利安人部落中的平民和氏族贵族的一分为二和贵族内部的军事贵族与祭司贵族的一分为二形成了四个瓦尔纳,后期四瓦尔纳制度正式形成,婆罗门教的教典对其相应的规定了地位以及成员的不同权利与义务,种姓制度形成。

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是保护新生贵族剥削阶级的工具。

大流士一世p120
大流士一世是第三代君主(前522~前486)。

他在继位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以各个击破的策略,先后打了十八次大战役,铲除了八大割据势力的,诺大的帝国重归一统。

在大流士时代,在巩固占领区统治后继续向外扩张,波斯成为古代世界第一个地跨亚欧非的大帝国。

他曾进行大流士改革,确立了君主专制,加强了国王的权力,调整了
国王与贵族的关系。

大流士是的伟大君主,也是世界历史上的著名政治家之一。

二.简答题
1.古希腊古典时代的雅典民主政治p169
○概述:在希波战争中不断取得进展,在战争结束时,雅典民主政治达到古奴隶制条件下最民主的程度,在伯利克里时代达到极盛
○实质:是以雅典工商为领导的对于奴隶、非公民群众实行专政的一种手段
○优点表现:1.各级官职向公民开放,并以抽签方式决定。

2.主要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民众法庭拥有充分的权力
3.在公民大会和公民群众获得国家主权的同时,原有的氏族贵族势力被铲除殆尽
4.为担任公职和参加城邦政治生活的群众发工资和补贴
○局限性:1.广大奴隶群众不仅没有获得权利,反而被列为专政对象。

2.民主政治的范围在自由民中是有限的,妇女和外邦人不能参政。

3.虽然对内实行民主,对外却是极端残暴毫无民主。

4.民主政治的领导权仍掌握在奴隶主上层中,这些上层分子不再属反对平民中的贵族而是支持平民利用民主的工商业奴隶主。

○意义:这种先进的古代政治制度,为公民创造了广泛的参政机会,激发了公民的自由,开拓精神,推动了雅典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性的进步性。

2.古罗马的行省制度p233
内容:在征服区设立行省,派总督治理。

每当筹建一个省时,元老院首先对此省做出原则决定,并派出十人委员会协同军事统帅具体执行,共同制定基本法规、确立行省内城市或公社的行政划分和法律地位。

总督一般任职为期一年,并拥有该省的军事,民政和司法全权。

下属配有财务官和副将等。

罗马统治者采用包税制剥削行省居民。

优点:1.行省制将管理区域划分为若干部分,有总督向元老院和君主负责,简化了行政流程,方便对地方的管理。

2.对该地区的课征赋税一般沿袭以前的旧制,所以各行省税收制度因地而异,有利于该地区的管理。

弊端:1.行省远离罗马,总督在行政权中握有绝对的权力,这就为行省总督滥用职权,横行不法,搜刮钱财提供了条件。

2.行省制是罗马奴役海外被征服地区人民的一种形式,行省的官吏和军队的费用都由该省居民承担,中下层居民受尽压榨,苦不堪言。

3.罗马在实行包税制,承包商和行省官员串通,从事投机倒把活动,发放高利贷,盘剥行省居民,加速了罗马社会的腐败。

3.梭伦改革p161
背景:雅典的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政局动荡,而贵族统治阶级依然顽固。

一些出身平民经营工商业致富的奴隶主,为改变自身现状,在政治上向平民靠拢。

而以梭伦为代表的工商业奴隶主既痛恨贵族的恶劣,也不愿引发平民的暴动,主张以改革的方式解决平民备受压迫的各类问题,搞一个带有立宪意义的改革运动。

内容:1.颁布《解负令》,解除债务及由于负债而遭受的奴役。

2.按土地收入的财产资格划分公民等级,取消以前的贵族,农民,手工业者三级之分。

3.设立新的政权机构,贵族会议大受限制。

贵族会议权利地位下降,公民大会恢复了它作为城邦最高权利机关的威严。

4.颁布一系列促进工商业发展的法规。

评价:1.各项改革在解救人民疾苦,消除贵族特权方面迈了很大一步,调整了公民集体内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同时为工商业奴隶主掌握政权准备了条件,大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使其很快成为最繁荣的工商业城邦。

2. 梭伦改革是城邦历史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把雅典引上了建立奴隶主民主政治和发展奴隶制工商业的道路,这也是符合当时希腊城邦发展要求的康庄大道。

3. 由于受历史条件和本身工商业阶级立场的局限,以财产资格确立公民不同的政治权利,贵族仍然拥有世袭土地的特权。

所以没有满足下层平民对土地的要求,也没有使他们享受平等的。

4.古罗马的大土地所有制p236
产生原因:罗马在所征服地区没收大量土地充作国家公有地,出租或卖给富有公民。

罗马贵族大量占用公有地,同时兼并小农土地,致使大土地所有制迅速发展。

特点:1.大土地所有制在意大利各地和各行省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不尽相同。

2.以田庄为主要形式,采用大量奴隶劳动,庄园主坐享其成。

3.田庄与市场有着紧密联系。

奴隶制庄园经济具有商品生产的特征。

影响:大土地所有制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

大量使用奴隶劳动的各种庄园的出现,开始排挤小农经济,产生严重的土地兼并和土地集中现状。

农民大量破产,小土地所有者与大土地所有者矛盾激化。

5.古希腊僭主政治的特点和产生原因p152
特点:1.依靠武力和非法手段僭越夺权,不具有正当性,政治不能持久。

2.实行专制,拥有终身独裁的权力
3.实行世袭制
4.奉行打击贵族,争取平民的政策
5.重视殖民活动,推动工商业的发展
原因:1.随着殖民活动的开展,贵族专权收到挑战,平民反对贵族斗争渐趋激烈。

2.殖民引起的经济发展促使少数经营工商业的平民成为新兴的工商业奴隶者。

他们地位低下,不能参加贵族会议。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开始争取相应的政治地位权利。

为那些利用平民力量建立个人统治的僭主提供了机会。

6.斯巴达克起义的背景,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p246
背景:罗马奴隶社会内部,即奴隶主和被剥削人权、遭受残酷剥削的奴隶之间的阶级矛盾日趋尖锐。

失败原因:1.罗马奴隶社会还不具备废除奴隶制的条件。

2.起义为奴隶领导,始终缺乏明确的斗争纲领和远大的斗争目标。

3.代表着不同阶级利益的起义领袖意见存在分歧。

历史意义:斯巴达克奴隶起义是罗马奴隶阶级发动的一次伟大的反抗斗争运动。

其数量之多,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在古代世界实属罕见。

它沉重的打击了奴隶主阶级的统治,促使奴隶制剥削方式发生变化。

起义后农奴制开始发展,一定程度加速了罗马从共和制帝制的转变,推进了罗马奴隶社会的发展。

三.论述题
1.综合分析古罗马隶农产生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p264
原因:1.行省的激烈竞争,意大利大地产发展面临困难,主要是农产品滞销和奴隶劳动生产率低落。

2.由于战争的基本停止和清剿海盗的成功,奴隶来源减少,奴隶价格日趋昂贵。

3.强制性的奴隶劳动效率低下,加上地价提高,农产品销售竞争激烈,使得集中使用奴隶劳动的庄园不仅在经营管理上存在困难,而且经济效益也日益降低,逐渐变得无利可图。

4.奴隶制危机的逼近,有些奴隶主被迫改变对待奴隶的态度,给他们一定的自由以提高其生产积极性。

在立法方面,也颁布法令,禁止奴隶主杀死奴隶,对待奴隶的思想观念相应地也有变化。

特点:1.承租人有大小之分,但以小佃农为主。

2.隶农和地主的关系仍然建立在契约之上,其身份地位、权利和义务均有法律上的规定。

隶农都是享有公民权和其他法律权利的自由民。

3.隶农作为小租佃者在经济上具有脆弱性。

影响:1.随着大庄园经济上自给自足和独立倾向的加强,商品货币关系的萎缩,实物地租逐渐取代了货币地租,官府和有权势的地主加紧对隶农的压榨。

2.出现了强制租佃和承袭租佃的现象,依靠习惯调节隶农和地主关系,隶农的人身隶属和依附倾向日渐加强。

3.三世纪危机后,隶农丧失了自由民身份和独立经济地位,在罗马奴隶制解体时期成为介于自由民和奴隶间的一种特殊的依附农民,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中世纪农奴的先驱。

2.综合史实评价希波战争p165
(一)本质:这场战争的本质仍是奴隶制国家之间的争夺战争。

在此次战争中虽然希腊是正义的一方,但作为奴隶制国家的雅典,其作战本是为了城邦的奴隶制经济的利益,所以在战争胜利后逐渐从救亡图存转到扩张争霸,并在战争后期通过控制提洛同盟而发展了雅典的海上霸权。

(二)影响:1.作为正义一方的希腊,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维护了国家的团结统一。

并且希腊的胜利不仅使希腊各邦得以继续发展,使雅典达到空前的繁荣,还为今后的繁荣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客观条件,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和奴隶制的发展。

2.作为侵略一方的波斯,此次战争的失败使其扩张受到挫折。

虽然帝国在继续,但也不可避免的逐渐走向了衰落。

3.对于整个世界来说,希波战争可以说是世界文明分为东西两大格局的最初分水岭。

此次战争波斯虽败,但对于整个帝国来说只是局部边境事件,希腊无法经过小亚进入东方,而波斯帝国仍然在发展,它所继承的古代东方文明持续不绝。

此后世界文明发展的格局逐渐形成东西并存之势并持续至今。

(三)历史意义:战争进程和结局对雅典城邦制度的发展和雅典的对外扩张影响尤深,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和奴隶制的发展。

希波战争是人类历史文化的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融合,其影响远远超出波斯、希腊的范围。

它大大加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促进东西方文化发展,促进科学、艺术的进步。

打破东西方几乎完全隔绝的局面,从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

3.综合史实评述亚历山大东侵p188
(一)性质:亚历山大东侵是一场非正义的掠夺性战争。

它给东方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在对腓尼基的战争中,推罗沦陷,大量城市被摧毁,三万多生存者被贩卖为奴,财富被洗劫一空。

(二)影响:1.亚历山大东侵是成功的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希腊的城邦危机。

亚历山大远征扩大了统治区域,获取大量的财富,对希腊的城邦危机起到了缓和作用。

2.亚历山大东侵横跨亚欧非三大洲,客观上促使希腊文明与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的文明得以交流,扩大了各民族对已知世界的认识,加快了人类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

3.东征过程中吸收到了东方的制度,掠夺了大量财富,促使了亚历山大对帝国进行系统的改造,社会经济尤其是工商业迅速发展。

说明其东侵具有客观的促进作用。

4.综合史实分析古罗马三世纪危机p284
(一)原因:1根本原因:奴隶制的衰落和奴隶制社会矛盾激化,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尖锐矛盾。

2.具体原因:a. 罗马社会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

罗马的奴隶制在帝国前期获得高度发展,后日渐腐朽并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阻碍。

伴随而来的农业危机使大量使用奴隶劳动并和市场有着联系的大田庄,转变为主要剥削隶农和具有自给自足倾向的大庄园,在经济政治上独立性越来越强,使用奴隶显得无利可图。

b.帝国的上层结构更使衰退的奴隶制经济不堪忍受。

贫富分化加剧情况下,居于统治地位的奴隶主阶级生活腐化,大量破产农民流入城市。

面对庞大的财政负担,经济衰颓之势更加恶化。

(二)表现:1.经济方面:农业危机,手工业衰落,商业萧条,财源枯竭。

伴随着对隶农剥削的加重和隶农对主人依附的加强,隶农原有的自由身份也逐渐丧失,结果隶农制初期对于社会生产的一定积极意义也消失了。

2.政治方面:政治混乱和内乱外患加剧,中央集权的帝国政府陷入瘫痪状态,统治集团内部纷争不断。

罗马采用以蛮制蛮政策,阶级和民族矛盾尖锐,政局动荡不安。

5.综合史实评价古罗马的格拉姑兄弟改革p239
背景:当时罗马土地集中和农民破产造成严重社会后果,失地农民迫切要求重新获得土地。

一些有识之士鉴于农民破产有损兵源和稳定,开始筹划复兴小农的土地改革方案。

出身名门的格拉古兄弟根据形势,从奴隶主长远利益出发积极投身于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社会改革运动。

失败原因:格拉古兄弟实施改革企图通过限制占用公有地和分配土地给农民的立法,遏制土地兼并,保护小农经济以维持罗马国家的社会基础和军事力量。

但是,当时罗马处在城邦危机时期,小农的分划和破产已成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已不可能维持小土地所有制。

积极作用: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土地集中进程,改善了部分平民的生活的条件。

特别是盖约在形势推动下由单纯的土地改革发展到实行多方面的社会改革,沉重打击了元老贵族势力,改进了国家行政和司法管理机能。

这都符合当时罗马社会发展的要求,具有明显的进步性。

6.综合史实分析古希腊的城邦危机p177
原因:从实质上来说,城邦危机就是奴隶制发展的结果。

随着奴隶制的发展,奴隶制经济需要更多的奴隶人数,而城邦制的特点是小国寡民,独立自主,显然希腊城邦体制与之不适应。

奴隶制经济的不断进展破坏了城邦的经济基础,使得小农及手工业者破产,危机形成并加剧。

影响:1.随着作为希腊古典城邦体制基础的小农与手工业者的经济以及兵农合一的公民兵制的严重破坏,广大贫民与大奴隶主的矛盾日益激化,城邦内部的阶级斗争高涨。

许多的城邦都爆发了贫民起义,奴隶也积极响应参与,共同开展反抗大奴隶主的斗争,城邦内部矛盾加剧。

希腊奴隶主也在对内镇压和对外侵略中对城邦失望,把目光转向王权政治。

2.各大邦之间为了争霸而混战不已,最后把希腊纳入奴隶制发展所要求的建立王国和帝国统治轨道。

但在这混战的几十年中,未能找出摆脱危机的道路,而城邦危机却为马其顿王国的兴起和控制希腊提供了方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