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欣赏(四)——魏晋南北朝美术
魏晋南北朝绘画及理论
![魏晋南北朝绘画及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e9d23aa0f8c75fbfc67db218.png)
47
a
Chinese art history
魏晋南北朝 绘画
48
a
Chinese art history
魏晋南北朝 绘画
49
a
Chinese art history
魏晋南北朝 绘画
50
a
Chinese art history
魏晋南北朝 绘画
51
a
Chinese art history
《竹林七贤》全图共分两面,一面画嵇康、阮籍、山涛、王戎, 另一面画向秀、刘伶、阮咸、荣启期,共为八人。
24
a
张僧繇,生卒年不详,主要艺术活动在南梁时期。他与顾恺之、陆探 微并称为“六朝三大家”,和吴道子并称为古代的四大画家。
张僧繇绘画主要内容都是宗教人物,也能画山水、禽兽,还会塑像。 张僧繇的艺术在继承传统和借鉴外来形式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 风格,创造了中国佛教绘画第一种样式“张家样”,是吴道子出现以前最 为广泛流行的中国风格。他的绘画艺术特色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① 善于吸收传统艺术的优点。在卫夫人的“笔阵图”中受到启发,把 书法艺术创造性地运用于绘画中,形成“点、曳、斫、拂”四个基本技 法。 ② 吸收外来宗教艺术和少数民族艺术的影响,运用明暗晕染显现体面 关系的“凹凸法” ,塑造的人物和花纹较为丰满而有立体感。 ③一反顾陆以来“骨秀清象”传统人物画样式,“面短而艳”、形象
6
a
第二节 人物画的新发展 1、魏晋之际绘画名家 东吴曹不兴、西晋张墨和卫协。 其时作品题材,一部分明显因袭汉代美术,如荆轲、西王母、穆天子、 诗经、列女等;一部分是汉代题材的扩大,如洛神赋、金谷园图、三都赋 等。大多是历史传说和风俗题材,也有部分名士和神仙像。
7
中国美术史----朝代分析
![中国美术史----朝代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458b926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94.png)
魏晋南北朝美术发展的新特点.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艺术勃然而兴,出现了新疆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等一批艺术石窟,丰富了我国民族传统艺术.1、人物画在继承汉代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注重传神。
2、以线造型基础的方法不仅在艺术实践中贯穿始终,而且进一步提高到理论上予以充分的肯定。
3、绘画题材范围扩大,以文学作品为题材的绘画创作也趋于成熟,出现了顾恺之等杰出画家.4、山水画萌芽。
山水逐渐从人物画种而兴起。
5、建立中国绘画理论体系的雏形.出现了一批中国绘画史上划时代的理论家和绘画理论著作,如王微《叙画》、谢赫《画品》和,宗炳《画山水序》.总之,魏晋南北朝的美术,对唐以及以后来中国绘画的繁荣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是中国艺术(绘画)从雅拙走向成熟的桥梁.第一批画家出现”士大夫”三国: 曹不兴(佛画)西晋: 卫协、张墨(人、佛)东晋: 戴逵父子顾恺之三绝1、画出人的内在2、传神(眼神)3、高古游丝描4、“春蚕吐丝”般的线描5、画法画理:体现了朴素的现实主义美学<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烈女仁智图>“顾陆” 密体”张僧繇(南朝) ——吴道子(唐)” 疏体陆探微”秀骨清像”“吴带当风,曹衣出水”书法“二王”:王羲之《兰亭序帖》王献之《中秋帖》唐代绘画方面:1、人物画和道释壁画继先代之后而加以发扬.2、山水画在晋以后来的基础上继续发展.3、花鸟画脱颖而出,继山水之后以独立的姿态登上画坛.4、石窟陵墓壁画到初盛都有新的发展.5、唐代的绘画实践显示了唐代美学的实绩.人物画初唐,阎立本《步辇图》《历代帝王图》这一时期人物画不仅继承和发展了中原的传统,而还不断地吸收了边区各族和外来艺术的影响,不断发展.盛唐,是人物画最光辉的时期.宗教画吴道子《送子天王图》世俗画家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反映贵族生活.晚唐仕女画发展,周妨《簪化仕女图》.山水画展子虔《游春图》现存年代最早的山水卷轴画李思训李昭道父子“青绿山水”尝试由2D 转向3D 构图金碧山水王维创破墨“泼墨山水”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花鸟画薜稷(鹤)、韩幹(马)、韩滉(牛)书法初唐四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P148五代十国1、各小王朝的贵族地主阶级,自知其权势不保、用“及时行乐”来求精神的解脱.绘画上山水花鸟画的兴盛2、山水方面画家师法大自然,根据不同地区的山川状貌、气候特点,创造了多种风格的山水画,并发展了水墨山水画的特殊表现形式,皴、擦、点、染的技巧.3、花鸟方面,彻底摆脱了唐代作为装饰艺术的要求,写实风格大大加强,宗教画相应衰落.人物画继承唐遗风,细润精雅的格调占上风,能反映揭示社会本质.院体画和风俗画出现.宫廷画院■始于五代,盛于两宋。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https://img.taocdn.com/s3/m/9462ba75a26925c52cc5bfe3.png)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公元220年,曹操的长子曹丕篡汉称帝,建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
22l年刘备称帝,建都成都,国号汉,史称蜀。
222年孙权称帝,建都建业,国号吴,史称吴。
三家鼎峙,互相攻伐,史称三国。
经过几十年战争,至265年,司马炎篡魏称帝,同年灭蜀,改国号为晋,建都长安,史称西晋,280年灭孙吴,结束三国混战的局面,统一全国。
晋室经八王之乱于317年被迫南迁,建都建业,史称东晋,与北方五胡十六国隔江对峙。
南方历宋、齐、梁、陈之更替,北方经北魏、东魏、西魏、北周、北齐之变迁,史称南北朝。
581年杨坚代北周称帝建隋,589年攻灭南方最后一个王朝陈,统一全国,建都长安,结束长达三百多年的混战局面,为唐代的全面繁荣奠定了基础。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既是一个大混战的时代,又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代;既是外来文化源源输入和科技文化大发展的时代,也是文学艺术不依附于权势而进入自觉的时代;同时,也是宗教迷信大泛滥的时代。
当时的思想界极为活跃。
科学文化及文学艺术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魏晋世道混乱,武人弄权,多务实际,礼教束缚遂被打破。
曹氏父子推波助澜,力倡通脱,通脱即随便之义,文人思想随之解放,清谈之风大兴,魏晋风度成为时代思想解放之标志。
南北隔江对峙,战争频仍,生灵涂炭,人们心情苦闷,急需精神寄托之所,佛教乘隙而兴,开窟造像活动相继而起,翻译佛经、研讨佛理形成风气。
注重自我心灵净化,成为社会各阶层特别是文人学士思想行为的突出特点。
与汉代文人相比,魏晋六朝文人淡漠世事,隐居之想颇浓,其思想由外用变为内省,影响于艺术,则表现为艺术已不全为称扬礼教而作,陶冶性情的娱乐功能被强调出来,两汉之载道文艺观变为魏晋六朝之缘情文艺观。
载道强调文艺的从属地位,缘情则突出文艺本身的特性,文艺的独立性得到增强。
山水诗画的兴起,开辟了新的审美领域,山水、花鸟呈现出独立发展的趋势。
山水被视为卧游之景、畅神之具。
人物画由两汉的重外形变为重神韵,以形写神说、气韵生动说应运而生。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https://img.taocdn.com/s3/m/f803199203d8ce2f0166231f.png)
《牛橛造像记》(龙门二十品之一)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 中外美术史
35
2、石窟与寺观中的宗教雕塑 云冈石窟造像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 中外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 中外美术史
2
○ 绘画艺术
一、卷轴画: 1、著名画家--曹不兴、卫协、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曹仲达 2、绘画理论--《论画》、《古画品录》 、《画山水序》、《叙画》 等。
风格: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 笔法:春蚕吐丝、紧劲连绵 造型样式:曹衣出水 表现技法上:1、顾恺之、陆探微”“笔迹周密”的密体;2、张僧繇 “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的疏体
18
壁画 一、壁画: 佛教壁画、墓室壁画 1、佛教壁画---- 包括石窟壁画、寺庙壁画 2、墓室壁画---- 包括墓室壁画、拼镶砖画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 中外美术史
19
○ 绘画艺术 壁画 1、佛教石窟壁画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帝王的提倡,佛教传播十分迅速,随之而来的大量 寺院的兴建和石窟造像的流行,使佛教壁画逐渐成为绘画艺术的主流。
“六法”:
①气韵生动;表现的目的,即人物画要以表现出对象的精神 状态与性格特征为目的 ②骨法用笔;指作为表现手段的“笔墨”的效果,例如线条的运动感、节奏感和装饰性等 ③应物象形;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形 ④随类赋彩;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色 ⑤经营位置;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构图 ⑥传移模写:学习绘画艺术的方法——临摹
47
○ 工艺美术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 中外美术史
99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 第4章PPT课件
![99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 第4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945da4dc8d376eeafaa3125.png)
33
返回主目录 返回节目录
第五节 南朝陵墓雕塑
当佛教造像之风席卷南北时,其他门类的雕塑也并未沉寂。 陵墓雕刻,特别是南朝的陵墓雕刻也以精湛的技艺,恢宏的 气度,展示出特有的魅力。
3
返回主目录 返回节目录
第二节 佛教美术
一、佛教美术的兴起 一般认为西北丝绸之路是佛教文化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传播
通道。我国著名的石窟,如新疆克孜尔千佛洞、甘肃的敦煌 莫高窟、炳灵寺、麦积山,山西的云冈,洛阳龙门等石窟, 都是沿古丝绸之路由西向东分布的。应该说这个时期佛教美 术的重头戏是在中国北部展开的。
31
返回主目录 返回节目录
第四节 山水画的兴起
一、山水画溯源
多数学者认为山水画作为一种独立画种出现于魏晋时期。以 顾恺之为代表的这个时期的画家们,为山水画的形成作出了 重要的贡献。
32
二、山水画论
宗炳的《画山水序》是重要的早期山水画文献。文中除了论 述山水画艺术与自然景物的关系外,最重要的是提出了山水 画艺术“畅神”的功能观。宗炳的《画山水序》是当时山水 画实践和表现技法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理论总结。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36
Thank You
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
Thinking In Other People‘S Speeches,Growing Up In Your Own Stor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中国美术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
![《中国美术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https://img.taocdn.com/s3/m/a04a4d94336c1eb91b375d15.png)
画家也在佛教美术中施展才华,创造出新的适合中国审美风范的样式, 石窟寺艺术在中原文化与国外文化碰撞交流中吸收新元素,踏上本土 化历程。
第一节 绘画
• 卷轴绘画 • 三国两晋画家及传世作品 • 曹不兴,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亦名弗
第九窟西壁胁侍菩萨,石雕,北魏,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第八窟北壁坐佛局部,石雕,北魏,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第20窟主佛及东立佛
杨子华 北齐校书图(宋摹本残卷)
《北齐校书图》局部
墓室壁画
• 汉魏时期中原战乱,大量民众迁往局势相 对稳定的西北和东北地区,促进了当地文 化的发展。汉代中原地区的墓室壁画装饰 的传统在这些地区延续发展。
• 西北地区主要包括河西走廊到新疆吐鲁番一带。这 一地区的壁画墓主要是魏晋与五凉时期的,较有代 表性的有嘉峪关新城曹魏墓、敦煌佛爷庙湾西晋墓 以及十六国时期的酒泉丁家闸5号墓和新疆吐鲁番 地区的哈拉和卓北凉墓等。
画史与画论
• 顾恺之的传世画论有《论画》、《魏晋胜 流画赞》、《画云台山记》。
• 。顾恺之强调人物画的传神,认为“四体 妍蚩,本亡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 中”。在阐明传达人物神情气质的同时, 也强调绘画技巧的重要性,提出“以形写神”、 “悟对通神” 、“迁想妙得”等观点,是谢赫 “六法”产生的基础,对中国画创作及其 理论发展有深远影响。
北齐壁画墓—— 娄睿墓壁画
门吏图
太原王家峰北朝墓葬 壁画局部,墓主人徐显秀夫妇
陵墓砖画
• 南京古为六朝都城,一些高等级的墓葬集中在该区,如西善桥、 鹤仙坳、金家村、吴家村、油坊村等南朝王侯陵墓。
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https://img.taocdn.com/s3/m/93081a373968011ca300913b.png)
(一)墓室壁画
代表:嘉峪关砖墓壁画
写意线描为主。 多用弧线,粗细 变化多端,风格 疏简粗狂。色彩 以红黑搭配为主, 也是信手涂抹式, 色面与线形常不 合,艺术效果朴 拙生动。
拼镶砖画——《竹林七贤 与荣启期》
拼镶砖画是一种从画像砖演变而来的、有江南地 域特色的艺术品种。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是1960年在南京西善桥宫山 北簏发掘的一座巨幅拼镶砖画。两壁对称,各绘出四个 人物,各有榜题姓名,每两像之间用树木分隔,一侧为 嵇康、阮籍、山涛和王戎,另一侧为阮咸、刘伶、向秀 及荣启期。他们纵酒放达、超然洒脱的生活,是当时弥 漫于社会的“清谈玄学”之风和新的人生观的形象反映。 拼镶砖画由于尺幅巨大,用多砖拼成,按事先勾勒 的粉本,制成多块印模,再印到砖上。砖画上人物形象 与顾恺之的几件传世作品相当接近,线条虽然比卷轴画 笨拙,但也能体现出“紧劲连绵,循环超忽”的风韵, 甚至树的造型也与《洛神赋图》中的同类树种如出一辙。
新 疆 克 孜 尔 石 窟 壁 画
新 疆 克 孜 尔 石 窟 壁 画
2、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20世纪最 有价值的文化发现,座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 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 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近代以来又发现了藏经洞, 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 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但在近代,莫高窟受到 骗取、盗窃,文物大量流失,其宝藏遭到严重破坏。 1961年,莫高窟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之一。 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这是 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动乱、大灾难的年代,是封 建统一政权瓦解、封建军阀各据一方的长期分裂 时代。
各地军阀群起,兵戎相见,另外是天
魏晋南北朝的美术
![魏晋南北朝的美术](https://img.taocdn.com/s3/m/0b4c00f90066f5335b81216f.png)
线条以连绵不断的、悠缓自然的形式体现出节奏感,线条的力度略有控制 ,正如“春蚕吐丝”一样,称为“春蚕吐丝描”。
2021/3/11
10
顾恺之-女史箴图
2021/3/11
11
顾恺之-洛神赋图
2021/3/11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主讲:李亚慧
2021/3/11
1
•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581年) 这是 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动乱、大灾难的年代,是封 建统一政权瓦解、封建军阀各据一方的长期分裂 时代。
此时社会的大变革、大变动,使思想文化南北 交融、东西并汇,促进了艺术的转变和发展,为 唐代美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衣出水”。“曹家样”
概括了佛教艺术在最初
传入的几个世纪里中外
交融的艺术风格。
2021/3/11
16
2021/3/11
17
一、绘画
• 绘画理论
顾恺之的三篇论画文章,谢赫的《古画品录》,宗炳、王 微等人的山水画理论文章是这一时期美术理论的重大成果 ,成为后世美术理论的优秀先导,其观点历经一千多年的 美术史的检验,至今仍具有经典意义。
12
顾恺之-列女传仁智图
2021/3/11
13
陆探微
南朝时杰出画家,擅长人物画。他运用草书的体势,形成气脉 连绵不断的“一笔画”的笔法,而画人则能作到“精利润媚”、“笔力 劲力如锥刀焉”。创造的“秀骨清像”的人物形象,清秀隽永,是对 崇尚玄学,重清谈的六朝士人形象的生动概括。他所创造的这种人 物画式样在当时蔚然成风,并影响到雕塑的造型。 画风在艺术表 现上,笔迹劲利,讲求骨气用小性之美,亦与当时的审美风尚相关 。前文所引“顾得其神”、“陆得其骨”,正是指陆探微绘画既得线条 的力度之美,又得表征内在生命的“气”的刚性之美。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艺美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艺美术](https://img.taocdn.com/s3/m/a4902dc2bb4cf7ec4afed0af.png)
陶瓷工艺
魏晋南北朝陶瓷工艺概述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创制出白瓷,为我国制瓷业癿収展开 辟了广阔癿前景。 自从东汉収明瓷器以来,我国瓷业得到了连续丌断癿収展, 在两千年癿収展历程中,中国瓷业高潮迭起,出现了为数众 多癿著名窑场和丌朽名瓷。魏晋南北朝是中国陶瓷収展癿第 一个高峰,此间南方烧造青瓷癿窑场迅速增多,烧造觃模扩 大;北方亍南北朝时期烧制成功白瓷。白瓷癿烧造成功是我 国陶瓷史上癿大事,它为陶瓷美术癿収展开辟了一条广阔癿 道路。
陶瓷工艺
陶与瓷的区别与联系
人们总是把瓷不陶相提幵论而称之为“陶瓷”,这种提法反 映了陶和瓷都是火不土癿艴术。由亍陶器収明在前,瓷器収
明在后,所以瓷器癿収明,很多方面叐到了陶器生产癿影响。
如人们对火癿性能癿掌握和对粘土特点癿充分认识等。但陶 不瓷无论就物理性能,还是就化学成分而言,都有本质癿丌 同。
盘口壶 青瓷神兽尊
瓷虎子
建筑艺术
佛教建筑的大量建造
从建筑癿类型看,佛教建筑可分为佛寺,石窟和塔三种类型。 1.佛寺癿布局有两种,一种是中心佛塔式,另一种是佛寺。
盘口壶 青瓷神兽尊
2.石窟在中国北方一觇多,因地制宜癿建造。有著名癿洛阳 龙门石窟(结合了木结构癿建筑)、山西大同于冈石窟、敦 煌莫高窟、新疆兊孜尔石窟。石窟是对佛寺癿模仿。 3.塔,是最有中国特色癿佛教建筑。有重叠式、楼阁式、金 刚宝座式等等。
魏晋南北朝的工艺美术
储程 5092029011
魏晋南北朝工艺美术 陶瓷巟艴 染织巟艴 服装巟艴 家具巟艴 建筑艴术
概述
魏晋南北朝社会概况
1.社会动荡 2.玄学兴起 3.佛教繁盛 4.中外文化、南北文化交流 自乐汉灭亡到隋统一癿数百年间,社会风雨飘摇、戓乱频繁, 人生癿苦旅迫使人们寻找精神避难所,亍是佛教便在中国癿 广大地域内获得滋生,宗教艴术也应运而生。
中国美术鉴赏(选修课)
![中国美术鉴赏(选修课)](https://img.taocdn.com/s3/m/78fae755852458fb770b564c.png)
元四家绘画艺术特点 即中国文人画共同点:
1、强调绘画的文学化,使作品的文学趣味进一步加强 2、与文学趣味一致,并且具体体现这一趣味构成元画特点的是 对笔墨的突出强调和以书入画 3、与此相辅相成,画上题字作诗蔚然成风 4、用最简洁单纯的艺术语言表达出避世隐逸,超凡脱俗的人生 理想、悠然淡润的处世态度,把山水画作为情感的归宿和依托。 (情调多流于伤感、淡泊、孤寂,反映了时代动乱中无可奈何 的情绪)
四、五代两宋美术
(一)五代
1、人物画——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周文矩《重屏会棋图》
2、山水画——荆浩、关同、董源、巨然
3、花鸟 黄荃《珍禽图》
徐熙 写意花鸟的始祖
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说,或称之为”徐黄异体 “
(二)两宋
宋代画坛一个重要的现象院体画与文人画对峙 院体画——多以花鸟、山水和宫廷生活为题材,重视形神 兼备,风格华丽细腻。院体画的创作提倡“形似”,、 “格法”,要求画家具有相当写实能力。对物象作精尽入 微的描绘,力求表现出对象的自然形态。在构思想讲求含 蓄巧妙,达到诗情画意相得益彰,在笔墨技巧上重视传统 但又不恪守古法,“以不仿前人,而物之情态形色具若自 然”。反映可最高统治者的审美标准。(翰林图画院)
中国美术鉴赏
一、秦汉美术
漆奁彩绘车马出行图(西汉).
二桃杀三士画像
鸿门宴,西汉元成时期洛阳烧沟村61号汉墓后室后壁
荆轲刺秦王画像,东汉,南阳唐河县针织厂院内
二、魏晋南北朝
(一)人物画 顾恺之——“三绝”,画绝、才绝、痴绝
女史箴图卷, 东晋,顾恺之
洛神赋图卷,东晋,顾恺之
列女仁智图卷,东晋,顾恺之
南陈北崔:陈洪绶、崔子忠 陈洪绶:人物画《归去来辞图》、版画《九歌图》表现屈原行 吟《博古叶子》、《水浒叶子》
第四讲-魏晋南北朝美术PPT课件
![第四讲-魏晋南北朝美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1f08aaa10a6f524ccbf85c8.png)
• 莫高窟壁画中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主要
题材包括具有情节性构图的佛传故事、佛本生故
事、因缘故事,还有大量的菩萨、飞天、伎乐天、
夜叉等形象。
2020年9月28日
20
敦煌壁画题材
• 佛传故事和佛本生故事 代表作品:《尸毗王割肉贸鸽》、
《王子舍身喂虎图》、《鹿王本生图》 等
• 经变故事:就是用绘画手段把佛经中文 字描述的佛国乐土景象和各种故事,演 变为可视的艺术形象,简称“经变”。
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020年9月28日
18
敦 煌 莫 高 窟
2020年9月28日
19
敦煌莫高窟壁画
•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开凿于今敦煌市区东南25公 里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是世界现存最大的佛教 艺术宝库。
• 莫高窟至今保存有492个窟,塑像2000余尊,壁 画四万五千余平方米。其中特别灿烂辉煌的是北 朝和隋唐时期的作品。这些丰富多彩的壁画,显 示了中国古代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和伟大创造力。
2020年9月28日
7
2020年9月28日
新 疆 克 孜 尔 石 窟 壁 画
8
2020年9月28日
新 疆 克 孜 尔 石 窟 壁 画
9
新 疆 克 孜 尔 石 窟 壁 画
2020年9月28日
10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 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约35公里 处 。山峰的西南面为悬崖峭壁,石窟就 开凿在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 有的达七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悬崖上 开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我国的 石窟中是罕见的。
4
1、佛教石窟壁画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帝王的提倡,佛教传 播十分迅速,随之而来的大量寺院的兴建和石 窟造像的流行,使佛教壁画逐渐成为绘画艺术 的主流。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艺美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艺美术](https://img.taocdn.com/s3/m/4b1cd9fe856a561252d36f57.png)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艺美术
列女古贤图屏风漆画(之三局部
楚莊樊姬)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艺美术
第二节 金属工艺
六朝的金属工艺,以铜、铁、金、银为主。由 于战争的影响,冶铁发展,大量用于兵器以及农 具。随着佛教兴盛,铸铜造像兴起,工艺制品远 不及秦汉,在冶铁铸造和工艺技巧上颇有发展, 尤其是将金属工艺与佛像艺术相结合,有雕塑家 直接参与,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一、制铜工艺 从历史的发展角度而言, 其金属工艺是一个衰 落的时期。 1、种类:日用铜器较少,只有铜洗、铜奁、铜 熨斗、铜炉等,大体都是汉代的传统用品。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艺美术
供养人像刺绣 北魏 长49.4,宽29.5厘米
这是刺绣佛像的供养人部分,原绣已残为几块。图示的主体是五个女 性供养人,题名尚存,右方为比丘尼,袒右肩,左肩低蓝绿色偏衫,身 着红袈裟,其左方的四人右起依次为元嘉的母亲、妻子和两个女儿,她 们头戴紫褐色高冠,身着窄袖对襟长衫,其上的花纹为红或褐色的桃形 忍冬和卷草忍冬,下有绿或黄色的长裙曳地,是孝文帝改革服制前的鲜 卑贵族女装。这幅佛像是在黄褐色丝织物上以辫绣针法绣出的,针针相 接,十分紧密,绣地几不可见,色彩颇丰富,用工很多。在佛家看来, 布施物越精工,信仰便越虔诚。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艺美术
三、夹纻造像 用漆灰造形并用麻布粘贴作为漆胎,在战国、两 汉时已经流行。六朝时期,佛教盛行,教徒们为了传 播教义,为了扩大宗教的影响,开始利用夹纻工艺来 造佛像,以便于装在车上游行。这种佛像比铜像轻便, 又比泥佛像坚固,一时极为流行,称之为“行像”。 晋代的戴逵就以制作夹纻像而著称。他曾为南京瓦棺 寺制作夹纻像五躯,与顾恺之的维摩诘像、狮子国 (斯里兰卡)的玉雕佛像,称为“瓦棺寺三绝”。夹 纻像,后世又称为“干漆像”、“脱空像”、“搏换 像”、“脱纱像”、脱胎像“等。
中国美术赏析(社会生活画)
![中国美术赏析(社会生活画)](https://img.taocdn.com/s3/m/d69071820029bd64783e2c67.png)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模印砖画由200 多块 古墓砖组成,分为两幅,嵇康、阮籍、山涛 、王戎4 人占一幅,向秀、刘伶、阮咸、荣 启期4 人占一幅。人物之间以银杏、槐树、 青松、垂柳、阔叶竹相隔。8 人均席地而坐 ,但各呈现出一种最能体现个性的姿态, 士 族知识分子自由清高的理想人格在这块画像 砖上得到了充分地表现。我们来结合“竹林 七贤”和荣启期的个性特征来看砖画中的人 物。嵇康为“七贤”之首,是一个豁达而有 文采的人物。据文献记载,嵇康“博综伎艺 ,于丝竹特妙”,且常“弹琴咏诗,自足于 怀”。砖画中的嵇康正在抚琴,微微扬头举 眉,有“手挥五弦,目送归鸿”的神情,给 人一种旁若无人之感。阮籍是一个不拘小节 的人,喜好饮酒,且“嗜酒能啸”,就像我 们今天所说的把手指放在嘴里吹口哨一样。 在“七贤”中,有“嵇琴阮啸”之说。这块 砖画中的阮籍侧身用口作长啸之状,很显然 一幅嗫嚅忘形的样子。
人面与植物相连,说明与植物崇拜有关,就象人面 兽身与动物崇拜有关一样。人面表示神灵,植物和 动物则是崇拜祈求的主体。人面兽身形象在西安半 坡仰韶文化遗址彩陶盆上出现,植物纹形象在浙江 余姚河姆渡原始遗址的陶钵上,以及在兰州出土的 原始陶瓶上均有发现,而且形状与连云港近似,大 概都与原始人祈求谷物丰收有关。考古发掘实物证 明,北方原始民族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是稷(又称谷 子或小米),在山东北辛、西安半坡原始遗址中都 曾发现过谷粒的化石。稷在谷物中的地位最高,被 尊为“五谷之长”。
中国美术史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隋唐美术
![中国美术史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隋唐美术](https://img.taocdn.com/s3/m/c1d48867f242336c1fb95e14.png)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隋唐美术一魏晋南北朝著名画家曹不兴是有记载的第一位画家他的画被列为吴国“八绝”之一,主要画人物,也是记载最早的佛像画家(三国东吴)卫协西晋画家,多是人物故事以及道释题材的作品,他的创作被谢赫列为六品中的第一品,绘画的特点被顾恺之概括为“伟而有气势”“巧密于情思”卫协对六朝重气韵画风的形成最有影响。
顾恺之是东晋最伟大的画家,也是早期绘画理论家。
(《画云台山记》《论画》)a 顾恺之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注重眼神的描绘,他认为“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他最大的艺术成就提出了塑造人物形象的最高要求:“传神写照”;b 在他的创作活动中,最为知名的是在瓦官寺绘制的维摩诘壁画;c 代表作《女史箴图》(唐摹本)是依西晋张华的文学作品《女史箴》而画,共九段,内容是讲解劝诫宫中妇女的一些封建道德规范,是一幅插图画;《洛神赋图》(宋摹本)是据诗人曹植的《洛神赋》而画;《列女传·仁智图》;d 提出了“形具而神生”迁想妙得的理论;e 艺术特点:注重线造型人物造型的准确;画面呈现“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式的运动感和飘逸气息,体现中国古代艺术的秀雅和高贵;把战国以来形成的“高古游丝描”发展到了完美无缺的境地。
陆探微南朝刘宋时最杰出的画家,擅长人物画也兼作风俗画和宗教画,谢赫在《画品》中将他评为第一品第一人。
他运用草书的体势形成“一笔画”的笔法,创造的人物形象“秀骨清像”(对崇尚玄学、重清议的六朝士人形象的概括)。
张僧繇·萧梁时期的画家,艺术创作以绘饰佛寺壁画为主,被称为“张家样”是古代寺庙中影响最大的样式之一,笔下的人物形象具有生动性和写实性。
顾恺之、陆探微的风格是笔迹周密的密体而张僧繇则是“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的疏体。
梁元帝萧绎精通绘事,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职贡图》(宋摹本)被认为出自他的笔下。
曹仲达是来自中亚曹国的北齐画家,以画梵像著称,被誉为“曹家样”(四大样之二)后世评述他的风格谓“曹衣出水”“曹家样”概括了佛教艺术在最初传入的几个世纪里中外交融的艺术风格。
魏晋南北朝美术(人物画)
![魏晋南北朝美术(人物画)](https://img.taocdn.com/s3/m/6bdff431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13.png)
画家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注重个性化和情感表达,使人物形象更加鲜 明、生动。
社会地位的表现
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画家能够表现出人物的社会地位和身份特征, 使画面具有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
03 魏晋南北朝人物画的题材 内容
历史故事和传说
历史故事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物画中,历史故事是重要的题材之一。这些故事包括三国演 义、水浒传等历史事件,以及各种英雄传奇,如岳飞、杨家将等。这些故事不仅 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神话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神话人物画,主要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和宇宙的认知和想象。这些神话人物包括各种神灵、 仙人、妖精等,他们的形象和故事往往充满了奇幻和神秘的色彩,对后世的文学和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肖像画和风俗画
肖像画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肖像画,主要是为了记录历史人物的形象特征和风采。这些 肖像画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绘画技 巧。
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物画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 值,通过这些作品可以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对现代艺术的启示和借鉴
创新与传承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物画在创新与传 承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现代艺术可 以从中汲取灵感,在保持传统的基础 上不断推陈出新。
构图的特点
空间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物画构图注 重空间感的营造,通过远近、高 低等手法表现出画面的深度和层
次。
画面布局
画家在构图时注重人物与背景的 协调,使画面整体布局合理、美
观。
动态构图
画家善于运用动态构图,通过人 物的姿态和动作表现出生动活泼
中国美术史_04魏晋南北朝_42敦煌藏经洞的发现_
![中国美术史_04魏晋南北朝_42敦煌藏经洞的发现_](https://img.taocdn.com/s3/m/7a949055b8f67c1cfbd6b838.png)
主讲人:费泳教授
一、丝绸之路上的敦煌莫高窟
19世纪末,德国地理学家里希贺芬把连接中国和西方的交通之路 命名为“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既是运送香料、丝绸、纸张和瓷器的商道,又是东西 方文化、宗教、艺术得以交流的通道。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是西域正式归属中央 政权的开始。
随着丝绸之路上贸易量的增长,外交使团来来往往,在做生意的同时 也出现了宗教传播的活动。
在传播过程中,一方面带来了佛教的经典和思想,同时也带来了佛教 艺术。依河畔山崖开凿的佛教寺庙,称为石窟寺,许多石窟密集排列, 常常又称为千佛洞、千佛崖。
中国石窟开凿的时代约在公元4世纪,兴盛于5至8世纪。中国石窟 可分为四大地区:新疆地区、中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藏地区。
是十分罕见的,画上的图像均作在薄
绢上,正背两面都能见到
敦煌藏经洞引路菩萨绢画,藏大英博物馆,长80厘米,宽53.8厘米
阿弥陀九品印
藏经洞 《引路菩萨图》
敦煌藏经洞 菩萨、金刚力士绢画 藏大英博物馆
藏经洞绘画的重要价值体现在: 1、数量多且保存好。其中仅斯坦因盗走的绢画就有500余幅。
2、年代早且真实可靠。现存唐、五代卷轴画稀缺,在全世界也 只有数十幅真迹,即便时代可定,但作者、画名也争议较大。藏 经洞绢画则皆为真迹,且唐代作品颇多。
3、内容丰富。绢画虽主要是关于佛教题材,但由这些绘画我们 能了解唐、五代人物、山水、界画、花鸟、鞍马、畜兽画的多种 面貌。
碑——道士塔,不应是人们所要凭吊的对象,而应是永远树立在 敦煌莫高窟前的历史耻辱柱。
斯坦因刚结识的王道士
王道士将藏经洞国宝换成了银元宝
20年后的王道士
三、藏经洞绘画的价值
【中国美术史考研真题】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
![【中国美术史考研真题】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https://img.taocdn.com/s3/m/37987521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f2.png)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一、选择题1.创造“秀骨清像”风格的画家是()。
A.曹不兴B.卫协C.陆探微D.张僧繇2.北魏时期龙门石窟最杰出的作品是在()。
A.宾阳洞B.古阳洞C.奉先寺D.莲花洞3.被谢赫形容为“六法皆备”的西晋画家是()。
A.卫协B.曹不兴C.曹仲达D.吴道子4.三国时期吴国画家(),曾为孙权做屏风,巧妙的将笔误的墨迹补救为苍蝇,让孙权信以为真。
A.曹仲达B.顾恺之C.张僧繇D.曹不兴5.敦煌莫高窟中的第()窟曾经发现大量的经卷画作等等。
A.26B.37C.17D.186.乾隆皇帝将王羲之()、王献之《中秋帖》、王洵《伯远帖》合称为“三希”,其书斋因此被命名为三希堂。
A.《儿女贴》B.《快雪时晴帖》C.《秋月贴》D.《兰亭集序》7.《职贡图》的作者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画家()。
A.曹不兴B.曹仲达C.顾恺之D.萧绎二、填空题1.北魏时期云冈石窟最杰出的作品是()。
2.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物画家()、()被称为疏体,()、()被称为密体。
3.杨子华为北齐画家,传世作品为()。
4.山东青州的()内有魏晋南北朝时期产生的可移动的石造像。
5.顾恺之的人物画作品《女史箴图》是根据西晋()的文学作品()而作;而《洛神赋图》则根据()的《洛神赋》而画。
6.南朝王薇的()为山水画理论著作。
7.南齐谢赫的()以()为理论核心。
8.王羲之的行书代表作是(),它被称为中国第一行书。
三、名词解释1.昙曜五窟2.张家样3.“曹衣出水,吴带当风”4.《洛神赋图》四、简答题1.简述顾恺之的绘画成就。
2.简述《画品》的具体内容。
3.简析云冈石窟的内容。
五、论述题1.论述顾恺之的艺术成就。
2.阐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的发展特点。
魏晋南北朝美术
![魏晋南北朝美术](https://img.taocdn.com/s3/m/ba3a08b7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dd.png)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 龙门石窟是我国三大石窟之 一,位于洛阳城南12公里 。这里有一条伊水,河两岸 是香山和龙门山。自北魏至 晚唐的四百余年间,古代匠 师在这两座山上凿窟建寺, 使这里成了举世闻名的石雕 艺术的宝库。龙门石窟南北 长达1公里,共有97000余 尊佛像,1300多个石窟。 题记和碑刻3600余件。奉 先寺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一 个窟,长宽各30米。
一、石窟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敦煌鸣沙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
山西大同云岗石窟
❖ 云岗石窟开凿于北魏 和平年间(公元460年至 465年),距今已有1500 多年的历史。前后用了约 30年的时间才基本上完成 了这个浩大的艺术工程。 整个石窟依山开凿,东西 绵延1公里,现存主要洞 窟53个,大小造像 51000多个。石窟雕刻的 题材内容,基本上是佛像 和佛教故事 。
中国佛教石窟和一般的寺庙不但在形制上与功能上都有所不 同,而且还在浮雕、塑像、彩画方面给我们留下了十分丰富的资 料,在历史上和艺术上都是非常宝贵的。 中国佛教石窟的特点为: 1)建筑以石洞窟为主,附属之土木构筑很少; 2)其规模以洞窟多少与面积大小为依托; 3)总体平面常依崖壁作带形展开,与一般寺院沿纵深布置不同; 4)由于建造需开山凿石,故工程量大,费时长; 5)除石窟本身以外,其在雕刻、绘画等艺术中,还保存了许多 我国早期的建筑形象。
石窟原是印度的一种佛教建筑形式。佛教提倡遁世隐修, 因此僧侣们选择崇山峻岭的幽僻之地开凿石窟,以便修行之用。
印度石窟的格局大抵是以一间方厅为核心,周围是一圈柱子, 三面凿几间方方的“修行”用的小禅室,窟外为柱廊。中国的 石窟起初是仿印度石窟的制度开凿的,多建在中国北方的黄河 流域。
从北魏至隋唐,是凿窟的鼎盛时期,尤其是在唐朝时期修筑 了许多大石窟,唐代以后逐渐减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晋南北朝时期保存有壁画的石窟主要有:
新疆克孜尔石窟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甘肃敦煌莫高窟:壁画数量最多, 最为精彩。
新疆克孜尔石窟
克孜尔石窟位于新疆拜城,现有洞窟236个,其中有70 余窟壁画保存完好。石窟壁画内容以佛本生故事、因缘故 事和佛传故事为主。壁画风格具有鲜明的西域特色。
新 疆 克 孜 尔 石 窟 壁 画
1、著名画家
在中国绘画史上,从三国两晋时 开始,有可靠记载的知名画家相继出现。 这个时期有姓名、事迹、画艺记载可考 的著名画家主要有曹不兴、卫协、顾恺 之、陆探微、张僧繇、曹仲达等。
曹不兴:三国吴人,是最早享有盛誉的一位画 家。传说他画屏风是落墨为蝇,使孙权误以为 真,说明他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和能力。 顾恺之:是我国绘画史上第一位有画迹(摹本) 传世的伟大人物画家和理论家。 陆探微:南朝刘宋时杰出画家,擅长人物画。 形成气 “一笔画”的笔法, 张僧繇:萧梁时期的画家,艺术创作以绘饰佛 寺壁画为主。“画龙点睛”主人公。 曹仲达:是来自中亚曹国的北齐画家,他以画 梵像著称,被誉为“曹家样”。“曹之笔,其 体稠叠而衣服紧窄”即所谓“曹衣出水”。
鹿 王 本 生 图
敦 煌 莫 高 窟 壁 画
2、墓室壁画、砖画
墓室壁画出土较多,最重要的见于吉林 集安发现的高句丽古墓、山西太原娄睿 墓壁画、甘肃酒泉丁家闸十六国墓等。 砖画有甘肃嘉峪关魏晋墓出土的嵌砌在 墓室墙壁上的画砖,画像砖以河南邓县 南朝彩色画像砖墓为代表,拼镶砖画有 南京西善桥、江苏丹阳建山和胡桥南朝 墓多处。
敦 煌 莫 高 窟
敦煌莫高窟壁画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开凿于今敦煌市区东南25公 里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是世界现存最大的佛教 艺术宝库。 莫高窟至今保存有492个窟,塑像2000余尊,壁 画四万五千余平方米。其中特别灿烂辉煌的是北 朝和隋唐时期的作品。这些丰富多彩的壁画,显 示了中国古代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和伟大创造力。 莫高窟壁画中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主要 题材包括具有情节性构图的佛传故事、佛本生故 事、因缘故事,还有大量的菩萨、飞天、伎乐天、 夜叉等形象。
第二章
中国绘画鉴赏
邵 嘉
课程名称: 大 学 美 术 鉴 赏
主讲教师:
系
部:
基础部
1
(公元220年——公元581年)
一、概论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581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由统一到分裂的混乱时期。这 一时期的文化艺术却奇异地飞跃发展起来。这里包涵着几 个重要因素:一是战乱流离虽给社会造成破坏,但却促进 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二是佛学的兴起,导 致美术的兴盛;三是士族的产生推动了文化艺术的发展 此时社会的大变革、大变动,使思想文化南北交融、 东西并汇,促进了艺术的转变和发展,为唐代美术的繁荣 奠定了基础。
司马金龙墓中出土的漆屏画现存5幅较完整, 每幅约长80厘米,宽20厘米,两面绘制分上下 4层。漆屏风主色调为红色,上有彩绘,用黄、 白、青、绿、橙等颜色绘有很多历史人物故事, 比如帝王将相、烈女孝子等等,屏风的工艺制 作采用榫铆联结,继承战国、汉代漆画传统的 技法,设色富丽、边框装饰精巧。人物描绘运 用铁线描法,兼施浓淡色彩渲染,形象生动逼 真,并有纵深的空间感和立体感。构图上重在 突出主题,中心人物大于陪衬人物。画风古朴, 富有装饰性。
1、墓室壁画
墓室壁画的内容
一是画墓主人升仙的图象,或是墓主人 生前经历过的战争场面; 二是表现墓主人的日常生活和他所拥有 的财富;
三是历史故事、神话人物、祥瑞物等也 是壁画中所不可少的。
墓室壁画——娄睿墓壁画
中国北齐墓室壁画。娄睿墓位于今山西省太原 市晋祠王郭村,1980~1982年发掘。该墓是由 封土、墓道、甬道和墓室4部分组成的砖构单 室墓。墓主鲜卑人,北齐世祖高欢妻娄太后兄壮 之子,武平元年(570)入葬。 壁画共71幅,无榜题,总面积200.55平方米。 内容分为:①墓道、天井、甬道及墓室四壁下 层,绘墓主人生前奢华的生活场景。②甬道、 墓门及墓室中、 上栏,表现其死后升仙的虚幻 境界。
拼镶砖画——《竹林七贤与荣启期》
三、卷轴画
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绘画题材种类在原有的基础 上日益扩大,并开始向分科发展。 人物画开始取材于文学作品;肖像画在这一时期非常 发达,出色的画家并不满足于表面相似,还注重精神 内的表现,如顾恺之的传神写照,就特别注重揭示对 象的精神状态和表现对象的特定性格。 在玄学和道家回归自然思想的影响下,出现了最早的 山水画。 这个时期,画家们开始将传统的绘画经验加以总结, 出现了我国最早的独立画论,对中国绘画的发展与民 族风格的形成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
壁画: 佛教壁画 墓室壁画 卷轴画: 著名画家--曹不兴、卫协、顾
恺之、陆探微、张僧繇、曹仲达 绘画理论--《论画》、《古画品 录》 、《画山水序》、《叙画》 等
雕塑:陵墓雕塑 佛教雕塑
中国绘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 展阶段。这一时期佛教造像和佛教绘画迅速发展, 出现了一大批佛教艺术石窟和一些画佛像的名家, 对我国民族传统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
新 疆 克 孜 尔 石 窟 壁 画
新 疆 克 孜 尔 石 窟 壁 画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约35公里 处 。山峰的西南面为悬崖峭壁,石窟就 开凿在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 有的达七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悬崖上 开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我国的 石窟中是罕见的。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顾恺之(约公元345年—公元406年),
字长康,小字虎头,东晋画家。江苏人。 曾为桓温及殷仲堪参军,义熙初任通直散 骑常侍。 顾恺之很小就博览群书,崭露才华。他能 诗善赋,擅长书法,尤其精于绘画,是少 年成名的天才艺术家,后人称顾恺之有三 绝:才绝,画绝,痴绝。“才绝”是说顾 恺之聪颖,多才多艺;“画绝”是说顾恺 之擅长绘画;“痴绝”就是顾恺之对艺术 研究专心致志的精神。 他的画师法卫协而又有所变化,他的画有 敷染容貌,以浓色微加点缀,不求晕饰; 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春云 浮空的特点。史有以曹不兴、顾恺之、陆 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精通 画论,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 论点,对我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影响很大。 他的画作极多,有隋朝官本《司马宣王 像》、《谢安像》、《刘牢之像》、《恒 玄像》、《列仙图》,著录于《梁太清 目》;《宣和画谱》著录有《夏禹治水 图》、《春龙出蛰图》等九件。其中传世 的《女史箴图》卷,传为早期摹本,现藏 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另传顾之《洛神 赋图》卷,乃宋人所作,现藏故宫博物院。 他的画论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 《画云台山记》等。
麦 积 山 石 窟 壁 画
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 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座落在河西走廊 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 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 术圣地。近代以来又发现了藏经洞,内有5万 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 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但在近代,莫 高窟受到骗取、盗窃,文物大量流失,其宝藏 遭到严重破坏。1961年,莫高窟被公布为第一 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二、魏晋南北朝壁画
魏晋南北朝时期壁画主要有:
佛教壁画---- 包括石窟壁画、寺庙壁画 墓室壁画---- 包括墓室壁画、拼镶砖画
1、佛教石窟壁画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帝王的提倡,佛教传 播十分迅速,随之而来的大量寺院的兴建和石 窟造像的流行,使佛教壁画逐渐成为绘画艺术 的主流。 • 我国古代自佛教传入以后,便出现了佛教题 材的绘画。佛教画的形式除了画在绢帛上的卷轴 形式而外,更大量的是画在寺庙、石窟墙壁上的 壁画。保存到今天的几乎全是石窟壁画。
•顾恺之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 早的有名有姓的古代画家
顾恺之
顾恺之(约346~407)是我国绘画史上第一位 有画迹(摹本)传世的伟大人物画家和理论家。 有“三绝(画绝、才绝、痴绝)”之称。
在理论上,他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传神”的重 要性。认为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神”是 人物画的根本要求,而“形”的描绘则是表现 “神”的手段”这就是“以形写神”。
敦煌壁画题材
佛传故事和佛本生故事 代表作品:《尸毗王割肉贸鸽》、 《王子舍身喂虎图》、《鹿王本生图》 等 经变故事:就是用绘画手段把佛经中文 字描述的佛国乐土景象和各种故事,演 变为可视的艺术形象,简称“经变”。 代表作品: 《西方净土变》
敦煌莫高窟壁画——《鹿王本生图》
敦煌257窟的《鹿王本生图》故事情节分别从左右两边向中间发展, 以连续画幅的形式安排在长带形构图中,构思十分巧妙。画面以土红色 涂地,分别将蓝、绿、黑、白、赭色错杂其间,具有浓丽、淳厚、热烈、 质朴之美。
顾恺之作品的古代摹本有《女史箴图》、《列 女仁智图》和《洛神赋图》。
陆探微
南朝刘宋时代的画家中成就最高, 江苏人,善画人物肖像,也兼作一些风 俗画和宗教画。他创造的人物造型被称 为“秀骨清像”,给人以生动传神之感, 反映了南朝士大夫特有的审美趣味。
张僧繇
张僧繇与顾恺之、陆探微并称为“六朝三 杰” ,是梁代成就最高的画家。以善画佛道著 称,同时善画人物、肖像、花鸟、走兽等。 其艺术手法简练、富于变化,创造了独具 风格的“笔才一二,像已应焉”的表现方法,成 为当时绘画疏体的代表。张僧繇画佛像人物用 工深厚,创造出的形象独具风格,人称“张家 样”,是古代寺庙中影响最大的佛像式样之一。
拼镶砖画——《竹林七贤与荣启期》
拼镶砖画是一种从画像砖演变而来的、有江南地域特 色的艺术品种。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是1960年在南京西善桥宫山北 簏发掘的一座巨幅拼镶砖画。两壁对称,各绘出四个 人物,各有榜题姓名,每两像之间用树木分隔,一侧 为嵇康、阮籍、山涛和王戎,另一侧为阮咸、刘伶、 向秀及荣启期。他们纵酒放达、超然洒脱的生活,是 当时弥漫于社会的“清谈玄学”之风和新的人生观的 形象反映。 拼镶砖画由于尺幅巨大,用多砖拼成,按事先勾勒的 粉本,分割安排,制成多块印模,再印到砖上。砖画 上人物形象与顾恺之的几件传世作品相当接近,线条 虽然比卷轴画笨拙,但也能体现出“紧劲连绵,循环 超忽”的风韵,甚至树的造型也与《洛神赋图》中的 同类树种如出一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