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秋瑾《满江红》教案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秋瑾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感受她的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
2、引导学生理解《满江红》的词句含义,体会其中的情感表达。
3、培养学生诵读古诗词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秋瑾的思想情感,把握《满江红》的主旨。
分析词句的艺术特色,如用典、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难点体会秋瑾作为女性革命者的独特心境和抱负。
引导学生将诗词中的情感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2、讲授法:讲解秋瑾的生平、创作背景和诗词的重难点。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词中的关键语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英雄豪杰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挺身而出,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特殊的英雄——秋瑾。
她不仅是一位英勇的革命者,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
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满江红》,感受她的壮志豪情!2、作者及背景介绍(1)秋瑾,字璿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
她是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
秋瑾为推翻满清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2)这首词是秋瑾在 1903 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
当时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决心投身革命,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而奋斗。
3、初读诗词,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体会诗词的情感。
(3)请几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4、研读词句,理解诗意(1)“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开篇交代了时间和地点,“小住京华”说明作者在京城居住的时间不长。
“早又是”三个字透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2)“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这几句描绘了秋天的景色,篱下的菊花盛开,秋景明净如洗。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满江红》的词意,掌握词中的生字词和典故。
2.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秋瑾的敬佩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解《满江红》的词意,掌握词中的生字词和典故。
2.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体会秋瑾的思想感情,理解词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手法。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授法:讲解《满江红》的词意、生字词和典故,让学生对词有初步的了解。
2. 朗读法朗读法:让学生朗读《满江红》,体会词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词的情感。
3. 分析法分析法:分析《满江红》的结构、语言和表现手法,让学生深入理解词的内涵。
4. 讨论法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满江红》的主题、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5.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秋瑾的生平事迹、《满江红》的书法作品和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词的魅力。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 播放一段关于秋瑾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秋瑾的生平事迹和她的爱国精神。
-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秋瑾是谁吗?她有什么贡献? - 引出课题:秋瑾《满江红》。
2. 讲授新课 - 介绍秋瑾的生平事迹和她的文学成就,让学生对秋瑾有更深入的了解。
- 讲解《满江红》的词意、生字词和典故,让学生对词有初步的了解。
- 让学生朗读《满江红》,体会词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词的情感。
- 分析《满江红》的结构、语言和表现手法,让学生深入理解词的内涵。
- 组织学生讨论《满江红》的主题、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3. 巩固练习 - 让学生背诵《满江红》,加深对词的记忆。
- 让学生做一些关于《满江红》的练习题,如填空、选择、简答等,巩固学生对词的理解。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满江红》详细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女革命家秋瑾所作的《满江红》。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危亡的关切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坚定的革命信念和英勇的斗争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满江红》的背景和意义,掌握作者秋瑾的生平和革命事迹。
2. 通过分析《满江红》的词句,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从《满江红》中汲取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满江红》中的历史背景和革命意义。
重点:分析《满江红》的词句,欣赏古典诗词的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满江红》的音频,让学生感受这首词的激昂情绪,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秋瑾的背景和革命事迹,让学生了解《满江红》的创作背景。
3. 分析:分析《满江红》的词句,解释其中的历史和革命意义。
4. 讨论:分组讨论《满江红》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5. 练习:让学生朗读《满江红》,并回答相关问题,巩固学生的理解。
6. 欣赏:让学生欣赏其他古典诗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满江红》板书设计:满江红秋瑾革命精神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写一篇关于《满江红》的理解和感悟的文章。
答案:略2. 作业题目:请学生找出其他有关秋瑾的资料,了解她的生平和革命事迹。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满江红》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有所提高,但对秋瑾的生平和革命事迹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相关内容,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革命历史和英雄人物。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秋瑾纪念馆或者进行相关主题的社会调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秋瑾和她的革命事迹。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有关革命历史的小说、诗歌等作品,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满江红》词四首电子课件教学说课
预习资料速查
作 者
秋瑾(1875—1907),字璿卿,号
简 竞雄,别署鉴湖女侠,山阴(今浙江绍
介 兴)人,中国民主革命烈士。第一批为
推翻清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
革命先驱,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1907 年7 月15 日,秋瑾英勇就义于绍兴
轩亭口,年仅32 岁。
预习资料速查
背
景
《满江红》是秋瑾1903 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时值八
①通过“我” 演戏的体会引 出“台词”的 话题,设置了 悬念。
范文点评
于发现人物的情感变化并做出相应的反 应的。当你用理解的方法去记台词的时 候,你的台词会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 你的表演也将更加吸引观众。②
只背好台词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充 分理解人物形象。在舞台上说台词的时 候,你应该明白说台词的不是“你”, 而是你扮演的那个人物。不同的社会地 位、教育背景、家庭出身的人物,在剧 中对同一句台词的处理会有很大不同。 因此,在读剧本、排练的时候,要对角
九年级语文下册
任务三 演出与评议
经过多次排练,相信各位演员已迫不及待地 想要上台了,导演与剧务也一定准备充分、成竹 在胸了。那么,就把大屏幕拉开,让属于我们自 己的舞台闪亮登场吧。
学习目标
1.积极参与戏剧表演活动,注意观察和反思。 (重点) 2.结合自身活动感受,谈谈对戏剧和戏剧表演的认 识。(难点) 3.强化动笔训练,学会欣赏和评价戏剧相关内容, 提高语文素养。(素养)
诗意,抒发了词人对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归纳总结
特色总结
1.气魄宏大。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是巾帼英雄
的写照,颇有男子汉大丈夫的气魄,显示了作者不甘雌 伏的英雄形象。
归纳总结
秋瑾《满江红》教案
秋瑾《满江红》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秋瑾的《满江红》,涉及教材的第三章第五节,详细内容包括诗词的背景、作者简介、诗词的朗读与解析、意境赏析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秋瑾的生平事迹,理解《满江红》的创作背景。
2. 掌握诗词的朗读技巧,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满江红》。
3. 分析《满江红》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满江红》中意象、意境的理解与赏析。
教学重点:秋瑾生平事迹的了解,诗词的朗读与解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PPT、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满江红》原文及译文、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瑾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秋瑾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满江红》的学习兴趣。
2. 诗词背景介绍:讲解《满江红》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秋瑾的爱国情怀。
3. 朗读指导:播放《满江红》的朗读音频,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朗读方法,体会诗词的韵律美。
4. 诗词解析:逐句解析《满江红》,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意境,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 例题讲解:结合诗词内容,讲解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程度。
7. 意境赏析: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赏析《满江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六、板书设计1. 《满江红》2. 作者:秋瑾3. 背景简介:秋瑾生平事迹4. 诗词内容:逐句解析5. 艺术特色:意象、意境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内容,分析《满江红》的意境美。
2. 答案示例:《满江红》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民族前途的期望。
诗中的意象生动、意境深远,如“红叶满江红,千山鸟飞绝”描绘了一幅秋天江景,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秋瑾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她的文学成就和爱国精神。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秋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体会她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
2、引导学生理解《满江红》的词意,感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3、帮助学生欣赏《满江红》的艺术特色,包括用词、韵律、表现手法等。
4、培养学生诵读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秋瑾在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壮志豪情。
(2)品味词的语言特色和艺术手法。
2、教学难点(1)体会秋瑾作为女性革命者的独特心境和时代意义。
(2)引导学生将词中的情感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词中的情感。
2、讲授法:讲解秋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涵。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词中的重点词句和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赏析法:引导学生赏析词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有关近代中国革命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那个时代的关注。
(2)提问学生对秋瑾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秋瑾的生平,包括她的家庭背景、求学经历和革命活动。
(2)讲述秋瑾创作《满江红》的背景,让学生了解词的创作动机和时代氛围。
3、初读感知(1)教师范读《满江红》,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词的内容和情感。
(3)请个别学生朗读,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词句理解(1)学生分组讨论词中的重点词句,如“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等,教师巡视并参与讨论。
(2)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帮助学生理解词意。
5、情感体会(1)引导学生思考秋瑾在词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如爱国之情、壮志未酬的悲愤、对女性解放的渴望等。
(2)让学生结合秋瑾的生平经历,深入体会她的情感世界,感受她的坚定信念和英勇无畏。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满江红》的词意,体会秋瑾的爱国情怀。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满江红》的词意,体会秋瑾的爱国情怀。
2. 教学难点:分析《满江红》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满江红》的词意、背景和艺术特色。
2. 朗读法:指导学生朗读《满江红》,体会秋瑾的爱国情怀。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满江红》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满江红》的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词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秋瑾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秋瑾的生平事迹和爱国情怀。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秋瑾是谁吗?她有哪些爱国事迹?引出课题:秋瑾《满江红》。
2. 讲授新课介绍秋瑾的生平事迹和《满江红》的创作背景。
讲解《满江红》的词意,重点解释“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等词句的含义。
分析《满江红》的艺术特色,包括词的格律、用典、抒情方式等。
指导学生朗读《满江红》,注意节奏、韵律和情感的表达。
3. 拓展延伸让学生分组讨论:秋瑾的爱国情怀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强调爱国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学习秋瑾的爱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秋瑾的生平事迹、《满江红》的词意和艺术特色。
强调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
布置作业:让学生背诵《满江红》,并写一篇关于秋瑾的爱国事迹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秋瑾的生平事迹和《满江红》的词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体会到了秋瑾的爱国情怀。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满江红》教学设计
《满江红》教学设计【教学纵横】《满江红》是2014年中考新增加的课外古诗文14篇之一,秋瑾的这篇《满江红》是她在1903年中秋节的言志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表达了作者匡国济世的凌云志向。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2、翻译全诗。
3、赏析诗词,把握该诗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1、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2、赏析诗词及“身不在,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教法学法】1、借助“二三五”教学模式进行朗读教学法、赏析教学法2、学法:“知人论世”【教具学具】1、电子白板2、问题解决评价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步骤】1、导入满江红·怒发冲冠南宋·岳飞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
自从精忠爱国的民族英雄岳飞首创气壮山河的《满江红》一词以来,已成为千古不朽的绝唱和杰作,历代文人志士莫不把它当作楷模,仿效学作,但大都是望尘莫及!看过古今许多人写的《满江红》,谁也没有岳飞那种气吞牛斗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
只有鉴湖女侠的一首《满江红》词,颇有一些男子汉大丈夫的气魄,显示着她不甘雌伏的巾帼英雄的本色。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秋瑾《满江红》。
二、朗读秋瑾《满江红》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①,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②,八年风味徒思浙③。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④,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⑤!算平生肝胆⑥,因人常热。
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⑦!1、教师范读补充:这首《满江红》作者是秋瑾,她在词中说自己“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这年秋瑾三十岁,有感于民族危机,抛家别子,女扮男装,东渡日本,去追求另样的人生,去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
秋瑾 的满江红优秀教案
秋瑾的满江红优秀教案教案标题:秋瑾的满江红优秀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秋瑾的生平和主要贡献;2. 分析《满江红》这首诗的背景和意义;3. 提升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案步骤:1. 课堂导入(5分钟)在课堂开始前,播放一段秋瑾的相关视频,激发学生对秋瑾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她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 了解秋瑾的生平和主要贡献(20分钟)分组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查找相关资料并简要介绍秋瑾的生平和主要贡献。
每组选择一个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进行补充和提问。
3. 分析《满江红》这首诗的背景和意义(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予一段《满江红》的诗句,让学生通过诗句分析推断整首诗的背景和意义。
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进行补充和提问。
4. 进行诗歌朗诵和欣赏(15分钟)学生个别或小组进行《满江红》的诗歌朗诵,并配以背景音乐,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5. 开展相关讨论和思考(20分钟)分组讨论,学生就秋瑾的人物形象、她与《满江红》之间的联系等方面进行讨论,并提供相关问题进行引导。
- 你认为秋瑾为什么要写下《满江红》这首诗?- 通过《满江红》这首诗,你对秋瑾有了什么新的认识?6. 比较与探究(15分钟)学生分组就《满江红》与其他优秀古典诗歌进行比较,分析其风格和意义上的异同,并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分享。
7. 提出创作任务(10分钟)通过分析与比较的过程,学生进一步思考并提出一个创作任务,可以是写一篇关于秋瑾和《满江红》的感想,也可以是自己创作一首诗歌表达对秋瑾的敬佩之情。
8. 课堂总结(5分钟)老师进行课堂总结,强调秋瑾的重要地位和《满江红》的历史意义,鼓励学生主动了解和传承中国优秀文化。
教案延伸:1. 可以鼓励学生去图书馆或者上网查找更多秋瑾和《满江红》的资料,并撰写一篇详细的研究报告。
2. 鼓励学生进行对秋瑾的相关题材创作,可以是绘画、剧本、音乐等形式,展示在学校的文化展览中。
3. 在课堂结束后,可以播放秋瑾的相关影视作品,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她的事迹和精神风貌。
《满江红》(秋瑾)教案
《满江红》(秋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秋瑾的生平和革命精神,通过诗词鉴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诗词的主题、意象、情感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秋瑾的生平和革命精神2. 诗词《满江红》的主题、意象、情感等分析三、教学难点1. 诗词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 秋瑾的革命思想和诗词创作的关系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秋瑾的生平和革命事迹、诗词《满江红》的译文和注释2. 学生教材:诗词《满江红》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秋瑾的照片、革命事迹图片和相关视频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秋瑾的生平和革命事迹,引导学生了解秋瑾的革命精神。
2. 诗词鉴赏:让学生朗读《满江红》,感受诗词的韵律和情感。
教师对诗词进行逐句解析,分析诗词的主题、意象、情感等。
3. 讨论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秋瑾的革命思想和诗词创作的关系,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4.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诗词《满江红》的主题和秋瑾的革命精神,强调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5.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秋瑾和《满江红》的读后感,深入思考诗词中的革命思想和自己的实际行动。
六、教学延伸1.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深入了解秋瑾的其他诗词和革命事迹,进一步感受秋瑾的革命精神。
2. 诗词创作: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诗词,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对英雄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讨论交流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读后感作业:评价学生在作业中对秋瑾和《满江红》的理解和感悟,关注学生的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八、教学反思1. 教师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思考如何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秋瑾《满江红》教案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秋瑾《满江红》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满江红》
二、教学目标:
1. 语言目标:
(1)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并能正确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够正确地理解课文中的文字、句子、段落的含义。
(3)能够正确地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并能够正确地运用
词语。
2. 情感目标:
(1)能够感受课文中蕴含的爱国情怀,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
表达出来。
(2)能够体验课文中的美好,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教学重点:
(1)能够正确地理解课文中的文字、句子、段落的含义。
(2)能够正确地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并能够正确地运用
词语。
四、教学过程:
1. 情景导入:
(1)让学生观看一段爱国主义的短片,引发学生对爱国主义
的兴趣。
(2)让学生讨论爱国主义的意义,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2. 课文讲解:
(1)让学生自读课文,并让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重要词语的含义。
(2)让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重要句子的含义,并用自己的语言
表达出来。
(3)让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重要段落的含义,并用自己的语言
表达出来。
3. 课文拓展:
(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段话,来表达自己对爱国主
义的态度。
(2)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设计。
《满江红(小住京华)》 秋瑾初中语文课教案
课程名称: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文本解读年级:初中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了解秋瑾和《满江红(小住京华)》的背景。
理解文本中的主要情节和意义。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满江红(小住京华)》中的节选文本。
文本中的主要情节和意义。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古文的语言和修辞。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和感悟。
教材准备:《满江红(小住京华)》的文本。
板书或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步:导入(10分钟)通过提问或展示秋瑾的图片和《满江红(小住京华)》的封面,引入文本,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了解秋瑾和背景(15分钟)介绍秋瑾的背景和时代背景。
简要介绍《满江红(小住京华)》的作者和出处。
第三步:阅读和分析文本(20分钟)阅读《满江红(小住京华)》的文本,了解其中的主要情节和意义。
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与学生一起讨论文本中的主要情节和作者的写作目的。
第四步:文本朗诵与讨论(15分钟)选取一些学生朗诵文本片段,然后展开讨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文本中的重要情节或描写。
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第五步:总结与展示(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文本中的主要情节和意义,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拓展活动:鼓励学生阅读其他秋瑾的文学作品,比较不同作品中的主题和风格,或者进行创作活动,写一篇类似的散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这个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秋瑾的《满江红(小住京华)》节选文本以及其中的主要情节和意义。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需要进行调整,以确保教学效果。
秋瑾《满江红》教案
秋瑾《满江红》教案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满江红》详细内容:本课主要学习秋瑾的《满江红》一词。
这首词是秋瑾在辛亥革命前夕,以满江红为词牌,表达她振兴中华、报效祖国的壮志豪情。
词中充满了激情和斗志,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命运的关切和对革命事业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满江红》的背景和意义,体会秋瑾的爱国情怀。
2. 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满江红》。
3. 分析《满江红》的词牌特点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满江红》的内容和意义,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
难点:分析《满江红》的词牌特点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教科书、字典。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满江红》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这首词的激情和斗志。
2. 朗读:让学生跟随音频一起朗读《满江红》,体会词的韵律和节奏。
3. 讲解:讲解《满江红》的背景和意义,解释词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
4. 分析:分析《满江红》的词牌特点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欣赏词的艺术魅力。
5. 练习: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回答有关《满江红》的问题。
6. 应用: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自己创作以满江红为词牌的词,并进行展示。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满江红》板书结构:背景和意义词牌特点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学生写一篇关于《满江红》的读后感,不少于200字。
答案:由于作业是主观性题目,没有固定的答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秋瑾的其他词作,了解她的生平事迹和革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或文学创作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方面1. 秋瑾的时代背景和创作动机:秋瑾是辛亥革命时期的著名女革命家,她的词作多体现出振兴中华的强烈愿望。
《满江红》正是她在革命前夕,以满江红为词牌,抒发自己的爱国激情和革命斗志。
九年级语文下册《满江红》教学设计(精选6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满江红》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下册《满江红》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九年级语文下册《满江红》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九年级语文下册《满江红》教学设计篇1《满江红》是一首词。
作者秋瑾在词作中颇有男子汉大丈夫的气魄,显示着她不甘雌伏的巾帼英雄的本色。
教读本文,即以词的文体特点入手,以声律、物象、意格作为读词的根本,以吟词调、读画面、品心怀为活动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以声律为窍,学习吟调(二)以物象为骨,感受画面(三)以意格为髓,品味心怀教学重点1.吟诵词作,体会感情。
2.理解作者的复杂心怀。
教学难点1.朗诵课文,体会感情。
2.理解作者的复杂心怀。
教学方法诵读法、品析法教学思路?大致上分为三个教学板块:(一)以声律为窍,学习吟调(二)以物象为骨,感受画面(三)以意格为髓,品味心怀预习要求?1. 读标题,读课文,读注释。
2. 朗读课文。
时间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铺垫 (5分钟)?1.由《满江红》词导入:岳飞的《满江红》脍炙人口,古今许多人都写过《满江红》,很少有岳飞这种气吞牛斗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
只有鉴湖女侠的一首《满江红》词,颇有男子汉大丈夫的气魄,显示着她不甘雌伏的巾帼英雄的本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秋瑾的词作《满江红》。
2.同学们都知道秋瑾是个女英雄,为革命献身。
针对这首词,我们再做一下补充。
知识卡片1:(1)秋瑾( 1875-1907),字璿卿,别号鉴湖女侠,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市)人。
出身诗书之家。
(2)秋瑾18岁时,嫁给湖南人王子芳。
王是一个暴发户的浮荡子弟。
(3)1898年前后王子芳用钱捐了个户部主事的小京官,秋瑾跟随丈夫到了北京,在寓京期间她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并在当时的革命形势影响下,立志要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要求妇女独立与解放。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满江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满江红》的词意和意境。
学生能够掌握《满江红》的朗诵技巧和方法。
学生能够欣赏《满江红》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讲解、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讨论、交流、分享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写作、朗诵、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秋瑾的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让学生体会《满江红》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让学生学习秋瑾的精神品质和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满江红》的词意和意境。
掌握《满江红》的朗诵技巧和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满江红》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学习秋瑾的精神品质和人生态度。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满江红》的词意和意境,让学生对词有初步的理解。
讲解《满江红》的朗诵技巧和方法,让学生掌握朗诵的基本要领。
演示法教师示范朗诵《满江红》,让学生感受朗诵的魅力。
播放相关的音频和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满江红》的艺术魅力。
练习法让学生练习朗诵《满江红》,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
让学生练习写作《满江红》的读后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满江红》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让学生深入理解词的意义。
1. ◦ ◦ ◦ 2. ◦ ◦ ◦ 3. ◦ ◦ ◦ 1. ◦ ◦ 2. ◦ ◦ 1. ◦ ◦ 2. ◦ ◦ 3. ◦ ◦ 4. ◦组织学生讨论秋瑾的精神品质和人生态度,让学生学习秋瑾的优秀品质。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秋瑾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秋瑾的生平事迹和爱国精神。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秋瑾是谁吗?她有什么贡献?讲授新课讲解《满江红》的词意和意境,让学生对词有初步的理解。
讲解《满江红》的朗诵技巧和方法,让学生掌握朗诵的基本要领。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满江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满江红》的词意和意境。
2. 学生能够体会秋瑾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
3. 学生能够欣赏《满江红》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满江红》的词意和意境,体会秋瑾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
2. 教学难点:欣赏《满江红》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欣赏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秋瑾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秋瑾的生平事迹和革命精神。
2.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秋瑾是谁吗?她是一位怎样的人物?(学生自由回答)3. 教师引导:今天我们要学习秋瑾的一首词《满江红》,这首词表达了秋瑾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词吧!(二)讲授新课1. 教师介绍《满江红》的词牌名和作者秋瑾。
2. 教师朗读《满江红》,学生边听边看课文。
3. 教师讲解《满江红》的词意和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
4.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秋瑾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让学生感受词的情感力量。
5. 教师介绍《满江红》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让学生欣赏词的艺术魅力。
(三)巩固练习1. 教师让学生朗读《满江红》,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 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满江红》的词意和意境,体会秋瑾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
3. 教师让学生欣赏一些关于《满江红》的书法作品和绘画作品,感受词的艺术魅力。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包括《满江红》的词意和意境、秋瑾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满江红》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等。
2. 教师强调《满江红》的重要性和意义,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学习和欣赏这首词。
(五)布置作业1. 教师让学生回家后继续朗读和背诵《满江红》,并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写下来。
2. 教师让学生收集一些关于秋瑾的资料,了解她的生平事迹和革命精神,并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写下来。
3. 教师让学生欣赏一些关于《满江红》的音乐作品和舞蹈作品,感受词的艺术魅力,并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写下来。
秋瑾《满江红》教案
秋瑾《满江红》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秋瑾的《满江红》,位于教材第三章《宋词欣赏》第二节。
详细内容包括词的背景知识、词的朗读与解析、意象赏析、情感表达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秋瑾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理解《满江红》的词意;2. 掌握词的基本知识,如词牌、词律、词韵等;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词的韵律、意象的把握;2. 教学重点:《满江红》词意的理解、情感表达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秋瑾生平,引入《满江红》的学习;2. 朗读:带领学生朗读《满江红》,感受词的节奏与韵律;3. 解析:详细讲解词牌、词律、词韵等知识;4. 例题讲解:分析《满江红》中的意象、情感表达;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分析其他诗词的意象与情感;7.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讨论,分享学习心得;8.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强调课后拓展。
六、板书设计1. 《满江红》秋瑾;2. 词牌、词律、词韵;3. 意象:山河破碎、壮志未酬等;4. 情感:激昂、悲壮、忧国忧民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满江红》中的意象,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2)谈谈你对《满江红》情感表达的理解。
2. 答案:(1)意象:山河破碎、壮志未酬等;(2)情感:激昂、悲壮、忧国忧民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满江红》的理解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外阅读秋瑾的其他作品,了解近代诗词的发展历程。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词的韵律、意象的把握;2. 例题讲解:分析《满江红》中的意象、情感表达;3. 作业设计:分析《满江红》中的意象,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了解近代诗词的发展历程。
一、词的韵律、意象的把握1. 词的韵律:讲解词牌、词律、词韵等知识,强调《满江红》的韵律特点,如平仄、押韵等。
【公开课教案】《满江红》(秋瑾)教案
【公开课教案】《满江红》(秋瑾)教案教案:《满江红》(秋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一首近现代诗词《满江红》,作者是秋瑾。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渴望,以及对旧社会制度的批判。
我们将通过学习这首诗,了解秋瑾的思想感情,以及她所倡导的女性解放和民主革命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满江红》。
2. 理解诗文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学习秋瑾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满江红》,理解诗文内容。
难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秋瑾的革命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播放音频资料,介绍秋瑾的生平和革命事迹,让学生对秋瑾有初步的了解。
2. 诗文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满江红》,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让学生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3. 诗文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文的内容,解释生僻词语,让学生理解诗文的意义。
4.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秋瑾的思想感情,理解她倡导的女性解放和民主革命精神。
5. 随堂练习:教师出题,学生现场作答,检测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6. 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享自己对秋瑾革命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7. 作业布置:六、板书设计板书《满江红》板书内容:近代秋瑾男儿列,女儿身,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犹记,烽火扬州路。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结合《满江红》的内容,谈谈你对秋瑾革命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答案:秋瑾在《满江红》中表达了她对于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批判了旧社会的制度。
她勇敢地挑战了当时的封建礼教,倡导女性解放,为国家民主革命事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她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教学难点与重点”和“教学过程”两个部分。
这两个部分是教学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教学效果的好坏。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满江红》 教案设计
《满江红》同课异构教案设计平生肝胆付蛾眉——《满江红》教案设计设计意图:这是著名爱国人士秋瑾的一首词。
词中蕴藏着词人对祖国沦陷的忧愁,对个人遭遇的不平,体现了词人的苦闷彷徨和内心涌动的英雄气概。
古诗词的教学层次有三:品词析句,得法入境,悟理通神。
本篇教学设计立足让学生通过词、境的品析,感悟词人的家国情怀。
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读出词的韵味;2、品味推敲,读出词的情境;3、角色朗诵,读出词的情怀。
教学重点:对古诗词情境的把握教学难点:感受词人的爱国胸襟和英雄气概。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初一学过一首汉乐府《花木兰》,认识了一位巾帼英雄木兰。
这节课的作者也是位女英雄。
出示楹联:江湖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女侠魂。
(孙中山)引出作者——秋瑾解题:《满江红》是词牌名,之前岳飞也写过,一首什么样的词?(生答)二、读出词的韵味1. 读准字音,请学生自由朗读。
注意:拭、蛾眉2. 读出句读,无标点朗读。
八年风味/徒思渐苦将侬/强派作蛾眉3. 读出韵味对比: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
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
通过朗读感受句式的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三、读出词的情境古人作词时讲究起承转合,现在我们一起探寻词中秋瑾是如何安排的。
1. 起——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小住”表明时间之短,只有几个月;“又是”中秋本该团圆,毫无欣喜,寄寓他地;“黄花开遍”表明菊花盛开,点明时令。
“秋容如拭”写出明净秀丽的自然景观。
2. 转——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渐。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四面歌残”用典故“四面楚歌”,表明腐朽的清政府统治下的晚清如同被汉军包围的项羽。
(国家破败)“八年”“徒”结婚八年,白白地蹉跎青春无可奈何;“徒思浙”写出她思乡而不得归的无奈。
(个人孤寂)“苦”、“强”国家、个体的境况使其苦闷,不愿做贵妇人的郁闷。
“殊”“!”极言自己的不甘心,不甘心为女子,想要报国!上阙由清秀明丽的自然景观转到对国家、个人的哀叹,抒发对国家孤立无援的忧虑,对个人命运的失落无奈,营造出以乐景衬哀情的情境。
第12课《词四首:满江红》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满江红【课时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词在节奏、韵律上的美感。
2.把握《满江红》的大意,理解其中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基调。
3.领会作者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一)知识备查,扫清障碍1.作者介绍预设1:秋瑾秋瑾(1875—1907),民主革命烈士。
字璿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提倡女权,宣传革命。
工诗词,作品宣传民主革命、妇女解放,笔调雄健,感情奔放。
今有《秋瑾集》。
预设2:秋瑾的家庭秋瑾1875年生于绍兴的一个典型的小官僚地主家庭。
其父秋寿南曾任湘乡县督销总办。
秋瑾兄妹四人。
秋瑾稍大即入家塾,受封建教育,念的是《三字经》《百家姓》《神童诗》等,但她爱读的却是诗词、明清小说和笔记传奇。
预设3:秋瑾的创作秋瑾短促的一生创作了很多诗词。
现在《秋瑾集》收存诗、词、歌220多首,另有集外佚诗约15首,共二百四十余首。
如以1904年东渡日本为界,其诗作可分为前后期。
前期:1891-1904 咏物写景、感事抒怀、思念亲友。
后期:1904-1907 抒发革命豪情,对祖国前途的忧虑。
2.背景资料教师:我们一起来了解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有助于理解这首词的内容。
预设: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夫入京。
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
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
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二)新词学习,整体感知教师: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词,采取各种形式把词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春季上学期部编版
秋瑾《满江红》教案
教学目标:1、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
把握词作的主旨。
2、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3、学习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1、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
把握词作的主旨
2、学习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一、预习复习
1、导入
2、中国历史上最拽十大女性
3、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1875年生于绍兴,原名闺谨,字璿卿,自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汉侠女儿。
浙江山阴(今绍兴)人。
是我国近代杰出的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生于一个封建家庭,幼怀大志,性格豪放,酷爱诗文和骑马击剑,能文能武,敢说敢为。
1904年自费留学日本,积极参加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并加入同盟会。
回国后创办《中国女报》,宣传革命。
后回绍兴组织光复会,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两省起义,事发后被捕,坚贞不屈,六月六日就义于绍兴古轩亭口。
创作背景: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夫入京。
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
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
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二、问题导学
1、朗读课文。
2、对照注释理解文意,诗文互译。
注意文中典故:
①“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
②“四面歌残终破楚”作者又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
③“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极言作者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3、概括文章的内容
上片:回顾过往生活
下片:思虑未来前途
4、思考问题,体会词作感情。
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的复杂心情。
用下列句式说话:从词作中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的心情,我是从-----------一句话体会到的。
这句话-------------(按照“心情-----句子------分析”的方式回答)
喜悦激动:冲破牢笼,获得自由,悠然自得--------------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投身革命,报效国家,豪情万丈--------------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苦闷忧愁:中秋佳节,独自一人,倍感孤独--------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冲破牢笼,面对未来,担心不已---------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投身革命,报效国家,知音难觅---------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折磨。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5、诗歌主旨
6、课堂小结:
秋瑾的这首《满江红》词,一方面写出自己挣脱家庭束缚,另一方面表现自己胸怀保家卫国的志向,又恐知音难觅的担忧,即便无奈为“峨眉”,也有着一颗强大的“男儿心”,崇高的志向指引着她,即便有所顾虑也坚定的摆脱世俗,走向革命路的决心。
自从精忠爱国的民族英雄岳飞首创气壮山河的《满江红》一词以来,已成为千古不朽的绝唱和杰作,历代文人志士莫不把它当作楷模,仿效学作,但大都是望尘莫及!看过古今许多人写的《满江红》,谁也没有岳飞那种气吞牛斗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只有鉴湖女侠的一首《满江红》词,颇有一些男子汉大丈夫的气魄,显示着她不甘雌伏的巾帼英雄的本色。
三、自学探究
四、展示点评
五、拓展延伸
中考链接:
1、“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中“终破楚”指什么?这一句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比喻自己冲破家庭的牢笼,表达了作者冲破家庭的牢笼的喜悦心情。
2、“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中“娥眉”指什么?这一句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不能做男儿的遗憾之情。
教学反思
《满江红》是妇女解放运动先驱秋瑾所写的一首词。
该词作于1903年。
词的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
通过层层表述,曲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参加革命前的复杂矛盾的心情,真切感人。
作者虽是女子,但却有一颗男子之心,“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四句是深入浅出的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她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每每读来,都似乎看到了一位倔强不屈,富有斗争精神的女性,著名教师朱姗《语文博览,阅读有得》:“秋瑾的“青衫之泪”,绝不是消极的自怨自艾,而是积极的探索和追寻。
词中蕴含了词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对之后的革命起到了思想上的推动作用。
”对此,我深有同感,我甚至想,如果作者生活在现代,定会有更卓越的建树。
学习这一课之前,我让学生先弄明白诗词写作的背景,以及文中涉及到的典故,这样学生对诗词内容觉得很好理解;课中,我把自己感受和学生进行交流,也帮助了他们的理解。
有些内容,各个版本理解不同,如“四面残歌中破楚”,我让学生根据背景,根据作者个性来甄别,找出最恰当的,学生热情很高,不仅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而且记诵也变得很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