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滤过说课教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肾小球滤过说课教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肾小球滤过说课教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内容、作用和地位

本节内容是人卫出版社第二版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生理学》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放”第一节内容,主要讲述尿生成过程的第一个环节:肾小球的滤过,是为掌握尿生成的另外两个环节和后面学习影响尿生成的因素以及尿液的排放等相关内容打好基础,在整章内容中起着铺垫的作用。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本教材符合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生源的特点和就业的需求,学生通过教材的学习可以掌握正常状态下人体及其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从而具有防治疾病、促进健康的理论和技能。因此,学生学习本节内容后,要对肾脏生理功能的重要性有初步的认识:①肾脏是人体最重要的排泄器官,主要通过清除体内的代谢产物,对血液进行净化处理②调节体内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保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③具有内分泌功能,分泌多种激素。

(二)教学目标

根据对本节内容的综合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肾小球滤过的概念,滤过的结构基础和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熟悉肾小球滤过率。

能力目标: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推导问题答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科学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掌握正常人体的功能,从而认识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理解患者的痛苦,自觉加强职业道德意识和为卫生事业服务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依据教学大纲,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肾小球滤过的概念、滤过的结构基础和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确立的依据是只有掌握了肾小球滤过的概念和滤过的结构基础,才能理解肾小球滤过的原因和意义,而关于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的内容较复杂,学生难以理解,所以要详细讲解。

二、学情概述

通过对大多数学生的了解,认为学生的情况大致如下:

生源素质差:随着我国教育政策的改革,中职学校面临招生困难的问题,为了保证生源,

中职学校在招生时门槛相对较低,造成了生源质量普遍较差,且学生多数来自农村,基础知识薄弱。

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学习兴趣较低,学习目标不明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缺乏学习动力。

心理特点:由于学习成绩差,存在明显的自卑心理;容易受外界诱惑,单调的课程学习不能满足心理需要;多数娇生惯养,从小缺乏艰苦的锻炼,表现为意志薄弱、心理脆弱、对社会回报期望值高。

优点:智力素质不差,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事物,求知欲旺盛,自我意识强。

根据学生上述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要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并教给学生适用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授课过程中要把握知识的深度,提倡“够用为度”“实用性”原则,在不脱离基本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结合以前所学过的相关知识,应形象直观、通俗易懂地讲解重点和难点内容,使学生容易接受。

三、教法运用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节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在本节课中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在教学程序中详细叙述教学方法的运用)

(一)讲授法:简洁清晰地陈述教学目标,概括形象地讲述本节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条理分明,层次清楚,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问答法:结合本节内容,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求知欲,促进学生积极思维,自觉领悟知识。

(三)练习法:为了让学生能够应用和巩固本节内容,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目的地选择一些练习题目,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运用多媒体:将学生难以理解、比较抽象的内容,以多媒体课件形式展示给学生,把复杂的过程简单化、枯燥的内容形象化,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新奇的兴奋感,加深学生的记忆,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理解和巩固所学内容。

四、学法指导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到东西,更要教学生如何会学习,应有意识地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多种方法(同样也在教学程序中具体讲如何进行学法指导)

(一)目标学习法:学生要明确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增强学习的注意力与学习动机,有目的地掌握重点和难点内容,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二)问题学习法: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有利于集中注意力,在听课时会注意有关解决问题的信息,学习有了明确的指向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联系学习法:知识之间存在着普遍的联系,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学生可以联系临床上的相关病理现象,进一步巩固知识。

(四)归纳学习法:通过归纳总结,进一步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帮助记忆。

五、教学程序(具体结合教法运用和学法指导来说)

(一)导入新课

1.简单复习肾脏的解剖结构(和学生共同复习,课堂互动)

肾小体:肾小球、肾小囊

肾单位近端小管:近曲小管、髓袢降支粗段

肾小管髓袢细段:髓袢降支细段、髓袢升支细段

远端小管:髓袢升支粗段、远曲小管

(展示多媒体课件上的肾脏解剖示意图)

2.提出肾脏功能的重要性:①肾脏是人体最重要的排泄器官,主要通过清除体内的代谢产物,对血液进行净化处理②调节体内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保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③具有内分泌功能,分泌多种激素。

3.引出尿生成的三个过程①肾小球的滤过②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③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要让学生知道肾小球的滤过是尿生成的第一个环节。

(二)新课教学

1.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可以使学生有目的地掌握重点

和难点内容,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从而让学生学会目标学习法。)接着运用讲授法讲解肾小

球滤过的概念:是指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除大分子血浆蛋白以外的水、无机

盐、小分子有机物等,透过滤过膜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的过程。(运用讲授法发挥教师主导

作用,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第一个重点和难点内容,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帮助理解和熟记概

念)

2. 运用讲授法重点讲述肾小球滤过的结构基础——滤过膜(让学生明确这是本节课的

第二个重点和难点内容,引起学生注意,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展示多媒体课件上的滤过膜示意图)

(1)说明滤过膜三层结构组成

①机械屏障: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内皮细胞上的窗孔结构,可防止血细胞通过。

基膜层:是滤过膜的主要滤过屏障,对滤过膜的通透性起决定性作用。

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层:上皮细胞的足突之间形成裂隙,构成滤过的最后屏障。

②电学屏障:由于滤过膜各层含有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带正电荷的物质易于通过,带负

电荷的物质则不易通过,因此排斥带负电荷的血浆蛋白。

2)由思考题引出滤过膜的通透性

A.取决于被滤过物质的分子大小:分子量超过70000的不能通过滤过膜。

B.取决于被滤过物质的所带的电荷。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讲述,让学生回答思考题:由于机械屏障作用红细胞不能通过滤过

膜,因此原尿中几乎没有红细胞;因为血浆蛋白带负电荷,即使清蛋白分子量只有69000,

但是由于电学屏障作用,不能通过滤过膜,所以原尿中几乎没有蛋白质。运用问答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激发学生求知欲,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听课时会注意到解决思考题的相关内容,加强学生理解记忆,提高教学效果。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推导答案,让学生学会问题学习法。)

(3)讲述滤过膜的面积:总面积约为1.5m2,提出有利于肾小球的滤过。

(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联系临床实际:急性肾小球肾炎时为什么会出现少尿甚至是无尿?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得出结论:急性肾小球肾炎时,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上皮细胞增生、肿胀,使得毛细血管管腔狭窄甚至完全阻塞,有效滤过面积减少,导致少尿甚至无尿。学生在这里要学会联系学习法,通过联系临床上的相关病理现象,进一步巩固知识。)

3.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在讲述过程中强调这是本节课的第三个重点和难点内容,引起学生注意)

(1)在详细讲解肾小球滤过压之前,给学生说明肾小球有效滤过压与组织液生成的有效滤过压相似,引导学生先复习组织液生成的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推导出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囊内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然后复述前面的思考题,分析出原尿中几乎没有蛋白质,得出最后结论: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2)用讲授法逐个分析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的动力和阻力(运用讲授法可以使内容条理分明,层次清楚。因为这是本节课中最难以理解的内容,运用多媒体上的图片可以使内容简单化、形象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强化理解记忆。)

(以讲解多媒体课件上的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示意图为主)

(图片说明:○代表不可滤过的大分子物质,●代表可滤过小分子物质)

①强调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是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唯一动力成分,向学生说明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较其他器官毛细血管血压高的原因是:肾动脉直接发自腹主动脉,并且入球小动脉粗而短,血流阻力小,出球小动脉细而长,血流阻力大,因此经相关试验测得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约为45mmHg,且入球端和出球端血压几乎相等。

②血浆胶体渗透压:是阻止滤过的力量,向学生说明在血液从入球小动脉流向出球小动脉的过程中,随水分和晶体物质的滤过,血浆蛋白被浓缩,入球小动脉端的血浆胶体渗透压约为25mmHg,而出球小动脉端约为35mmHg,入球端到出球端血浆胶体渗透压逐渐升高,有效滤过压逐渐下降。

③肾小囊内压:是阻止滤过的力量,一般情况下变化不大,约为10mmHg。(为了让学生更一步理解肾小囊内压是滤过的阻力,可联系临床实际:泌尿道结石或肿瘤时为什么会出现少尿?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得出结论:因为出现以上疾病时,囊内压升高,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减低,导致少尿。运用联系学习法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

④通过讲授法反复详细地讲解不是肾小球毛细血管全段都有滤过,只有从入球小动脉端到开始出现滤过平衡这一段才有滤过的原因,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原因:因为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和囊内压都比较稳定,而入球小动脉端的血浆胶体渗透压约为25mmHg,而出球小动脉端约为35mmHg,入球端到出球端血浆胶体渗透压逐渐升高,结合前面所讲内容推算出入球小动脉端肾小球有效滤过压=45–(25+10)=10mmHg,出球小动脉端肾小球有效滤过压=45–(35+10)=0mmHg,实际上血液未到达出球小动脉之前血浆胶体渗透压已升高到35mmHg,有效滤过压下降为零,达到滤过平衡,滤过停止,因此滤过作用只发生在有效滤过压为零之前的那段毛细血管中。(结合刚讲的内容归纳总结出原因,让学生学会归纳学习法,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帮助记忆)

4.肾小球滤过率

(1)提出肾小球滤过率概念: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原尿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

(2)通过向学生讲述肾小球滤过率的数据,即正常成人约为125mL/min,每昼夜约为180L,进一步强调肾脏的功能是清除体内的代谢产物,对血液进行净化处理,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保持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三)课堂练习

为了了解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精心选择以下练习题目:(运用练习法可以让学生更进一步明确重点和难点内容,应用和巩固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多媒体,将练习题制作成幻灯片,学生回答完后点击问题出现答案,使学生保持兴奋感,

并在答案出现后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C )

A.入球小动脉血压

B.出球小动脉血压

C.肾小球毛细血管压

D.血浆胶体渗透压

E.肾动脉血压

2.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率为(B )

A.100mL/min

B.125mL/min

C.150mL/min

D.200mL/min

E.175mL/min

3.下述哪种情况会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A )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

B.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C.肾小球的血流量增加

D.肾小囊内压降低

E.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

4.原尿与血浆的区别是(D )

A.葡萄糖含量

B.氨基酸含量

C.尿素含量

D.蛋白质含量

E.电解质含量

(四)课堂小结

(以下是我对本节课做的课堂小结,主要是归纳总结本节课重点和难点内容,加深学生理解记忆,并鼓励学生质疑,向学生表示准备课后解答学生疑难问题。)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尿生成的第一个过程:肾小球的滤过,其重点和难点内容是肾小球滤过的概念、滤过的结构基础和有效滤过压,首先要熟记肾小球滤过的概念,对于肾小球滤过的结构基础要知道包括机械屏障和电学屏障,能分别说出它们的组成和作用。本节课最重点和难点在于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要学会分析其动力和阻力,并结合课堂所举临床病例,加深记忆。最后要熟记肾小球滤过率的正常数据,并进一步理解肾脏功能的重要性。如果还有不明确的地方,可以在课后共同讨论。

(五)课后练习:

1.根据教学需要,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内容,布置了以下思考题:肾小球滤过的结构基础和动力是什么?

2.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掌握下节课知识要点,提出预习内容: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

六、板书设计

为了反映教学的基本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引起学生的注意,利于学生理解记忆,板书设计如下:

七、时间分配(共40分钟)

复习与导入新课4分钟

介绍教学目标1分钟

新课教学30分钟

课堂小结2分钟

课堂练习2分钟

布置作业及预习内容1分钟

八、教学效果评价

本节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突出了重点和难点内容的讲述,详略得当,条理清晰,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时间分配合理,并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给适用的学习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课堂氛围良好,并通过课堂练习测验结果表明学生很好地掌握了本节内容,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根据课程评价模式对本节课做了教学效果评价,结果表明成功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