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respirati...(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5-1
呼吸形式 平静呼吸 浅快呼吸 深慢呼吸
每分肺通气量(ml/min) 500×12 = 6000 250×24 = 6000 1000×6 = 6000
每分肺泡通气量(ml/min) ( 500-150 ) ×12 =4200 ( 250-150 ) ×24 =2400 ( 1000-150 ) ×6 =5100
三、肺容量与肺通气量
(一)肺容量
肺容量是指肺容纳气体的量。 肺总容量是指肺所能容纳的最大气量。 正常成人男性为5000-6000ml,女性为3500-4500 ml。
肺总容量
肺活量 残气量
深吸气量
补吸气量 1500~2000 ml
潮气量 400~600 ml 补呼气量 900~1200 ml
二 、气体交换过程
1.肺换气 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换气 肺换气的结果: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呼吸膜
肺泡腔 O2
肺毛细血管(静脉血) 静脉血→动脉血
CO2
2.组织换气 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组织换气。 组织换气的结果: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毛细血管壁
组织毛细血管(动脉血)
P02↑(肺)
Hb+O2
HbO2
(去氧Hb) P02↓(组织) (氧合Hb)
当cap血液中去氧Hb>50g/L时,粘膜、甲床或口唇等部位呈 蓝紫色──紫绀。紫绀是机体缺氧的指征。
严重贫血患者缺O2时不出现紫绀
CO+Hb→ 呈樱桃红。
CO中毒(是O2的210倍)缺O2时也不出现紫绀,
结合的特征: ① 疏松的,可逆的,反应快,不需酶催化; ② 受PO2的影响;
上段
中段 下段 (氧储备)
22
100
80
18
60
14
40
10
20
6
0 0 20 40 60 80 100 2
PO2 (mmHg)
(3) 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 PH↓ PCO2↑ 曲线右移(Hb与O2的↓),↑氧解离 T↑ 2-3DPG
二、二氧化碳的运输
1.物理溶解
3ml/100ml血中。约占CO2运输总量的5%。
指标。
2.肺泡通气量
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肺泡通气量 它是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有效通气量。
肺泡通气量 =(潮气量-无效腔气量)× 呼吸频率 =( 500 - 150 )× 12=4.2 L
从鼻部到终末细支气管的管腔─解剖无效腔(150ml) 解剖无效腔+肺泡无效腔=生理无效腔
每分肺泡通气量 = (潮气量-无效腔量)×呼吸频率 =(500-150)×12 = 4200mL
●用力呼吸(深呼吸):主动
吸气:除膈肌、肋间外肌收缩外,胸锁乳突肌等也收缩 呼气:除膈肌、肋间外肌舒张外,肋间内肌和腹肌等也收缩
2.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 肋间外肌为主的呼吸运动——胸式呼吸。 膈肌舒缩为主的呼吸运动——腹式呼吸。 正常人为混合式。 3.呼吸频率
正常成人安静时呼吸频率为12—18次/min。
通常以单位压力引起的容积变化来表示:
顺应性
容积变化 压力变化
V P
L
/
k PaL
/
cmH
2O
胸廓和肺的总顺应性
肺顺应性
1 胸廓顺应性
1 肺顺应性
1 胸廓顺应性
=1 20L /
k
Pa
1 20L /
k
Pa10L
/
k
Pa
(二)非弹性阻力 占30%
非弹性阻力包括: 1)气道阻力;2)惯性阻力;3)粘滞阻力。
呼吸是一个自动节律性过程,又受到大脑皮层有意识 的控制.
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 (一)呼吸中枢
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 经细胞群──呼吸中枢。
1.脊髓──初级中枢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发出的膈神经和肋间神经分别支配膈 肌和肋间肌的活动。 2.延髓──呼吸节律的基本中枢
背侧组 位于延髓孤束核的腹外侧有(吸气,呼气N元) 下行f─支配膈肌.
病理: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可造成肺不张、肺水肿等─新生儿透明膜病。
案例四:
某产妇,孕31周顺产一活胎,新生儿出生后 出现口唇发绀,呼吸困难。
请你用所学的呼吸生理学知识分析该患儿出 现呼吸困难可能的原因。
⑵肺弹性回缩力 是肺组织内弹性纤维被拉长而回缩的作用力,吸气阻力.
2.胸廓弹性阻力 双向性变化,胸廓自然位置肺容量约为肺总容量的67%:
CO2 HCO3 -
KHCO3
Cl-
Na+
NaHCO3
NaCl
氯转移 血浆中的氯离子扩散入红细胞的过程。 碱储备 血浆中调节酸碱平衡的重要物质。
②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占CO2运输总量的7%
PCO2↑(组织)
CO2+HbNH2
HbNHCOOH
PCO2↓(肺)
在肺部反应向相反方向进行.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肺内压<大气压:气体进肺 肺内压>大气压:气体出肺
(一)呼吸运动
呼吸肌的舒缩引起胸廓节律地扩大和缩小的运动,称为 呼吸运动。
1.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
●平静呼吸:
吸气: 主动
膈肌、肋间外肌收缩→胸廓上下,前后,左右径扩大→ 胸廓、肺容积扩大→肺内压↓<大气压(1~2mmHg) →气体入肺
呼气: 被动
膈肌、肋间外肌舒张→胸廓上下,前后,左右径缩小 →胸廓、肺容积缩小→肺内压↑>大气压(1~ 2mmHg)→气体出肺
内有少量浆液; ③胸廓、肺均有弹性。
胸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力 胸内压= 0 - 肺回缩力
= - 肺回缩力
可见,胸膜腔负压是由肺回缩力造成的。
胸膜壁层
胸膜腔 肺泡
平静吸气末,胸内压为-10~-5mmHg 平静呼气末,胸内压为-5~-3mmHg 紧闭声门用力呼吸时,胸内压>大气压60- 110mmHg ⑵ 胸膜腔负压的生理意义 ①维持肺的扩张状态,不致因肺的回缩力而萎缩; ②降低心房、腔静脉和胸导管内的压力,有利于静脉 血和淋巴液的回流。
腹侧组 疑核─支配同侧咽喉呼吸辅助肌 后疑核─支配肋间内外肌,膈肌,腹肌. 保留延髓和脊髓的动物能产生节律性呼吸运动,但不规律。
(二)肺通气量
1.每分肺通气量 单位时间内吸入或呼出肺的气体总量─每分通气量。 每分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 =500×12=6L
正常成人安静时,每分通气量为6~9升/min。 作深而快的呼吸,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量─最大
随意通气量。 健康成人一般可达70~120升/min。 最大随意通气量作为估计一个人进行多大运动量的
>0.84→肺泡无效腔增大
<0.84→动-静脉短路
肺换气效率↓
第三 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气体在血液中有两种运输形式: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
一.氧的运输
1.物理溶解
0.3ml/100ml血中。约占O2运输总量的1.5% 2.中化运学输结的合主O要2形与式Hb,的占F9e82.+5%形成氧合血红蛋白,是O2在血液
(二)肺内压和胸膜腔内压
1、肺内压
吸气初肺内压<大气压,气体入肺。 呼气初肺内压>大气压,气体出肺。 吸气末或呼气末,肺内压=大气压。 在用力呼吸时,肺内压升降幅度增大。
2、胸膜腔内压(胸内负压)
胸膜腔内的压力称为胸膜腔内压。
⑴ 胸膜腔负压的形成
①肺的自然容积小于胸廓; ②胸膜腔是密闭潜在的腔隙,
氧饱和度 氧饱和度 = 氧含量/氧容量×100% oxygen saturation
动脉血氧饱和度约为98%,静脉血氧饱和度约为 75%
3.氧离曲线 (oxygen dissociation curve)
⑴ 表示氧分压与血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氧解离曲 线,呈S 形曲线
⑵ 各段特点及功能意义
氧饱和度(100%) 氧含量(ml/100ml)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O2
组织液、组织细胞 动脉血→静脉血
CO2
三. 影响肺换气的因素
1.气体扩散速度
气体扩散速度 气体分压差• 气体溶解度 气体分子量
2.呼吸膜的厚度和面积
气体扩散量
呼吸膜面积 呼吸膜厚度
3.通气/血流比值(V/Q)
定义:每分肺泡通气量与每分肺血流量之间的比值。
V/Q比 值
正常=0.84时,肺换气效率最高
第五章 呼吸
定义: 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 (respiration)
呼吸的三个环节:
外呼吸
肺通气—外界空气与肺之间的气体交换 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内呼吸: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第一节 肺通气
一、肺通气动力
原动力─呼吸运动 直接动力─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差
功能残气量约 2500 ml 1000~1500 ml
基本肺容积和肺容量
气体 水
补 吸 肺活量 气 量
肺容量
潮气量
功
能
残
残
气
气
量
量
静息时 呼气位
补呼气量
1.潮气量: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平均500ml。 2.肺活量:作一次最大吸气,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肺活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 肺活量反映一次呼吸的最大通气能力。 正常成年男性约为3500 ml,女性约为2500 ml。 3.时间肺活量(用力呼气量): 概念:深吸气后,用力尽快呼气,计算第1、2、3秒末呼出 的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 正常:第1秒末呼出的气量占肺活量83%。<60%为异常 第2秒末呼出的气量占肺活量96% 第3秒末呼出的气量占肺活量99%。 呼吸道狭窄或肺弹性↓→时间肺活量↓(肺活量正常) 是评价肺通气功能的较好的指标。
二、肺通气阻力
胸廓弹性阻力(胸廓弹性回缩力)
弹性阻力
肺组织弹性纤维回缩力(占 1/3)
肺通气阻力 (占 70%) 肺弹性阻力
(肺回缩力) 肺泡表面张力(占 2/3)
非弹性阻力(呼吸道阻力) (占 30%)
(一)弹性阻力 占70% 弹性组织在外力作用下变形时,具有对抗变形和回位 的力─弹性阻力。
1(.肺肺回弹缩性力阻肺肺)力弹泡性表纤面维张回力缩 (力 占(2/占3)1/3)
气道阻力占非弹性阻力的80-90%,是气流通过呼吸道时 产生的摩擦力。
影响气道阻力因素 1)气道口径:(主要) R=1/r4 (反比)
2)气流方式
3)气流速度 ( 正比)
气道口径大小受神经,体液调节:
交感神经 儿茶酚胺
气道平滑肌舒张 (口径大)
迷走神经 组织胺 慢反应物质
气道平滑肌收缩 (口径小)
2.化学结合 两种形式。 ① 碳酸氢盐:占CO2运输总量的88%
CO2+H2O 碳酸苷酶H2CO3 H++HCO3-
在组织细胞,反应向右进行,生成 HCO3-; 在肺部,反应向左进行,分解出CO2,呼出体外。
血管
红细胞
HHb O2
O2
HbO2
H+
碳酸苷酶
H2CO3
K+ HCO3 -
CO2 H2O
>自然位置(深吸气状态):回位力向内,吸─阻力,呼─动力 胸廓 自然位置(平静吸气末,肺容量 67%):回位力=吸─阻力,呼─动力
<自然位置(平静呼气末):回位力向外,吸─动力,呼─阻力
3.肺和胸廓的顺应性
胸廓和肺的弹性阻力通常用顺应性来表示。 顺应性──在外力作用下,弹性体的扩张性。
与弹性阻力成反比关系。 C = 1/R
Hb + O2
PO2
PO2
HbO2
③1分子Hb可以结合4分子O2,1gHb结合1.34ml的O2; ④Hb结合或解离呈S形.
几个概念:
氧容量
每100ml血中血红蛋白所能结合的
oxygen capacity 最大氧量(受Hb浓度的影响)。
氧含量
每100ml血中血红蛋白实际结合
oxygen content 的氧量(受PO2的影响) 。
⑴肺泡表面张力 概念:肺泡表面张力是肺泡内表面液体层,与肺泡气体形成 液─气界面。 作用:使肺泡回缩,构成吸气阻力。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合成和释放的一种 脂蛋白(二棕榈酰卵磷脂) 作用: ①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减小吸气阻力,利于肺的扩张。 ②防止肺水肿: (肺泡表面张力有吸引肺毛细血管中液体渗入肺泡)。 ③维持大小肺泡容积稳定性:(通过肺泡张缩调节密度大小)
深慢呼吸比浅快呼吸的气体交换效率高。每次呼吸 肺泡内气体的更新率为1/7。
第二节 气体的交换
一 、气体交换的原理
气体交换方式:扩散 气体交换动力:气体分压差,决定气体的扩散方向、速率。
1、气体分压与张力
分压:指混合气体中,某种气体的压力。 分压=总压力×该气体的容积百分比 气体可以溶解于液体中,气体从液体中逸出的力——张力(分 压=张力) 见表5-2
2、气体的分子量和溶解度
扩散速率(D)与分压差(△P)、温度(T)、扩散面积 (A)、溶解度(S)成正比; 与扩散距离(d)、分子量(MW)的平方根成反比。
扩散速率(D)=
P • T • A • S d • √MW
溶解度:CO2 / O2 (51.5ml/2.14ml1)(100ml)=24倍
分压差:PO2 >PCO2 10倍,肺泡内CO2扩散速度为O2 的2倍,故临床先缺O2比CO2潴留更明显.
呼吸形式 平静呼吸 浅快呼吸 深慢呼吸
每分肺通气量(ml/min) 500×12 = 6000 250×24 = 6000 1000×6 = 6000
每分肺泡通气量(ml/min) ( 500-150 ) ×12 =4200 ( 250-150 ) ×24 =2400 ( 1000-150 ) ×6 =5100
三、肺容量与肺通气量
(一)肺容量
肺容量是指肺容纳气体的量。 肺总容量是指肺所能容纳的最大气量。 正常成人男性为5000-6000ml,女性为3500-4500 ml。
肺总容量
肺活量 残气量
深吸气量
补吸气量 1500~2000 ml
潮气量 400~600 ml 补呼气量 900~1200 ml
二 、气体交换过程
1.肺换气 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换气 肺换气的结果: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呼吸膜
肺泡腔 O2
肺毛细血管(静脉血) 静脉血→动脉血
CO2
2.组织换气 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组织换气。 组织换气的结果: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毛细血管壁
组织毛细血管(动脉血)
P02↑(肺)
Hb+O2
HbO2
(去氧Hb) P02↓(组织) (氧合Hb)
当cap血液中去氧Hb>50g/L时,粘膜、甲床或口唇等部位呈 蓝紫色──紫绀。紫绀是机体缺氧的指征。
严重贫血患者缺O2时不出现紫绀
CO+Hb→ 呈樱桃红。
CO中毒(是O2的210倍)缺O2时也不出现紫绀,
结合的特征: ① 疏松的,可逆的,反应快,不需酶催化; ② 受PO2的影响;
上段
中段 下段 (氧储备)
22
100
80
18
60
14
40
10
20
6
0 0 20 40 60 80 100 2
PO2 (mmHg)
(3) 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 PH↓ PCO2↑ 曲线右移(Hb与O2的↓),↑氧解离 T↑ 2-3DPG
二、二氧化碳的运输
1.物理溶解
3ml/100ml血中。约占CO2运输总量的5%。
指标。
2.肺泡通气量
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肺泡通气量 它是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有效通气量。
肺泡通气量 =(潮气量-无效腔气量)× 呼吸频率 =( 500 - 150 )× 12=4.2 L
从鼻部到终末细支气管的管腔─解剖无效腔(150ml) 解剖无效腔+肺泡无效腔=生理无效腔
每分肺泡通气量 = (潮气量-无效腔量)×呼吸频率 =(500-150)×12 = 4200mL
●用力呼吸(深呼吸):主动
吸气:除膈肌、肋间外肌收缩外,胸锁乳突肌等也收缩 呼气:除膈肌、肋间外肌舒张外,肋间内肌和腹肌等也收缩
2.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 肋间外肌为主的呼吸运动——胸式呼吸。 膈肌舒缩为主的呼吸运动——腹式呼吸。 正常人为混合式。 3.呼吸频率
正常成人安静时呼吸频率为12—18次/min。
通常以单位压力引起的容积变化来表示:
顺应性
容积变化 压力变化
V P
L
/
k PaL
/
cmH
2O
胸廓和肺的总顺应性
肺顺应性
1 胸廓顺应性
1 肺顺应性
1 胸廓顺应性
=1 20L /
k
Pa
1 20L /
k
Pa10L
/
k
Pa
(二)非弹性阻力 占30%
非弹性阻力包括: 1)气道阻力;2)惯性阻力;3)粘滞阻力。
呼吸是一个自动节律性过程,又受到大脑皮层有意识 的控制.
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 (一)呼吸中枢
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 经细胞群──呼吸中枢。
1.脊髓──初级中枢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发出的膈神经和肋间神经分别支配膈 肌和肋间肌的活动。 2.延髓──呼吸节律的基本中枢
背侧组 位于延髓孤束核的腹外侧有(吸气,呼气N元) 下行f─支配膈肌.
病理: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可造成肺不张、肺水肿等─新生儿透明膜病。
案例四:
某产妇,孕31周顺产一活胎,新生儿出生后 出现口唇发绀,呼吸困难。
请你用所学的呼吸生理学知识分析该患儿出 现呼吸困难可能的原因。
⑵肺弹性回缩力 是肺组织内弹性纤维被拉长而回缩的作用力,吸气阻力.
2.胸廓弹性阻力 双向性变化,胸廓自然位置肺容量约为肺总容量的67%:
CO2 HCO3 -
KHCO3
Cl-
Na+
NaHCO3
NaCl
氯转移 血浆中的氯离子扩散入红细胞的过程。 碱储备 血浆中调节酸碱平衡的重要物质。
②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占CO2运输总量的7%
PCO2↑(组织)
CO2+HbNH2
HbNHCOOH
PCO2↓(肺)
在肺部反应向相反方向进行.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肺内压<大气压:气体进肺 肺内压>大气压:气体出肺
(一)呼吸运动
呼吸肌的舒缩引起胸廓节律地扩大和缩小的运动,称为 呼吸运动。
1.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
●平静呼吸:
吸气: 主动
膈肌、肋间外肌收缩→胸廓上下,前后,左右径扩大→ 胸廓、肺容积扩大→肺内压↓<大气压(1~2mmHg) →气体入肺
呼气: 被动
膈肌、肋间外肌舒张→胸廓上下,前后,左右径缩小 →胸廓、肺容积缩小→肺内压↑>大气压(1~ 2mmHg)→气体出肺
内有少量浆液; ③胸廓、肺均有弹性。
胸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力 胸内压= 0 - 肺回缩力
= - 肺回缩力
可见,胸膜腔负压是由肺回缩力造成的。
胸膜壁层
胸膜腔 肺泡
平静吸气末,胸内压为-10~-5mmHg 平静呼气末,胸内压为-5~-3mmHg 紧闭声门用力呼吸时,胸内压>大气压60- 110mmHg ⑵ 胸膜腔负压的生理意义 ①维持肺的扩张状态,不致因肺的回缩力而萎缩; ②降低心房、腔静脉和胸导管内的压力,有利于静脉 血和淋巴液的回流。
腹侧组 疑核─支配同侧咽喉呼吸辅助肌 后疑核─支配肋间内外肌,膈肌,腹肌. 保留延髓和脊髓的动物能产生节律性呼吸运动,但不规律。
(二)肺通气量
1.每分肺通气量 单位时间内吸入或呼出肺的气体总量─每分通气量。 每分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 =500×12=6L
正常成人安静时,每分通气量为6~9升/min。 作深而快的呼吸,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量─最大
随意通气量。 健康成人一般可达70~120升/min。 最大随意通气量作为估计一个人进行多大运动量的
>0.84→肺泡无效腔增大
<0.84→动-静脉短路
肺换气效率↓
第三 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气体在血液中有两种运输形式: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
一.氧的运输
1.物理溶解
0.3ml/100ml血中。约占O2运输总量的1.5% 2.中化运学输结的合主O要2形与式Hb,的占F9e82.+5%形成氧合血红蛋白,是O2在血液
(二)肺内压和胸膜腔内压
1、肺内压
吸气初肺内压<大气压,气体入肺。 呼气初肺内压>大气压,气体出肺。 吸气末或呼气末,肺内压=大气压。 在用力呼吸时,肺内压升降幅度增大。
2、胸膜腔内压(胸内负压)
胸膜腔内的压力称为胸膜腔内压。
⑴ 胸膜腔负压的形成
①肺的自然容积小于胸廓; ②胸膜腔是密闭潜在的腔隙,
氧饱和度 氧饱和度 = 氧含量/氧容量×100% oxygen saturation
动脉血氧饱和度约为98%,静脉血氧饱和度约为 75%
3.氧离曲线 (oxygen dissociation curve)
⑴ 表示氧分压与血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氧解离曲 线,呈S 形曲线
⑵ 各段特点及功能意义
氧饱和度(100%) 氧含量(ml/100ml)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O2
组织液、组织细胞 动脉血→静脉血
CO2
三. 影响肺换气的因素
1.气体扩散速度
气体扩散速度 气体分压差• 气体溶解度 气体分子量
2.呼吸膜的厚度和面积
气体扩散量
呼吸膜面积 呼吸膜厚度
3.通气/血流比值(V/Q)
定义:每分肺泡通气量与每分肺血流量之间的比值。
V/Q比 值
正常=0.84时,肺换气效率最高
第五章 呼吸
定义: 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 (respiration)
呼吸的三个环节:
外呼吸
肺通气—外界空气与肺之间的气体交换 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内呼吸: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第一节 肺通气
一、肺通气动力
原动力─呼吸运动 直接动力─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差
功能残气量约 2500 ml 1000~1500 ml
基本肺容积和肺容量
气体 水
补 吸 肺活量 气 量
肺容量
潮气量
功
能
残
残
气
气
量
量
静息时 呼气位
补呼气量
1.潮气量: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平均500ml。 2.肺活量:作一次最大吸气,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肺活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 肺活量反映一次呼吸的最大通气能力。 正常成年男性约为3500 ml,女性约为2500 ml。 3.时间肺活量(用力呼气量): 概念:深吸气后,用力尽快呼气,计算第1、2、3秒末呼出 的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 正常:第1秒末呼出的气量占肺活量83%。<60%为异常 第2秒末呼出的气量占肺活量96% 第3秒末呼出的气量占肺活量99%。 呼吸道狭窄或肺弹性↓→时间肺活量↓(肺活量正常) 是评价肺通气功能的较好的指标。
二、肺通气阻力
胸廓弹性阻力(胸廓弹性回缩力)
弹性阻力
肺组织弹性纤维回缩力(占 1/3)
肺通气阻力 (占 70%) 肺弹性阻力
(肺回缩力) 肺泡表面张力(占 2/3)
非弹性阻力(呼吸道阻力) (占 30%)
(一)弹性阻力 占70% 弹性组织在外力作用下变形时,具有对抗变形和回位 的力─弹性阻力。
1(.肺肺回弹缩性力阻肺肺)力弹泡性表纤面维张回力缩 (力 占(2/占3)1/3)
气道阻力占非弹性阻力的80-90%,是气流通过呼吸道时 产生的摩擦力。
影响气道阻力因素 1)气道口径:(主要) R=1/r4 (反比)
2)气流方式
3)气流速度 ( 正比)
气道口径大小受神经,体液调节:
交感神经 儿茶酚胺
气道平滑肌舒张 (口径大)
迷走神经 组织胺 慢反应物质
气道平滑肌收缩 (口径小)
2.化学结合 两种形式。 ① 碳酸氢盐:占CO2运输总量的88%
CO2+H2O 碳酸苷酶H2CO3 H++HCO3-
在组织细胞,反应向右进行,生成 HCO3-; 在肺部,反应向左进行,分解出CO2,呼出体外。
血管
红细胞
HHb O2
O2
HbO2
H+
碳酸苷酶
H2CO3
K+ HCO3 -
CO2 H2O
>自然位置(深吸气状态):回位力向内,吸─阻力,呼─动力 胸廓 自然位置(平静吸气末,肺容量 67%):回位力=吸─阻力,呼─动力
<自然位置(平静呼气末):回位力向外,吸─动力,呼─阻力
3.肺和胸廓的顺应性
胸廓和肺的弹性阻力通常用顺应性来表示。 顺应性──在外力作用下,弹性体的扩张性。
与弹性阻力成反比关系。 C = 1/R
Hb + O2
PO2
PO2
HbO2
③1分子Hb可以结合4分子O2,1gHb结合1.34ml的O2; ④Hb结合或解离呈S形.
几个概念:
氧容量
每100ml血中血红蛋白所能结合的
oxygen capacity 最大氧量(受Hb浓度的影响)。
氧含量
每100ml血中血红蛋白实际结合
oxygen content 的氧量(受PO2的影响) 。
⑴肺泡表面张力 概念:肺泡表面张力是肺泡内表面液体层,与肺泡气体形成 液─气界面。 作用:使肺泡回缩,构成吸气阻力。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合成和释放的一种 脂蛋白(二棕榈酰卵磷脂) 作用: ①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减小吸气阻力,利于肺的扩张。 ②防止肺水肿: (肺泡表面张力有吸引肺毛细血管中液体渗入肺泡)。 ③维持大小肺泡容积稳定性:(通过肺泡张缩调节密度大小)
深慢呼吸比浅快呼吸的气体交换效率高。每次呼吸 肺泡内气体的更新率为1/7。
第二节 气体的交换
一 、气体交换的原理
气体交换方式:扩散 气体交换动力:气体分压差,决定气体的扩散方向、速率。
1、气体分压与张力
分压:指混合气体中,某种气体的压力。 分压=总压力×该气体的容积百分比 气体可以溶解于液体中,气体从液体中逸出的力——张力(分 压=张力) 见表5-2
2、气体的分子量和溶解度
扩散速率(D)与分压差(△P)、温度(T)、扩散面积 (A)、溶解度(S)成正比; 与扩散距离(d)、分子量(MW)的平方根成反比。
扩散速率(D)=
P • T • A • S d • √MW
溶解度:CO2 / O2 (51.5ml/2.14ml1)(100ml)=24倍
分压差:PO2 >PCO2 10倍,肺泡内CO2扩散速度为O2 的2倍,故临床先缺O2比CO2潴留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