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告诉未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历史告诉未来
摘要:15卷的《百年语文教育经典名著》,形象展现了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探索历程,具体展示了百年研究的丰硕成果。

《百年语文教育经典名著》的出版,给了我们回首历史、审视当下、瞻望未来的参照。

我们必须认真研读百年经典,以前人的研究为起点,汲取智慧,吸纳思想,记住教训,像前辈一样孜孜以求,兼收并蓄,由“照着说”的继承走向“接着说”的开创,去书写新的经典名著。

关键词:《百年语文教育经典名著》历史照着说接着说
一部接一部阅读由著名中国语文教育史研究专家、博士生导师徐林祥教授主编的有15卷之多的皇皇巨著《百年语文教育经典名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年出版),似乎看到一位又一位现代语文教育大师穿越风雨、次第而来的身影。

在书香里聆听他们理性又充满热情的阐释,中国现代语文教育一百年的历史渐渐生动、清晰起来。

1900~1999年,这一百年,社会动荡,战火频仍;西风东渐,新旧交替,各种思想、观点激烈碰撞;风云变幻,社会形态、政治制度前后迥异。

大师们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研究语境中苦苦探寻、辛勤耕耘,使中国现代语文教育从萌芽生根到抽枝长叶、开花结果。

15卷《百年语文教育经典名著》遴选出的梁启超、黎锦熙、陈望道、夏丏尊、葉圣陶、朱自清、舒新城、吴研因、阮真、袁哲、艾伟、张
志公、朱智贤、朱绍禹、顾黄初、于漪、钱梦龙等人的37种著述,就是他们奉献给时代和后人的丰硕成果,其内容涉及中小学和师范院校语文教学的各个板块,论题涵盖语文教育思想、语文教育目的、语文课程性质、语文教材编写、语文学习心理、语文教学评价等方方面面。

惊异于中国现代语文教育一路跋涉的艰辛,感动于大师们孜孜以求的执着!
第四卷所选《集体习作实践记》,是作者于在春1939年至1946年间四次试验的总结。

抗战期间,在孤岛上海,于在春以“凉秋”为题,进行“集体习作”实验。

实验设计分为命题、材料搜集、材料整理、材料评议、选择主题、材料排列、确定大纲、文字形式商定八个步骤。

从材料搜集整理,到文章立意布局、文字斟酌修改,贯穿师生、生生商讨和个人、小组、班级活动轮替。

要知道,如此程序复杂、耗时费力的工作,是在炮火纷飞的形势下,在迁徙流转的动荡岁月里完成的!70多年后,我认真研读、审视于在春的实验记录、实验报告,最大的感受是严谨科学、精益求精,丝毫看不出作者在出版后记中所述“那些苦难的日子”做“这样不合时宜工作”的局促与不安。

这需要怎样的人生定力,怎样的科研热情,怎样的敬业精神呀!
为完成第十卷所选《阅读心理·国语问题》《阅读心理·汉字问题》两本著述,促进中国语文教育研究的科学化,作者艾伟和他的团队,深入中小学进行大规模的国语国文教学心理实验,前后长达25
年,“得到美京华盛顿、佐治城两大学之在校学生为数近一百五十人”,以及作者不可计数的海内外同学、朋友、学生的帮助。

为完成第十二卷所选中国语文教材史研究开山之作《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暨蒙学书目和书影》的写作,一代大家张志公先生以抢救遗产、习古为今的学者情怀和洞穿历史、科学理性的研究方法,四处搜集,爬罗剔抉,潜心思考,不计时间,不计精力!
折服于大师们视野的宏阔、论述的精辟!37种名著的作者,或为社会名流,或为专家学者,或是中小学富有经验的资深教师,他们既有深厚的国学功底,熟悉中小学语文教育的情况,又接受了西方现代教育思想的影响,学贯中西,包容汇通,不抱残守缺、倚轻倚重,因而所论都能深中肯綮。

例如,20世纪前期就语文教育“形式训练”与“实质训练”、“言”与“文”的讨论,20世纪后期就“文”与“道”、“工具”与“人文”的讨论,都非常深入;就语文教育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等的探索,也卓有成效,对当今的教学和研究,仍有巨大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说到《百年语文教育经典名著》出版的时代意义,说到它的镜鉴、指导价值,就不能不提当下的语文教学。

改革开放带来了教育思想的解放和教学行动的创新,带来了语文教学和研究的繁荣。

但是,繁荣的背后却是纷争不断,喧嚣的背后是山头林立,潜藏在百花齐放美景背后的是“任意”的疯狂,“语文举旗”现象愈演愈烈。

不少语文教师,包括一些语文名师,对语文教育发展的历史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前人的探究缺少基本的了解,在功利主义驱使下,在跟风从众的大潮
中,急于提出“独特”的教学主张,急于彰显自己的教学个性,急于亮出“新奇”的教学方法,于是乎,口号满天飞,旗帜四处扬,“××语文”泛滥成灾。

事实上,不少的所谓新主张、新观念、新思想、新方法,在百年语文教育史上,早就有人提出并探索过。

正如徐林祥、武玉鹏、韩雪屏等教授指出的:“语文界的许多争论,许多现代语文教育家已经有过探讨,给出过明确的答案,且对当今语文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仍有指导意义,但由于多数人不了解语文教育史,不知道前辈大家的论述,往往重复前人的话题,又往往是并未达到前辈大家的高度。

”“语文教育有些新问题,一查历史,古已有之,原来是老问题。

本来,老问题既然存在,从新的条件,新的角度,去求取新的认识,探索新的解决方法,也是事理之常。

可是有的并不这样。

由于忽视历史,有的还无视历史,把问题拉到原地去踏步,或者在原地绕圈儿转转。

语文教育的前进,这么磕磕绊绊的,难免耽误了,延缓了。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百年语文教育经典名著》的出版,给了我们回首历史、审视当下、瞻望未来的参照,让我们可以找到自身的准确定位与起点。

对于语文教育探索的历史,我们不能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无视前辈的努力,从头开始,原地踏步,而必须认真研读百年经典,从这份宝贵的遗产中获取力量、吸纳精华,“照着说”,沿着前辈开辟的道路,一路向前。

中国语文教育的这条道路,就是20世纪用整整100年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所证明了的科学化、民族化、现代化相结合的道路:祖国语言的学习和掌握,由个体的、潜意识的、无序的“习得”,到集体的、有意识的、系统的“学得”,由
偏重耳濡目染、感性经验的“暗中摸索”,到注重理性、多快好省的“明中探讨”,当然要走科学化之路,加强言语和语言、语感和语理的联系,注意语言的建构运用与思维的发展提升、审美的鉴赏创造、文化的传承理解的协同,注重语境和语用,让语文学习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汉语是一种诗性的、写意的非形态语言,重意轻言,有无相生,充满弹性,富于变化,辞约意丰,具有简约性、灵活性、意合性等特点,教学母语,当然要走民族化之路,努力契合汉语文化的思维方式,按汉字的个性教学汉字,照汉语的规律教学汉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培养正确理解和规范使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和习惯;语文教育还应该适应社会对国民语文素养的要求,走现代化之路,从人的视角而不是学科的视角来界定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内容、要点,从注重“双基”到注重“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自觉实现从学科本位到以人为本的转变、从教书向育人的转变。

进入21世纪,高度信息化、智能化、一体化的社会,给语文教育提出了很多新的命题:如何发挥语文学科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中的独特作用?如何构建问题情境,让《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xx 年版)》提出的“学习任务群”落地生根?如何与其他学科以及家庭、社会各种教育因素有效整合,助推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如何借助现代化、智能化的技术平台和社会环境,推动语文教育的升级?如何把握信息传播移动化时代的语文教学特点、规律,让学生热爱语文学习、学会语文学习?如何在全球化的大潮中强化传统文化教育,使
学生找到认同感和归属感,并把自己的“根”深深扎在汉语文化的土壤中?要回答21世纪给我们提出的这种种问题,我们必须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汲取《百年语文教育经典名著》的智慧,吸收百年语文教育研究的养分,记住百年探索过程中的种种教训,像前辈一样孜孜以求、奋勇前行,像前辈一样兼收并蓄、视野开阔,由“照着说”的继承走向“接着说”的开创。

这样,我们才能完成时代赋予的新使命,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新的语文教育经典名著。

感谢徐林祥教授和张心科、陈黎明、欧阳芬、龚孟伟、余虹、赵志伟、张立兵、韦东余、程稀、闫淑惠、兰保民、许艳等名家组成的研究团队,沙里淘金,去芜存菁,挖掘、整理、出版《百年语文教育经典名著》,给我们这些后来者提供了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桥梁,指明了中国语文教育由“照着说”通往“接着说”的方向!
(胡阳语,扬州大学文学院20xx级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