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黄斑叶枯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黄斑叶枯病

症状又称小麦黄斑病。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可单独形成黄斑,有时与其他叶斑病混合发生。叶片染病初生黄褐色斑点,后扩展为椭圆形至纺锤形大斑,大小7~30×1~6(mm),病斑中央色深,有不大明显的轮纹,边缘有边界不明显,外围生黄色晕圈,后期病斑融合,致叶片变黄干枯,各麦区均有发生,为害严重。

病原Drechslera tritici-repentis(Died)Shoem称小麦德氏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异名Helminthosporium tritici-vulgaris Nisikado。有性态为Pyrenophora

tritici-repentis (Died) Drechsler。子囊孢子无色至黄褐色,长椭圆形,具横隔膜3个,纵隔0~1个,大小42~69×14~29(μm)。无性态分生孢子浅色至枯草色,圆柱形,直或稍弯,顶端钝圆,下端呈蛇头状尖削,脐孔腔型凹陷,具离壁隔膜1~9个,大小80~250×14~20(μ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或粪肥中越

冬。翌年小麦生长期子囊孢子侵染,发病后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致病害不断扩展。

小麦叶枯病的识别与防治

中文名称:小麦叶枯病

英文名称:Wheat leaf blotch

拉丁学名:Septoria tritici Rob.et Desm.

为害作物:小麦

为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和叶鞘,有时也为害穗部和茎秆。在片上最初出现卵圆形浅绿色病斑,以后逐渐扩展联结成不规则形大块黄色病斑。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粒,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般先由下部叶片发病,逐渐向上发展。在晚秋及早春,病菌侵入寄主根冠,则下部叶片枯死,致使植株衰弱,甚至死亡。茎秆和穗部的病斑不太明显,比叶部病斑小的多。分生孢子器也稀少。

病原菌形态特征:分生孢子器球形至扁球形,器壁褐色至黑色,孔口微突出。常产生于寄主表皮组织下的气孔下室内。孢子器内产生大小两种分生孢子。大孢子较多,细长,无色。有3—7个隔膜,两端圆;小孢子无隔膜,微弯,无色。

发病特点:在冬麦区,病菌在小麦残体上或种子上越夏,秋季开始侵入幼苗,以菌主主体在病株亡越冬。来年春季,病菌产生分生孢子传播为害;在春麦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及菌

丝体在小麦残体上越冬,来年春季小麦播种后产生分生孢子传播为害。在低温多湿的条件下有利于此病的发生扩展。品种间对叶枯病的抗病性差异较大。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耐病良种。

(2)深翻灭茬.清除病残体,消灭自生麦苗。

(3)农家肥高温堆沤后施用。重病田可考虑轮作

(4)大田喷药,在发病重的田块,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或粉锈宁喷施。

小麦秆黑粉病

小麦秆黑粉病(Urocystis tritici Koern)主要发生在我国北部冬麦区,以华北、西北和华东北部局部地区发生普遍。

症状

发病部位主要在小麦秆、叶鞘和叶片上,病部初期呈浅灰色条纹与叶脉平行,逐渐隆起,拔节以后症状明显。发病部位主要为深灰色。最后表皮破裂,散出黑粉(厚垣孢子)。病株矮小,卷曲,分蘖增多,一般不抽穗即枯死。(左图为茎叶病症,右图为孢子堆)

发病规律

一年只浸染一次,主要是土壤传播,带病的种子和粪肥也可传播。小麦播种后,病菌在幼苗出土前从芽鞘侵入生长点,随小麦生长而进入叶片、叶鞘和茎秆。在表皮下形成条状孢子堆,并产生大量厚垣孢子,大量病株收获前落入土壤,脱粒时也有病残体上的厚垣孢子粘附种子表面,或进入粪肥,成为下一年浸染源。一般早播温度高,或麦苗出土慢发病重。

防治方法

用内吸杀菌剂拌种对土壤传、种传和粪肥传播的秆黑粉都有效。见小麦腥黑穗病。水旱轮作,适期播种,浅播,不用带菌粪肥等都可减轻发病。选用抗病品种。

小麦雪霉叶枯病

简介

小麦雪霉叶枯病

症状

小麦从出苗至成熟均可受害,其中以叶枯和鞘腐特征最明显,为害也最重。在成株叶片上形成椭

圆形几乎与叶等宽的大斑,病斑污绿色水渍状或污裼色,有数层轮纹,表面敷生砖红色霉层(分生

孢子)叶鞘受害变褐腐烂,后枯死,相连叶片也迅速枯死,潮湿可产生稀薄的红色霉状物。(图为

叶部症状)

发病规律

病菌可以在病种子内外,土壤和粪肥中的病残体上长期存活,成为浸染源。地表带菌病残体在潮湿时释放大量孢子浸染幼苗地上部分,小麦发病后,病部不断产生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经气流雨水传播引起再浸染。病菌经气孔和伤口侵入叶片和叶鞘。潮湿多雨和冷凉的条件下易发生流行

防治方法

①选用无病种子。

②选用抗、耐病品种。

③深耕灭茬,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合理施肥排灌等。

④拌种选用12 5%特谱唑按种重0 3的药量,或20%三唑酮按种重0 15%药量,或50%

扑海因按种重0 2%药量,可控制苗期病害,推迟和减轻成株期为害。喷雾可用70%甲基托布津每亩200毫克,或80%多菌灵每亩100~200毫克,或25%敌力脱每亩100毫升,或20%三唑酮每亩40~50毫升,一般在齐穗期用药,一次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