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精神病学

精神病学

一、名词解释1、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预后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2、遗忘综合征:又名柯萨可夫综合征,是由脑器质性病理改变所导致的一种选择性或局灶性认知功能障碍,以近事记忆障碍为主要特征,无意识障碍,智能相对完好3、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4、依赖:是一组认知、行为和生理症状群,使用者尽管明白使用成瘾物质会带来问题,但还在继续使用5、戒断状态:只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后所出现的特殊心理生理症状群6、偏执性精神障碍:指一组病因未明,以系统妄想为主要症状的精神病7、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指一组起病急骤、缓解彻底、持续时间短暂的精神病性障碍8、危机干预:就是对处于心理失衡状态的个体进行简短而有效的帮助,使他们度过心理危机,恢复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水平填空简答1、妄想: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病态的推理和判断妄想特征:1)信念的内容与事实不符,没有客观现实基础,但患者坚信不移;2)妄想内容均涉及患者本人,总是与个人利害有关;3)妄想具有个人独特性;4)妄想内容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所差异,但常有浓厚的时代色彩2、动作与行为障碍:1)精神运动性兴奋:动作和行为增加,整个精神活动增强。

包括①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动作和行为的增加与思维情感活动增多相一致,不脱离客观环境,患者的行为是有目的的,可理解的。

②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言语动作增多与思维及情感不相协调,患者动作单调杂乱,无动机及目的性,使人难以理解,与外界环境不配合。

2)精神运动性抑制:整个精神活动减弱,行为动作和言语活动减少。

3、意识障碍类型:1)嗜睡:意识清晰度轻度降低,呼叫后能正确交谈。

2)意识混浊:强烈的刺激才能引起病人的反应、有定向障碍。

3)昏睡:意识清晰度较前更降低。

4)昏迷:意识完全丧失,对任何刺激无反应。

5)朦胧状态:意识清晰度下降、范围狭窄。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_202005031652475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_202005031652475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一)名词解释1.精神障碍: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2.真性幻觉:来自于外部客观空间,通过自己感觉器官而获得的幻觉。

3.Asperger综合症:语言沟通与人际交往困难.兴趣和行为局限、刻板为临床特点,智力正常预后良好。

4.Rett综合症:主要发牛发牛于女性儿童.以运动技能和智力进行性衰退为临床特征,多数预后不良。

5.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

多起病于老年期,潜隐起病,病程缓慢且不可逆,临床上以智能损害为主。

6.被害妄想:是最常见的一种妄想。

病人坚信某人或某个集团对他进行不利的活动,进行打击、陷害,欲置病人或其家人于厄运或死地。

如被跟踪、被监视、被诽谤、被隔离等,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

7.病理姓激情:患者骤然发生的强烈而短暂的情感爆发状态,常常伴有冲动和破坏行为,事后不能完全回忆。

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癫痫、酒精中毒、反应性精神病、智能发育不全伴发的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等。

武158.超价观念: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其发生一般有事实依据,但片面而偏激,影响患者的行为及心理活动。

9.痴呆: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原因损害原有智力所造成的智力减退状态。

10.创伤后应激障碍:是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11 .错构」在遗忘的基础上,患者对过去所经历的事件,在发生地点、情节、特别是在时间上出现的错误回忆。

12.错觉:对客观事实歪曲的知觉°13.定向力:一个人对时间、地点、人物和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

14.感觉过敏: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增加°15.感觉减退: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减低°16.感知觉综合障碍」患者对客观事物能感知,但对某些个别属性如大小、性状、颜色等产生错误的感知。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精神病学psychiatry: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的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精神病psychosis:是指精神障碍中为数不多,但情况比较严重的几类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等,伴有幻想,妄想、行为紊乱等精神病性症状,同时社会功能严重下降。

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功能损害。

是所有精神疾病的统称,泛指各种因素造成的大脑功能失调。

例如AD有典型的认知方面的损害,抑郁症有明显病态的抑郁体验。

精神卫生mental health:又称心理卫生,不仅涉及到如何防治各种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还研究如何维护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增强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精神症状:是一场精神活动的表现,它涉及人们精神活动的各个方面,并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仪表动作、言谈举止、神态表情以及书写内容等表现出来。

感觉sensation: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如颜色、形状等知觉perception: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大脑对食物的各种不同属性进行整合,并结合以往的经验而形成的整体印象。

内感性不适senestopathia:又称体感异常,是躯体内部产生的不舒适和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如咽喉部堵塞感、胃肠扭转感、腹部气流上涌感等,可继发疑病观念。

多见于疑病症、躯体化障碍、精神分裂症和抑郁发作等。

错觉illusion: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幻觉hallucination:是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可分为幻听、幻视、幻味、幻嗅、幻触和内脏幻觉。

功能性幻觉functional hallucination:伴随现实刺激而出现的幻觉,即当某种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时出现涉及该器官的幻觉,正常知觉和幻觉并存。

反射性幻觉reflex hallucination:涉及两个不同器官的,伴随现实刺激而出现的幻觉,即当某一感觉器官处于活动状态时,出现涉及另一器官的幻觉。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

强制性思维:患者体验到强制性地涌现大量无现实意义的联想。

假性痴呆:临床上在强烈的精神创伤后可产生一种类似痴呆的表现,而大脑组织结构无任何器质性损害。

反射性幻听:外界的任何声音都能刺激的患者发生幻听的现象。

原发性妄想是突然产生的,内容与当时处境和思路无法联系的,十分明显而坚定不移的妄想体验。

恶性综合征是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最严重副反应,临床上较少见。

临床特征是:意识波动、肌肉强直、高热和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

戒断状态:指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后所出现的特殊心理生理症候群,其机理是由于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引起的适应性的反跳。

心理治疗:是一种以助人为目的的专业性人际互动过程。

精神病: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

精神分裂症: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

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明显的智能障碍,病程多迁延。

锥体外系反应:锥体外系是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调节肌张力、肌肉的协调运动与平衡。

这种调节功能有赖于其调节中枢的神经递质多巴胺和乙酰胆碱的动态平衡,当多巴胺减少或乙酰胆碱相对增多时,则可出现胆碱能神经亢进的症状,出现肌张力增高、面容呆板、动作迟缓、肌肉震颤、流涎等帕金森综合征样症状;急性肌张力障碍,出现强迫性张口、伸舌、斜颈、呼吸运动障碍及吞咽困难;静坐不能,出现坐立不安、反复徘徊;迟发性运动障碍,出现口——舌——颊三联征,如吸吮、舔舌、咀嚼等,这就是锥体外系反应。

物质依赖(依赖):是指长期滥用某种物质后,产生一种心理上与躯体上的强烈而不能克制寻觅该种物质的状态,冀以体验重复使用该物质的心理快感,同时避免戒断的躯体不适。

前者称为心理依赖,后者称为躯体依赖。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解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解

精神名解1.精神病学(psychiatry): 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精神障碍)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发展规律以及治疗、预防和康复的一门学科。

2.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 / illness):或称精神疾病,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 特征为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的改变, 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

3.Psychoses系:指心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疾病自知力严重受损甚至缺失、不能应付日常生活要求并保持与现实接触的一组情况。

4.精神症状:精神障碍通过精神活动异常表现出来,包括认知障碍、情绪情感障碍和意志行为障碍等。

这些不同类别障碍的特定而具体的临床表现,即为精神症状(symptoms of mental disorder)。

5.精神病理学:研究精神症状及其产生机制的学科称为精神障碍的症状学,又称精神病理学。

6.感知综合障碍:患者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能感知,但对其某些个别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距离、空间位置等产生错误的感知。

7.妄想(delusion):是在病态的推理和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

8.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为特征;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基本正常,部分病人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病程迁延,有慢性化倾向和衰退的可能,但部分病人经治疗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

9.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s):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affective disorders)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心境或情感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多可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10.进食障碍(eating disorders)是指在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与特定的文化压力等因素交互作用下导致的进食行为异常。

心理咨询师辅导:精神病学名词解释汇总

心理咨询师辅导:精神病学名词解释汇总

1、精神疾病: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

2、精神病学:精神病学以研究各种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疾病的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为目的的一门科学。

3、精神卫生精神卫生研究各类精神疾病的社会防治,同时探讨保障人群心理健康,减少和预防各类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

4、心身疾病心身疾病是指一组与心理和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但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的疾病。

5、精神障碍人类脑部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发生病理生理变化和功能损害,出现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精神活动的异常。

6、病理性赘述思路的障碍,思维活动停滞不前迂回曲折,进行速度缓慢但不离题,最后能达到预定的终点。

7、思维松弛病人思维活动表现为联想松弛,内容散漫,段与段之间缺乏一定的逻辑联系。

8、破裂性思维病人意识清楚,虽然单独语句的结构和文法正确,但语句之间缺乏意义上的联系,别人无法理解其含义。

9、思维不连贯在意识障碍的背景下,病人的思维破裂,言语毫无主题,语句成片断。

10、思维贫乏联想数量减少,概念与词汇平乏,谈话言语单调。

11、思维插入病人体验到不属于自己的思想强行进入脑中。

12、思维云集病人体验到强制进入的思想是大量涌现的。

13、思维化声病人体验到自己的思想同时变成了言语声,此种声音来自心灵或脑内。

14、病理性象征性思维为概念的转换,以无关的具体概念来代表某一抽象概念,不经病人解释,别人无法理解。

15、语词新作病人将不同含义的概念或词融合,浓缩在一起,或做无关的拼凑,或自创文字,图形,符号,并赋以特殊含义。

16、妄想一种在病理基础上发生的歪曲的信念,毫无事实根据,病人坚信不疑。

17、原发性妄想妄想突然发生,内容不可理解,与其他心理活动和症状之间缺乏任何发生上的联系。

18、被害妄想是最常见的一种妄想。

病人坚信某些认或某些集团对他进行不利的活动,进行打击,陷害,破坏等。

精神病学

精神病学
5.Overvalued idea:超价观念,是有事实根据的错误的观念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有性格和现实基础,有强烈的情绪体验,其内容有客观性。
6.Circumscribed amnesia:界限性遗忘,又名心因性遗忘(psychogenic),指同以往经历的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有关的记忆丧失。发生的事情是不愉快的,或与强烈的恐惧、羞辱情境有关,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多见于分离性障碍。
4.精神发育迟滞:是一组起病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成熟(18岁)以前(1分),以智力发育低下(1分)和社会适应困难(1分)为临床特征的心理发育障碍(1分)。
5.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1分),主要临床表现是明显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持续时间短暂(1分),活动过多和冲动(1分),常伴有学习困难或品行障碍(1分)。
3.Hallucination:幻觉,是一种缺乏外界相应的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所出现的知觉体验,具有逼真的知觉体验和幻觉似乎来自外部世界两个特性。幻视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幻听、味幻觉、嗅幻觉、本体幻觉见于精神分裂症。
4.Delusion:妄想,是一种病理信念,内容与事实不符,与患者的文化水平及社会背景也不符,但患者仍坚信不疑,难以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加以纠正,见于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等。
7.Ganser syndrome:Ganser综合征,指患者回答问题时表现出能理解问题,但作出近似而不正确的回答,常伴有时间、地点和人物的定向障碍。有两种表现,假性痴呆和童样痴呆,见于分离性障碍。
8.Stupor:木僵,指患者的动作和行为明显减少或抑制,并常保持一种固定的姿势,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
9 情感高涨(elation)患者情绪异常高涨,心情特别愉快。表情喜悦、语音高亢、动作明显增多、自我感觉良好、洋洋得意、盛气凌人,常伴有明显的夸大色彩。常见于躁狂症、分裂情感性精神病、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

名解1错觉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正常人在光线暗淡、恐惧、紧张和期待的心理状态下可产生错觉,经验证后可以认识纠正。

临床上多见错听和错视。

病理性错觉常在意识障碍时出现,带有恐怖色彩,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谵妄状态。

2妄想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是病态推理和判断,有以下特征:(1)信念的内容与事实不符,没有客观现实基础,但患者坚信不移;(2)妄想内容均涉及患者本人,总是与个人利害有关;(3)妄想具有个人独特性;(4)妄想内容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所差异,但常有浓厚的时代色采。

3原发性妄想原发性妄想是突然发生,内容不可理解,与既往经历、当前处境无关,也不是来源于其他异常心理活动的病态信念。

包括突发妄想、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妄想气氛。

原发性妄想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对诊断精神分裂症具有重要价值4继发性妄想继发性妄想是发生在其他病理心理其础上的妄想,或在某些妄想基础上产生另一种妄想等。

见于多种精神疾病。

5妄想心境(妄想氛围)指患者突然产生一种情绪,感到周围发生了某些变化,这些变化与他有关,患者因此出现焦虑紧张、惶恐不安。

属于原发性妄想(不是建立在感知觉障碍的基础上,也不是认识和领悟能力障碍,而是一种直接的、突然的、无中生有的、十分明显的、坚信不疑的妄想体验)的一种。

常见于急性精神分裂症,也可见于癫痫性精神障碍及中毒性精神障碍。

6妄想知觉是指患者对正常出现的知觉体验突然赋予妄想性意义,正常知觉与妄想性意义之间无法联系,且无法理解。

属于原发性妄想7幻觉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幻觉是临床上最常见而且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常与妄想合并存在。

原因可为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或功能损害、情绪影响、暗示、周围感觉器官病变、感觉剥夺。

建康人有时也会出现。

分为幻觉、视幻觉、触幻觉、味幻觉和嗅幻觉,本体幻觉。

8真性幻觉患者体验到的幻觉形象鲜明,如同外界客观事物形象一样,存在了外部客观空间,是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精神病学名词解释大全1.强制性思维突然涌现的大量杂乱无章的思潮,是异己的思维;无强烈的情感反应;多无自知力;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2.假性痴呆假性痴呆是指在某种特殊的心理背景下出现的一种部分短暂、可逆的智能障碍,而无明显脑器质性损害的证据。

常表现为刚塞氏综合征、童样痴呆、抑郁性假性痴呆。

常见于癔症及反应性精神病,一般预后较好。

3.反射性幻听当某一感觉器官受到现实刺激产生某种知觉体验时,另一感觉器官出现幻觉;如听到关门声即闪现人影。

见于精神分-裂症。

一种无法以病人当前环境和以往心境解释、有非源于其4.原发性妄想他异常精神活动的病理信念,具有突然发作、坚信不疑、非常显著的特点;常在下列原发性妄想体验的基础上产生,如妄想直觉、妄想心境等。

5.恶性综合征多见于应用高效价药物的病人尤其是氟哌啶醇;表现为意识障碍、持续高热、肌肉强直、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药物加量过快、用量过高、脱水、营养不足可能与其发生有关;处理是停用抗精神病药物,给予支持性治疗。

6.戒断状态指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后所出现的特殊的心理生理症状群;其机制是由于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引起的适应性的反跳;一般表现为与所使用药物的药理作用相反的症状。

7.心理治疗是一种以助人为目的的、专业性的人际互动过程;治疗师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影响患者和其他求助者;引起心理、行为和躯体功能的积极变化;达到治疗疾病、促进康复的目的。

8.精神病:是指可造成社会功能障碍和现实检验能力下降的一组重性精神障碍。

临床相多以幻觉、妄想为突出表现,病程长短不一,部分病人会出现持久的功能损害。

常见的是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和急性短暂性精神病。

9.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为特征。

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智能障碍,多起病于青壮年,病程多迁延。

10.锥体外系反应(锥体外系副作用):是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副作用,包括急性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类帕金森症、迟发性运动障碍。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精神病学是研究精神疾病的科学领域,它涉及了多种名词和概念。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精神病学名词的解释和拓展:1. 精神疾病(Mental Disorders):指的是对个体的思维、情感、行为和社交功能产生负面影响的疾病。

精神疾病可以涉及各种症状和严重程度,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

2. 诊断(Diagnosis):精神病学中的诊断是指通过观察和评估患者的症状、行为和心理状况来确定他们是否符合特定的精神疾病标准。

诊断通常由经验丰富的精神病学专家进行,依据国际通用的分类系统,如《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简称DSM)。

3. 治疗(Treatment):精神病学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通常依靠精神药物,如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和抗精神病药,以减轻症状或控制病情。

心理治疗则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心理干预来帮助他们改善思维、情绪和行为。

4. 精神病理学(Psychopathology):精神病理学研究精神疾病的发生机制和病因,探讨导致异常心理和行为的因素,如遗传、神经化学、环境和社会因素等。

精神病理学的研究有助于理解疾病的本质,并为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

5. 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精神分析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源于弗洛伊德的理论。

它旨在通过探究无意识心理过程和童年经历,帮助患者认识和解决潜在的心理冲突和困扰。

精神分析还用于研究人类思维和心理的深层结构。

6. 社区精神病学(Community Psychiatry):社区精神病学关注精神疾病对社区和个体的影响,并通过提供综合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来预防和治疗精神疾病。

它强调社区参与和个体的整体健康。

以上是一些精神病学中常见的名词解释和拓展。

精神病学作为一门学科,不仅对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还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的心理和行为。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

多基因遗传病:在环境因素作用下涉及多个基因位点的遗传病。

遗传度:遗传方差在总的方差中所占的比例,即遗传因素在某一性状的决定因素中占了多大的份额。

“4A”症状:E.Bleuler认为精神分裂的基本症状为“思维联想障碍、情感障碍、矛盾意向、内向性”。

感觉:对事物的个别属性反应。

错觉:歪曲的知觉,也就是把实际存在的事物被歪曲的感知为与实际完全不相符和的事物。

知觉:对某一具体事物的各种属性以及它们相互关系的整体的反应。

幻觉:虚幻的知觉,是在客观现实中并不存在某些事物的情况下,感知有它的存在。

机能性幻听:幻觉(通常是幻听)和现实刺激同时出现,共同存在而又共同消失,但二者并不融合在一起。

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产生各种不舒适的或难以忍受的感觉,都是异样的感觉又难以表达。

感知觉综合障碍:病人在感知某一现实事物时,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整体来说是正确的,但对这一事物(包括病人躯体本身)的某些个别属性如形象大小颜色位置距离等,却产生与该事物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感知。

联想:一个表象与另一个表象相联系,一个表象引起另一个表象,这样的过程。

妄想:一种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病态的推理和判断。

它虽不符合客观现实,也不符合所受的教育水平,但病人对此坚信不疑,无法被说服,也不能以亲身体验和经历加以纠正,是个人所独有的。

特殊意义妄想:病人认为周围人的言行、平凡的举动,不仅与她有关且赋有特殊的意义,多较抽象脱离现实。

象征性思维:病人以一些很普通的概念、词句或动作来表示某些特殊的,除病人自己外旁人无法理解的意义,此种表现称象征性思维。

病理性赘述:思维过程的主题转换中带有粘滞性停留在某些枝节问题上而抓不住主要环节。

思维鸣响:当病人想到什么,就听到(幻听)说话声讲出他所想的内容,也就是说幻听的内容就是病人当时所想的事。

超价观念:由某种强烈情绪加强了的,并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观念。

读心症:病人认为他所想的事已经被人知道,虽然病人说不出是怎样被人探知的,但确信已经尽人皆知,甚至所有的人都在议论他。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

1.2.3.人格和其他认知功能受损的临床表现。

4.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的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具有整体性、恒常性、意义性、选择性。

5.见于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

6.7.是客观侧记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如形状,颜色,大小,重量,气味等。

8.句话,语法结构正确,意义可理解,但句子与句子之间却无任何联系。

常见于精神分裂症,为其特征性症状。

9.18岁以前),大脑的发育由于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发育不良或受阻。

智能发育停留在一定的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智能明显低于正常的同龄人。

10.环境的认知和对自身状况的认识。

11.见精神疾病。

以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为特征。

12.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

其基本临床表现为情感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症状,如幻觉、妄想等。

13.产生错误的感知,多见于癫痫。

14.多见于精神分裂症15.是一种以助人为目的的专业性人际互动的过程,治疗师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影响患者或其他求助者,引起心理、行为和躯体功能的积极变化,达到治疗疾病、促进康复的目的。

16.起的精神障碍,临床表现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17.是以持续的显著紧张不安,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兴奋和过分警觉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焦虑障碍。

患者常具有特征性的外貌,如面肌扭曲、眉头紧锁、姿势紧张,并且坐立不安,甚至有颤抖,皮肤苍白,手心、脚心以及腋窝汗水淋漓。

18.增多,滔滔不绝,有时可出现语言中断或不连贯,常伴随情境转移,并出现音联,意联,多见于躁狂症。

19.是指虚幻的回忆,具体表现为患者无意识地虚幻地构想出一些从未发生过的经历或事件,并将其作为确实发生或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内容来进行回忆。

20.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知和判断力。

是判断病情轻重和判断病情轻重和疾病好转程度的重要指标。

自知力完整是精神疾病病情痊愈的重要指标之一。

21.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精神病学是一门研究和诊治精神障碍的学科。

下面是对一些常见精神病学名词的解释:1. 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指一种或多种精神功能受损的异常状态,导致个体情感、认知、行为的异常。

常见精神障碍包括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焦虑症等。

2. 抑郁症(Depression):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表现为低落的情绪、对平常活动丧失兴趣和快感、疲惫和缺乏动力等。

严重的抑郁症可能导致自杀风险增加。

3.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表现为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紊乱。

患者通常出现幻觉、妄想、言语和情感缺失等症状。

4. 焦虑症(Anxiety disorder):一类常见的精神障碍,表现为过度担忧、紧张和恐惧。

常见的焦虑症包括广泛性焦虑症、恐慌症和强迫症等。

5. 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一种情绪障碍,在情绪上波动剧烈,交替出现抑郁和躁狂两种极端情绪状态。

躁狂期表现为兴奋、冒险行为,而抑郁期则表现为低落的情绪。

6.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一种发育障碍,常常在婴幼儿期首次发现。

患者表现出社交沟通和行为的缺陷,以及刻板重复的兴趣和行为。

7.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一种焦虑障碍,主要表现为强迫性思维和行为。

患者常常陷入反复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感受到强烈的焦虑。

8. 痴呆症(Dementia):一种进展性的脑部疾病,导致记忆、思维和行为的丧失。

阿尔茨海默病是最常见的痴呆症类型。

9. 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一类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表现为个体特征和行为方式的异常。

常见的人格障碍包括边缘型人格障碍和避难型人格障碍等。

10. 药物成瘾(Substance use disorder):一种慢性疾病,指对物质(如酒精、毒品等)的滥用或依赖。

《精神病学》复习重点资料

《精神病学》复习重点资料

《精神病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精神病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疾病发展规律及预防和治疗的学科。

2、精神障碍: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的改变,伴有痛苦和(或)功能损害。

3、精神症状: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称之为精神症状。

4、感觉过敏: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增加。

5、感觉减退: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减低。

6、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适及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

7、自知力:是指病人对自己精神疾病认识的判断能力。

8、错觉:对客观事实歪曲的知觉。

9、幻觉:没有客观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产生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10、妄想: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是病态推理和判断。

11、被害妄想:是最常见的一种妄想。

病人坚信某人或某个集团对他进行不利的活动,进行打击、陷害,欲置病人或其家人于厄运或死地。

如被跟踪、被监视、被诽谤、被隔离等,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

12、关系妄想:(牵连观念)患者将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都认为与他有关。

常与被害妄想伴随出现,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

13、原发性妄想症:是突然发作,内容不可理解,与既往经历、当前处境无关,也不是来源于其它异常心理活动的病态信念。

14、意识:是指患者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的认识和反应能力。

15、思维奔逸: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

16、思维被洞悉感:又称内心被揭露。

患者认为其内心所想的事,未经语言文字表达就被别人知道了,但是通过什么方式被人知道的则不一定能描述清楚。

该症状对诊断精神分裂症具有重要意义。

17、超价观念:是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其发生一般均有事实的依据。

此种观念片面而偏激,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明显的影响患者的行为及其他的心理活动,它的形成有一定的性格基础和现实基础,没有逻辑推理错误。

18、定向力:是一个人对时间、地点、人物及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

1、精神疾病: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

2、精神病学:精神病学以研究各种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疾病的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为目的的一门科学。

3、精神卫生:精神卫生研究各类精神疾病的社会防治,同时探讨保障人群心理健康,减少和预防各类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

4、心身疾病:心身疾病是指一组与心理和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但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的疾病。

5、精神障碍“人类脑部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发生病理生理变化和功能损害,出现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精神活动的异常。

6、病理性赘述:思路的障碍,思维活动停滞不前迂回曲折,进行速度缓慢但不离题,最后能达到预定的终点。

7、思维松弛:病人思维活动表现为联想松弛,内容散漫,段与段之间缺乏一定的逻辑联系。

8、破裂性思维:病人意识清楚,虽然单独语句的结构和文法正确,但语句之间缺乏意义上的联系,别人无法理解其含义。

9、思维不连贯:在意识障碍的背景下,病人的思维破裂,言语毫无主题,语句成片断。

10、思维贫乏:联想数量减少,概念与词汇平乏,谈话言语单调。

11、思维插入:病人体验到不属于自己的思想强行进入脑中。

12、思维云集:病人体验到强制进入的思想是大量涌现的。

13、思维化声:病人体验到自己的思想同时变成了言语声,此种声音来自心灵或脑内。

14、病理性象征性思维:为概念的转换,以无关的具体概念来代表某一抽象概念,不经病人解释,别人无法理解。

15、语词新作:病人将不同含义的概念或词融合,浓缩在一起,或做无关的拼凑,或自创文字,图形,符号,并赋以特殊含义。

16、妄想:一种在病理基础上发生的歪曲的信念,毫无事实根据,病人坚信不疑。

17、原发性妄想:妄想突然发生,内容不可理解,与其他心理活动和症状之间缺乏任何发生上的联系。

18、被害妄想:是最常见的一种妄想。

病人坚信某些认或某些集团对他进行不利的活动,进行打击,陷害,破坏等。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42.躁狂发作:躁狂发作以⼼境⾼涨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兴愉快到欣喜若狂,某些病例仅以易激惹为主。

主要表现为情绪⾼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等。

43.强迫症:以强迫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的⼀类神经症。

其特点是有意识的⾃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两者强烈冲突使病⼈感到焦虑和痛苦;病⼈体验到观念和冲动系来源于⾃我,但违反⾃⼰的意愿,需极⼒抵抗,但⽆法控制;病⼈也意识到强迫症状的异常性,但⽆法摆脱。

病程迁延者可表现仪式动作为主⽽精神痛苦减轻,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44.躯体形式障碍:⼀种以持久的担⼼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

病⼈因这些症状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

即使有时患者确实存在某种躯体障碍,但不能解释症状的性质、程度或病⼈的痛苦与先占观念。

包括躯体化障碍(somatizationdisorder)未分化的躯体形式障碍、疑病障碍、(hypochondriasis)、躯体形式的⾃主功能紊乱、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等多种形式。

45.神经性厌⾷:指有意节制饮⾷,导致体重明显低于正常标准的.⼀种进⾷障碍。

青少年⼥性多见。

46.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andhyperactivedisorder,ADHD)⼀般发⽣于⼉童时期(多在3岁左右),与同龄⼉童相⽐,表现为明显的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及活动过度或冲动为特点的⼀组综合征,常伴有学习困难或品⾏障碍。

47.偏执性精神障碍:⼀组以妄想为突出临床特征的精神病性障碍。

妄想常具有系统化的倾向,个别可伴有幻觉但历时短暂⽽不突出。

病程演进较慢,⼀般不会出现⼈格衰退和智能缺损,并有⼀定的⼯作和社会适应能⼒。

48.双相障碍:反复(⾄少两次)出现⼼境和活动⽔平明显紊乱的发作,有时表现为⼼境⾼涨、精⼒充沛和活动增加(躁狂或轻躁狂),有时表现为⼼境低落、精⼒减退和活动减少(抑郁)。

发作间期通常以完全缓解为特征。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汇总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汇总

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产生各种不舒适和/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性质难以描述,没有明确的局部定位,可继发疑病观念。

幻觉: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而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内脏性幻觉:患者对躯体内部某一部位或脏器的一种异常知觉体验,如感到肠扭转、肺扇动等,常与疑病妄想、虚无妄想和被害妄想伴随出现。

功能性幻觉: 一种伴随现实刺激而出现的幻觉,即当某种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的同时出现涉及该器官的幻觉,正常知觉与幻觉并存。

见于精神分裂症或心因性精神病。

反射性幻觉:当某一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时,出现涉及另一器官的幻觉。

见于精神分裂症。

思维贫乏:联想数量减少,概念与词汇贫乏。

患者体验到脑子空洞无物,没有什么东西可想。

表现为沉默少语,谈话言语空洞单调或词穷句短,回答简单。

严重的患者也可什么问题都回答不知道。

见于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思维散漫:思维的目的性、连贯性和逻辑性障碍。

患者思维活动表现为联想松弛,内容散漫,缺乏主题,一个问题与另外一个问题之间缺乏联系。

东拉西扯,以致别人弄不懂他要阐述的是什么主题思想。

思维破裂:概念之间联想的断裂,建立联想的各种概念内容之间缺乏内在联系。

表现为患者的言语或书写内容有结构完整的句子,但各句含义互不相关,变成语句堆积,整段内容令人不能理解。

严重时,言语支离破碎,个别语句之间也缺乏联系,成了语词杂拌。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病理性赘述:思维活动停滞不前迂回曲折,联想枝节过多,做不必要的过分详尽的累赘的描述,无法使他讲得扼要一点,一定要按他原来的方式讲完。

思维扩散:患者体验到自己的思想一出现,即尽人皆知,感到自己的思想与人共享,毫无隐私可言,是诊断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症状。

语词新作:概念的融合、浓缩以及无关概念的拼凑。

患者自创一些符号、图形、文字,并赋予其特殊概念。

强迫观念:患者脑中反复出现的某一概念或相同内容的思维,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见于强迫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心身疾病:与精神紧张有关的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中有重要作用。

2)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

性质难描述,部位难确定。

3)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4)幻觉: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虚幻的知觉5)内脏幻觉:患者对体内某一部位或某一脏器的一种异常知觉体验。

6)真性幻觉:患者体验到的幻觉形象鲜明,如同外界客观事物,存在于外界空间,通过感觉器官获得7)假性幻觉:幻觉形象不够鲜明,产生于患者的主观空间。

8)功能性幻觉:伴随现实刺激而出现的幻觉9)反射性幻觉:当某一感觉器官处于活动状态时,另一器官出现幻觉10)思维奔逸: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说话主题随境转移,也有音联,意联。

11)思维散漫:思维目的性,连贯性,逻辑性障碍,患者思维活动联想松弛,内容散漫,缺乏主题。

12)思维破裂:概念之间联想的断裂,建立联想的各种概念内容间缺乏内在联系。

13)病理性赘述:思维活动迂回曲折,联想枝节过多,做不必要的过分详尽的描述。

14)思维中断:患者无意识障碍,无外界干扰等原因,思维过程突然中断。

15)象征性思维:以无关的具体概念替代某一抽象概念,不经患者解释,旁人无法理解。

16)逻辑到错性思维:推理缺乏逻辑性,因果倒置,推理离奇,不可理解。

17)强迫观念:患者脑中反复出现的某种概念或相同内容的思维,明知没必要,但无法摆脱。

18)妄想:病理性歪曲信念,内容与患者本人利害相关,有个人独特性,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所差异,虽与事实不符,无客观基础,但患者深信。

19)原发性妄想:突然发生,内容不可理解,与经历处境无关,也不是来源于其他异常心理活动的病态信念。

20)继发性妄想:发生在其他病理心理基础上,或由其他妄想基础上产生。

21)超价观念: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其发生一般有事实依据,但片面而偏激,影响患者的行为及心理活动。

22)情感淡漠: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即使对自身有密接关系的事情也如此。

23)情感倒错:情感表现与内心体验或处境不协调。

24)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动作行为的增加和思维情感活动协调一致,并和环境密切配合。

25)不协调性精神运动兴奋:动作行为的增加和思维情感活动不协调,令人难以理解,和外界环境不配合。

26)意志减退:意志活动减少,患者表现动机不足,缺乏积极性和进取心,对事物都意志消沉不原活动。

27)错构:由于记忆的错误,对以前经历过的事情出现错误的回忆,并坚信不移。

28)虚构:由于遗忘,患者以想象的、未经历过的事件来填补自身经历的记忆缺损。

29)精神发育迟滞: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成熟以前,大脑发育受各种致病因素导致发育不良或受阻,智能停留在一定阶段。

随年龄其智能明显低于同龄人。

30)痴呆:后天获得的智能记忆人格全面受损,但无意识障碍,具有脑器质性病变基础。

31)假性痴呆:在强烈精神创伤后产生的一钟类似痴呆的表现,脑无器质性损害。

32)焦虑:在缺乏相应客观因素的情况下,患者表现顾虑重重,紧张恐惧,伴心悸出汗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33)恐惧症:过分,不合理地惧怕外界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患者明知这恐惧不合理,极力回避,但仍反复出现,难以控制。

常伴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

34)木僵:动作行为和语言完全抑制或减少,并经常保持一种固定的姿势。

35)蜡样屈曲:在木僵的基础上,患者的肢体仍人摆布,即使是不舒服的姿势也能维持长时间不动。

36)意识:患者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的认识和反应能力。

37)谵妄: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

因急性起病,病程短暂,发展迅速,又叫急性脑综合征。

38)谵妄状态:在意识清晰度降低的同时,出现大量的错觉幻觉,并产生紧张恐惧的情绪,往往昼轻夜重。

39)自知力: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和判断力。

40)精神分裂症: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于青壮年,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障碍和精神活动不协调,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明显智能障碍,病程多迁延。

41)紧张综合症: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分为紧张性兴奋和紧张性木僵,常交替出现,也可单独发生。

42)老年性痴呆: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疾病。

多起病于老年,潜隐起病,病程缓慢不可逆,临床上以智能损害为主。

43)精神活性物质:指能影响情绪行为,改变意识状态并有致依赖作用的化学物质,使用后可取得某些生理心理状态44)依赖:一组认知行为生理症状群,使用者明知使用成瘾物质会带来问题,但仍继续使用。

45)躯体依赖:反复用药后造成的一种病理性适应状态,主要表现为耐受性增高,戒断症状。

46)心理依赖:吸食者用药后产生愉快满足的感觉,驱使其寻求此感觉而反复使用药物,表现为渴求状态47)耐受性:用药者必须增加使用剂量才能获得所需效果或使用原剂量达不到使用者所追求的效果。

48)戒断状态:停药,减少剂量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后出现的特殊心理生理症状群49)滥用:有害使用,一种适应不良方式,由于反复使用药物导致了明显的不良后果。

50)Wernicke脑病:由于维生素B1缺乏所致,表现为眼球震颤,不能外展和明显意识障碍,伴定向障碍,记忆障碍,震颤谵妄等。

51)酒精性痴呆:长期大量饮酒后出现的持续性智力减退,长短记忆障碍,人格改变,思维障碍,部分病人失语失用,一般不可逆。

52)柯萨可夫综合症:(遗忘综合症)多见于慢性酒精中毒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记忆障碍,定向障碍,虚构。

53)心境障碍:由各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或情感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

54)双相障碍:反复出现心境和活动水平的明显改变,有时情绪高涨有时低落。

55)环性心境障碍:持续性心境不稳,心境小幅度波动,常与生活事件无明显关系,极少严重到轻抑郁或轻躁狂的程度。

56)恶劣心境: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主的轻度抑郁,从不出现躁狂。

57)神经症:一组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

58)恐惧症:不合理的惧怕外界某种客观或情境为主要表现,患者明知这恐惧反应不合理,但仍反复出现,难以控制。

59)惊恐障碍:不可预测的发作焦虑,程度强烈,患者常体会到濒临灾难性结局的害怕。

60)神经衰弱:由于长期处于紧张压力下,出现精神易疲劳易兴奋的现象,常伴情绪烦恼,易激惹,睡眠障碍等。

61)分离性障碍:丧失了对过去记忆,身份意识,即刻感觉和身体运动控制四方面的正常整合。

62)刚塞综合症:对简单问题给予近似的回答,似乎故意做作。

患者有轻度意识模糊,但一些复杂问题反而能解决63)抑郁性假性痴呆:严重抑郁症患者在精神活动抑制的情况下,出现认知能力的降低,表现为痴呆的早期症状。

64)急性应激障碍:患者在受急剧,强烈的精神刺激后发病,表现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

行为有一定盲目性。

65)创伤后应激障碍:由于受到异于寻常的灾难性心理创伤后,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66)适应障碍:在明显生活改变或环境变化时产生的短期轻度的烦恼和情绪失调,常有一定程度的行为变化。

67)人格障碍:明显偏离正常的原本的行为方式,具有适应不良的性质,使病人自己或他人遭受痛苦,给个人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68)会诊-联络精神病学:以精神病学为基础,研究躯体疾病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生物学因素和精神障碍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69)儿童孤独症: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社会交往障碍,语言沟通障碍,兴趣狭窄,行为方式刻板,多伴精神发育迟滞。

70)恶性综合症:抗精神病药一种少见严重的不良反应,表现为意识波动,肌肉强直,高热自主神经不稳定。

常见氟派定醇,氯丙秦。

71)强制性思维突然涌现的大量杂乱无章的思潮,是异己的思维;无强烈的情感反应;多无自知力;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72)假性痴呆假性痴呆是指在某种特殊的心理背景下出现的一种部分短暂、可逆的智能障碍,而无明显脑器质性损害的证据。

常表现为刚塞氏综合征、童样痴呆、抑郁性假性痴呆。

常见于癔症及反应性精神病,一般预后较好。

73)反射性幻听当某一感觉器官受到现实刺激产生某种知觉体验时,另一感觉器官出现幻觉;如听到关门声即闪现人影。

见于精神分裂症。

74)原发性妄想一种无法以病人当前环境和以往心境解释、有非源于其他异常精神活动的病理信念,具有突然发作、坚信不疑、非常显著的特点;常在下列原发性妄想体验的基础上产生,如妄想直觉、妄想心境等。

75)恶性综合征多见于应用高效价药物的病人尤其是氟哌啶醇;表现为意识障碍、持续高热、肌肉强直、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药物加量过快、用量过高、脱水、营养不足可能与其发生有关;处理是停用抗精神病药物,给予支持性治疗。

76)戒断状态:指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后所出现的特殊的心理生理症状群;其机制是由于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引起的适应性的反跳;一般表现为与所使用药物的药理作用相反的症状。

77)心理治疗是一种以助人为目的的、专业性的人际互动过程;治疗师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影响患者和其他求助者;引起心理、行为和躯体功能的积极变化;达到治疗疾病、促进康复的目的。

78)精神病:是指可造成社会功能障碍和现实检验能力下降的一组重性精神障碍。

临床相多以幻觉、妄想为突出表现,病程长短不一,部分病人会出现持久的功能损害。

常见的是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和急性短暂性精神病。

79)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为特征。

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智能障碍,多起病于青壮年,病程多迁延。

80)锥体外系反应(锥体外系副作用):是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副作用,包括急性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类帕金森症、迟发性运动障碍。

81) 物质依赖(依赖):一组认知、行为和生理症状群,表明个体尽管明白使用成瘾物质会带来明显的问题,但还在继续使用,自我用药的结果导致了耐受性的增加、戒断症状和强制性觅药行为;传统上将其分为躯体依赖和心理依赖。

82)焦虑是指在缺乏相应的客观因素情况下,表现出顾虑重重、紧张恐惧,以至措手顿足似有大祸临头,惶惶不可终日,伴有心悸、出汗、手抖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

83)病理性象征性思维属于概念转换,以无关的具体概念代替某一抽象的概念,不经患者解释,旁人无法理解。

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84)遗忘综合征:又称柯萨可夫综合征(Korsakov’s syndrome),是由脑器质性病理改变所导致的一种选择性或局灶性认知功能障碍,以近事记忆障碍为主要特征,无意识障碍,智能相对完好。

常见于慢性酒精中毒。

85)自知力: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是指患者对于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和判断能力,临床上将有无自知力及自知力回复的程度作为判定疾病轻重和好转程度的重要指标。

86)刚塞综合征:又称心因性假性痴呆,即对简单问题给予近似而错误的回答,给人以故意做作或开玩笑的感觉,也可出现一些愚蠢幼稚行为,但对某些复杂问题反能正确解决;见于癔症等患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