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篇中的衔接与连贯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语篇衔接与连贯手段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语篇衔接与连贯手段[摘要]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语篇能力薄弱,主要体现在缺乏衔接和连贯手段的使用。
本文通过对语篇连贯和衔接理论知识的讲述,提出在写作教学中应传授的一些连贯和衔接手段,同时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
[关键词]语篇;衔接;连贯;衔接手段;连贯手段写作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大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行文不够连贯,条理不清、中心不突出,缺乏语篇的逻辑结构和布局的能力,缺乏英语的多种衔接手段。
这些问题在行文中具体表现在语篇的衔接和连贯两个方面。
1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1.1 语篇的衔接衔接指一段话中各部分在语法或词汇方面有联系或两方面都有联系。
这种联系可能存在于不同的句子之间,也可能存在于一个句子的几个部分之间。
衔接是语段、篇章的重要特征,是语篇研究的核心。
Halliday和Hasen认为,衔接是一个语义概念,当语篇中的某一成分的解释依赖于另一成分时,便产生了衔接。
他们指出,衔接通过结构衔接和非结构衔接实现。
因此,他们将衔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语法手段,另一类是词汇手段。
其中语法手段有照应、替代、省略和连接,而词汇衔接属于词汇衔接手段。
1.2 语篇的连贯所谓连贯就是要求段落中各句的组织与安排以一种明晰的,合乎逻辑的顺序进行,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连贯可以把一篇文章的各个部分有机地连在一起。
英文写作教学中的连贯具体包含两种含义:一是指文章在内容构思上是连贯统一的。
文章中所有的句子都是为全文的中心服务。
就各段而言,每一句都是围绕着该段的主题句进行,不能出现与主题句无关的句子。
只有内容观点一致才能让一篇文章连贯顺畅。
二是指表达上的连贯。
文章的段落之间和段落中各句之间要有一定的衔接。
这样才能使文章连贯紧凑、层次分明。
连贯即语篇在信息传达方面的流畅与贯通上的一致性。
1.3 二者关系对于连贯的标准及衔接与连贯的关系这个话题,许多语言学家都有过讨论。
谈语篇的衔接性与连贯性在读后续写中的体现

谈语篇的衔接性与连贯性在读后续写中的体现□赵伐(浙江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310023)摘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所强调的要学习和掌握“语篇的衔接性和连贯性”并非抽象的能力要求,而是可以通过读后续写的训练具化为对语篇类型以及衔接、意义推进等语篇知识的领会和运用。
语篇类型决定语篇结构。
衔接和意义推进是实现语篇衔接性和连贯性的具体手段。
关键词:读后续写;语篇类型;衔接;意义推进《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第四章“课程内容”第二节“语篇类型”要求学生“接触和学习不同类型的语篇,熟悉生活中常见的语篇形式,把握不同语篇的特定结构、文体特征和表达方式”。
同章第三节“语言知识”也要求学生能“根据交流的需要选择恰当的语篇类型、设计合理的语篇结构、规划语篇的组成部分、保持语篇的衔接性和连贯性”,同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学习不同的书面文体,如记叙、说明、新闻、论述等,及其特有的文体结构和语言表达特征”。
那么,作为一种考查高中英语学业质量水平的考试题型,读后续写应如何体现语篇的衔接性和连贯性呢?针对这一问题,许多学者常常从词汇、句子、段落等语篇知识的层面展开讨论,却很少从语篇类型的角度去加以审视。
纵观迄今为止浙江省所使用的全国卷读后续写题目,不难发现,7篇文章的语篇类型均为记叙文。
那么,记叙文有什么特定的语篇结构?续写者该如何遵循这一特定结构去进行续写呢?以《浙江考试》2017年增刊所刊试卷的写作第二节“读后续写题”为例:文章讲述的是一对年轻夫妇Jane 和Tom 周末外出郊游的故事。
途中两人发生口角,Jane 负气出走,在森林中迷路,历经艰难后终被Tom 和救援人员找到,两人言归于好。
这篇文章属“冲突型记叙文”,其特定的语篇结构如图1所示。
作为一种考查高中英语学业质量水平的考试题型,读后续写应如何体现语篇的衔接性和连贯性?作为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与能力考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考应用文写作可遵循怎样的语用原则?作为英语测试中最常见的一种障碍性阅读题型,完形填空试题的命制可依据什么理论采用何种策略?本期“考试研究”栏目,三篇文章围绕上述话题对高考英语写作指导、中考完形填空命题等问题做了学理性阐述。
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的发展及其应用

语言演变研究
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或不同语言的语篇,可以研究语言的演变过程。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可以提供关于语言发 展变化的线索和证据。
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
文化差异识别
在跨文化交际中,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可以帮助人们识别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差异。这有助于减少 误解和冲突,促进有效的跨文化沟通。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语言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使用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来指导学生的写作 和阅读理解。例如,通过分析语篇中的词汇、语法和 逻辑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如何构建有意义的句子和段 落。
语言教学评估
教师可以使用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来评估学生的语言水 平。通过分析学生的作文或口语表达,教师可以评估学 生在语篇组织、逻辑连贯和信息传递方面的能力。
理论框架与核心观点
理论框架
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主要包括词汇、语法和语境三个层面。词汇层面主要关注词汇之间的搭配关系;语法层面主 要关注句子之间的结构关系;语境层面则关注语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
核心观点
语篇的连贯性是建立在词汇、语法和语境三个层面的相互联系之上的。只有当这些层面相互协调、相互支持时, 语篇才能呈现出连贯性。
深入研究动态语篇的连贯性,揭示其 动态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
多模态语篇研究
加强多模态语篇连贯性的研究,探索 不同模态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协同作用 。
应用领域拓展
将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应用于实际领 域,如语言教学、人机交互、信息检 索等,发挥其实际价值。
THANKS
感谢观看
大数据与计算语言
学
利用大数据和计算语言学技术, 对大规模语料库进行分析,挖掘 语篇连贯性的规律和特征。
新编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新编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新编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语篇是由一系列句子组成的,这些句子之间需要有一定的衔接和连贯性,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语篇。
新编语篇的衔接与连贯是指在写作过
程中,如何使句子之间有机地连接起来,使整个语篇更加流畅、连贯。
首先,要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写作时,需要考虑句子之间的
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转折关系、并列关系等。
通过使用适当的连
词和过渡词,可以使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更加明确,从而使整个语篇
更加连贯。
其次,要注意句子之间的重复和变化。
在写作时,可以通过重复某些
关键词或短语,来强调某个观点或思想。
同时,也需要注意在句子之
间进行适当的变化,避免出现重复或单调的表达方式,从而使整个语
篇更加生动、有趣。
此外,还需要注意句子之间的衔接和过渡。
在写作时,需要使用适当
的过渡词和短语,来使句子之间更加自然地连接起来。
例如,可以使
用“然而”、“另一方面”等过渡词,来引导读者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从而使整个语篇更加连贯。
最后,还需要注意段落之间的衔接和过渡。
在写作时,需要使用适当的过渡句,来使段落之间更加自然地连接起来。
例如,可以使用“总之”、“综上所述”等过渡句,来引导读者理解段落之间的关系,从而使整个语篇更加连贯。
总之,新编语篇的衔接与连贯是写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重复和变化、衔接和过渡,以及段落之间的衔接和过渡,可以使整个语篇更加流畅、连贯,从而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浅谈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浅谈语篇的衔接与连贯(谭玉洁2009111602)摘要:街接与连贯是语篇研究中的两个基本概念, 也是话语分析的重大课题。
衔接体现在语篇的表层结构, 而连贯则存在于语篇的深层结构。
衔接和连贯是语篇中固有的两种语义关系, 都有各自的实现手段, 分别在语篇的微观和宏观层次上起着连接篇章成分的作用, 相互影响, 共同赋予语篇以篇章性。
在过去的30多年中,语言学界在如何看待衔接与连贯的关系这一问题上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观点。
本文从语篇的视角来研究衔接和连贯的关系,先就各自的概念意义进行分别论述,然后通过归纳语言学家在衔接与连贯的关系这一问题上的不同观点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语篇;衔接;连贯;关系一. 引言语篇、篇章和话语是语篇研究中三个重要概念, 国内语言学界对这三个概念持有不同的理解, 这种分歧源于text 和discourse 两个单词的不同译名, text 被称为语篇或篇章, discourse 被译为话语或语篇。
篇章(text) 和话语(discourse) 是两个经常交替使用的术语, 在定义上, 国内外学者对于这两个概念的认识也不尽相同。
一种观点认为篇章和话语所表达的概念没有大的差别, 另一种观点认为话语是篇章和情景语境的结合体, 话语是动态的语言交际, 篇章是话语的静态的脱离语境的书面记录。
简单地说, 篇章和话语的关系就好象是书面语篇和口头语篇的关系。
本文中所讨论的语篇(text/discourse) 是个广泛的概念, 包括篇章(text) 和话语(discourse)。
语篇是指构成一个相当完整的单位的语段, 简单地说, 就是连贯的话。
它可以是自述、独白、对话、众人交谈、演讲;可以是文字标志;也可以是诗歌、散文、小说以及其它文章。
语篇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 都必须合乎语法, 语义连贯。
语篇往往是由若干句子组成的。
语篇分析的界限不应小于单句。
语篇特征体现在很多方面, 语义连贯、衔接就是语篇特征的重要内容。
文学翻译语篇中的衔接与连贯性

浅谈文学翻译语篇中的衔接与连贯性摘要:翻译是不同语言之间交流的桥梁。
它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交际,而且也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
翻译者不仅要充分理解原文,而且还要在此基础上考虑目的语的衔接性与连贯性。
中西方的思维模式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两种语言在语篇衔接上有各自的特点。
不论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翻译者经常要对原文进行必要的转换和调整,目的是为了在内容上取得对等,保证整篇文章在意义上具有连贯性。
关键词:文学翻译语篇衔接性连贯性一、引言“翻译的过程包括理解、转换、表达三个部分,对原文的正确理解是该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它既是译者和原作者之间的交际,又是译者和目的语读者之间的交际。
译者在翻译活动中扮演着多重角色--交际者、语言使用者、原文的接受者、译文的创造者等。
译者的任务就是先用原语阅读,或更确切地说,领悟原文的主题,对文本的解读最大限度接近作者创作主题,然后把领悟到的作者创作意图及表达主旨用译语重新表达出来,成为再现信息,使译文读者阅读后获得到的信息与原文读者对作品的感受大致相同。
”(樊慧敏,2011:69)在文学翻译中,翻译出原文的字面意思并不难,但要能够最大限度地理解原文以及隐含意义,而且要让目的语的读者获得与源语言读者相同的感受和效果,这并不容易。
所以,正确的理解原文、表达原文是作为一个翻译者正确翻译的基础。
二、衔接性与连贯性中西方的思维模式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两种语言在语篇衔接上有各自的特点。
不论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翻译者经常要对原文进行必要的转换和调整,这就要对原文的衔接问题进行注意,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内容上取得对等,保证整篇文章在意义上具有连贯性。
”(崔宇, 2010:114)衔接与连贯是语篇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
1862年英国语言学家halliday首次提出了“衔接”的概念,之后他与hasan合作编著的《英语的衔接》使得衔接理论得到广泛的应用。
他们的观点是“衔接是一种语义上的联系,它与句子的衔接不同,句子的衔接是句子内部结构的形式连接,但语篇中的衔接跨越句子边界,使篇章内的不同的句际关系得以形成,它是语篇的有形网络,通过语篇的表层结构来展现。
语篇翻译中的衔接和连贯

什么是衔接和连贯 衔接和连贯的差异 衔接的分类 照应 替代 省略 连接 英汉对比:显性与隐性
衔接是语篇的一个重要特征。语篇是自然语言 语义上的一个统一体,是“任何不完全受句子 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 语言”(胡壮麟)。
在元语照应中,即当发话者指称上文的陈述时,汉 语一般用“这”,而英语一般用“that”来表示。
比较照应是指用形容词、副词及其比较级 形式或用表示异同、相似、差别、优劣等 词语来实现的照应关系。
He didn’t like the car. He asked to see a different one.
本例中的“it”反过来指上文中的“story”, 换言之,“story”是“it”的先行词。
代词作主语或宾语 物主代词 (详见教材P191)
John’s house is beautiful. He had it built last year. His wife must be delighted with it.
英语的某些表示照应关系的词语具有形态的变 化,这也是英语有别于汉语的一个重要特点。
名词性替代 动词性替代 小句性替代 条件性替代
名词性替代指的是用可充当名词词组中心 词的替代词取代另一个名词词组。
在英语中,常见的名词替代词有one, ones 和the same, the kind, the sort, such等。其中 one和ones最常见,用于替代上文语境出现 过的单数或复数意义的名词词组。Eg: His novel is a bad one for children.
1398
在汉语语篇中,“这”可以用来指称同一篇章别人 说的话或提到的事,而这一指称功能在英语中一般 由that来承担。
探讨如何加强学生的语篇衔接连贯性

探讨如何加强学生的语篇衔接连贯性1 语篇衔接和连贯语篇衔接和连贯是语篇分析理论的两个重点内容。
韩礼德(1976)把连贯定义为“用来连接前面提到的东西的各种可能性”。
他认为, 衔接是连贯的基础, “对语篇连贯的一个重要贡献来自于衔接: 它们是每个语言都具有的,把语篇的这一部分与那一部分联系起来的语言资源”。
(Halliday & Hasan, 1985) 韩礼德总结了五种非结构性衔接机制: 所指﹑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
语篇的连贯性是考查一篇文章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
衔接是语篇连贯的形式特征, 对语篇连贯起重要的作用。
因此,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篇衔接意识, 灵活运用衔接手段, 写出连贯有序的段落和篇章, 应该是外语写作教师需要重点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迄今为止, 不少教师和研究者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的衔接和连贯性做了研究, 如简庆闽和陆建平(2003), 张军(2006), 叶明光(2008) 等。
但是他们的研究都集中在非英语专业学生作文的衔接问题上, 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写作并没有涉及。
英语专业学生的英文写作是否存在衔接和连贯性问题呢? 本文对此做了研究和分析。
2 英语专业学生作文的衔接和连贯性问题本研究选取了某一普通师范类高校二年级英语专业的6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以他们在一次写作测试的作文为样本, 分析其中的语篇衔接手段和连贯性。
参加实验的学生于同一时间在同一间教室里参加了一次30分钟的写作测试。
写作题目是My First Part-time Job(我的第一份兼职工作)。
选择这个题目是出于三方面的考虑:第一,因为近年来高校大学生业余时间做兼职比较普遍,被试学生对这个话题比较熟悉。
第二,这个题目与学生的个人经历和情感直接相关,这样的任务能使他们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实践写作技巧和策略上,而不是在搜集写作素材上(Grabe&Kaplan, 1996)。
第三,这个写作任务在文体上的难度与被试学生的二语水平相符合。
论衔接与连贯的关系

论衔接与连贯的关系一、本文概述在语言学和篇章分析中,衔接与连贯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概念。
衔接主要关注的是文本内各个部分之间的表面联系,这些联系通过词汇、语法、句法、语音等语言手段来实现。
而连贯则深入到文本的内在逻辑和语义关系,强调文本在意义上的连贯和统一。
虽然衔接和连贯在表面上可能看似独立,但它们在实际的文本生成和理解过程中却紧密相连,相互影响。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衔接与连贯之间的关系,分析它们在文本生成、理解和解读过程中的作用。
我们将首先回顾衔接与连贯的基本理论,然后通过对实际文本的分析,探讨衔接与连贯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以及它们对文本整体意义的影响。
我们将讨论如何在写作和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衔接与连贯的理论,以提高文本的清晰度和可理解性。
二、衔接与连贯的理论基础衔接与连贯是语言学中两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尤其在篇章语言学和语用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们对于理解语言的组织结构和信息传递方式起着关键作用。
在深入探讨衔接与连贯的关系之前,我们需要对它们的理论基础进行一定的了解。
衔接主要关注的是语言元素如何在文本内部建立起联系,这些元素包括但不限于词汇、语法、句法结构等。
在语言学中,衔接通常被分为显性衔接和隐性衔接。
显性衔接通过词汇、语法等明显的语言标记来实现,如指代、替代、省略、连接等。
隐性衔接则更多地依赖于语境、语义和语用等因素,通过推理和联想来建立文本内部的联系。
连贯则更侧重于文本在整体意义上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一个连贯的文本应该在内容、逻辑和情感上都是一致的,能够使读者产生连贯的心理体验。
连贯性的实现依赖于作者的意图、读者的认知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
衔接与连贯之间的关系密切而复杂。
一方面,衔接是实现连贯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显性和隐性的衔接手段,作者可以在文本内部建立起各种联系,从而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知文本的连贯性。
另一方面,连贯性也对衔接提出了要求。
一个连贯的文本需要其内部的语言元素在逻辑和情感上都是一致的,这就要求作者在运用衔接手段时需要考虑到整体的连贯性。
作文中的语篇连接与衔接技巧

作文中的语篇连接与衔接技巧作文是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重要方式之一,其语篇连接与衔接技巧对于文章的整体表达和读者的阅读体验至关重要。
良好的语篇连接和衔接技巧可以使文章展现出逻辑思维、修辞技巧和流畅度等方面的优势。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语篇连接与衔接技巧,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第一,用过渡词句连接段落。
过渡词句是衔接段落之间、句子之间的桥梁,它们可以使文章更加连贯、流畅。
例如,当我们要在两个段落之间进行衔接时可以使用一些过渡词句,比如"此外"、"然而"、"另外"、"相反"等,来引出下一个段落的内容,使得文章的逻辑关系更加明确,读者更容易理解。
例如,在讨论一个问题时,我们可以用"另一方面"来引出该问题的反面观点,从而使文章更具有对比性。
通过这种方式,在文章中使用过渡词句可以提升段落之间的衔接效果,使文章更具层次感。
第二,用引用和举例衔接论点。
引用和举例是为论点提供支持和解释的有效方式。
当我们在文章中阐述某个观点或论据时,可以引用名人的观点或举例来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同时也可以增加文章的连贯性。
通过引用和举例,我们可以将不同的观点或案例进行对比,并用具体的事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从而使文章更有深度和逻辑性。
第三,用词语重复或近义词衔接句子。
当我们需要在句子之间进行衔接时,可以使用词语重复或近义词来表达相似或相关的观点。
这样做可以强调前后句子之间的关联,从而使文章更加连贯。
当读者在阅读时看到相同的词或类似的意思时,会很自然地将这些句子联系在一起,有助于提高文章的阅读流畅度。
因此,使用词语重复或近义词可以有效地衔接句子,使文章更具连贯性。
第四,用逻辑连接词衔接段落或句子。
逻辑连接词是为了表达前后句子或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而存在的。
常见的逻辑连接词有因果关系的"因此"、"所以",对比关系的"然而"、"但是",条件关系的"如果"、"只要"等。
浅谈英语对话中语篇连贯的办法

浅谈英语对话中语篇连贯的办法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以书面和口头的形式进行交际。
实际交际中要善于运用词汇衔接、音韵衔接,副语言特征和话语标记语,以达到成功的语言交流。
英语会话中缺乏语篇的连贯和衔接会导致语义含混甚至交际失败,因而外语学习者有必须研究衔接连贯手段,使交际能够流利顺畅地进行。
本文将从词汇衔接、音韵衔接、副语言特征、话语标记语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词汇衔接词汇衔接是指跨越句际的两个或多个词项相互之间词汇意义上的联系,即通过词汇的选择运用在语篇中建立一个贯穿篇章的链条来达到连贯的目的。
这些词汇或重复或由其它词语替代或共同出现,从而构成语篇会话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以保证会话或语义取得统一,衔接语篇。
英语会话中经常使用这些方法,现举例如下:(1)He bought some bread, milk and oranges. The oranges are to make a dessert.(关键词的重复。
他买了一些面包、牛奶和桔子。
桔子用来作甜点。
)(2)He knew that this was a good way of bringing the violent, refractory Sunfu to heel.( 泛指词的运用。
他知道用这法门可以折服那刚愎狠辣的吴荪福。
)(3)I took leave, and turned to the as? I cent of the peak. The climb is perfectly easy.( 词的相似性。
我离开了,返身去攀登山峰,攀登轻松极了。
二、音韵衔接音韵在语篇中的衔接机制是最普遍且非常重要的。
英语的音韵包括话语语流中的语调和韵律特征。
一般说来口语中用升调表示疑问抑或否定,用降调表示肯定,用重音强调某一特定的语意,用音的高低长短变化使会话语篇的主次分明等等。
下例中A用的语调不同,导致B作出不同的回答。
试分析:(1)A:I can’t make bread.?坨(用降调,陈述事实。
语篇中的衔接与连贯

浅谈语篇中的衔接与连贯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2002级研究生郭志娟1.引言篇章语言学(textlinguistics)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篇章的各部分是如何组织起来的,她们的相互关系怎样,以及如何成为有意义的整体。
其目的是通过对比句子/话段更大的语言单位进行的语言分析,解释人们如何构造和理解各种连贯(coherent)语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了解所读文章的框架结构以及作者的意图和思路,挖掘文章字里行间所隐蔽的深层意思和准确掌握文章的主体。
衔接和连贯是篇章语言学的核心内容。
本文试图从衔接和连贯的角度,结合实例进行语篇分析,说明掌握衔接和连贯这一语言理论,能够有效的对英语篇章结构进行系统性认识,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和领会英语语篇所要传达的信息和意思。
2关于衔接(cohesion)和连贯(coherent)语篇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都必须衔接合理,符合逻辑,语义连贯。
衔接和连贯都属于韩礼德功能语法中的语篇纯理功能,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
我们在谈到语篇中的衔接现象是常常会涉及到“连贯”(coherence)。
其实,衔接和连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简单地说,衔接是语篇现象,指得是发话者用来表示经验和人际方面语言连贯的语法手段;而连贯是心理现象,它存在语法话者的头脑中,无法在语篇层面上找到线索。
有人认为,衔接是语篇的有形网络,而连贯是语篇整体意义的无形框架。
(《功能语法入门》黄国文序)连贯不但要依靠语篇表层结构中各个句子之间的衔接,而且要符合语义,语用和认知原则。
依笔者理解,语篇正是通过衔接手段(cohesive devices)才实现了它的连贯性(coherent)。
2.1 衔接的手段用于表示篇章成分之间的连接的手段重要的有:语法手段(grammatical device),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 逻辑联系语(logical connector)和语用上与语义上的意涵(pragmatical and semantic implication)等等。
论衔接、连贯、关联原则在会话语篇中的功能

论衔接、连贯、关联原则在会话语篇中的功能
1. 论衔接原则在会话语篇中的功能之一是保持话题的延续和连贯。
通过使用适当的衔接词或短语,可以使不同话题之间的转换更加自然流畅,避免话题跳跃引起混乱。
2. 连贯原则在会话语篇中的作用是确保发言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通过使用恰当的语言结构和逻辑连接词,可以使发言更易于理解,减少歧义和误解的可能性。
3. 关联原则在会话语篇中的功能是帮助构建话语之间的关系和逻辑。
通过使用转折词、原因结果状语、因果关系词等,可以清晰地表达观点、提供支持或解释,使得对话更加有条理和连贯。
4. 论衔接、连贯、关联原则在会话语篇中还可以用来建立并维持参与者之间的共同理解。
通过共享相关主题、补充信息、互相回应等手段,可以促进沟通的顺利进行,增强参与者的互动和交流。
5. 这些原则还可以用来表达观点和主张,使参与者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并与他人进行有效的辩论和讨论。
6. 通过合理运用论衔接、连贯、关联原则,参与者可以更好地组织话语,使其更易于理解和记忆。
7. 这些原则还可以用来引导听众的注意力,确保自己的观点和信息得到充分的关注和理解。
8. 运用这些原则还可以提高参与者的对话技巧,提升沟通效果和表达能力。
9. 这些原则还可以帮助参与者在会话中提供充分的证据和证明,增强自己的说服力。
10. 这些原则还可以使参与者更好地处理和解决冲突,避免争吵和误解的产生。
语篇连贯与衔接理论的发展及应用

语篇连贯与衔接理论的发展及应用语篇连贯与衔接理论是研究语篇长文写作结构、内容组织和表达效果的重要理论。
它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自然语言处理、口语惯用语、文学分析和教育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古代文学作品中,可以确定运用语篇特定的衔接语言和手法是艺术家们构建连贯语篇的基本方式,它包括文学中的形式和艺术技巧,如平行设计、对比、重复和推理等。
20世纪80年代以来,语篇结构和衔接技术开始受体现在计算机和信息学科,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语料和方法被开发出来,用于处理语篇关系和衔接策略。
在文学分析研究中,语篇连贯和衔接的理论也受到重视,认为文学作品的有效阅读体验不仅决定于作品中单词和句子的意义,而且取决于传达作品有效信息的语篇衔接和全文整体意义的连贯性。
此外,它还可以应用到教育研究中,尤其是结合发展范式研究,帮助教师提高书写教学计划,确保教学材料的连贯性,提高学生对文本和概念的理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语篇连贯与衔接理论成为衡量文学作品,处理自然语言的有力工具,这不仅提高了文学分析的研究质量,而且也为语篇内容组织和文学基本技巧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Coherence and cohesion theory of text has been an important theory for studying the structure, content organization and expression of long-form writing. It has played a crucial role i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oral idioms, literary analysis and educational research. From ancient literature, it can be determined that using specific link language and techniques of text is the basic way for artists to construct coherent text, which includes artistic forms and techniques such as parallel design, contrast, repetition and logic in literature. Since 1980s, text structures and linking techniques have been embodied in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 In the field of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corpus and methods were developed for dealing with text relations and linking strategies.In literary analysis research, the theory of coherence and cohesion has also been taken seriously. It is argued that an effective reading experience of a literary work depends not only on the meaning of words and sentences, but also on the text linking and the coherence of overall meaning to convey the meaningful message. In addition, it can be applied toeducational research, especially in combination with scaffolding research, to help teachers improve their writing of teaching plans, ensure the coherence of teaching materials, and improve student understanding of text and concepts. Therefore, students’ learning efficiency can be improved.In conclusion, coherence and cohesion theory has become a powerful tool to measure literary works and to process natural language, which not only enhances the quality of literary analysis, but also provides an effective way for the study of text content organization and literary basic techniques,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篇中的衔接与连贯
作者:张钰婷
来源:《校园英语·中旬》2017年第11期
【摘要】衔接和连贯是语篇的两大特征,笔者认为前者是语篇的有形网络,属于语篇的实体层面(substance)。
后者是语篇的无形网络,属于语篇的形体(form)层面。
由于这两大特征不能够充分解释语篇构成的特征,笔者提出“控制”作为语篇层次中直觉上最高的“语义纲”,是语篇的第三大特征更多还原
【关键词】语篇衔接连贯控制
篇章语言学(textlinguistics)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篇章的各部分是如何组织起来的,她们的相互关系怎样,以及如何成为有意义的整体。
其目的是通过对比句子/话段更大的语言单位进行的语言分析,解释人们如何构造和理解各种连贯(coherent)语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了解所读文章的框架结构以及作者的意图和思路,挖掘文章字里行间所隐蔽的深层意思和准确掌握文章的主体。
衔接和连贯是篇章语言学的核心内容。
本文试图从衔接和连贯的角度,结合实例进行语篇分析,说明掌握衔接和连贯这一语言理论,能够有效的对英语篇章结构进行系统性认识,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和领会英语语篇所要传达的信息和意思。
一、关于衔接(cohesion)和连贯(coherent)
语篇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都必须衔接合理,符合逻辑,语义连贯。
衔接和连贯都属于韩礼德功能语法中的语篇纯理功能,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
我们在谈到语篇中的衔接现象是常常会涉及到“连贯”(coherence)。
其实,衔接和连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简单地说,衔接是语篇现象,指得是发话者用来表示经验和人际方面语言连贯的语法手段;而连贯是心理现象,它存在语法话者的头脑中,无法在语篇层面上找到线索。
有人认为,衔接是语篇的有形网络,而连贯是语篇整体意义的无形框架。
(《功能语法入门》黄国文序)连贯不但要依靠语篇表层结构中各个句子之间的衔接,而且要符合语义,语用和认知原则。
依笔者理解,语篇正是通过衔接手段(cohesive devices)才实现了它的连贯性(coherent)。
二、衔接的手段
用于表示篇章成分之间的连接的手段重要的有:语法手段(grammatical device),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逻辑联系语(logical connector)和语用上与语义上的意涵(pragmatical and semantic implication)等等。
本文主要从语法的手段来谈文章的衔接与连贯。
在语篇中,语法手段的使用可以起到连句成篇的作用,能在语篇中起篇章纽带作用的语法手段很多,主要的有照应(reference),省略(ellipsis),和连接成分(conjunction)。
另外
还有时间关联成分(time relator),地点关联成分(place relator),替代(substitution),时和体(tense and aspect)形式的配合和排比结构(parallel construction)。
照应指用代词等语法手段来表示语义关系。
主要有人称照应(personal reference),指示照应(demonstrative reference),比较照应(comparative reference)和分句形照应(clausal reference)等。
另外还有外照应,内照应;直接照应,间接照应等等。
替代(substitution)指的是用替代形式(pro-form)去替代上下文所出现的词语。
使用替代既是为了避免重复,也是为了连接上下文。
替代主要有名词性替代(nominal substitution);动词形替代(verbal substitution);分句形替代(clausal substitution)。
省略(ellipsis)的使用是为了避免重复,突出主要信息,衔接上下文。
省略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替代——零替代(substitution by zero)。
一个句子中的省略成分通常都可以从语境中找到。
这样,一个句子给另一个句子的理解提供依据,就是他们之间形成了连接关系。
所以,在于篇分析中,省略在句子之间所起的纽带作用是不可忽略的。
省略也可分为三类:名词性省略(nominal ellipsis);动词性省略(verbal ellipsis)。
三、结语
以上仅是笔者将篇章语言学的主要理论——衔接与连贯运用于篇章分析的一次尝试,难免有疏漏谬误之处,同时理论准备的不足和实践的困惑制约着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的探讨,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深入。
然而,尽管这种分析是不全面的,甚至是有异议的,但是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篇章语言学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指导意义。
在课堂教学实践方面,依笔者之见,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对教材中的语言难点的讲解,而要挖掘语篇因素,多角度(如文化,语义,与用,语境,认知,文体)以及多层次(如表层和深层,显性和隐形)地进行语篇分析,要加强用语篇语言学理论指导阅读教学的实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