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全部教程

合集下载

理论力学教程 (周衍柏)(第四版)

理论力学教程 (周衍柏)(第四版)

理论力学教程 (周衍柏)(第四版)介绍《理论力学教程》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周衍柏先生编写的理论力学教程的第四版。

本教程系统地介绍了力学的基本原理、定律和方法,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和掌握理论力学的核心概念,培养分析和解决力学问题的能力。

目录1.力学的基本概念–力学的起源和发展–力学的基本假设–物体的受力分析2.动力学–一维运动学–牛顿定律–静力学–动力学定律的应用3.连续体力学–连续体的基本概念–物质点系和质点系的运动方程–连续体的动力学方程4.运动学的数学方法–坐标系和位置矢量–速度和加速度–运动学定理–曲线运动的描述5.动力学的数学方法–牛顿第二定律的矢量形式–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力矩和力矩定律–统一的动力学方法6.力学系统的理论–多体系统的动力学–质点系和刚体系的力学–力学系统的能量和能量守恒定律7.外力作用下的刚体运动–刚体的运动学–刚体受力和动力学–刚体运动的定理和方法–刚体系统动力学的能量和能量守恒定律8.振动–简谐振动–非简谐振动–耦合振动–振动的应用内容概述《理论力学教程》共分为八个章节,包含了力学的基本概念、动力学、连续体力学、运动学的数学方法、动力学的数学方法、力学系统的理论、外力作用下的刚体运动以及振动等内容。

在力学的基本概念部分,教程介绍了力学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力学的基本假设和物体的受力分析方法,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动力学部分介绍了一维运动学、牛顿定律、静力学以及动力学定律的应用。

读者可以学习如何利用牛顿定律分析力学问题,并应用其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连续体力学部分讲解了连续体的基本概念、物质点系和质点系的运动方程,以及连续体的动力学方程。

通过学习这一章节,读者可以了解连续体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运动学的数学方法一章介绍了坐标系和位置矢量的概念,以及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与计算方法。

运动学定理和曲线运动的描述也是本章的重要内容。

动力学的数学方法部分将牛顿第二定律推广到矢量形式,详细介绍了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以及力矩和力矩定律的应用。

理论力学教程(第一章)

理论力学教程(第一章)

约束结构:两个物体2、3上钻同样大小 的圆孔,并用圆柱销钉1 穿入圆孔,将 两个物体连接起来。(轴向与径向)
约束特性:物体只能绕销钉轴线相对转动, 但不能在与销钉轴线相垂直的方向上有任 何相对位移。
约束力:在垂直于销钉轴线的平面内并 通过圆心,但方位和指向不能确定。通 常将其表示为大小未知的两个正交分力,
若刚体受三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且其中二力作用线 相交于一点,则这三个力必位于同一平面内,且它们的 作用线必定汇交于一点。
公理4 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 用线沿同一直线。
F = -F'
·此公理概括了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关系,表明作用力与 反作用力成对出现,并分别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材料力学
高等数学 大学物理
理论力学
结构力学 水力学
机械原理
其他专业课程
学习理论力学的目的
理论力学是现代工程技术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 理论力学研究力学的最基本规律,是学习一系列后续课
程的重要基础 有助于我们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提高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论力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理论力学必须反复地理解它的基本概念和公理或定律,以及由 这些定理和结论引出的基本方法。 掌握抽象化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要逐步培养把具体实际问题 抽象成为力学模型的能力 独立做大量的习题和思考题。
例1-1
碾子重为 P,拉力为F ,A, B处光 滑接触,画出碾子的受力图。
解:画出简图
画出主动力 画出约束力
C
例1-2 受AB杆力分析
D
A
B
FAx FAx A
FB
D
B
A
FA
p

理论力学完整讲义

理论力学完整讲义

理论力学一 静力学(平衡问题)01力的投影与分力 02约束与约束力 03二力构件04平面汇交力系的简化 05力矩与力偶理论06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主矢和主矩 07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 08零杆的简易判断方法 09刚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10考虑摩擦时的平衡问题01力的投影与分力 基本概念:刚体:在力的作用下大小和形状都不变的物体。

平衡:物体相对于惯性参考系保持静止或均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集中力:力在物体上的作用面积很小,可以看做是一个作用点,单位:N 。

分布力:小车的重力均匀分布在桥梁上面,这种力称为分布力(也称为均布荷载),常用q 表示,单位N/m ,若均布荷载q 作用的桥梁的长度是L ,则均布荷载q 的合力就等于q ×L ,合力的作用点就在桥梁的中点位置。

力的投影和分力 1)在直角坐标系: 投影(标量):cos x F F α= cos y F F β=分力(矢量)cos x F F i α=u u r r cos y F F j β=u u r r2)在斜坐标系: 投影(标量):cos x F F α= cos()y F F ϕα=-分力(矢量)(cos sin cot )x F F F i ααϕ=-u u r rsin sin y F F j αβ=u u r r02约束与约束力约束:对于研究对象起限制作用的其他物体。

约束力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阻止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作用在物体和约束的接触点处。

约束力大小:通常未知,需要根据平衡条件和主动力求解。

(1)柔索约束:柔索约束:由绳索、皮带、链条等各种柔性物体所形成的约束,称为柔索约束。

特点:只能承受拉力,不能承受压力。

约束力:作用点位接触点,作用线沿拉直方向,背向约束物体。

(2)光滑面约束光滑面约束:由光滑面所形成的约束称为光滑面约束。

约束性质:只能限制物体沿接触面公法线趋向接触面的位移。

特点:只能受压不能受拉,约束力F 沿接触面公法线指向物体。

理论力学自学全部教程

理论力学自学全部教程

○集中力—集中作用于物体上一点的力.
中新口腔
分 布 力
中新口腔
F1
F2
集 中 力
中新口腔
实际上要经一个几何点来传递作用力是不可能 的,集中力只是作用于一个小区域上的分布力, 一切真实力都是分布力。
P
A
B
C
集中力只是分布力在一定条件下的理想化模 型。能否进行这种简化主要取决于我们所研究的 问题的性质。
h
Plane determined by O and F
MO (F)通常被看作为一个定位矢量,习惯 上总是将它的起点画在矩心O处,但这并不 意味着O就是MO (F)的作用点。
中新口腔
力矩矢的三要素
力矩矢的三要素为大小、方向和矩心。 MO (F)的大小即它的模
MO(F) = r F Frsin Fh
O●
h r
MO(F) Fh
F 中新口腔
O●
h
MO(F) = ± Fh
F
正负号通常规定为:
+
逆时针为正

顺时针为负
中新口腔
平面问题 —矢量表达式
z
MO(Fxy)=(rxy× Fxy) ·k
k
Fxy
y
O
h
rxy
x
中新口腔
力矩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SI)中为牛顿·米 (N·m)或千牛顿·米(kN·m)。
中新口腔
吊车梁的变形
δ
• 吊车梁在起吊重 物时所产生的最 大挠度 δ 一般不 超过梁的跨度的 1/500
中新口腔
这种小变形对于两端支承力的影响是微不足 道的,因此在计算两端的支承力时,吊车梁可 简化为刚体。
但在研究吊车梁的强度问题时,就不能这 样简化了。

理论力学全部教程

理论力学全部教程

MOx (Fi ) MOy (Fi )
M M
x y
(Fi (Fi
) )
MOz MOz (Fi ) M z (Fi )
1 静力学基础
1.1 力和力矩
1.1.1 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作用结果使物体的
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或使物体产生变形。 对刚体而言,力的作用只改变其运动状
态。
● 力是矢量
力的三要素(three elements of a force)
两个共点力的合成又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因 而力是定位矢量(fixed vector) 。
M Oz
(F
)
=
xFy
yFx
1.1.3 力对轴的矩
z
力对轴的矩(moment
of a force about an axis)
F
用来量度力对其所作
用的刚体绕某固定轴
转动的效应。
矩轴 (axis of moment) Oz
● 力对轴的矩的概念
作用于刚体的力F 对 z 轴的矩定义为
M z (F ) = MO (Fxy ) = Fxyh
cos(F, i) Fx / F
cos(F, j) Fy / F
cos(F, k)
Fz
/
F
1.1.2 力对点的矩
力矩(moment of a force)是用来量度力使物体 产生转动效应的概念。 ● 力对点的矩的概念
作用于刚体的力F对空间任意一点O的力矩 定义为
MO(F) = r F
M z (F ) = MOz (F )
我们得到一个说明力对轴之矩与力对点 之矩的关系的重要结论:力对任意轴之 矩等于该力对轴上任一点之力矩矢在该 轴上的投影。

理论力学教程周衍柏第三版课件_图文

理论力学教程周衍柏第三版课件_图文
•释 的矛盾. 1)高速(与c比):相对论(爱因斯坦);2)微 观粒子: 量子力学(薛定谔);3)纳米技术:0.1~100nm 尺度起关键作用 (原子直径10-10m; 人头发10-4m;人100m).
9
§0.4 力学单位制
• 物理理论组成:概念、概念的数学表示假定、方程组(物理 量的关系) 单位制通过以
[P]

X X a1 a2 12

X
am m
上式取对数
ln[P] a1lnX1 a 2lnX2 amlnXm
把lnX1, lnX2, …,lnXm看做m维空间的“正交基矢”,则 (a1,a2,…,am)相当于“矢量”ln[P]在基矢上的投影.
22
定理
设某物理问题内涉及n个物理量(包括物理常量) P1, P2 ,, Pn, 而我们所选的单位制中有m个基本量(n>m),则由此可以组成n-m
• 在力学中CGS和MKS单位制的基本量是长度、质量和 来自间, 它们的量纲分别为L、M和T.
• 任何力学量Q的量纲为[Q]=LαMβTγ,式中, ,
为量纲指数.
21
量纲分析—— 定理
设我们在选定单位制中的基本量数目为m,它们的量纲 为X1,X2,…,Xm. 用[P]代表导出量P的量纲,则
由A=A1+A2得
c2Φ() a2Φ() b2Φ()
消去(),即得 c2 a2 b2
a
c


b
这样我们就利用量纲分析定量的得到了勾股定理.
27
§0.6 微积分预备知识
1 常见函数的导数
y xn
y' dy dxn nx n1 dx dx
y sin x

理论力学教程(第四章)

理论力学教程(第四章)

静滑动摩擦力的特点
1 方向:沿接触处的公切线,
与相对滑动趋势反向;
2 大小:
3
(库仑摩擦定律)
④静摩擦系数的测定方法(倾斜法)
两种材料做成物体
和可动平面测沿下面滑
动时的 。
p
F=mgsin =fmgcos
2)、动滑动摩擦
tg f
两物体接触表面有相对运动时,沿接触面产生的切向 阻力称为动滑动摩擦力。
1)、静滑动摩擦
① 定义 两相接触物体虽有相对运动趋势,但仍保持相对静止F时,
给接触面产生的切向阻力,称为静滑动摩擦力或简称静摩 擦力。
满足
0 F Fmax (最大静摩擦力)
当 F Fmax时,则物体处于临界平衡状态
F
P Fmax f N (库仑静摩擦定律)
若物体静止,则 F P
摩擦的现象和概念
在大学物理已经讲到什么是摩擦:当物体与另一物体 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两物 体的接触面之间有阻碍它们相对运动的作用力,这种力叫 摩擦力。接触面之间的这种现象或特性叫“摩擦”。这里 来作更深入的研究,首先来看它的分类:滑动摩擦和滚动 摩擦。
滑动摩擦:相对运动为滑动或具有滑动趋势时的摩擦。
第四章 摩擦
欢迎加入湖 工大考试资
料群:
引言
前几章我们把接触表面都看成是绝对光滑的,忽略了物体 之间的摩擦,事实上完全光滑的表面是不存在的,一般情况下 都存在有摩擦。 [例]

平衡必计摩擦 3
摩擦
☆§4–1 滑动摩擦 ☆§4–2 摩擦角和自锁现象 ☆§4–3 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 ☆§4–4 滚动摩阻的概念
性质:当物体静止在支承面时,支承面的总反力的偏角

第十四章理论力学PPT教学课件

第十四章理论力学PPT教学课件

2、运动分析:
虚位移(按虚
速度对应法分析);
rrBA
BP AP
3、建立动力学关系:虚位移原理;
F A δrAF B δrB0
4、求解:
FAFBtan
2020/12/12
13
例14-2
已知:如图所示曲柄压榨机构中,M=50Nm,
OA=r,
BD=DC=ED=l, ; A
若杆重均不计、
B
忽略各处摩擦, E
W F r
(2)集中力偶的虚功: W M
2)约束力:
(1)光滑面、光滑铰链、固定端等约束力的功:
2020/12/12
s
F
做功均为零;
8
(2)滑动摩擦力的功: A、静滑动摩擦力的功:为零; 如:只滚不滑;
Fs
B、动滑动摩擦力的功:不为零; 4、理想约束:
1)做功为零的约束称为理想约束:光滑面、光滑铰 链、静滑动摩擦力等;
且机构在图示 求位:置求平压衡榨.力 P。
o M
D C
P
2020/12/12
14
PPT教学课件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15
第十四章 虚位移原理
虚位移原理 一种用动力学的原理求解静 力学问题的方法;
§14-1 约束 · 虚位移 · 虚功
一、几个基本概念:
1、自由度:空间物体在三维空间内自由运 动的程度;
2、完全自由的物体在三维空间内的自由度:
2020/12/12
1
完全自由的物体在空间可以沿三根独立的坐标
轴做移动运动、同时还可以绕三根坐标轴做转动运
故,非完全自由的物体的自由度为:6-约 束方程的个数。

理论力学教学教案课件

理论力学教学教案课件

理论力学教学教案课件第一章:引言1.1 课程介绍理论力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课程目标和意义1.2 基本概念力学的基本定律和原理矢量和标量的概念1.3 坐标系和变换直角坐标系和正交坐标系坐标变换和速度、加速度的变换公式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2.1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惯性的概念和定义定律的表达式和解释2.2 第二定律:动力定律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定律的表达式和应用2.3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定律的表达式和解释第三章:动能和势能3.1 动能动能的定义和表达式动能定理和动能的计算3.2 势能势能的概念和分类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计算3.3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和判断守恒定律的应用和实例第四章:牛顿定律的拓展应用4.1 非惯性参考系非惯性参考系的定义和特点转动惯量和转动定律4.2 动力学方程牛顿第二定律的微分形式动力学方程的建立和解题方法4.3 外力作用下的运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变加速运动和抛体运动第五章:碰撞和刚体运动5.1 碰撞碰撞的基本概念和类型碰撞定律和碰撞能量的计算5.2 刚体运动刚体的定义和特点刚体转动的规律和计算5.3 刚体碰撞刚体碰撞的基本原理刚体碰撞问题的解决方法第六章:摩擦力6.1 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定义和作用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区别6.2 摩擦力的计算摩擦系数的含义和测定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的计算6.3 摩擦力的应用摩擦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减小和增大摩擦力的方法第七章:转动定律7.1 转动和角动量转动的定义和描述角动量的概念和计算7.2 转动定律转动定律的表达式和解释转动惯量和转动动能的计算7.3 转动动能和角动量守恒转动动能和角动量守恒的条件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第八章:振动和波动8.1 振动振动的定义和分类简谐振动的特点和方程8.2 波动波动的定义和分类波的速度和波的传播8.3 振动和波动的应用振动在工程和物理中的应用波动在声学和光学中的应用第九章:流体力学基础9.1 流体的性质流体的定义和分类流体的密度和粘度9.2 流体静力学流体静压力的概念和计算浮力和压力分布的计算9.3 流体动力学流体动压力的概念和计算流速和流体动能的计算第十章:结束语10.1 课程回顾理论力学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10.2 理论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理论力学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理论力学在其他工程领域的应用10.3 学习建议和参考资料学习理论力学的方法和建议推荐的学习资料和参考书目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惯性的概念和定义: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理论力学说课PPT课件

理论力学说课PPT课件

机械运动实例
总结词
机械运动是理论力学的传统应用领域,涉及 各种实际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
详细描述
机械运动是理论力学中最为常见的应用领域 之一。各种实际机械系统,如汽车、飞机、 机器和机器人等的运动规律,都需要通过理 论力学进行分析和描述。通过研究机械运动, 可以深入理解力矩、动量、动能等力学概念, 以及它们在机械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自我评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掌握了理论力 学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对物理学
的理解更加深入
我认为自己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 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 力也有所增强
建议
建议增加一些与实际应用相关的案例 和实验,以更好地理解理论力学的应 用价值
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概念和公式,希 望能够有更多的解释和练习题
详细描述
力的分析方法包括矢量表示法、直角坐标表示法和极坐标表 示法等。通过力的合成与分解,可以确定物体运动状态的变 化。力矩的计算则涉及到转动惯量、角速度和动量矩等概念 。
运动分析方法
总结词
运动分析方法主要研究物体运动轨迹、速度和加速度等参数。
详细描述
运动分析方法包括对质点和刚体的运动学分析,通过求解运动微 分方程或积分方程,可以确定物体的运动轨迹、速度和加速度等 参数。这些参数对于理解力学系统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至关重 要。
本课程总结
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改进方向
针对不同专业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深度,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
本课程总结
01
加强实验和实践环节,提高学生 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
02
引入更多现代技术和方法,更新 教材和教学方法,保持课程的前 沿性
力学发展历程与展望
力学发展史

理论力学教程 (周衍柏)(第四版)

理论力学教程 (周衍柏)(第四版)

理论力学教程 (周衍柏)(第四版)介绍《理论力学教程 (周衍柏)(第四版)》是一本经典的力学教材,由著名力学学者周衍柏编写。

本教程系统讲解了理论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是理论力学领域的入门教材。

本文档将对该教程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并以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

第一章:基本概念1.1 力学的研究对象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科学,它将物体分为质点和刚体两个研究对象。

质点被简化为没有具体形状和大小的点,刚体则具有固有形状和大小。

1.2 运动的描述运动可以通过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量来描述。

位置是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速度是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率,加速度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1.3 牛顿力学的三大定律牛顿力学的三大基本定律为惯性定律、动量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惯性定律描述了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动量定律描述了物体受力作用下速度发生变化的规律,作用反作用定律描述了力的相互作用导致的物体运动规律。

第二章:质点运动学2.1 一维直线运动一维直线运动是质点只沿一条直线方向运动的情况。

可以通过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来描述其一维直线运动规律。

2.2 二维平面运动二维平面运动是质点在平面内任意方向上运动的情况。

可以通过物体的平面位置、速度和加速度来描述其二维平面运动规律。

2.3 相对运动相对运动是指两个运动物体相对于彼此的运动情况。

可以通过相对速度来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规律。

第三章:质点动力学3.1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质点受力作用下速度的变化规律,即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3.2 动量定理动量定理描述了质点受力作用下动量的变化规律,即力是动量随时间的变化率。

3.3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适用于只受重力和弹性力作用的质点,描述了质点机械能(动能和势能之和)在运动过程中的守恒性质。

第四章:刚体静力学4.1 刚体的概念刚体是指形状和大小在运动过程中保持不变的物体。

刚体静力学研究的是刚体受力平衡时的性质和规律。

理论力学自学全部教程课件

理论力学自学全部教程课件

边界条件:描述物体表 面受力情况的方程,根 据外力条件建立。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基 本概念、应力与应变的 关系以及基本方程,可 以对弹性力学有更深入 的理解,为后续的学习 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
06
理论力学应用案例
机械结构设计中的理论力学应用
强度分析
利用理论力学原理,对机械设备的零部件进行应力、应变 和位移分析,确保其在工作条件下不发生破坏或塑性变形 。
析物体的稳定性等。
03
运动学基础
点的运动学
01
02
03
矢量法
通过矢量来描述点的运动 ,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 度的矢量表示和计算。
直角坐标法
在直角坐标系中研究点的 运动,通过位移、速度和 加速度的分量来表示点的 运动状态。
自然法
借助自然坐标系研究点的 运动,用切向加速度和法 向加速度描述点的曲线运 动。
力对点的矩
力对某点的矩等于力的大小与力 臂(力作用线到该点的垂直距离 )的乘积,表示力使物体绕该点
转动的效应。
合力矩定理
在平面汇交力系中,各力对某点 的矩的代数和等于该力系的合力 对同一点的矩。该定理可用于求
解物体的平衡问题。
矩的应用
利用矩的概念和合力矩定理,可 以方便地解决物体在平面内的平 衡问题,如确定物体的重心、分
刚度分析
通过对机械结构进行刚度分析,可以确定结构在受力时的 变形程度,为设计提供优化建议,保证机械设备的精度和 稳定性。
动力学设计
理论力学可用于研究机械设备的动态特性,如振动、冲击 等,以合理设计机械设备的动力学性能,降低噪音,提高 使用寿命。
航空航天领域中的理论力学应用
飞行器结构设计
运用理论力学方法,对飞行器的机翼、机身等结构进行强度、刚度 和稳定性分析,确保飞行器在不同飞行条件下的安全性。

理论力学教案

理论力学教案

理论力学教案完整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简介理论力学的定义课程目标与意义适用对象与先修课程要求1.2 理论力学的研究方法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区分矢量与标量的概念单位制与坐标系的使用1.3 物理量的测量与误差分析测量方法与工具误差的概念与分类误差减小与处理方法第二章静力学2.1 力的概念与基本定理力的定义与分类矢量运算规则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2.2 平面力系与空间力系平面力系的合成与分解空间力系的合成与分解力矩与力偶的概念2.3 摩擦力与弹簧力摩擦力的定义与类型弹簧的弹性模型与胡克定律摩擦力与弹簧力的计算方法第三章运动学3.1 描述运动的参数位置、位移与路程速度与加速度时间与时刻的概念3.2 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直线运动的图像与方程相对运动与参考系的选择3.3 曲线运动圆周运动抛物线运动曲线运动的条件与特点第四章动力学4.1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4.2 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动量的定义与计算动量定理与冲量概念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4.3 动能定理与能量守恒动能的定义与计算动能定理与外力做功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第五章碰撞与爆炸5.1 碰撞的基本概念碰撞的定义与分类碰撞的三大要素:碰撞速度、碰撞角与碰撞系数碰撞过程中的动量守恒与能量守恒5.2 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弹性碰撞的特点与计算非弹性碰撞的特点与计算完全非弹性碰撞的近似处理方法5.3 爆炸现象的分析爆炸的定义与分类爆炸波与冲击波的概念爆炸过程中的能量释放与传递第六章刚体运动学6.1 刚体的平动与转动刚体的定义与特性平动与转动的描述刚体运动的叠加原理6.2 刚体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刚体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原理刚体运动的坐标表示法刚体运动的图像表示法6.3 刚体的速度与加速度刚体速度与加速度的概念刚体速度与加速度的计算刚体运动的动力学分析第七章刚体动力学7.1 刚体动力学的基本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在刚体动力学中的应用刚体运动的动量定理刚体运动的动能定理7.2 刚体的转动动力学转动惯量的概念与计算转动动力学的基本方程刚体转动的稳定性与失稳刚体动力学在机械结构分析中的应用刚体动力学在技术中的应用刚体动力学在车辆动力学中的应用第八章流体力学基础8.1 流体的概念与特性流体的定义与分类流体的物理性质:密度、粘度与表面张力流体流动的两种状态:层流与湍流8.2 流体流动的描述流速与流量流体流动的连续性方程流体流动的伯努利方程8.3 流体阻力与流体动力流体阻力的定义与计算流体动力的概念与计算流体流动的优化与控制第九章弹性力学基础9.1 弹性变形与弹性模量弹性变形的基本概念弹性模量的定义与分类弹性变形的数学描述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应变与应力弹性力学的边界条件弹性力学的解法与数值方法9.3 弹性力学的应用弹性力学在材料力学中的应用弹性力学在结构力学中的应用弹性力学在生物力学中的应用10.1 理论力学的主要概念与原理理解各个章节之间的联系与衔接强调理论力学在工程与应用科学中的重要性10.2 理论力学的应用领域理论力学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理论力学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理论力学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10.3 展望未来:理论力学的挑战与发展现代力学研究的新方向跨学科研究与交叉学科的发展理论力学在可持续发展与绿色能源中的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静力学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静力学平衡条件是理论力学的基础,理解平衡条件的推导和应用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

2023大学_理论力学教程第三版(周衍柏著)课后答案下载

2023大学_理论力学教程第三版(周衍柏著)课后答案下载

2023理论力学教程第三版(周衍柏著)课后答案下载理论力学教程第三版内容简介绪论第一章质点力学1.1 运动的描述方法1.2 速度、加速度的分量表示式1.3 平动参考系1.4 质点运动定律1.5 质点运动微分方程1.6 非惯性系动力学(一)1.7 功与能1.8 质点动力学的基本定理与基本守恒定律1.9 有心力小结补充例题思考题习题第二章质点组力学2.1 质点组2.2 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2.3 动量矩定理与动量矩守恒定律 2.4 动能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 2.5 两体问题2.6 质心坐标系与实验室坐标系 2.7 变质量物体的运动2.8 位力定理小结补充例题思考题习题第三章刚体力学3.1 刚体运动的分析3.2 角速度矢量3.3 欧拉角3.4 刚体运动方程与平衡方程3.5 转动惯量3.6 刚体的平动与绕固定轴的.转动 3.7 刚体的平面平行运动3.8 刚体绕固定点的转动__3.9 重刚体绕固定点转动的解__3.10 拉莫尔进动小结补充例题思考题习题第四章转动参考系4.1 平面转动参考系4.2 空间转动参考系4.3 非惯性系动力学(二)__4.5 傅科摆小结补充例题思考题习题第五章分析力学5.1 约束与广义坐标5.2 虚功原理5.3 拉格朗日方程5.4 小振动5.5 哈密顿正则方程5.6 泊松括号与泊松定理5.7 哈密顿原理5.8 正则变换__5.9 哈密顿-雅可比理论__5.10 相积分与角变数__5.11 刘维尔定理小结补充例题思考题习题附录主要参考书目理论力学教程第三版目录本书是在第二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适用于高等学校物理类专业的理论力学课程。

本书与第二版相比内容保持不变,仅将科学名词、物理量符号等按照国家标准和规范作了更新。

本书内容包括质点力学、质点组力学、刚体力学、转动参考系及分析力学等,每章附有小结、补充例题、思考题及习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力学
静力学基础
1.2 力系等效原理 1.3 力偶与力偶矩
1.2 力系等效原理
1.2.1 力系的主矢和主矩 ● 力系的主矢
作用于某刚体上的若干个力F1,F2,„,Fn 构成空 间一般力系(three dimensional force system),通常 表示为(F1,F2,„,Fn)。这n个力的矢量和
集 中
F1 F2

实际上要经一个几何点来传递作用力是不可能 的,集中力只是作用于一个小区域上的分布力, 一切真实力都是分布力。
P
A
C
B
集中力只是分布力在一定条件下的理想化模型。 能否进行这种简化主要取决于我们所研究的问题 的性质。
● 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F Fx i Fy j Fz k
已知力F在各坐标轴上的投影,则可求得力F的大 小和它相对于各轴的方向余弦,即
cos( F , i ) Fx / F cos( F , j ) Fy / F cos( F , k ) Fz / F
1.1.2 力对点的矩
力矩(moment of a force)是用来量度力使物体 产生转动效应的概念。 ● 力对点的矩的概念 作用于刚体的力F对空间任意一点O的力矩 定义为
理论力学
理论力学
第一部分 静力学
第一部分 静力学
• 引论
刚体静力学(statics of rigid bodies)研究刚体 (rigid body)在力系的作用下相对于惯性系静止 的力学规律。
(1) 力学模型—刚体
在力的作用下不变形的物体称为刚体。 在实际生活中,完全不变形的物体并不存在, 刚体不过是实际物体和构件的抽象和简化。
F1
F2
● 分布力(distributed force) 与集中力(concentrated force)
表面力(surface forces): ○分布力
连续作用于物体的某一面积上的力.
体积力(body forces):
连续作用于物体的某一体积内的力.
○集中力—集中作用于物体上一点的力.
分 布 力
(2) 力系
作用于同一刚体的一组力称为力系 ( system of forces) 。 F4 F2
A FAy FAx FB q
F3
F1
M
B
α
平衡力系(force system of equilibrium) —使刚体的原有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的力系。
平衡条件(equilibrium conditions)
y O
F
x
M Oz ( F ) ( r F ) k
r rz + rxy F Fz + Fxy
z
M Oz ( F ) ( r F ) k
F
MOz(F) MO(F)
r O rxy
Fxy
y
x
即有
M O z ( F ) [( rz + rxy ) ( Fz + Fxy )] k
因此
M z ( F ) = M Oz ( F )
我们得到一个说明力对轴之矩与力对点 之矩的关系的重要结论:力对任意轴之 矩等于该力对轴上任一点之力矩矢在该 轴上的投影。
于是我们有力对坐标轴之矩的解析表达式:
M x ( F ) M Ox ( F ) yFz zFy M y ( F ) M Oy ( F ) zFx xFz M z ( F ) M Oz ( F ) xFy yFx
力F在坐标轴上的投影为
Fx = 0
3 Fy = F sin = F 2
1 Fz = F cos = F 2

r = 3a ( i + j )
1 F = F ( 3 j + k) 2
因此
i
j
3a 3 F 2
k 0
1 F 2
MO ( F ) r F
3a
0
3 Fa ( i j 3k ) 2
矩轴 (axis of moment) Oz
z
F
● 力对轴的矩的概念
作用于刚体的力F 对 z 轴的矩定义为
Fz
z
F
h
M z ( F ) = M O ( Fxy ) = Fxy h
O
Fxy 空间力对轴之矩归结为平 面上的力对点之矩。
力对轴的矩是代 数量。正负号的规 定是按右手定则与z 轴的指向一致时为 正,反之为负。
○力矢量的表示: F1、FA… ○力矢量的模: F1、FA…
F1 、 A F
○力的作用点 ○力的作用线 ○量度力的大小的单 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用 牛顿(N) 千牛顿(kN)
FA C FC B A F1
●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力的另一重要性质是由牛顿第三定律 (Newton’s third law)所描述的作用力和反作用 力之间的关系,即: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时 存在,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直线, 并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平面问题
平面问题中,由于矩心与力矢均在同一个特 定的平面内,力矩矢总是垂直于该平面,即力 矩的方向不变,指向可用正、负号区别,故力 矩由矢量变成了代数量,且有
O●
MO(F ) Fh
r
h
F
O●
h
MO(F) = ± Fh
F
正负号通常规定为:
+
逆时针为正

顺时针为负
平面问题 —矢量表达式
z
MO(Fxy)=(rxy× Fxy) · k
Fx F i F cos Fy F j F cos Fz F k F cos
Fxi
Fzk γ F
β
α Fyj
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是代数量,应特别注意 它的符号。
二次投影法 (second projection)
z
F
γ φ x Fxy y
k
Fxy
y
O
h
rxy
x
力矩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SI)中为牛顿· 米 (N· m)或千牛顿· 米(kN· m)。
● 力对点的矩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z MO(F) k r
F
i
x
O
j
y
F Fx i Fy j Fz k
r xi yj zk
i
MO ( F ) r F x
j y Fy
k z Fz
Fx
(yFz zFy )i ( zFx xFz ) j ( xFy yFx )k
M Ox ( F ) = yFz zFy M Oy ( F ) = zFx xFz M Oz ( F ) = xFy yFx
1.1.3 力对轴的矩
力对轴的矩(moment of a force about an axis) 用来量度力对其所作 用的刚体绕某固定轴 转动的效应。
M y ( F ) zFx xFz 0
6 M z ( F ) xFy yFx Fr 6
x = r, y = 0, z = 2r
6 Fx F , 6 6 Fy F, 6 6 Fz F 3
由此即有
6 MO ( F ) Fr ( 2i k ) 6
6 MO ( F ) Fr ( 2i k ) 6
将上式右端展开,并注意到
rz Fz 0 ( rz Fxy ) k 0
( rxy Fz ) k 0
则有MO(F)在 z 轴上的投影
M Oz ( F ) ( r F ) k ( rxy Fxy ) k
而另一方面力F 对z轴之矩可表示为
M z ( F ) = M O ( Fxy ) = ( rxy Fxy ) k
MO (F)通常被看作为一个定位矢量,习惯 上总是将它的起点画在矩心O处,但这并不 意味着O就是MO (F)的作用点。
力矩矢的三要素
力矩矢的三要素为大小、方向和矩心。 MO (F)的大小即它的模
MO(F ) = r F Fr sin Fh
式中θ为r和F正方向间的夹角,h为矩心 到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常称为力臂 (moment arm)。MO (F)的方向垂直于r和 F所确定的平面,指向由右手定则确定。
例1.2 园柱的底半径为r,高为2r,求图中作用于 B点的力F 对x、y、z轴以及OE轴之矩。
z A E e
B
F
O D x C
y
解 :力F 的作用 点B的 坐 标为
x = r, y = 0, z = 2r

6 Fx F , 6 6 Fy F, 6 6 Fz F 3
O A
z
e E
—平衡力系所要满足的数学条件。 刚体在平衡力系的作用下并不一定处于静止 状态,它也可能处于某种惯性运动状态。
(3) 基本问题:
● 物体的受力分析; ● 力系的等效替换及简化; ● 力系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1. 工程力学教程 (Ⅰ)
范钦珊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九五’
参 考 书 目
国家级重点教材)
z
z
M z (F) > 0
M z (F) < 0
• 当力的作用线与z轴பைடு நூலகம்行(Fxy = 0)或相交 (h=0)时,或概括起来讲,当力与轴共面时, 力对轴的矩等于零。
力对轴之矩 M z ( F ) = M O ( Fxy ) = ( rxy Fxy ) k
z k F O h rxy
Fz
Fxy
设沿OE轴的单位矢为e,则有
5 e ( j 2k )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