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消化酶胶囊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及安全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方消化酶胶囊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及安全性

发表时间:2018-09-27T14:25:30.453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5期作者:刘武

[导读] 结论对消化不良患者开展复方消化酶胶囊治疗不仅能快速改善患者症状,治疗效果好,最重要的是安全性和传统治疗方法相比差异不显著,因此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新邵县潭溪镇中心卫生院湖南新邵 422905

【摘要】目的探讨复方消化酶胶囊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消化不良患者15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组,将其中接受复方消化酶胶囊治疗的75例设为观察组,另外75例采取莫沙必利治疗为对照组,对两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通过口服莫沙必利治疗后有效率为76%(57/75),不良反应率为

5.3%(4/75),观察组通过口服复方消化酶治疗后有效率为94.7%(71/75),不良反应率为4%(3/75),即总有效率方面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明显较优(P<0.05),不良反应率相比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对消化不良患者开展复方消化酶胶囊治疗不仅能快速改善患者症状,治疗效果好,最重要的是安全性和传统治疗方法相比差异不显著,因此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复方消化酶胶囊;消化不良疾病;安全性;

消化不良属于消化系统疾病,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通常由消化酶分泌数量少、胃酸分泌异常或者是胃肠动力出现障碍引发,包括两种类型即食道反流以及胃轻瘫。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饮食习惯的变化,消化不良患者逐渐增多[1]。关于消化不良,常规治疗方法为莫沙必利,但是治疗效果并不显著。因此为探讨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本文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消化不良患者15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中75例开展复方消化酶胶囊治疗,以下是研究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参与对象共150例,都为2017年5月~2018年5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消化不良患者。男性94例,女性56例,年龄21~71岁,平均(39.1±2.3)岁。全部患者都表现为上腹部疼痛以及烧灼感,并在餐后有饱胀以及不舒适之感。通过胃镜、B超以及造影检查后均判断为消化不良。排除严重器质病变以及系统性疾病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组,将其中接受复方消化酶胶囊治疗的75例设为观察组,另外75例采取莫沙必利治疗为对照组,对两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进行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以及性别等)无显著差异(P>0.05),对研究结果影响不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莫沙必利进行治疗,1片/次,3次/日,治疗时间1 个月。观察组患者口服复方消化酶,服药时间为餐后,1~2粒/次,3次/日。两组患者在服药过程中禁止服用以下几类药物,第一为抗炎止痛药物,第二为胃肠动力药物,第三为抑酸药。治疗期间指导患者科学正确饮食,少吃多餐,并确保充足的睡眠。

1.3观察指标及效果评定标准

(1)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后如果患者各类症状(恶心、腹胀痛等)得到很大程度好转或彻底消失,则属于显效;治疗后如果患者各类症状(恶心、腹胀痛等)得到一定程度缓解,则属于有效;治疗后如果患者各类症状(恶心、腹胀痛等)变化不大甚至更为严重,则属于无效。(2)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14.0统计学分析处理软件,用X2 检验,选择()进行表示,两组差异显著为P<0.05。

2结果

2.1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

对照组通过口服莫沙必利治疗后有效率为76%(57/75),观察组通过口服复方消化酶治疗后有效率为94.7%(71/75),即总有效率方面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明显较优(P<0.05),见表1:

2.2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对照组通过口服莫沙必利治疗后不良反应率为5.3%(4/75),即头晕、恶心以及呕吐患者分别为1例、1例、2例,观察组通过口服复方消化酶治疗后不良反应率为4%(3/75),即头晕、恶心以及呕吐各1例,即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

表1 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

3讨论

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而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消化不良患者也不断增多。消化不良发病原因较多,有功能性以及继发性等不同类型[2]。消化不良通常因一些相关疾病导致,例如急慢性胃炎以及消化性溃疡等均可引发消化不良。消化不良主要症状为恶心、上腹胀痛以及泛酸等。通过造影检查该类患者消化系统可发现,相比于健康人群,消化不良患者体内的消化酶分泌非常少[3]。而消化不良患者口服复方消化酶胶囊则可加快消化酶分泌,这是因为复方消化酶胶囊内的木瓜蛋白酶、淀粉酶、胃蛋白酶以及胰酶等能很好的模拟消化道消化酶正常的释放方式,从而能使各种酶产生显著效果。对消化不良患者给予复方消化酶胶囊治疗,能改善患者食欲状况,能加快患者对食物的吸收以及消化,从而有助于减少患者体内细菌分解产物数量[4]。另

外复方消化酶胶囊还有助于调节患者胃肠道结构,改善患者胃肠道功能。

在本组资料中,对照组通过口服莫沙必利治疗后有效率为76%(57/75),观察组通过口服复方消化酶治疗后有效率为94.7%(71/75),即总有效率方面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明显较优(P<0.05);另外通过不同的方法治疗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5.3%(4/75),即头晕、恶心以及呕吐患者分别为1例、1例、2例,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4%(3/75),即头晕、恶心以及呕吐各1例,因此不良反应率相比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由此可见,对消化不良患者开展复方消化酶胶囊治疗不仅能快速改善患者症状,治疗效果好,最重要的是安全性和传统治疗方法相比差异不显著,因此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彩凤.复方消化酶胶囊Ⅱ治疗餐后不适综合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30(3):51-73.

[2]朱宏海.西沙比利联合复方消化酶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J].中国处方药,2015,14(10):102-103.

[3]曹劲松.复方消化酶胶囊对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5):90-91.

[4]朱叶珊.复方消化酶胶囊对消化不良疾病的治疗作用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5):128-129.

[10]Hong Y J,Jeong M H,Choi Y H,et al. Relation between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and coronary plaque component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virtual histology-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analysis[J]. Korean circulation journal,2011,41(8):440-446.

[11]Schoos M M,Munthe-Fog L,Skjoedt M O,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lectin complement pathway initiators,C-reactive protein and left ventricular remodeling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A magnetic resonance study[J]. Molecular immunology,2013,54(3):408-414.

[12]Ridker P M. Targeting inflammatory pathways for the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J]. European heart journal,2014,35(9):540-543.

[13]Ahmed K,Jeong M H,Chakraborty R,et al. Prognostic impact of baseline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based on body mass index[J]. Korean circulation journal,2012,42(3):164-172.

[14]Vrsalovic M,Pintaric H,Babic Z,et al. Impact of admission anemia,C-reactive protein and mean platelet volume on short term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treated with primary angioplasty[J]. Clinical biochemistry,2012,45(16):1506-1509.

[15]Mouridsen M R,Intzilakis T,Binici Z,et al. Prognostic value of 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in subjects with 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J]. Journal of electrocardiology,2012,45(3):260-264.

[16]Raposeiras-Roubín S,Pardal C B,Janeiro B R,et al.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is a predictor of in-hospital cardiac events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dependently of GRACE risk score[J]. Angiology,2012,63(1):30-34.

[17]Kim K H,Kim W,Kang W Y,et al. The impact of ischemic time on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in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treated by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 Korean circulation journal,2013,43(10):664-6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