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的形成公开课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溶液的形成人教版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九年级化学溶液的形成人教版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第18页
结论
物质在溶解时假如发生了化学改变,那么在充足反应后所形 成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分散在溶液中物质。析出沉淀和或 逸散气体不是溶质,普通水就是溶剂。
练一练
锌粒放入足量稀硫酸中充足反应 后溶液,溶质和溶剂又分别是什 么呢?
第19页
4、溶液名称 (1)全称:(溶质)(溶剂)溶液。
如,氯化钠水溶液,碘汽油溶液。 (2)简称:若溶剂为水,可直接读(溶质)溶液。
第1页
本节内容 • 理解溶液、溶质、溶剂概念; • 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应用;
第2页
复习
1、混合物概念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物质叫混合物。
2、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是: 铁合金、海水、空气、红磷、高锰酸钾、石油、
稀硫酸
铁合金、海水、空气、石油、 稀硫酸
第3页
新课导入
生活中纯净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澄清透明河水、井水呢? 是混合物。由于它们里面除了有水外还溶解了许多我们看 不见其它物质。那么水里面溶解了其它物质后得到混合物 应当叫做什么呢?
C:A= B
D: 不能拟定
第25页
知识总结
一、溶液
1、定义:一个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个物质里,形 成均一、稳定混合物。
溶液特性:
(1)均一性:各构成部分性质相同 (密度、浓度、性质等) (2)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构成不会改变
溶质: 被溶解物质
2、构成: 溶剂: 能溶解其它物质物质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V溶液≠V溶质+V溶剂
3、把一杯很甜糖水加一定量水减少甜度,其中不变是
( )B
A、溶液质量; B、溶质质量; C、溶剂质量; D、都不变;
第24页
4、能够作为溶质( D)

溶液复习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溶液复习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第16页
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步骤: A、计算(溶剂和溶质质量或体积) B、称量(称取或量取) C、溶解(后装瓶,并贴上标签)
第17页
试验
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氯化钠溶液100克。
问:需要哪些器材?
1、计算:需要氯化钠_1_0__克,水__9_0__克。
注意:玻璃棒搅拌时不要碰到杯壁!
2、称量:用天平称取所需氯化钠,
氯化钠
用量筒量取所需水。
3、溶解: 用玻璃棒搅拌。(后装瓶,并贴上标第1签8页 )
1、用托盘天平称量前,首先应该把游码放 在 零刻度线 处,再检验天平是否左右平衡,假 如天平未到达平衡,能够调整 平衡螺母,使天平 平衡;称量时,把称量物放在 左 盘。称干燥固 体药品时,必须在托盘上各放一质量相等纸 ; 称易潮解药品,必须放在 烧杯里称量。称量质 量一定药品时,先把 砝放码在 盘右,游码移至 预定示数,再用 药添匙加 药,品直至天平平衡。
第27页
过滤法:(操作要领)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口边缘;
滤液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烧杯嘴要紧靠玻璃棒;
玻璃棒末端要斜靠在滤纸三层处; 漏斗下端管尖要紧靠烧杯内壁。
第28页
水体净化方法
A、沉淀法 B、过滤法 C、蒸馏法
第29页
⑴该硫酸未开启前质量为 克(瓶除外)其 中溶质质量为 克。
⑵欲配制6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9.6 %稀硫酸,
需要这种硫酸 毫升,加水
毫升。
第21页
1、小李从100克10%食盐溶液中取出30克溶液,则
取出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 A
A、10% B、1% C、33% D、3.3%

公开课溶液形成,溶解时放热吸热的课程教案

公开课溶液形成,溶解时放热吸热的课程教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解时的放热和|吸热现象甘立梅一、设计思路:新课标下的化学教学,不仅强调要教给学生化学知识,更要教给学生技能,教给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

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系统地让学生学会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即:有演示实验提出问题、对演示实验进行猜想、明确学生实验的目标由教材提供的实验仪器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等,因为实验探究是新课程标准的重点要求,是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其中实验方案的设计尤为重要。

同时整合教材,将NaOH溶于水作为一个趣味实验作为导入,然后在巩固练习时对NaOH溶于水作进一步的详细讲解,为本节课的探究实验埋下伏笔。

在本节课的探究实验中通过学生分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精神,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

在实验完成后对结论的归纳总结,强调代表物质在溶解时的吸热或者放热,为中考常见题型打下基础。

对于溶解过程的微观解释,即同时存在两个过程(扩散过程和水合过程),由于现在降低难度,所以只是简单介绍,这样既为高中打下基础,又不拔高难度。

二、^情分析由于上学期已经进行过探究实验的讲解与练习,学生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基本上了解实验探究的思维模式。

但由于时间和仪器配置的关系,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的机会比较少,所以动手能力比较差。

而且以前的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方案,实验装置图基本上是现成的,学生探究起来比较容易,只要按照步骤就可以了,但本次实验需要学生自己由提供的仪器设计实验方案和装置图,这无疑增加了难度。

本节课主要就是如何激发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的探究能力,如何设计装置图。

知识与技能: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学习科学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树立学知识、用知识的正确观念。

、教学重点:探究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吸热或放热现象五、教学难点:评价实验方案。

九年级化学溶液的形成说课稿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九年级化学溶液的形成说课稿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探究试验三:水和乙醇能够互溶
吗?
溶 溶质 振荡前 震荡后现 静置

现象

后现

结论
水 酒精 分层 均匀混合 不分 乙醇和水

互溶
第17页
溶液中溶质和溶剂是如何拟定?
体系 气+液
溶质
气体
溶剂
液体
固+液
固体
液体
液+液 无水 量少 量多
有水 非水物

第18页
溶液用途
医药用具
无土栽培植物 在营养液中
第19页
第2页
第二部分简介溶解时吸热和放热现象。通 过学生思考,自己设计试验方案并绘制简 图,试验探究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吸热或放 热现象。 本课题内容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但使 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溶液形成有一定难度, 故在教学过程中可用动画模拟解说,并注 意和生活经验相联系。
第3页
二、教学目的:
1、知识目的: (1)理解溶质、溶剂、溶液基本概念。 (2)结识溶液基本特性是均一性、稳定性。 (3)理解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应用。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溶液形 成
第1页
溶一液、是物教质共材存地一个位状和态,作是用中学:化学碰
到一类分散体系。在下一单元里将要学习常见 酸和碱,相关它们之间化学反应几乎都是在溶 液里进行,要学好这些内容,就很有必要要求 学生系统地掌握溶液相关知识,因此本单元教 学也正好为下一单元学习提供知识准备。
本课题是相关溶液初步知识。第一部分主 要是使 学生在宏观上结识溶液特性,从微观 上结识溶液是溶 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 溶剂中形成均一体系。 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建立 一个相关溶液较为科学概念,进而结识溶质、 溶剂及辨证关系。最后通过试验简朴简介了乳 化现象 ,以激起学生学习化学兴趣。

化学初中溶液的形成教案

化学初中溶液的形成教案

化学初中溶液的形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溶液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不同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规律;
3. 了解溶解度曲线的含义和应用;
4. 掌握如何调节溶解度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1. 溶液的定义和特点;
2. 不同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规律。

三、教学难点:
1. 溶解度曲线的含义和应用;
2. 如何调节溶解度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1. 教材:化学教材;
2. 教具:实验器材、PPT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验或生活案例引导学生认识溶液的形成过程。

2. 概念解释:介绍溶液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的作用。

3. 知识讲解:讲解不同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规律,引导学生认识浓溶液和稀溶液的区别。

4. 案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溶解度曲线的含义和应用。

5. 实验操作:设计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不同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规律。

6.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调节溶解度的方法,并总结出有效的调节方法。

7.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拓展延伸,了解其他溶液相关知识,并提高对溶液的认识。

六、课堂检测:
设计简单的选择题、判断题等形式的测试题,检验学生对溶液形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作业布置:
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以便更好地应用和拓展。

八、教学反思:
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溶液的形成》课件 (公开课)2022年九年级化学精品PPT

《溶液的形成》课件 (公开课)2022年九年级化学精品PPT

C干冰升华时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大量的水蒸气凝结 成小水滴
D干冰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产生了大量的白色气体
检验一种气体是否是CO2的最可靠的方法是: A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看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B该气体无味,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看石灰水是
否变浑浊
C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气体中,看火焰是否熄灭 D通入石蕊试液中看是否变红
B 二氧化碳参与光合作用,可用作温室的肥料
C 二氧化碳含碳元素,可用作燃料
D 二氧化碳无毒,可溶于水,可做作汽水
镁条可以继续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点燃
2Mg+CO2
2MgO+C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该反应中镁发生了氧化反应
C 该反应中碳元素由+4价变为0价
D 镁着火时用二氧化碳灭火
试管号 溶质
2



3 高锰酸钾
③ 高锰酸钾
溶剂 水
汽油 水
汽油
溶解情况 碘难溶于水 碘溶于汽油 高锰酸钾溶于水 高锰酸钾难溶于汽油
●不同的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情况不同 结论
●同一种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情况不同
酒精能够在水中溶解吗?
在探究实验一中,盛有高锰酸钾溶液(用高锰 酸钾是为了显色,利于观察)3号的试管中,向其中 缓缓加入约2mL的酒精。
室加入适量的二氧化碳。这是因为 :(B)
A CO2可使害虫窒息死亡,以防治病虫害
B 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C 可产生温室效应,提高室温
D 能灭火,施用后可以防止火灾
2、地球大气层中 CO2的含量增多, 产生温室效应导致
全球变暖,若继续增加CO2的含量,后果不堪设想。
(1) 空气中 CO2的正常体积分数为

gkh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

gkh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

gkh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溶液的组成和特点”,详细内容包括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溶液的制备方法,溶液的浓度及其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了解溶液的制备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溶液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溶液的制备方法,溶液浓度的计算。

2. 教学重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实验报告册、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溶液实例,如食盐水、糖水等,让学生初步了解溶液的组成和特点。

2. 知识讲解:讲解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介绍溶液的制备方法,溶液的浓度及其计算。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溶液浓度计算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有关溶液浓度计算的练习题,及时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5.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溶液制备和浓度测定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6.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溶液的概念2. 溶液的组成及其特点3. 溶液的制备方法4. 溶液浓度的计算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列溶液的浓度。

例题1:已知某溶液中含有5g食盐,密度为1.2g/cm³,体积为100cm³,求该溶液的浓度。

答案:该溶液的浓度为5%。

例题2:某溶液中含有10g糖,密度为1.0g/cm³,体积为200cm³,求该溶液的浓度。

答案:该溶液的浓度为5%。

2. 题目:某溶液中含有8g食盐,密度为1.0g/cm³,体积为150cm³,求该溶液的浓度。

答案:该溶液的浓度为6.7%。

溶液的浓度教学设计,优质课.doc

溶液的浓度教学设计,优质课.doc

溶液的浓度教学设计,优质课溶液浓度教学设计优质课初中溶液的浓度教案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溶液的浓度第一课时篇一: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一、基本信息二、对本节课的基本认识与理解三、教与学的过程设计123 四、板书设计五、导学案: 4 5 篇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公开课教案【引入】物质的量是化学上的重要物理量,是把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数联系起来的桥梁。

学习配制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对于学习化学和今后的工作,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那么,怎样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呢?配置过程中又需要哪些仪器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以配置配制100mL0.50mol/L氯化钠溶液为例。

实验原理是C=n/V=m/MV 一、实验仪器P16 烧杯、容量瓶、胶头滴管、量筒、玻璃棒、药匙、、托盘天平[引入]我们用什么来量取氯化钠呢?[生答]托盘天平托盘天平使用的注意事项:①使用前应先调整天平的零点②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称量纸,易潮解、易腐蚀的药品,需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③称量时遵循左物右码④用镊子夹取砝码应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托盘天平的精确度0.1g。

⑤称量完毕,应将砝码回盒,游码归零[讲述]所需溶质的质量有了,那么,所需水的量呢?我们能否算出它的质量或体积呢?显然,我们根据题中条件,无法算出水的量。

我们不能通过用一定量的水和NaCl混合来配出所需的NaClub溶液呢?那么,是不是就没有办法了呢?【展示】100mL 容量瓶。

这种仪器可以帮助我们达到目的。

讲述:容量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容量瓶:梨形、平底、细颈玻璃瓶,瓶口配有磨口玻璃塞或塑料塞容量瓶的使用1、容量瓶的体积固定,规格(100 mL、250 mL、500 mL、1000 mL等)。

2、使用前须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

3、容量瓶上标有温度(20℃)、容积、刻度线4、容量瓶不能用于溶解、稀释和储存溶液5、精确度0.01 容量瓶是准确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仪器,其容积是在20℃时标定的,而绝大多数物质溶解时都会伴着吸热或放热过程的发生,引起温度的升降,从而影响到溶液的体积,使所配制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准确。

溶液的形成 (公开课)

溶液的形成 (公开课)
随水流走。
想一想: 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例子吗? 用洗发剂洗去头发上的油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用肥皂、洗衣粉洗去衣服上的污渍
常见的乳浊液:牛奶、油漆 乳浊液和溶液的区别
宏观特征 实例 溶液 均一、稳定 食盐水 乳浊液 不均一、不稳定 牛奶
悬浊液: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液体中形成不均一、 不稳定的混合物
常见的悬浊液:泥水、淀粉水的混合物、钡餐
1、一瓶蔗糖水,若倒出第 一杯其甜度 和倒出的第二杯甜度相比(C ) A .变大 C .不变 B .变小 D .无法判断
2、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D ) A.固体 C.气体 B.液体 D.三者都可以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任何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泥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C.溶液中只能含一种溶质
水和乙醇
溶剂 溶质 水 酒精
振荡前 现象
震荡后 现象
静置后 现象
结论
分层
均匀 混合
不分层 水和乙醇 能够互溶
实验探究三 :溶质和溶剂的确定
体系 溶质 气体 气+液 固体 固+液 液+液 无水 量少 有水 非水物
溶剂 液体 液体 量多

反戈一击
联想生活中的实例,谈谈溶液的 用途。
为什么化学反应常常在溶液中进行?
扩散过程 水合过程
溶质分子(或离 子)向水中扩散
吸收热量
溶质分子(或离子)和 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 子(或水合离子)
放出热量
如CaO(生石灰) 若Q吸﹤ Q放,则溶液温度升高;浓硫酸、NaOH、
若Q吸﹥ Q放,则溶液温度降低 若Q吸=Q放,则溶液温度不变
如 NH4NO3 KNO3
如NaCl

溶液的形成教案第一课时

溶液的形成教案第一课时

《溶液的形成》教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溶液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能够识别溶液、溶质、溶剂。

3)掌握溶液的形成过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溶液的形成过程,培养实验观察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2)认识到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化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溶液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溶液、溶质、溶剂的识别。

三、教学难点1.溶液形成过程中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滴管、试剂瓶等。

2.试剂:食盐、糖、水、酒精、高锰酸钾等。

3.多媒体课件,展示溶液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溶液实例(如盐水、糖水、汽水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液体的共同特点。

2)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液体为什么叫做溶液吗?它们是如何形成的?”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新课内容。

2、新课讲解1)溶液的概念●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2)溶液、溶质、溶剂的识别●溶液:形成的混合物。

●溶质:被分散的物质。

●溶剂:分散溶质的物质。

●举例说明,如盐水中,盐是溶质,水是溶剂,盐水是溶液。

3)溶液的形成过程●通过实验演示,将食盐或糖逐渐加入水中,观察溶解过程。

讲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如离子键、分子间作用力等,导致溶质在溶剂中的分散和溶解。

六、实验探究1. 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2. 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如温度、搅拌等)。

3. 小组内讨论实验结果,总结溶液形成的规律。

七、课堂小结1. 总结溶液的概念、基本特征以及溶液、溶质、溶剂的识别方法。

2. 强调溶液形成过程中分子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八、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许多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可以加快反应的速率
化学试剂
两种能起反应的固体分别配成溶液,把两种溶 液混合后,接触面积大大增加了,所以反应速 率加快。
6、溶液的用途
医药用品
无土栽培的植物在营养液中
B动植物养料的获得要变成 溶液才能被吸收利用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那么 只能用水做溶剂吗?
想一想
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吗?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空气 是不是溶液?由此,你对溶液有了哪些更深入的理解?
蔗糖溶液中的分子运动 食盐溶液中的离子运动
一、溶液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
溶质
溶剂
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1)是混合物 2、溶液的特征(2)均一性
(3)稳定性
混合物:溶液至少由两种物质组成
均一性:溶液中任意一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一样
稳定性: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等)不变时,无论放置多 久,溶质都不会从溶剂中分离出来,不发生改变
溶液:气体、固体是溶质。
一般把水叫做溶剂
多--溶剂;少--溶质
液-液互溶 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酒精、汽油也可作溶剂
明确:
①清澈透明,但不一定是无色。 ②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可以 是分子扩散,也可是离子。 ③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④溶液不一定都是液态的,如空气可看作是 气态溶液,合金可看作是固态溶液。 5 溶液中未溶解掉的部分不能视为溶质。
溶质
被溶解 的物 质
交流与总结
一种或几种 物质
只有一种
分散到
另一种 物 质
能溶解其他 物质的物质
溶剂
固体、液体、气体
均一、稳 定 的 混合物
溶质
混合物
组成 溶液 特征 均一性
溶剂
稳定性
一般水是溶剂
m(溶液)=m(溶剂)+m(溶质)
V(溶液)=V(溶质)+V(溶剂)
气体和液体、固体和液体形成的 如果其中有一种是水,
水 酒精
水 水


烧杯中有100毫升NaCl溶液,请比较A处和B处密 度的大小( C )
A:A > B C:A= B
B: A < B D: 不能确定
当水分不蒸发,温度不改变时,KNO3溶液放置一
A 年时间后,KNO3将( B ) B A:会沉降下来 B:不会分离出来
C:会浮上水面 D:不能确定
判断:
溶质 被溶解的物质 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3、溶液的组成:
溶剂 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如:水、酒精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即: m(溶液)=m(溶剂)+m(溶质)
溶液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
原因:粒子之间存在间隙
探讨: 怎样确定溶液中谁是溶பைடு நூலகம்?谁是溶剂?
4、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确定:
体系
气+液
固+液
液+液
无水 有水
溶质
气体 固体 量少 非水物
溶剂
液体 液体 量多 水
5、溶液是如何命名的?
(1)全称:(溶质)的(溶剂)溶液。 如,氯化钠的水溶液,碘的汽油溶液。
(2)简称:若溶剂为水,可直接读(溶质)溶液。 如,氯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3)俗称: 如,糖水、碘酒、石灰水、盐酸
6、溶液的用途
不一定。如CuSO4溶液是蓝色。
空气中氮气、氧气均一的混合在一起,因此,空气是一
种溶液。
判断溶液,切记把握溶液的基本特征为混 合物且具有均一性、稳定性。
课堂练习:
溶液
硫酸铜溶液 碘酒
0.9%的生理盐水 75%的酒精 80mL酒精和20mL 水形成的溶液 稀盐酸
溶质
硫酸铜 碘
氯化钠 酒精
酒精
氯化氢
溶剂
1.40mlL酒精跟60mL水混合一定得到100mL溶 液。 2.溶液一定是液体。 3.把食盐溶液倒掉一半后,变稀了。 4.在温度不变,水不蒸发的条件下,蔗糖溶液 中的蔗糖会从水中分离出来。 5.盐水是溶液,糖水是溶液,两者混在一起, 既有糖又有盐,则不是溶液了。
1.一杯溶液里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是( A)
A.相同的
B.不同的
C.只有上层是相同的 D.无法确定
2.溶液一定是( D)
A.单质
C.纯净物
B.化合物 D.混合物
3.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泥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C.溶液一定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D.一杯食盐水,下部分比上部分咸
可以有多种
(四)作业:
课本62面在线测试
课本71面知识应用1、2、3、4 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常见溶液,说出其
中的溶质和溶剂
谢谢
第三单元 溶 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授课人:丁良锐
探究实验
药品:食盐 蔗糖 硫酸铜晶体 蒸馏水 仪器:烧杯(四支)
食盐+水 蔗糖+水 硫酸铜+水
现象 固体消失 固体消失 固体消失
形成什么 无色透明 无色透明 蓝色透明 的液体 的液体 的液体
结论:食盐、蔗糖、硫酸铜晶体这三种固体都溶
于水、振荡不浑浊,静置不分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