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组合定律的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学反思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dc1e35a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e7.png)
自由组合定律内容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容易,较为抽象。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采用先启发后引导的方法;学生由基础知识出发深入研究、联想、开动积极思维,最终得出结论。
这样便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知识。
在课堂上,我们以假说演绎法的步骤进行讲解。
学生在学习分离定律的时候对先杂交后自交的问题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对假说演绎法的步骤也有了认知,所以这节课在环节和步骤上应该从简,学生知道怎么会事即可。
在用“棋盘法”分析F2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及其比例时,也只是让学生有个感性认识,毕竟,我们在以后的计算中不会大量的使用“棋盘法”,而是较多地使用分离定律来解答自由组合定律的题目,换言之,让学生充分理解“自由组合定律是分离定律的再次运用”的含义。
技巧一:配子的种类问题【典型例题】1、AaBb与AaBb杂交过程中,配子的结合方式有多少种?A. 8B. 4C. 16D.64解法破解:AaBb有几对等位基因?;能产生多少种配子?;由于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因此,配子的结合方式有种。
练一练:AaBbCc与aaBbCc杂交过程中,配子的结合方式有多少种?A. 8B. 4C. 32D. 12技巧二:子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问题【典型例题】2、AaBbCc与aaBbCc杂交,子代基因型有种,其中纯合子占,基因型不同于亲本的占A. 18,1/8 , 3/4B. 4,1/4 , 1/8C. 32,1/8 , 1/8D. 12,1/8, 1/8解法破解:Aa×aa的基因型有几种?比例是多少?Bb×Bb的基因型有几种?比例是多少?Cc×Cc的基因型有几种?比例是多少?由于自由组合定律是分离定律的再次应用,因此,本题的选项应该是技巧三: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典型例题】3、AaBBCcDd与aaBbCcDD杂交,子代中表现型种类数是,A B C D 在子代中所占的比例为。
【题型总结】化繁为简,先分解后组合。
充分利用分离定律,解答自由组合定律题目。
自由组合定律的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自由组合定律的说课稿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ff74427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c1.png)
自由组合定律的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第一课时的内容。
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阐述我的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本节内容选自苏教版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本节内容是高中阶段的重难点知识,它是学生在学了减数分裂和基因分离定律的升华,同时为后面学习伴性遗传做铺垫。
所以教学目标制定如下:1、知识与技能:(1)掌握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过程及F2的分离比例。
(2)理解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能画出其遗传图解。
2、过程与方法:(1)通过体验孟德尔遗传试验的过程,强调科学研究方法:试验现象——假说(解释)——试验验证——理论,训练学生逻辑分析、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
(2)通过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应用自由组合现象解遗传题的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科学家的事迹,引导学生去努力探索、积极尝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二、说学生高一的学生通过一学期的生物学习,对核酸、减数分裂和基因法律定律知识有一定的理解。
但学生的数学概率知识相对较差。
所以教学过程教师要注意学生实际,尽量用学生能理解的事例。
三、说教法由于高一学生的知识面不广,但是他们有很大的好奇心,所以教学过程充分调到学生积极性。
教学方法采用学生自学和教师讲授结合。
四、说教学过程导入:用笑话(见PPT)进行导入,目的让学生思想进入课堂。
新课讲解:展示课标,介绍孟得尔的如何进行的实验引出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同时展示学生讨论的一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PPT讲解,归纳两对性状的实验,同时强调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对孟德尔的假说,进行推到,并组织学生回答9331的相关问题(见PPT)。
教学中注意对棋盘法、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联系的强调。
最后结课,要求学生会推导9331及相关基因型。
五、说教学反思本节课重点是对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的解释,同时,要求学生识记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结果。
自由组合定律教案
![自由组合定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d7b2f9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40.png)
自由组合定律教案自由组合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定义和本质。
2. 掌握自由组合的计算方法。
3. 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自由组合定律的定义和本质。
2. 自由组合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 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幻灯片、黑板和粉笔。
2. 学生准备教科书、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道自由组合的问题,并请学生尝试解答。
2. 提示学生回顾排列组合的相关知识,引出自由组合的定义。
3. 教学:通过示例演示自由组合的计算方法,并带领学生进行练习。
4. 拓展:提供更复杂的自由组合问题,让学生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解决。
5. 总结:教师总结自由组合定律的定义和本质,并提示学生记住计算方法。
六、教学延伸:1. 带领学生进行更多的自由组合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2. 提供更多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解决。
七、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自由组合定律的定义和本质,并掌握了自由组合的计算方法。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我们可以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进行计算。
八、布置作业:完成作业本上的自由组合练习题。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排列组合的相关知识,引出自由组合的定义,然后通过示例演示自由组合的计算方法,并带领学生进行练习。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并且能够灵活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但是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说课稿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cdc811d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8d.png)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说课稿一、说教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选自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2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与前一节中基因的分别定律有密切的关系,是在基因分别定律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入。
控制了基因分别定律的学问,可为学习本节内容供应学问铺垫。
本节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即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孟德尔发觉基因的分别定律后对遗传学的又一贡献,它揭示了两对及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的遗传逻辑。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不仅在理论上可以说明生物的多样性,而且在动植物育种工作和医学实践中都有重要的意义。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这部分内容介绍了雌雄异体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以及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逻辑,对于人类认识和掌握伴性遗传以及优生优育等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节的学问都是遗传学的基本内容,对于解决有关遗传问题和说明相关遗传现象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说学情经过前一节课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的学习,同学对于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的推理过程已经不再生疏,并且他们在生活中接触过不少有关杂交育种的实例,这对他们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做好的铺垫。
但是该阶段的同学仍不擅长自主归纳总结,需要加强梳理点拨。
三、说教学目标1.阐明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通过对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的学习,能够画遗传图解,培养自主学习、勇于思量、擅长表达等能力。
3.通过学习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发觉过程,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看法和顽强不拔、持之以恒的探究精神。
四、说教学重难点阐明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要使同学在理解基因的分别定律的基础上,通过学习,能够理解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学会运用自由组合定律举行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分析和相关基因型、表现型的判断。
老师应特殊帮忙同学控制基因自由组合后的后代个体基因型种类及比例的逻辑。
五、说教法学法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在指导同学学习的过程中,我将采纳多媒体教学法、自由阅读思量法、小组研究法、图表法举行教学,将抽象的学问详细化,提高同学课堂参加度,突出同学的主体地位。
自由组合定律教案
![自由组合定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2996f7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0c.png)
自由组合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概念和应用;2.掌握自由组合定律的计算方法;3.能够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自由组合定律的概念自由组合定律是指在一组元素中,每个元素都可以选或不选,且选取的顺序不影响结果的计数原理。
简单来说,就是从一组元素中任选若干个元素,不考虑元素的顺序,求出选取方案数。
2. 自由组合定律的计算方法设有n个元素,从中选取k个元素,不考虑元素的顺序,则有以下计算公式:C n k=n!k!(n−k)!其中,n!表示n的阶乘,即n!=n×(n−1)×(n−2)×⋯×2×1。
3. 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自由组合定律在实际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1.从n个人中选取k个人组成一个委员会,不考虑委员会成员的职务,求出选取方案数;2.从n个球中选取k个球,不考虑球的颜色和编号,求出选取方案数;3.从n个字母中选取k个字母,不考虑字母的大小写和顺序,求出选取方案数。
三、教学过程1. 自由组合定律的概念教师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引入自由组合定律的概念。
例如:从5个人中选取3个人,不考虑选取的顺序,求出选取方案数。
让学生自己思考一下,然后再给出答案。
2. 自由组合定律的计算方法教师通过讲解阶乘的概念,引入自由组合定律的计算公式。
然后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3. 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教师通过讲解实际问题的方式,引入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然后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应用方法。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和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讲解概念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然后通过练习题的方式,让学生掌握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五、教学评价本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听课态度、思维活跃度、课堂提问和回答等方面;2.学生的考试成绩:通过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对自由组合定律的掌握程度。
中学生物教案自由组合定律
![中学生物教案自由组合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d4af8a29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8e.png)
中学生物教案自由组合定律教学目标:1.理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
2.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遗传图解和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遗传图解。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复习基因分离定律:回顾基因分离定律的内容,强调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2.提问:基因分离定律适用于哪些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二、新课讲解1.提问:什么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2.讲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生物体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举例讲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以二对等位基因AaBb为例,讲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遗传图解和计算方法。
(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遗传图解:AaBABaBbAbab(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计算方法:计算A、a基因的分离概率:1/2计算B、b基因的分离概率:1/2计算AB、Ab、aB、ab基因的组合概率:1/44.讲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预测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比例。
三、案例分析1.案例一:分析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
2.案例二:分析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
四、课堂小结1.回顾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计算方法。
2.强调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遗传学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父本:AaBb母本:AaBb2.分析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学生的掌握情况: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了解学生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程度。
2.教学方法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提高学生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兴趣和掌握程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遗传图解和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自由组合定律》教案
![《自由组合定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418751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b0.png)
《自由组合定律》教案教案名称:自由组合定律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在代数中的应用。
2.学会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自由组合定律的概念和意义。
2.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2.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解决较复杂的问题。
教学准备:1.黑板和白板笔。
2.讲义和习题册。
3.实际问题的案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入自由组合定律的概念:请学生仔细观察并分析下面的数学表达式:(a+b)+c和a+(b+c)。
发现它们的结果是一样的。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结果是一样的:通过提问"a+(b+c)的计算顺序是什么?"和"(a+b)+c的计算顺序是什么?"的问题,引导学生意识到计算的顺序对结果没有影响。
3.定义自由组合定律:自由组合定律是指在代数运算中,加法和乘法具有自由组合的性质,即单项加法和乘法可以按任意顺序进行。
二、讲解(15分钟)1.引导学生归纳出自由组合定律的一般表达式:对于任意的a、b、c,有(a+b)+c=a+(b+c)。
2.通过具体的数学表达式进行讲解:讲解a+b+c的计算顺序的变换,例如a+(b+c)=b+(c+a)=c+(a+b)等。
3.讲解加法和乘法的结合律及交换律:结合律是指a+(b+c)=(a+b)+c;交换律是指a+b=b+a。
4.强调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在实际问题中,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改变运算的顺序,使得计算更加简便。
三、练习(30分钟)1.让学生自主完成课堂练习册上的练习题:要求学生按照自由组合定律的要求进行计算,体验运算顺序的灵活性。
2.批改和讲解练习题答案:通过讲解答案,使学生对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有更深刻的理解。
3.提出实际问题:通过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进行求解。
例如:小明有3本书,小红有4本书,如果小明将自己的书和小红的书合并放在一起,再将总数除以7,求得的商代表什么意义?4.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实际问题。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说课稿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ef8bf72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7c.png)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高中生物必修 2《遗传与进化》中的重要内容。
它是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核心之一,在遗传学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在前边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不仅解释了不同性状之间的遗传关系,还为后续学习生物的变异、进化等内容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教材通过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引导学生逐步探究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对遗传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涉及两对及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内容较为复杂,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同时,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和讨论。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阐明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和实质。
(2)解释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
(3)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1)通过对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验科学家的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2)认识遗传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和实质。
(2)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2、教学难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和验证。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讲授法:讲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浙科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自由组合定律》说课稿
![浙科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自由组合定律》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3dd4002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34.png)
浙科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自由组合定律》说课稿一、引言(100字)遗传与进化是生命科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中生物必修课程的核心之一。
本节课将重点讲解浙科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中的《自由组合定律》,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基因自由组合的原理和遗传交叉的重要性,从而加深对遗传与进化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00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掌握自由组合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理解基因自由组合的重要性;3.熟悉遗传交叉的过程和意义;4.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解决遗传题目。
三、教学重难点(150字)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意义和原理,能够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解决遗传题目。
教学难点在于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加深对遗传交叉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50字)1.浙科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教材;2.黑板、粉笔;3.活动PPT。
五、教学过程(1200字)1. 导入(200字)首先,我会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简要介绍遗传与进化的基本概念和遗传规律,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知识讲解(400字)接下来,我将开始讲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
自由组合定律是遗传学中的重要规律之一,它指出在基因分离时,亲代产生的基因会以完全随机的方式自由组合成为子代的基因。
这一定律的提出,揭示了基因在遗传过程中的随机性和多样性。
在讲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原理时,我会通过示意图在黑板上进行详细解释。
并给学生举例说明,如红花与白花杂交后的子代,花色的组合方式有哪些可能,并引导学生思考基因自由组合的意义。
3. 遗传交叉的实验演示(300字)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自由组合定律和遗传交叉的过程,我准备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演示。
首先,我会向学生介绍遗传交叉的概念,并解释为什么会出现遗传交叉。
然后,我会用纸板和颜色不同的豆子来模拟染色体上的基因,并通过实际操作演示遗传交叉的过程。
演示完毕后,我会和学生一起讨论实验结果,并引导学生总结遗传交叉的意义。
自由组合定律说课稿(浙科版)
![自由组合定律说课稿(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89731e12bb68a98271fefaad.png)
《自由组合定律》第一课时说课稿安吉上墅私高陈昕一、说教材1.1教材的地位自由组合定律是浙科版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知识是在第一节分离定律的基础上,研究两对相对性状杂交的实验。
掌握好这一基本定律,对于深刻理解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孟德尔定律又是生物变异和进化的理论基础。
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孟德尔定律是学考中的重点考查内容,考查形式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本节内容需要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习两对性状的杂交试验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第二课时学习对自由组合现象的验证和模拟孟德尔的杂交试验。
1.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分析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并对其作出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能力目标:通过对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结果的分析,尝试用分离定律中的相关知识的去解释该现象,从而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再次体验科学家的科研过程,了解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即发现问题——提出假说——验证假说,培养理性的思维品质。
1.3重点难点重点:对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释难点:对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释二、说学生2.1知识储备学生在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已经学习了分离定律,了解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能够正确理解遗传相关的生物学名词,比如相对性状、杂交、显性性状和隐形性状等。
具备了学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储备。
2.2情感态度大多数学生对于生物学是很感兴趣的,通过对分离定律的学习,为本节内容做了很好地铺垫,更有利于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学习。
三、说教法由于自由组合定律的发现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科学探究过程,因此本节课将以探究式教学方法为主线,通过讲授、提问和讨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探究,激发学生的兴趣;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直观化,突破教学重难点。
四、说教学程序根据大纲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分析教材内容,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基础上,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为四个环节:4.1导入新课孟德尔研究豌豆的紫花和白花这一相对性状后,提出了著名的分离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教学反思
![自由组合定律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05228cd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aa.png)
自由组合定律教学反思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教学反思怎样写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区别和联系基因的分离定律与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区别和联系:一、区别:1、研究性状:基因的分离定律:1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对或n对(n>2,下同)。
2、等位基因对数:基因的分离定律:1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对或n对。
3、等位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分离定律: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分别位于2对或2对以上同源染色体上。
4、细胞学基础(染色体的活动):基因的分离定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
5、遗传本质:基因的分离定律:等位基因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重组互不干扰6、F1:(1)基因对数:基因的分离定律: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或n(2)配子类型及其比例:基因的分离定律: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²或2n(3)配子组合数:基因的分离定律:4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4²或4n:7、F2:(1)基因型种数:基因的分离定律:3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3²或3n(2)表现型种数:基因的分离定律: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²或2n(3)表现型比例:基因的分离定律:3: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9:3:3:1[(3:1)²]或(3:1)n8、F1测交子代:(1)基因型种数:基因的分离定律: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²或2n(2)表现型种数:基因的分离定律: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²或2n(3)表现型比例:基因的分离定律:1: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1:1:1:1或(1:1)n联系:①在形成配子时,两个基因定律同时其作用。
自由组合定律-教案
![自由组合定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c2923c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03.png)
自由组合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概念、原理及适用条件;掌握自由组合定律在解决遗传问题中的应用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遗传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遗传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自由组合定律的概念、原理及在解决遗传问题中的应用。
2. 难点:如何运用自由组合定律分析复杂的遗传问题。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引出自由组合定律的概念。
提问学生:在豌豆杂交实验中,除了分离定律外,孟德尔还发现了什么规律?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二)讲授新课1. 自由组合定律的概念介绍自由组合定律的概念: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种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自由的。
强调自由组合定律的前提条件是等位基因之间的相互独立。
2. 自由组合定律的原理通过图示和实例讲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原理。
利用基因型、表现型等概念,说明在形成配子时,决定不同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 自由组合定律的适用条件强调自由组合定律的适用条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各对基因之间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4. 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讲解如何运用自由组合定律分析遗传问题。
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步骤:首先确定亲本的基因型,然后写出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最后写出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
(三)巩固练习提供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并解答。
通过小组汇报和教师点评,加深学生对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自由组合定律的概念、原理、适用条件及应用方法。
同时,提醒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注意审题、理清思路、规范书写等要求。
(五)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并加深理解。
《自由组合定律》教学反思
![《自由组合定律》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598a42c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fe.png)
《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教学反思我们学校10月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公开课,我有幸作为生物学科代表参加了这次活动。
在准备这节课的过程中,我查阅了很多资料,也得到了组内老师的帮助,李雪老师教我高三的课怎样上,张方老师告诉这节课的重难点,大致思路,王明玉老师告诉我历年高考题分布从哪里找到。
作为一个教学新手,通过这次讲课,让我受益匪浅,同时我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是必修二第1章第2节的内容。
本节是遗传三大规律之一,与前后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减数分裂,变异、进化等等。
对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理解和掌握是学生深化理解生命的延续具有重要意义,且有助于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生命的本质、变异和进化的理论。
教材中有关孟德尔的研究思路、方法和科学精神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素材。
学生已经了解遗传学的基本概念、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所以在“两对相对相状的杂交试验”的分析过程中,尝试用学生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对每一步的实验现象进行推理解释,并设法验证自己的观点,由于本次授课学生为高三的学生,所以主要探究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践应用,难度较大。
基于上述的考虑,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运用了情境导入、设问探究、归纳验证、实践应用和学习训练等环节。
目的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提升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科学素养。
注重生命科学中重要概念和知识点的落实,注重对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我的设计思路,通过一个趣味故事复习假说——演绎法和自由组合定律内容,然后强调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同时进行,同时作用,推出解题思路。
再让学生从数学角度解释为什么这样解题,加深学生理解。
每个例子都体现“先组合再分解”,后边跟一个小的练习题。
几种例子之后,再让学生们训练一个综合性的高考题,通过小组讨论,老师启发,去完成。
最后作为补充,给学生们留一个有思考空间的习题,总结和延伸了本节课的学习。
自由组合定律初中教案
![自由组合定律初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13f44f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31.png)
自由组合定律初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定义和实质。
2. 学会运用自由组合定律分析和解决遗传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自由组合定律的定义和实质。
2. 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自由组合定律的定义和实质,以及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2. 教学难点: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由组合定律。
2. 运用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自由组合定律。
3. 借助遗传图解和计算,培养学生解决遗传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回顾分离定律,引导学生思考自由组合定律。
2. 新课导入:介绍自由组合定律的定义和实质。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遗传案例,让学生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4. 实践操作:让学生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拓展:总结自由组合定律的关键点,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六、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程度。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遗传问题,检验学生掌握自由组合定律的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初中生物教材。
2. 教辅:遗传图解、计算练习题。
3. 网络资源:相关遗传案例和教学视频。
八、教学课时1课时九、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分离定律,引导学生思考自由组合定律。
2. 新课导入:介绍自由组合定律的定义和实质。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遗传案例,让学生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4. 实践操作:让学生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与拓展:总结自由组合定律的关键点,提出拓展问题。
十、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定义和实质,学会运用自由组合定律分析和解决遗传问题,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自由组合定律教案2
![自由组合定律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85cdf069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15.png)
自由组合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定义和意义。
2. 让学生掌握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方法和步骤。
3. 让学生能够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二、教学内容:1. 自由组合定律的定义:自由组合定律是指在生物的减数分裂过程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各自独立地分配到子细胞中去。
2.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方法: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3.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步骤:选择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观察子一代的表型比例,进行自交或测交,观察子二代的表型比例。
4. 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解释一些遗传现象,如基因的自由组合、连锁遗传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自由组合定律的定义、实验方法和步骤,以及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2. 教学难点:自由组合定律的原理和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材、PPT、实验材料(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亲本和子代植物)。
2.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显微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自由组合定律的概念。
2. 讲解:讲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定义、意义、实验方法和步骤。
3. 演示:进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自由组合定律。
4.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总结自由组合定律的重要性和应用,强调其在遗传学中的地位。
6. 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评估:观察学生对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程度,是否能够正确解释实验方法和步骤。
2. 练习题评估:通过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检查他们对自由组合定律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是否能够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自由组合定律在现代遗传学中的应用,如基因工程、遗传疾病等。
关于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教学反思
![关于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03d6f9a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c5.png)
关于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教学反思
关于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新的生物教师,对于一些问题我很喜欢思考。
我记住了师傅黄老师教导我的话——要先把教材吃透。
比如说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看第一遍教材的时候我一头雾水。
自己对这个定律的本质都不甚理解。
我想这样是万万不行的,就算不吃饭不睡觉也得把这个定律给吃透了。
于是,我疯狂的把书看了N多遍。
把从图书馆借来的N 本资料都做了遍,然后又把教材看了好几遍。
最后终于把这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给想透了。
比如这个定律研究的对象是什么,这个定律介绍的内容发生在细胞分裂的什么时期,这个定律的前半部分介绍的是什么,这个定律的本质是怎样的等等。
因为把教材吃透,在下面的备课以及教学过程中我感觉是得心应手。
讲课感觉自己很能讲到点子上去,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的很好。
通过这节的教学,我更加深入的感觉到了把教材吃透的重要性,也尝到了甜头。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把教材统统吃透,教材上的任何细节我都不会放过,我都要想想编者的意图是怎么样的。
因为我自身的实践告诉我这极其必要。
在本节内容的复习中,我打算先由学生把得出自由组合定律的孟德尔的遗传试验过程自己复习把握,然后让学生通过解决具体的问题来总结和积累相应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一定要让他们统一思想,总的解题思想就是“分离法”,对题目进行分析时一定要用遗传图解来分析,从已知条件中找出研究亲本的基因型,熟练掌握正推逆推的解题思路,还有隐性纯合突破法、分离比法等等一些常用解题方法。
能够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第1课时》教案1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第1课时》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36609470ed630b1c59eeb5ec.png)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应用孟德尔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其解释和验证。
(2)理解并应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在实践上的应用。
(3)知道基因型、表现型及与环境的关系。
2.能力目标:(1)通过配子形成与减数分裂的联系,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对遗传现象的分析和训练,掌握应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3)了解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实验结果——假说——实验验证——理论。
(4)理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初步掌握在遗传学中运用符号说明遗传规律的形式化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分析遗传现象,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逻辑推理精神。
(2)通过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3)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解决遗传学中的概率计算、遗传育种、家族遗传病分析等遗传学问题。
难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3)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解决遗传学问题。
三、教学方法1.化繁为简:通过染色体上标有有关基因的减数分裂图解,强调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能用分离定律解答的尽量用分离定律解答;2.定点突破:要抓住隐性性状实施突破;3.掌握规律:熟悉各种比例关系,并整理归类,能进行比例的变换,如某个体占3/8,可直接变换为3∶3∶1∶1的比例关系。
四、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1)复习回忆所学内容,如减数分裂、生殖、发育、基因及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等。
(2)注意联系前面学过的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实验的过程及结果和解释,来理解两对相对性状的实验。
(3)加强对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理解,要注意联系前面学过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相关知识。
2.教师的教学准备:(1)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实验图、豌豆花示意图、豌豆的七对相对性状表、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图解、一对相对性状测交实验的分析图解挂图。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说课稿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f1e304b02768e9951e7384e.png)
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号考生——,我申请的学科是生物,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和教学程序这三个方面来阐述我的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一)地位和作用这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一生物第二章第二节(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
2.能力目标:掌握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及杂交试验的分析图解;以及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试验及其图解3.情感目标: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3)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2.教学难点:掌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能够画图阐明基因的自由组合现象。
3 解决方法:(1)使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的体现由于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导致性状的自由组合。
(2)应用概率知识让学生理解不同配子的随机组合,解释出现性状比例9∶3∶3∶1的原因。
二、说教法、学法(一)学情分析高二学生有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较高,对生物课的学习也有比较浓厚的兴趣,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较强。
前一节学习的基因的分离定律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这节课的内容。
因此,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并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二)教法、学法分析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或动画来表达基因的自由组合现象,增强直观效果,帮助学生理解;在讲解中可提出一些问题由同学们讨论后回答,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此外,本节内容与前面知识联系非常密切,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边复习回忆所学内容,如减数分裂、生殖、发育、基因及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等,边理解掌握孟得尔杂交试验现象及解释、测交验证、本质等,最终理解外在现象和内在本质相统一的观点,达到教学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第一课时的内容。
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阐述我的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选自苏教版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本节内容是高中阶段的重难点知识,它是学生在学了减数分裂和基因分离定律的升华,同时为后面学习伴性遗传做铺垫。
所以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过程及F2的分离比例。
(2)理解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能画出其遗传图解。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体验孟德尔遗传试验的过程,强调科学研究方法:试验现象——假说(解释)——试验验证——理论,训练学生逻辑分析、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
(2)通过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应用自由组合现象解遗传题的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介绍科学家的事迹,引导学生去努力探索、积极尝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二、说学生
高一的学生通过一学期的生物学习,对核酸、减数分裂和基因法律定律知识有一定的理解。
但学生的数学概率知识相对较差。
所以教学过程教师要注意学生实际,尽量用学生能理解的事例。
三、说教法
由于高一学生的知识面不广,但是他们有很大的好奇心,所以教学过程充分调到学生积极性。
教学方法采用学生自学和教师讲授结合。
四、说教学过程
导入:用笑话(见PPT)进行导入,目的让学生思想进入课堂。
新课讲解:展示课标,介绍孟得尔的如何进行的实验引出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同时展示学生讨论的一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PPT讲解,归纳两对性状的实验,同时强调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对孟德尔的假说,进行推到,并组织学生回答9331的相关问题(见PPT)。
教学中注意对棋盘法、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联系的强调。
最后结课,要求学生会推导9331及相关基因型。
五、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点是对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的解释,同时,要求学
生识记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结果。
教学中时间把握一定要好。
不能再导入和前期简单问题上化过多时间。
应重点分析对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的解释。
教学中还要注意语言的过度,教学方式的改变。
例如对棋盘法结果的分析要让学生先填出棋盘结果,再一个表现型一个表现型的进行分析,同时学生在草稿纸上座相应的记录。
总体而言,本节内容相对较难,教学中尽量多于学生交流,及时处理学生疑惑,才能更好达成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