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西南林业大学—生态与水土保持学院
2017年西南林业大学809水土保持工程学(含林业生态工程学)考研大纲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西南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水土保持工程学(含林业生态工程学)考试大纲第一部分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的内容结构林业生态工程学50%水土保持工程学50%注:以上比例与实际出题可能有一定出入。
四、试卷的题型结构名词解释10%填空题、填空题25%简答题25%论述题25%计算题15%注:以上比例与实际出题可能有一定出入。
第二部分 考察的知识及范围 考察的知识及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水土保持工程学1、绪论:水土流失概念、危害,水土保持的基本原则,水土保持工程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内容。
2、梯田:梯田的作用和分类,梯田的断面要素与规划设计、土方量计算。
3、山坡固定过程:挡墙分类及适用条件,护坡工程种类及适用条件,排水工程类别及适用条件,沟头防护工程的分类及布设,抗滑桩、削坡等其它斜坡固定工程的原理和方法。
4、坡面集水蓄水工程:水窖、鱼鳞坑、集水技术的概念,水窖、蓄水池的组成、设计及管理,山边沟渠工程的布置、设计标准、设计步骤及计算,鱼鳞坑、水平沟和水平阶的使用条件和设计,常用的保水技术。
5、山洪及泥石流防治工程:谷坊、拦沙坝、格栅坝、沉砂场的概念、组成、作用、适用条件、位置选择、工作原理及特征,谷坊、拦砂坝的设计标准及设计要点,拦沙坝稳定分析方法,泥石流主要设计参数及其确定方法,排导工程布置及设计方法。
6、淤地坝:淤地坝的概念、作用、组成、工程级别和拦泥坝高的确定方法,淤地坝调洪演算的原理和方法,溢洪道的类型及设计方法,土坝的渗透分析计算,库容曲线的绘制方法,淤地坝土坝类型,取水、放水设备的类型及使用特点。
7、护岸与治河工程:河道横向侵蚀的概念、根本原因和防治方法,丁坝的种类和适用条件,护岸工程的种类和设计,顺坝的结构,治滩造田的方法和整治线的概念。
8、小型水库:小型水库的设计标准、组成和作用,小型水库的特征曲线、特征水位,低水位和垫底库容的确定方法及计算,小型水库的调节计算方法,小型水库调洪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水库防洪规划的目的和任务。
土壤学教学大纲-西南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土壤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A14101学时:32学分:2.0修读专业:林学、林学(双外语)大纲文本一、课程的主要内容土壤学是研究土壤发生分类分布、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性状、利用和改良的科学。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土壤的形成,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土壤分类、分布等。
根据授课专业特点,基本的章节内容分列如下:第一章绪论1、土壤在农林业生产和生态系统中的作用2、土壤及土壤肥力的基本概念3、近代土壤学的发展概况4、土壤学的学科体系及学习土壤学的作用和任务第二章地质学基础1、地球的一般特征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的物理性质,地球的圈层结构。
2、矿物矿物的概念,矿物的物理性质,常见造岩矿物的识别特征。
3、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形成、特征及常见岩石。
4、地质作用与地形地貌地质内力作用和地形地貌,地质外力作用和地形地貌。
第三章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1、风化过程风化作用及其类型。
2、风化产物的类型风化产物及其地球化学类型、母质类型。
3、土壤形成土壤形成因素,土壤形成过程中的大小循环学说。
4、土壤剖面及形态特征自然土壤、耕作土壤剖面的形成及其形态特征。
第四章土壤生物1、土壤动物土壤主要动物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2、土壤微生物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土壤藻类及其与土壤的关系。
3、植物根系及其与微生物的联合植物根系形态,根际与根际效应,根际微生物,菌根,根瘤。
4、土壤酶土壤酶的来源与存在形态,土壤酶的种类与功能,土壤酶活性及其影响因素。
第五章土壤有机质1、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组成2、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土壤有机质矿质化和腐殖化过程。
3、土壤腐殖质土壤腐殖质的分组,土壤腐殖酸的性质。
4、土壤有机质的作用与调节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及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土壤有机质的调节。
第六章土壤质地、结构与孔性1、土壤质地土壤固体颗粒及其性质,土壤质地划分,土壤质地与肥力,土壤质地改良等。
2、土壤结构土壤结构体类型及其形成,土壤结构性评价,土壤结构体的改善等。
《水土保持学》课程教学大纲
《水土保持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水土保持学课程类别:必修课适用专业:生态学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其中实验学时:O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水土保持是研究水土流失规律和水土保持措施的一门应用技术科学。
该课程内容主要围绕水土流失规律、水土保持规划、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监测与水土保持方案等展开,并且突出与专业学习相关的水土保持应用内容。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水土保持学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理解有关水土保持学在生态学和环境科学中应用的基本思想,旨在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为学生未来从事生态学以及环境科学与工程方面的研究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1)以理论教学为主,重点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运用本课程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注重科学质疑精神的培养,将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
(3)强化水土保持学知识的具体应用,要求学生选择所关心的与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有关的问题,撰写课程小论文,提高学生资料获取、阅读和理解专业文献以及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
三、先修课程《基础生态学》、《自然地理学》、《土壤生态学》等。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重点:水土保持的概念及原则;土壤侵蚀形式及影响因素;水土保持规划的内容及方法、常见的水土保持措施及布设;水土保持监测的内容及方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方案的特点。
难点:土壤侵蚀过程,水土保持措施的应用原理。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1.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与启发式教学。
选择针对性强的相关案例,进行深度剖析,提出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师生双向互动逐步深入,得出结论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获得具体生动的水土保持学知识,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相结合。
水土保持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态环境建设密切联系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上尽可能因地制宜地通过实地观察和室内测定,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鼓励学生了解水土流失问题的特点与变化,剖析其中存在的规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将科学研究的发现过程融合到课程学习中。
水土保持学教学大纲
水土保持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与目标1.1 课程背景水土保持学是农业科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涉及到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方方面面。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水土资源的保护成为当务之急。
水土保持学的研究和教育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1.2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水土保持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了解水土资源的特点、水土保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够在实践中灵活应用这些知识解决水土资源管理和保护中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2.1 水土保持学概论2.1.1 水土保持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体系2.1.2 水土保持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方法2.1.3 水土保持学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2.2 土地资源特点与评价2.2.1 土地资源的概念和分类2.2.2 土地资源评价的指标和方法2.2.3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2.3 水土保持的原理和措施2.3.1 水土保持的基本原理和概念2.3.2 水土保持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要点2.3.3 水土保持技术在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中的应用2.4 水土保持政策与法规2.4.1 水土保持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2.4.2 水土保持相关法规与法律责任2.4.3 水土保持政策和法规在实践中的应用2.5 水土资源管理与保护案例分析2.5.1 水土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案例分析方法2.5.2 基于案例的水土资源管理和保护策略解析三、教学方法与学时安排3.1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地考察和实验实践。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2 学时安排本课程总学时为36学时,其中包括理论讲授18学时、实验实践8学时、实地考察6学时和案例分析4学时。
四、考核与评价4.1 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包括平时表现、报告和考试。
其中,平时表现占总评成绩的30%,报告占总评成绩的40%,考试占总评成绩的30%。
生态学教学大纲
生态学教学大纲一、导论生态学作为一门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课程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掌握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课程设置1. 生态学基本概念- 生态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2. 生物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策略- 生物多样性与人类活动的关系3. 生态系统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和评价方法- 突发事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威胁4. 气候变化与生态学-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影响- 生态学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策略5. 生态学实践- 生态学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野外生态考察和调查方法- 生态学与环境管理的结合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3. 能够分析和评价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4. 具备基本的生态学研究和实验技能;5. 培养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介绍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生态学实验和调查,培养其实践能力。
3. 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小组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4. 考察实习:安排学生参与野外考察和生态系统调查,拓展视野。
五、教学评估1. 平时表现:包括出勤情况、作业质量和课堂表现等。
2. 期中考试:考核学生对生态学基本知识和原理的掌握情况。
3. 期末论文:要求学生撰写关于生态学实践或研究方面的论文。
4. 综合考核:结合课堂表现、考试成绩和实践能力进行评定。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1. 主教材:《生态学导论》(第三版),作者:柯勇等2. 参考书目:- 《生物多样性保护》(第二版),作者:王伟- 《气候变化生态学》(第四版),作者:刘明- 《生态学实验指南》,作者:张强七、教学团队本课程由生态学专业的教师负责授课,辅以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管理领域的专家参与指导,以确保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和权威性。
《水土保持》教学大纲
《水土保持》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水土保持课程编号ARGE4114
英文名称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总学时36 理论学时36 实验学时实践学时0
学分 2 预修课程适用对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
业、环境科学、园林、
土地管理、农村区域
发展、生态和草业等
专业的科类方向选修
课。
课程简介(200字左右)
本课程主要介绍土壤侵蚀的基本理论、土壤侵蚀的定量分析、水土保持的综合技术体系、水土保持区划与规划和水土保持效益分析,使学生掌握土壤侵蚀的原理,水土保持区划和规划的方法,特别要掌握由农业、生物和工程措施组成的综合防治的技术体系,以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本课程为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通过学习该课程:
(一)了解我国水土保持的悠久历史,了解当今国内外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的发展概括和发
展趋势。
(二)学习和研究土壤侵蚀的主要类型、形成原因和危害性质,以及土壤流失的计算方法和预测预报等内容。
(三)掌握在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中,水土保持的原理,水土保持区域和规划的方法,特别要
掌握由农业、生物和工程措施组成的综合防治的技术体系,以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掌握水土保持工作中的法律
知识,提高保持水土资源的法律意识。
三、学时分配
以表格方式说明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
教学课时分配
章节章节内容讲课实验实践合计
1。
《水土保持》课程教学大纲
《水土保持》课程教学大纲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一、课程基本信息(一)知识目标培养学生掌握水土保持的基本理论、生物治理和工程治理措施体系。
(二)能力目标熟悉水土保持规划及水保工程的内容与程序,为学生将来从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和土地整治项目打下基础。
(三)素质目标学会应用水土保持原理指导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
— 1 —三、基本要求(一)了解国内外水土保持概况(二)理解水土保持原理及其主要措施和效益评价与监测的基本方法。
(三)掌握水土保持的基本理论、生物治理和工程治理措施体系。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学时第一节水土保持学的研究对象及其重点研究领域第二节水土流失现状及其危害第三节水土流失演变与水土保持发展历程第四节水土保持的成就与经验第五节水土保持的战略地位与作用第六节水土保持发展战略第七节水土保持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本章小结重点:水土保持的概念及研究对象难点:基本概念、水土流失危害及水土流失防治对策。
思考题:简述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的概念作业:论述水土保持的特点及其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建议教学方法:理论与实际结合,以实际应用为主第二章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6学时第一节基本概念2学时知识点: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的关系第二节土壤侵蚀形式、影响因素及其预报2学时知识点:土壤侵蚀形式及特点、土壤侵蚀影响因素、土壤侵蚀预报第三节中国土壤侵蚀类型分区2学时知识点:以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以风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以冻融侵蚀为主— 2 —的类型区本章小结重点:土壤侵蚀的动力、土壤侵蚀的规律、土壤侵蚀的影响因素难点:土壤侵蚀类型及形式、土壤侵蚀规律思考题:1.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土壤流失的基本概念2.土壤侵蚀与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有何关系3.土壤侵蚀的主要形式、特点作业:中国土壤侵蚀类型分区的依据与原则建议教学方法:理论与实际结合,以实际应用为主。
第七章水土保持调查与规划4学时第一节水土保持调查2学时知识点:自然因素调查、社会经济调查、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调查第二节水土保持区划知识点:水土保持区划的原则与适用范围、水土保持区划的目的与内容、水土保持区划命名、水土保持区划步骤与方法、水土保持区划指标体系、中国水土保持区划框架第三节水土保持规划2学时知识点:水土保持规划定义、类别及作用、水土保持规划依据、任务、范围及内容、水土保持规划原则和目标、水土保持规划分区和措施总体布局、水土保持规划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水土保持规划综合防治规划、投资估算与经济评价、进度安排、近期实施意见和组织管理本章小结重点:水土保持综合调查;资源、环境分析与评价;水土保持规划办法、概预算与经济评价、水土保持效益评价难点:概预算与经济评价、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水土保持项目建议书和水土保持可行性研究— 3 —思考题:1.水土保持调查的主要内容2.简述水土保持区划的方法2.论述水土保持规划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主要方法3.水土保持项目建议书的主要内容4.水土保持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作业:说明水土保持效益监测和计算方法建议教学方法:理论与实际结合,以实际应用为主。
《水土保持学》教学大纲
《水土保持学》教学大纲(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学时34)一、前言《水土保持学》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必修课程(同时也是环境工程专业的选修课),共安排34学时,2.0学分。
二、课程教学目的《水土保持学》是农业资源与利用学科中一门应用型课程,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专业核心课。
基本任务是应用水土保持原理指导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
三、教学基本要求和方法1、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土壤侵蚀基本原理、水土保持原理及其主要措施和效益评价与监测的基本方法。
2、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四、课程考核方式闭卷考试、课程论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五、授课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教材:黄炎和主编. 《水土保持学》南方本. 中国农业出版社,待出版2、主要参考书吴发启主编.水土保持概论.农业出版社,2003年唐克丽主编.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出版社,2004年余新晓、毕华兴主编. 水土保持学.林业出版社,2013年张洪江主编. 土壤侵蚀原理. 林业出版社,2003年黄炎和等著. 闽南地区的土壤侵蚀与治理.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孙波等著. 红壤退化阻控与生态修复科学出版社,2011年Frederick R.T., J. Arthur Hobbs, Roy L.D.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Third edition), Prentice hall, 19993、期刊《CATENA》、《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n Journal》、《水土保持学报》、《中国水土保持科学》、《水土保持通报》、《水土保持研究》六、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三个基本概念的内涵和水土保持的意义;熟悉水土保持的研究内容、中国土壤侵蚀的研究特点和中国水土保持应重视的几个问题;了解我国、我省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其危害、国内外水土保持的发展历史、水土保持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水土保持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
《水土保持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Engineering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课程编码:090220042总学时:48 学分:3适用对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学生先修课程:水土保持林草、水土保持原理、水力学、土力学、工程力学、工程水文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1.课程的性质《水土保持工程》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专业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有关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水土保持规划、设计、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2.课程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
在教学中突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合理地组织教材的内容和结构,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学生初步具备知识综合和应用能力。
3.课程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作风,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1、绪论(1)掌握:水土保持工程学的概念。
(2)理解:水土保持措施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中的作用及效益。
(3)了解: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本课程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水土保持工程发展简史,水土保持工程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目的和任务。
2、坡面集水保水工程(1)掌握:水窖、涝池的规划设计及施工。
掌握坡面沟渠工程(截水沟、水平沟、水平阶、鱼鳞坑)等的规划设计及施工。
(2)理解:坡面集水保水工程的作用及作用原理。
(3)了解:坡面雨水集流在防止坡面水土流失以及在节水灌溉中的重要作用;坡面其他保水技术。
3、梯田工程(1)掌握:水平梯田的规划设计及施工方法。
(2)理解:梯田的分类。
(3)了解:梯田的发展概况。
4、山坡固定工程(1)掌握:沟头防护工程的规划设计。
西南林业大学811《水土保持学》(1)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西南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水土保持学》
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的题型结构
选择题、填空题20%名词解释题20%简答、论述题60%
第二部分 考察的知识及范围
考察的知识及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概述
水保保持、水土流失的概念;水土流失现状及危害;水土保持的作用。
2、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
水土流失、土壤侵蚀的概念及其关系;土壤侵蚀的形式及影响因素;中国土壤侵蚀类型分区。
3、水土保持调查与规划
水土保持调查内容与方法;水土保持区划的目的、任务和内容;水土保持规划的定义、类别、作用及内容。
4、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体系及配置;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措施。
5、荒漠化防治
荒漠化的类型、分布及危害;荒漠化成因及防治措施。
6、山地侵蚀灾害综合防治
泥石流的成因及其生态工程措施。
7、生态退化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
石漠化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8、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保持的概念、内涵;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任务与内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主要内容。
9、水土保持生态修复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概念、内涵及意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措施类型。
10、水土保持监测与效益分析
水土流失监测的内容与方法;水土保持效益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11、水土保持监督执法
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体系。
水土保持学教学大纲
《水土保持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水土保持学概论二、课程编号:三、总学时数:80四、总学分数:5五、预修课程:六、修读说明:专业任选课程七、课程说明:讲授课程八、课程设置目的: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使学生掌握水土流失产生原因、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水土保持的基本理论、水土流失治理的基本技术、水土保持管理与评价的基本方法。
知识层面要求了解、识别和基本掌握:1、水土保持基本原理;2、土壤侵蚀的基本特征;3、水土保持工程措施;4、水土保持生物措施;5、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6、水土保持规划;7、土地利用规划与设计;8、水土保持效益估算与评价;9、农村产业结构调整;10、水土保持动态监测于管理;11、水土保持研究方法。
技能层面要求掌握和运用:1、水土保持的基本原理;2、土壤侵蚀的基本特征;3、水土保持的工程、生物、农业技术措施;4、水土保持及土地利用的规划;5、水土保持动态监测与管理;6、水土保持研究方法。
九、参考教材:1、《水土保持学》王礼先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5年第一版2、《水土保持工程学》王礼先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5年第三版3、《荒漠化防治工程学》孙保平主编中国林出版社 2000年第一版4、《中国土地沙质荒漠化》朱震达陈广庭等著科学出版社 1994年第二版5、《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4年第一版十、教学进度安排:十一、课程大纲:绪论(2学时)一、水土保持学研究的对象、内容与特点二、水土保持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水土保持的兴起与发展第一章水土保持基本原理(8学时)第一节水土流失带性规律知识点: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土壤侵蚀的地理分布。
第二节水、沙平衡原理知识点:了解并掌握水量平衡、容许土壤流失量、冲淤平衡。
第三节生态系统平衡原理知识点:掌握生态系统及其平衡,生态经济系统及平衡,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
第四节景观生态学原理知识点:了解景观生态学的几个重要概念,掌握景观生态学应用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土保持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A14072
学时:32
学分:3.0
修读专业:林学(双外语)、林学
大纲文本
一、课程的主要内容
水土保持概论是一门研究水土流失规律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应用技术科学,属于林业专业的选修课程和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
该课程内容主要围绕水土保持的理论基础、土壤侵蚀原理、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等展开,并且突出与专业学习相关的水土保持应用内容。
基本的章节内容分列如下:
第一章绪论
1、水土保持的定义
2、水土流失的危害
3、国内外水土保持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4、水土保持的原则、水土保持措施体系
5、水土保持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水土保持的理论基础
1、生态经济学理论
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平衡。
2、流域水文学原理
流域概念;流域的水文要素(降水、径流、下渗、蒸发);闭合流域的水量平衡方程。
3、流域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评价标准;水土保持中的不可持续问题。
第三章土壤侵蚀原理
1、土壤侵蚀基本概念
土壤侵蚀的概念,正常侵蚀与加速侵蚀,古代侵蚀与现代侵蚀。
2、导致土壤侵蚀发生的基本营力
内营力作用,外营力作用。
3、土壤侵蚀的形式
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冰川侵蚀、混合侵蚀、风力侵蚀。
4、土壤侵蚀类型分区
以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风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冻融侵蚀为主的类型区。
5、土壤侵蚀规律
雨滴击溅引起的土壤侵蚀规律,地表径流引起的土壤侵蚀规律,重力侵蚀规律,风力侵蚀规律,冻融及冰川侵蚀规律。
6、土壤侵蚀影响因素及其分析
气候因素、地形因素、地质因素、土壤因素、植被因素、人为活动。
第四章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
1、小流域综合调查
调查的内容、程序和方法。
2、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
流域治理规划的概念,作用和意义;流域治理规划的内容和工作程序。
3、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资源的评价、土地利用规划。
4、流域水土保持措施体系配置
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农业耕作措施。
5、水土保持效益评价
6、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成果
第五章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1、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内容和规划布设的原则
山坡防护治理工程,山沟治理工程,山洪排导工程,小型蓄水用水工程;规划布设的原则。
2、山坡防护治理工程
斜坡的稳定性分析、斜坡固定工程、山坡截留沟、沟头防护工程、梯田工程。
3、山沟治理工程
谷坊、拦沙坝、淤地坝。
4、小型蓄水用水工程
库、塘、堰、坝。
第六章水土保持生物措施
1、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概念及工程布局
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全国林业生态工程布局及建设。
2、林业生态工程的体系及构建
林业生态工程体系;林业生态工程构建。
3、水土保持林的效应
生物措施的水文效应、防止土壤侵蚀效应、改良土壤效应。
4、水土保持林体系
水土保持林体系、水土保持林的功能、地位;山区、丘陵区坡面、侵蚀沟道水土保持林体系的配置特点。
第七章水土保持农牧业技术措施
1、土壤侵蚀与农牧业生产关系
农业主要的自然灾害,土壤侵蚀与农牧业生产关系。
2、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概述
3、水土保持农业耕作技术种类、作用
第八章沙化土地及石漠化防治
1、荒漠化的概念及其特征
荒漠化的概念;荒漠化的基本特征。
2、沙漠化的防治措施
沙漠化防治的生物措施;沙漠化防治的机械固沙措施。
3、石漠化的防治措施
第九章水土保持预防监督
1、监督体系
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
3、监测体系
4、工程验收
二、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院系部自行安排考试。
成绩评定: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三、推荐教材与参考文献
1、推荐教材
王克勤,赵雨森,陈奇伯主编,《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概论》,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年
2、参考文献
贺康宁,王治国,赵永军主编.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年王礼先主编. 水土保持学.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年
余新晓主编. 水文学与水资源.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年
大纲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与要求
水土保持概论是一门研究水土流失规律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应用技术科学,属于林学专业的选修课程和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水土流失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水土保持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熟悉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规律和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了解水土保持的理论基础知识,初步掌握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方法和措施。
建立起对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发展农村经济的方法和思路。
二、本课程的重点
土壤侵蚀基本概念及导致土壤侵蚀发生的基本营力,土壤侵蚀规律,土壤侵蚀类型、形式和土壤侵蚀类型分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理论及方法、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水土保持的预防监督。
三、本课程对作业、实验及实习的要求
无作业和实验要求。
要求学生通过教学实习,能识别常见的水土流失形式,针对区域水土流失形式及状况,提出水土保持的治理措施。
四、其他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先修课程:气象学、土壤学、地质与地貌等相关课程
后续课程:该课程是该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无后续课程要求。
联系与分工:水土保持与一些基础科学有紧密的关系,包括气象学、地质地貌学、土壤学等。
水土保持要受气象、气候以及径流和泥沙的运行规律的影响,根据其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变害为利;水土流失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质地貌条件,水土保持的设计和施工需要运用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及工程地质学的专门知识;土壤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对象,不同土壤具有不同的渗透、蓄水和抗蚀性能,其水土流失规律存在很大差异。
只有具备这些基础科学知识,才能掌握和正确应用水土保持这门应用技术科学。
五、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按32学时安排,各章讲课时数分配如下:
撰稿人(职称):李艳梅(副教授)审核人(职称):马建刚(副教授)审定人(职务):陈奇伯(副院长)
制定日期:2012年10月30日
《水土保持概论》课程内容简介
课程编号:A14072
学时:32
学分:2.0
修读专业:林学(双外语)、林学
预修课程:气象学、土壤学
内容提要:水土保持概论是一门研究水土流失规律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应用技术科学,属于环境科学类专业的选修课程和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
该课程内容主要围绕水土保持的理论基础、土壤侵蚀原理、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等展开,
教材及参考文献:
1、推荐教材
王克勤,赵雨森,陈奇伯主编,《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概论》,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2、参考文献
贺康宁,王治国,赵永军主编,《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王礼先编,《水土保持学》,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余新晓编,《水文学与水资源》,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