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煤焦油破乳脱水研究(1)

合集下载

低温煤焦油为基料的微乳化燃料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低温煤焦油为基料的微乳化燃料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甲醇/低温煤焦油为基料的微乳化燃料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甲醇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多功能的新能源,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但是,甲醇燃烧时会产生一定的有害物质,影响其燃烧效率和环境友好性。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人们开始将甲醇与其他物质混合燃烧,以提高燃烧效率和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低温煤焦油是一种有机物,含有许多具有活性的官能团,能够与甲醇形成微乳化燃料。

微乳化燃料具有优异的燃烧性能和环保性,因此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二、研究目的本项目的研究目的是研究甲醇/低温煤焦油为基料的微乳化燃料的性质、组成及燃烧性能,并探究其对环境的影响,为微乳化燃料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三、研究内容1.制备甲醇/低温煤焦油微乳化燃料,并进行物性测试;2.分析微乳化燃料的组成;3.研究微乳化燃料的燃烧特性,并与普通燃料进行对比;4.探究微乳化燃料燃烧过程中的污染物产生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四、研究方法1.采用化学方法制备微乳化燃料;2.采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微乳化燃料的组成;3.利用热分析技术对微乳化燃料进行燃烧性能测试,并使用烟度计、气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对比分析;4.利用气载式采样器对微乳化燃料燃烧过程中的污染物进行采样,通过质谱分析技术对采样物进行分析,评估其对环境的影响。

五、预期结果1.成功制备甲醇/低温煤焦油为基料的微乳化燃料,并揭示其组成;2.揭示微乳化燃料的燃烧性能及其与普通燃料的差异,探究微乳化燃料的燃烧机制;3.评估微乳化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为微乳化燃料的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六、研究意义本项目的研究对于促进微乳化燃料的开发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本研究可以为微乳化燃料的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其次,由于微乳化燃料具有更好的燃烧性能和环保性,此研究有望在汽车、发电和工业生产等领域推广使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最后,本研究还可以为中国的能源转型提供新思路,引导中国人民朝着清洁、低碳、高效的能源方向发展。

关于煤焦油脱水技术的探讨

关于煤焦油脱水技术的探讨

关于煤焦油脱水技术的探讨摘要:文章介绍了煤焦油水分对焦油加工工艺、产品质量的影响,并简单对于常用的煤焦油脱水技术进行探讨。

关键词:煤焦油;脱水;技术煤焦油是炼焦工业煤装入焦炉炭化室高温干馏,经干燥、热解析出吸附在煤中的水、二氧化碳和甲烷等,随着煤的温度升高,煤含氧多的分子结构分解为水、二氧化碳等;当煤层温度达到500℃~550℃,则发生煤大分子侧链和基团的断裂,形成大量的初次热解产物,亦称为初焦油;其受炉墙、焦饼中心和炉顶空间的高温作用,在800℃~1000℃的条件下发生深度热分解,生成二次热解产物,或称为高温焦油,其产量约占装炉煤的3%~4%。

1煤焦油脱水的原因煤焦油在蒸馏前必须脱水。

焦油的含水,直接影响着蒸馏的稳定操作和设备使用寿命等,造成蒸馏塔系统压力显著提高、阻力加大,甚至打乱蒸馏操作制度,增加能源消耗;若直接作为产品销售,也会降低产品质量等级,影响企业的企业形象和经济效益。

冶金行业标准(YB/T 5075-1993)规定了煤焦油的质量标准,其水分指标要求不大于4%。

2煤焦油水分的影响2.1煤焦油水分对焦油加工精制的影响含水较高的煤焦油在预处理、蒸馏过程中,会延长脱水时间而增加蒸汽、水等能源消耗及储罐的周转时间,降低设备生产能力。

特别是由于水的存在,形成焦油和水的乳浊液,使焦油加热不均匀。

其中水分会因过热而突然沸腾,引起焦油的喷出,造成事故。

因此,煤焦油加工蒸馏前必须脱水。

焦油所含的水以稀氨水的形式存在,伴随水分带人腐蚀性介质——固定氨盐,当加热到220℃~250℃时,固定铵盐会分解成氨和游离酸,引起设备和管道腐蚀。

此外,煤焦油中的水分是含有氨、氰和酚等很多有毒有害物质的废水,污染环境。

2.2煤焦油水分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煤焦油水分对质量指标密度和黏度的影响是明显的,水分越大,密度和黏度就会越小;水分越小,密度和黏度会越大。

通过大量数据分析,得出煤焦油的水分与密度、黏度的关系曲线(图1、图2)。

煤焦油脱水技术的探讨

煤焦油脱水技术的探讨

法离分心离 2 .2
。 渣油焦的罐储油焦理清工人期定需 且, 低率效水脱, 长间时离分是点缺的法此。 部底 槽储在积沉渣油焦, 出排口水排部上从水离分, 离 分 而 同 不 度 密 对 相 为 因 油 焦 和 水 , h 63 置 静后 ℃ 58 � 08 到热 加 接间 汽蒸用油焦煤。 口水排的 塞旋带和器热加汽蒸有置设别分壁外顶槽和底槽 槽储, 槽储油焦个 4�3 于存储般一油焦水含。 术 技水 脱 的用常最 、 单简 最 业 企工加油焦是这
脱 ; 流回为作顶塔水脱回送泵用油轻的离分, 水排 后 离分 水 油经 , 油轻和水氨 — — — 分组轻出排馏蒸 顶 塔水 脱 , 塔 水 脱入 进 后热 预 热换油品产分馏各 与 过 经 油 焦 煤 : 为理 原 其。 下以% 5 . 0 至水脱油 焦使可, 业企工加中集油焦煤模规大超于用适, 点 特 的耗 降 能 节有 具 , 热 换互 相 的 间之品产与料原
ten.iknc.www//:ptth
.devreser sthgir llA .esuoH gnihsilbuP cinortcelE lanruoJ cimedacA anihC 0102-4991 ©
师程工, 男, )22791 ( 钢红高 : 介简者作
常 正 统 系 响 影 重 严 , ) 1 表 见 ( aP M 1 过超已力压 后泵 , 时上 以% 2 到 达 量水含油焦当。 高升剧急 力压后泵, 高升的量水含油焦着随, 时 ℃ 5 9 3 为均 度 温 口 出油 焦 段二 炉 式管 当 , 明表践实产生 。 用费输运和担负输运路 铁加增会中程过销外在, 境环响影, 移转程过输运 、 产 生 着 随 将 质 物 染 污 , 高 过 水 含 , 水 废 的 质 物害 有毒 有 多很 等 酚 和氰 、 氨 有 含种 一是分水的中油 焦煤 , 外此。 蚀腐道管和备设起引将还, 时 ℃ 05 2 �0 22到热加当, 盐氨定固 — — — 质介性蚀腐入带分 水 随 伴 , 在 存式 形 的 水 氨 稀 以水的含所油焦 。 水脱须必前馏蒸工加油焦煤, 此 因。

煤焦油脱水途径的初探

煤焦油脱水途径的初探

煤焦油脱水途径的初探
王长滨
【期刊名称】《吉林煤气》
【年(卷),期】1989(000)001
【总页数】4页(P16-19)
【作者】王长滨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624.1
【相关文献】
1.中低温煤焦油脱水剂的复配研究 [J], 张菊;刘志玲;张媛;刘巧霞;张伟
2.中低温煤焦油电化学脱水实验研究 [J], 索娅;马辉;孙永伟;朱豫飞
3.煤焦油脱水的改进措施 [J], 闵许杰;尤明超
4.煤焦油原料脱水除盐过程研究及动力学模型验证 [J], Jin Ping;Yang Xiuna;Ruan Zonglin;Yang Qiang
5.煤焦油电脱盐脱水技术研究进展 [J], 乔婧;殷海龙;孙显锋;李正;张生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多元复配的低温煤焦油破乳剂

一种多元复配的低温煤焦油破乳剂
标准 与质量 ,2 0 1 2( 3 ):2 7,1 8 .
[ 3 4 ] 宋岱锋 ,贾艳 平 ,于丽 ,等 . 孤岛油 田聚驱后 聚合物 微球 调驱提高采 收率研 究 [ J ] . 油 田化学 ,2 0 0 8 ,2 5 ( 2 ) :1 6 5—
1 6 9 .
[ 2 1 ] 姚杰. 反相微乳 液聚合苯 乙烯磺酸钠一 丙烯酸一 丙烯 酰胺钻 井 液降滤失剂 的研究 [ D] . 成都 : 成都理工大学材料 与化学 化
l 8—21 .
[ 3 6 ] 王晓春 ,高文骥 ,吴江勇 ,等. 反相 乳液聚合法制备驱油用 高分 子表面活性剂 [ J ] . 石油化 _ T ,2 0 1 0 ,3 9 ( 9 ) :1 0 2 3—
1 0 2 6.
A A / A M/ A MP S 共聚物 降滤 [ 2 3 ] 马贵平 ,陈荣华 ,陈永 惠 ,等. 失水 剂的超浓反相乳液聚合及性 能研 究 [ J ] . 精细石油化 工
工学院 ,2 0 0 9 .
[ 3 5 ] 赵楠 ,葛继江 ,张贵才 ,等. 反相微乳液 聚合制 备聚丙烯酰 胺 水凝胶微球研 究 [ J ] . 西安石油大 学学报 :自然科学 版 ,
2 0 0 8 .2 3 ( 6 ) :7 8—8 5 .
反相微乳液S S S / A A / A M- E 元共 聚 [ 2 2 ] 姚杰 ,马礼俊 ,万涛 ,等. 物钻井液 降滤失剂 [ J ] . 钻井液与完井液 ,2 0 1 0 ,2 7 ( 5 ) :
( 1 ) :1 —4 .
[ 3 8 ] 王建 莉 ,张丽君 ,郑志军 ,等. 双亲 粒子聚合物随钻堵漏剂 的合成与性能评价 [ J ] . 油 田化学 ,2 0 1 2 ,2 9 ( 1 ) :6 —9 . [ 3 9 ] 王丹 , 宋 湛谦 ,商士斌 ,等. 高分子材料在 化学 固沙中的应 用[ J ] . 生物质化学工程 ,2 0 0 6 ,4 0 ( 3 ) :4 4 — 4 7 . 李谦 定 ,范晓东. 带有环氧基 的聚丙烯酸酯乳液合 成 [ 4 0 ] 刘祥 , 及固砂性能研究 [ J ] . 钻采工艺 ,2 0 0 6 ,2 9 ( 2 ) : 8 1 —8 4 . [ 4 1 ] 彭 晓宏 ,彭晓春 ,蒋永华. 反相乳液共 聚合 制备两性丙烯 酰 胺共聚物的研究 [ J ] . 高分子学报 ,2 0 0 7 ( 1 ) :2 6 —3 0 . [ 4 2] 王风贺 . 反相微乳 液法制备 聚丙烯 酰胺 [ D] . 南京 :南京 理

煤焦油原料脱水除盐过程研究及动力学模型验证

煤焦油原料脱水除盐过程研究及动力学模型验证

煤焦油原料脱水除盐过程研究及动力学模型验证Jin Ping;Yang Xiuna;Ruan Zonglin;Yang Qiang【摘要】以陕西某厂中低温煤焦油为原料,考察了煤焦油脱水除盐过程中的注水洗涤温度、洗涤过程注水量、洗涤级数、洗涤停留时间、洗涤器结构、分水方式对脱水除盐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洗涤温度为80℃、洗涤工艺过程注水量为8%~15%、洗涤级数为2~4级、洗涤停留时间为0.8~1.6 min、采用高效注水洗涤构件、分水方式采用聚结分离方式时,能够取得最佳的脱水除盐效果.建立了煤焦油脱水除盐动力学模型,用Matlab软件拟合出煤焦油脱水除盐过程的动力学参数,并采用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高效聚结分离器分水的实测值与模型预测值拟合度较好,说明该方法更适合中低温煤焦油原料的脱水除盐,可为工业应用提供参考.【期刊名称】《石油炼制与化工》【年(卷),期】2019(050)002【总页数】5页(P95-99)【关键词】中低温煤焦油;深度脱水除盐;动力学模型;聚结分离器【作者】Jin Ping;Yang Xiuna;Ruan Zonglin;Yang Qiang【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煤焦油为黑色或黑褐色并具有刺激性臭味的黏稠状液体,按照裂解温度不同可分为低温煤焦油(450~550 ℃)、中温煤焦油(600~800 ℃)和高温煤焦油(1 000 ℃)[1],其中中低温煤焦油中轻组分含量相对较多,可以通过加氢等适宜的工艺生产清洁燃料。

中温煤焦油中包含了大量的硫、氮、重金属、盐类、乳化水以及固体杂质,为了防止后续加工过程中催化剂失活及设备腐蚀,加工前必须进行深度脱水除盐处理[2-4]。

由于中低温煤焦油原料具有密度大、黏度高、乳化性强等特点,使得煤焦油原料深度脱水除盐处理具有较大的难度[5-7]。

本研究针对中低温煤焦油深度脱水除盐过程进行实验研究及动力学模型验证,为煤焦油深度脱水除盐的工业应用提供支持。

原油低温预脱水技术探讨

原油低温预脱水技术探讨

原油低温预脱水技术探讨原油脱水是炼油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炼油过程中,原油中的水分会对生产设备和产品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采取有效的脱水技术对于炼油生产过程至关重要。

而在脱水技术中,低温预脱水技术被广泛运用,得到了业内的认可和好评。

本文将探讨原油低温预脱水技术的优势、应用场景及发展前景。

1. 低温预脱水技术的优势低温预脱水技术相比传统的高温脱水技术具有诸多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低温预脱水技术对于原油的质量损失更小。

在高温下进行脱水处理往往会引起原油中的轻质烃的蒸发损失,降低原油的质量。

而低温预脱水技术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去除原油中的水分,减少对原油成分的影响,保证了原油的品质。

低温预脱水技术更加节能环保。

传统的高温脱水技术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来加热原油进行脱水,而低温预脱水技术不需要进行加热处理,大大减少了能源的消耗,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低温预脱水技术可以实现更高效的脱水效果。

虽然低温下水分的蒸发速度相对较慢,但是通过合理的工艺设计和设备配合,可以实现对原油中水分的有效去除,达到更佳的脱水效果。

低温预脱水技术在炼油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低温预脱水技术可以应用于原油储备和输送环节。

在原油长途输送过程中,由于运输条件的变化和环境的影响,原油中往往会含有不同程度的水分。

通过低温预脱水技术,可以在输送前对原油进行脱水处理,保证原油的质量,减少对输送设备的腐蚀和损坏。

随着炼油工艺的不断改进和技术的不断提升,低温预脱水技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炼油工艺的不断更新和设备技术的不断提升,低温预脱水技术也将得到更好的发展。

通过工艺改进和设备更新,低温预脱水技术可以实现更高效的脱水效果,提升原油处理的能力,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原油低温预脱水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广泛的应用场景,同时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未来的发展中,炼油企业可以抓住机遇,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进一步提升低温预脱水技术的水平,为炼油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低温煤焦油预处理工艺设备的研究与应用

中低温煤焦油预处理工艺设备的研究与应用

化工设计通讯Chemical Engineering Design Communications 煤化工与甲醇Coal Cemical Methanol 第45卷第3期2019年3月中低温煤焦油预处理工艺设备的研究与应用刻鴉虎,右宏寅,爲E •妥,疼亚军(陕西东鑫垣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榆林 719400)摘 要:针对煤焦油水分、盐类物质含量较高,影响煤焦油加氢装置加工量,易造成下游设备腐蚀等问题,通过自行设计 制作的一套煤焦油预处理装置,在煤焦油进入生产系统前,经过脱水、脱盐处理,可极大降低煤焦油中水分和氯离子含量,确 保煤焦油质量满足煤焦油加氢装置进料要求。

关键词:煤焦油;脱水;脱氯离子;腐蚀中图分类号:TQ5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6490 (2019) 03-0019-01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Medium and Low TemperatureCoal Tar Pretreatment EquipmentLiu Zhen-hu, Gao Hong-yin, Gao Yu-an, Li Ya-junAbstract : In view of the high content of moisture and salt in coal tar, the processing capacity of coal tar hydrotreating unit is affected and the downstream equipment is easily corroded.Through a set of coal tar pretreatment device designed and manufactured by ourselves, before coal tar enters the production system, after dehydration and desalination treatment, the moisture and chloride ion content in coal tar can be greatly reduced, and the quality of coal tar can meet the feed requirements of coal tar hydrogenation unit.Key words : coal tar ; dehydration ; dechlorination ion ; corrosion近年来,国内煤焦油加氢技术不断突破,实现了装置工业化生产和长周期稳定运行但是在煤焦油加氢生产过程中,煤焦油水分控制直接影响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同时设备腐蚀普遍存在且非常严重,主要原因是煤焦油水分含量高,带入大量含有氯离子的盐类物质121 o 这些氯离子的腐蚀主要表现为电化学腐蚀、冲击腐蚀、晶间腐蚀和点蚀內。

化工实习报告--低温煤焦油深加工技术浅谈

化工实习报告--低温煤焦油深加工技术浅谈

实践报告低温煤焦油深加工技术浅谈专业:检测技术及应用班级:检测0931班姓名日期:2012年6月前言按照煤干馏的不同终温,将煤的干馏划分为3个干馏类型。

干馏终温在500~700℃范围内称为低温干馏;700~900℃范围内称为中温干馏;干馏温度大于900~1000℃称为高温干馏。

煤的低温干馏始于19世纪,至20世纪在欧洲已有很大的发展。

特别在20世纪40年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利用低温干馏焦油制取动力燃料,以满足战时生产燃料的需要。

日本在战时也曾采用类似的方法将低温焦油加工成战时用燃料。

这些低温焦油加工生产厂的工艺过程与高温煤焦油加工生产厂完全不一样,也从未与高温焦油联合生产过。

在1943年这些战时工厂曾生产和加工了约250万立方厘米的低温焦油,而当时焦炉生产的高温焦油在加工量上相当于低温焦油加工量的77%。

战后,由于廉价的石油冲击,使低温干馏工业处于停滞状态,而一些石油资源贫乏的国家,至今仍停留在常年操作生产中。

单一的煤低温干馏已经不多见,但从能源以及化工资源考虑,低温干馏和低温焦油加工还得到一定的发展。

在欧洲,目前低温焦油加工生产量大约为150立方厘米,采用加氢、蒸馏、萃取、裂解、脂化等工艺方法,生产汽油、柴油、酚类产品、盐基类产品、溶剂、石脑油、渣油等产品。

适合用于低温干馏的煤是无粘结性的非炼焦用煤,如褐煤或高温挥发分烟煤。

我国这类煤种储量丰富,是发展低温干馏的基础。

低温干馏过程比煤的气化和直接液化简单得多,加工条件温和。

若能通过回收低温干馏煤气和焦油,并得到有效的综合利用,使低温干馏产品能找到较好的利用途径,将会具有很好的竞争力。

实习单位:天津大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原天津大沽化工厂)始建于1939年,是一家集氯碱化工、海洋化工和石油化工于一身的大型国有企业。

公司位于天津滨海新区核心区,与天津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京津高速公路、津滨高速,天津机场相毗邻。

公司建有直接通往公司内的铁路专线和用于进口贸易的3个5000吨级码头及液体产品接卸、储存装置。

中低温煤焦油脱水剂的复配研究

中低温煤焦油脱水剂的复配研究

㊀第23卷第3期洁净煤技术Vol.23㊀No.3㊀㊀2017年5月Clean Coal TechnologyMay㊀2017㊀中低温煤焦油脱水剂的复配研究张㊀菊,刘志玲,张㊀媛,刘巧霞,张㊀伟(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㊀710075)摘㊀要:为解决煤焦油在深加工时水分导致管道和法兰爆裂的问题,考察了脱水剂复配比例㊁脱水剂投加量㊁脱水温度㊁搅拌时间对脱水效果的影响,复配出可将中低温煤焦油含水率降至3%以下的脱水剂㊂研究发现:较优的试验条件是脱水剂I 和J 的复配比例为2ʒ3,脱水剂添加量为5ˑ10-4,脱水温度为60ħ,搅拌时间为1h ㊂将脱水后的煤焦油送检测机构检测,结果显示复配出的脱水剂不但对煤焦油品质没有影响,而且有很好的脱水能力和脱盐能力㊂关键词:中低温煤焦油;脱水剂;复配;脱盐中图分类号:TQ522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6-6772(2017)03-0085-04Compounding reagent for medium -low temperature coal tar dewateringZhang Ju,Liu Zhiling,Zhang Yuan,Liu Qiaoxia,Zhang Wei(Research Institute of Shaanxi Extended Petroleum (Group )Co.,Ltd.,Xi 'an ㊀710075,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issue of pipe and flange burst caused by water during the deep processing of coal tar,the effects of dehydra-tion reagent ratio,dosage,dehydration temperature and stirring time on dehydration efficiency were investigated.The dehydrating rea-gent could reduce the water content of coal tar to below 3%.The optimum conditions are I and J mixture ratio of 2ʒ3,the amount of de-hydrating agent is 5ˑ10-4,the dehydration temperature is 60ħand the stirring time is 1h.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hydrating rea-gent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quality of coal tar,moreover,it has good dewatering and desalting capacity.Key words :medium -low temperature coal tar;dehydrating reagent;compound;desalination收稿日期:2016-10-18;责任编辑:孙淑君㊀㊀DOI :10.13226/j.issn.1006-6772.2017.03.017作者简介:张㊀菊(1982 ),女,陕西榆林人,工程师,硕士,从事化工催化剂研究工作㊂E -mail :402466770@ ㊂通讯作者:张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从事石油㊁煤和天然气深加工及精细化学品合成等研究㊂E -mail :2211549182@引用格式:张菊,刘志玲,张媛,等.中低温煤焦油脱水剂的复配研究[J].洁净煤技术,2017,23(3):85-88.Zhang Ju,Liu Zhiling,Zhang Yuan,et pounding reagent for medium -low temperature coal tar dewatering[J].Clean Coal Technology,2017,23(3):85-88.0㊀引㊀㊀言煤焦油是极复杂的混合物,也是宝贵的有机化工原料[1-2],其有机物组分估计有上万种[3],已被鉴定的组分约有500种[4-5]㊂世界90%以上的蒽㊁苊㊁芘需求都依存于焦化工业生产,而工业用的咔唑和喹啉全部来源于焦化产品,因此,煤焦油产品在世界化工原料需求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6]㊂我国大部分的煤焦油作为燃料油和低端产品使用,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7-8],煤焦油中存在大量水,其中的水呈油包水型乳状液存在㊂由于煤焦油中分布着颗粒极细的煤粉㊁焦粉㊁热解炭,使得其所含的水分与煤焦油形成稳定的悬浮液㊂因而,煤焦油脱水非常困难㊂煤焦油中存在的水分对于其深加工非常不利,会导致管道和法兰爆裂㊂煤焦油中较高的含水率,不仅增加装置能耗和运输成本㊁降低运输效率和生产能力,而且伴随着水分带入了腐蚀性介质,会引起管道和设备的腐蚀㊂此外,对中低温煤焦油的提酚㊁加氢等后续深加工也造成影响㊂由于现阶段还没有一种适合所有油种的破乳剂,所以进行破乳剂筛选和复配很有必要[3]㊂由于煤焦油深加工时要求含水率在3%左右[4],因此,必须脱除煤焦油中含有的大部分水分㊂本文以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某煤化工厂副产的中低温煤焦油为研究对象,采用加热静置的方法可以使一部分的结合水从煤焦油中脱582017年第3期洁净煤技术第23卷除[9]㊂前期工作已经筛选出脱水效果较好的代号为I和J脱水剂[10],本期工作为复配出使煤焦油㊁水有效分离且经济实用的脱水配方㊂本文通过考察不同温度㊁反应时间及脱水剂含量对煤焦油脱水率的影响,以期为煤焦油脱水提供了客观的试验依据㊂1㊀试㊀㊀验1.1㊀原料与仪器中低温煤焦油:陕西延长石油集团精原煤化工厂;水分测定仪:卡尔费休852型,瑞士万通中国有限公司;恒温磁力搅拌器:ZNCL240ˑ150型,西安常仪仪器设备有限公司㊂1.2㊀试验过程试验在恒温水浴中进行㊂称取一定量的煤焦油于烧杯中,加入与其质量相匹配的脱水剂,控制恒温水浴的温度为设定值,将装有煤焦油的烧杯固定在恒温水浴中加热,设定磁力搅拌的转速和搅拌时间开始试验,搅拌结束后于60ħ的环境中静置一定时间后取出,可观察到明显的油水分层现象,将上层水分用吸水纸吸走,取中部煤焦油进行含水率测定(3次),取平均值㊂1.3㊀煤焦油样品物性测定1)密度的测定:GB/T13377 2010‘原油和液体或固体石油产品密度或相对密度的测定毛细管塞比重瓶和带刻度双毛细管比重瓶法“,经测定后其密度(20ħ)为1.0705g/cm3㊂2)黏度的测定:GB265 1988‘石油产品运动黏度测定法和动力黏度计算法“,经测定其黏度(40ħ)为202.4mm/s㊂3)质谱分析:采用美国惠普公司HP5988A气相色谱-质谱仪进行质谱分析,结果见表1㊂表1㊀煤焦油质谱组成Table1㊀Mass spectrometric analysis of coal tar组成含量/%组成含量/%链烷烃4.5未鉴定芳烃0.9环烷烃9.8胶质43.4芳烃42.3饱和分10.6单环/双环7.7/15.6芳香分15.9三环/四环9.9/5.6胶质71.7五环/噻吩0.1/2.5沥青质1.8 1.4㊀煤焦油样品含水率测定由于所研究的煤焦油样品含水率较高,其含水率由蒸出的水分和水分测定仪两部分结果相加㊂取3份样品,常压下蒸出水分,再采用卡尔费休852型水分分析仪测定剩余的水分㊂测得结果(质量分数)分别为:22.6%㊁22.5%㊁22.01%(认为水的密度为1g/cm3),因此可认为搅拌均匀,煤焦油的含水率取均值为22.4%㊂2㊀结果与讨论2.1㊀煤焦油物性测定结果在试验前,采用国标方法对煤焦油样品的物性进行测定,测定结果见表2㊂表2㊀煤焦油样品的物性测定结果Table2㊀Properties of the coal tar sample项目实测数据试验方法硫含量/%0.25GB/T387 1990(2004)凝点/ħ24GB/T510 1983(2004)残炭/%6.46GB/T268 1987(2004) Fe含量/(μg㊃g-1)21.32ASTM D6595-00(2011) Ni含量/(μg㊃g-1)0ASTM D6595-00(2011) Mo含量/(μg㊃g-1)0.71ASTM D6595-00(2011) Mg含量/(μg㊃g-1)>50ASTM D6595-00(2011) Ca含量/(μg㊃g-1)>50ASTM D6595-00(2011) K含量/(μg㊃g-1)4.36GB11904 1989 Na含量/(μg㊃g-1)7.32GB11904 19892.2㊀中低温煤焦油脱水剂的复配2.2.1㊀脱水剂最佳比例的确定在前期工作[10]基础上筛选出代号为JNX-002㊁JNR-002的脱水剂(分别记为I㊁J),进行复配㊂试验条件为:静置时间为3h㊁脱水反应时间为1h㊁温度为60ħ㊁脱水剂添加量为5ˑ10-4,复配后脱水剂的脱水效果见表3㊂表3㊀复配后脱水剂的脱水性能Table3㊀Performance of dehydrating reagent aftercompoundingI/J质量比煤焦油含水率/%I/J质量比煤焦油含水率/% 1ʒ93.886ʒ43.542ʒ83.677ʒ33.063ʒ73.158ʒ24.214ʒ62.359ʒ13.815ʒ53.04㊀㊀从表3可以看出:I和J复配用于煤焦油的脱水68张㊀菊等:中低温煤焦油脱水剂的复配研究2017年第3期时产生明显的协同效果,脱水率高,煤粉聚集明显㊂脱水剂I 和J 的最佳复配比例为2ʒ3㊂2.2.2㊀复配脱水剂最佳投加量的确定脱水剂添加量对脱水效果和脱水工艺的经济性影响显著,所以选择添加量对脱水工艺至关重要㊂试验条件:脱水剂复配比例为2ʒ3,温度为60ħ,静置时间为3h,脱水时间为1h㊁考察脱水剂添加量对煤焦油含水率的影响,结果如图1所示㊂图1㊀不同添加量的煤焦油含水率Fig.1㊀Water content of coal tar with different reagentsaddition㊀㊀当复配脱水剂添加量为5ˑ10-4~6ˑ10-4时,煤粉沉积好,含水率降至2.5%以下,脱水效果好㊂从脱水工艺经济性和脱水效果2个方面综合考虑,最佳脱水剂添加量为5ˑ10-4㊂2.2.3㊀复配脱水剂最佳温度的确定温度升高,体系热运动增强,有利于脱水剂的扩散㊁顶替和乳滴的相互碰撞[11],使煤焦油的脱水时间减少,脱水率增加㊂控制两脱水剂复配比例为2ʒ3,脱水剂添加量为5ˑ10-4,脱水时间为1h㊁静置时间为3h,考察脱水温度对煤焦油含水率的影响㊂温度对脱水效果的影响如图2所示㊂由图2可知:随着体系温度升高,煤焦油含水率迅速降低㊂当温度<60ħ时,煤焦油脱水率不高,效果不理想;当温度升至60ħ时,脱水效果较为理想,煤焦油脱水率较高,并且温度太高易导致能源浪费和设备的损坏㊂因此选择的最佳脱水温度为60ħ㊂2.2.4㊀复配脱水剂最佳搅拌时间的确定将6份样品置于60ħ恒温水浴中,脱水剂添加量为5ˑ10-4,搅拌速率为200r /min,搅拌时间分别为20㊁40㊁60㊁80㊁100和120min,得出的结果如图3所示㊂由图3可知,在脱水初期,含水率下降较快,脱水速率较快,随着时间的延长,脱水速率迅速降低,达到该脱水剂的极限脱水率,继续延长脱水时间,不图2㊀温度对脱水效果的影响Fig.2㊀Effect of temperature ondehydration图3㊀搅拌时间对脱水效果的影响Fig.3㊀Effect of mixing time on dehydration再有水分脱出,因此选择脱水时间为1h㊂3㊀脱水剂对煤焦油品质的影响将脱水处理后的样品送样检验,检测结果见表4㊂表4㊀脱水后煤焦油检测结果Table 4㊀Properties of coal tar after dehydration项目实测数据试验方法硫含量/%0.17GB /T 387 1990(2004)凝点/ħ24GB /T 510 1983(2004)残炭/%3.13GB /T 268 1987(2004)Fe 含量/(μg㊃g -1)18.41ASTM D 6595-00(2011)Ni 含量/(μg㊃g -1)ASTM D 6595-00(2011)Mo 含量/(μg㊃g -1)0.67ASTM D 6595-00(2011)Mg 含量/(μg㊃g -1)41.05ASTM D 6595-00(2011)Ca 含量/(μg㊃g -1)>50ASTM D 6595-00(2011)K 含量/(μg㊃g -1)4.26GB 11904 1989Na 含量/(μg㊃g -1)6.24GB 11904 1989㊀㊀从表4可以看到:在煤焦油中的含水率从22.4%降至3%以下时,脱水前㊁后煤焦油中硫含量从0.25%降至0.17%,降低0.08%,可见,脱水过程可以一定程度降低煤焦油中的硫含量,使用脱水剂782017年第3期洁净煤技术第23卷脱水可以减少煤焦油对后续加工装置及使用设备产生的硫腐蚀;脱水前㊁后凝点均为24ħ,脱水对凝点没有影响;残炭从6.46%降到3.13%,煤焦油中的金属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地下降,其中铁㊁钠㊁镁金属离子的下降幅度较大㊂可见,煤焦油的脱水过程实际上也是煤焦油的脱盐过程,金属盐含量的降低,作为化工原料,可以降低煤焦油对后续加工过程催化剂的中毒及装置结垢;作为燃料,可以减少使用设备的磨损和结焦㊂所以,所复配的脱水剂具有较强的脱水能力和脱盐能力,适合作为陕北四海化工厂的煤焦油脱水剂㊂4㊀结㊀㊀论1)使用I 和J 复配的脱水剂脱水效果明显,含水率降为3%以下㊂较优的试验条件为:I 和J 的复配比例为2ʒ3,脱水剂添加量为5ˑ10-4,脱水温度为60ħ,搅拌时间为1h㊂2)脱水前后煤焦油性质检测结果表明:脱水过程对铁㊁钠㊁镁等金属离子有较强的脱除效果,煤焦油的脱水过程实际上也是煤焦油的脱盐过程㊂参考文献(References ):[1]㊀丛兴顺.煤焦油的分离技术及应用[J].枣园学院学报,2009,26(2):69-71.Cong Xingshun.Separating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 of coal tar [J].Journal of Zaozhuang University,2009,26(2):69-71.[2]㊀徐全清,卢雁,张香平,等.煤热解与制备高价值化学品的研究现状与趋势[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3):78-82.Xu Quanqing,Lu Yan,Zhang Xiangping,et al.Status and progress of coal prolysis and conversion to valuable chemicals[J].Journal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2006,34(3):78-82.[3]㊀张谋真,郭立民,李继忠,等.聚醚型原油破乳剂对陕北原油的破乳脱水性能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9,26(1):61-63.Zhang Mouzhen,Guo Limin,Li Jizhong,et al.Study on demulsifi-cation and dehydration performances of polyether demulsifiersfor crude oil of north Shanxi oil fields[J].Chemistry &Bioengi-neering,2009,26(1):61-63.[4]㊀水恒福,张德祥,张超群.煤焦油分离与精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4[5]㊀王翠萍.煤质分析及煤化工产品检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170.[6]㊀赵亮富.煤焦油产品精制及下游产品开发的探析[J].太原科技,2005(3):26-26.[7]㊀李彻,张传名,周月桂.220t /h 燃油锅炉改烧煤焦油的试验研究[J].发电设备,2007(3):177-180.Li Che,Zhang Chuanming,Zhou Yuegui.Trial -changing a 220t /h oil fired boilerto firing coal tar[J].Power Equipment,2007(3):177-180.[8]㊀孙会青,曲思建,王利斌.低温煤焦油生产加工利用现状[J].洁净煤技术,2008,14(5):34-37.Sun Huiqing,Qu Sijian,Wang Libin.Presentsituation on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J].Clean Coal Technology,2008,14(5):34-37.[9]㊀方梦祥,余盼龙,石振晶,等.利用破乳剂对低温煤焦油进行初步脱水的研究[J].热科学与技术,2012,11(3):260-265.Fang Mengxiang,Yu Panlong,Shi Zhenjing,et al.Experimental study on preliminary dehydration of low temperation coal tar byadding demulsifier[J].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2,11(3):260-265.[10]㊀刘志玲,张菊,张力,等.中低温煤焦油脱水剂的筛选[J].山西化工,2014(8):13-16.Liu Zhiling,Zhang Ju,Zhang Li,et al.Screening of dehydrant for medium and low temperature coal tar[J].Shanxi Chemical In-dustry,2014(8):13-16.[11]㊀马学虎,刘伟,兰忠,等.辽河油田稠油O /W 乳状液的破乳实验[J].化工进展,2009,28(S1):229-232.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上接第84页)[16]㊀李雪松,李彦光.破乳剂在焦化厂循环氨水系统的应用:2013年河北省炼铁技术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石家庄:河北省冶金学会,2014:462-466.[17]㊀李应海.破乳技术在焦化循环氨水除油除渣过程中的应用[J].煤化工,2014,42(6):69-71.Li Yinghai.Application of demulsification technology in the re-moval of oil /slag from coking recycle ammonia water [J].CoalChemical Industry,2014,42(6):69-71.[18]㊀Johan S,Li Mingyuan,Alfred A C,et al.Water -in -crude oilemulsions from the Norwegian continental shelf.10:Ageing ofthe interfacially active components and the influence on the emulsion stability[J].Colloids &Surfaces A Physicochemical &Engineering Aspects,1995,96(3):261-272.[19]㊀Acevedo S,Escobar G,Gutierrez L,et al.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atural surfactants from extra heavy crude oils,as-phaltenes and maltenes:Interpretation of their interfacial tension -pH behaviour in terms of ion pair [J ].Fuel,1992,71(6):619-623.[20]㊀史世庄,袁媛,徐伟,等.煤焦油乳化机理的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0(4):372-375.Shi Shizhuang,Yuan Yuan,Xu Wei,et al.Emulsification of coal tar[J].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07,30(4):372-375.88。

低温煤焦油破乳脱水研究

低温煤焦油破乳脱水研究

王 永 刚 )
要 以某种低 温煤焦 油 为原料 , 研 究 了低 温煤 焦油 的 乳化 现 象 , 综 合 采 用加 热静 置 、 添 加
破 乳 剂、 搅拌 、 超 声 以及 离心处 理等破 乳 方 法对低 温煤 焦 油进 行 脱 水 , 分 析 比较 了各 种 方 法 的脱 水
效果, 获得 了优化 的 脱水 实验 条 件. 其 结果 为 : 在 8 O℃ 恒 温 静 置 3 0 mi n , 破 乳剂 D H投加 3 0 0 ×
( g・ c m 。 )( am r ・ s 一 ) ( mmz・ s 一1 )
1 0 . 0 2 1 . 1 8 1 2 8 . 7 9 1 7 . 5 2 4 1 . 8 8 3 2 4 9
续 升高 时 , 这些 水 急 剧 蒸 发 , 使 系 统 压 力显 著增 加 , 带来 一 系列安 全 隐患. 因此 , 为 了更 好地利 用 低温 煤 焦油, 其 水分 必须 脱 除 . 在传统脱水方法中, 加 热 静 置 脱水 耗 时长 , 效率低 , 加压脱水投资大 , 离 心 只 能 脱 除游 离水 , 管式 炉脱 水能 耗较 高. 化学 破乳 法是 近
学破乳 法应 用 于煤焦 油脱 水 , 效 果不 能 令人 满 意. 超
声波在 原油 破乳 脱 水 中的应 用 也 较 为 广 泛 , 且 效 果 较好 , 但 其 在煤 焦油脱 水 中 的应用 鲜有 报道 . 本 研究
1 0 , 1 0 0 r / mi n搅拌 5 mi n , 0 . 4 w/ c m 超 声 1 mi n , 5 0 0 0 r / mi n离 心 1 0 mi n条 件 下 , 可得 到
5 1 . 3 %的脱 水 率.
关 键词 低 温煤 焦 油 , 乳化 , 脱 水

煤焦油脱水的相关问题

煤焦油脱水的相关问题
青 衣
焦油中间槽和焦油原料槽的加热温度过高,对流 作用增强会影响澄清,引起轻油挥发。
会影响水分的温度,干扰正常脱水。
焦炉用的高压氨水压力偏高,加大了煤尘抽吸和 焦油含渣量,分析焦油中含甲苯不溶物高达10% 以上,也影响了焦油脱水。
管理可能存在的原因
压油制度 储槽沉淀 分离时间 不够 取样的管 理
青 衣
青 衣
煤焦油中水分的危害
• 对焦油加工精制有影响,主要表现在:(1)焦油含水多,将延长脱 水时间而降低设备生产能力,增加耗热量。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几率,
延长了蒸馏时间。(2)焦油含水多还可能会使系统压力显著提高,
阻力增加,打乱操作制度。(3)伴随水分带入的腐蚀性介质, 还会 引起管道和设备的腐蚀。
• 煤焦油水分对产品质量有影响,控制煤焦油水分是提升其质量的关键
离心机脱水未获得广泛应用,原因在于生产能力不够大, 仅为 1~4 t/h,而功率消耗却很大,并且需要经常检修维护。
青 衣
主流脱水方法的优缺点
青 衣
影响焦油脱水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要原因
原因主体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设备原因
青 衣
操作原因
管理原因
工艺原因
设备可能存在的原因
焦油贮槽 加热器高 度不够 机械化氨 水澄清槽 焦油液面 控制和显 示设备
青 衣
煤焦油中水分的存在方式
• 在煤炼焦过程中,高温荒煤气在桥管部位用循环 氨水进行冷却,另外采用高压氨水喷射法进行无 烟装煤,因此焦油中含有大量的氨水,并且主要 以稀氨水的形式存在。煤焦油中的水分有三种存
在状态。
青 衣
• (1)机械夹带水:即冷凝过程中水蒸气冷凝的水分,这种水分较易 被除去; • (2)乳化水:由于焦油中含有天然的界面活性物质如沥青质、胶质、 喹啉类极性物质、煤粉、游离炭等作为乳化剂,在高温、高速搅动的 作用下,使焦油和氨水发生乳化,形成油包水型(W/O)乳状液,需 要加热才能除去; • (3)化合水:即以分子的形式与酚类,吡啶盐基类化学结合而存在 的水分。

中低温煤焦油电脱盐处理技术研究

中低温煤焦油电脱盐处理技术研究

中低温煤焦油电脱盐处理技术研究打开文本图片集摘要:采用电脱盐法,在破乳剂和脱金属剂共同作用下,对一种中低温煤焦油进行脱水、脱盐及脱金属预处理研究。

确定电脱盐工艺最佳条件为:电场强度为1000V/cm,处理温度为140℃,注水比例为6%,破乳剂加入量为30~50ppm,处理时间为20min。

在此工艺条件下处理后的煤焦油中盐含量由19.73mg/L降低到12.96mg/L,脱盐量达到34%以上,水含量由100%降低到13%,金属脱除量达到27%以上。

经过预处理的煤焦油能够满足后续加工过程的需求。

关键词:煤焦油;脱盐;脱水;破乳StudyonDesalinationTechnologyofModerate-lowTemperatureCoalTarLIUShu–yan,WANGXin,SUNPeng(FushunResearchInstituteofPetroleumandPetrochemicals,LiaoningFushun113001,China)Keywords:Coaltar;Desalination;Dehydration;Demulsification煤焦油是煤炭干馏过程中的副产品,由于煤焦油的胶质、沥青质、残炭和金属盐类较高,采用加氢工艺时会堵塞催化剂的床层,产生压降,影响催化剂的运转周期,需要将影响催化剂运转周期的杂质控制在一定范围内[1,2]。

煤焦油加氢制取清洁燃料油技术已成为煤焦油轻质化利用的有效途径。

因此在煤焦油深加工之前,对原料煤焦油进行预处理以使其达到加氢催化剂要求显得尤为重要[3]。

电脱盐脱水法具有温度和压力要求更温和、操作简便、易于连续运行等优势。

在石油加工过程中,原油首先都要经过脱盐脱水预处理,电脱盐脱水预处理工艺作为一种成熟的工艺已广泛应用于炼油中。

煤焦油作为一种劣质油品,不仅密度高,而且还含有较高含量的固体杂质如煤粉等,目前工业化装置中,采用电脱盐预处理工艺成功实现对煤焦油原料脱盐脱水的很少,特别是能实现长周期稳定运转的更是鲜见报道[4,5]。

低温煤焦油加工利用新工艺新技术

低温煤焦油加工利用新工艺新技术

w.
!"# 和 !$% 含量多。中等变质程度类烟煤热解时, 煤气和焦油产率较高, 热解水少。年 老煤如贫煤以上这类煤种, 热解时煤气产率低。随着于馏最终温度的升高, 焦油产率下 降, 焦油中芳烃和沥青增加, 酚类和脂肪烃含量降低, 说明加热温度不同, 热解反应的深 度不同, 表 & ’ ( 列出了不同最终温度下干馏产品的产率和性状。
.b zfx
#"!
w.
第三章 ! 低温煤焦油的加工利用
低温煤焦油和高温煤焦油的性质和组成有根本的区别, 而低温煤焦油与石油在应用
上十分相似。至今, 世界上绝大部分的低温煤焦油是作为液体燃料 ( 如汽油、 柴油和燃料
油) 的生产原料, 而且也是化学品的生产原料。大量的酚和甲酚从低温煤焦油中回收并
用于塑料、 树脂和农药的生产。和石油产品一样, 像萘这类芳环化合物在低温焦油中并
"#$ "* ,$ ") #$ )* /$ /% #$ ,"$ &
低温焦油是极复杂的有机化合物, 基本上由烃类和非烃类有机化合物所组成。首先 非烃类化合物含量很高, 特别是酸性组分, 主要是酚类, 含量高达 *#4 以上。酸性组分和 碱性组分加起来占低温焦油的 %#4 以上。烃类中芳香烃占 %#4 以上, 此外含有烷烃和环 烷烃。
不能得到。以低温焦油为原料生产化工产品为主要应用的近代化工厂中, 典型的有英国 的波尔索威尔 ( "#$%#&’() 厂和法国的马里诺 ( )*(+’,*-) 的洛林厂。
#%/ - +$/ 。低级酚有广泛的用途, 而高级酚用途远不及低级酚广泛, 低温煤焦油中高
低温焦油中含石蜡量相当多, 特别是褐煤低温焦油。可通过冷冻、 过滤或抽提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结果与讨论
2. 1 低温煤焦油乳化现象分析 沥青 质 和 胶 质 的 定 义 起 源 于 石 油 化 工 , 一般把 石油中不溶于小分子正构烷烃而溶于苯的非烃类物
0 引 言
低温煤焦油是低变质程度煤发生一次热解所产
[ 1] 生的黑褐色黏 稠 状 液 体 . 在 生 产 过 程 中, 一 方 面,
裂解气由冷水急冷 , 低温煤焦油会急剧收缩而把水
2] ; 包在里面 [ 另一方面 , 低温煤焦油由热水引流至焦 3] , 由于低温煤焦油的密度与水接近 , 二者长时 油池 [
) / D ) / w( / e n s i t v 5 0/ v 8 0/ w( m o i s t u r e w( a s h a l t e n e r e s i n) y/ p 2· -1) ( 2· -1) ( % % % m-3) ( mm s mm s g·c 1 0. 0 2 1. 1 8 1 2 8. 7 9 1 7. 5 2 4 1. 8 8 3 2料 实验原料为取自某兰炭厂的低温煤焦油 , 其性质 由表 1 可知 , 原料焦油的含水量为 1 见表 1 . 0 % 左右, 沥青质和胶质含量都较高, 分别为4 1 . 8 8 %和3 2 . 4 9 %.
表 1 原料煤焦油的性质 T a b l e 1 P r o e r t i e s o f r a w c o a l t a r p
1. 2 低温煤焦油乳化因素实验分析
6] 首先借鉴原油三组分分离法 [ 对低温煤焦 油进
行分离 , 分离流程见第4 取冲洗硅胶后的 7 页 图 1. 正戊烷溶液 , 将正戊烷旋转蒸发除去后 , 恒温6 0 ℃, / , 在约 1 搅拌 3 同时加入一定量 5 0 0r m i n下, 0m i n 的水 , 制得含水量1 取乳状液Ⅰ 0% 的 乳 状 液 Ⅰ , 记录不同时间析出的 1 0 0m L 倒入具塞量筒中沉降 , 水体积 . 将分离出 的 沥 青 质 、 胶 质、 轻组分和水按照 恒温6 在约1 4∶3∶2∶1 的 比 例 混 合 , 0 ℃, 5 0 0 / , 搅拌 3 制得乳状液Ⅱ, 取乳状 液Ⅱ r m i n下, 0m i n 1 0 0 记录不同时间析出的水体 m L 倒入具塞量筒中沉降 ,
-6 -6 和4 混合均匀后 , 将乳状液倒入 5 1 0 0 0 × 1 0 . 0m L , 的具塞量筒中沉降 1 记 录 析 出 的 水 体 积, 以 5 0m i n
析出水占总水相的体积分数表示脱水率 . 1. 3. 2 搅拌 取5 在8 0g除去游离水的低温煤焦油乳状液, 0℃ , , 的恒温水浴中恒温 3 后 加入优化后的破乳剂 0m i n / , / , / , / 分别以 5 0r m i n 1 0 0r m i n 1 5 0r m i n 2 0 0r m i n搅 , , , , , 然后 拌速率搅拌3m i n 5m i n 1 0m i n 1 5m i n 2 0m i n , 将乳状液倒入 5 记 0m L 的具塞量筒中沉降 1 5 0m i n 录析出的水体积 , 以析出水占总水相的体积分数表 示脱水率 . 1. 3. 3 超 声 波 在优 化 了 破 乳 剂 和 搅 拌 条 件 后 , 用声强为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U 1 2 6 1 2 1 3 . )博士生 ; )博士 、 )学士 ; )博士 、 讲师 ; 教授 , 中国矿业大学 ( 北京 )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 1 2 3 4 1 0 0 0 8 3 北京 ; 收稿日期 : 修回日期 : 2 0 1 2 1 2 0 5 2 0 1 2 0 2 2 5 - - - -
煤 炭 转 化 第3 6卷 第4期 o . 4 V o l . 3 6 N 2 0 1 3年1 0月 C OA L C ONV E R S I ON O c t . 2 0 1 3
低温煤焦油破乳脱水研究
2 2 2 2 / , / , / , / 0. 2W c m 0. 2 8W c m 0. 3 6W c m 0. 4W c m , , 的超声波分别处理 1m 将乳 i n 2m i n, 3m i n, 4m i n
图 1 低温煤焦油样品分离流程 r o c e s s F i . 1 S e a r a t i o n o f l o w t e m e r a t u r e c o a l t a r p g p p
-6 2 , / / , / 超声1m 可得到 1 0 1 0 0r m i n 搅拌 5 m i n, 0. 4W c m i n 5 0 0 0r m i n离心1 0m i n 条 件 下,
5 1. 3% 的 脱 水率 . 关键词 低温煤焦油 , 乳化, 脱水 中图分类号 TQ 5 2 3. 5 2 以某种低温煤焦油为原料 , 综合采用加热静置 、 添加 搅 拌、 超声以及离心处理方法进行脱水研 破乳剂 、 究, 优化脱水条件 , 目的是探讨导致低温煤焦油乳化 的主要因素 , 为低温煤焦油脱水奠定理论基础 .
1. 3 低温煤焦油脱水实验 乳状液的破乳脱水一般分为三个步骤 : 首先是在 搅拌和超声处理等作用 下 , 外界能量如添加破乳剂 、 乳化膜受到破坏即破乳 ; 然后是小水滴在搅拌和超声 处理等作用下凝聚长大 ; 最后是靠水和油的密度差发 生分层 . 按照石油的破乳脱水理论 , 升高温度会使石 油的黏度减小 , 乳状液流动性较好时 , 会使分子运动 从而使得水分子相互碰撞的几率增加 , 易凝聚 加剧 , 为大水滴而和油相分离 ; 另一方面 , 石油的密度小于 水的密度 , 升高温度会使油相和水相的密度差增加 , 有利于油水分层 . 而对于低温煤焦油 , 由于其密度比 水大 , 升高温 度 会 减 小 它 们 的密度差, 增加脱水的难 因此, 低温煤焦油脱水的温度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 度. 低. 通过探索性实验, 低温煤焦油在 8 0 ℃ 静置 3 0m i n 具有较好的脱水率 ( 约2 本实验选定脱水温度为 0 %) . 研究在此温度下, 破乳剂 、 搅拌 、 超声以及离心 8 0 ℃, 处理对低温煤焦油脱水的影响 . 实验条件见表 2 .
表 2 实验条件 T a b l e 2 E x e r i m e n t c o n d i t i o n s p
D e m u l s i f i e r S P 1 6 9 S P 1 6 9Ⅰ AE DH S a n 8 0 p Tw e e n 8 0 O P 0 -1 C a 1 7H 3 3COON U l t r a s o n i c U l t r a s o n i c / D o s a e/ S t i r r i n r a t e t i r r i n C e n t r i f u i n g g g S g g i n t e n s i t t r e a t i n y/ g ·m i m e/m t i m e/m i n( i n 1 0-6 t r i n-1) -2) / ( · t i m e m i n W c m 1 0 0 2 0 0 3 0 0 4 0 0 5 1 0 1 5 2 0 5 0 1 0 0 1 5 0 2 0 0 0. 1 6 0. 2 0 0. 2 4 0. 2 8 0. 3 2 0. 3 6 0. 4 0 1 2 3 4 5 5 1 0 1 5 2 0 2 5
, 状液倒入 5 记录 0m L 的具塞量筒中沉降1 5 0m i n 以析 出 水 占 总 水 相 的 体 积 分 数 表 示 析出的水体积 , 脱水率 . 1. 3. 4 离 心 将前几步优化条件下制备的乳状液小心倒入离 / 心管中 , 用5 0 0 0r m i n 的速度对其分别进行离心处 , , , , , 倒入5 理 3m i n 5m i n 1 0m i n 1 5m i n 2 0m i n 0m L , 的具塞量筒中沉降 1 记 录 析 出 的 水 体 积, 以 5 0m i n 析出水占总水相的体积分数表示脱水率 . 1. 4 低温煤焦油含水量测定 / 低温煤焦油 的 含 水 量 依 据 中 国 国 家 标 准 ( G B ) 焦化产 品 水 分 测 定 方 法 中 的 蒸 馏 法 T 2 2 8 8—2 0 0 8 进行测定 . 将一定量 的 煤 焦 油 与 甲 苯 混 合 均 匀 后 进 行蒸馏 , 水和甲苯形 成 共 沸 物 而 从 煤 焦 油 中 分 离 出 根据密度差异 , 水和甲苯分层 , 记录水层体积 , 计 来, 算得到煤焦油中水的质量分数 .
第 4 期 王芳杰等 低温煤焦油破乳脱水研究
4 7
积. 将1 在上 0 0m L 原料低温煤焦油倒入具塞量筒中 , 述相同条件下沉降 , 记录不同时间析出的水体积 .
是对常规破乳剂进行交联改性得到的油溶性高分子 量破乳 剂 , S a n 8 0, T w e e n 8 0和 O P 1 0为非离子型 - p 乳化剂 , 油酸钠为 阴 离 子 型 乳 化 剂 . 取5 0g 除 去 游 在8 离水的低温煤焦油乳状液 , 0 ℃ 恒温水浴中恒温 分别 加 入 不 同 种 破 乳 剂, 破乳剂在煤焦 3 0m i n后, -6 -6 , 油中的 四 种 浓 度 为 : 1 0 0×1 0 , 2 0 0×1 0 3 0 0×

王芳杰1) 张 书2) 任浩华1) 许 鹏3) 林 雄 超2) 王永 刚4)
研究了低温煤焦油 的 乳 化 现 象 , 综 合 采 用 加 热 静 置、 添加 摘 要 以 某 种低温煤焦油为 原料 , 破乳剂、 搅拌 、 超 声 以 及 离 心 处 理 等 破 乳 方法 对低温煤焦油进 行 脱 水 , 分析比较了各种方法的脱水 , 效果, 获 得 了 优化 的 脱 水 实 验 条 件 . 其 结 果 为: 在8 破 乳 剂 DH 投 加 3 0 ℃恒温静置3 0m i n 0 0×
/ 间接触导致 W 原生沥青质和 O 型 乳 状 液 的 形 成. 胶质是低温煤焦油乳状液中起关键作用的天然表面 活性剂 , J o h a n e t a 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