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近现代艺术思潮》教学大纲1

合集下载

《近现代艺术思潮》教学大纲

《近现代艺术思潮》教学大纲

《近现代艺术思潮》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812100902课程名称:近现代艺术思潮学时/学分:32/2关联课程:先修课程(中国美术通史、外国美术通史)后习课程(美学概论、美术评论与写作)适用专业:美术学专业开课教研室:美术学教研室课程类别与性质:专业基础课程、必修一、课时分配与考核权重按照学校的整体要求,基于对教学目标及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养的分析,本课程的内容依据高等学校美术学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毕业生基本要求选定中西方艺术思潮发展过程中的印象主义、象征主义、野兽主义、观念艺术和装置艺术等分为内容,以了解近现代艺术思潮的基本概念、熟悉中外近现代艺术的基本现状、理解近现代艺术对于美术学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掌握近现代艺术发展过程中的“经典作品”、具备阐释中外近现代艺术作品、艺术家的基本能力、获得艺术实践创作方法与近现代艺术作品背景,共32学时,2学分。

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围绕课内教与学、课外导与做等环节,推进考评方式改革,重视过程性评价,突出基于能力的非标准化答案考试。

基于该教学考核评价思路,本课程主要以课堂提问、课程论文、课堂笔记、期中测试、期末测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其中课程论文、平时考核成绩占60%,期末考试占评价权重的40%。

课时分配与考核权重一览表二、课程资源库1.参考书:[1]张桐源. 西方现代美术思潮. 四川美术出版社.1990[2]唐济川.现代艺术设计思潮.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3]宗白华.美学与意境.人民出版社.2009.[4]钱钟书.谈艺录.商务印书馆.2011.[5]王宏建.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2.期刊:[1]张桐源.美术教学中现当代艺术思潮的展现与运用——评《美术教育与现代艺术研究》.中国教育学刊.2017[2]张咏清.我对“中国美术观”的一些看法.美术报.2010,(054)[3]何嘉.论新时期中国美术的现代性.明日风尚.2016,(22)[4]钱立稳.《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85艺术思潮”》.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7)[5]马晓东.《论西方现代艺术思潮影响》.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2)[6]徐晓庚,徐波.外来文化对中国美术本体建构的影响.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5,(02)[7]郑惊涛.试谈外来文化对中国美术的影响.明日风尚,2017,(12)[8]刘佳帅.间性意义与中国美术发展的主体性.美术,2017,(10)[9]黄忠贤.身份建构与开放介入——中国美术学学科建构的感言.美术观察,2017,(09)[10]王海珍. 中国美术走出去的精髓是“进入”.中华儿女,2017,(06) 3.网络资源:[1]王爽.浅议近现代中西方美术思潮及中国美术发展/p-7834753780025.html[2]布鲁斯汤博.加州艺术学院公开课/v_show/[3]全球在线艺术教育平台-那特艺术学院官网https:///course/detail[4]中国艺术教育在线中艺在线 /[5]Arting365 - 创意门户网站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第1—2学时(以概论课讲授2学时为例,概论内容非2学时的参考此模式调整或顺延)概论1.课前准备熟悉课程教学大纲,对课程的讲授内容和方式进行设计;将课程放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来安排教学,提前让同学们阅读有关近现代艺术思潮的资料或上网搜集信息做好准备。

西方现代艺术设计史,教学大纲

西方现代艺术设计史,教学大纲

《西方现代设计艺术史》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艺术设计专业(08试本1、2班)考核方式:考试一、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的世界现代设计史是艺术设计专业必修的专业理论课. 通过对《西方现代设计艺术史》的讲授,使学生掌握世界现代设计发展的历史;了解现代设计发展的客观规律;让学生系统掌握工业革命之后,传统手工业与机械化工业生产矛盾中诞生的现代工业设计的发展历程;结合艺术与技术以及艺术与生产之间关系的研究,探索工业革命之后各个国家和地区艺术设计发展的规律,以及时代和技术的变化对设计艺术理念和风格的影响。

通过对现代设计作品以及历史文化背景的认识,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品味,增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现代艺术设计史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在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1、理论讲授按照课题作业的进度,结合具体的课题分段讲授。

突出艺术设计史理论重点,易于学生的理解、记忆并指导学生的实践。

2、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课时分配比例,理论讲授一般占教学总学时数的70%-80%,设计史经典案例分析一般占教学课时总数的20%-30%,符合艺术设计史教学的要求,课时的比例分配较为合理。

3、运用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相关会展及市场考察等教学手段,深化学生对艺术设计史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4、运用幻灯,VCD/DVD光盘赏析课件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审美水平,进而借鉴并运用于实际的艺术设计中。

5、对课题练习过程中遇到的知识难点,教师及时发现并答疑,展开师生间的教学互动讨论,把设计史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问题,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保证学生能够沿着正确的现代艺术设计史研究方向进行学习。

三、教学内容(一)理论讲授共设“设计史的研究对象”、“工业设计产生的历史背景”、“工艺美术运动——工业设计的萌芽”、“新艺术运动——工业设计发展的初级阶段”、“现代主义设计发展”、“包豪斯——现代主义设计发展的高峰”、“装饰艺术运动——多元文化因素作用下的设计风格”、“美国现代设计艺术的发展(1945年以前)”、“战后美国设计艺术的发展(1945年以后)”、“战后西方各国工业设计的发展”、“设计艺术的多元化发展”等共11章内容。

西方现代艺术设计史教学大纲共5则

西方现代艺术设计史教学大纲共5则

西方现代艺术设计史教学大纲共5则目录•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西方现代艺术设计起源与早期发展•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艺术设计风格流派•战后西方现代艺术设计多元化发展•当代西方艺术设计趋势与未来展望01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课程背景及意义西方现代艺术设计史是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对西方现代艺术设计发展历程的梳理和解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现代艺术设计的本质、特点和发展趋势。

该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设计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现代艺术设计理念和方法。

掌握西方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历程、主要流派和特点,理解现代艺术设计的本质和内涵。

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设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课程作业和设计项目,具备一定的艺术设计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内容及安排教学内容包括西方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历程、主要流派和特点,以及现代艺术设计的理念、方法和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安排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和实践活动。

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式,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02西方现代艺术设计起源与早期发展工业革命对艺术设计影响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变革蒸汽动力、机械化生产和标准化等技术的出现,对艺术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艺术设计的变革。

新材料与新技术的运用钢铁、混凝土、玻璃等新材料以及电力、化学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艺术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设计与制造的分离工业革命使得设计与制造过程分离,设计师开始独立于手工艺人,形成了专业的设计队伍。

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两者比较工艺美术运动及新艺术运动起源于英国,强调手工艺的重要性,反对机械化生产,主张恢复中世纪手工艺传统。

流行于欧洲和美国,强调装饰与艺术的结合,追求自然形态和曲线美感,在建筑、家具、平面设计等领域都有广泛影响。

西方现代艺术流派课程教学大纲

西方现代艺术流派课程教学大纲

西方现代艺术流派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西方现代艺术流派英文名称:Western modernart genre学时:32 学分:2实用专业:工业设计、艺术设计课程性质:必修课先修课程:艺术史一、课程教学目标:该课程主要讲述二十世纪西方美术的发展过程,通过比较分析各艺术流派的艺术主张及艺术家个人的艺术风格,让学生认识到现代西方艺术发展思潮的演变,认识到现代艺术的发展和政治、经济、哲学以及人的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同时也认识到西方艺术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根本性的变化。

这一方面为使学生能接受新的艺术观念打下一定的基础,另一方面又可提高学生对现代艺术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1、西方现代艺术发展的社会背景。

2、西方现代艺术的总体特征。

第二章: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艺术倾向和流派一、绘画艺术1、野兽派:马蒂斯、弗拉芒克、德朗等。

2、立体主义:毕加索、勃拉克3、表现主义:蒙克、凯尔希纳4、未来主义:巴拉、波丘尼、藉里科5、抽象主义:康定斯基、蒙德里安6、达达主义:杜尚、7、超现实主义:达利、马格利特、恩斯特、米罗等二、雕塑艺术1、立体主义雕塑:阿基平科、杜桑—维龙2、未来主义雕塑:波丘尼3、构成主义雕塑:塔特林、佩夫斯奈4、雕塑家:布朗库西、阿尔普、亨利·摩尔、贾科梅迪、考尔德三、建筑艺术1、表现主义建筑:波尔吉格、门德尔森2、风格主义建筑:奥德、依斯特恩3、国际风格建筑第三章: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绘画艺术流派1、抽象表现主义:德·库宁、波洛克2、波普艺术:汉密尔顿、劳森柏、利希滕斯坦、韦塞尔曼、沃霍尔3、欧普艺术:瓦沙雷利4、极简艺术:安东尼·卡罗5、偶发艺术与行为艺术:亚伦·卡普罗6、观念艺术:卡伦、哈克7、大地艺术:罗伯特·斯密孙8、超级写实主义:杜安·汉森9、艺术家:培根、塔皮埃斯、哈林、克莱茵、波伊斯结语三、教学安排及方法:四、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试卷考试,开卷或闭卷均可,总成绩为平时成绩占20分,课程结束考试占80分。

艺术思潮讲解教案模板范文

艺术思潮讲解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目标:1. 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艺术思潮。

2. 掌握艺术思潮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对象:高中美术班教学重点:1. 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思潮。

2. 艺术思潮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艺术思潮的内涵。

2. 分析艺术思潮与艺术创作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相关艺术作品图片3. 教学视频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艺术思潮的概念和意义。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艺术思潮?它们分别出现在哪个历史时期?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新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现实主义时期、现代主义时期等主要艺术思潮。

2. 分析每个时期艺术思潮的特点、代表作品及其影响。

三、案例分析1. 以文艺复兴时期为例,讲解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等作品,分析艺术思潮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2.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这些作品能够成为艺术史上的经典?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艺术思潮对艺术创作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艺术思潮?它们分别出现在哪个历史时期?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现代主义艺术思潮,如抽象表现主义、极简主义、装置艺术等。

2. 分析现代主义艺术思潮的特点、代表作品及其影响。

三、案例分析1. 以抽象表现主义为例,讲解杰克逊·波洛克的《行动绘画》等作品,分析艺术思潮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2. 引导学生讨论:现代主义艺术思潮是如何突破传统艺术观念的?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艺术思潮对艺术创作的重要性和创新性。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提问和作业来检验学生对艺术思潮的掌握程度。

3. 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观察学生在分析艺术作品时的表现。

西方艺术思潮教学大纲

西方艺术思潮教学大纲

西方艺术思潮教学大纲第一讲绪论一、艺术与观念1,观念在艺术与生活之间的中介作用。

2,观念与审美价值的关系。

3,观念与艺术家的创作。

4,观念与艺术目的的多样性。

二、西方艺术观念的源头1,希腊神话传说:第一层面:后代艺术题材的来源。

第二层面:内在精神。

2,基督教文化:第一层面:后代艺术题材的来源。

第二层面:基督教神学的影响。

三、西方艺术的基本特点1,崇尚以理性为基础的模仿原则。

2,追求以人类共性为基础的普遍性。

3,以表现美为艺术的最高追求。

4,以崇高、典雅、庄重为典型风格。

第二讲西方艺术的起源一、原始艺术1,旧石器时代:a,分期:早期,中期,晚期;b,社会:母系氏族,巫术观念,图腾崇拜;c,文化:格拉夫特文化,奥瑞纳文化,马格德林文化,卡普萨文化。

2,新石器时代:农牧业为主,社会组织化,地中海东部,法国,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北欧,非洲,陶器,巨石纪念碑。

3,原始时期:金属石器混用,磨制石器,铁器,家用物品,装饰工艺品。

二、埃及艺术1,概述:a,农业民族,前1700年独立,前1000年后被亚述征服,前525年被波斯国王甘比西斯占领,前4世纪成为马其顿的一个省,前39年罗马人入侵;b,历法,书写术(象形文字);c,法老,斯芬克斯,尼罗河,亚历山大大帝。

2,分期:a,前王朝时期;b,古王国时期;c,中王国时期;第二骚乱期;e,新王国时期;f,衰落时期。

3,艺术状况:a,建筑;b,雕塑;c,浮雕与绘画;d,工艺品。

4,艺术观念:a,模仿性;b,追求永恒和不朽;c,遵循神圣化和程式化原则。

5,影响:a,埃及艺术与希腊艺术的关系;b,艺术在埃及社会里的作用。

三、美索不达米亚艺术1,概述:a,“美索不达米亚”的含义;b,闪米特语族;c,民族熔炉。

2,历史分期:a,苏美尔乌尔第一王朝;b,阿卡德王国;c,库提人入侵时期;d,乌尔第三王朝;e,古巴比伦第一王朝;f,亚述帝国;g,新巴比伦王国。

3,艺术精神:a,崇尚财富与武功;b,突出的抽象才能;c,书写艺术;d,程式化和变形;e,建筑。

《中国近现代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中国近现代思想史》是一门研究型的课程,主要讲述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的主要脉络、形态、流派、思潮和代表人物思想的源起、变化、思想内涵及其对近现代中国思想文化走向和中国社会的影响。

在总体勾勒的同时,主要围绕思想和文化的核心问题展开阐述和分析。

(二)课程目标丰富学生有关中国思想史的知识、研究方法和基本认知,培养其对于学术研究的敬畏和兴趣,提高其学术研究的水平。

三、教学内容第一讲绪论教学内容:思想史的概念、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的研究进展主要文献介绍几种解释模式思想史研究的演化和拓展中国近现代思想的演进历程第二讲严复的进化论和自由主义教学内容:严复生平及学术进化论的中国式输入严复对自由主义的诠释和理解第三讲康有为的今文经学、“孔教”论及“国教”观教学内容:康有为生平及学术康有为今文经学的一般形态“孔教”论“孔教教主”建构及评价第四讲梁启超的“新民说”和道德诉求的转型教学内容:梁启超的生平及学术“新民说”出现的原由、内容、转变及意义梁启超一生道德诉求的转型第五讲章太炎的儒学思想及实证论教学内容:章太炎的生平、学术从订孔到尊孔对儒、儒家和孔子的认知实证论及影响第六讲陈独秀和李大钊:左翼思想的最初轮廓教学内容:陈独秀的现代民族国家观李大钊及其对“民主”的认知第七讲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新青年》与《东方杂志》的文化论争教学内容:“五四”前后几次东西文化问题论争概述陈独秀与杜亚泉东西文化的“调和”之争第八讲“学衡派”及其与新文化派的文化论争教学内容:“学衡派”的形成“学衡派”服膺的“新人文主义”“学衡派”与新文化派之间的文化论争课程总结。

四、学时分配五、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自编。

六、考核方式及评定方法论文,教师审阅。

当代艺术思潮讲稿

当代艺术思潮讲稿

当代艺术思潮讲稿西方现当代艺术的主要美术思潮、美术流派、代表人物、代表作品西方现当代艺术可以分为两个大的发展阶段,一是现代主义时期,它主要是指自1870年以后的后印象主义开始——抽象表现主义,前后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二是当代艺术时期,是指1960年代开始——目前,又称为后现代主义时期。

就现代艺术的发端来看,是在1900年代,由塞尚、凡高、高更等为主的后印象主义充当了现代艺术的真正导火索,而且一发不可收拾,使得现代艺术形成了与以往三千年完全不同的艺术观念、思维和形式,艺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艺术的写实性、唯美性、叙述性和传统的美学观念被推翻,而其非写实性、反唯美性、非叙述性已经成为有目共睹的当前艺术的主流内容。

塞尚沉迷于色彩跟造型的关系,研究在相互关联的情况下各物体的形状,导致了起源于法国的立体主义,被称为二十世纪立体主义和抽象绘画之父;凡高用色彩和形状表达自己对所画东西的感觉和希望别人产生的感觉,他的办法导向主要在德国引起反响的表现主义;高更向往获得一种抛弃西方传统的习惯势力、回到史前人类和野人的真理中去的一种表达方式,他的办法导向各种形式的原始主义。

总之,他们都有意识地抛弃“模仿自然”的绘画目标。

今天,我们所称的现代艺术就萌芽于这各种各样的向往和他们的不满足之中。

我们将20世纪西方现当代艺术史的发展分为三个大的阶段,其中第一个阶段是一战前,主要经历了野兽派、表现主义等的发展;第二阶段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它经历了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的发展;第三阶段是二战以后,经历了抽象表现主义、极少主义等的发展。

一、第一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艺术史发展1.野兽派。

野兽派是20世纪初期在法国兴起的一个绘画流派,它的历史很短,1905年产生,1907年已达到顶点,1908年他们就不曾一起办展览了。

在1905年的巴黎秋季沙龙展览会上,展出了马蒂斯、弗拉芒克、德兰等人的作品,同时还展出了雕刻家马尔克的一件多纳太罗式的雕塑。

现代艺术思潮 超级压缩版ppt课件

现代艺术思潮 超级压缩版ppt课件
现代装置艺术的起源
达达主义——杜桑
其他现代主义流派
1、表现主义——蒙克 2、巴黎画派——迪利阿尼、夏加尔 3、超现实主义——达利 4、维也纳分离派——克里姆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现代艺术
1、抽象表现主义——波洛克 2、波普艺术——沃霍尔、劳森伯格 3、极少主义 4、环境艺术 5、照相写实主义 6、概念艺术
野兽派只是马蒂斯艺术的开端,此后仍继续他的艺术探索。 晚年通过彩色剪纸来试验色彩关系。他的伟大之处在于超越狭小 的装饰天地,创造了“大装饰艺术”的概念。
《带绿色条纹的肖像》
单纯、简洁、清 晰,以线和色块构成 形象是野兽派的典型 风格。
现代美术的特征是参与我们的生活。 ——马蒂斯
立体主义
开始于1907年,在将绘画引向抽象的道路上迈 出了最早一步。毕加索和勃拉克是这一运动的奠基人, 推崇塞尚的 “圆柱体、球体和圆锥体” 的主张,忽 视色彩,主要探索对形象的分解,并以运动的视点将 其重构。
将生活中的形象视为不同的色彩所覆盖的一个平面。
自然界的任何物象都是按照一定规律的 色彩所覆盖的平面。
——德尼
现代艺术之父——塞尚
(1893—1906)
印象派试图摧毁三度空间中的三维实体,重 新创造有限深度内的色彩形式。
实际上,由艺术家各自体验所形成的绘画, 本身就是一种独立的真实。塞尚所追求的正是这 种真实,即绘画的真实。抽象只是他的一种思考 方式,旨在建立作为独立绘画的意义。
印象派绘画
现代艺术发生的第一个直接诱因始于摄影的发明。
摄影技术于19世纪30年代出现后,艺术家们逐步感到 绘画的记录功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马 奈(1832—1883) 《奥林匹亚》
《吹笛男孩》
莫 奈(1840—1926) 《穿和服的夫人》

艺术思潮内容提纲

艺术思潮内容提纲

历史阶段:流派:中英文名称、年代、国家、艺术主张、主要影响、代表人物艺术家:中英文名称、年代、国家、艺术倾向、主要影响现代艺术思潮内容提纲现代艺术思潮欧洲古代文化史的三大阶段:文艺复兴传统Tradition of Renaissance⏹希腊精神:希腊式的审美标准⏹罗马样式: 以雕塑为造型语言基础中世纪主题:以叙事为语言主体功能文艺复兴成就Achievement of Renaissance⏹透视法perspective语言技法⏹解剖dissection techniques of⏹明暗法chiaroscuro drawings⏹智慧wisdom 精神表现⏹力量power manifest⏹尊严dignity of spirit希腊精神1.英雄主义精神2.悲剧精神3.社会批判精神4.理性精神黄金律毕达哥拉Pythagora (580BC- 500BC) 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A :B = 1 : 0.618A :B = ( A+B) : AA ×A =B ×(A+B)黄金矩形golden rectangle黄金三角golden triangle求黄金分割点的方法:用直角三角形黄金矩形的简单作法:透视原理启蒙运动古典主义classicism 所有流派思潮中英文对照(1594—1665)新古典主义Neoclassicism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特征是: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古代历史和现实的重大事件),在艺术形式上,强调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现;在构图上强调完整性;在造型上重视素描和轮廓,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而对色彩不够重视。

达维特Jacques Louis David 1748-1825安格尔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 1780-1867浪漫主义Romanticism产生于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

它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在艺术上与古典主义相对立,属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种意识形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近现代艺术思潮》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美术教育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
学时数 36
学分数 3
一、编写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教学目的
《中西方近现代艺术思潮》是高师美术学(师范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专业教育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教育类课程,也是一门主要的学位课程。

本课程属于“美术教育”学科的艺术思考范畴,课程主要从近现代艺术的角度出发研究中西方艺术思潮的发展,美术课程的教育价值、教学理念、教育目标及其教学内容、教学评价,以及美术新课程标准规范下的美术教学论问题等。

(二)大纲制定的依据
1、正确认识美术教育
正确认识美术教育是有效实施美术教学与教育的必要前提。

否则也不可能面对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现实挑战。

长期以来,我们混淆了美术教育与专业美术教学的基本概念,使学校美术教育迷失了方向,严重影响了教学与教育的有效实施。

为此,首先应该对美术教育的学科性质、教育价值意义、教学目标追求有清醒的认识,要与时俱进,更新美术教学与教育的思想观念,以基础教育新美术课程的课程观、价值观、教学观为指导,使学校美术教育走上正确发展的轨道。

2、树立现代教学论思想观念
要突破传统美术教学的单纯技法传授教学的教学模式,从人的教育出发,研究近现代艺术的发展史以及中西艺术思潮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以近现代艺术理论指导美术教学的实践。

这就需要我们树立起现代教学论的思想观念,提高教学与教育的理论修养,开拓教学改革思路,实现美术课程教学的解放。

作为未来的新课程美术教师必须对新课程美术教学依靠的是什么、追求的是什么有清醒的认识。

3、正确解读与深刻理解基础教育新美术课程标准的内涵和要求
美术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学校美术课程教学实施的指导性法定文件,是学校美术教育和美术课程教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

它凝聚了现代美术教育和教学全新思想和观念,指明了美术教育和教学的性质、方向、价值、目标和基本理念,提出了系统的有关美术教学实施的各个方面的建议。

认真学习并吃透其改革的精神,正确解读和深刻理解其内涵和要求应该是本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和必然目标。

(三)大纲内容选编原则
1、转变教学观念,以新课程理念武装头脑,做一个合格的新课程美术教师
转变观念是本课程教学最重要的基本目标要求。

要做一个合格的新课程美术教师,要有效地实施新课程美术教学就必须转变教育教学的思想观念。

只有观念的转变方能有认识的更新与发展,才能明了应该干什么、怎么干,也才能干好美术教学工作。

这里面涉及到诸如:课程观、教学观、学习观、学生观、教师观、评价观、知识观、技能观、质量观等一系列的教学观念的转变与更新。

这都是新美术课程实施,美术教学活动生动活泼开展的指导思想。

纲举目张,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2、明确自我发展的方向
作为未来的新课程美术教师,应该明确自我发展的方向。

要转变单纯的美术造形表现技术能力与艺术水平提高的学习方向,全面促进学生美术文化修养和教育教学综合性素质与能力的发展,实现由画家型美术教师向学者型美术教师的转变。

新课程美术教学活动是在广泛的美术文化情景中展开的;新课程的综合性特点,多元文化观念,开放性和形成性课程观,人格素质教育的教育价值观,都促使美术教师在文化修养和素质能力等各个方面的规格要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如果偏离了这个发展的方向,就难以适应时代发展对新课程美术教师提出的挑战。

(四)实践环节
1.实践环节类型(如:实验、上机、课程设计等)
(1)名称:见习、课程设计
(2)主要内容与要求:强化美术现场情境教学,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3)学时分配:20学时
2.教学实习
(五)教学时数分配表
(六)考核方法与要求
教学评价与学业考核应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考核成绩与教育教学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性评价相结合。

充分注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表现的评价。

1.平时成绩与期终成绩:平时成绩占40%(包括出勤、课堂提问、讨论等);期终成绩占60%。

2.试卷成绩与实践成绩:试卷成绩占60%,实践成绩占40%。

3.综合考核成绩的计算:综合考核成绩=平时成绩40%+试卷成绩60%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八)修订说明
本大纲与上一版(2003)相比做了如下变动:实践环节有所强化。

重视先进美术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相结合的研究。

教学做合一,使师范生对美术教学理论不仅在知识上扎实掌握,而且运用于各实践环节,通过编制教案、历史图表、问卷调查、课程评价表、美术课程资源开发设计、撰写学习日志、模拟教学、实地考察等各种形式,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变动理由:深入开展美术教学论创新性研究,使教学方式与现代教育教学理念
相融汇。

在教学方式与方法上进行改革,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灵活新颖,引导学生对美术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积极探究,使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和治学态度得到进一步锤炼,以具备专业自我发展能力。

培养具有宽阔知识视野、宽厚专业基础、教育研究、管理能力、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全面文化艺术素养的21世纪新的中等学校美术教育师资。

二、教学内容纲要
第二编中西方近现代艺术思潮的发展
第一章中国近现代艺术思潮的发展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近现代艺术发展的概况。

2、阐述中国近现代艺术发展的背景。

3、比较不同时期我国近现代艺术发展的异同。

4、了解我国近现代艺术发展的动向,归纳我国近现代艺术发展的特点。

5、阐述对我国近现代艺术思潮发展方向的独特见解。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近现代艺术思潮的发展现状
第二节中国近现代艺术思潮的利与弊
第三节中国近现代艺术思潮的最新动向
第二章西方近现代艺术思潮的发展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西方近现代艺术思潮的变革。

2、阐述西方近现代艺术思潮的背景。

3、比较不同时期西方近现代艺术发展的异同。

4、了解西方近现代艺术发展的动向,归纳西方近现代艺术思潮的特点。

5、阐述对对西方现代艺术思潮发展方向的独特见解。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西方近现代艺术思潮中流派的发展。

第二节西方近现代艺术思潮发展中的代表人物。

第三节西方近现代艺术思潮中的创新性表现。

第三章中西方近现代艺术思潮的相互影响及发展
一、教学目标:
1、阐明中西方近现代艺术思潮发展的利弊。

2、讨论中西方近现代艺术思潮对美术教育与学习的影响。

3、中西方艺术碰撞产生的一系列派别。

4、讨论西方近现代艺术思潮对我国艺术发展的影响。

5、围绕中西方近现代艺术思潮的相互影响,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调查报告或学术
论文。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西方近现代艺术思潮对中国美术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西方近现代艺术思潮对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的作用。

第三节中西方学院派艺术之间的相互影响。

第六章中西方艺术思潮
一、教学目标:
1、阐明中西方艺术思潮的特点。

2、比较中西方艺术思潮特点的异同。

3、了解中西方美术的发展。

4、比较中西方美术发展的异同。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艺术思潮的特点
第二节中国美术发展
第三节西方美术发展
第七章艺术思潮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
1、阐述中西方近现代艺术思潮对美术的影响与意义。

2、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相结合。

3、讨论在不同艺术领域里形成的艺术思想对艺术创作的作用。

4、了解在新的艺术思潮的产生对该时期艺术观念和艺术创作方法的影响。

5、阐述我国近现代艺术思潮的独特性。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艺术思潮对陶艺的影响
第二节艺术思潮对复试风格的影响
第三节艺术思潮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第四节艺术思潮对设计素描教学的借鉴意义
第八章中西方现代和后现代艺术思潮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现代艺术内涵以及与后现代艺术之间的关系
2、讨论中西方艺术思潮相关案例
3、较深入的了解西方文化,熟悉中国文化,
4、加深对中西方文化体系的认识和比较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自觉性。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
第二节西方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
第三节中西方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比较研究
第三编
编写人:李英梅审核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