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姓名:潘俊学号:200542101225 指导教师:杨光

摘要:“语文素养”是新语文课程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标志性特点,其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不高,与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差距甚大,如何提高中学生语文素养,养成中学生语文素养是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提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方式是有效地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和综合式学习与传承和对话式教学;养成中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是加大字词补缺力度、培养阅读鉴赏习惯、构建写作互动平台、加强口语交际训练和注重联系实际生活。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

关键词:中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一词第一次明确使用于2001年7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到底什么是语文素养呢?在了解这个含义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素养”一词。“素养”是由“素”和“养”两个语素构成。“素”,即是平时,强调时间的经常性、延续性。因而,“素养”强调了素养的不确定性、发展性,这与终身学习的理念是相同的,它是一种持续的学习状态。关于语文素养的定义,研究者们说法不一。但总的来说,语文素养则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

语文素养是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的?这一点一向是众说纷纭。华东师大中文系巢宗祺先生在《语文建设》上指出,“课程标准所提的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1]杨再隋等编著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与辅导》认为,语文素养的基本点包括:热爱祖国语文——爱国主义情感的具体体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正确态度,丰富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能力,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2]倪文锦主编的《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对语文素养作了深入的剖析,认为主要是由四个层次构成的:第一层次是显性言语行为(听、说、读、写) ,第二层次是支配言语行为的“智能因素”(语言知识、言语技能、语文感情和语文思维) ,第三层次是参与和支配这些行为的直接心理因素(语文动机、情感和态度、语文习惯和语文行为意志) ,第四层次是言语行为的内外背景(言语主体的思想品德修养、文化知识积累、智力水平、人格个性、语言环境)。[3]为了更通俗地解释“语文素养”,彭小明认为可以把语文素养分为这四个

层次:①语文知识,包括语文陈述性知识(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和程序性知识。②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这些基本能力和语文实用能力,如语感、自学、创新等能力。

③语文心智,包括和语文有关的观察、记忆、注意、思维、联想、想象的智力因素和与语文有关的兴趣、情感、态度、习惯、意志、个性等非智力因素。④语文情意,包括与人的言语行为有关的知识视野、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心理素养和人格、品行、思想修养等方面。[4]为了更进一步地认识语文素养,还需了解它的基本特征。语文素养有什么区别于其他素养的特点呢?我基本上认同彭小明的看法。

第一,综合性和整体性。从语文素养的构成上就很容易得知,语文素养是复杂的、综合的、全面的、多层次的,它是由表及里的统一体。同时,语文素养又具有整体性,它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与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是德、智、体、美的和谐统一,是统一在一个人身上的基本品质,其各方面是无法割裂。第二,基础性和基本性。语文素养是一个关于语言方面最基本的素养和修养,它不是专家学者们的高水平和高素养的东西,因而它具有基础性。《语文课程标准》里推出,通过中小学教育,毕业生应该达到这一基本要求,即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有丰富的语文积累、良好的预感、发达的思维,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第三,积累性和发展性。语文素养不是先天性的,是后天长期训练、实践而得的。也就是说,语文素养是在长期的言语生活中积累、发展而形成的,它不是一成不变。语文素养是学生不断内化自己生命的一种结果和状态,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而语文素养的形成对学生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作用。具体地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语文素养的形成能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二,语文素养的形成能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第三,语文素养的形成能够使学生获得丰富的语言积累;第四,语文素养的形成能够让学生为个性的表达创造条件;第五,语文素养的形成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自己。

语文素养的形成的形成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我们应该怎样提高中学生语文素养,使中学生养成语文素养呢?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还先得了解当代中学生语文素养的现状,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一中学生语文素养的现状及分析

由于“语文素养”是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所提出的,因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只是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教育方式没有完全地转变过来,当代中学生语文素养整体上还没有达到新语文课程的要求,当代中学生语文素养还有待提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当代中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具体现状。

(一)语文知识水平不高。1.错别字比比皆是。如:以后——已后,偏僻——偏辟,既然——即然。2.读错字音司空见惯。我曾随机抽查77个高一学生,其中读对“讣告”的11人,读对“刽子手”的30人,46个学生不认识“暴殄天物”的“殄”字,能正确认读30个“易错常用字”的没有。3.语病不乏少见。如“大家非常遗憾地看到刘翔痛苦地慢慢地缓步离开了鸟巢”,很显然,这是一个重复啰嗦的句子。

(二)语文能力水平有限。1.相当一部分中学生朗读课文不够通畅,有时停顿不够准确。

2.写作对许多学生来说就是一个痛点,害怕写作文已是学生们一个不争的事实。因为许多学生都觉得没什么好写的,没有足够的阅历和经历把作文写出来,即使有,也没具有写作的那种兴趣。也有一些同学表达能力不强或对写作不够自信而讨厌写作。曾经对100名中学生调查得知:喜欢写作文的只占17%,不喜欢的占54%,而剩下的29%对写作持随便的态度。

3.表达能力欠缺。当代的中学生成长在更加平等、民主、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其思维应更加敏捷,语言应更加流利,但是现实不是这样,仍然有许多学生不善于表达。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是现在的学生学习负担较重,家长和学校要求学生学习的东西多了,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口语表达训练。当然,也有部分是因为学生自己的性格和能力方面的因素。

(三)语文心智状况不够乐观。虽然说现在的学生比以前的学生要精明、要调皮,但是仍然存在着观察不够仔细,注意不够集中等较差的素质。比如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不够仔细,导致写作时无话可说;阅读文章时注意不够集中,导致不能一次性读懂文章,抓不住文章的要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代的学生有着较为广泛的兴趣,但是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却寥寥无几。据调查,对语文感兴趣的中学生只占总人数的26%,考试能考到高分的学生也不一定就喜欢语文,许多是被形势所逼。

(四)语文情意状况令人担忧。当代的中学生虽然处于一个知识膨胀的信息时代,但是又有多少学生看过包括祖国的四大名著在内的一系列国内外优秀作品?据调查,阅读过《红楼梦》的高中生仅占9%。不少学生看的是什么武侠小说、玄幻小说一类的书,这倒不算是什么问题,关键是有的学生什么都不看,上网、打游戏入迷成“疯”。这样能拓宽知识视野吗?能形成较高水平的文化修养?我认为这样就连通俗文化的知识和素养都难以获得和形成,甚至会错失应该能具有的良好的心理素养、人格品行、思想道德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