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欧亚大陆文明
初一历史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轨迹探索人类文明的多样性

初一历史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轨迹探索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人类文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从古代的各大洲开始,人们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下,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古代文明。
通过对世界各个古代文明的发展轨迹的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
1. 早期文明的萌芽在早期,一些古老的文明在世界各地同时出现。
在亚洲,黄河流域的中华文明是早期文明中的重要代表。
它以古代中国的贡献为基础,形成了复杂的社会结构、发达的农业和艺术文化。
此外,古埃及文明也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尼罗河的周期性洪水为古埃及的农业发展提供了支持,而法老王的统治则使古埃及文明繁荣起来。
2. 欧亚大陆的文明之路欧亚大陆被认为是古代世界上最重要的文明集聚区。
在欧洲,古希腊文明以其哲学、政治体制和艺术的发展而闻名。
希腊城邦文化的兴起为后来罗马帝国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罗马帝国是古代世界最大的帝国,它的法律体系和行政结构对后来的欧洲大陆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亚洲,印度河流域的文明也是古代文明的亮点之一。
著名的印度教和佛教教义的诞生,以及印度数学和历法的进步,都为古代印度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另外,中国的汉文化,如儒家思想、丝绸之路和陆海贸易,也使中国成为古代世界的重要文明中心。
3. 约旦河流域的古代文明约旦河流域一直以来都是中东地区的重要文明起源地之一。
在这一地区,迦勒底人、希伯来人和阿拉伯人等文明相继崛起。
其中,希伯来人的文化对于后来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形成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古代巴比伦城和古代底格里斯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也是约旦河流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4. 非洲大陆的丰富文化非洲大陆是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中另一个重要的地理区域。
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是非洲最著名的文明之一,而卡拉哈里沙漠周围的草原地带则是史前非洲人的居住地。
另外,撒哈拉以南的草原和沙漠地区,如班图文化和马里帝国,也显示了非洲大陆上多样的古代文明。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板块四第十一单元第29讲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③古代印度文明
发展 公元前3千纪,诞生于印度河流域的大平原上。公元前6世纪,
过程 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
政治
形成种姓(等级)制度
宗教:佛教是印度重要的思想流派,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
度的冲击;文学:《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世界上著 文化
名的史诗;数学: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了
农业和 影响: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
畜牧业 成就:西亚地区的居民最早培植出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南亚、
的产生 中国和中南美洲分别培育出芋头、水稻和粟、玉米和南瓜等
社会分工
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商业的发展、文化创造的出现
城市
农耕生产需要人们定居生活,一些较大的居住点逐渐发展为早期 城市
(2)标志
及关于洪水和方舟的传说;古希腊地区多山少平原,
陆上交通不便,三面环海,工商业和海外贸易繁荣,
形成小国寡民的城邦国家,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雅典是民主政治的典型,形成公民意识,留下具有人
文色彩的哲学和文化。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希腊文明分别是大河文明和海洋
文明的代表,体现了地理环境对早期文明的影响。
5. 思考 ·情境问题 观察下面两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 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2.古代世界的帝国 (1)波斯帝国 ①兴起与扩张:公元前6世纪,起源于伊朗高原,随后建立起地跨亚非欧 三大洲的帝国。 ②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和行省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
(2)亚历山大帝国
公元前4世纪晚期,亚历山大入侵波斯帝国,灭亡波斯后,建立 扩张
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 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宣布君权神授,将政治、军事等大 统治 权集于一身,地方实行行省制,推广希腊文化
作业01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2021年高一历史暑假作业(中外历史纲要下)

作业01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思维导图】【阶段特征】【巩固练习】1.下表为埃及第十八王朝的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称谓解读表。
据表可知,古埃及法老A.重视神化自身权力B.权力由神化走向民间C.权力的来源多元化D.刻意打压其执政对手2.公元前776年,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古希腊的奧林匹亚举行。
运动员们从希腊各地跋涉而来,运动会期间希腊各城邦必须停战,这是当时希腊人民的共识,他们也--致同意应该通过定期举办奥运会来向宙斯表示敬意。
由此可知A.神话对古希腊文化具有重要的影响B.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为纪念宙斯而举行的C.奥运会源于古希腊人对民主的企盼D.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保障了希腊和平3.与欧亚大陆隔绝的美洲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印加人都曾经建立起国家,有自己的行政系统,其文明与欧亚大陆文明具有相似性。
这种现象说明( )A.印第安文明深受欧亚大陆各文明的影响B.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与印加文明之间有着密切的交流C.人类文明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客观规律D.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都是独立进行的4.“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
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B.特殊地理环境决定城邦民主政治的形成C.古希腊民主制度是小国寡民的产物D.民主制度在古代诸多文明中具有先进性5.特洛伊本是古希腊人在小亚细亚建立的殖民地。
据《荷马史诗》记载:“特洛伊与其宗主地希腊发生矛盾,引发特洛伊战争,希腊联军大举进攻特洛伊,并将其夷为平地。
”由此可推知( )A.小亚细亚是希腊文明的摇篮 B.古希腊有频繁的海外活动C.古希腊形成了奴隶制大帝国D.农耕文明具有扩张的优势6.农牧业的产生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要求更细密的社会分工,这促进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进而出现剩余产品、社会分化和阶级。
为了控制生产资料和剩余产品,国家开始产生。
《全球通史》第一课:史前人类与历史的阅读方法

作者简介
L.S.斯塔夫里阿诺斯是当代美国最著名的 世界史学家。他1913年出生于加拿大的温哥华, 是希腊人的后裔。他先后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 大学(University ofBritish Columbia)和美国克拉 克大学(Clark University)获得史学学士、硕士和 哲学博士学位。他和麦克尼尔(William H.McNeil)被誉为开创了“美国世界史教学的两 位加拿大人”。
本书的观点,就如“一位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球 体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或德里的 观察者的观点判然不同。”
全球通史
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每个时代都要编写它自己的历史。不是因 为早先的历史编写得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 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 新的答案。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部提出新 的疑问并给出新的答案的新历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是美国加州大学的历史学教授,享誉世界
的历史学家,曾获得过古根海姆奖、福特杰出教师奖和洛 克菲勒基金奖等一系列学术荣誉。
虽然他以《全球通史》享誉世界,但实际上他著述颇丰,
还有大量其他作品为学术界称道。
除《全球通史》外,斯塔夫里阿诺斯的作品还包括《1453
年以来的巴尔干各国》、《奥斯曼帝国 : 它是欧洲的病人 吗?》、《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和《源自我们过 去的生命线:新世界史》等。
本书上起史前,下迄当代,选取了自古至今始终 与人类命运生死攸关的四条“生命线”(生态、 两性关系、社会关系、战争)展开分析,将人类 经历的各种社会形态紧紧地串在一起堪称一部全 球史观下的人类简史。
精彩呈现第三世界近600年波澜壮 阔的历史进程。一部具有开拓性、 系统讲书第三世界发展过程的不可 多得的通史巨著。
教学设计1: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课标分析】(一)课标内容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
课标分析农耕畜牧是人类文明产生的前提。
农业和畜牧业产生后,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社会分工与社会结构日趋复杂,人类逐渐迈向文明时代。
最初的文明诞生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以及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等地。
由于历史环境的不同,埃及、印度、希腊和中国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
农耕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导致地区性奴隶制帝国的产生。
波斯帝国、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崛起,把欧亚大陆的农耕文明区逐渐连成一片。
不同地区的文明,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加强交流,并相互影响。
秦汉王朝与罗马帝国建立了经济和文化联系。
【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专题《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的第一课,作为世界史部分的开篇,本课将学生的学习从熟悉的中国史,转向更为广阔的世界史。
对于上下册知识之间的衔接,对于后续内容的学习,本课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可以借助中国史部分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学说为理论基础,讲解世界各文明的诞生,并注意分析各文明之间的异同,认识人类文明的多元化特征,及其对世界各区域文明发展的深远影响。
(二)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一共两个子目,分别是“人类文明的产生”、“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第一目主要讲述了农耕畜牧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和文字的出现是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
第二目意在说明,受地理和历史环境影响,古代西亚、埃及和印度先后建立地区性大国,希腊城邦成为古代民主政治的摇篮。
以文明史观的画卷作为解读历史的视角,以合作探究式为灵魂,对两目内容进行整合,是本课的高度所在。
【学情分析】1.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
学生在初中阶段对世界上古史有初步的了解,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具备世界各区域早期文明的基本认识。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23课《文明的冲撞与交融》练习巩固(历史)

一、选择题1.“阿拉伯数字”的发明者是()A.印度人B.阿拉伯人C.罗马人D.希腊人2.数学运算中经常使用的“0、1、2、3、4、5……”这十个阿拉伯数字的发明者是A.古印度人 B.古阿拉伯人C.古埃及人 D.古希腊人3.悠悠驼铃,漫漫古道,在古代东西方文明交往中充当了和平使者的是()A.亚历山大 B.鉴真C.玄奘 D.马可·波罗4.下列选项中属于古代文明区域间和平交往的史实是()A、希波战争B、亚历山大东征C、罗马征服地中海沿岸D、马可•波罗来华5.古代亚欧大陆的文明整合大多是通过力的冲撞、武力的征伐得以实现的,与第一个地跨欧亚三洲帝国的建立有关的征战是A.希波战争 B.亚历山大大帝东征C.罗马帝国的扩张 D.十字军东侵6.被誉为古代“中国与西方交流的桥梁”的是()A、希腊人B、阿拉伯人C、荷兰人D、西班牙人7.在古代,通过“丝绸之路”运往西方的主要商品是:①胡椒②丝绸③珠宝④肉桂⑤马铃薯A.③④⑤ 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8.亚历山大东征时,在东方建立了多座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希腊化的城市,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今亚历山大城)就是当时建立的世界名城。
城内商业气息繁荣,商人云集;学术氛围浓厚,人才济济。
由此可见:A.亚历山大东征给埃及人民带来的是巨大的灾难与痛苦B.亚历山大利亚是当时世界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唯一中心C.商品经济促使战争的出现,战争同时也推动经济发展D.战争和征服客观上也可以成为文明传播与交流的工具9.下图所示,今天的0,1,2,3,4……等数字符号的发明者是()A.古代埃及人 B.古两河流域人C.古阿拉伯人 D.古代印度人10.奥运赛场上马拉松运动员要跑42千米多的路程,非常考验运动员的体力和意志。
马拉松长跑项目渊源于()A.亚历山大东侵波斯B.罗马对东地中海地区的征服C.希波战争D.伊苏斯之战1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丝绸之路是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通道B.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C.《马可·波罗行纪》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D.罗马帝国强盛时期正值我国的唐朝12.在世界文明的交响乐曲中,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始终是历史的主旋律。
全球通史 课件

三、内容梗概
全书大致分为(1500年以前的世界)和 (1500年以后的世界)两册。 具体内容如下: 致读者 《全球通史》第七版推荐序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乐观与踌躇 第一编 史前人类 第1章 引言:世界史的性质 第2章 人类--食物采集者 历史对今天的启示 人性的本质 第二编 欧亚大陆的古典文明(公元500年之前) 第3章 最初的欧亚大陆文明 第4章 古典文明开启欧亚大陆一致性 第5章 希腊--罗马文明 第6章 印度文明 第7章 中国文明 第8章 古典文明的终结 历史对今天的启示 文明:是祸还是福? 第三编 欧亚大陆中世纪的文明 第9章 中世纪文明形成欧亚大陆一致性 第10章 伊斯兰教的兴起
六、推荐书目
1.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全球历史的 生命线》 2德国历史学家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 3英国史学大师汤因比的《历史研究》 4英国著名作家韦尔斯的《世界史纲》 5吴于厪、齐世荣的《世界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 谢谢欣赏!
五、精彩语句
1.我也感到不安,因为我 担心 中国读者在阅读时不会给予足够 的批评。 人类阅读任何东西都应提出 批评,这是应为我们正生活在一个 没有任何什么东西能作为纯真理 或完整的模式而被人接受的时代。
2.本书是一部世界史,其主要 特点就在于: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 某一国家和地区的历史: 关注的是整个人类,而不是局 限于西方人或非西方人。
历史对今天的启示 从世界历史看地区自治与全球统一 第七编 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 第26章 欧洲的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 第27章 欧洲的政治革命 第28章 俄国 第29章 中东 第30章印度 第31章 中国和日本 第32章 非洲 第33章 南北美洲和英国自治领 第34章波利尼西亚 第35章 全球统一性的巩固 历史对今天的启示 马克思的预期与世界历史的发展 第八编 1914年以来西方衰落与成功的世界 第36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全球性的影响 第37章殖民地世界的民族主义起义 第38章 1929年以前欧洲的革命与和解 第39章 五年计划和大萧条 第40章 走向战争(1929-1939年) 第41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球性影响 第42章 诸帝国的终止 第43章 大同盟、冷战及其后果 第44章第二次工业革命:全球性影响 历史对今天的启示 后记
全球通史简介

全球通史全书材料新、范围广,除了政治、经济外,还涉及军事、文化、教育、宗教、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并吸收了20年来世界历史学研究诸领域的新成就,有强烈的现实感。
自问世以来,赞誉如潮,被译成多种语言流传于世,可谓经典之中的经典。
作者文笔隽永、笔力深厚、才思横溢,整部着作前后一贯。
这部通史被认为是第一部由历史学家运用全球观点囊括全球文明而编写的世界历史。
作者:[美]斯塔夫理阿诺斯译者:吴象婴梁赤民(1999-05出版)的全球通史,分为(1500年以前的世界)和(1500年以后的世界)两册,目录如下:1500年前的世界第一编文明之前的人类第一章引言:世界史的性质第二章人类——食物采集者第三章人类——食物生产者第二编欧亚大陆的古代文明(公元前3500-1000年)第四章古代文明的起源第五章古代文明诸类型第六章古代文明的结束第三编欧亚大陆的古典文明(公元前1000年-公元500年)第七章最初的欧亚文化高度发达的核心区-公元500年)第八章希腊和罗马的文明第九章印度文明第十章中国文明第十一章古典文明的终结第四编欧亚大陆的中世纪文明,500-1500年第十二章欧亚大陆文化高度发达的核心区-1500年第十三章伊斯兰教的兴起第十四章突厥人和蒙古人的侵略第十五章传统的拜占庭第十六章传统的儒家文明第十七章革命的西方文明第五编1500年以前的非欧亚大陆世界第十八章非洲第十九章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第二十章欧洲扩张前夕的世界后记1500年以后的世界序言第一编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第一章导言:从地区史到全球史第二章西欧扩张的根源第三章西欧扩张时的穆斯林世界第四章西方扩张时的儒家世界第五章西方扩张时的非欧亚大陆世界第二编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年第六章西欧的扩张:伊比利亚阶段,1500-1600年-1763年第七章西欧的扩张:荷兰、法国、英国阶段,1600-1763年第八章俄国在亚洲的扩张第九章这一时期对世界历史的意义第三编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年第十章科学革命-1914年第十一章工业革命第十二章政治革命第十三章俄国第十四章中东第十五章印度第十六章中国和日本第十七章非洲第十八章南北美洲和英国自治领第十九章这一时期对世界历史的意义第四编1914年以来西方衰落和成功的世界第二十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全球性的影响第二十一章殖民地世界的民族主义起义第二十二章1929年以前欧洲的革命与和解第二十三章五年计划和大萧条第二十四章走向战争,1929-1939年第二十五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球性的影响第二十六章从大同盟到冷战第二十七章诸帝国的终止第二十八章两极分化的结束第二十九章西方的衰落与成功第三十章后记:我们的黄金时代吗?历史对我们今天的意义附章第二次工业革命:全球性的影响译后记重要意义: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作为全球史观的代表作,对于中国读者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2018年文化地理尔雅课课后习题

1.1地理学思想史1.什么是现代地理学所依托的基础?地理大发现2.地球是圆的这一理论是被()的航海切身经历证实麦哲伦3.历史上通过欧亚大陆腹心地带以陆上交通形式进入到中国的路径被称为()。
丝绸之路4.文化现象的空间分布与文化现象的形成是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关键问题。
√1.2近代地理学与地理学家1.()提出了纬度地带性,为科学地理学的创立做出巨大贡献。
洪堡2.近代地理学和地理学家早期以()为中心。
德国3.德国地理学家李特尔对近代地理学的主要贡献在于()。
区域地理的描述4.德国人文地理学家拉采尔认为哪三种地理因素支配人类迁移及发展?()位置、空间、界限5.康德的星云说是目前解释宇宙最接近事实的假说。
()√1.3文化地理的概念及其发展脉络1.()是源于希腊人的“文化”所代表的内容?耕作、教育、教养2.()不属于自然地理学的范畴。
交通3. 哪个时期的文化指的是培养公民参加政治活动的品质和能力?()古罗马时期4.中世纪的“文化”与宗教活动有直接关系的认知是否正确。
()√5.自然地理学和政治地理学是系统地理学的两个分支。
()×1.4文化地理的地位及其研究的内容1.()理论是西方在探讨文化源地过程中最早提出来的?泛埃及论2.在营造文化景观过程中,人作为文化之中的一个核心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是指()?文化生态3.文化区是文化地理研究的终结点,文化源地是一切问题的起始点。
()√4.世界文化的唯一源地在埃及属于泛埃及论。
()√2.1文化的起源1.认为文化是人类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哲学家是()。
马克思2. ()时期建成的巴黎凯旋门。
拿破仑时期3.中国古人把圣人或者祖宗归结为文化的起源。
()√4.世界文化源地具有单一性,两河流域是世界文化的中心。
()×2.2文化的积累和发展1.在文化积累过程中,文化发展新阶段的代表是()的增加。
异质文化2.中国古人认为()是帝王之尊?北方3.()不属于中国古人排序方式。
六道4.【多选题】文化积累包括哪些形式()?物质,民族,外来文化的积累5. 【多选题】文化积累是通过哪些形式实现的?()语言,文字2.3文化的突变1.特质完全不同的两种文化经过接触产生的一种新文化的过程是指()。
新教材2023年高中历史 第1单元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课件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2)消极影响 ①扩张战争使大量的人民流离失所,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 失,破坏了生存环境。 ②在阿拉伯地区传播基督教,为后来的十字军东征埋下了种子。
3.古代希腊海外殖民活动产生的影响 (1)给殖民地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移民运动的性质是一种政治、 经济扩张,移民城邦与原有母邦是侵略、奴役和剥削的关系。 (2)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壮大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工商业奴隶主 与平民结成同盟,这是希腊城邦政治发展上的一大特点。通过反抗贵族 斗争,奴隶制民主政治代替了贵族政治。 (3)加强了城邦和海外各地的联系,客观上促进了各城邦及希腊人与 殖民地人民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为希腊接触并吸收埃及、巴比伦和腓尼 基的文化提供了方便条件。
(2)统治表现 ①它继承了西亚地区传统的___君__主__专__制___制度。 ②国王是整个政权的核心和最高主宰,他的权力被认为来自神。地 方实行__行__省__制____,行省总督和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和制约。 ③帝国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由 __波__斯__人____担任最重要的职务,以统治社会发展水平和风俗都非常不__和广大平民的辛勤劳动,帝国内不同地区经 济联系的加强,以及贸易的发展,帝国在1—2世纪达到空前繁荣。
(3)基督教的产生:1世纪,__基__督__教____产生于巴勒斯坦,影响逐渐 扩大,到4世纪末成为罗马帝国国教。
(4)危机:__3_世__纪____之后,官僚体系和职业军队使人民的负担不断 加重,同时,边境压力也逐渐加大,罗马帝国陷入危机。
三、文明的交流 1.技术的交流 (1)农耕技术的传播:西亚的__农__耕____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 北非一些地区。 (2)冶铁技术的传播:冶铁技术起源于西亚,从那里扩散到埃及和希 腊等地。 2.艺术的碰撞 (1)神话: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成为__希__腊__神__话____的重要内容。 (2)雕刻: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模 仿___埃__及___。
古典文明时期

尔兰皈依基督
教
449~452年阿 提拉和匈奴人 攻入西欧
《匈人王阿提 拉》
吉本《罗马帝
476年北方日
原因:1蛮族
国衰亡史》 罗马盛衰原因
耳曼民族攻入 入侵2基督教3 论(孟德斯
罗马,西罗马 东西分裂
鸠)
帝国灭亡
标志:
进入中世纪 古典文明终结
约BC2000中国 进入夏王朝
此后中国部分 单独列示
夏商西周期
阿摩利人灭苏
美尔人的乌尔
古巴比伦王国 第三王朝
(前1894年前1595年) 汉谟拉比
公元前1792年 即位 公元前1772年 法典
两河流域
四大文明古国 古埃及
最初独立的欧 亚大陆多样文 明(BC2000年 一BC800年)
古印度
第一个帝国
罗奔尼撒同 公元前431~
前404年第二
次伯罗奔尼撒
BC404年,在 战争
波斯的帮助
下,斯巴达打
败雅典,成为
斯巴达时期 (前404-前 338)
延续27年的伯 罗奔尼撒战争 的胜利者和全 希腊的霸主
古典文明(公 元前2000-公 元500年)
欧亚大陆文明 互动趋于整体 化(公元前 800年一公元 500年)
山大大帝(腓 BC327-BC325
力三世)
BC323
杀 《希腊化史: 亚历山大大帝 》 远征印度
病逝
亚历山大的征
服与神话 公元前146年
希腊成为罗马
的行省 罗马王政时代 公元前753年
前753-前509 罗马城建立 公元前509年
塔克文王政权
覆灭。共和国
建立
BC322
印度进入孔雀 王朝
《全球通史》

•第十六章 传统的儒家文明 •第十七章 革命的西方文明 •第五编 1500年以前的非欧亚大陆世界 •第十八章 非洲 •第十九章 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 •第二十章 欧洲扩张前夕的世界 •后记 •1500年以后的世界 •序言 •第一编 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 •第一章 导言:从地区史到全球史 •第二章西欧扩张的根源 •第三章 西欧扩张时的穆斯林世界 •第四章 西方扩张时的儒家世界 •第五章 西方扩张时的非欧亚大陆世界 •第二编 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年 •第六章 西欧的扩张:伊比利亚阶段,1500-1600年-1763年 •第七章 西欧的扩张:荷兰、法国、英国阶段,1600-1763年 •第八章俄国在亚洲的扩张 •第九章 这一时期对世界历史的意义 •第三编 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年
作者简介:斯塔夫里阿诺斯
•L.S.斯塔夫里阿诺斯(Leften Stavros Stavrianos)(1913—2004) •美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 1913年生于加拿大温哥华。不列颠哥伦比亚 大学毕业,在克拉克大学获文科硕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曾任美国加 利福尼亚大学的历史教授、西北大学的荣誉教授和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 心的研究员。斯塔夫里阿诺斯博士曾因杰出的学术成就而荣获古根海姆 奖、福特天赋奖和洛克菲勒基金奖。 斯塔夫里阿诺斯教授于2004年3月 23日在美国加州荷亚去世。
点评
• 波里比阿 • 当代世界的痛苦就如产妇分娩时的阵痛,一个规模空前的 人类社会正在如此巨大的痛苦中诞生……我们目击的一切 重大事件的共同特点是全球性,把我们目击的重大事件与 过去的、有史以来的一切重大事件区别开来的也正是全球 性。 •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高毅 • 本书享誉世界几十年,与汤因比的《历史研究》齐名,但 比《历史研究》通俗易懂。与《梦的解析》、《广义相对 论的基础》、《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时间简史》 等并列为20世纪影响世界的十本书。
古代文明的定义与分类概述

古代文明的定义与分类概述古代文明,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涵盖了多个地域和时期。
它不仅仅是文化与艺术的表现,更是整个社会生活的综合体现。
通过对古代文明的定义与分类的概述,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
一、古代文明的定义古代文明是指人类历史上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社会形态,具备高度成熟的社会结构、发达的文化艺术、先进的科技水平以及较为完善的制度与法律。
它代表了人类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是人类社会从原始群体走向高度组织化的标志。
二、古代文明的分类古代文明可以根据地域和历史时期的不同进行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欧亚大陆的文明欧亚大陆的文明是指古代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古希腊、古罗马以及中国、印度等地区和国家的文明。
这些文明以其独特的文化、艺术和科技成就在世界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例如,古埃及以其宏伟的金字塔和尼罗河文明而闻名,古希腊以哲学、文学和艺术等方面的成就而独树一帜,古中国以其伟大的长城和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而著名。
2. 美洲的文明美洲的文明主要指古代印加、玛雅和阿兹特克等文化。
这些文明发展于亚马逊雨林和中美洲地区,拥有复杂的城市和农业系统。
例如,印加文明以其宏伟的马丘比丘遗址和丰富的农业实践而闻名,玛雅文明以其精确的日历系统和壮观的城市遗址而独树一帜。
3. 非洲的文明非洲的文明主要指古埃及文明和其他非洲部落的文化成就。
古埃及以其庞大的金字塔、伟大的法老和复杂的社会结构而闻名,展现出独特的宗教、农业和工艺等方面的成就。
4. 亚洲其他地区的文明除了中国和印度之外,亚洲的其他地区也有许多古代文明,如古日本、波斯和韩国等。
这些文明在农业、艺术、建筑和社会制度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例如,古波斯以其独特的低浮雕艺术和宏伟的波斯建筑而闻名,古日本以其独特的传统文化和精湛的工艺品而独树一帜。
总之,古代文明的定义与分类概述了不同地域和历史时期的文明特点。
它们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制度等方面都有自己的发展趋势和成就,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历史和文化遗产的关键。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讲义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讲义第一章世界欧亚大陆上古文明1.文明的定义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
具备城市、文字、宗教、艺术等特征。
2.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埃及、巴比伦、希腊、印度。
这些国家都在世界欧亚大陆上。
3.文明的创造者文明的创造者不一定是指国家的创造者,更多的是指个别人物。
如:古印度的释迦牟尼、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等。
第二章希腊古典文明1.政治制度古希腊有两种政治制度:城邦制和民主制。
城邦制是指一个城市和周围的乡村组成一个政治实体,民主制是指百姓的意志决定国家的政策。
2.文艺成就古希腊的文艺成就很高,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戏剧。
古希腊有三位著名的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德斯。
3.哲学思想古希腊的哲学思想重视人的价值,代表人物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
第三章印度古典文化1.宗教信仰古印度有六大宗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佛教和印度教。
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印度教的信仰非常复杂,有多神论和一神论等不同的信仰形式。
2.政治制度古印度的政治制度与古希腊相似,是以城邦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同时也有君主制和民主制。
3.艺术成就古印度的艺术成就非常高,特别是建筑、绘画和雕塑方面。
其中著名的有泰姬陵、埃洛拉洞窟寺庙等。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的讲义,希望可以帮助到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提高历史素养,也希望大家在学习历史的时候,不仅可以掌握知识要点,更要理解其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全球通史简介

全球通史简介全球通史简介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这部潜心力作——《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第7版修订版)(中文版)(上下册)》自1970年初版问世以来,赞誉如潮,被译成多种语言流传于世,可谓经典之中的经典。
第7版在保留原文精华的基础上,融入了时新的研究成果。
新增了数百幅生动珍贵的图片和脉络清晰的地图,使这部名著在内容和体系上更加完善。
作者文笔隽永,笔力深厚,才思横溢,整部著作风格前后一贯,令您在颇具历史韵律的行文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内容简介本书分八个部分,四十四个章节,主要讲述了世界历史的进化,世界文明的发展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作者着眼于全球,侧重于那些有影响的、促进历史发展的历史事件,其中包括原始社会、欧亚大陆的古代文明、欧亚大陆的原始文明、欧亚以外的世界、地区分割后的世界、西方世界的崛起、西方人统治的世界、西方的衰落与成功等八个主要的部分。
重点突出,主题鲜明,着重有三个主要的问题,即(1)欧洲扩张的根源;(2)欧洲扩张前的儒家文化、穆斯林和其它非欧洲的世界;(3)欧洲扩张的各个历史时期:伊比利亚时期,荷兰、法国、英国时期,沙俄时期。
本书为上册。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这部潜心力作自1970年初版问世以来,赞誉如潮.被译成多种语言流传于世,可谓经典之中的经典。
第7版在保留原文精华的基础上.融入了时新的研究成果.新增了数百幅生动珍贵的图片和脉络清晰的地图,使这部名著在内容和体系上更加完善。
作者文笔隽永,笔力深厚,才思横溢,整部著作风格前后一贯,令您在颇具历史韵律的行文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作者简介作者:(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译者:吴象婴斯塔夫里阿诺斯,斯塔夫里阿诺斯是美国加州大学的历史学教授,享誉世界的历史学家,曾获得过古根海姆奖、福特杰出教师奖和洛克菲勒基金奖等一系列学术荣誉。
虽然他以《全球通史》闻名全世界,但实际上他著述颇丰,还有大量其他作品为学术界所称道。
除《全球通史》外,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其他作品还包括《1453年以来的巴尔干各国》、《奥斯曼帝国:它是欧洲的病人吗?》、《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和《源自我们过去的生命线:新世界史》等。
2018年文化地理尔雅课课后习题

1.1地理学思想史1.什么是现代地理学所依托的基础?地理大发现2.地球是圆的这一理论是被()的航海切身经历证实麦哲伦3.历史上通过欧亚大陆腹心地带以陆上交通形式进入到中国的路径被称为()。
丝绸之路4.文化现象的空间分布与文化现象的形成是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关键问题。
√1.2近代地理学与地理学家1.()提出了纬度地带性,为科学地理学的创立做出巨大贡献。
洪堡2.近代地理学和地理学家早期以()为中心。
德国3.德国地理学家李特尔对近代地理学的主要贡献在于()。
区域地理的描述4.德国人文地理学家拉采尔认为哪三种地理因素支配人类迁移及发展?()位置、空间、界限5.康德的星云说是目前解释宇宙最接近事实的假说。
()√1.3文化地理的概念及其发展脉络1.()是源于希腊人的“文化”所代表的内容?耕作、教育、教养2.()不属于自然地理学的范畴。
交通3. 哪个时期的文化指的是培养公民参加政治活动的品质和能力?()古罗马时期4.中世纪的“文化”与宗教活动有直接关系的认知是否正确。
()√5.自然地理学和政治地理学是系统地理学的两个分支。
()×1.4文化地理的地位及其研究的内容1.()理论是西方在探讨文化源地过程中最早提出来的?泛埃及论2.在营造文化景观过程中,人作为文化之中的一个核心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是指()?文化生态3.文化区是文化地理研究的终结点,文化源地是一切问题的起始点。
()√4.世界文化的唯一源地在埃及属于泛埃及论。
()√2.1文化的起源1.认为文化是人类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哲学家是()。
马克思2. ()时期建成的巴黎凯旋门。
拿破仑时期3.中国古人把圣人或者祖宗归结为文化的起源。
()√4.世界文化源地具有单一性,两河流域是世界文化的中心。
()×2.2文化的积累和发展1.在文化积累过程中,文化发展新阶段的代表是()的增加。
异质文化2.中国古人认为()是帝王之尊?北方3.()不属于中国古人排序方式。
六道4.【多选题】文化积累包括哪些形式()?物质,民族,外来文化的积累5. 【多选题】文化积累是通过哪些形式实现的?()语言,文字2.3文化的突变1.特质完全不同的两种文化经过接触产生的一种新文化的过程是指()。
备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知识导图第九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和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九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和中古时期的世界古代人类先后经历了早期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和中古时期(5—15世纪)的世界各区域文明发展两个历史阶段。
世界多元文明的诞生、发展并相互交流是这一历史时期的突出特征。
1.早期文明的产生与发展(1)政治上:随着阶级、国家和文字的出现,人类社会开始迈入文明时代。
最初的文明主要产生在大河流域,西亚、埃及、印度、希腊和中国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格局。
自公元前6世纪起,农耕文明进一步发展,跨区域的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崛起,把欧亚大陆的农耕文明逐渐连接起来。
(2)经济上:农牧业的产生,使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
大河流域的古代人类以农耕生活为主,而古希腊和罗马的海外贸易则相对发达。
大河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交相辉映。
(3)文化上:古代各文明区域在文字、文学、科技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不同区域文明基本独立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和制度,并逐渐向外扩展,不同地区的文明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加强交流,并相互影响。
2.中古时期的世界(1)政治上:西欧的封君封臣制、王权专制、城市自治和教会神权统治并存,东欧的拜占庭和俄罗斯两大帝国得以发展。
在亚洲,西亚的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先后成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南亚的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先后兴起,东亚的日本和朝鲜学习唐制,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在非洲,以加纳、马里和桑海为代表的古国兴起。
在美洲,印第安人创造了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
(2)经济上:西欧封建庄园盛行,城市工商业经济繁荣,天主教会是最大的封建主。
亚欧帝国的工商业经济发达,城市繁荣,商贸往来频繁。
古代非洲和美洲均培育了一些重要的农作物,但经济总体落后。
(3)文化上:西欧城市大学得以发展,天主教会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亚非欧三大洲帝国文化各有特色,都城往往成为文化交流中心。
东亚的日本和朝鲜逐渐成为“中华文化圈”的组成部分。
非洲、美洲相对孤立,非洲受阿拉伯文化影响较深,美洲完全独立发展起了自己的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河 文明
最早的两河文明是城市类型,第一个中 心在苏美尔。 两河流域分为两部分,即北部的亚述和 南部的巴比伦尼亚(北部是阿卡德,南 部是苏美尔) 到公元前3000年时,苏美尔地区出现了 12个独立的城邦。各城邦互相争战,结 果被北方的印欧入侵者和南方的闪米特 人所征服。实际上美索不达米亚的历史 时闪米特人和印欧人为争夺这一肥沃的 大河流域而进行数千年斗争的历史。
这些向南入侵的雅利安人越过伊朗高原 进入两河流域。在此之前两河流域的亲 代文明变换了很多国家形态。从苏美尔 到阿卡德,到古巴比伦,到亚述,再到 新巴比伦。尽管国家形态在变换,但都 属于同一种文明。 最初到两河流域的雅利安人有两支:一 支叫米底人,另一支叫波斯人。到公元 前600年前后,随着波斯人和米底人的 入侵两河流域的亲代文明彻底解体,结 果导致新的文明形态即波斯帝国的产生。
西迁第二站:锡尔河流域
公元160年左右,北匈奴迁至锡尔河流 域的康居国。
西迁第三站:顿河以东,里海
以北
公元290年左右,北匈奴出现在顿河以 东的阿兰国。双发大战,阿兰国国王战 死,匈奴人征服阿兰国。
西迁第四站:顿河以西,多瑙
河以东
北匈奴凭借阿兰国的补给和休整,彻底 恢复元气。公元374年,匈奴人发动了 对东哥特人的进攻,东哥特人战败西逃 匈奴人在德涅斯河击败西哥特人。西哥 特人向西逃至多瑙河。后经罗马帝国皇 帝批准,进入帝国避难。 公元400年,匈奴在乌尔丁的领导下, 开始向西大规模入侵,一举夺得多瑙河 盆地,并一度攻入意大利。这一系列的 进攻迫使多瑙河流域的各个部落为躲避 匈奴人而向西进军西罗马帝国腹地。
英雄时代 希腊罗 马文明 波斯帝国 古代印度 秦汉帝国 文明
匈奴人和亚欧草原游牧民族的大入侵和四大宗教伦理体系 的确立
宗教时代 基督教 文明 伊斯兰教 文明 佛教—印 儒家伦理 度教文明 文明
蒙古人和突厥人的大入侵 西方近代工业文明崛起
爱琴文明
古代 文明 的类 型
两河文明
哈拉帕文明 夏商周文明 埃及文明
自然:低下活火山活动使大量的泥浆涌 出地面,堵塞印度河道,形成一个很大 的湖泊,把摩亨佐达罗全部淹没。 人为:雅利安人由中亚入侵印度才导致 哈拉帕文明消亡,之后在文化融合的基 础上产生了以吠陀教和婆罗门教为标志 的古代印度文明。
夏商 周文 明
夏商周文明在雅利安人的入侵浪潮中能 够幸免于难是因为中国与西部文明地区 隔着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和昆仑山。 高山峻岭遏制住了雅利安人的入侵浪潮。 但中国的夏商周文明却受到蒙古利亚人 和汉藏语系内一些游牧民族的入侵。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早在商代来自西北 方的游牧民族就频频地威胁和骚扰黄河 流域的农耕文明。这些游牧民族被贬称 为鬼方,鬼戎,昆夷,猃狁,到秦汉时 期形成统一的匈奴部落。当时人把这些 来自西北的游牧民族贬称为戎狄,西边 为戎,北边为狄。
• 6、汪达尔人的迁徙 →进入西罗马 在北非的行省迦太基→ 534年,为 拜占廷所灭。 • 7、东哥特人的迁徙→ 489年在意 大利北部、中部建国→ 554年为拜 占廷所灭。 • 8、终点568年,伦巴德人的迁徙 →以拉文那为中心,后被法兰克灭 亡,并献给教皇,奠定了教皇国 基础。
游牧 世界 对农 耕世 界的 第二 次大 入侵
从公元前2世纪到到公元1世纪匈奴人在 汉朝军队的主动进攻之下而向西迁徙。 当时欧亚草原上的月氏人,阿兰人,东 哥特人,西哥特人纷纷向西迁移。在第 二次入侵浪潮中,匈奴的入侵和日耳曼 人的迁徙导致罗马帝国和秦汉帝国等第 二代文明的瓦解。至此,人类的第二代 文明纷纷瓦解,通过形态嬗变产生人类 第三代文明(印度例外,因为印度过早 地确立高级宗教价值体系,提前进入第 三代文明形态。)
波斯文明可以看成两河流域文明 的子代文明。它与亲代文明之间 以游牧入侵者为文明嬗变的重要 媒介,也正是雅利安民族与两河 流域的闪米特文化互相杂交,才 导致第二代文明——波斯文明的 产生。
哈拉 帕文 明
古印度至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 孟加拉,尼泊尔,不丹等南亚次 大陆的合称。 哈拉帕文明存在于公元前2500 年—1750年,大体上与我国文献 记载的夏朝同时。哈拉帕文明以 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为代表。城 市的繁荣曾使哈拉帕文明盛极一 时,但几百年后却逐渐消亡。
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指出埃及文明 在公元前1600年希克索斯人被驱逐是已 经死掉了。埃及文明的悲剧在于它的纯 洁性,也正是这种纯洁性使埃及很早就 丧失了自我发展的动力。直到罗马帝国 把埃及变成自己的一个行省,古代埃及 文明最终结束。 所以说古代埃及文明绝嗣的主要原因是 它没有与游牧民族在文化杂交的基础上 产生子代文明。
爱琴 文明
向西南迁徙的游牧民族包括爱奥尼亚人, 阿卡亚人和多利亚人。他们进入巴尔干 半岛后摧毁了当地的克里特迈锡尼文明。 这些侵入希腊半岛的游牧民族可以分三 次入侵浪潮。 第一次浪潮主要是爱奥尼亚人。他们以 一种比较和平的方式渗透到爱琴世界, 希腊半岛,小亚细亚和西亚,建立很多 泛希腊城邦。到公元15世纪前后,从北 方来了一个较为凶猛的民族,他们自称 阿卡亚人。他们侵入希腊半岛后摧毁克 里特文明,然后在希腊东北角,一个叫 迈锡尼的地方建立一个模仿克里特文明 的迈锡尼文明。
古典文明的终结
古典文明的衰落 蛮族的入侵 日耳曼人和匈奴人在西方 蛮族对西方的不断入侵 西方的巨大例外
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及其“文化杂 交”对旧大陆文明嬗变的影响
神话时代 爱琴文 明 两河文明 埃及文明 哈拉帕文 夏商周文 (绝嗣) 明 明
雅利安民族和其它游牧民族的大入侵和高级宗教的产生
匈奴
匈奴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北方民族, 祖居在亚欧大陆的游牧民族。属 北亚人种与原始印欧人种的混合。 (雅利安人的一种)在中国汉朝 时期曾称雄北方,后被汉朝击败, 部分降汉,部分西迁,后该民族 融入汉族而消失在中国历史舞台。
西迁第一:伊犁河流域
北匈 奴西 迁
公元91年后,战败的北单于率残部逃到 伊犁河流域的乌孙国,在其立足后仍出 没于天山南北,实施掠夺。 公元119年,北匈奴攻陷伊吾城(今新 疆哈密),杀死汉将索班。为对付匈奴, 汉廷任班勇为西域长史。公元124 126年,班勇两次击退北匈奴,西域局 势开始稳定。 公元137年,汉将裴岑率军击毙北匈奴 单于呼衍王于巴里坤(今新疆巴里坤)。 公元151年,汉将司马达率军击败匈奴 新呼衍王。匈奴被迫向西撤退。
周代在西北边境广置烽火台就是为了防 止西北戎狄民族来犯。 在春秋战国时期,秦,燕,赵为了防止 西北游牧民族的侵犯而修建坚固的城墙。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将这些城墙连接起 来,构成万里长城。 从商朝到东周列国时代,西北的戎狄民 族不断对中原农耕地区发起进攻,但有 时也进行和平交往。这个冲突与融合的 过程经历春秋战国的动乱时代最终导致 中国第二代文明的产生,即秦汉帝国的 出现。
在公元11世纪前后,又从北方来了第三 个游牧民族,他们自称多利亚人。多利 亚人摧毁阿卡亚人建立的迈锡尼文明。 至此古典爱琴文明彻底终结。 多利亚人入侵希腊,使希腊陷入三个多 世纪的黑暗时代,整个社会倒退到梦寐 野蛮的史前时代。直到公元前8世纪, 在文化融合的基础之上形成崭新的希腊 城邦文明。希腊文明与后来的罗马文明 可以看古爱琴文明后的第二代文明形态。 它与古爱琴文明之间的中介正是操雅利 安语的北方游牧民族。
在疆土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匈奴人以匈牙利平原 为中心建立起强大的匈奴帝国。
建立 的国 家
• 1、起点:374年匈奴人渡过顿河→进入 哥特人地区→降服东哥特人→击败西哥 特人。 • 2、西哥特人迁徙→ 376年进入西班牙 →711年为阿拉伯人所灭。 • 3、 勃艮第人的迁徙→440年建立国家→ 532年为法兰克王国兼并。 • 4、盎格鲁人、萨克逊人迁徙进入不列 颠。 • 5、法兰克人的迁徙→ 481年建国—凡尔 登条约(三分天下,成为英、法、德、 意)。
秦汉帝国作为中国的第二代文明, 其产生情况虽然与西域几个文明 嬗变的情况不尽相同,但仍是游 牧民族对农耕世界冲突,融合的 历史结果。
埃及 文明
埃及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 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的第一次大 冲击浪潮中,能够幸免于难。 埃及位于地中海南部,来自北方 的游牧民族不善舟楫,难以越过 地中海去侵犯埃及。因此,埃及 除了在公元前17世纪受到闪米特 语系的希克索斯人的短暂入侵后, 再也没有受到其它游牧民族的入 侵。
游牧 世界 对农 耕世 界的 第三 次大 入侵
到了12世纪以后,当信奉四大宗教—伦 理价值系统的人们封闭局限在自己的文 化中的时候,亚欧草原上出现了新的不 安定因素。这些躁动不安定的因素主要 是蒙古高原上的蒙古人和中亚草原上的 突厥人,他们对南部农耕文明地区的进 攻构成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第三次大 入侵浪潮。 这次大入侵的结果,导致了一些国家灭 亡,但它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宗教—伦 理价值系统的文化特性和亚欧大陆文明 体系的基本格局。因为四大文明体系都 有了自己高级宗教—伦理价值系统以后 很难从根本上改变。
游牧 世界 对农 耕世 界的 第一 次大 入侵
第一次大入侵从公元前3000纪一直到公 元前600年左右,共持续1500多年。在 这段时间里游牧民族对刚出生农耕文明 发动了第一次大入侵及随之而来的文化 大融合。这次入侵的发起者主要是生活 在黑海和里海的操雅利安语的游牧民族。 在这次大入侵中,欧亚大陆上的几个亲 代文明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雅 利安民族分别向西南,正南,东南三个 方向入侵农耕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