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尤溪县第二实验小学数学课题组

自2012年10月本课题被立项以来,我们课题组在课题负责人韩章海校长的带领下严格按照课题实施方案开展课题研究活动。2012年12月20日举行开题仪式,2013年11月8日举行课题中期交流活动,进修学校詹祖权老师到场指导。课题实施以来,学校投入资金3000余元,用于教师外出学习、听课以及开展县校级教研活动等。现将课题实施1年来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课题实施过程

1、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自课题开题以来,我们在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理念的基础上,围绕本课题精选材料,分散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集中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有效教学》、《新课程下的创新备课》、《教师如何做研究》等专著。此外,我们要求每一位课题组成员平时要主动从有关报刊杂志和网上收集一些课题研究方面的理论文章,以进一步指导和充实我们的课题研究。

2、以活动促提高

活动,既为教师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更是促进教师提高课题研究水平的有力措施。

首先,积极参加县、校组织的各级各类活动,更新了教师的观念,开阔了教师的眼界。

其次,立足课堂,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以“教研”促“科研”。

课题研究课体现着我们课题研究组的思想和研究活动的进展,因此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研究的主阵地,在上好研究课上下功夫。每学期我们都安排了每月一次的课题研究研讨活动,我们采取的研究方法是:全体成员以年级组为单位,对教材先进行梳理,进行个人备课,再在教研组内进行讨论修改,然后立足课堂进行实践,集体评议时,执教老师要按照课题思想,说明为什么这样上,一名老师作中心评课,其他老师再集体评议,使每次研讨课都能让课题组的所有教师得到收获和提高。

第三,“请进来、走出去”活动。

每学期我校都要选派一定数量的老师到省、市、县学习、取经,尤其是优先安排课题组的老师参加,这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组老师的一种激励吧。另一方面积极与兄弟学校加强沟通,增进校际间的交流。我们分别与溪尾、光明中心小学进行了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同时每学期我校总会安排至少一次的讲座。每一次聆听专家的讲座,都会让老师们了解到许多先进的理念,都会让老师们更深入地反思自己!

第四,课题组沙龙活动。

为了进一步探讨数学练习活动材料的选择和开发研究,使我们的研究工作更加切实有效,我们除了每学期一次的研讨会、每月一次的研究课和理论学习外,这学期还举行了一次课题沙龙活动。每一位课题组成员都交流了自己研究的重点和收获,同时也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和困惑,并对本课题的研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研究的成效分析

1、学生方面

(1)、学生“问题意识”逐步得到培养。

你在课堂上或生活中给别人提出过数学问题吗?

当你面对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时,你会想到学过的数学知识吗?解决过的数学问题吗?

调查结果表明,有90%以上的同学不会主动向别人提出数学问题,也没有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意识和经历,他们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在一年的课题研究中,我校数学组教师组织了学生写数学日记、编数学小报,同时要求学生根据在校外收集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等活动,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这就促进学生主动的去观察生活,从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

(2)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促进学生的思维的发展。

课堂教学的目的,绝不是要消除差异性,而是为了给每个同学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条件,促使他们更好地发展。“解决问题”给学生提供了依据各自的数学现实,调动各自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运用有个性的思维方式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虽然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不同,思维水平的高低不同,但只要教师能创设好平台,做到人人参与,亲身经历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就能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有利于拓展学生学习数学的空间。

课题的实施,使学生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学生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同时,还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发现,把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学得更加有滋有味。在这两年多来,笔者带领学生共同研究了“购物中的数学问题”、“旅游中的数学问题”、“拉面中的数学问题”、“汽车里的数学问题”、“报刊中的数学问题”、“菜场上的实际问题”等问题,使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充分挖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资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数学问题比以前更感兴趣、更主动、更有热情地投入数学学习中去。

课题的实施,促使学生学习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地加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强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是人们要想深

入了解和认识事物,就必须亲自参与尝试、体验、亲自去做。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教学时,通过让每个学生制作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礼品盒,在制作前的材料准备、制作的过程中就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表面积、体积的概念,理解到位,不仅体验深刻、而且学得扎实。又如:学生在学完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回家对客厅、厨房、卧室等动手实践操作进行了测量,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不仅会计算规则的图形,碰到障碍物时会想办法进行线段的平移,得以顺利地解决,同时当碰到有些不规则的客厅,会利用解决组合图形的分、割等方法灵活转化,特别是类似扇形一样比较复杂的图形,有学生采取大量地分割近似地看成若干个长方形计算求得;有人请家人帮助,知道扇形的面积;有人……

2、教师方面

(1)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实现了角色的转变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是“应试教育式”,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即根据不同的问题,教师一开始就像一只“领头雁”,教师“讲”,学生“听”以这样单一的方式传递问题的答案。通过课题的实施,我们积极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使我们的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真正的引导者。在课堂上,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插手,遇到难处,教师只是合理,适当地加以点拨、引导,决不以教代学;学生针对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独特观点时,教师认真地倾听,适时的点拨、评析,时时刻刻注意尊重学习的主体——学生,即使是与自己的观点相悖,也不一棍子打死。那怕学生的观点实在不可取,教师也是委婉地否定,时刻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学生与教师之间在合作的课堂学习中建立了融洽的朋友关系,教师的主宰者。

(2)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相长”学生由于问题意识的能力加强,各方面都得到了发展,而且学生自己享受体验的课堂教学往往要比那些单向灌输的课堂更难以驾驭,教师就要不断地学习,使自己的教学适应现在的课堂,这样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就应该做到从学生学习需要出发,以促进学生“怎样有效地学”为主要思考坐标,重点解决学生“学什么” “怎么学”“学到什么程

度”“采用什么方式学”等问题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上带着一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去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长此以往教师教学设计的能力就不断地在提高,教学过程也不断地得到优化。

三、存在的问题

(1)老师自身的理论功底还不够扎实。

(2)课堂教学时学生的质疑能力还是有待培养。

(3)学生虽然敢问,善问了一点,但离“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尚有一段距离。

四、今后研究方向

1、课题组也发现,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不能局限于课堂,应向课前和课后拓展和延伸,因为课前和课后为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为此,下学期计划建立一个以“问题”为中心,融课前、课内、课后于一体,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交替运用的综合学习操作策略,努力呈现“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理想效果。

2、努力克服教师的自身因素对意识培养的阻滞作用,加强自身学习。随着课堂预设项目的减少、“意外” 因素的增多,以及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全面,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拥有更完整的知识结构和更扎实的专业基础,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教和学的重点,对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成竹在胸。下一步实验教师要加大自身业务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五、阶段性成果

1、在教育理念引导下,在实验教师的大胆探索中,全体教师努力为学生营造“想问”的氛围,为学生争取了自由发展的机会、条件和情境,学生会积极思考,敢于提出各种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训练,学生由起初的肤浅的、未经思考的问题,变成了现在有价值的问题。教给了学生“会问”的方法

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乐于提问,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了提供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得到展示,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质疑水平的提高。同时也让学生、家长和教师共同参与评价,以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开始以鼓励评价为主,随着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对学生的评价要求也不断提高,努力使学生能提出一个个高质量,有创意的问题。教师作出了“乐问”的评价

2、经过较长时间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摸索,在汲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课题组逐步构建起一个有利于“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课堂教学具体操作模式。

(1)呈现问题:导入新课后,学生汇报自学中的发现问题,教师从中归纳整理,形成本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2)合作探究。围绕上述主要问题,学生在小组中充分交流、讨论,寻找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达成基本共识。

(3)集体交流。根据组内合作的收获和未解之处,进行组间的广泛交流,相互取长补短。教师充分参与其中,帮助解决一些难题,使学生认识趋于统一,正确掌握所学的知识。

(4)组织检测。教师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相应的检测。一方面对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给予肯定,另一方面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加以点拨。

(5)课堂反馈。教师及时让学生完成课堂作业,通过教师批阅、学生互查、集体评订等方式当堂反馈。做到当堂任务当堂完成,不留尾巴。

(6)课堂小结。回顾刚进行的学习,让学生说说:独立学习时有什么所得,在组内学会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方法,合作、探索时学习又有了什么新收获,对本节课的学习是否满意……教师对学生的小结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成绩,给予及时激励,让每个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为后继学习增进动力。

基本操作程序是:通过自学发现问题或设置问题情景—→展开讨论(包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活动)—→师引导启发—→再次进行互动以后的交流—→师获取反馈信息后的更高层面上的综合交流—→练习运用—→及时评价—→系统总结。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