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解直角三角形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2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含义、直角三角形五个元素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过程与方法】通过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逐步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数与形相结合的意义与作用,体会到学好数学知识的作用,并提高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从而体验“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产生后继学习激情,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难点】灵活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师:你还记得勾股定理的内容吗?
生:记得.
学生叙述勾股定理的内容.
师: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两锐角互余. 师:直角三角形中,30 °的角所对的直角边与斜边有什么关系? 生:30 °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师:很好!
二、共同探究,获取新知
1. 概念. 师:由sinA=, 你能得到哪些公式?
生甲:a=csinA.
生乙:c=.
师:我们还学习了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也能得到这些式子的变形.这些公式有一个共同
的特点,就是式子的右端至少有一条边,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
学生思考. 生:因为左边的也是边,根据右边边与角的关系计算出来的应是长度. 师:对!解三角形就是由已知的一些边或角求另一些边和角,我们现在看看解直角三角形
的概念.
教师板书:
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的边角关系,求出未知的边与角,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2•练习
教师多媒体课件出示:
⑴如图⑴和(2),根据图中的数据解直角三角形;
师:图(1)中是已知一角和一条直角边解直角三角形的类型,你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1:根据cos60°,得到AB=,然后把AC边的长和60°角的余弦值代入,求出AB边的长再用勾股定理求出BC边的长,/B的度数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即可得到
生2:先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得到/ B为30°,然后根据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出AB的值,再由sin60 =得到BC=ABsin60 ;从而得到BC边的长•
师:你们回答得都对!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了?
生3:可以求出AB后用AB的值和/ B的余弦求BC的长•
生4:可以在求出AB后不用三角函数,用勾股定理求出BC.
师:同学们说出这几种做法都是对的•下面请同学们看图(2),并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学生思考,计算•
师:这两个题目中已经给出了图形,现在我们再看几道题•
教师多媒体课件出示:
【例1】在Rt A ABC中,/ C=90°,/ B=42°',c=287.4,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师:你怎样解答这道题呢?先做什么?
生:先画出图形•
师:很好!现在请同学们画出大致图形•
学生画图•
教师找一生说说解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思路,然后让同学们自己做,最后集体订下•
解:/ A=90°-42 6'=47 54'.
由cosB=得
a=ccosB=287.4 X 0.742013.3.
由si nB^
b=csinB=287.4 X 0.6剂192.7.
教师多媒体课件出示:
【例2】在厶ABC中,/ A=55°,b=20 cm,c=30 cm.求厶ABC的面积 0ABC.(精确到0.1 cm2)
师:这道题是已知了三角形的两条边和一个角,求三角形的面积.要先怎样?
学生思考•
生:先画出图形•
师:对,题中没有已知图形时,一般都要自己画出图形然后呢?你能给出解这道题的思路
吗?
生1:先计算AB边上的高,以AB为底,AB边上的高为三角形的高,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就能计算出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了•
生2:还可以先计算AC边上的高,然后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师:很好!我们现在讨论以AB为底时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怎样求AB边上的高呢?
教师找一生回答,然后集体订正•
解:如图作AB上的高CD.
在Rt A ACD 中,CD=ACsi nA=bsi nA,
/•圧ABc=ABCD=bcsi nA.
当/ A=55°,b=20 cm,c=30 cm时,有
9 ABC=bcsinA= x 20 x 30sin55 °
=X 20 x 30 x 0.8192
~ 245.8(cm2).
教师多媒体课件出示:
【例3】如图,东西两炮台A、B相距2 000米同时发现入侵敌舰C,炮台A测得敌舰C在它的南偏东40°的方向,炮台B测得敌舰C在它的正南方,试求敌舰与两炮台的距离.(精确到1米)
师:这是一个与解直角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你能将它转化为数学模型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会.
师:这相当于已知了哪些条件,让你求什么量?
生: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和一条直角边,求它的斜边和另一直角边.
师:你回答得很好!现在请同学们计算一下.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指导,最后集体订正.
解:在Rt A ABC中,
•••/ CAB=9C°-Z DAC=50 ,=tan / CAB,
••• BC=ABtan / CAB=2 000x tan50^ 2 384(米)
又■/ =cos50 :
• AC=" 3 111(米).
答:敌舰与A、B两炮台的距离分别约为 3 111米和2 384米.
三、练习新知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课本第125页练习1的第(1)、⑵题.
教师找两生各板演1题,其余同学在下面做,然后集体订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