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解直角三角形2
23.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S△ABC=1/2bcsinA=1/2×20×30sin 55°=
1/2×20×30×0.8192=245.8
例4: 热气球的探测器显示,从热气球看一栋高楼顶部的仰角为 30°,看这栋高楼底部的俯 角为60°,热气球与高楼的水平距 离为120m,这栋高楼有多高(结果精确到0.1m)
分析:我们知道,在视线与水平线所
答:这栋楼高约为277.1m
练习
1 如图,在Rt△ABC,∠C=90°, 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AC = 2, BC = 6
A
2
C
6
B
2.在Rt△ABC中,∠C=90°, ∠B=34°,
c=10, 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B
(sin 34°=0.5592,cos 34°=0.8290, tan 34°=0.6745)
2两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3边角之间的关系caaasin斜边的对边cbbbsin斜边的对边cbaacos斜边的邻边cabbcos斜边的邻边baaaatan的邻边的对边abbbbtan的邻边的对边1三边之间的关系222cbaababcc在解直角三角形的过程中一般要用到的一些关系
操场里有一个旗杆,老师让小明去测量旗 杆高度,小明站在离旗杆底部10米远处,目测 旗杆的顶部,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34度,并 已知目高为1米.然后他很快就算出旗杆的高度 了。
34° 10
A
C
3.如图,为了求河的宽度,在河对岸岸边任意取 一点A,再在河这边沿河边取两点B、C,使得 ∠ABC=60 o,∠ACB=45 o,量得BC长为30米。 求河的宽度(精确到1米)
A
B
C
你想知道小明怎样 算出的吗?
?
34°
1米 10米
在解直角三角形的过程中,一般要用到的一些关系: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23.2 解直角三角形 课件(共14张PPT)
在Rt△PAD中,∵∠PAD=90°-60°=30°
AD 3PD, 12 x 3x,
x 12 6( 3 1) 18. 3 1
∴渔船不改变航线继续向东航行,有触礁危险.
巩固练习
1.小明为了测量其所在位置,A点到 河对岸B点之间的距离,沿着与AB垂 A m C 直的方向走了m米,到达点C,测得 ∠ACB=α,那么AB等于( B)
两边
2
(2)根据AC= 2 ,BC= 6
C
6 B 你能求出这个三角形的其他元素吗?
∠A ∠B AB
(3)根∠A=60°,∠B=30°, 两角
你能求出这个三角形的其他元
素吗? 不能
解直角三角形
解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求未知元素的
程.
A
事实上,在直角三角形的六个元素
(三条边,三个角)中,除直角外,
分析:作PD⊥BC,设PD=x,则 BD=x,AD=x+12,根据AD= 3 PD, 得x+12= 3 x,求出x的值,再 比较PD与18的大小关系.
D
解:
有触礁危险
D
理由:过点P作PD⊥AC于D.设PD为x, 在Rt△PBD中,∠PBD=90°-45°=45°. ∴BD=PD=x,AD=12+x.
b
c
如果再知道两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
个是边),这个三角形就可以确定下 来,这样就可以由已知的两个元素求
Ca
B
出其余的三个元素.
在解直角三角形的过程中,一般要用到下面一些关系:
(1)三边之间的关系 a2 b2 c2(勾股定理)
B
斜边c (2)两锐角之间的关系 ∠A+∠B=90°
∠A的对边a
23.2.2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第2课时 教案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2.2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教学设计例3 如图 23-16,一学生要测量校园内一棵水杉树的高度。
他站在距离水杉树8米的E处,测得树顶端A的仰角∠ACD为52°,已知测角器CE=1.6米,问树高AB为多少米?(精确到0.1m).例4 解决本章引言所提问题。
如图23-17,某校九年级学生要测量当地电视塔的高度AB,因为不能直接到达塔底B处,他们采用在发射台院外与电视塔底B成一直线的C,D两处地面上,用测角器测得电视塔顶部A的仰角分别为45°和30°,同时量得CD为50m,已知测角器高为1m,问电视塔的高度为多少米?(结果精确到1m).例5 如图23-18,一船以20n mile/h的速度向东航行,在A处测得灯塔C在北偏东60°的方向上,老师提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我们称为实际问题数学化,这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方法。
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比较、总结出在这些结论。
实际问题数学化,由实际问题画出平面图形,也能有平面图形想像出实际情景,再根据解直角三角形的来解决实际问题。
并且了解了仰角,俯角的概念。
引导学生再次思考。
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养成大胆猜测和想象的能力,积极参与数学问题的谈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强调易错点,加继续航行1h到达B处,再测得灯塔C在北偏东30°的方向上,已知灯塔C四周10 n mile 内有暗礁,问这船继续向东航行是否安全?分析:这船继续向东航行是否安全,取决于灯塔C 到AB航线的距离是否大于10 n mile解直角三角形应用的基本图形①不同地点看同一点(如图①);②同一地点看不同点(如图②)建筑物BC上有一旗杆AB,由距BC 40m的D处观察旗杆顶部A的仰角54°,观察底部B的仰角为45°,教师再给予点评、引导,然后共同完成问题的解决。
在探索中发现,这样才能理解其中的规律并能加以总结.通过问题的解决和延伸,引发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23.2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第二课时)
C
图5
归纳与提高
α
α
β
β
450
45°
30°
45°
30°
400
O
B
AO
B
A
P
C
30°60° A
45° 22000米 45°
O
B
P 45°°
3300°°
202000米
D
O
B
初探中考题
在我市迎接奥运圣火的活动中,某校教学楼上悬挂着宣传 条幅DC,小丽同学在点A处,测得条幅顶端D的仰角为 30°,再向条幅方向前进10米后, 又在点B处测得条幅顶 端D的仰角为45°,已知点A、B和C离地面高度都为1.44米 ,求条幅顶端D点距离地面的高度. (计算结果精确到0.1米) 参考数据:
(示意图不0.是374直6 角三角形0,(.92可米72)添加适当的0.辅404助0) 线示B意,图构中造的直边角、三在 角角关形系.二中或是,它将们已之知间条的件关(转米系化)(. 为米)
答:电线杆的高为10.5米。
E
α= 22°
D 1.2米
A
23米
C
问解题:2如、图如,图在,Rt在△A山BC坡中上,∠种A树=2,4°要,求相邻上、下两 树株距水(平相距离邻A两C=树5.5间m,的B水C⊥平AC距. 离)是5.5m,测得 斜坡的∵倾在斜角是2中4,°,求斜坡上相邻两树间的坡 面距离是多少?(精确到0.1m)
变题4:
汶川地震后,抢险队派一架直升
飞机去A、B两个村庄抢险,飞机在距地面450米上空的
P点,测得A村的俯角为30°,B村的俯角为60°(如
图5).求A、B两个村庄间的距离.(结果精确到米,
参考数据 2 1.414, 3 1.732 ).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2第1课时解直角三角形 课件(共19张PPT)
C
拓展提升
1.如图,在△ABC中,∠A=30︒,∠B=45︒,AC=2 ,求AB的长.解:作CD⊥AB于D,∠A=30°, ∴AD=AC, 在Rt△BCD中,∠B=45°,
2.已知,如图,在△ABC中,AD是边BC上的高,E为边AC的中点,BC=14,AD=12, .求: (1)线段DC的长; (2)tan∠EDC的值.解:(1)∵AD是边BC上的高,AD=12,
∠A的对边
斜边斜边
∠B的邻边
斜边
∠A的对边
∠A的邻边
∠B的对边
∠B的邻边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日
事实上,在直角三角形的六个元素中,除直角外,如果再知道两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这个三角形就可以确定下来,这样就可以由已知的两个元素求出其余的三个元素.
探索新知
例1 如图,在Rt△ABC中,∠C=90°,∠B=42°6',c=287.4,解这个直角三角形(精确到0.1).解:∵cosB= ,∴a=c cosB=287.4×0.7420≈213.3 . ∵sinB= ,∴b=c sinB=287.4×0.6704≈192.7 . ∠A=90º-∠B=90º-42º6′=47º54′ .
(2)∵E是斜边AC的中点, ∴DE=EC, ∴∠EDC=∠C, 在Rt∆ADC中, ∴
归纳小结
在解直角三角形的过程中,一般要用到下面一些关系:(1)三边之间的关系 (勾股定理)(2)两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3)边角之间的关系sinA= , sinB= , cosA= , cosB= ,tanA= , tanB= .
归纳
根据以上探究,解直角三角形有哪些类型?试填写下表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2第3课时方位角与解直角三角形 课件(共25张PPT)
方位角
北偏东
解:分两种情况:(1)如图①,在Rt△BDC中,CD=30 km,BC=60 km,∴∠B=30°.∵PB=PC,∴∠BCP=∠B=30°.∴在Rt△CDP中,∠CPD=∠B+∠BCP=60°. km,在Rt△ADC中,∵∠A=45°,∴AD=DC=30 km. km.
第23章 解直角三角形
23.2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第3课时 方位角与解直角三角形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重点
难点
1.理解并掌握方向角的概念.2.把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从而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
方向角的概念;方向角的辨别与使用.
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知识解决方向角问题.
回顾复习
归纳小结
解直角三角形的关键是找到与已知和未知相关联的直角三角形,当图形中没有直角三角形时,要通过作辅助线构筑直角三角形(作某边上的高是常用的辅助线);当问题以一个实际问题的形式给出时,要善于读懂题意,把实际问题化归为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日
例2 如图所示,某货船以24海里/时的速度将一批重要物资从A处运往正东方向的M处,在点A处测得某岛C在北偏东60°的方向上.该货船航行30分钟后到达B处,此时又测得该岛在北偏东30°方向上,已知在岛C周围9海里的区域内有暗礁,若继续向正东方向航行,该货船有无触礁危险?试说明理由.
23.2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QQQ
如图,在Rt△ABC中:∠C=90° (1)∠A=30°,AB=4,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2 (2)tanA= , 求∠A的大小。 2
B
A
C
回顾 坡度的定义:
坡面的垂直高度h与水平宽度l之比 叫做坡度(或叫做坡比),记作i
B
h i l
h
A
α l
E
注意:坡度(Slope)是地表单元陡缓的程度, 坡度是一个比值,它并不是表示一个度数。
A D
B
60°
(第4题)
A
(第3题)
C
D
当堂练习
5、如图,拦水坝的横断面为梯形ABCD,坡面AB 的坡度i=1︰1.5,坡面CD的坡度i=1︰3,试根据图 中数据求: (1)坡角α和β; (2)斜坡AB的长(精确B
α
6m
F
E
i=1︰3 β
C
当堂练习
6、如图是一座人行天桥的示意图,天桥的高是 10m,坡角是45°。为了方便行人,决定降低坡 度,使新的坡角为30°。若新坡脚需留3m的人 行道,问离原坡底A处11m的建筑物是否要拆除?
h
图(2)
范例
例题:如图,在山坡上种树,要求株距(相邻 两树之间的水平距离)是5.5m,测得斜坡的倾 斜角度是24°,求斜坡上相邻两树的坡面距 离(精确到0.1m)。
cos24 0.9135
B
24°
C
5.5m
A
当堂练习
1、一段坡面的坡角为60°,则坡度 i= 。 2、小明沿着坡度i = 的山坡向上 走了50m,这时他离地面25m。
探究
如图是某一大坝的横断面: (2)坡度i与坡角α之间有什么 关系?
B
α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3章解直角三角形23.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第二课时沪科版
≈3236
答:飞机A到着陆点AC的距离约为3236m.
2. 如图,沿AC方向开山修路.为了加快施工进度,要 在小山的另一侧的E处同时施工。如果从AC上的一点B, 使∠ABD = 140°,BD = 520m,∠D=50°,那么开挖点E 离D多远正好能使A,C,E成一直线(精确到1m)
解:要使A、C、E在同一直线上,则 ∠ABD是 △BDE 的一个外角.
(2)根据条件的特点,适当选用锐角三 角形函数等去解直角三角形; (3)得到数学问题的答案;
(4)得到实际问题的答案.
第131页习题23.2第2,3题
第二十三章
23.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第2课时
解直角三角形的常用等量关系
(1)三边之间的关系: a2+b2=c2(勾股定理)
(2)锐角之间的关系: ∠ A+ ∠ B= 90º
(3)边角之间的关系:
sin A a , cos A b , tan A a
c
c
b
sin B b , cosB a , tan B b
=
������������������ ������������������������ + ������������������������
������������+������
解方程,得
D1 30° C1 45 °
D 50 m C
B1
x=25( ������+1)≈68(m) AB=AB1+BB1≈68+1=69(m)
才能与已知建立起等
量关系?
D1 30° C1 45 ° D 50 m C
B1 B
解:设AB1=xm.
在Rt△AC1B1中, ∠AB1C1=90 °
最新沪科版23.2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第二课时)--测量物体的高
30°
9 0 0
使用测倾器测量倾斜角的步骤如下:
2、转动度盘,使度盘的直径对准目标M,记下此时铅垂线所指的读数。
M
P
30°
Q
探 究 一
测量底部可以直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
所谓“底部可以到达”---就是在地面上可以无障碍地 直接测得测点与被测物体的底部之间的距离. 如图,要测量物体MN的高度,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M
1、在测点A安置测倾器,测得M 的仰角∠MCE=α ; 2、量出测点A到物体底部N的水 平距离AN=l; 3、量出测倾器的高度AC=a,可 求出MN的高度。
C α
A
E
N
MN=ME+EN=l· tanα +a
如图,某中学在主楼的顶部和大门的上方之间挂一些彩 旗.经测量,得到大门的高度是5m,大门距主楼的距离是 30m,在大门处测得主楼顶部的仰角是30°,而当时侧倾器 离地面1.4m,求学校主楼的高度 (精确到0.01m)
作业一、实践操作
1. 分组制作简单的测倾器. 2.选择一个底部可以到达的物体,测量它的高度并撰写 一份活动报告,阐明活动课题、测量示意图、测得数据 和计算过程等. 3.选择一个底部不可以到达的物体,测量它的高度 并撰写一份活动报告,阐明活动课题、测量示意图、 测得数据和计算过程等. (下表作参考)
课题 测量示意图
测量项目 测得数据 第一次 第二次 平均值
计算过程 活动感受 负责人及参加人员 计算者和复核者 指导教师审核意见 备注
作业二、课外探究
若旗杆不在操场上,而在教 学楼顶,如何在操场上测得 旗杆的高度呢?
A
方案:
F β D α E B
分别解Rt △ABC、 C Rt △FBC,求出AC,FC。 ∴AF=AC-FC=a(tan β-tan α)
初中数学沪科版九年级上册第23章解直角三角形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江南联赛”一等奖
1.在Rt△ABC中,∠C=90°,BC=3,AC=3,则∠B的度数
为( C )
A.90° B.60° C.45° D.30°
23.2.1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一)
随堂练习
2.如果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30°,腰长为6 cm,那么这个
三角形的面积为(B )
A.4.5 cm2 B.9 3 cm2 C.18 3 cm2 D.36 cm2
28.6 ,
c
b
20
35°
C
a
B
∵sinB=
b c
,
∴ c=
b sinB
=
si2n035°≈
34.9 .
23.2.1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一)
课程讲授 例4 在△ABC中,∠A=550,b=20cm,c=30cm。
求三角形的面积S△ABC(精确到0.1cm2)。
解:作AB边上的高CD,在Rt△ACD中,
:
26
62
(1)a= ,b= ; 解:(1)∵a= 2 6 ,b= 6 2 ,
∴ c a2 b2 96 4 6 .
∵sinA=
a c
=
1 2
,
∴∠A=30°,
∴∠B=90°-∠A=60°.
23.2.1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一)
随堂练习
5.在Rt△ABC中,∠C=90°,根据下列条件解直角三角形
3,
23.2.1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一)
课堂小结
解直角三角形
概念
由直角三角形中的已知元素,求
出其余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
直角三角形.
已知两边解直角三角形
应用
已知一边和一锐角解直角三角形
九年级数学上册23.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解直角三角形课件新版沪科版
C
D
B
D′
第二十页,共23页。
思考2:有一块三形场地ABC,测得其中AB边长为 60米,AC边长50米,∠ABC=30°,试求出这个 (zhège)三角形场地的面积.
第二十一页,共23页。
必做题: 书本(shūběn)P93/4、P94/7题.
更上一层楼
第二十二页,共23页。
初涉中考题
课后思考:如图,某幼儿园为了加强安全管理,决定将园内的滑滑板 的倾角由45º降为30º,已知原滑滑板AB的长为5米,点D、B、C 在同一 水平地面(dìmiàn)上. (1)改善后滑滑板会加长多少?(精确到0.01) (2)若滑滑板的正前方能有3米长的空地就能保证安全,原滑滑板的
视线
仰角 俯角
水平线
视线
第五页,共23页。
合作与探究
【探究1】直升飞机在跨江大桥AB的上方P点处, 此时飞机离地面的高度PO=450米,且A、B、O三 点在一条(yī tiáo)直线上,测得大桥两端的俯 角分别为α=30°,β=45°,求大桥的长AB .
解:由题意(tíyì)得,
PAO 30, PBO 45
答案: 15.1米
第十五页,共23页。
数学建模及 方程思想
思想与方法
解方程
解
解
直角三角形
构建
简单(jiǎndān)实 际问题
数学模型
三角形
梯形(tīxíng)
组合(zǔhé)图 形
通过作高 转化为直 角三角形
第十六页,共23页。
思想与方法
1.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这个转化包括(bāokuò) 两个方面:一是将实际问题的图形转化为几何图形,画出 正确的示意图;二是将已知条件转化为示意图中的边、角 或它们之间的关系. 2.把数学问题转化成解直角三角形问题,如果示意图 不是(bù shi)直角三角形,可添加适当的辅助线,画出 直角三角形.
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23.2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PPT课件 (8)
100 C. 3
3米
D.(25+25 3)米
二、填空题(每小题 4 分,共 12 分) 14.如图,已知 Rt△ABC 中,斜边 BC 上的高 AD=4,cosB=45,
则 AC=___5___.
15.长为 4 m 的梯子搭在墙上与地面成 45°角,作业时调整为 60 °角(如图所示),则梯子的顶端沿墙面升高了__2__( __3_-___2_)__ m.
5 5
(2)∵sinB= 55,∴AC∶AB=1∶ 5,∴AC=2.∵∠CAH=∠B,∴sin∠
CAH=sinB=
55=
1 ,设 5
CE=x(x>0),则
AE=
5x,则 x2+22=(
5x)2,
∴CE=x=1,AC=2,在 Rt△ABC 中,AC2+BC2=AB2,∴BC=4,∴
BE=BC-CE=3
16.如图,在△ABC 中,∠A=30°,tanB= 23,AC=2 3,则 AB
=__5__.
三、解答题(共 32 分) 17.(16 分)在 Rt△ABC 中,∠C=90°,∠A,∠B,∠C 的对边分别为 a,b,c,根据下列条件解直角三角形. (1)∠B=60°,a+b=6; (2)∠A=60°,S△ABC=12 3.
(1)∠A=30°,b=12;(2)a=2 6,c=4 3. 解:(1)∠B=60°,a=4 3,c=8 3 (2)b=2 6,∠A=∠B=45°
9.(8 分)如图,在△ABC 中,∠C=90°,∠A,∠B,∠C 的对边 分别为 a,b,c,且 b=8 5,∠BAC 的平分线 AD 的长是136 15,解此 三角形.
解:(1)∵∠ACB=90°,CD 是斜边 AB 上的中线,∴CD=BD,∴∠
23.2解直角三角形
解直角三角形内容简介本节上一节“锐角三角函数”的基础上研究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本节开始设计了两个实际问题,要解决这两个问题需要用到上一节学习的内容,由此引出解直角三角形的内容.教科书借助于这个实际问题背景,设计了一个“探究”栏目,要求学生探讨在直角三角形中,根据两个已知条件求解直角三角形,最后教科书归纳给出求解直角三角形常用的反映三边关系的勾股定理,反映锐角之间关系的互余关系,以及反映边角之间关系的锐角三角函数关系.这样,教科书就结合实际问题背景,探讨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内容.接下去,教科书又结合四个实际问题介绍了解直角三角形的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四个实际问题体现了正弦、余弦和正切这几个锐角三角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本节最后将测量大坝的高度与测量山的高度相对比的方式,直观形象地介绍了“化整为零,积零为整”“化曲为直,以直代曲”的微积分的基本思想.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直角三角形中边与边的关系,角与角的关系和边与角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以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并会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感受高等数学中的微积分思想.2.过程与方法通过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与难点1.重点:直角三角形的解法.2.难点:三角函数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灵活运用.教学方法1.注意加强知识间的纵向联系第27章“相似”是研究本章的基础,教科书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有关结论解释了在一般情形中正弦定义的合理性.教学中要注意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理论有利于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相关内容.教学中要注意加强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的学习形成正迁移.本章所研究的锐角三角函数反映了锐角与数值之间的函数关系,这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以及二次函数一样,都反映了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因此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体会这些不同函数之间的共同特征,更好地理解函数的概念.2.注意数形结合,注意体现数与形之间的联系数形结合是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本章内容又是数形结合的很理想的材料.结合几何图形来定义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将数形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本质.再比如,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中有着广泛的作用,在将这些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利用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时,离不开几何图形,这时往往需要根据题意画出几何图形,通过分析几何图形得到边、角等的关系,再通过计算、推理等使实际问题得到解决.因此在本章教学时,要注意加强数形结合,在引入概念、推理论述、化简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都要尽量画图帮助分析,通过图形帮助找到直角三角形的边、角之间的关系,加深对直角三角形本质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2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含义、直角三角形五个元素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过程与方法】通过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逐步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数与形相结合的意义与作用,体会到学好数学知识的作用,并提高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从而体验“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产生后继学习激情,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难点】灵活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师:你还记得勾股定理的内容吗?
生:记得.
学生叙述勾股定理的内容.
师: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两锐角互余. 师:直角三角形中,30 °的角所对的直角边与斜边有什么关系? 生:30 °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师:很好!
二、共同探究,获取新知
1. 概念. 师:由sinA=, 你能得到哪些公式?
生甲:a=csinA.
生乙:c=.
师:我们还学习了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也能得到这些式子的变形.这些公式有一个共同
的特点,就是式子的右端至少有一条边,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
学生思考. 生:因为左边的也是边,根据右边边与角的关系计算出来的应是长度. 师:对!解三角形就是由已知的一些边或角求另一些边和角,我们现在看看解直角三角形
的概念.
教师板书:
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的边角关系,求出未知的边与角,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2•练习
教师多媒体课件出示:
⑴如图⑴和(2),根据图中的数据解直角三角形;
师:图(1)中是已知一角和一条直角边解直角三角形的类型,你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1:根据cos60°,得到AB=,然后把AC边的长和60°角的余弦值代入,求出AB边的长再用勾股定理求出BC边的长,/B的度数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即可得到
生2:先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得到/ B为30°,然后根据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出AB的值,再由sin60 =得到BC=ABsin60 ;从而得到BC边的长•
师:你们回答得都对!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了?
生3:可以求出AB后用AB的值和/ B的余弦求BC的长•
生4:可以在求出AB后不用三角函数,用勾股定理求出BC.
师:同学们说出这几种做法都是对的•下面请同学们看图(2),并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学生思考,计算•
师:这两个题目中已经给出了图形,现在我们再看几道题•
教师多媒体课件出示:
【例1】在Rt A ABC中,/ C=90°,/ B=42°',c=287.4,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师:你怎样解答这道题呢?先做什么?
生:先画出图形•
师:很好!现在请同学们画出大致图形•
学生画图•
教师找一生说说解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思路,然后让同学们自己做,最后集体订下•
解:/ A=90°-42 6'=47 54'.
由cosB=得
a=ccosB=287.4 X 0.742013.3.
由si nB^
b=csinB=287.4 X 0.6剂192.7.
教师多媒体课件出示:
【例2】在厶ABC中,/ A=55°,b=20 cm,c=30 cm.求厶ABC的面积 0ABC.(精确到0.1 cm2)
师:这道题是已知了三角形的两条边和一个角,求三角形的面积.要先怎样?
学生思考•
生:先画出图形•
师:对,题中没有已知图形时,一般都要自己画出图形然后呢?你能给出解这道题的思路
吗?
生1:先计算AB边上的高,以AB为底,AB边上的高为三角形的高,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就能计算出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了•
生2:还可以先计算AC边上的高,然后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师:很好!我们现在讨论以AB为底时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怎样求AB边上的高呢?
教师找一生回答,然后集体订正•
解:如图作AB上的高CD.
在Rt A ACD 中,CD=ACsi nA=bsi nA,
/•圧ABc=ABCD=bcsi nA.
当/ A=55°,b=20 cm,c=30 cm时,有
9 ABC=bcsinA= x 20 x 30sin55 °
=X 20 x 30 x 0.8192
~ 245.8(cm2).
教师多媒体课件出示:
【例3】如图,东西两炮台A、B相距2 000米同时发现入侵敌舰C,炮台A测得敌舰C在它的南偏东40°的方向,炮台B测得敌舰C在它的正南方,试求敌舰与两炮台的距离.(精确到1米)
师:这是一个与解直角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你能将它转化为数学模型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会.
师:这相当于已知了哪些条件,让你求什么量?
生: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和一条直角边,求它的斜边和另一直角边.
师:你回答得很好!现在请同学们计算一下.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指导,最后集体订正.
解:在Rt A ABC中,
•••/ CAB=9C°-Z DAC=50 ,=tan / CAB,
••• BC=ABtan / CAB=2 000x tan50^ 2 384(米)
又■/ =cos50 :
• AC=" 3 111(米).
答:敌舰与A、B两炮台的距离分别约为 3 111米和2 384米.
三、练习新知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课本第125页练习1的第(1)、⑵题.
教师找两生各板演1题,其余同学在下面做,然后集体订正.
/ A=90°-80 =10°
cosA===0.375,
/ A〜67.976 ° 67°58'32
/ B=90°-Z A=22°1'28 :
教师找一生板演课本第125页练习的第3题,其余同学在下面做,然后集体订正
AE=ADsin43 °
=6 x sin43 °
°6X 0.682
=4.092.
S=(AB+DC) x AE =(4+8) x 4.092 °24.55.
答:梯形的面积为24.55.
四、巩固提高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大家都掌握了一定的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题的方法现在我出几道习题来检测下大家学得怎么样!
教师多媒体课件出示习题:
1. 在△ ABC中,/ C=90°,下列各式中不正确的是()
A.b=a tanB
B.a=b cosA
C.c=
D.c=
【答案】B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Rt A ABC中,/ C=90°,a=35,b=28,则tan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anB= _____ .
【答案】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Rt A ABC中,/ C=90°,c=10,b=5,则/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 A ABC= ____ .
【答案】30°
解:⑴
AB=~~ 172.81,
过点A向DC作垂线,与DC交于一
4•已知在Rt A ABC中,/ C=90;a=104,b=20.49,求/ A和/ B.(可利用计算器进行运算,精确到 1 °)
【答案】/ A=79°,Z B=11
5•如图,在Rt A ABC中,BC=7.85,AB=11.40解这个直角三角形•(边长保留三个有效数字,角度精确到1°)
【答案】AC=8.27,Z A=44°, / B=46°
五、课堂小结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
师: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能灵活处理教材,敢于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达到理解并掌握知识的目的,并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在本章开头,我带领学生复习了与解直角三角形有关的知识点,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想到并能熟练运用•在解有特殊角的三角形时有不
止一种解法,我鼓励学生勇于发言,给了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锻炼他们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并且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