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合集下载

2017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2017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2017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2008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2008年, 我国旅游业连续遭受金融危机和各种突发事件、不利因素的冲击,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面对严峻的旅游市场形势,全国旅游行业克服困难,总体上保持了平稳发展。

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30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08.43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1.4%和2.6%;国内旅游人数17.12亿人次,收入8749.30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6.3%和12.6%;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4584.4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9%;旅游业总收入1.16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5.8%。

一、入境旅游业实绩2008年,我国入境旅游市场继续稳步发展,主要统计指标同比均有所增长: ——入境旅游人数13002.74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40%。

其中:外国人2432.53万人次,下降6.8%;香港同胞7835.01万人次,增长0.5%;澳门同胞2296.63万人次,下降1.0%;台湾同胞438.56万人次,下降5.2%。

——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5304.92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1%。

其中:外国人1970.41万人次,下降7.9%;香港同胞2566.86万人次,增长1.1%;澳门同胞387.90万人次,下降0.8%;台湾同胞379.75万人次,下降5.6%。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08.4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6%。

二、国内旅游业实绩2008年,我国国内旅游继续强劲增长,出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均维持两位数的增长。

——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17.1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6.3%。

其中:城镇居民7.03亿人次,农村居民10.09亿人次。

——全国国内旅游收入8749.3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2.6%。

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5971.75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2777.55亿元。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511.0元,比上年增长5.9%。

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849.4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275.3元。

2004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2004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2004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来源: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国家旅游局(2005年11月10日)2004年,我国旅游业全面恢复振兴。

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0903.82万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57.3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0%和47.9%;国内旅游人数11.02亿人次,收入4710.71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26.6%和36.9%;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2885.2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2.7%;旅游业总收入684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40.1%;相当于当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01%,比上年提高0.83个百分点。

一、入境旅游业实绩2004年,我国入境旅游市场不但全面恢复到历史最好水平,而且有新的突破性大发展,全年入境旅游人数首次突破1亿人次:——入境旅游人数达10903.8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0%,比2002年增长11.4%。

其中:外国人1693.2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8.5%,比2002年增长26.0%;香港同胞6653.8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2%,比2002年增长7.5%;澳门同胞2188.1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7%,比2002年增长15.6%;台湾同胞368.5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4.9%,比2002年增长0.7%。

——入境过夜旅游人数达4176.1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7%,比2002年增长13.5%。

在入境过夜游客中,外国人1365.9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3.7%,比2002年增长27.5%;港澳同胞2488.9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7%,比2002年增长8.7%;台湾同胞321.2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5.1%,比2002年增长0.6%。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257.3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7.9%,比2002年增长26.3%。

二、国内旅游业实绩2004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首次突破10亿人次大关,国内旅游收入也有大幅增长。

——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11.0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26.6%。

2007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2007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2007年,我国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三大市场保持稳定增长。

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3187.33万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19.1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5%和23.5%;国内旅游人数16.10亿人次,收入7770.62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5.5%和24.7%;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4095.4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6%;旅游业总收入1095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2.6%。

一、入境旅游业实绩2007年,我国入境旅游市场继续稳步发展,主要统计指标同比均有所增长:——入境旅游人数达13187.3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5%。

其中:外国人2610.9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6%;香港同胞7794.8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5%;澳门同胞2318.6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5.0%; 台湾同胞462.7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9%。

——入境过夜旅游人数达5471.9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6%。

在入境过夜旅游者中,外国人2139.8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2%; 港澳同胞2929.9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8%; 台湾同胞402.1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7%。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419.1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

二、国内旅游业实绩2007年,我国国内旅游继续强劲增长,出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均维持两位数的增长。

——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16.10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5.5%。

其中:城镇居民6.12亿人次,农村居民9.98亿人次。

——全国国内旅游收入7770.6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4.7%。

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5550.39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2220.23亿元。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482.65元,比上年增长8.0%。

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906.93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222.47元。

——在春节、“五一”、“十一”三个“黄金周”中,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4.17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16亿元。

中国旅游产出乘数及就业乘数的初步测算

中国旅游产出乘数及就业乘数的初步测算

中国旅游产出乘数及就业乘数的初步测算Ξ左 冰(云南财贸学院旅游管理系,云南昆明650221)摘 要:应用国民经济统计支出法的原理,从游客的旅游消费着手,采用投入产出法对中国旅游产出乘数和就业乘数进行初步测算,并进行国际比较,旨在提出增强旅游对于国民经济推动作用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旅游产出乘数;旅游就业乘数;旅游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585(2002)06-0030-05An I nitial C alculation of China ’s Tourism Output and Employment MultipliersZ UO Bing(Tourism Management Department ,Yunnan Univer sity o f Finance and Economics ,Kunming 650221,China )Abstract :Applying the principle of disbursement in the national economic statistics ,starting withthe consum ption of tourists ,and adopting the input -output method ,this paper makes an initial calcu 2lation of the output and em ployment multipliers of China ’s tourism as well as aims to point out s ome specific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prom oting function of tourism to the national economy.K ey Words :Output Multiplier of T ourism ;Em ployment Multiplier of T ourism ;T ourism旅游乘数是反映和评价目的地国家(地区)开发旅游所获得的经济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为各国政府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政府广为关注。

旅游行业网络营销方案

旅游行业网络营销方案

旅游行业网络营销方案摘要《2006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显示,我国旅游业去年的总收入为8935亿元,相当于GDP的4。

27%.国家旅游局日前发布的《2006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中说,2006年我国旅游业依旧保持了较快增长,三大市场全面增长。

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2494。

21万人次(其中入境过夜旅游人数达4991.3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6%%),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339.4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

9%%和15。

9%%;国内旅游人数13.94亿人次,收入6230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5。

0%%和17。

9%%;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3452.3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

3%%;旅游业总收入8935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6。

3%%,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4.27%%。

公报还显示,我国星级饭店的总体规模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到2006年末,全国共有星级饭店12751家,比上年末增加923家,增长7.8%%;全国纳入统计范围的旅行社共有17957家,旅行社资产总额484。

80亿元,比上年增长15。

6%%;全国共有高等旅游院校及开设旅游系(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762所,中等职业学校941所,在校学生总数为73.49万人。

旅游行业是对服务要求很高的行业,由于旅游线路、客房等产品标准化程度高,服务成为消费者考虑的重要因素.国家旅游局副局长顾朝曦就指出,中国旅游业正在经历着由规模到效益,由数量到质量,由粗放到精细,由国内到国际的产业提升阶段,而要实现由旅游大国到旅游强国的成功跨越,就必须以先进的信息技术,科学的管理手段,新颖的拓展理念来推动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因此,如何利用新的营销方式,更有效的接触潜在客户、传达信息和实施客户服务是旅游行业关心的问题。

目录一、市场概况二、行业营销方式(一)媒体销售与渠道销售(二)网络营销三、旅游网络营销的现状(一)中国互联网基本状况(二)行业用网与网络营销四、旅游行业网络营销的定位与特点(一)旅游企业网络营销策划内容(二)旅游行业网络营销策划方法五、旅游行业网络营销案例一、市场概况《2006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显示,我国旅游业去年的总收入为8935亿元,相当于GDP的4.27%。

我国旅游业现状及问题

我国旅游业现状及问题

我国旅游业现状及问题一、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一)规模急速增长对社会经济发展带动强劲《中国旅游报》等媒体报道,2013年,中国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球GDP的9.5%,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达3.1%,创造了1亿多个直接就业岗位。

中国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超过1350万人。

2013年中国旅游消费近3万亿元人民币,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超过12%,旅游业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超过90%,对民航和铁路客运业的贡献率超过80%。

《中国证券报》报道,中国旅游市场规模也在急速增长。

据全球商务旅行协会独立研究显示,即便在全球经济放缓的大环境下,中国商旅市场依然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2013年中国市场商旅支出2235亿美元;预计2014年增速将达到16.5%,2015年支出总额更可能超过3090亿美元,从而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商旅市场。

据艾瑞咨询统计预测,2015年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3630亿元。

国家旅游局也预测表示,201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国内旅游市场。

(二)中产阶级的兴起带来旅游热社会学研究者统计认为,目前中国的中产阶层占总就业人口的20%,如果按每年1%的增长速度,20年内中产阶层可以达到总就业人口的40%。

这一由中国经济持续飞速增长催生出来的中产阶层,也使得中国旅游、汽车、通讯等多种消费品产业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中国是高规格国内旅游发展最旺的国家,过去十年来,中国中产阶层的购买力大大增强,其发展速度惊人。

这些大富豪要求的不仅仅是购买漂亮的物品;他们还越来越想看看本国的美丽风景区。

《参考消息》等报道,中国中产阶级已走在成为这个星球上最重要社会群体的道路上。

他们如何花钱、如何穿戴、住在何处、吃些什么、怎样教育孩子以及作出的众多其他选择将定义这个时代。

报道称,每年大量的中国人在国内各地游玩,国内游正带来许多中国人过去几乎从未听说过的共同体验。

(三)出境旅游规模、消费比例上升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表示,中国人的旅游支出为全球最高,2012年,他们在出境游期间花费达到1020亿美元。

旅游现象

旅游现象

旅游现象现在人们工作压力比较大,没事喜欢出去旅游散心、休闲。

很多的单位也会把旅游作为一种对员工的福利。

一、旅游动机,它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旅游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通过对旅游动机的分析,可以达到认识旅游者行为的目的。

旅游动机对旅游行为有三个作用,即旅游动机对旅游行为的启动作用,旅游动机对旅游行为过程中的规范作用,旅游动机变化对旅游行为产生的影响。

旅游动机可归纳为拉力因素和推力因素两大类。

推力因素是驱使旅游者外出旅游到某个旅游目的地,例如本能行为习惯、自我满足(教育,精神,健康,性)、好奇心(比如旅行本身所固有的价值)、自我实现。

拉力因素是将旅游者吸引到某个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宣传效应),例如增添精神纪念品,被感知的旅游目的地魅力,对后现代主义的申援性反应。

二、旅游需求。

马斯洛把人类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认识和理解的需求,审美的需求。

旅游需求是一种较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如果旅游者受到某个目的地的吸引,是因为当地有可能满足自我实现,爱与归属感,以及生理上需求的地方。

另一方面,旅游者也有着不同的旅游需求心理,尤其是在准备阶段,因为它关系到旅游者是否决定出游的关键。

首先是确定旅游目的地,主要通过口碑效应,民间渠道以及官方宣传。

其次确定旅游方式,主要有组团和自助游览。

最后是确定旅游行程,主要考虑闲暇时间,兴趣爱好,个人经济水平及其他。

三、旅游决策,影响旅游决策的因素主要包括主观因素(知觉,学习,性格,动机,态度,文化,旅游偏好)客观因素(感知环境,最大效益原则)。

(1)从旅游者的角度探究旅游者的消费需求是文化需求,是满足了生理需求之上的需求。

这种文化需求在古代社会就存在,但由于生存的艰难和语言、交通、资金、闲暇等方面的限制很难在多数社会成员中实现。

古代社会中只有极个别的人能实现异地旅游的愿望,如中国的徐霞客、意大利的马可-波罗等人。

由于异地旅游的需求很难在多数人中得到满足,因而也不可能出现旅游社会化的现象。

2000-2008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免费版

2000-2008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免费版

2000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2001年6月18日2000年,是全国各地培育和发展旅游业这个国民经济新增长点取得重大进展和显著成绩的一年。

东、中、西部旅游业全面推进,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产业地位进一步提高。

全年旅游业总收入达4519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2.9%,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全面发展。

一、入境旅游业实绩2000年,中国入境旅游业主要指标全面增长,外国旅游者首次突破千万人次大关。

——入境旅游人数达8344.3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6%,其中:外国人1016.0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5%;港澳同胞7009.9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7%;台湾同胞310.8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3%。

——入境过夜旅游人数达3122.8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5%,继续居世界第5位。

在入境过夜旅游人数中,外国人809.9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5%;港澳同胞2033.9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2%;台湾同胞271.4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2%。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162.2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1%,继续居世界第7位,相当于当年我国外贸出口创汇的6.5%。

二、国内旅游业实绩2000年,国内旅游全面升温,呈现出出游人数大幅增长、热点地区扩张、旅游旺季前“推”后“延”的特点,并形成了春节、“五一”和“十一”三个国内旅游“黄金周”,在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

国办发[2000]46号文件的贯彻执行,使我国假日旅游逐步走上了健康有序发展的轨道。

——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7.4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3.5%。

其中:城镇居民3.29亿人次,农民4.15亿人次。

——全国国内旅游收入3175.54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2.1%。

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2235.26亿元,农民旅游消费940.28亿元。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426.6元,比上年增长8.3%。

201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201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201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2013年,我国旅游业总体保持健康较快发展。

国内旅游市场继续较快增长,入境旅游市场小幅下降,出境旅游市场持续快速增长。

国内旅游人数32.62亿人次,收入26276.12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0.3%和15.7%;入境旅游人数1.29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516.6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2.5%和增长3.3%;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9818.5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0%;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95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4.0%。

一、国内旅游——全国国内旅游人数32.6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3%。

其中:城镇居民21.86亿人次,农村居民10.76亿人次。

——全国国内旅游收入26276.1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5.7%。

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20692.59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5583.53亿元。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805.5元。

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946.6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518.9元。

——在春节、“十一”两个“黄金周”中,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31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403.6亿元。

二、入境旅游——入境旅游人数12907.7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5%。

其中:外国人2629.03万人次,下降3.3%;香港同胞7688.46万人次,下降2.3%;澳门同胞2074.03万人次,下降2.0%;台湾同胞516.25万人次,下降3.3%。

——入境过夜游客人数5568.59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5%。

其中:外国人2080.71万人次,下降5.2%;香港同胞2607.59万人次,下降2.4%;澳门同胞422.97万人次,下降2.0%;台湾同胞457.32万人次,下降3.7%。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516.6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

三、入境旅游客源市场1.外国市场我国入境外国客源市场小幅下降。

全年入境外国游客人数2629.03万人次,同比下降3.3%。

2008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2008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2008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2009-10-28 10:17:17来源:国家旅游局[大中小][打印] 2008年, 我国旅游业连续遭受金融危机和各种突发事件、不利因素的冲击,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面对严峻的旅游市场形势,全国旅游行业克服困难,总体上保持了平稳发展。

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30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08.43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1.4%和2.6%;国内旅游人数17.12亿人次,收入8749.30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6.3%和12.6%;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4584.4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9%;旅游业总收入1.16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5.8%。

一、入境旅游业实绩——入境旅游人数13002.74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40%。

其中:外国人2432.53万人次,下降6.8%;香港同胞7835.01万人次,增长0.5%;澳门同胞2296.63万人次,下降1.0%;台湾同胞438.56万人次,下降5.2%。

——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5304.92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1%。

其中:外国人1970.41万人次,下降7.9%;香港同胞2566.86万人次,增长1.1%;澳门同胞387.90万人次,下降0.8%;台湾同胞379.75万人次,下降5.6%。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08.4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6%。

二、国内旅游业实绩——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17.1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6.3%。

其中:城镇居民7.03亿人次,农村居民10.09亿人次。

——全国国内旅游收入8749.3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2.6%。

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5971.75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2777.55亿元。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511.0元,比上年增长5.9%。

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849.4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275.3元。

——在春节、“十一”两个“黄金周”中,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2.6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89亿元。

国内旅游收入数据统计表

国内旅游收入数据统计表

国内旅游收入数据统计表
标题:国内旅游收入数据统计表
正文:
以下是国内旅游收入数据统计表,包括了 2019 年至 2021 年三年的数据。

| 年份 | 2019 年 | 2020 年 | 2021 年 |
|------|----|------|------|
| 旅游收入 | 1.5 万亿 | 1.8 万亿 | 2.2 万亿 |
| 游客数量 | 16.4 亿 | 17.2 亿 | 18.5 亿 |
| 旅游消费 | 1.1 万亿 | 1.3 万亿 | 1.6 万亿 | 拓展:
国内旅游收入是指旅游者在国内旅游期间所产生的门票、住宿、餐饮、交通等消费费用的总和。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国内旅游收入逐年增长。

在 2020 年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国内旅游收入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控制,旅游业逐渐恢复,特别是跨省旅游在 2020 年年底得以恢复,为国内旅游收入的恢复提供了有力支持。

未来,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旅游需求的不断增加,国内旅游收入有望继续增长。

同时,旅游业也需要加强转型升级和质量提升,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

旅游公报范文

旅游公报范文

旅游公报范文公报也称新闻公报,是党政机关和人民团体公开发布重大事件或重要决定事项的报道性公文,下面店铺给大家带来旅游公报范文,供大家参考!旅游公报范文一20xx年,我国旅游业平稳较快发展。

国内旅游市场持续高速增长,入境旅游市场企稳回升,出境旅游市场增速放缓。

国内旅游人数40亿人次,收入3.42万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0.5%和13.0%;入境旅游人数1.34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收入1136.5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1%和7.8%;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17亿人次,旅游花费1045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0%和16.6%;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13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1%。

全年全国旅游业对GDP的直接贡献为3.32万亿元,占GDP总量比重为4.9%;综合贡献为7.34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0.8%。

旅游直接就业2798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11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

一、国内旅游——全国国内旅游人数40.0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5%。

其中:城镇居民28.1亿人次,农村居民11.9亿人次。

——全国国内旅游收入34195.1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3.0%。

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27610.9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6584.2亿元。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857.0元。

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985.5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554.2元。

——在春节、“十一”两个长假中,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9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661.3亿元。

二、入境旅游——入境旅游人数13382.0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4.1%。

其中:外国人2598.5万人次,下降1.4%;香港同胞7944.8万人次,增长4.4%;澳门同胞2288.8万人次,增长10.9%;台湾同胞549.9万人次,增长2.5%。

——入境过夜游客人数5688.6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3%。

中国旅游市场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旅游市场行业分析报告
3月10日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 布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 秩序的通知
4月10日
春节
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 出游3.08亿人次,同比 增长23.1%。实现国内旅 游收入3758.43亿元,同 比增长30%,实现了出 游人次与旅游收入“双 增长”的喜人成果。
清明节
清明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 出游2376.64万人次,较去 年清明节当日增长22.7%; 预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 65.20亿元,较去年清明节 当日增长29.1%。清明节 假日期间,全国共有 14952家A级旅游景区,其 中正常开放12635家,占A 级景区总数的84.5%。
旅游人数减少
• 2022年一季度国内旅游人次8.30亿, 虽然同比下降19.0%,但是表现最好, 平稳开局;二季度国内多地爆发疫 情,扰乱旅游市场复苏节奏,旅游 人次骤降,国内旅游人次仅有 6.25 亿,同比下降26.2%;三季度为旅游 旺季,受暑期游、中秋小长假的助 推,相比二季度有所回暖,国内旅 游人次6.39亿,但仍弱于2021年同 期,同比下降21.9%;四季度冬季旅 游淡季影响明显,国内旅游人数为 各季度中最低,国内旅游人次仅4.36 亿,同比下降21.7%。
发展之道。
Company Introduction
梳理 战略定位
优化 商业模式
克服 转型难点
专利申请
法务财务 规范
融资路演
结识投资方
上下游资源
资本思维
打造专业团队
经营业务
Our Products
投融资咨询
海外上 市辅导
财务 顾问
人力资
源咨询
企业
策划
公司主要以投融资咨询为主,同期经营海外上市辅导、财务顾问、人力资源咨询、市场营销、企业策划、 管理咨询等业务。目前已经与国内顶尖金融机构和多家基金公司、商会、上市公司等建立的广泛的合作关系。

基于资源投入视角的我国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

基于资源投入视角的我国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

统计观察0引言全要素生产率(简称TFP )反映了生产过程中无法被定量衡量的那些因素的贡献,如技术的进步、人力资本的提升等。

因此,经济分析中常用TFP 衡量经济单元的生产效率。

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我国经济的发展更多地依赖于TFP 的增长。

2015年,我国政府首次在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增加研发投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目标。

旅游业是带动我国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感的重要产业,测算其TFP 和TFP 对产出的贡献有助于了解旅游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方式,并可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目前,关于我国旅游业TFP 测算的研究可以分为两类:(1)基于微观企业视角的TFP 测算[1—3]。

该类研究主要使用DEA-MI 方法,把表征相对效率的距离函数测算转化为线性规划目标函数的测算,并将技术效率与Malmquist 指数结合测算出不同时点的TFP,再将TFP 指数分解为技术进步指数(TP )和技术效率指数(TFC )。

(2)基于宏观经济体视角的TFP 测算[4,5]。

该类研究主要使用索洛残差法,并将C-D 函数作为总量生产函数,在满足规模收益不变和希克斯中性技术条件时,TFP 增长率就等于技术进步率。

两种方法各有利弊。

DEA-MI 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将TFP 指数进一步分解为技术进步指数(TP )和技术效率指数(TFC )。

缺点在于该方法是一种非参数方法,不能给出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也不涉及参数估计,这意味着无法验证所选指标与TFP 之间的联系,也无法得知每种要素对产出贡献的大小。

索洛残差法的优点在于它确定了总量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借助统计方法可以对参数进行估计和检验,从而能明确各种投入要素对产出的具体贡献,也能对相关的假设进行检验。

缺点在于该方法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且无法对TFP 增长指数进行分解。

本文从宏观经济视角进行研究,因而选择索洛残差法进行分析。

使用索洛残差法时,多数研究者选取了两要素(资本和劳动)的C-D 生产函数[6,7]。

2022年旅游业统计公报

2022年旅游业统计公报

2022-10-20 10:43:19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字号:[大中小] 选择背景色:2022年,是我国旅游业特别是入境旅游经受严峻考验和挑战的一年,全国旅游行业化挑战为机遇,保持了旅游业总体平稳较快增长。

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26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396.75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2.7%和2.9%;国内旅游人数19.02亿人次,收入10183.69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1.1%和16.4%;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4765.6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0%;旅游业总收入1.29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1.3%。

一、入境旅游业实绩——入境旅游人数12647.59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7%。

其中:外国人2193.75万人次,下降9.8%;香港同胞7733.60万人次,下降1.3%;澳门同胞2271.84万人次,下降1.1%;台湾同胞448.40万人次,增长2.2%。

——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5087.52万人次,比上年下降4.1%。

其中:外国人1769.69万人次,下降10.2%;香港同胞2549.79万人次,下降0.7%;澳门同胞384.80万人次,下降0.8%;台湾同胞383.24万人次,增长0.9%。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396.75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9%。

二、国内旅游业实绩——全国国内旅游人数19.0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1.1%。

其中:城镇居民9.03亿人次,农村居民9.99亿人次。

——全国国内旅游收入10183.69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6.4%。

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7233.79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2949.90亿元。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535.4元,比上年增长4.8%。

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801.1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295.3元。

——在春节、“十一”两个“黄金周”中,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3.37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16亿元。

1991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1991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1991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时间:2006-03-23 21:12来源:《中国旅游报》作者:点击:399次1991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1991年,是我国旅游业迅速振兴、全面增长的一年。

旅游行业的广大干部职工,努力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方针和年初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提出的“管理上轨道、招徕上措施、服务上质量、创汇上台阶”的总要求,在各个有关方面的积极支持配合下,群策群力,开拓进取,取得了接待人数和旅游创汇双上台阶、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同获发展的重大成绩。

(一)主要旅游经济指标完成情况1991年,主要旅游经济指标全面增长,均创造了新的历史最好水平。

――来华旅游入境人数3334.98万人,比上年增长21.4%,比历史最好水平的1988年增长5.2%。

其构成情况如下:1991年比1990年增长比1988年增长(万人)(%)(%)合计 3334.98 21.4 5.2外国人 271.01 55.1 47.1华侨 13.34 46.5 68.2港澳同胞2955.97 19.8 0.8台湾同胞 94.66 -0.1 116.3――有组织接待的海外旅游者人数496.31万人,比上年增长16.7%,比1988年增长14.1%。

从构成看,旅游部门接待278.90万人,占56.2%,与上年持平;非旅游部门接待217.41万人,占43.8%,比上年增长48.9%。

非旅游部门接待人数的高速增长叵映,①我国对外开放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各行业对外交往都更加活跃;②我国旅游市场的发育逐渐走向成熟,各类散客人数大幅度增加。

――全国旅游外汇收入28.4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3%,比1988年增长26.6%。

旅游外汇收入年增量达6.27亿美元,是我国旅游业发展史上的最高纪录。

1991年全国旅游外汇收入的增长超过有组织接待人数的增长11.5个百分点,也为近十年之最,说明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和创汇功能进一步提高。

在外汇收入的构成中,商品性收汇9.89亿美元,占34.8%,比上年增长27.6%;劳务性收汇18.56亿美元,占65.2%,比上年增长28.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2016年,全域旅游推动旅游经济实现较快增长。

国内旅游市场持续高速增长,入境旅游市场平稳增长,出境旅游市场增速进一步放缓。

国内旅游人数44.4亿人次,收入3.94万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和15.2%;入境旅游人数1.38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收入1200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5%和5.6%;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22亿人次,旅游花费1098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3%和5.1%;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69万亿元,同比增长13.6%。

全年全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8.19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1%。

旅游直接就业2813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62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6%。

一、国内旅游
——全国国内旅游人数44.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1%。

其中:城镇居民31.95亿人次,农村居民12.40亿人次。

——全国国内旅游收入3.9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5.2%。

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3.22万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0.71万亿元。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888.2元。

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1009.1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576.4元。

——在春节、“十一”两个长假中,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8.9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473亿元。

二、入境旅游
——入境旅游人数1.38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3.5%。

其中:外国人2815万人次,增长8.3%;香港同胞8106万人次,增长2.0%;澳门同胞2350万人次,增长2.7%;台湾同胞573万人次,增长4.2%。

——入境过夜游客人数5927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4.2%。

其中:外国人2165万人次,增长6.7%;香港同胞2772万人次,增长2.3%,澳门同胞481万人次,增长3.1%,台湾同胞509万人次,增长5.0%。

——国际旅游收入120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6%。

三、出境旅游
——我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22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4.3%。

——经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的总人数为5727.1万人次,增长23.3%,其中:组织出国游4498.4万人次,增长
39.2%;组织港澳游918.0万人次,下降9.5%;组织台湾游310.8万人次,下降21.9%。

——我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新增国家为:马其顿、亚美尼亚、塞内加尔、哈萨克斯坦。

——出境旅游花费109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1%。

四、旅行社规模和经营
——截至年末,全国纳入统计范围的旅行社共有27939家,比上年末增长1.2%。

——截至年末,全国旅行社资产总额1277.9亿元,比上年下降4.8%;各类旅行社共实现营业收入4643.1亿元,比上年增长10.8%;营业税金及附加10.4亿元,比上年下降35.4%。

——全年,全国旅行社共招徕入境游客1445.7万人次、6020.5万人天,分别比上年增长2.1%,下降0.05%;经旅行社接待的入境游客为1942.9万人次、6714.6万人天,分别比上年下降1.8%,增长2.8%。

——全年,全国旅行社共组织国内过夜游客15604.9万人次、48702.0万人天,分别比上年增长14.1%和11.7%;经旅行社接待的国内过夜游客为17088.6万人次、53147.5万人天,分别比上年增长11.4%,增长40.3%。

五、星级饭店规模和经营
截至年末,全国纳入星级饭店统计管理系统的星级饭店共计11685家,其中有9861家完成了2016年财务状况表的填报,并通过省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审核。

9861家星级饭店财务数据显示:
——全国9861家星级饭店,拥有客房142.0万间,床位248.3万张;拥有固定资产原值5174.5亿元;实现营业收入总额2027.3亿元;上缴营业税金66.9亿元;全年平均客房出租率为54.7%。

——在9861家星级饭店中:五星级饭店800家,四星级饭店2363家,三星级饭店4856家,二星级饭店1771家,一星级饭店71家。

——全国2254家国有星级饭店,2016年共实现营业收入483.7亿元,上缴营业税13.1亿元。

——全国外商和港澳台投资兴建的379家星级饭店,全年共实现营业收入246.2亿元;上缴营业税6.3亿元。

六、旅游教育培训情况
——截至年末,全国共有高等旅游院校及开设旅游系(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1690所,比上年末增加172所,在校生44.04万人,减少13.1万人;中等职业学校924所,比上年末增加135所,在校学生23.2万人,增加0.6万人。

两项合计,旅游院校总数2614所,在校学生为67.2万人。

——全年,全行业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总量达474.5万人次,比上年减少0.9万人次,降低0.2%。

旅游业统计公报:对GDP、就业贡献率双超10%
全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在2016年已经达到8.19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1%;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62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6%——旅游业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

11月8日,国家旅游局发布《2016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以下简称《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69万亿元,同比增长13.6%。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杨彦锋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旅游业对经济和就业贡献率增长,反映了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战略性和支撑性地位逐渐突出。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随着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占居民消费总比重逐步提升,未来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综合效应还会更加凸显。


国内旅游收入持续增长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无论是国内旅游、入境游还是出境游均呈现逐年提升的趋势。

据《统计公报》内容显示,2016年,国内旅游人数44.4亿人次,收入3.94万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和
15.2%,占旅游业总收入的84%。

入境旅游人数1.38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收入7949.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5%和5.6%;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22亿人次,旅游花费7273.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3%和5.1%。

2012~2015年,国内旅游收入虽然在提升,但同比增速实际上是在逐年下滑的,到2015年达到低点,为12.5%。

不过进入2016年后,这一增速近年来首次触底反弹,国内旅游收入从3.42万亿增长至3.94万亿,同比增长15.19%。

从国内旅游人数来看,2012~2016年,国内旅游人数从29.57亿人次达到44.4亿人次。

其中,2013~2016年,国内旅游人数增速连续3年回升,并在2014年突破两位数增长。

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分会副会长刘思敏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实现了从短缺型旅游到初步小康型旅游大国的转变,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收入逐年提升,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与居民收入增加和消费观念转变有关;另一方面,长假短缺导致集聚爆发式增长,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景点旅游”转向“全域旅游”
国家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全面繁荣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和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旅游业成为社会投资热点。

“新时代下,旅游正从小众旅游向大众旅游转变,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从观光旅游向幸福旅游转变。


旅游业发展到现在,已经到了全民旅游和个人游、自驾游为主的全新阶段,传统的景点旅游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大旅游发展的需要。

“推进全域旅游代表着现代旅游发展的方向,是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

”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表示。

刘思敏告诉记者,未来,旅游方式多元化是一个重要趋势。

“从目前来讲,观光旅游依然很旺盛,度假旅游的需求在增长,特种旅游正在爆发。

所谓的全域旅游,就是打破景区的限制,不再局限于景点旅游,爬山、滑雪甚至各种个性化的特种旅游方式会逐步进入大众视野。


去年年末,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规划》明确指出,加快休闲度假产品开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提升红色旅游发展水平、加快发展自驾车旅居车旅游、大力发展海洋及滨水旅游、积极发展冰雪旅游、加快培育低空旅游。

按照《规划》要求,未来还将培育20个跨区域特色旅游功能区、打造10条国家精品旅游带、培育25条国家旅游风景道、推进八大类特色旅游目的地建设。

杨彦锋表示,景点旅游当前依然是国民重要的旅游消费方式,未来全域旅游的发展,对于消费者而言,是消费观念逐步转变的过程。

“即使是全域旅游,也分为景点景区旅游和非景点景区旅游,这两者之间是没有矛盾的。

但旅游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是从小旅游向大旅游、从低效旅游向高效旅游、从低层次旅游向高层次旅游转变。

全域旅游显然更加契合这样的发展潮流。

”杨彦锋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