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操作规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的
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中药)卷成圆形柱形的艾条,点燃后在人体表面熏烤的一种疗法。使用于各种虚寒性病症,如胃脘痛、腹痛、泄泻、风寒痹症、阳痿、早泄、疮疡久溃不愈等症。
用物准备
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必要时准备浴巾、屏风等。
操作程序
准备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病人合作。
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
根据病情,实施相应的灸法。温和灸:点燃艾条,将点燃的一端,在距离施灸穴位皮肤3厘米左右处进行熏灸,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壮,至局部皮肤红晕为度。
雀啄灸:将艾条点燃的一端,在距施灸部位2-5厘米之间,如同鸟雀啄食般,一下一上不停地移动,反复熏灸,每处5分钟左右。
回旋灸:将艾条点燃的一端,距施灸部位3厘米左右,左右来回旋转移动,进行反复熏灸,一般可灸20-30分钟,
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及时调整距离,防止烧伤。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身体不适。
施灸中应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烧伤皮肤或烧坏衣物。
施灸完毕后,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内,熄灭艾火。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体位,酌情开窗通风。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熄灭后的艾炷,应装入小口瓶内,以防复燃,发生火灾。
目的
将纯净的艾绒用手指搓捏成圆锥状,小者如麦粒大;中者如半截枣核大;大者高约1cm,炷底直径0.8cm,直接或间接置于施灸部位(穴位)上施灸的一种疗法。此法利用温热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传导,以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从而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适用于各种虚寒性疾病,如胃脘痛、腹痛、泄泻、风寒痹症、阳痿、早泄、疮疡久溃不愈等症。用物准备
治疗盘、艾炷、火柴、凡士林、棉签、镊子、弯盘,必要时准备浴巾、屏风等。间接灸时备姜片、蒜片、附子饼等。
操作程序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病人合作。
协助取合适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
根据病情,实施相应的灸法。
直接灸(常用无瘢痕灸法)
先在施灸部位涂以少量凡士林,放置艾炷后点燃,艾炷燃烧至2/5左右,患者感到灼痛时,即用镊子取走余下的艾炷,放于弯盘中,更换新炷再灸,一般连续灸5-7壮。
间接灸(常用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
施灸部位涂凡士林,根据病情,放上鲜姜片或蒜片或附子饼1片(事先将鲜姜或独头蒜切成约0.6cm厚的薄片,中心处用针穿刺数孔;附子饼是附子研末以黄酒调和而成,厚约0.6-0.9cm,中心处用粗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或患者感到灼痛时,则更换新炷再灸,一般连续灸3-7壮。至灸处皮肤红晕不起泡为度。
艾炷燃烧时,应认真观察,防止艾灰脱落,以免烧伤皮肤或烧坏衣物等。
施灸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安置舒适体位,酌情开窗通风。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
凡实证、热证、阴虚发热以及面部大血管附近,孕妇胸腹部和腰骶部,均不宜施灸。
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烫伤皮肤或烧坏衣物。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熄灭后的艾炷,应装入小口瓶内,以防复燃,发生火灾。
隔物灸法(隔姜灸)技术操作规范
目的
隔姜灸是将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02-03厘米的薄皮按,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的一种疗法。常用与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以及风寒痹症痛,有温胃止呕、散寒止痛的作用。
用物准备
治疗盘、艾炷、鲜姜片、火柴、凡士林、弯盘、小口瓶、必要时准备浴巾、屏风等。
操作规程
准备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的同意。
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冬季注意保暖。
施术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根据病情放上鲜姜片一片(事先将鲜姜片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上至艾炷,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或患者感到灼痛时,则更换新炷再灸,一般灸3-7壮,达到灸处皮肤红润,不起泡为度。
艾炷燃烧时,应注意观察,防止艾灰脱落,以免灼伤皮肤或烧坏衣物等。
施灸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元,安置舒适体位,酌情通风。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
凡实证、热证、阴虚发热以及面部大血管附近,孕妇胸腹部和腰骶部,均不宜
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烫伤皮肤或烧坏衣物。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熄灭后的艾炷,应装入小口瓶内,以防复燃,发生火灾。
收费编码
440000002-1
隔物灸法(药饼灸)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将白芥子、细辛、元胡等药物研成粉末,用姜汁调和做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08厘米的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直至灸完所规定壮数为止的一种疗法。此法具有温通经络、调和气血、利气豁痰、除寒暖中、散肿止痛的作用。用于治疗各种疼痛、麻木、肿胀、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
用物准备
药饼(白芥子、细辛、元胡等药物研成粉末,用姜汁调和做成),治疗盘、艾炷、火柴、凡士林、弯盘、小口瓶、必要时准备浴巾、屏风等。
操作程序
准备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的同意。
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冬季注意保暖。
施术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根据病情放上药饼一片(事先将白芥子、细辛、元胡等药物研成粉末,用姜汁调和做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08厘米的饼,中间以针刺数孔),上至艾炷,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或患者感到灼痛时,则更换新炷再灸,一般灸3-7壮,达到灸处皮肤红润,不起泡为度。
艾炷燃烧时,应注意观察,防止艾灰脱落,以免灼伤皮肤或烧坏衣物等。
施灸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元,安置舒适体位,酌情通风。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