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能自行终止 3. 持续性:持续时间大于7天,非自限性 4.长期持续性:持续时间大/等于一年,患者有转复 愿望 5. 永久性:持续时间大于一年,不能终止/终止后 又复发,无转复愿望
病理生理
心室律紊乱 心功能受损 心房附壁血栓形成
预后
• 风湿性房颤年卒中的发生率是无房颤者 的17倍,是非风湿性房颤的5倍
WPW伴房颤的治疗: 血流动力学稳定者,首选静注普鲁卡因酰胺。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体外直流电转复。
五--1 、恢复窦性心律-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优点: 简便易行, 一次性费用少, 患者易接受。
应作为当前较实际的一线转复治疗手段。
五--1 、恢复窦性心律-体外电转复
一项安全和有效的传统治疗方法。
成功率:65%~90%。
150J体外电复律
适用于: 持续性房颤伴血流动力 恶化者(一线治疗)。 药物转复失败者。
化验:甲状腺功能检查
临床评价
附加评价
运动试验:
——心室率是否满意控制 ——运动诱发房颤 ——选择Ⅰc类药物时除外心肌缺血 Holter: ——诊断未明确的心律失常 ——评价心室率控制情况 食管超声:
——检测有无左房血栓 ——指导转复 电生理检查:
——了解宽QRS心动过速的机制 ——了解起始心律失常 ——是否可进行消融治疗
五 治疗—策略
当前心律失常治疗中最薄弱的环节。 三个主要策略:
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
控制房颤的心室率
预防血栓栓塞
五--1、恢复窦性心律
是理想的治疗终点之一。
攀登终点:窦性心律
选择的对象:
持续性(非自行终止)阵发性房颤。 经选择的慢性房颤。
五—1、恢复窦性心律-药物治疗
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的常用药物:
临床评价
基本评价
心电图: ——心律(证实房颤) ——有无左室肥厚,既往心梗 ——有无预激,束支阻滞 ——测量各心电图参数,判断有无药物作用 ——有无其他心律失常
胸片:肺实质和血管影是否提示异常
临床评价
基本评价
超声心动图: ——瓣膜情况 ——左右心房大小 ——左室大小和功能 ——右室峰压 ——左室肥厚 ——左房血栓 ——心包疾病
但较10年前有明显下降 • “孤立性”房颤为其次病因(?%) • 除20岁以下年龄组外,在其他各年龄组
中房颤均为占首位的心律失常
二. 病因
阵发性:可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 持续性: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
高血压心脏病、心肌病、心包炎、 酒精中毒、甲亢、肺栓塞、心衰、 心脏手术
房颤的分类
1.首次房颤:首次确诊(首次发作/发现) 2.阵发性:持续时间小/等于7天(常小/等于48小
心房纤颤伴室内传导差异 特征: 1.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 一、形态不同、间隔不等 的F波,频率为350~600 次/分 2.R-R间期绝对不等,心 室率快 3.部分短R-R阻断房室结的药物(洋地黄、 β受体 阻滞剂、异搏定等)
临床评价
基本评价
病史和体检 ——房颤的症状 ——房颤的临床类型(首次,阵发,持续,永 久) ——首次有症状的发作和首次证实的时间 ——发作频率,持续时间,诱发因素,终止方 式 ——药物疗效 ——有无基础心脏病和可逆因素
• 非风湿性房颤的年卒中发生率为5%,是 无房颤者的2~7倍
• 卒中的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 ——50~59岁:1.5%, >80岁:23.5%
• 房颤的死亡率是窦律者的2倍,但与基础 心脏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三、发病机制-多子波学说
心房基质的不均一性,引起多子波折返激动, 要求:心房内同时存在3个以上的微折返环。
心房越大,易发生房颤。 哺类动物中:
体积大者,心房大,房颤发生率高。
三、发病机制
房颤时的血流动力学: ——失去房室顺序 ——不规则的心室率:CO下降9% ——不适当的快速心室率: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血栓栓塞并发症: ——48小时即可形成 ——危险因素:高血压,血栓栓塞史,老年(> 75岁),心衰,瓣膜病,左房扩大(食道超声有 左房血栓)
四. 临床表现
心绞痛与心力衰竭 栓塞 查体:1.第一心音强弱不等;
2.心律极不规则; 3.脉搏短绌;
心房纤颤心电图(atrial fibrillation)
特征: 1. 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一,形态不同,间隔不等的f波,频率为350 ~ 600次/分 2. R-R间期绝对不等
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
此PPT下载后可任意修改编辑增删页面
心房颤动
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
友情提示
感谢您不吸烟
手机调成静音
欢迎随时提问
一、背景-危害性
常伴随的临床症状: 心悸、胸闷、气短、头晕和疲乏等。使生活质量下降。
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长期房颤伴快速心室反应。
增加血栓栓塞的发生率,若产生心房附壁血栓,可引起缺 血性脑卒中,是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从而增加病死率,尤 其是老年人。
三、发病机制
发放冲动的心房局部病灶: 肺静脉内(90%以上) 其他部位 上腔静脉, 界嵴, 冠状静脉窦, 右心房后游离壁, Marshall韧带静脉。
三、发病机制
发生房颤的条件: 心房(如同蓝子)扩大,
能同时容纳3个以上的折返环。
折返环(如同苹果)小, 正常的心房能容纳3个以上的小折返环。
三、发病机制-心房的大小
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Ⅰc类、胺碘酮、索他洛尔
总有效率:60%左右。 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
房颤持续的时间, 心房的大小, 心房内血栓的形成, 其他。
五--1 、恢复窦性心律-药物治疗
其他药物: 洋地黄、维拉帕米、硫氮卓酮、受体阻滞剂,
能减慢房颤的心室反应, 但极少能转复为窦性心律。
五--1 、恢复窦性心律-药物治疗
一些针对房颤的抗心律失常药产生副作用,对患者造成危 害。
成倍增加死亡率。
发病率
14省和直辖市流调结果: • 人群发病率:0.77% • 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
——50-59岁:0.5%,>80岁:7.5% • “孤立性”房颤发生率:12~30% • 心衰和瓣膜病者发病率高
发病率
国内资料 • 房颤患者约占急诊心律失常的42% • 风湿性心脏病仍是主要病因之一(30%),
病理生理
心室律紊乱 心功能受损 心房附壁血栓形成
预后
• 风湿性房颤年卒中的发生率是无房颤者 的17倍,是非风湿性房颤的5倍
WPW伴房颤的治疗: 血流动力学稳定者,首选静注普鲁卡因酰胺。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体外直流电转复。
五--1 、恢复窦性心律-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优点: 简便易行, 一次性费用少, 患者易接受。
应作为当前较实际的一线转复治疗手段。
五--1 、恢复窦性心律-体外电转复
一项安全和有效的传统治疗方法。
成功率:65%~90%。
150J体外电复律
适用于: 持续性房颤伴血流动力 恶化者(一线治疗)。 药物转复失败者。
化验:甲状腺功能检查
临床评价
附加评价
运动试验:
——心室率是否满意控制 ——运动诱发房颤 ——选择Ⅰc类药物时除外心肌缺血 Holter: ——诊断未明确的心律失常 ——评价心室率控制情况 食管超声:
——检测有无左房血栓 ——指导转复 电生理检查:
——了解宽QRS心动过速的机制 ——了解起始心律失常 ——是否可进行消融治疗
五 治疗—策略
当前心律失常治疗中最薄弱的环节。 三个主要策略:
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
控制房颤的心室率
预防血栓栓塞
五--1、恢复窦性心律
是理想的治疗终点之一。
攀登终点:窦性心律
选择的对象:
持续性(非自行终止)阵发性房颤。 经选择的慢性房颤。
五—1、恢复窦性心律-药物治疗
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的常用药物:
临床评价
基本评价
心电图: ——心律(证实房颤) ——有无左室肥厚,既往心梗 ——有无预激,束支阻滞 ——测量各心电图参数,判断有无药物作用 ——有无其他心律失常
胸片:肺实质和血管影是否提示异常
临床评价
基本评价
超声心动图: ——瓣膜情况 ——左右心房大小 ——左室大小和功能 ——右室峰压 ——左室肥厚 ——左房血栓 ——心包疾病
但较10年前有明显下降 • “孤立性”房颤为其次病因(?%) • 除20岁以下年龄组外,在其他各年龄组
中房颤均为占首位的心律失常
二. 病因
阵发性:可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 持续性: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
高血压心脏病、心肌病、心包炎、 酒精中毒、甲亢、肺栓塞、心衰、 心脏手术
房颤的分类
1.首次房颤:首次确诊(首次发作/发现) 2.阵发性:持续时间小/等于7天(常小/等于48小
心房纤颤伴室内传导差异 特征: 1.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 一、形态不同、间隔不等 的F波,频率为350~600 次/分 2.R-R间期绝对不等,心 室率快 3.部分短R-R阻断房室结的药物(洋地黄、 β受体 阻滞剂、异搏定等)
临床评价
基本评价
病史和体检 ——房颤的症状 ——房颤的临床类型(首次,阵发,持续,永 久) ——首次有症状的发作和首次证实的时间 ——发作频率,持续时间,诱发因素,终止方 式 ——药物疗效 ——有无基础心脏病和可逆因素
• 非风湿性房颤的年卒中发生率为5%,是 无房颤者的2~7倍
• 卒中的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 ——50~59岁:1.5%, >80岁:23.5%
• 房颤的死亡率是窦律者的2倍,但与基础 心脏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三、发病机制-多子波学说
心房基质的不均一性,引起多子波折返激动, 要求:心房内同时存在3个以上的微折返环。
心房越大,易发生房颤。 哺类动物中:
体积大者,心房大,房颤发生率高。
三、发病机制
房颤时的血流动力学: ——失去房室顺序 ——不规则的心室率:CO下降9% ——不适当的快速心室率: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血栓栓塞并发症: ——48小时即可形成 ——危险因素:高血压,血栓栓塞史,老年(> 75岁),心衰,瓣膜病,左房扩大(食道超声有 左房血栓)
四. 临床表现
心绞痛与心力衰竭 栓塞 查体:1.第一心音强弱不等;
2.心律极不规则; 3.脉搏短绌;
心房纤颤心电图(atrial fibrillation)
特征: 1. 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一,形态不同,间隔不等的f波,频率为350 ~ 600次/分 2. R-R间期绝对不等
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
此PPT下载后可任意修改编辑增删页面
心房颤动
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
友情提示
感谢您不吸烟
手机调成静音
欢迎随时提问
一、背景-危害性
常伴随的临床症状: 心悸、胸闷、气短、头晕和疲乏等。使生活质量下降。
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长期房颤伴快速心室反应。
增加血栓栓塞的发生率,若产生心房附壁血栓,可引起缺 血性脑卒中,是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从而增加病死率,尤 其是老年人。
三、发病机制
发放冲动的心房局部病灶: 肺静脉内(90%以上) 其他部位 上腔静脉, 界嵴, 冠状静脉窦, 右心房后游离壁, Marshall韧带静脉。
三、发病机制
发生房颤的条件: 心房(如同蓝子)扩大,
能同时容纳3个以上的折返环。
折返环(如同苹果)小, 正常的心房能容纳3个以上的小折返环。
三、发病机制-心房的大小
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Ⅰc类、胺碘酮、索他洛尔
总有效率:60%左右。 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
房颤持续的时间, 心房的大小, 心房内血栓的形成, 其他。
五--1 、恢复窦性心律-药物治疗
其他药物: 洋地黄、维拉帕米、硫氮卓酮、受体阻滞剂,
能减慢房颤的心室反应, 但极少能转复为窦性心律。
五--1 、恢复窦性心律-药物治疗
一些针对房颤的抗心律失常药产生副作用,对患者造成危 害。
成倍增加死亡率。
发病率
14省和直辖市流调结果: • 人群发病率:0.77% • 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
——50-59岁:0.5%,>80岁:7.5% • “孤立性”房颤发生率:12~30% • 心衰和瓣膜病者发病率高
发病率
国内资料 • 房颤患者约占急诊心律失常的42% • 风湿性心脏病仍是主要病因之一(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