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人文环境因素
高中地理人文因素总结归纳
![高中地理人文因素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21fd2106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6d.png)
高中地理人文因素总结归纳人文地理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①人类移居到自然环境比较优越、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②因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引起的人口迁移③为保护当地生态环境而出现的人口迁移(2)经济因素(最主要的因素):追求更高的经济收入;交通运输的发展促进人口迁移(3)政治因素:政策、战争(4)社会文化因素:家庭、婚姻、教育、宗教2.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1)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①有利影响:弥补劳动力不足,促进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发展;引进先进的技术和人才②不利影响:加剧生态环境问题;给城市造成巨大压力:就业困难、交通拥挤、居住困难、治安问题等。
(2)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①有利影响:加强与外界的联系;缓解当地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收入②不利影响:造成劳动力和人才的流失3.城市区位因素(1)自然地理区位因素①气候:气温适中,降水适度②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交通方便,且利于节省建筑投资而成为城市分布的理想地区③河流:提供水源(2)经济地理区位因素①交通:交通便利处、交通线沿线、交通枢纽位置以及交通运输的改善和发展,对城市的形态、空间格局变化及兴衰具有深远的影响②自然资源:靠近矿产资源产地,有利于形成工矿城市③其他:商品农业基地、边境通商口岸处(3)政治文化地理区位因素政策、宗教、旅游、科技等4.城市环境问题的表现与解决措施(1)城市环境问题的表现①城市环境趋于恶化:大气污染、水污染、固废污染、噪声污染②人口密集,交通拥堵③地价、房租昂贵④就业困难、社会不安定(2)解决措施①合理布局工业企业,建立绿化隔离带,治理城市环境②建立卫星城和开发新区③控制城市人口增长④合理布局城市道路,改善城市交通条件⑤加快住房建设,改善城市居住条件⑥加快经济发展,提供就业岗位5.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①地形:平地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园艺业、林业与畜牧业②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温差③水源:水质、水量④土地:土地面积、土地质量(土壤肥力、酸碱性、透气性、保水性等)⑤病虫害:炎热湿润地区病虫害较多⑥自然灾害(2)技术经济因素①劳动力:劳动力素质与经验②种植方式:单作、套作、混作、连作等③耕作制度:又称熟制④技术装备:有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⑤生产技术:良种培育、耕作技术、作物栽培、水肥控制、病虫害防治(3)社会经济因素①劳动力:数量、价格②市场:农产品消费状况、市场的远近、市场的规模等③政策④交通6.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分布地与特点7.工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①原料:数量、质量、远近、价格②燃料③水源④土地:面积(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地价、集聚、技术、资金、工农业(经济)基础、配套产业、基础设施(3)环境因素①工业对环境的要求:高新技术产业多布局在环境优美的区域②工业污染程度:无工业污染的企业,可有组织地布局在市区;有中轻度污染的企业,应布局在郊区;有重度污染的企业,应布局在远郊③工业污染种类:有大气污染的企业,应布局在最大风频的下风向或与盛行风垂直的郊外;有水体污染的企业,应远离河流或者布局在河流下游;有固废污染的企业,应远离农田与居民区。
高中地理人文因素总结归纳
![高中地理人文因素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c45f59df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fe.png)
高中地理人文因素总结归纳高中地理课程是人文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两个方面知识的交织,一个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也一定离不开人文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人文因素是指人类的社会、文化、历史、经济等方面,对地理环境及其变化的影响,对地形地貌、气候、生态环境等形成和演变的影响。
本文将结合高中地理人文知识内容,就人文因素进行简要的总结和归纳。
一、人口因素人口是指在一个特定区域内的人的数量和分布情况,也是影响地理环境和地理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口的增长和变迁会导致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恶化,同时也会对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1. 人口增长一个区域内的人口增长率和数量,不仅会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的人口密度和人口结构,还会带来繁荣或贫困,环境的改变,资源的消耗等影响。
因此,高中地理课程中,人口增长的研究和分析也非常重要。
2. 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是指人们在不同的区域、城市、国家等之间进行流动的现象。
人口迁移的原因多种多样,例如就业、恶劣的环境、更好的生活条件等。
不同的人口迁移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人口过度聚集会影响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压力,人口外流则会导致人口负担和萎缩等问题。
3. 人口老龄化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生存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就导致了人口老龄化的现象。
人口老龄化会带来种种后果,例如养老保障的压力,医疗服务的需求增加,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等问题,因此对于高中生来说,了解人口老龄化问题也非常重要。
二、文化因素文化是一个社会的精神和物质财富的总和,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精神文化遗产。
文化因素在地理影响中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1. 历史文化历史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民族的文化和历史古迹遗存。
历史文化和研究是高中地理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了解地理位置时,需要对该地区的历史文化进行深入了解,比如它的建筑、风俗、宗教信仰、艺术等,这些都会影响当地的环境和人文现象。
2. 语言传统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语言习惯和方式,而这也会对地理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例如口头传统、歌曲、习俗等。
人文地理因素对经济区域发展的影响
![人文地理因素对经济区域发展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b4a76853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94.png)
人文地理因素对经济区域发展的影响人文地理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关注着人类在特定地理环境中产生的文化、社会、经济等各种现象。
人文地理因素对经济区域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这种影响。
首先,人文地理因素对经济区域发展的影响体现在地理位置上。
地理位置决定了一个地区与其他地区的联系和互动,从而影响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方式。
以沿海城市为例,其拥有得天独厚的港口资源和便利的海上交通条件,使得这些城市在国际贸易中起到重要的枢纽作用。
另一方面,内陆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其交通条件相对较差,导致了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因此,地理位置对经济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次,人文地理因素对经济区域发展的影响还体现在文化传统上。
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对经济活动的方式和规模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家庭的重视和孝道,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个人的创业意愿和风险承受能力,导致了经济活动的相对保守和稳定。
另外,文化传统中的技艺传承和创新能力也会对地区的产业发展产生影响。
例如,江苏苏州因其传统的刺绣技艺而闻名于世,这为当地的刺绣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因此,文化传统对经济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再次,人文地理因素对经济区域发展的影响还表现在人口结构上。
人口结构的差异直接关系到人才资源的优劣和劳动力的供给。
一些人口较多、素质较高的地区往往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方面具备较大优势。
以美国硅谷为例,其聚集了大量高科技企业和优秀的科技人才,成为了全球科技创新的中心。
另一方面,人口结构的差异也会导致经济区域之间的劳动力的流动和资源的配置不平衡,进而影响经济发展的均衡性和可持续性。
最后,人文地理因素对经济区域发展的影响还体现在城市规模和建设上。
城市是经济活动的中心和汇聚点,人们在城市中集聚,交流和创新,从而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一些具备较好的人文地理条件的城市,如天津和广州等,通过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了大量的资源和投资,快速发展成为重要的经济中心。
打造最优人文环境方面的建议的另一个角度
![打造最优人文环境方面的建议的另一个角度](https://img.taocdn.com/s3/m/4d5a9851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d0.png)
打造最优人文环境方面的建议的另一个角度标题:发展全面人文环境的关键因素与建议引言:人文环境是一个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方面,有效的人文环境可以促进个体的成长和社区的繁荣。
然而,想要打造最优的人文环境并非易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关键因素。
本文将从另一个角度探讨如何打造最优的人文环境,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社会包容和多样性的重要性人文环境中,社会包容和多样性是构建一个和谐共融的社会的基石。
在一个包容多元的社会里,各种不同文化、宗教、种族和价值观可以和谐共存,相互交流与融合。
为了打造最优人文环境,社会应该通过以下方式加强社会包容和多样性:1. 政府和教育机构应提供多元文化教育,促进人们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了解和尊重。
2. 增加多元文化的艺术和娱乐活动,鼓励人们参与并体验不同文化的魅力。
3. 创建一个多元化的工作环境,聘请来自不同背景的员工,提供平等的机会和资源。
二、推动艺术与文化的繁荣艺术与文化是人文环境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对于培养创造力、审美意识和共同认同有着重要作用。
以下建议将有助于推动艺术与文化的繁荣:1. 投资于艺术和文化教育,培养人们对艺术的兴趣和理解。
2. 成立艺术展览和表演的场所,为艺术家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3. 支持和鼓励本土艺术家的创作,让本土文化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推广。
三、倡导公民参与与社区建设公民参与和社区建设是促进人文环境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以下是一些建议:1. 鼓励公民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环保行动、志愿者活动等,增强社区凝聚力。
2. 建立社区文化和艺术中心,为居民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场所。
3. 进行公众教育活动,提高公民意识和参与度。
结论:要打造最优人文环境,社会应重视社会包容和多样性,推动艺术与文化的繁荣,以及倡导公民参与与社区建设。
只有通过综合考虑这些关键因素,我们才能够创建一个既充满活力又和谐共融的人文环境。
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我看来,人文环境是社会中人们共同创造的一种氛围和气息,它反映了社会对于个体成长和社区发展的关注和努力。
【最新精选】分析人文地理因素对一国经济发展及国际经济贸易活动的影响
![【最新精选】分析人文地理因素对一国经济发展及国际经济贸易活动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0ca83625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b5.png)
国际贸易活动是离不开一定的地理环境的,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有明显的影响。
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国际地域分工日益广泛和深化、国际间的竞争愈益激烈的今天,地理人文环境各因素对国际经贸活动的影响比过去任何时候更加激烈和深刻。
积极开展地理环境对国际经贸活动的影响及其规律性的探索研究,对预测国际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国际贸易变化和做好对外经贸工作等方面,均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自然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一个国家和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地形特征、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的丰歉与分布等。
这些因素的综合,对一个国家和地区长期贸易政策的形成和短期的贸易行为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1、地理位置的影响地理位置是指某一地理事物在地球表面所处的空间区域,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经济地理位置和邻国位置等反面反映出来。
广大中纬度地区因其位置居中,致使这一地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贸易等活动都较适宜,是人们生存、发展和交往等的理想环境;濒临海洋还是深居内陆的位置,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发展和贸易交往等亦会产生重要影响。
沿海地区(尤其是开放地区)与内陆地区(特别是边远偏僻山区)相比,因为环境、交通和出海口等条件大不一样,使这些国家(或地区)之间以及内部,其经贸状况会形成明显的差异。
一般前者发展较快,成为发达地区;而后者则发展较慢,往往是比较闭塞和落后的地区。
当然,具体问题要作具体分析。
独联体虽然为北冰洋、大西洋和太平洋所包围,但是,由于北冰洋长年封冻,成为天然障碍,太平洋岸仅有的港口距西部经贸重心地区遥远,交通很是不便,西部出海口被土耳其海峡所扼,北冰洋西部的摩尔曼斯克港,虽为不冻港,但航线需经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控制的挪威海峡,因政治原因,进出口甚为不便,所以前苏联虽濒临三大洋,但却酷似内陆国家,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它的对外贸易的发展。
除上以外,因为临近或者毗连一些经济发达、经贸活动频繁的国家与地区,也会使一些国家、地区得益,促进经济贸易得到一定的发展。
打造最优人文环境方面的建议
![打造最优人文环境方面的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eca23a7c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95.png)
打造最优人文环境方面的建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所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样化。
作为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环境的建设已经成为当下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如何创建出最优人文环境,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重大任务。
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关注城市环境的发展,以此打造出一个最优的人文环境。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打造最优人文环境。
一、提高城市的功能性首先,我们需要关注城市的功能性。
城市的功能性和人文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提高城市的功能性是创建优秀人文环境的前提。
因为城市是人类居住的地方,城市所提供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将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当我们优化城市的功能性时,就是在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具体而言,城市功能性的提高包括以下几点:1、建设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桥梁、水电气等基础设施。
要打造优秀人文环境,首先应建设高质量、完备的基础设施。
2、改善公共服务:城市公共服务是城市功能性的重要方面。
可以通过提高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来改善城市的功能性。
二、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其次,打造最优人文环境还需要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
人文氛围是由城市文化、历史、艺术和人们行为等方面构成的。
在这个方面,我们应把握以下几点:1、建设城市文化设施:城市文化设施是提升人文氛围的重要因素。
可以通过建设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举办文化活动等手段来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
2、加强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历史文化是一个城市不可或缺的文化资源,对其保护和传承对于建设最优人文环境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对历史古迹、历史街区等地的保护和修复,来体现城市历史文化的价值。
三、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最后,打造最优人文环境需要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保证未来世代也能够满足其需求。
为了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当注重以下几点:1、加强环境保护:城市环境的保护对于构建最优人文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
人文环境对市场营销的影响
![人文环境对市场营销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a02967d4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7b.png)
--------------------------------------------------------------------------------------------------------------------人文环境对市场营销的影响人文——让市场多元化一、概念:人文环境可以定义为一定社会系统内外文化变量的函数,文化变量包括共同体的态度、观念、信仰系统、认知环境等。
人文环境是社会本体中隐藏的无形环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民族灵魂。
是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并通常附加在自然景观之上的人类活动形态。
二、人文环境各个因素对市场营销的影响1.人口因素对市场营销的影响:人口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收入、教育水平、家庭规模、宗教和种族等直接反映消费者自身特点的许多因素。
因为人口因素中所包含的这些变量来源于消费者自身,而且较易测得,所以,人口因素一直是消费者市场细分的重要因素。
⑴人口数量及其增长速度对营销的影响:① 人口数量。
人口越多,若果收入水平不变,日用品需求量就越大,那么市场也就越大。
② 人口的速度增长促进了市场规模的扩大。
因为人口增加,其消费需求也会迅速增加,哪么市场潜力也就会越大。
⑵人口结构对营销的影响① 年龄结构,现阶段,青少年比例占一半,反映在市场上,婴幼儿和少年儿童用品及结婚用品需求的明显增长。
未来20年来,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反应在市场上,将使老年人的需求呈现高峰。
②性别结构,在市场上,妇女通常购买自己的用品、杂货、衣服,男子购买大件物品。
③ 家庭结构,每种家庭类型都有自己的需求和购买习惯,营销者需要考虑不同家庭类型的需求。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④社会结构,农村市场的潜在市场。
社会人文因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社会人文因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a68600e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55.png)
社会人文因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随着工农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现代社会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生态环境逐渐成为了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这其中,社会人文因素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社会人文因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是当前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
一、社会文化的影响文化是指社会成员的共同行为方式、信仰、价值、社会习惯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不同的文化背后代表着不同人的生活方式。
文化对个人的行为和社会习惯的影响自然也会影响到环境。
例如,民俗文化让人们能够形成垃圾分类的习惯,使得废弃物的处理变得便捷高效;而消费文化则让人们的消费习惯日益浪费和奢侈,进而造成对环境的过度消耗。
二、社会结构的影响社会结构是指由社会成员、群体、机构和文化塑造而成的网络,包括人员的角色、地位、权利和义务的控制体系。
社会结构会决定人们的社会状态和社会角色,让人们有不同的参与方式与参与程度。
例如,封闭的农村社区会形成一些特殊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让人们对于自然资源的使用方式和理解方式产生了变化;而丰富多样的城市社区则让人们在不同文化交汇的过程中,形成了多元化的环境认知和环保意识。
三、教育文化的影响教育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代代相传,教育文化对塑造人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理念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教育,可以让人们了解环境,关注环境,学习环境,保护环境。
学校的教育和学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更加明显,学生在学校的教学中会得到更加系统和全面的环境教育,并能够将已经习得的环境知识和技能应用到生活和工作中。
四、经济结构的影响经济结构直接反映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对环境质量有着深远影响。
经济结构越开发,人的消费习惯就越庞杂复杂,对环境的消耗也会越来越大。
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也会导致对环境的影响产生变化。
例如,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向现代的城市经济转型,环境的破坏和消耗同样会产生大的变化。
人文社会环境
![人文社会环境](https://img.taocdn.com/s3/m/1125b266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17.png)
人文社会环境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人文社会环境的培育和塑造。
人文社会环境涵盖了文化、教育、价值观念等方面,它对个体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文化多样性、教育与人才培养、社会和谐稳定三个方面来探讨人文社会环境的意义和作用。
文化多样性是人文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民族习俗等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化景观。
文化多样性能够丰富人们的视野,拓宽人们的思维,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存在。
例如,在一个文化多元的国家中,人们可以互相学习借鉴,汲取不同文化的优点,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同时,文化多样性也能够提高社会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减少文化冲突和误解,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教育与人才培养是人文社会环境的重要支撑。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拥有良好品德和广阔知识面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
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可以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推动社会进步。
与此同时,教育还能够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使人们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育,社会可以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推动人们的全面发展与成长。
社会和谐稳定是人文社会环境的重要目标。
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人们安居乐业、相互关爱的基础。
社会和谐稳定体现在人们之间的和睦相处、公平正义的实现以及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等方面。
为了实现社会和谐稳定,需要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建立健全的制度和规范。
同时,也需要增强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倡导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念,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和道德风尚。
总之,人文社会环境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文化多样性丰富了人们的视野,教育与人才培养提供了人才支撑,社会和谐稳定建立了和谐稳定的社会基石。
只有在良好的人文社会环境下,人们才能够充分发展个人潜力,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因此,我们应该共同努力,重视和培育人文社会环境,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环境人文分析报告范文
![环境人文分析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4667205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c8.png)
环境人文分析报告范文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某地区的环境与人文进行分析,以揭示该地区的特点和问题。
通过对环境和人文因素的综合分析,我们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制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以促进地区的综合进步和改善。
2. 地理环境分析该地区位于亚洲东南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特殊的地理位置。
首先,该地区地势多山,山脉层叠,形成了美丽的自然景观。
其次,该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金属矿石等,为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然而,这种资源丰富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3. 生态环境分析3.1 气候条件:该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冬季温和,夏季炎热,降水量适中。
这种气候条件使得农作物生长适宜,农业发达。
然而,随着工业化的加剧和城市化的推进,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和工业废水排放使得空气质量下降,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威胁。
3.2 水资源:虽然该地区有一定的水资源,但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工业用水的增加,导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
此外,过度的水土保持措施和水利工程建设也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3.3 生物多样性:该地区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包括各种珍稀的植物和动物。
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干扰和栖息地的破坏,许多物种受到威胁,甚至濒临灭绝。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措施,值得引起重视。
4. 社会人文分析4.1 历史文化:该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深厚的文化底蕴为该地区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优势。
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艺术形式是该地区的文化瑰宝,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4.2 人口结构:该地区人口众多,其中包括多个少数民族群体。
这种多民族的背景使得该地区拥有多样的文化和传统,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如民族融合和社会稳定等。
4.3 经济发展:该地区经济以农业和工业为主,但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该地区的服务业也迅速崛起。
然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如贫富差距的加大和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也需要关注和解决。
人文地理因素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人文地理因素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b7cc145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22.png)
人文地理因素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旅游业成为了全球经济最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而旅游业的发展并不仅仅取决于地理环境因素,人文地理因素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文地理因素指的是与人类活动相关的因素,包括文化、历史、语言、宗教等。
本文将探讨人文地理因素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首先,文化因素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差异使得旅游产品具有了独特的吸引力。
例如,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历史遗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欧洲各国的文化底蕴和博物馆也是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文化旅游不仅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也对当地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通过推动文化旅游的发展,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
其次,历史因素也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历史遗迹和古迹是吸引游客的热门景点。
例如,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长城、罗马的斗兽场等都是世界著名的旅游景点。
历史的厚重感和神秘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而这些历史景点的保护和维护,也成为了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任务。
通过对历史景点的保护,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既能够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又能够保护历史和文化遗产。
此外,语言因素也对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的加深,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语言得到了广泛应用。
掌握英语的国家和地区在旅游业中具有竞争力,能够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
例如,英国、美国等英语国家成为了全球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然而,语言障碍也成为了一些国家和地区发展旅游业的瓶颈。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国家通过提供导游和翻译服务,以及加强英语教育,来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宗教因素也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宗教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吸引了许多信教的游客。
例如,沙特阿拉伯的麦加朝觐、印度的恒河朝圣等都是世界著名的宗教旅游目的地。
这些地方不仅具有宗教意义,还具有文化和历史的完美结合,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城市规划的人文和环境因素考量
![城市规划的人文和环境因素考量](https://img.taocdn.com/s3/m/8f0bb493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74.png)
城市规划的人文和环境因素考量城市规划是一个复杂而综合性的任务,涉及到许多方面的因素。
除了经济和技术因素,城市规划还必须考虑到人文和环境因素。
这些因素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也是保证城市宜居性的核心。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城市规划中的人文和环境因素。
人文因素是城市规划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文因素包括城市的历史、文化、社会结构和居民需求等。
城市规划应该尊重和保护城市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保留城市的独特风貌。
城市规划还应该密切关注社会结构的变化,合理安排居住区、商业区和工业区的位置,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此外,城市规划还应该考虑到公共设施和交通网络的发展,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便利性。
环境因素是城市规划中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
自然环境方面,城市规划应该充分利用城市周围的自然资源,合理规划和保护绿化带和公园,以提供健康的休闲和娱乐场所。
城市规划还应该注重生态保护,合理分布城市水源和空气质量监测点,以确保居民的生活环境达到标准。
此外,城市规划还应该注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积极推动清洁能源的利用和环境友好型建筑的建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人文和环境因素在城市规划中相互作用和影响。
城市的人文环境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环境质量。
一个拥有丰富历史和文化的城市,通常也会有更好的自然环境和城市景观。
相反,城市环境的质量也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一个拥有良好环境的城市,通常也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投资,促进经济的发展。
因此,在城市规划过程中,人文和环境因素应该被综合考虑。
城市规划师应该尊重和保护城市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为居民提供充足的社会和文化设施,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同时,城市规划师还应该注重城市的自然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建设绿色的城市和生态园区,提供清洁的空气和水源。
在城市规划中融入人文和环境因素并不容易,这需要城市规划者有广泛的知识和综合能力。
他们需要了解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以及居民的需求和特点。
居民人文因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与经济发展
![居民人文因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与经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9358e951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de.png)
居民人文因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与经济发展在现代社会,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居民的人文因素同样对地理环境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并进而对经济发展产生着间接的影响。
本文将从居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会组织等角度探讨居民人文因素对地理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首先,居民的生活方式对地理环境产生直接的影响。
以城市为例,城市居民如今普遍过着高度消费、高速生活的节奏。
他们追求时尚潮流、追逐物质享受,导致资源大量消耗和环境破坏。
城市的大量建设和交通拥堵问题,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还导致了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
此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他们追求绿化景观、优质的生活品质,这就要求当地政府提供更好的环境服务,以适应居民的生活需求。
其次,居民的价值观念对地理环境产生间接的影响。
随着社会进步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环保价值观的传播和弘扬,使一些地方出台了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政策,推动了绿色产业和生态旅游的发展。
例如,一些地方禁止使用塑料袋、限制汽车尾气排放等措施,引导人们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并推动环保意识的普及。
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改善地理环境,还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
另外,居民的社会组织也对地理环境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社会组织可以是基于地理位置的社区、村庄,也可以是基于共同兴趣或目标的组织。
这些社会组织通过组织社群活动、实施环保项目等方式,调动居民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促进地理环境的改善和经济发展。
例如,一些社区开展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活动,通过减少垃圾的产生和提供更多的绿化空间,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同时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总之,居民的人文因素在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弘扬环保价值观和积极参与社会组织,居民可以对地理环境施加积极的影响,进而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
政府和社会应加强教育宣传,促使居民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共同努力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人文环境汇报材料
![人文环境汇报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5562b113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2c.png)
人文环境汇报材料标题:人文环境汇报材料一、背景介绍人文环境是指人类生活与发展的社会环境,包括文化、教育、伦理道德、社会关系等各方面的因素。
它对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决定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二、文化1. 文化遗产:该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古建筑、考古遗址、传统艺术等。
这些文化遗产是人们认识和了解该地区历史的重要途径。
2. 文化活动:该地区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文化节、艺术展览、演出等。
这些活动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教育1. 教育资源:该地区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包括中小学、高等学府、研究机构等。
这些教育资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为人们的教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教育体制:该地区注重教育改革,推行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
这种教育体制为人们的未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四、伦理道德1. 价值观念:该地区注重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念,如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勤劳守纪等。
这种价值观念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关爱他人:该地区注重关爱他人,推行志愿者活动、慈善事业等。
这种关爱精神促进了社会的团结和互助。
五、社会关系1. 社会互助:该地区注重社会互助,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为老年人、残疾人、贫困人口等提供了相应的帮助和保障。
2. 和谐稳定:该地区社会关系和谐稳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合作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
六、结语人文环境是一个地区或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有着重要影响。
该地区文化丰富、教育优质、伦理道德良好、社会关系和谐稳定,为人们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公共场所设计中的人文环境因素分析与应用
![公共场所设计中的人文环境因素分析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ed32f47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3f.png)
公共场所设计中的人文环境因素分析与应用一、公共场所设计中的人文环境因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场所的需求越来越多。
在设计公共场所时,不仅需要考虑空间利用,还需要考虑人们的情感需求。
因此,人文环境因素在公共场所设计中的应用显得至关重要。
1.1 历史文化因素公共场所中,历史文化因素属于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历史文化因素包括地域性文化、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可以帮助建筑师在设计公共场所时,更好地反映地域特色和文化特点,增加公共场所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1.2 社会因素公共场所中还应考虑社会因素。
例如,青少年和老年人的需求不同,因此在设计公共场所时需要根据各种年龄段人的需求进行不同的设计。
此外,在公共场所中应考虑到照顾到各种人员的需求,如父母带着孩子的需要、残疾人的需求等。
1.3 空间因素公共场所的空间因素应考虑空间大小和空间结构。
空间大小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人流量以及安全因素而定,以达到良好的利用效果。
此外,空间结构应该有利于人们实现他们的行动和互动,使他们感到自由和方便。
1.4 色彩因素在公共场所设计中,颜色的运用占有重要的地位。
颜色能够决定情感环境和空间氛围,影响人们的情绪与行为。
设计师应根据场所的特点、使用者的年龄、性别,选择不同的色彩表达。
如在医院、图书馆和剧院等地,应使用符合其功能的色彩。
二、公共场所设计中人文环境因素的应用2.1 历史文化元素的应用历史文化元素的应用是公共场所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师可以运用当地特色、历史故事以及民间传说等文化因素,创新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场所。
如北京市的故宫博物馆,其建筑风格与布局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游客在游览博物馆时不仅可以欣赏博物馆内的文物,还能丰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
2.2 社会因素的应用公共场所中要考虑到各种人员的需求。
例如照顾到儿童、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需要。
在公共场所中可以设置具有参与性、互动性的节目,如音乐会、文艺演出,以及游乐场、游戏区等特殊活动场地,使各种人员都能够在场所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有良好的参与机会。
城市景观设计的人文因素分析
![城市景观设计的人文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93be4a8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0c.png)
城市景观设计的人文因素分析城市景观设计是指以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为目的,通过规划和设计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景观。
在这个过程中,人文因素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历史文化、社会习俗和文化特色三个方面,对城市景观设计的人文因素进行分析。
一、历史文化的积淀城市是历史的见证者,每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积淀。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融入历史文化元素可以扩展城市的内涵,传承和展示城市的文化传统。
例如,在古城区域,保留和修复历史建筑、石板路等,可以增加城市韵味;在商业区,可以通过建筑造型、雕塑和摆件等方式,展示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
通过将历史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相融合,可以让城市更加具有独特的魅力。
二、社会习俗的体现城市景观设计需要考虑到居民的社会习俗和生活习惯。
不同地区的社会文化差异会导致不同的建筑风格和景观特色。
例如,在东方文化中,对于园林设计的追求注重自然美与人文关怀的融合,而在西方文化中,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和支配关系。
因此,在城市景观设计中,需要根据不同的社会习俗和文化背景,合理选择和运用设计元素,让居民更容易接受和喜爱。
三、文化特色的彰显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景观设计可以通过凸显这些特色,打造具有个性化的城市形象。
例如,在江南水乡的城市景观设计中,可以加入水上建筑、廊桥和曲径通幽的元素,以唤起居民们对乡土文化的记忆和情感。
在西部城市,可以通过在景观中融入草原元素、牧民文化等,突出城市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通过体现城市独有的文化特色,可以实现城市的品牌化和差异化,增加城市的个性魅力。
总结起来,城市景观设计离不开人文因素的考量。
历史文化、社会习俗和文化特色的融入,能够丰富城市的内涵,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因此,在进行城市景观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人文因素,既保留传统的独特韵味,也呼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只有在兼顾人文因素的前提下,城市景观设计才能更好地满足居民的审美需求,营造出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
人文地理因素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与改善
![人文地理因素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与改善](https://img.taocdn.com/s3/m/2cd8afd4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21.png)
人文地理因素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与改善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人文地理因素作为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环境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人口分布、文化传承等方面探讨人文地理因素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首先,城市规划是人文地理因素对城市环境影响的重要方面。
城市规划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城市环境的质量。
在城市规划中,人文地理因素需要充分考虑。
例如,城市的布局应该合理,避免过度集中化,以减轻城市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的问题。
此外,城市规划还需要考虑到自然环境的保护,保留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以提供人们休闲和健康的场所。
其次,人口分布也是人文地理因素对城市环境影响的重要方面。
人口的密度和分布对城市环境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过高的人口密度会导致城市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负荷的增加。
因此,合理的人口分布是改善城市环境的关键。
政府可以通过引导人口向城市的次中心区域和郊区转移,减轻城市中心区域的压力。
此外,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吸引人口向城市的边缘地区迁移,也是改善城市环境的有效途径。
再次,文化传承是人文地理因素对城市环境影响的重要方面。
城市的文化传承不仅丰富了城市的内涵,也对城市环境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传统建筑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可以增加城市的历史韵味,也可以提高城市的吸引力,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此外,文化活动和艺术表演的举办也可以丰富城市居民的生活,提高城市的文化品质。
因此,城市管理者应该注重文化传承,加强对传统建筑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并积极组织文化活动,提升城市的文化氛围。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改善措施。
首先,政府应加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充分考虑人文地理因素,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人口政策,引导人口向城市的次中心区域和郊区转移,减轻城市中心区域的压力。
基于人文因素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研究
![基于人文因素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2a34876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02.png)
基于人文因素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研究近年来,全球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越来越高涨。
环境问题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挑战,然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
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与相互制约关系。
本文将基于人文因素,探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方法。
首先,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而环境问题往往是由过度的资源开发与利用所导致的。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意识到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环境,例如推动绿色发展,鼓励低碳经济的发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等。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其次,人文因素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类是环境的主体,我们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教育,提高人民的环境素养。
只有当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才能形成全社会的环保共识,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再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是长期存在的。
我们知道,环境保护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资源,这对经济的发展会造成一定的压力。
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相对落后,环境保护工作存在较大困难。
因此,国际社会需要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力度,为其提供技术、资金和其他方面的援助,帮助他们改善环境问题。
最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需要协同推进。
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而应该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和推进。
我们可以通过制定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政策,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发展清洁能源、推动循环经济等方式,推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
综上所述,基于人文因素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研究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课题。
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并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人文地理对自然资源的利用
![人文地理对自然资源的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0a1cba1e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4d.png)
人文地理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人文地理则是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人文地理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人文地理对自然资源利用的影响,并分析其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意义。
一、地理条件对资源利用的影响地理条件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基础。
不同的地理环境提供了不同的资源,而人类则根据地理条件来选择和利用这些资源。
例如,沿海地区的人口多、交通便利,有利于渔业和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而内陆地区则更适合农业和矿产资源的开发。
人文地理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地理条件下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方式,从而指导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二、人文因素对资源利用的影响除了地理条件,人文因素也对资源利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类的文化、经济、社会制度等因素都会影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式。
例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资源的需求和利用方式可能存在差异。
在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社会中,人们更注重土地资源的利用;而在一个工业化程度较高的社会中,人们可能更关注矿产资源和能源的开发。
人文地理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文化和社会制度下资源利用的差异,从而推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三、资源利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资源的合理利用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促进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例如,石油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对石油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石化工业、交通运输等。
人文地理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资源利用对经济发展的潜力和限制,从而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资源利用对环境保护的挑战然而,资源的利用也带来了环境问题。
过度开发和利用资源会导致生态环境破坏、资源枯竭等问题。
例如,过度采伐森林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过度开采矿产资源会导致土地沙漠化和水资源的污染。
人文地理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资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地理人文环境影响
![地理人文环境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67e1c90b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ad.png)
地理人文环境影响教案主题:地理人文环境影响引言:地理人文环境是指人类社会在地理空间中生活、工作和发展的环境,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地形、资源分布等因素。
这些地理人文环境因素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教案将重点讲述地理人文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与作用。
一、地理位置对经济发展的影响(400字左右)地理位置是地理人文环境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它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笔者将结合具体例子,介绍地理位置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包括贸易、交通、旅游等方面的作用,并对这些作用进行深入的分析。
二、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400字左右)气候是地理人文环境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
作者将探讨气候对农业、居住、服装等方面的影响,并分析这些影响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三、地形对文化形成的影响(400字左右)地形是地理人文环境中一个重要的要素,它对文化的形成和演变具有深远的影响。
笔者将以不同的地形为例,详细论述地形对居住、交通、军事等方面对文化形成的影响,并说明这些影响如何塑造了各地区独特的文化特色。
四、资源分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400字左右)资源分布是地理人文环境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它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笔者将就能源、水资源、农产品等方面的资源分布进行分析,论述资源分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合理利用与保护资源的建议。
五、地理人文环境对城市化的影响(400字左右)地理人文环境对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影响,城市的发展取决于地理人文环境的条件。
本节将分析地理人文环境对城市规划、人口分布、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并探讨如何在城市化进程中充分利用地理人文环境优势,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六、总结(200字左右)地理人文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它对经济、生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与讨论,我们可以深刻理解地理人文环境的作用,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地理人文环境的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低年级学生克服厌学心理问题的研究阶段性研究分析报告一、问题的提出:在当今这个复杂纷繁的社会里,人们为了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一刻也不敢放松自我,拼命学习,拼命工作。
以致不少人由于生活过于紧张而精神崩溃,还有一些人因为不堪忍受生活和工作压力而自我结束宝贵的生命。
紧张、繁忙、竞争的气氛也同样笼罩中小学校园。
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教师不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片面追求分数;学生自身能力、水平的限制……致使那些脸上写满稚气和青春的孩子们,背负着成年人的沉重期望,在本该悠闲的双休日,奔波于各种为他们特设的学习场所。
经过了一天的学校生活,疲惫不堪地回到家中,大人们都在悠闲自在地欣赏电视节目,而小小的孩子还要伏案对付那似乎永远也做不完的习题,电视中精彩的节目对他们来说只是周末晚上的奢侈享受孩子们的负担实在太重了。
于是,有些孩子开始厌学,有些孩子因为不堪忍受而逃学拒学,有些孩子甚至以自杀的方式来逃避烦恼。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孩子的脆弱?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孩子的反叛?如今的孩子吃穿不愁、生活优裕,却为什么总是喊苦、喊累?为什么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变得如此困难?孩子应该有怎样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孩子应该过怎样的学习和娱乐生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北师大教育系在全国做过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大型调查,因“喜欢学习”而上学的小学生仅有百分之八点四、初中生仅有百分之十点七,而高中生仅有百分之四点三;学生们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依次为实验、用电脑、读课外书,而认为最有效的即适合应考的学习方式则依次是听讲、作业练习,这恰恰是造成他们厌学的重要因素。
二、研究目标:学生的厌学问题已受到越来越多人士的关注。
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起跑线上的教师,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急需解决,我们肩负的任务重如泰山。
我们刻不容缓的任务就是对学生中出现的厌学情绪要及时的分析与研究,找出问题的根源,寻求有效的解决途径,在学生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给他们一片蔚蓝的天空。
我校学生来源复杂,有来自教师家庭的,有来自机关干部的,有来自外地民工的,更多的来自农村孩子,他们的家长受教育的程度也参差不齐,教育孩子的方法也各不相同。
学生的学前教育、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反差极大,这就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带来很大的不便。
虽然我校学生中有严重厌学现象的学生不多,但据平时老师反应,班级中也有个别厌学学生。
这些学生如不及时矫治,厌学情绪就会越来越强烈,甚至有可能影响他们一生的学习。
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关于小学生厌学现象的研究”这一课题,意图通过调查、观察,找出学校中的厌学孩子,对他们的厌学原因进行分析,并找到矫正的路子,重新点燃他们学习兴趣的火花,帮助这些学生走出困境,树立学习的信心,使他们愿意学习,乐于学习,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深造铺上坚实的奠基石。
二、理论依据及研究原则(一)理论依据1、教育学理论古罗马的昆体良(M.F.Quintlianus)是一位教育理论家,他非常重视家庭、学校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在学校里,紧张的智力活动与游戏、休息应交替进行,对自卑、脆弱、学习有困难的孩子,教师应多加鼓励,避史体罚孩子,充分考虑孩子身心健康,15世纪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利诺(Vittorino)主张,应该创造幽雅的校园环境和宽松的课堂气氛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他把自己创办的宫廷学校取名为“快乐之家”,校园地处郊外湖滨,四季花香,绿草如茵,校园内孩子的生活充分自治,教师的教学手段生动有效,教育目标旨在培养精神、身体、道德都充分发展的人,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学者、苟子、汉朝的王充等就学习心理也有不少精辟的阐述。
这些早期教育家的思想和实践活动对我们的研究很有启发。
现代教育理论提出要让学生全面发展,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就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不强迫学生,这样学生才会学得开心,才会喜欢学习。
2、心理学理论依据《心理学》指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
学生的学习过程又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
所谓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也就是学会学习。
(具体见《小学生心理学》)学生只有既“会学”,又“爱学”,才能使学习活动高效而顺利地进行。
因此,我们一方面要针对学生厌学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则需要教师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愿意学、乐意学。
(二)研究原则1、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要求教师在对学生厌学现象的分析与研究中树立系统观、整体现,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以及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因素,透过各种错综复杂的现象从中找出主导性的因素与线索,从而作出更有效的决策。
2、教育性原则教育性原则要求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始终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尊重学生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动态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教师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小学生,力求通过动态考查把握学生出现厌学情况的来龙去脉和问题症结,不能静止地看待某些表面现象或行为表现,应由果溯因,以动态的视野寻求其心理机制的运行和外部影响的发展脉络,防止用僵化的模式去分析研究。
4、综合性原则综合性原则要求教师在分析与研究中,既要重视心理学方法和技术的使用,又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方法和技术,以利于发现厌学的根源,采用有效的措施。
5、指导性原则教师在找到学生厌学的真正原因,作出正确的判断之后,要组织力量(或家长或老师或其他重要人物)对研究的对象进行必要的指导与教育,以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解决问题,走出困境,更好地促进他们发展。
6、异同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研究中,既要注意掌握对象的一般心理特点和行为发展规律,又要充分考虑年龄差异、性别差异、知识水平差异,理解接受能力差异、家庭环境差异等影响,努力做到共性、个性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7、保密性原则在研究过程中,教师有责任对学生的谈话内容结果予以保密,强调对研究对象的人格与利益的关系,学生的名誉和隐私权应受到道义上的维护和法律上的保证。
8、主体性原则在研究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承认和尊重学生激发和调动学生的自觉和积极性。
9、寓教于乐原则要求教师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和形式,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学生怀着快乐——兴趣的情绪学习。
三、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儿童厌学有下列原因:家庭因素:家庭和学校一样,是孩子成长的主要环境,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除了知识的传授,家庭对孩子各方面的影响都超过学校,而且起决定作用。
国家取消大中专毕业生统配制度后,许多农村家长认为孩子毕业后就业难,读书前景无保障,还不如早点出来打工,所以对孩子的学习不怎么关心,孩子受家长这种“读书无用论”的影响,自然也就没了学习的干劲。
有一部分生活富裕而父母文化较低的家庭,在他们身上,丰厚的物质财富与贫瘠的文化素养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他们中有的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文化却照样赚大钱,孩子读不读书无所谓;有的忙于做生意,无暇顾及对子女的教育,或者把他们托给别人管教,或者丢在家里,放任自流;有的人认为自己有钱好办事,现在孩子学得怎样不重要,以后可以用钱为他们安排出路;有的认为家里的钱多得几辈子都用不完,孩子只要平平安安地长大就行,学习成绩好不好无所谓……来自这一类家庭的厌学学生比较重物质享受,追求吃喝玩乐,对个人将来的前途不太关心,没有远大的志向,没有向上的动力,吃不了苦,受不得累,觉得读书没有丝毫乐趣可言,不愿努力学习,甚至经常逃避学习,以至厌学。
也有一类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抓得特别紧,“要好好学习,认真读书,将来考上一所好学校”是孩子接受最多的信息。
这使得学生整天被苦闷、焦虑、抑郁和不满的情绪围困着。
特别是家长期望值过高,总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百般挑剔,孩子的学习只要稍不如愿,就责骂痛打孩子,使之产生强烈畏惧心理,而迁怒于学。
久而久之,把本来饶有兴趣的学习视为不堪忍受的苦事,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厌烦甚至恐惧的心理。
学校因素:在导致学生厌学的各种外部因素中,学校教育是关键的因素,因为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
厌学的学生大多不喜欢学校生活。
在学校因素中,导致学生厌学的主要因素有教育观念、教育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师生关系等等。
1、教育观念。
虽然在教育方面早已高举起“素质教育”的大旗,但并不意味着“应试教育”已退出历史舞台,在不少的学校,它仍有一定的市场。
传统的“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分数高低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
这使得学习竞争激烈,学生的压力大,心理负担沉重,当然会觉得学习是一件苦差事,哪里能谈得上喜欢呢?2、教育教学方法。
现在不仅是学习困难生厌学,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亦不感兴趣,不少学生期盼假日早临、回归社会寻求生活的乐趣。
是什么原因使那些学生对学习生活趣味索然呢?枯燥的学习生活和教师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是不可排除的重要因素。
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仍然采用僵化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漠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挥。
有不少的教师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学规律于脑后,用“大网捕小鱼”、撒下一斤种子收获一株谷穗的不科学做法,大搞“题海战术”,如山的作业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频繁的考试使学生疲于奔命,在超负荷的状态下,学生对学习很容易产生厌烦的心理。
3、教学内容。
绝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视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实行了讲授内容、教学进度、作业、目标检测的高度统一,这就好比让所有的学生都去“提来20桶水”。
这种大一统的教学目标决不可能符合所有学生的认知水平,必然会导致优秀学生“吃不饱”而浪费青春、学习困难生“跟不上”而丧失信心的结果。
到了高年级,有些学习困难生已很难听懂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他们坐在课堂上已不能感受到在知识的海洋中邀游的乐趣,而是在痛苦地熬时间、等下课,这样的学生厌学是正常的,不厌学才是奇怪的事!4、师生关系。
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
当师生关系融洽,学生觉得老师喜欢他、欣赏他时,学起来就会觉得特别有干劲。
当学生与教师关系紧张时,他们会觉得老师看不起他,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破罐子破摔,干脆不学了。
社会因素: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令人眼花缭乱的。
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观,还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往往不能抵挡社会上的各种诱惑——电子游戏、打牌赌博、黄色书刊影碟等等,一些不良的思想,如“读书无用”、“金钱至上”、享乐主义、哥儿们义气等很容易侵蚀他们纯真的心灵,使他们对学习产生迷惘,不知为什么而学,学什么,最终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