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装备质量与安全指标word版本
临床医技科室质量与安全指标体系【范本模板】
![临床医技科室质量与安全指标体系【范本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74f9352f0c22590103029de3.png)
手术科室
临床科室
个例分析
17
住院患者2周内重返例数★
同比下降
各临床科室
医务科
个例分析
18
住院患者1月内重返例数★
同比下降
各临床科室
医务科
个例分析
19
住院超30天患者例数★
同比下降
各临床科室
医务科
个例分析
20
患者病情评估率★
100%
各临床科室
临床科室
个例分析
21
医疗核心制度落实率★
100%
各临床科室
医务科
每季
28
临床路径入组率
≥50%
手术科室
临床科室
每季
29
临床路径完成率
≥70%
各临床科室
临床科室
每季
30
临床路径患者平均住院日
同比下降或合理
各临床科室
临床科室
每季
31
临床路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其中药费
同比下降或合理
各临床科室
临床科室
每季
32
单病种过程质量管理指标符合率
100%
各临床科室
临床科室
每季
≥50%
≥50%
医务科
感染管理科
54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标本送检率
≥80%
≥80%
医务科
感染管理科
55
门诊处方合格率
≥95%
≥95%
门诊部
56
门诊病历合格率
≥90%
≥90%
门诊部
57
门诊医师按时出诊率
100%
100%
门诊部
58
人员掌握灭火器材使用正确率
医学装备质量与安全指标
![医学装备质量与安全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7102ad5f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4f.png)
医学装备质量与安全指标医学装备的质量和安全指标是确保医用设备能够达到预期功能并对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安全保障的重要要素。
医学装备的质量和安全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医学装备的质量指标涉及到设备的设计、材料和制造过程。
设备在设计阶段要考虑诸如结构强度、密封性能、移动和调整机制、反应时间等功能性要求。
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其安全性、耐用性和维护成本。
制造过程需要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能够稳定地达到设计要求。
第二,医学装备的安全指标着重考虑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患者安全包括器械使用过程中对患者的身体伤害、感染风险和误诊误治等方面的考虑。
医护人员安全涉及到对操作人员和其他医疗现场人员的伤害预防和安全保障措施等。
例如,在手术室和急救室等环境中,医学装备需要具备静电防护、防水防刺穿等特性,以保护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第三,医学装备需要具备可靠性和稳定性。
可靠性指的是设备在正常使用条件下良好工作的程度,包括设备耐用性、故障率和维修频率等。
稳定性则是指设备在长时间连续使用过程中能保持良好的性能稳定性。
医学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高,因为它们通常是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设备。
如手术室中使用的麻醉机需要具备高度稳定性,确保麻醉药物的输送和监控系统可靠运行。
第四,医学装备需要考虑到易用性和人性化设计。
易用性指的是设备的操作简单明了、界面友好、指示清晰等特性,以降低操作人员因疏忽或操作失误导致的错误。
人性化设计则是指将人类工程学原理应用于设备的设计,以确保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能满足人们的人体工程学要求,减轻使用者的体力和精神压力。
如手术室中的手术台需要具备多个可调节的角度和高度,以适应不同手术需求和医生的工作习惯。
总的来说,医学装备的质量和安全指标是一个多元化的考虑体系,要兼顾各类医疗设备的特性和使用环境的特点。
只有提高医学装备的质量和安全性,才能保障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医学装备质量与安全指标
![医学装备质量与安全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50f89afc647d27284a73514d.png)
堆放杂物和无关物品的各扣1分
12、大型设备功能开发应达90%以上
不达标的扣1分
13、医学装备操作人员是否经过培训(放射、放疗防护知识)
有未经培训的每人扣1分(对防护知识不了解扣1分)
14、是否完善
无交接班记录或者不全的扣0.5分,手续不完善的扣1分
16、维修记录单
维修记录单不全的,每丢失一张扣0.5分
17、医学装备事故
重大事故扣5分,一般事故扣2分
18、医学装备及其辅助装置合理使用
不合理使用扣1分
临床科室:5分
1、使用部门是否了解相关装备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
不了解相关制度和职责的扣1分
2、各科室相关人员是否知晓医疗装备应急管理与替代程序
不知晓的扣1分
6、各科室对于不良事件是否有能及时报告和报告记录
不及时报告和无报告记录的各扣0.5分
7、各科室急救设备完好率是否是100%
不达标的扣5分
8、是否有长期闲置医学装备
长期闲置不用的扣2分
9、领用医用器械存放是否有过期物品
有过期物品的每样扣0.5分
10、医学装备是否有日常保养记录、运转记录
无日常保养和运转记录的扣0.5分
医学装备质量与安全指标
医技科室:20分
1、使用部门是否了解相关装备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
不了解相关制度和职责的扣1分
2、大型医用设备相关人员是否持证上岗操作
无证操作扣0.5分
3、临床科室是否知晓安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相关工作制度与流程
不知晓的扣1分
4、特殊装备是否具有相应的上岗资格
无操作资格的扣0.5分
5、各科室相关人员是否知晓医疗装备应急管理与替代程序
医院医疗器械和医疗设备年度质量与安全检查指标
![医院医疗器械和医疗设备年度质量与安全检查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bd31d671f8c75fbfc77db2c8.png)
检查方式及扣分标准
医疗设备总账和管理分卡
10
1、查看设备总账与管理分卡,做到账卡物相符。
2、查看是否根据新购置或报废情况同步进行账目更新。每项不合格扣1分。
设备技术档案
10
1、5万元以上设备是否建立设备档案;
每缺一台设备扣1分。
2、档案资料齐全情况;
每缺一项内容扣1分。
组织新购设备的验收、操作培训
3、对耗材使用中的异常情况分析、汇报。
每发现一项不合格扣1分。
交办的临时任务
10
需要按时完结的临时任务按规定完结。
每发现一项不合格扣1分。
三、计量管理
检查内容
分值
检查方式及扣分标准
计量台账
20
1、规定范围内的计量设备均建立计量台账。
2、计量器具与账、卡相符。
每项不合格扣1分。
计量器具档案
30
1、计量设备建立计量设备档案;
5、发生集中供氧、负压机组故障或其他应急事件时,措施得当、服从调度。
每发现一项不合格扣1分
维修管理
15
1、设备设施出现故障时及时发现、及时维修,不能修复的立即上报科长。
2、集中供氧设备检修时无明火操作。
3、检修内容在工作日志中详细记录。
每发现一项不合格扣1分。
氧气瓶管理
15
1、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氧气瓶进行搬运、储存、切换。
10
1、新购设备得到有效验收,验收资料齐全。
2、培训内容、资料齐全。
每缺一项扣1分
协助使用科室建立设备操作规程
10
按时协助使用科室建立设备操作规程。
每项不合格扣1分。
质量检查
20
1、按质量检查计划进质量检查。
医技科室医疗设备质量与安全指标
![医技科室医疗设备质量与安全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08881b1bf8c75fbfc67db28c.png)
序号 1
指标名称
指标要求
Hale Waihona Puke (1)使用人员100%经过培训合格后上机操作;特殊装备操作人员必须持有特种设备操作证,操作证在有 效期内;
(2)放射装置及检验设备有年度检测报告;
设备运行完好率≥
95%
(3)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定期组织再培训及考核;
(4)有使用登记和完整的自查记录,出现故障及时报修并修复;
(5)设备使用手册、说明书随设备存放,方便查阅(或以电子版存于操作电脑桌面上);
(1)有计量器具、设备清单;
2
计量设备管理率100% (2)计量器具、设备100%有计量检测合格标志;
(3)计量器具、设备检测合格标志100%在有效期内;
(1)知晓并执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管理制度;
(2)出现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100%按规定流程上报;
3
设备安全控制 与风险管理
(3)关注医疗器械使用安全监测及风险预警信息,并自查落实;
(4)配合职能部门进行事件回顾、分析,并做好记录;
(5)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有改进措施并落实。
医院医疗质量及安全控制指标【范本模板】
![医院医疗质量及安全控制指标【范本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b8c280aea8956bec0875e32d.png)
附件一: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一、所有科室:安全指标(一)医嘱合格率≥95%;处方合格率99%;(二)危急值报告、登记、处置率:100%;(三)每年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或隐患)报告例数:每百张开放床位年报告≥15件;辅助科室≥2件。
(四)不良事件上报率:100%.(五)传染病漏报率0。
(六)患者满意度≥95%。
二、缺陷登记处理规范,每季度投诉发生次数不得超过3次,投诉及纠纷处理及时率100%。
三、临床科室:(一)门诊病历合格率≥95%(二)甲级病案率>90%;无丙级病案;(三)平均住院日1.医院: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8。
50日;2.各临床科室: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控制指标(见附表一);(四)住院时间超30日患者例数;(五)出入院诊断符合率≥95%;(六)治愈好转率≥95%;(七)床位使用率≤93%;(八)在岗人员参加“三基”培训覆盖率100%。
(九)手术知情同意书签署规范,内容完整,合格率100%。
(十)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 20%。
(十一)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 40%。
(十二)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各临床科室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控制指标(另行下发)(十三)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指标(另行下发) (十四)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5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80%。
(十五)I 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十六)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42%;(十七)病案首页主要诊断正确率达100%;(十八)出院病历3天回归率≥90%;(十九)“住院病历首页”各项信息的正确率≥95%;(二十)抢救成功率≥80%;(二十一)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签署率 100%.(二十二)输血合格率≥95%;四、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一)医院开展7个病种临床路径管理;(二)医院开展6个单病种质量管理;(三)临床路径入组率较前升高;入组完成率≥70%;五、麻醉质量与安全指标:(一)麻醉工作量:各种麻醉例数。
医学装备质量与安全指标 (2)
![医学装备质量与安全指标 (2)](https://img.taocdn.com/s3/m/14335aa0ce2f0066f53322ac.png)
沣水中心卫生院医学装备质量与安全指标一、医学装备质量与安全指标:1、加强医学装备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降低医学装备使用风险,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2、医疗服务中涉及的医学装备产品质量、使用人员、技术规范、操作流程、设施环境等的安全管理。
3、建立医学装备质量与安全控制及监测评价体系。
4、设备物资供应科具体负责医学装备质量与安全管理和工程技术支持工作,并及时处置、上报医疗器械安全事件。
二、临床使用前评估管理1、为确保进入临床使用的医学装备合法、安全、有效而采取的管理和技术措施。
2、建立医学装备采购论证和技术评估制度,确保采购的医学装备符合临床需求。
3、建立医学装备供方资质审核及评估制度,纳入甲、乙类管理的大型设备应当有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配置许可证。
4、医学装备涉及到安装的,应由生产厂家或其授权并且具备工程技术服务资质的单位实施安装。
特种设备的安装、存储和转运应按有关要求执行。
5、建立医学装备验收制度。
医学装备验收应由医学工程部门组织实施并与相关的临床科室共同评估临床试用的结果。
6、应确保医学装备临床使用前评估过程中形成的文档、记录等信息具有可追溯性。
医学装备信息档案的保存期限为医学装备使用寿命周期结束后10年。
7、医疗机构不得使用无注册证、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或者国家规定在技术上淘汰的医学装备。
三、临床使用管理1、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学历、技术职称,经过相关技术培训,获得国家认可的执业技术水平资格或认证。
2、开展医学装备使用的相关培训,建立培训档案,并建立考核制度。
3、使用医学装备应当严格遵照产品使用说明书、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不得超适用范围使用医学装备。
4、发生医疗器械安全事件或出现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通知设备物资供应科按规定进行检修;经检修达不到临床使用安全标准的医疗器械,不得再用于临床。
医学工程技术服务全过程及其结果均应真实记录并存入医学装备档案。
5、临床使用的植入类医疗器械名称及唯一性识别信息应完整记录到病历中。
医疗器械年度质量与安全检查指标
![医疗器械年度质量与安全检查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0df6ae9019e8b8f67c1cb9ee.png)
40分
抽查受控设备一台,看其是否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8分)
每发现一项不合格扣2分
抽查急救设备一台,看其是否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10分)
每发现一项不合格扣2分
抽查普通设备一台,看其是否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6分)
每发现一项不合格扣1分
检查设备维护保养落实情况(10分)
每发现一台不按规定保养的,扣1分
检查使用记录、保养记录、培训记录的情况(6分)
每发现一项不合格扣1分
卫生耗材使用情况
40分
现场查看卫生耗材的保管存放是否符合要求(10分)
每发现一项不合格扣1分
现场查看一次性卫生材料有无超有效期使用情况(10分)
每发现一项不合格扣2分
植入类医疗器械是否按规定使用,并如实填写质量跟踪记录表(10分)
医疗器械年度质量与安全检查指标
项目
分值
检查内容、办法
检查标准
各项制度是否健全、落实是否到位
20分
查看是否根据本科室设备特点制定具体的管理制度和措施(5分)
每发现一项不合格扣1分
不合格扣1分
抽查各项制度落实情况(10分)
每发现一项不合格扣2分
每发现一项不合格扣2分
现场查看一次性卫生材料有无违规使用现象(10分)
每发现一项不合格扣2分
医疗设施科质量与安全指标详解
![医疗设施科质量与安全指标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eac2e56b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db.png)
医疗设施科质量与安全指标详解1. 背景医疗设施科是医疗机构中承担医学科研、教学和技术工作的部门,其质量和安全是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方面。
为了确保医疗设施科的质量和安全水平,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
2. 质量指标医疗设施科的质量指标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设备完善程度:评估医疗设施科中的仪器设备是否齐全、完好,并能够满足科研和技术工作的需求。
- 技术人员素质:评估医疗设施科中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学术水平,包括专业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等方面。
- 工作效率:评估医疗设施科中的工作效率,包括工作流程是否合理、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工作质量等。
- 质量控制措施:评估医疗设施科中的质量控制措施是否得当,包括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实验室的清洁和消毒等方面。
3. 安全指标医疗设施科的安全指标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安全管理制度:评估医疗设施科中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包括安全目标的设定、安全制度的建立和落实等。
- 灾害防范措施:评估医疗设施科中的灾害防范措施是否到位,包括火灾防护、电气安全以及化学物品的储存和管理等。
- 保密管理措施:评估医疗设施科中的保密管理措施是否得当,包括科研信息的保密和技术资料的安全保管等方面。
- 应急预案:评估医疗设施科中的应急预案是否完善,包括发生突发事件时的应急处理措施和紧急救援机制等。
4. 实施和评估为了确保医疗设施科的质量和安全水平,需要建立科学的实施和评估机制。
具体的实施和评估步骤包括:- 制定质量和安全指标:根据医疗设施科的具体情况,制定质量和安全指标,并明确指标的实施要求。
- 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定期对医疗设施科的质量和安全指标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改进。
- 提供培训和指导:为医疗设施科的工作人员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工作人员的质量和安全意识和能力。
5. 结论医疗设施科的质量和安全指标是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方面。
通过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并实施评估机制,能够提高医疗设施科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医学装备部门质量与安全指标
![医学装备部门质量与安全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dbae3dd98e9951e79a892789.png)
医学装备管理科质量与安全指标一、医学装备质量与安全指标:1.加强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工作,降低医疗器械临床使用风险,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严格遵规守法。
2. 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中涉及的医疗器械产品质量、使用人员、技术规范、操作流程、设施环境等的安全管理。
3. 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建立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的安全控制及监测评价体系。
4.医疗机构应设立医学工程部门或指定相关部门,开展与其医疗服务相适应的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工作。
5.医学工程部门具体负责本医疗机构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和工程技术支持工作,并及时处置、上报医疗器械安全事件。
二、临床使用前评估管理。
6.为确保进入临床使用的医疗器械合法、安全、有效,而采取的管理和技术措施。
7.建立医疗器械采购论证和技术评估制度,确保采购的医疗器械符合临床需求。
8.建立医疗器械供方资质审核及评估制度,审验生产厂家《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注册许可证》和供货商的经营资格。
纳入甲、乙类管理的大型设备应当有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配置许可证。
9.医疗器械涉及到安装的,应由生产厂家或其授权并且具备工程技术服务资质的单位实施安装。
特种设备的安装、存储和转运应按有关要求执行,医疗机构应保存相关记录。
10.建立医疗器械验收制度。
医疗器械验收应由医学工程部门组织实施并与相关的临床科室共同评估临床试用的结果。
11.按照国家分类编码的要求,对医疗器械进行唯一性标识,并妥善保存本医疗机构高风险医疗器械购入时的包装标识、标签、说明书、合格证明等原始资料。
12. 应确保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前评估过程中形成的文档、记录等信息具有可追溯性。
医疗器械信息档案的保存期限为医疗器械试用寿命周期结束后10年。
13.医疗机构不得使用无注册证、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或者国家规定在技术上淘汰的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新产品的临床试用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三、临床使用管理。
14.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学历、技术职称,经过相关技术培训,获得国家认可的执业技术水平资格或认证。
(完整版)医学装备科质量与安全指标
![(完整版)医学装备科质量与安全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3da5f894ff00bed5b8f31d09.png)
如东县第三人民医院医学装备管理科质量与安全指标一、医学装备质量与安全指标:1.加强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工作,降低医疗器械临床使用风险,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严格遵规守法。
2.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中涉及的医疗器械产品质量、使用人员、技术规范、操作流程、设施环境等的安全管理。
3.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建立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的安全控制及监测评价体系。
4.医疗机构应设立医学工程部门或指定相关部门,开展与其医疗服务相适应的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工作。
5.医学工程部门具体负责本医疗机构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和工程技术支持工作,并及时处置、上报医疗器械安全事件。
二、临床使用前评估管理。
6.为确保进入临床使用的医疗器械合法、安全、有效,而采取的管理和技术措施。
7.建立医疗器械采购论证和技术评估制度,确保采购的医疗器械符合临床需求。
8.建立医疗器械供方资质审核及评估制度,审验生产厂家《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注册许可证》和供货商的经营资格。
纳入甲、乙类管理的大型设备应当有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配置许可证。
9.医疗器械涉及到安装的,应由生产厂家或其授权并且具备工程技术服务资质的单位实施安装。
特种设备的安装、存储和转运应按有关要求执行,医疗机构应保存相关记录。
10.建立医疗器械验收制度。
医疗器械验收应由医学工程部门组织实施并与相关的临床科室共同评估临床试用的结果。
11.按照国家分类编码的要求,对医疗器械进行唯一性标识,并妥善保存本医疗机构高风险医疗器械购入时的包装标识、标签、说明书、合格证明等原始资料。
12.应确保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前评估过程中形成的文档、记录等信息具有可追溯性。
医疗器械信息档案的保存期限为医疗器械使用寿命周期结束后10年。
13.医疗机构不得使用无注册证、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或者国家规定在技术上淘汰的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新产品的临床试用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三、临床使用管理。
14.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学历、技术职称,经过相关技术培训,获得国家认可的执业技术水平资格或认证。
医院质量安全指标(doc 39页)
![医院质量安全指标(doc 39页)](https://img.taocdn.com/s3/m/5aa224bdd5bbfd0a795673e6.png)
医院感染管理100 分1.病区各室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划分明确,标志清楚,洁具分开使用。
2.病室每日通风至少2 次,必要时空气消毒,动态空气消毒机按规范使用。
治疗室、换药室、抢救室、血透室、新生儿室、烧伤病房每日空气动态消毒机或用紫外线灯管照射进行空气消毒一次,记录规范。
3.空调通风口、过滤网、空气动态1.环境、设施不合理扣2 分;2.清洁消毒机每周清洁并有记录消毒缺一次扣2分,不符合要求扣14.护士站、桌面、治疗车、药品柜、分 3.扫床巾未一床一巾,一床次扣环境门把手、电话按键、电脑键盘、鼠15 分0.5 分,在走廊清点被服,每次扣0.5管理分4.终末消毒缺一次扣0.5分5.未标等,每天用消毒剂擦拭5.病人床单元每日湿式清洁,扫床按规定更换被服,每床次扣0.5分;一床一套巾。
未按规定清洗围帘、窗帘,扣0.5分6.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污被服,/次。
使用专用收集袋分类收集科医院感染管理100 分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诊疗过程中凡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3.接触人体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一人一用一消毒。
4.无菌物品按规范管理。
5.无菌持物钳使用符合要求。
6.无菌溶液的使用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1.发现一人次违规操作扣2 分,操作规范。
2.消毒、灭菌未按规范执行,每次扣7.安尔碘开启后有效期7天;酒精瓶1 2 分,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清洁灭菌2次。
3.无菌物品未按规范执行,每次扣2消毒8.有专人负责仪器、设备的清洁、消分,毒、登记等管理。
15 分4.无菌水缺更换每次每项扣0.5 分,隔离9.各类管道定期消毒,消毒符合规范。
5.一次性物品复用一次扣5 分,10.呼吸机湿化液、氧气瓶湿化液用无 6.消毒液缺更换每次扣1 分,容器缺菌水,每日更换。
清洁灭菌每次扣1分11.备用状态的设备每周消毒一次,使7.多重耐药患者医疗设备未专用,缺用中的设备每日消毒一人次扣1分。
医院对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范本模板】
![医院对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范本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02c6b487af1ffc4fff47acee.png)
医院对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静乐县人民医院医务科2016—01-18修订医院对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一、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1、法定传染病报告率100%2、病床使用率≥85—90%,病床周转次数≥48次/年(每月一个床位周转4次,12个月共周转48次)3、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入院病人三日确诊率≥90%4、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5%,手术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0%5、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85%,治愈好转率≥90%6、麻醉死亡率≤0。
02%,麻醉意外发生率≤0。
5%7、活产新生儿死亡率≤0.5%,住院产妇死亡率≤0.02%8、2周内再入院发生率、 1月内再入院发生率、非预期再手术发生率较前降低9、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率100%,履行对患者各种知情同意的告知率100%10、术前病例讨论,疑难、死亡病例讨论率100%11、危急值报告率100%,手术部位的标识识别合格率100%12、择期手术术前平均住院日≤3天,患者平均住院天数≤10天13、手术安全核查率100%,清洁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14、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比率100%,对口支援任务完成率100%15、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10分钟,全年无定性为完全或主要责任的医疗事故16、急救药品齐全,急救器械完好率100%,急诊留观时间≤72小时17、出诊医师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比例≥60%18、产前检查复诊预约率≥60%二、护理质量管理指标1、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2、急救物品完好率100%3、手术安全核对率100%4、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05、住院期间患者压疮发生率06、住院期间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07、护理文书合格率≥95%三、医技质量管理指标共性质量目标(包括其他辅助科室)1、医技科室检查报告科学性和准确率≥95%2、检查报告误诊率≤3%3、报告及时性≥95%4、大型设备检查项目自开具检查报告申请单到出具检查结果时间≤48小时5、检验、心电图、影像常规检查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生化、凝血、免疫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6小时,细菌学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4天6、B超、内镜查完即发报告7、放射科平片出报告:急诊≤30分钟;平诊≤2小时8、万元以上医疗设备、仪器完好率≥95%9、万元以上医疗设备、仪器使用时间≥50小时/周放射科:1、X光摄片甲片率≥90%2、废片率≤0.5%3、X线诊断报告与手术病理对照符合率(诊断符合率)≥95%4、大型X光机检查阳性率≥60%5、CT检查阳性率≥60%6、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放射科服务满意度≥90%检验科:1、临床化学室间质评全年平均及格(VIS≥80)2、血液学室间质评全年平均及格(改良偏离指数DI≤2)3、细菌室间质评全年鉴定正确率≥95%4、尿沉渣异常复检率达100%5、报告单审核率达100%6、免疫室间质评全年平均成绩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上7、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检验科服务满意度≥90%病理科:1、术中冰冻病理自送检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药剂科:1、处方复核率≥95%2、调配处方出门差错率≤1/100003、中药处方饮片误差≤±5%4、无假冒伪劣、过期药品5、药品供应满足率≥95%6、药品收入占总收入比例≤30%7、门诊病人人均医疗费用中药费所占比例≤35%8、出院病人人均医疗费用中药费所占比例≤30%9、每100张处方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15%10、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药学部门服务满意度≥90%四、药事质量管理指标1、药品收入占医疗总收入比例≤42%2、抗菌药物品种≤35种3、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0%4、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20%5、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40DDD以下6、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30%7、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24小时8、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9、门诊患者注射剂药物处方比例≤20%五、院感质量管理指标1、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0.5%2、清洁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3、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率≤16 ‰4、留置导尿所致泌尿系感染率≤4 ‰5、血管导管所致血行感染率≤4 ‰六、输血质量管理指标1、成份输血率≥95%2、临床用血审批合格率100%3、输血适应证合格率≥90%4、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05、输血前四项检查率100%6、输血时效控制:血浆、血小板、红悬、全血7、输血室间质评达标合格(省级)七、病案质量管理指标1、申请单书写合格率≥95%2、报告单合格率≥95%3、处方合格率:≥95%4、病历归档时间≤7天5、甲级病历合格率90%,无丙级病历八、临床路径:1、40种临床路径管理病种2、临床路径管理入组率>50%3、临床路径管理入组完成率>90%4、临床路径管理病种平均住院日较前缩短或持平5、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死亡率、医院感染发生率、手术部位感染率、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发生率、常见并发症发生率较前下降或持平6、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治愈及好转率较前升高或持平。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控制指标(范文)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控制指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6c82a70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65.png)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控制指标(范文)一、前言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是医疗机构永恒的主题,是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关键。
为了加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患者安全,本文制定了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控制指标实施方案。
以下为本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
二、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一)诊疗服务质量控制指标1. 诊断准确率:≥98%2. 治疗有效率:≥90%3. 治疗好转率:≥80%4. 住院患者治愈率:≥85%5. 住院患者好转率:≥90%6. 住院患者病死率:≤2%7. 门诊患者满意度:≥90%(二)医疗技术质量控制指标1. 医疗技术操作规范率:100%2. 医疗设备使用合格率:100%3. 医疗技术项目开展率:≥95%4. 医疗技术项目合格率:≥95%5. 医疗技术项目不良反应发生率:≤1%(三)医疗文书质量控制指标1. 病历书写合格率:100%2. 病历归档及时率:100%3. 病历保存完整率:100%4. 病历信息准确率:100%5. 病历资料利用率:≥95%(四)医疗安全管理控制指标1. 医疗事故发生次数:02. 医疗纠纷发生次数:03. 医疗差错发生次数:04. 医疗投诉处理满意率:100%5. 医疗安全培训覆盖率:100%三、医疗安全管理控制措施(一)加强医疗质量管理1. 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体系,明确各级管理职责。
2. 制定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3. 强化医疗质量培训,提高医护人员业务素质。
4. 开展医疗质量监测,定期分析医疗质量数据,针对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5. 加强医疗技术管理,确保医疗技术项目安全、有效。
(二)加强医疗安全管理1. 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职责。
2. 加强医疗安全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安全意识。
3. 开展医疗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4. 建立医疗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对医疗安全事件进行实时监控。
5. 加强医疗投诉处理,提高患者满意度。
(完整版)医学器械科质量与安全准则
![(完整版)医学器械科质量与安全准则](https://img.taocdn.com/s3/m/39d20081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1d.png)
(完整版)医学器械科质量与安全准则医学器械科质量与安全准则 (完整版)目录1. 引言2. 质量准则3. 安全准则4. 结论5. 参考文献引言本文档旨在为医学器械科制定一套全面的质量与安全准则,以保障医疗设备的质量和安全性,确保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质量准则为了维护医学器械科的质量水平,以下是几项质量准则的建议:1. 产品设计与开发:医学器械科应建立科学、系统的产品设计与开发流程,确保新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性。
2. 生产过程控制:严格控制医学器械科的生产过程,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3. 产品测试与验证:医学器械科应建立有效的产品测试与验证机制,以确认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4. 质量管理体系:医学器械科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控制、质量评估和质量改进等方面。
安全准则为了保障医疗设备使用的安全,以下是几项安全准则的建议:1. 设备安全性能:医学器械科的产品应具备必要的安全性能,以防止可能的事故和损害。
2. 安全标识和警示:医学器械科的产品应明确标示安全警告和使用说明,以引导用户正确使用设备。
3. 设备维护要求:医学器械科应提供设备维护的详细要求,确保设备长期安全可靠地工作。
4. 使用培训和指导:医学器械科应为使用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以确保他们能够正确地操作和维护设备。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医学器械科质量与安全准则的一些建议和指导。
医学器械科应根据本准则,制定详细的质量与安全管理措施,并持续改进和监督执行,以确保医疗设备的质量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请根据需要添加参考文献。
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精品文档]
![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d0f8ae3deff9aef8951e060f.png)
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一、所有科室:安全指标(一)医嘱合格率≥95%;处方合格率99%;(二)危急值报告、登记、处置率:100%;(三)每年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或隐患)报告例数:每百张开放床位年报告≥15件;辅助科室≥2件。
(四)不良事件上报率:100%。
(五)传染病漏报率0。
(六)患者满意度≥95%。
二、缺陷登记处理规范,每季度投诉发生次数不得超过3次,投诉及纠纷处理及时率100%。
三、临床科室(一)门诊病历合格率≥95%(二)甲级病案率>90%;无丙级病案;(三)平均住院日1.医院: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8.50日;2.各临床科室: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控制指标(见附表一);(四)住院时间超30日患者例数;(五)出入院诊断符合率≥95%;(六)治愈好转率≥95%;(七)床位使用率≤93%;(八)在岗人员参加“三基”培训覆盖率100%。
(九)手术知情同意书签署规范,内容完整,合格率100%。
(十)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
(十一)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
(十二)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各临床科室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控制指标(另行下发)(十三)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指标(另行下发)(十四)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5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80%。
(十五)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十六)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42%;(十七)病案首页主要诊断正确率达100%;(十八)出院病历3天回归率≥90%;(十九)“住院病历首页”各项信息的正确率≥95%;(二十)抢救成功率≥80%;(二十一)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签署率100%。
(二十二)输血合格率≥95%;四、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一)医院开展7个病种临床路径管理;(二)临床路径病例入组率≧50%;(三)临床路径入组率较前升高;入组完成率≥70%;五、麻醉质量与安全指标:(一)麻醉工作量:各种麻醉例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装备质量与安全
指标
医学装备质量与安全指标
一、医学装备质量与安全指标:
1、加强医学装备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降低医学装备使用风险,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2、医疗服务中涉及的医学装备产品质量、使用人员、技术规范、操作流程、设施环境等的安全管理。
3、建立医学装备质量与安全控制及监测评价体系。
4、设备物资供应科具体负责医学装备质量与安全管理和工程技术支持工作,并及时处置、上报医疗器械安全事件。
二、临床使用前评估管理
1、为确保进入临床使用的医学装备合法、安全、有效而采取的管理和技术措施。
2、建立医学装备采购论证和技术评估制度,确保采购的医学装备符合临床需求。
3、建立医学装备供方资质审核及评估制度,纳入甲、乙类管理的大型设备应当有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配置许可证。
4、医学装备涉及到安装的,应由生产厂家或其授权并且具备工程技术服务资质的单位实施安装。
特种设备的安装、存储和转运应按有关要求执行。
5、建立医学装备验收制度。
医学装备验收应由医学工程部门组织实施并与相关的临床科室共同评估临床试用的结果。
6、应确保医学装备临床使用前评估过程中形成的文档、记录等信息具有可追溯性。
医学装备信息档案的保存期限为医学装备使用寿命周期结束后10年。
7、医疗机构不得使用无注册证、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或者国家规定在技术上淘汰的医学装备。
三、临床使用管理
1、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学历、技术职称,经过相关技术培训,获得国家认可的执业技术水平资格或认证。
2、开展医学装备使用的相关培训,建立培训档案,并建立考核制度。
3、使用医学装备应当严格遵照产品使用说明书、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不得超适用范围使用医学装备。
4、发生医疗器械安全事件或出现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通知设备物资供应科按规定进行检修;经检修达不到临床使用安全标准的医疗器械,不得再用于临床。
医学工程技术服务全过程及其结果均应真实记录并存入医学装备档案。
5、临床使用的植入类医疗器械名称及唯一性识别信息应完整记录到病历中。
四、临床保障管理
1、对医学装备进行预防性维护,预防性维护方案的内容与程序、技术与方法、时间间隔与频率应按照相关规范及实际情况制定。
2、建立医学装备强检监管体系,根据计量法有关规定对医用计量设备进行定期强检并保存记录,强检设备维修后应对设备相关性能进行检测。
3、临床使用者应做好医学装备的日常保养工作,确保在用医学装备处于完好与待用状态、保障所获临床信息的质量和安全。
4、设置与医学装备数量相适宜的贮存场所。
有特殊要求的医学装备,应配备相应的设施,保证医学装备临床使用的环境条件。
5、制订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预案。
6、工作人员在医学装备临床使用过程中有违反《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行为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医学装备质量与安全指标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