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人物总结与解析

合集下载

2024年教育学人物归纳总结(3篇)

2024年教育学人物归纳总结(3篇)

2024年教育学人物归纳总结一、古希腊哲学家中,苏格拉底以其“问答法”和雄辩技巧著称,同时提出“产婆术”即启发式教学方法。

二、柏拉图在《理想国》中首次提出了学前教育概念,包括“胎教”,并提出了“四科”教育(算数、几何、天文、文学)。

他是“寓学习于教育”思想的早期倡导者,并将人分为三个等级,这一理论是遗传决定论的代表性观点之一,与高尔登的血统论、中国的性恶性善论等并列。

三、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政治学》中首次提出并论证了“教育要适应儿童自然天性发展”的观点,并确定了教育年龄分期。

四、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又称《论演说家的教育》)被视作欧洲第一部教育学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教学理论著作。

五、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在《林哈德与德》一书中,将教育视为“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并提出了“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六、法国思想家卢梭在《爱弥尔》一书中阐述了自然教育理论,被誉为“学生中心论”的代表之一,是启蒙主义教育家的代表人物,并提出了“儿童是教育主题”的观点,为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七、文艺复兴时期的埃拉斯莫斯首次正式使用“班级”一词,标志着“班级授课制”在____世纪的欧洲开始实行。

八、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并首次在大学中教授教育学,于____年在德国科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

他提出了“活动课程”的思想,并强调文化是人类从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转变的标志。

九、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和《教育漫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也是“绅士教育”理念的提出者。

十、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

十一、德国传统教育学代表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规范教育学建立的标志,他提出教育学应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上,并倡导“教师中心论”。

十二、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被认为是现代教育的奠基人,他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的观点,并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

教育学人物归纳总结(4篇)

教育学人物归纳总结(4篇)

教育学人物归纳总结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评价自我标准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和____等系统化活动课程设计要求:1、合目的性2、合科学性3、合发展性课程设计程序:(泰勒原理)1、确定教育目标2、选择经验3、____经验4、评价结果课程文件:1、教学计划2、课程标准3、____教学计划三特征:1、强制性2、普遍性3、基础性教学计划构成:1、指导思想2、培养目标3、课程设置(核心)4、课时安排5、课程开设顺序和时间分配6、考试考查制度和实施要求课程标准作用:1、体现了国家队每门学科教学的统一要求2、编写____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3、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____作用:1、学生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2、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3、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规范和教学任务4、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确定和安排教学活动课程实施的结构:1、安排课程表2、分析教学任务3、研究学生学习____点4、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6、____教学活动7、评价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课程实施影响因素:1、课程计划本身特点2、教师特征3、学校特点4、校外环境课程评价:一、目的:1、改进课程2、改进教学二、功能:1、诊断2、修正3、决策三、方法:1、观察2、调查与访谈3、纸笔测试4、表现评估课程评价改革:1、旨在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2、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3、促进课程发展的4、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我国中小学课程弊端:1、课程管理僵化2、结构不合理(科目设置太多、重学科轻活动、重必修轻选修、课时比例分配不合理)3、内容陈旧落后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1、课程体系三级管理趋势2、课程综合化趋势3、稳定并加强基础教育趋势4、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趋势5、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趋势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4、及时批改和讲评作业课外辅导:1、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3、做好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帮辅教学习____形式:1、个别教学2、班级授课制3、分组教学制4、设计教学和道尔顿制班级授课制:一、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班____的教育作用3、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二、缺点:1、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2、不利于培养学生兴趣、特长和发展个性教学策略特征:1、综合性2、可操作性3、灵活性教学策略形式:1、内容型策略2、形式型3、方法型4、综合型原始教育特点:1、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具有融合性2、原始性3、同一性古代教育特点:1、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2、阶级性、等级性3、内容保守性4、____形式是个别教学,方法是灌输和死记,也注重实践中学5、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6、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萌芽古代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1、生产力水平提高为产生提供物质上的准备2、统治阶级对人才需要提供社会条件3、文字产生和文化发展提供现实条件现代教育特点:1、鲜明生产性2、走上大众化道路3、内容日益科学化4、班级授课制成为基本____形式5、形成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现代教育发展趋势:1、终身化2、社会化3、生产化4、民主化5、国际化6、现代化7、多元化常用教育学研究方法:1、观察法2、文献法3、调查法4、实验法5、比较法6、个案研究法第四章教育目的教育目的作用:1、导向2、协调3、激励4、评价教育目的层次结构:1、国家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3、教师的教学目标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三者关系:1、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关系。

教育学人物总结及解析

教育学人物总结及解析

教育学人物总结与解析1、教育起源:①朱熹——神话起源②利托尔诺、沛西能——生物起源③孟禄——心理起源2、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3、孔子——①教育对象有教无类②强调教育社会作用③教育内容仁礼为核心④教学原那么方法: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学思结合4、孟子——①性善论②教育目的明人伦③教育活动表达理性,遵循和开展人的内在能力5、荀子1——①性恶论②教育作用化性起伪③教育目标根本层次是培养〞贤能之士〞、理想层次是培养圣人④人才分为俗人、俗儒、雅儒、大儒⑤学习过程闻-见-知-行6、墨翟——①以兼爱非攻为教②教育的作用建立一个民众平等互助的兼爱社会③强力而行④教育内容强调科学技术⑤依靠类推和明故方法获得知识即“说之〞7、苏格拉底——问答式教学法产婆术,分为挖苦、助产术、归纳和定义8、柏拉图——教育的最高目标培养哲学王9、亚里士多德1——百科全书式哲学家?政治学?①教育是国家的,所有人应受同样的教育②首创“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③按照儿童心理开展规律分阶段教育10、昆体良——古罗马教学法大师①第一个论述教育问题②?雄辩原理?古代西方第一步教学法著作11、夸美纽斯1——?大教学论?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①教育的最终目的为永生做准备,现世目的创造一个美满的生活②泛智教育③班级授课制④教育适应自然⑤学制系统⑥教学原理:直观性、量力性、系统性、稳固性、自觉性12、卢梭1——?爱弥儿?教育史上的哥白尼自然教育培养忠诚的爱国者13、康德1——?康德论教育?①人性论:教育的根本就是对人的本性控制②认识论:感性理性认识结合③道德论:道德教育的最高目的自由14、裴斯泰诺齐1——“教育心理学化〞要素教育论“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15、洛克1——“白板说〞?教育漫话?绅士教育16、赫尔巴特1——?普通教育学?“现代教育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①教育理论体系的两个理论根底是心理学、伦理学②教育性教学③教育目的道德和性格的完善④教学四阶段论17、杜威1——新三中心论①教育即生活、生长、学校及社会②教育无目的论③从做中学18、梅伊曼、拉伊、比纳、霍尔、桑代克1——实验教育学19、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文化教育学20、杜威、克伯屈——实用主义教育学21、凯诺夫1——?教育学?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22、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23、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布厄迪尔——批判教育学24、赞科夫——?教学与开展?五条教学原那么: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差生都得到一般开展25、布鲁纳1——构造教学论26、瓦根舍因——范例教学27、苏霍姆林斯基——个性全面和谐开展、“使学校额墙壁也说话〞28、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29、弗洛伊德1——人的性本能30、威尔逊——基因复制31、格塞尔——成熟机制“双生子爬梯实验〞32、高尔顿——遗传决定论鼻祖33、霍尔——个体心理开展由种系开展决定34、荀子2、洛克2、华生、康德2、爱尔维修——外铄论35、皮亚杰1、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开展论证明个体心理开展的顺序性36、维果斯基——最近开展区:学生即将到达的开展水平与现有开展水平的差异37、孟子2、卢梭2、裴斯泰洛齐2、福禄贝尔、马利坦、赫钦斯1、奈勒、马斯洛、萨特——个人本位教育目的38、荀子3、赫尔巴特2、涂尔干、纳托普、凯兴斯泰纳、孔德、巴格莱1——社会本位39、斯宾塞1——生活本位论40、斯宾塞2——?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课程一词最早出现41、博比特——1918?课程?标志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42、布鲁纳2——构造主义课程论①螺旋式上升方式编制课程②课程实施倡导发现学习法43、巴格莱2——要素主义课程理论①课程内容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②学科课程是向学生提供经历的最正确方法③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44、赫钦斯2——“永恒主义课程理论〞课程的核心是永恒学科45、杜威2——学生中心课程论①经历论②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论③主动作业论④课程组织的心理顺序论46、布拉梅尔德——社会中心课程理论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是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47、车里霍尔姆斯、多尔——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①课程目标灵活性②课程内容综合化③课程是师生进展构造和建构的文本48、泰勒1——课程设计目标模式①学校应到达那些教育目标②提供哪些教育经历才能实现这些目标③怎样为有效教学而组织学习经历④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49、斯腾豪斯——过程模式课程开发是一个持续不断的研究过程,并贯穿着对整个过程的评价和纠正50、泰勒2——课程目标评价模式51、斯克里文——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方案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方案实际结果〞52、斯塔弗尔比姆——CIPP评价模式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53、古巴、林肯——CSE评价模式需要评定、方案方案、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54、赫尔巴特3——“统觉理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55、凯诺夫2——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56、洛克3、裴斯泰洛齐3——形势教育论57、赫尔巴特4、斯宾塞3——实质教育论58、上海特级教师倪谷音——愉快教学法59、江苏特级教师李吉林——情景教学法60、常州特级教师邱学华——尝试教学法61、上海闸北八中刘京海——成功教学法62、布鲁纳3——发现法①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提出要解决的货币须解决的问题②促使学生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某些资料和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假设③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④根据实验获得的一定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价的根底上引出结论63、斯金纳1——程序教学法①确定在特定实践里方案教学的内容②考虑可利用的强化物③如何有效安排强化编写遵循积极反响原那么、小步子原那么、及时反响原那么、自定步调原那么64、沙塔洛夫——“纲要信号图标教学法〞实施阶段:按教材讲解、纲要信号讲解、消化纲要信号、复习、再现、答复65、凯诺夫3——提出课的类型和构造,使班级授课制形成完整体系66、贝尔、兰喀斯特——导生制67、帕克赫斯特——道尔顿制〔自学〕68、杜威3——设计教学法69、劳伊德·特朗普——特朗普制大班教学、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70、皮亚杰2——认知模式71、彼得麦克菲尔——体谅模式72、班杜拉1——社会模仿模式73、拉斯、哈明、西蒙——价值澄清模式74、马卡连柯——“平行影响〞班级平行管理心理学人物总结与解析1、亚里士多德2——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论灵魂?2、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脱离哲学,独立开展3、冯特、铁钦纳——构造主义心理学研究人们的直接经历即意识①把人的经历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②研究方法:实验内心法4、詹姆士、杜威3、安吉尔——机能主义心理学①意识流②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5、华生2——行为主义心理学①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②反对内省,主张实验6、韦特海默、苛勒1、考夫卡——格式塔心理学①反对将意识分析为元素,强调心理是整体②整体不能复原为各个局部、各元素之和③局部相加不等于全体④整体先于局部存在,并制约局部7、弗洛伊德2——精神分析心理学重视对异常行为、无意识现象、动机研究8、马斯诺1、罗杰斯1——人本主义心理学9、皮亚杰3——现代认知心理学〔认知加工心理学〕奈塞尔的?认知心理学?为标志10、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11、马斯诺2——需要层次理论12、比纳、西蒙——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最早的智力测验13、推梦教授——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IQ=智龄/实龄14、韦克斯勒——韦氏智力量表IQ=100+15Z Z=(X-X)/SD15、斯皮尔曼————二因素论:一般因素、特殊因素16、瑟斯顿——群因素论:语言理解能力、语言流畅程度、数学能力、空间知觉能力、知觉速度、记忆能力、推理能力17、吉尔福特——智力三维构造论:内容、操作〔真正代表智力上下〕、成果18、卡特尔1——智力形态论:流体智力、晶体智力19、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20、斯滕伯格——三元智力论: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智力经历亚理论21、弗洛伊德3——人格三我构造本我遵循快乐原那么;自我遵循现实;超我遵循道德22、奥尔波特——人格特质理论分为共同特质、个别特质〔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23、卡特尔2——特质因素分析论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模型分为四个层次: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外表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24、塔佩斯——大五人格理论五个人格因素:求新型、尽责性、外向维度、随和维度、神经维度25、盖伦——提出四中气质类型巴甫洛夫——用高级精神活动类型说解释气质的生理根底26、荣格——内外向人格27、霍兰德——人格在职业选择上有明显差异,人格分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常规型28、斯普兰格——不同性格类型有不同价值观成分,分为经济型、理论型、审美型、宗教型、权利型、社会型明尼苏达多想人格测验MMPI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EPPS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罗夏克墨迹测验RIBT主题统觉测验TAT句子完成测验SCT教育心理学人物总结与解析1、裴斯泰洛齐4——教育教学心理学化2、赫尔巴特5——首次将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这一科学根底之上3、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4、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5、桑代克2——?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之父〞6、罗杰斯2——“以学生为中心〞“方便学习的人〞7、奥苏贝尔1——有意义学习8、加涅2——对人类学习进展系统分类为心理学成熟奠定根底9、布鲁纳4——总结教育心理学80年代以来的成果①主动性研究②反思性研究③合作性研究④社会文化研究10、劳伦兹——关键期11、皮亚杰4——认知开展阶段论人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构造叫图式;人的心理反响归根到底是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和环境的平衡,适应分为内化和顺应。

教育学人物归纳总结

教育学人物归纳总结

教育学人物归纳总结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活动和教育理论的学科,涵盖了众多的研究者和学者。

在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许多具有影响力的人物。

下面将对部分教育学人物进行归纳总结。

一、古代教育学人物1.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提出了“教育无贵贱之分”的观点,倡导“以德育人”,形成了中国传统教育的核心思想。

2. 柏拉图(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

他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主张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3.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古希腊哲学家、逻辑学家、教育家。

他强调教育的实践性和目的性,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格,注重德育、智育和体育的结合。

二、现代教育学人物1. 康德(1724-1804):德国哲学家、教育家。

他提出了“自由与自治”的教育原则,主张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责任感,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形成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2. 约翰·路易斯·卢梭(1712-1778):法国哲学家、教育家。

他强调儿童天性的纯真和自由性,主张按照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进行教育,提出了“按性情而行”的教育原则。

3. 约翰·杜威(1859-1952):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

他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认为教育应以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为出发点,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实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4. 高尔基(1868-1936):俄国作家、教育家。

他主张教育要服务于社会和人民的利益,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和国家意识的公民。

5. 杜克·洛克(1632-1704):英国哲学家、教育家。

他提出了教育“从婴儿开始”的观点,主张幼儿教育从婴儿时期就应进行,以培养婴幼儿的感官、智力和情感。

6. 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创立者。

教育综合知识人物类专题汇总

教育综合知识人物类专题汇总

教综(人物、着作、主张)总结1、利托尔若(法,社会学家)、沛西能(英,教育学家),“生物起源说”(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不是人类所特有(de)社会现象).第一个正式提出(de)有关教育起源(de)学说,标志着在教育起源上开始转向科学解释.否认社会属性,不科学.2. 孟禄(美,教育学家),“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识(de)模仿).否认社会属性,不科学.3. 苏格拉底,“产婆术”或“苏格拉底法”或“问答式教学法”.(后人概括为四部分:讽刺“助产术”,归纳,定义)4. 柏拉图,理想国,培养(de)最高目标: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5. 亚里士多德,①政治学,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②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de)着作6、昆体良(古罗马,教学法大师)①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de)教育家②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de)教育,西方最早(de)教育着作,古代西方第一部教学法论着③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一些阐释,这是班级授课制思想(de)萌芽7. 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大教学论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de)标志,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着作,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主要教学观点:①教育目(de):为人(de)永生做准备,又有现实目(de).②“泛智”教育:普及教育(de)思想,“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③教育适应自然:该原则是贯穿夸美纽斯整个教育体系(de)一条根本性(de)指导性原则.④学制系统:分别四个时期.⑤教学原则:提出并论述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8.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①爱弥儿忏悔录;②“教育上(de)哥白尼”;③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被誉为“旧教育”和“新教育”(de)分水岭);④个人本位论(关于教育目(de)确立(de)理论);⑤儿童(学生)中心论(杜威,师生关系两种对立(de)观点)主要观点:①教育(de)任务:使学生“归于自然”,这是其自然主义教育(de)核心②把儿童(de)发展和教育划分四个阶段: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期、青春期.9.康德(德,哲学家,唯心主义),①理性主义教育思想(de)主要倡导者和践行者;②康德论教育,认为自由式道德教育(de)最高目(de);③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de)有影响(de)学者之一,最早(de)教育学课程——哥尼斯堡大学1774年.10.特拉普(德,教育家)——最早(de)教育学教授.1779年,哈勒大学.11.裴斯泰洛奇(瑞士,民主主义教育家和教育改革家),林哈德与葛笃德①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②要素教育论是他教学理论体系(de)重心;③建立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④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时间(de)教育家;⑤形式主义教育论 (洛克,发展智力);⑥个人本位论⑦“知识与知识(de)应用”和“你要满足你(de)要求和愿望,你就必须认识和思考,但是为了这个目(de),你也必须行动,知和行又是那么密切地联系着,假如一个停止了,另一个也随之而停止”(教学原则,理论联系实际)⑧要素主义:(巴格莱)12.洛克(英国,哲学家、经验主义(de)开创人),①教育漫话;②外铄轮:反对天赋观念,提出了“白板说”;③他(de)教育思想对18世纪英国(de)家庭教师教育和学园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④形式主义教育论(裴斯泰洛奇,发展智力).13. 赫尔巴特(德,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①“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de)奠基人”;②普通教育学,1806年,标志着规范教育学(de)建立,被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着作;③传统教育学理论(de)代表;④社会本位论(关于教育目(de)(de)确立(de)理论);⑤论学科中心论(斯宾塞、巴格莱)⑥实质教育论(斯宾塞,传授有用知识);⑦“我想不到任何无教育(de)教学”,教学过程(de)教育性规律;⑧教师中心论(凯洛夫), “旧三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材中心”)⑨教学四阶段论(明了、联合/联想、系统、方法),班级授课制得以进步完善而基本定型⑩用“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de)联系和系统化(de)过程主要观点:①教育理论体系(de)两个理论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即实践哲学,体现物种道德观念,即内心自由、完善、仁慈、公平)(de)基础上,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即研究观念(de)科学,两个概念“意识阈”和“统觉”)(de)基础上,奠定了科学教育学(de)基础;②教育目(de):“教育性教学”③教学四阶段论:明了、联合/联想、系统、方法(他(de)学生席勒,五段,即预备、提示、联系、总结、应用)14.杜威(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①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实用主义教育思想;②现代教育理论(de)代表;③“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④学生中心论(卢梭,师生关系(de)两种对立观点)⑤设计教学法(克伯屈,其他教学组织形式)⑥实用主义教育学(克伯屈)⑦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士、安吉尔,提出“意识流”,强调对意识作用和功能(de)研究,西方心理学流派)⑧教学过程是学生直接经验(de)不断改造和丰富(de)过程,是“从做中学”(de)过程.它以新(de)知识观和知识形成观作为教学理论(de)基础.(教学过程)⑨活动课程(de)主要代表人物.主要观点:①论教育(de)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经验(de)改组或改造,学校即社会;②论教育(de)目(de):教育无目(de)论;③课程改革:“从做中学”,教学方法——探究(de)方法(五个步骤:创设疑难情景,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de)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15.霍尔(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冯特(de)第一个美国弟子)①实验教学法(德梅伊曼、法比纳、美桑代克)②内发论,“一两(de)遗传胜过一吨(de)教育”(遗产决定论,个体身心发展(de)动因)16.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①实验教育学;②教育心理学,1903,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de)专着;③“教育心理学之父”;④联结——试误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备(de)学习理论)⑴学习(de)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de)联结,公式S—R;⑵学习(de)进程是一种渐进(de)、盲目(de)、尝试错误(de)过程;⑶学习要遵循三条重要原则(即桑代克(de)三大学习定律),即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⑤相同要素说(早期迁移理论)17.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文化教育学(或精神科学教育学):作为科学主义(de)实验教育学和理想主义(de)赫尔巴特式教育学(de)对立而存在与发展18.克鲁普斯卡娅(苏联),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19.凯洛夫(苏联,教育家)①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de)教育学着作;②提出课(de)类型和结构(de)概念,使班级授课制形成一个完整(de)体系;③教学过程是一种认知过程.(教学过程)20.美鲍尔斯、金蒂斯,法布厄迪尔,批判教育学21.赞科夫(苏联,教育家):教育与发展,把学生(de)一般发展作为教育(de)出发点,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de)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是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de)原则.22.布鲁纳(美国,教育家)①教育过程,提出“结构教学论”,强调“我们无论选教何种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de)基本结构”;②探究式教学(皮亚杰,教学模式);③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学习(de)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学习(de)过程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④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当代(de)迁移理论)⑤结构主义课程理论(以学科结构为课程中心,与之相对(de)是活动课程理论)P114⑥发现法(教学方法)⑦1994,总结了教育心理学80年代以来(de)成果:⑴主动性研究⑵反思性研究⑶合作性研究⑷社会文化研究23.瓦根舍因(德,教育学家),创立了范例式教学理论,范例式教学模式24.皮亚杰(瑞士,教育家)①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论述智力发展(de)阶段;②探究式教学(布鲁纳,教学模式)③提出认知模式(科尔伯格发展,德育模式)④现代认知(信息加工)心理学:把人(de)心理活动看做是信息加工系统,设计实验,利用客观研究方法来研究(奈塞尔认知心理学)⑤认知发展阶段论:感知运动阶段(0~2岁,“客体永久性”),前运算阶段(2~7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具体运算结算(7~11岁,“去自我中心”),形式运算阶段(11~成人,抽象逻辑、可逆补偿、灵活性)⑥道德发展阶段论:10岁是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de)分水岭.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他律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态度和品德(de)形成包括以下阶段:依从、认同、内化.25.苏霍姆林斯基(苏联,教育家),给教师(de)一百条建议和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阐述了他(de)和谐教育思想,认为学校教育(de)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de)人.26.保罗朗格朗(法,成人教育家),终身教育引论,1970,被公认为终身教育理论(de)代表作.27.舒尔茨(美,经济学家),提出人力资本理论,重视教育投资,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源(de)核心;教育既是一种消费活动,也是一种投资活动;经推算,美国1929—1957年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de)贡献为33%.28.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及精神分析学家)①内发论:认为人(de)性本能是最基本(de)自然本能(强调人(de)身心发展(de)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de)内在需要,个体身心发展(de)动因);②精神分析心理学:重视对异常行为(de)分析和无意识(de)研究(西方主要(de)心理学流派);④人格“三我结构”:本我、自我、超我(气质).29.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高尔顿、格塞尔、霍尔:内发论30.威尔逊(美,生物社会学家):内发论,把“基因复制”看做是决定人一切行为(de)本质力量.31.格塞尔(美,心理学家):①内发论:强调成熟机制对人(de)身心发展(de)决定作用②“成熟势力说”:通过双生子爬梯实验证明(遗传素质(de)成熟机制制约着人(de)身心发展(de)水平及阶段);32.高尔顿(英国,探险家、优生学(de)创始人、心理学家,差异心理学之父、遗传决定论(de)鼻祖):内发论,认为个体(de)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之势这些内在因素(de)自然展开,环境只起引发作用.33. 华生(美,行为主义心理学家)①外铄轮:“给我一打健康(de)婴儿,不管他们祖先(de)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de)人”②行为主义心理学:在行为主义者看来(de)心理学,1913,“第一势力”,特点:⑴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⑵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实验方法进行客观(de)研究;34.斯宾塞(英,教育家)①“课程”一词,西方最早出现在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②学科中心课程理论(赫尔巴特、巴格莱[要素主义]③实质教育论(赫尔巴特,传授有用(de)知识,无视对学生智力(de)训练和培养)35.博比特(美,学者)课程,1918,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de)诞生,也是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着,提出“活动分析法”.36.布拉梅尔德(美),社会中心课程论37.泰勒(美,课程理论家)①目标模式:课程与教学(de)基本原则,1949,被公认为现代课程理论(de)奠基石:⑴学校应当追求(de)目标⑵选择和形成学习经验⑶有效地组织学习经验⑷课程评价/评价结果(课程设计(de)主要模式);②目标评价模式:“课程评价之父”(课程评价主要模式)38.斯腾豪斯(英,课程理论专家):过程模式(课程设计(de)主要模式)39.斯克里文(美,学者):目(de)游离评价模式(课程评价(de)主要模式)40.斯塔弗尔比姆(美,教育评价家):CIPP评价模式(课程评价(de)主要模式)41.斯太克提出,古巴、林肯发展:CSE评价模式.42.乌申斯基(俄国教育家)①“空洞(de)、毫无根据根据(de)理论是一点用处也没有(de).理论不能脱离实际,事实不能离开思想”(教学原则,理论联系实际)②“一般来说,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de)”“逻辑不是别(de)东西,而是自然界里(de)事物和现象(de)联系在我们头脑中(de)反映”(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③“知识只有形成了系统,当然是从事物本质出发来形成(de)合理地系统,才能被我们充分掌握.脑子里装满了片断、毫无联系(de)知识,那就像东西放得杂乱无章(de)仓库一样,连主人也无法从中找到他所需要(de)东西.”(教学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④“复习是学习之母”(教学原则,巩固性原则)43.加里宁(苏联,政治家、革命家):教师是“人类灵魂(de)工程师”(教师(de)作用);44.第斯多惠:“一个坏(de)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de)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45. 加德纳(美,心理学家),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说明了应当针对学生(de)个性特征进行因材施教(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原则)46.布鲁姆(美,教育学家):①目标教学法(教学方法),环节:定标、实施、评价②教学目标分类:认知、情感、动作技能47.斯金纳(美,教育心理家)①程序教学法(教学方法)②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行为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学习理论)③程序教学:是一种个别化(de)教学形式(教学设计,学生中心取向(de)教学策略)48.沙塔洛夫(苏联,教育家):“刚要信号”图表教学法(教学法)49.彼得麦克费尔(英,德育学家):体谅模式50.班杜拉(美):①社会模仿模式(德育模式)②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现和动机)是人(de)学习最重要(de)形式.③自我效能感理论: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de)主观判断(学习动机理论)51.拉斯、哈明、西蒙(美):价值澄清模式(德育模式)52.马卡连柯(苏联,教育家)教育诗①“平行影响”(de)教育思想(班级管理模式,班级平行管理),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德育原则)②“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德育原则,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de)原则)53.布洛卡(法,医生),1861,解剖了一位失语症病人(de)脑,由此发现“布洛卡区”,证明心理是脑(de)机能.53.巴甫洛夫(俄,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医师、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创始人)①把大脑皮层(de)功能分为第一信号系统活动(“望梅生津”“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和第二信号系统活动(“望梅止渴”语词).②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解释气质(de)基础(抑制性,安静型,活泼型,不可遏制型)P324③经典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规律包括习得、消退、泛化与分化.(一般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54.冯特(德,心理学家),①1879,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独立(de)科学②构造主义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de)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de)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研究方法上,主张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思(de)内容或构造(弟子铁钦纳)55.詹姆士(美,心理学家),创始机能主义心理学:提出“意识流”,强调对意识作用和功能(de)研究,西方心理学流派.56.杨贤江(中国,教育家),以李浩吾化名出版新教育学大纲,1930,是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de)教育学着作.57.盛宣怀,在上海开办“南洋公学”,分设上院、中院、师范院和外院,其中师范院是我国最早(de)师范教育.58.孟子、卢梭、裴斯泰洛奇、福禄贝尔、马利坦、赫钦斯(永恒主义者)、奈勒、马斯洛、萨特,个人本位论59.荀子、赫尔巴特、涂尔干、纳托普、凯兴斯泰纳、孔德、巴格莱,社会本位论.60.巴格莱(美,教育家、编辑):①社会本位论;②要素主义,课程(de)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de)“共同要素”(裴斯泰洛奇)61.杰克逊,1968,班级生活一书中首次提出“隐性课程”.62.贝尔、兰喀斯特(英国),贝尔—兰喀斯特,即导生制63.柏克赫斯特(美,教育家):道尔顿制.64.劳伊德特朗普(美,教育家):特朗普制.65.洛卡诺夫:暗示教学模式.66.罗杰斯(美,心理学家)①非指导性教学模式②人本主义心理学:“第三势力”,着重于人格方面(de)研究,认为人本善,反对行为主义(马斯洛)③人本主义学习论:67.科尔伯格(美,学者):深化认知模式(德育模式,皮亚杰提出)68.德鲁克(美,管理学家):提出目标管理(班级目标管理)69.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格式塔(完形)心理学70.马斯洛(美,社会心理学家)①人本主义心理学:“第三势力”,着重于人格方面(de)研究,认为人本善,反对行为主义(罗杰斯);②个人本位论:③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de)需要、尊重需要(缺失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成长需要)(学习动机理论)71.奈塞尔(美,心理学家):1967,认知心理学,标志着现代认知(信息加工)心理学(de)诞生:把人(de)心理活动看做是信息加工系统,设计实验,利用客观研究方法来研究.72.艾宾浩斯(德,心理学家):“遗忘曲线”,遗忘(de)进程是不均衡(de),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并且到一定(de)程度就不再遗忘了.73.斯皮尔曼(英,心理学家):二因素论,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智力理论).74.瑟斯顿(美,心理学家):群因素论,包括语言理解能力、语言流畅程度、数字能力、空间知觉能力、知觉速度、记忆能力和推理能力.75.吉尔福特(美,心理学家):智力三维结构论,包括内容、操作(真正代表智力(de)高低)和成果.76.卡特尔(美,心理学家):智力形态论,分为流体智力(先天,20岁以后发展达到顶峰,30岁以后随着年龄(de)增长而降低)和晶体智力.77.斯滕伯格(美,心理学家):三元智力论,包括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和智力经验亚理论.78.比纳、西蒙(法,心理学家):最早(de)智力测验,1905,编制(de)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提出智龄(MA)79.推孟(美,教授):改名为斯坦福—比纳量表,用智商代表智力水平,反应(de)是智龄和实际年龄(de)关系.智商=智龄(MA)/实龄(CA)×10080.韦克斯勒智力量表(韦氏智力量表):改用离差智商来衡量人们(de)智力水平.81.奥尔波特: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理论,特质理论),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即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82.卡特尔:人格特质理论——“特质因素分析论”83.塔佩斯:“大五”人格理论,“人格海洋”(求新性、尽责性、外向性、随和性和神经质)84.希波克里特(古希腊,医生):提出人体内有四种性质不同(de)体液,血液、黄胆汁、黑胆汁和黏液.85.盖伦(罗马,医生):提出了人(de)四种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86.荣格(瑞士,心理学家):内—外向人格87.霍兰德(美,心理学家):人格理论,把人格分为六类,不同人格在职业选择上具有明显差异,即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常规型.88.斯普兰格:依据人类社会活动(de)六种形态,将人格划分为六种性格类型,即经济型、理论型、审美型、宗教型、权力型、社会型.89.自陈式人格测试:①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哈茨韦和麦金莱(美)②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爱德华(美,心理学家)③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卡特尔(美)90.投射式人格测验:①罗夏克墨渍测验:罗夏克(瑞士,精神病学家)②主题统觉测验:莫瑞和摩尔根(美,心理学家)③句子完成测验91.舒茨(美,心理学家),提出了人际关系需要(de)理论,最基本(de)人际关系需要有三类,即包容需要、控制需要、情感需要.92.卡普捷列夫(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发表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de)着作.93.廖世承(中),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94.劳伦兹(奥地利,生态学家),提出“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其最大作用(de)时期)(de)概念95.维果斯基(苏联,心理学家):将“最近发展区”(儿童现有(de)水平与可能达到(de)发展水平之间(de)差异,也就是说儿童在有指导(de)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de)解决问题(de)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能达到(de)水平之间(de)差异,实际上是两个临近发展阶段间(de)过渡状态)这一概念引入儿童心理学(de)研究,提出“良好(de)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de)着名论断.96.埃里克森(美,精神分析学家):人格发展论,基本(de)信任感对基本(de)不信任感(0~岁),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97.加涅(心理学家)①按学习(de)结果,讲学习分为五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学习(de)分类)②信息加工学习理论98.阿瑟雷伯(美,心理学家):按学习(de)意识水平,将学习分为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99.奥苏贝尔(美)①按学习(de)性质与形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②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当代(de)迁移理论,布鲁纳)③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④根据学校情境中(de)学业成就动机,奥苏贝尔等人将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100.苛勒①格式塔(完形)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②完形——顿悟学习理论:学习(de)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③关系理论(转换理论,早期迁移理论):苛勒所做(de)“小鸡觅食”实验是支持关系转换说(de)经典实验.101.托尔曼:符合学习理论:学习是有目(de)(de),是期望(de)获得,这是学习(de)本质;学习(de)过程是对完形(de)认知,是形成认知地图(de)过程.102.“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果:①动机(de)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de)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de)任务中,学习效果随动机(de)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de)增加,动机(de)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de)趋势.②一般来说,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de)动机.③动机水平与行为效果呈倒U型曲线.103.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学习动机理论),把个体(de)成就动机分为两类,即力求成功(de)动机和避免失败(de)动机.104.韦纳(美,心理学家):成败归因理论(学习动机理论),他把人经历过(de)事情(de)成败归结为六种原因,即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体状况、外界环境.又把上述六项因素按各自(de)性质,分别归入三个维度:内部归隐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105.格林诺:提出迁移(de)情境性理论106.安德森:根据指示(de)不同表征形式,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P396107.科尔伯格:①道德发展阶段论: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最典型(de)是“汉斯偷药”.前习俗水平(服从与惩罚,相对功利(de)道德定向阶段),习俗水平(好孩子(de)道德定向阶段,维护权威或秩序(de)道德定向阶段),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de)道德定向阶段,普遍原则(de)道德定向阶段)②发展认知模式:(皮亚杰提出,德育模式)108.罗森塔尔效应或皮革马利翁效应或教师期望效应,即教师(de)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送给学生,会使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de)方向来塑造自己(de)行为.109.维多利诺(意大利)、埃拉斯莫斯(尼德兰)、拉伯雷和蒙田(法),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de)代表.110.埃拉斯莫斯(尼德兰,教育家)。

教综人物及份总结

教综人物及份总结

教育综合知识专题汇总人物篇一、“之父”大汇总1.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2.赫尔巴特——科学教育学之父3.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之父4.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5.冯特——心理学之父6.泰勒——课程评价之父7.乌申斯基——俄国教育心理学之父8.帕克——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之父9.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之父10.福禄贝尔——幼儿教育之父二、人物-中国——教育家1.孔子公元前551-前479——论语,教育作用“庶富教”;“性相近、习相远”;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教育内容-六经、文行忠信;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结合、谦虚笃实;教师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学—思—习—行的统一过程行的学习过程.“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巩固性原则.子思——与孟子并称思孟学派.中庸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强调学习过程.2.孟子——孟子尽心上首次使用“教育”一词;性善论、内发论代表人物、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3.墨子——素丝说4.荀子——“性恶论”、“化性起伪”、:“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外铄论代表人物5.董仲舒——“性三品”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6.朱熹——神话起源说代表人物;代表作四书集注、“因材施教”、“启发”一词的提出者7.张焕纶——1878年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近代小学教育开端8.盛宣怀——1897年创办的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近代公立小学教育开端9.张百熙——起草“壬寅学制”、奉命重新修订“壬寅学制”形成“癸卯学制”10.张之洞——奉命重新修订“壬寅学制”形成“癸卯学制”11.荣庆——奉命重新修订“壬寅学制”形成“癸卯学制”12.蔡元培-“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蔡元培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把西方康德、席勒的思想和中国古代美育传统揉合到一起,形成了自己的美育思想.13.陶行知-毛泽东称颂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生活教育理论14.黄炎培-“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着名职业教育理论.15、冯忠良提出了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阶段说:1原型定向2原型操作3原型内化三、人物—西方-教育家1、苏格拉底 -“产婆术”.2、柏拉图-古希腊-理想国-教育目的——哲学王3、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政治学-“灵魂论”、德智体三育教育、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和谐发展4、昆体良-古罗马-论演说家的教育,又名雄辩术原理-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5、利托尔诺、沛西能——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6、孟禄——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7、米丁斯基-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8、凯洛夫-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主编的教育学总结了苏联社会主义教育的经验,构建了新的教育学理论体系;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9、杨贤江是中国最早用马克思主义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以李浩吾的笔名写的新教育大纲则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10、马卡连柯着有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父母必读等,他在流浪儿和违法者的改造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其核心教育思想是集体主义教育.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教学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班级管理平行管理模式代表人物.11、培根-英国-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确立下来12、夸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1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2他第一次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3“泛智主义”;泛智主义课程理论13、洛克-英国-教育漫话-“白板说”、“绅士教育”思想14、卢梭-法国-爱弥儿-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开先河者.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代表人物15、裴斯泰洛齐-瑞士-林哈德与葛笃德-第一个正式提出“教育心理学化”;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代表人物16、赫尔巴特-德国-普通教育学-“一本书、二个基础、三个中心、四个阶段”;教育目的、教学的教育性原则17、福禄倍尔-德国-人的教育;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代表人物18、第斯多惠-德国-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一个坏的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老师叫人发现真理”.19、斯宾塞-英国-教育论-“教育为完满生活做准备”-教育预备说;实用主义课程理论20、乌申斯基-俄国-人是教育的对象-俄国教育心理学之父.“复习是学习之母”,体现了巩固性原则21、杜威-美国-民主主义与教育-零个目的、一本书、三个中心观点、五个阶段;经验自然主义课程理论22、赞科夫-苏联-教学与发展-“一般发展”23、苏霍姆林斯-苏联-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24、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学生学习的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分册-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掌握学习理论25、瓦根舍因-德国-范例教学原理-范例教学理论26、布鲁纳-美国-教育过程-学科的基本结构”;倡导发现法;结构主义课程理论.认知—结构学习论27、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性本能”.内发论代表人物、遗忘的“动机说”.28、威尔逊——“基因复制”,内发论代表人物29、格赛尔——“双生子爬梯实验”,身心成熟机制制约人的发展、内发论代表人物30、高尔顿——遗传的天才31、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32、舒尔茨——人力资本力量33、昆拉多·洛伦兹博士——奥地利着名的生物学家,提出“关键期”34、涂尔干——社会是超越个人的客观实在,教育按社会的需要和要求来培养人才.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35、凯兴斯泰纳——国家教育制度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培养公民.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36、赫钦斯——“永恒主义”教育家.社会培养理智能力卓越、思维习惯良好和技能优秀的人.社会本位代表人物.37、孔德——“真正的个人是不存在的,只有人类才存在,因为不管从哪方面看,我们个人的一切发展,都依赖于社会”,社会学创始人,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38、帕克——“一切教育的目的,是人,是人的身体、思想和灵魂的和谐发展”,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39、福勒、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40、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41、布鲁巴奇——于1994年提出四种反思方法,供教师参考.第一,反思日记;第二,详细描述;第三,交流讨论;第四,行动研究.42、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人本主义课程理论、需要层次理论43、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人本主义课程理论、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全人”的教育目的.“患者中心疗法”.44、布拉梅尔德、弗莱雷——社会中心课程论代表人物45、泰勒——课程设计目标模式、课程评价目标模式46、斯滕豪斯——对泰勒“目标模式"批评的基础上提出“课程设计模式”.47、斯克利文——“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提出者48、斯塔弗尔比姆——“CIPP评价模式”提出者49、桑代克——遗忘的“消退说”;联结-试误说;学习迁移的共同要素说50、艾宾浩斯——“遗忘曲线”51、陆钦斯——“量水试验”定势52、邓克尔——“蜡烛实验”功能固着.53、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54、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论55、卡特尔的智力形态论56、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57、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理论;58、埃里克森——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59、耶克斯—多德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60、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61、麦克利兰、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代表人物62、海德——成败归因理论六个因素63、韦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64、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提出者、社会学习理论65、贾德——学习迁移的概括化理论66、科勒——学习迁移的关系转换理论、完形-顿悟说、67、奥苏伯尔——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按学习者是否理解学习材料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学习者获知学习材料意义的方式发现学习、接受学习有意义学习的间繁程度符号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概念与命题的运用、解决问题与创造.认知-同化理论、先行组织者技术、知识学习的分类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68、加涅——学习结果分类、学习层次分类、信息加工学习理论69、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论、学习动机强化理论、程序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70、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71、加里培林——心智技能的五阶段模型72、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即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73、德鲁克——班级目标管理74、克伯屈——设计教学法代表人物75、帕克赫斯特——道尔顿制76、劳伊德·特朗普特——朗普制77、普莱西——设计程序教学法数字篇一、首次提出者大汇总1、孟子——“教育”一词的提出者2、孔子——“启发式”教育思想的首次提出者3、苏格拉底——西方“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提出者4、朱熹——“启发”一词提出者,“因材施教”一词的提出者5、孔颖达——“课程”一词最早使用者二、“第一”大汇总1、宫廷学校——有文献记载的世界上第一所学校——公元前2500年第一个进入奴隶社会的古埃及2、泥板书舍——公元前3500年有考古证明的世界上最早的学校3、孔子——中国启发式教育第一人孔子——世界启发式教育第一人4、苏格拉底——西方启发式教育第一人5、学记——世界上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着作6、雄辩术原理——西方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着作、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学法的着作.7、“壬寅学制”——1902年,近代第一个颁布的学制8、“癸卯学制”——1903年颁布,1904年实施,近代第一个实施了的学制9、“壬子癸丑学制”——1912年,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学制10、“壬戌学制”——1922年,近代第一个仿美的学制11、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个教育方针.12、1951年10月1日,政务院颁布了学制改革的决定,确定了新中国的第一个学制,标志了我国学制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三、闹人的“二三四五六七”整理1、双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2、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到本世纪末,我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3、两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到本世纪末,我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4、两重:要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到本世纪末,我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5、“两基本、一进入”,2010年5月教育部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6、“四有”“五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99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7、旧三中心: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8、新三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9、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10、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11、五四制:小学五年、初中四年12、六三制:小学六年、初中三年13、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14、六艺:礼乐射御书数15、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16、五经:诗书礼易春秋17、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18、七技:四、重要的年份1、、1897年-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2、1902年颁布的“壬寅学制”未实行3、1903年-1904的“癸卯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4、1905年“废科举,开学堂”5、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6、1912年“壬子癸丑学制”-改小学堂为小学校,分初等小学校和高等小学校.-培养目标是:留意儿童身心发育,培养国民道德之基础,授以生活所必需之知识技能7、1951年,学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学制.幼儿教育3~7岁;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8、1957年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个教育方针.9、1958年教育工作的指示,指出“现行的学制是最需要积极地和稳妥地加以改革”,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多快好省地发展教育事业,必须动员一切积极因素”.该指示提出了学制改革的“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和“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具体办学原则.10、1985年颁布中共中央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改变教育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状况,1985年我国正式颁布中共中央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主要有:1.教育体制改革的目的;2.实行九年义务教育;3.中等教育改革;4.高等教育改革.11、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在我国确立.12、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了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即“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3、199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对我国的教育方针做了新的表述:“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4、2001年2月,国务院批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启动.15、200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6、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在第一部分“总体战略”中再次强调了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必考人物(含习题和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必考人物(含习题和答案)

专题一一、纵向学——外国教育家(一)教育学的萌芽人物著作教育观点孔子《论语》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和弟子的言论专著《论语》中。

孔子的学说是以“仁”为核心的最高道德标准,并且把仁的思想归结到服从周礼上(“克己复礼为仁”);继承西周六艺教育传统,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教学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有教无类。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墨翟《墨子》以“兼爱”和“非攻”为基本主张,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重视实践。

苏格拉底教育是思想上的接生,强调教育应该是由内而外的,是将儿童心灵中的智慧不断引出、发展的过程。

第一步是讥讽;第二步是助产术;第三步是归纳;第四步是定义。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

柏拉图(欧洲教育史上第一个有大量著作流传下来的哲学家。

)《理想国》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人类要从现实世界走向理念世界,非常重要的就是通过教育。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政治学》注意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全面发展的教育。

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教育理论和实践都以培养雄辩家为宗旨。

昆体良提出的教育目的,就是培养善良而精于雄辩术的人。

善良是第一位的,在雄辩术上达到完美境界是第二位的。

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二)教育学的创立阶段(或称:教育学的形成时期)人物著作教育观点培根(科学归纳法第一人)《新工具》——号召采用实验调查法 ①经验化教学:知识源于感觉,重视经验的作用;②科学归纳法:真理的获得源于科学的归纳;③《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1623)一文中首次指出应该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从学科分类中提出来。

教育学人物总结

教育学人物总结

教育学人物总结教育学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学科,涵盖了许多方面的知识和理论,同时也孕育了很多杰出的教育学家和教育工作者。

这些人物对教育学的发展和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下面将对一些重要的教育学人物进行总结。

1. 约翰·杜威(John Dewey)约翰·杜威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学家之一,他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他认为学生应该通过实际探究和实践活动来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其代表作《民主与教育》等对现代教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鲍勃·奥戴尔(Bobo doll实验)鲍勃·奥戴尔是心理学家和儿童发展专家,他的最著名的贡献是“Bobo doll实验”。

这个实验是在20世纪60年代进行的,目的是研究儿童模仿行为的心理机制。

实验结果表明,儿童的行为主要是通过模仿和学习获得的。

此实验对于研究儿童发展和教育特别是儿童暴力教育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3. 玛丽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玛丽亚·蒙台梭利是意大利教育家,她是一位热爱儿童教育的人士。

她的理念是儿童能够自主地探究和学习,教育工作者应该为儿童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材料,让他们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她的蒙台梭利教育法被广泛应用于全球,对现代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影响深远。

4. 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赫伯特·斯宾塞是一位著名的社会学家和哲学家,在19世纪曾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认为教育是个人变革的重要手段,是社会进步的关键。

他的贡献在于对教育的普及和改革做出了努力,强调科学教育和自由竞争的重要性,并提倡教育应该以启发和激发学生本身的潜能为主。

5. 约翰·皮亚杰(Jean Piaget)约翰·皮亚杰是一位瑞士心理学家和儿童发展学家。

他的成就在于他的儿童心理学研究和认知发展理论。

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是由儿童发展几个重要阶段的思想的,其贡献在于指导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方式,从而制定更有效果的教学策略。

教育学人物归纳总结范文

教育学人物归纳总结范文

教育学人物归纳总结范文教育学人物对于教育领域的发展和理论研究具有重要影响力。

以下是对几位重要的教育学人物进行归纳总结。

杜威(John Dewey)杜威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学家之一。

他提出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主张将教育与生活相结合。

他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批判思维。

杜威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他主张通过实践和体验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兴趣,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他认为学生应该参与到真实的社会活动中,通过实践来获得知识。

杜威对教育改革和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主张教育应该关注社会问题和公民责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批判精神。

他的实用主义教育理念对于现代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康德(Immanuel Kant)康德是18世纪德国哲学家,他对教育学的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

他提出的教育思想强调道德和理性的培养。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和自主思考的能力。

康德强调教育要注重人的自由和尊严,同时也要注重约束和纪律。

他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使他们成为有责任感和善良的公民。

康德的教育思想对于现代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他的强调自主思考和道德责任的观点,对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道德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

皮亚杰(Jean Piaget)皮亚杰是瑞士认知心理学家,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他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并将其应用于教育实践中。

皮亚杰的教育理论强调儿童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

他认为教育应该以儿童的发展水平为基础,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设计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材。

皮亚杰的教育思想对于儿童教育和发展至关重要。

他的理论为教师提供了指导,帮助他们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为他们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和教材。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弗洛伊德是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理论也对教育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他提出了心理动力学理论,强调个体的心理冲突和内心的力量对人的行为和发展产生影响。

教育学涉及的人物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涉及的人物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涉及的人物知识点总结教育学里有好多厉害的人物呢!咱先说说夸美纽斯。

这家伙那可是相当牛啊!他提出了“泛智教育”,就是啥都得教,啥都得学。

就好比现在咱学语文、数学、英语还不够,还得懂点科学、艺术啥的。

他觉得教育就应该像普照大地的阳光一样,让每个人都能接受到。

夸美纽斯还写了本《大教学论》,这书可不得了,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接着是赫尔巴特。

他强调教师的权威,觉得老师就得像指挥官一样,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他提出了“传统三中心”,就是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你想想,在他的观念里,老师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下面乖乖听着,多有画面感。

他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还有杜威。

这家伙可不一样,他反对赫尔巴特那一套。

他主张“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他觉得学生得自己去探索,去实践,不能光听老师讲。

就像小孩子玩游戏一样,在玩的过程中就能学到东西。

他的教育理念对现代教育影响可大了。

卢梭也不能不提。

他提倡自然教育,让孩子回归自然,自由成长。

他觉得孩子就像小树苗一样,不能过度修剪,得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天性发展。

他的《爱弥儿》就是讲怎么教育孩子的。

裴斯泰洛齐也很厉害。

他主张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他自己还亲自去教那些穷孩子,让他们一边学习一边劳动。

他觉得这样才能培养出有实际能力的人。

这些人物在教育学的发展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的思想和理论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教育者。

咱现在的教育也能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呢。

比如夸美纽斯的泛智教育,让我们明白教育应该全面。

赫尔巴特的规范教学让我们知道教学要有一定的秩序。

杜威的实践教育让我们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

卢梭的自然教育让我们尊重孩子的天性。

裴斯泰洛齐的劳动教育让我们看到了实践的重要性。

这些教育学的人物都是宝藏啊!我们得好好研究他们的思想和理论,为咱们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哎呀,差点忘了不能用“总之”,嘿嘿。

那咱就这么说吧,这些人物的知识点可得牢牢记住,对我们的教育之路很有帮助哦。

中外教育学人物归纳总结

中外教育学人物归纳总结

中外教育学人物归纳总结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而教育学人物则是在这一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人士。

本文将对中外教育学人物进行归纳总结,以展示他们在教育领域的影响力和重要性。

1. 赫尔巴特·斯宾塞 (Herbert Spencer) - 19世纪英国教育哲学家赫尔巴特·斯宾塞是19世纪英国重要的教育哲学家,被誉为“社会达尔文主义者”。

他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理念,主张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他的教育思想对英国及其他国家的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2. 约翰·杜威 (John Dewey) - 美国教育改革先驱约翰·杜威是美国20世纪最重要的教育改革者之一。

他主张学校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实践和经验,并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

他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推动了现代教育改革,对全球教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3. 康德雷妮·彭霍翁 (Condorcet) - 法国启蒙时代的教育改革者康德雷妮·彭霍翁是18世纪法国启蒙时代的教育改革者,也是一位哲学家和数学家。

他主张普及教育,提倡男女平等的教育机会,强调教育的积极影响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他的思想为法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4. 屠呦呦 - 中国中医药学家屠呦呦是中国现代医学领域的杰出人物,她以其对疟疾治疗的突出贡献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她的研究成果在医学教育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培养医学人才和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5. 约翰·史密斯 (John Smith) - 加拿大教育家约翰·史密斯是加拿大著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致力于改善加拿大原住民教育,提倡尊重和保护原住民文化,并推动教育机会的平等。

他的努力为推动多元文化教育和平等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6. 露丝·纳达尔 (Ruth Nanda Anshen) - 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露丝·纳达尔是美国20世纪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她主张从综合的角度看待教育,注重培养人类素质和个人的内在能力。

教育学原理思想人物总结

教育学原理思想人物总结

教育学原理思想人物总结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的基础理论体系,涉及到教育的本质、目的、方法等方面的问题。

在教育学原理的发展历程中,有许多思想家对教育做出了独到的贡献。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原理思想人物。

1. 康德(Immanuel Kant):作为现代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康德提出了“培养自由人”的教育理念。

他认为真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道德品质,使其成为能够为社会和人类做出贡献的独立个体。

2. 杜威(John Dewey):杜威是美国教育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他提出了“经验主义教育”的理念。

他认为教育应该以学生的经验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3. 孟子(Mencius):古代中国思想家孟子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性善论”的教育观。

他认为每个人天生都有善的本性,只要通过适当的教育和培养,就能发展出良好的品格和道德行为。

4.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作为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弗洛伊德对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他对人的心理发展和心理机制的研究中。

他提出了“心理分析”理论和“欲望满足”原则,强调了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满足其内在需求的重要性。

5. 斯宾塞(Herbert Spencer):斯宾塞是英国的思想家和社会学家,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对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的研究中。

他提出了“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观点,认为教育应该根据社会的需求来调整,培养适应社会竞争和生存的能力。

6. 罗杰斯(Carl Rogers):罗杰斯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他主张“人本主义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和自我实现的能力。

他提出了“非条件性关爱”的概念,主张教育者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个性发展。

7. 皮亚杰(Jean Piaget):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对教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提出了“构建主义教育”的理论,强调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和建构知识的过程来达到学习的目标。

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观点汇总

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观点汇总
和创造性。
布鲁纳:提出结构主义教育思想,重视学科基础知识的 掌握,提倡发现学习
人物简介:布鲁 纳是美国著名教 育家、心理学家, 结构主义教育思 想的代表人物。
教育观点:他主 张教育应该注重 学科基础知识的 掌握,提倡发现 学习法,强调学 科基本结构的掌 握。
结构主义教育思想: 布鲁纳认为,教育 的目的在于培养学 生的思维能力和学 科素养,而学科的 基本结构是实现这 一目的的关键。
学生个性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育实践:在教育实践中,他强调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 创新精神。
马卡连柯:提出集体主义教育思想,重视纪律教育和劳 动教育,提倡“平行教育”原则
集体主义教育思想:马卡连柯认为教育应该以集体为对象,通过集体来影响个人,强调集体 对个人发展的促进作用。
卢梭主张教育应以儿童为中心,关注儿童的个性和需求,而不是只关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卢梭强调教育即自然发展,认为教育应该让儿童在自然状态下成长,而不是过度干预和限制。
卢梭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儿童独立思考和创新。
洛克:提出“白板说”,强调经验主义教育,主张绅士教 育
添加标题
人物简介:约翰·洛克是英国哲学家和医生,被视为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添加项标题
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实用主义教育学,强调教育 应以儿童为中心,注重实践和应用
添加项标题
20世纪中叶,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强 调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密切相关
现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教育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个性化: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育国际化: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吸收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经验,提升教育水平和竞争力。 教育终身化:打破传统教育观念,倡导终身学习,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知识的需求。

2024年教育学人物归纳总结

2024年教育学人物归纳总结

2024年教育学人物归纳总结2024年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变革的年份,对于教育领域来说也不例外。

在这一年里,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教育学人物,他们以其卓越的贡献和领导力在教育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这些杰出的教育学人物进行归纳总结。

1. 约翰·詹金斯(John Jenkins)约翰·詹金斯是一位教育心理学家,他在教育领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提出了“个性化学习”的概念,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

他的研究表明,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需求都是独特的,因此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定制化的教学。

他的理论和实践对教育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教育的创新和进步。

2. 安吉丽娜·刘易斯(Angelina Lewis)安吉丽娜·刘易斯是一位教育政策专家,她致力于推动公平和包容性教育。

她的研究重点是研究贫困地区和少数族裔学生的教育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

她的努力使得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关注社会公平和平等机会,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支持。

3. 陈颖(Ying Chen)陈颖是一位教育技术专家,她在2024年推动了教育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她开发了一套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的个性化学习平台,该平台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推荐适合的学习资源和活动。

陈颖的研究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兴趣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教育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4. 何诗慧(Shihui He)何诗慧是一位专注于教育改革的教育学者。

她提出了“综合评价”的概念,主张通过多样化的评估方法来评价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她的研究表明传统的考试评估方式存在许多局限性,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她的理论对教育机构和政策制定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推动了综合评价方法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5. 马克·杰克逊(Mark Jackson)马克·杰克逊是一位创新教育者和推动者。

他创建了一所以创新和实践为中心的学校,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资格考试人物归纳总结

教师资格考试人物归纳总结

教师资格考试人物归纳总结教师资格考试是一项对教师从业者进行专业能力评估的重要考试,其中涉及到大量与教育相关的人物。

这些人物对于教师从业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归纳总结这些人物的相关信息,可以帮助考生更全面地了解教育领域的动态和前沿,同时也能够在考试中有针对性地备考。

本文将针对教师资格考试中常见的人物进行归纳总结,并提供相关的背景信息和重要观点。

一、教育家1. 孔子- 背景信息: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哲学家和政治家,被尊称为“至圣先师”。

- 重要观点:孔子提倡“仁爱”、“孝道”等传统价值观念,主张“教学相长”和“教学相长”,他的思想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罗杰斯- 背景信息:卡尔·罗杰斯是美国心理学家,被誉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

- 重要观点:罗杰斯提出了“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主张教师应以尊重学生和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为核心,倡导积极、开放和民主的教学方法。

3. 弗洛伊德- 背景信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 重要观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对教育也有重要意义,他强调童年经验的影响,并提出了“本我”、“自我”和“超我”的概念,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深入分析。

二、教育学者1. 杜威- 背景信息:约翰·杜威是美国教育学家,被尊为“现代教育学之父”。

- 重要观点:杜威提出了“学以致用”和“体验主义教育”理念,主张学生通过实践和体验,去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2. 维果茨基- 背景信息:列文·维果茨基是苏联心理学家,提出了“社会发展理论”。

- 重要观点:维果茨基认为社会文化环境对个体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强调社会互动和合作学习在教育中的作用。

三、教育改革者1. 蒙特梭利- 背景信息:玛利亚·蒙特梭利是意大利儿童教育家,创立了“蒙特梭利教育法”。

- 重要观点:蒙特梭利提倡儿童自由发展和自主学习,重视儿童在一个自由和有序的环境中进行自主探索。

教育学人物归纳总结

教育学人物归纳总结

教育学人物归纳总结第一篇:教育学人物归纳总结教育学人物归纳总结一、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1,“问答法”、雄辩2,(产婆术),启发式教学二、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理想国》”1,第一次提出学前教育,“胎教”2,第一次提出“四科”(算数、几何、天文、文学)3,“寓学习于教育”的最早提倡者4,把人分为三个等级(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高尔登、霍尔、彪勒)(遗传决定论包括:高尔登的血统论、柏拉图的三等论、基督教的“原罪说”、中国的性恶性善论)三、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首先提出并论证“教育要适应儿童自然天性发展”的思想,确定教育年龄分期四、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1,《雄辩术原理》又称《论演说家的教育》是欧洲第一部教育学著作 2,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方法论著五、瑞士教育-----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德》1,把教育看做“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 2,“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六、法国思想家------卢梭《爱弥尔》1,自然教育理论2,“学生中心论”的代表之一3,启蒙主义教育家代表人物4,“儿童是教育主题”的思想,开辟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先河七、文艺复兴时期-----埃拉斯莫斯:率先正式使用“班级”“班级授课制”的首行时代——16世纪的欧洲八、德国哲学家------康德1,“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 2,教育学最早在大学里教授,始于康德。

1776年于德国科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3,“活动课程”的思想(杜威及学生克伯屈“设计教学法”)4,文化标志人类从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转变八、英国哲学家-----洛克1,“白板说”2,《教育漫画》3,“绅士教育”九、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教育学著作,是教育学形成规范学科的开始1,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大教学论》2,个体认识论基础上的教学论,主张“一切的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 3,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做了阐述 4,“泛智教育”的提出者十、德国传统教育学代表-------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规范教育学建立的标志1,第一个提出教育学成为科学,教育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道德教育理论。

教育学100人物及观点整理

教育学100人物及观点整理

教育学100人物及观点整理100 人物及观点整理孟子- 1.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 2.主要观点(1)性善论(内发论、个人本位论)(2)教育目的:明人伦(首要任务)(3)论理想人格:提出了大丈夫的理想人格(4)论教学的基本要求①“深造自得”:“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②“盈科而后进”:循序渐进③“教亦多术”:因材施教④“专心致志” 许慎-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教育”进行说明:“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最早对教育一次做出解释说明)朱熹- 1.神话起源说(存天理、灭人欲;天人合一)- 2.最早提出因材施教观点(孔子施教,各因其材)- 3.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及课程,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这里的课程即指功课及其进程。

(我国最早与现代意义接近课程一词的出处)- 4.朱熹的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析思;虚心涵泳;切已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利托尔诺、沛西-能- 生物起源论- 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 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指导- 把教育的起源归之于动物的本能行为孟禄- 心理起源论- 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米丁斯基、凯洛夫- 劳动起源说- 直接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基础是恩格斯的著作?《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劳动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凯洛夫- 1.劳动起源说- 2.凯洛夫的《教育学》该书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3.凯洛夫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孔子- 1.孔子私学的规模最大(显学:儒家、墨家)- 2.《论语》是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和“礼” 仁的中心是:爱人- 3.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 4.孔子在丰富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

后来的儒家思孟学派进一步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5.《论语》中的思想- 巩固性教学原则: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因材施教: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埃拉斯莫斯- 1.人文主义- 2.最早提出班级一词保罗·朗格朗- 终身教育之父(《终身教育引论》)荀子主要观点(1)性恶论——化性起伪(外铄论、)(2)教育目的:大儒(3)学习过程:闻—见—知—行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直观性教学原则学习心理状态—虚壹而静(4)论教师——尊师“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 “师云亦云” 墨子主要观点(1)素丝说与教育作用(外铄论)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

教育学代表人物及观点

教育学代表人物及观点
康德前后四次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有影响的学者之一。
赫尔巴特
康德哲学教席的继承者,近代德国着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普通教育学》的出版(1806年)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同时,这本书也被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着作。
该学制明显反应了资产阶级在学制方面的要求。
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壬子癸丑学制”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壬戌学制
1922年,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
采用美国六三三分段法,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因此又称为“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
教师中心论
赫尔巴特凯洛夫
主要观点有:
①教育理论体系的两个理论基础是伦理学和心理学;其贡献在于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可以说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②教育目的,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③教育性教学原则,西方教育史上,赫尔巴特第一次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概念;④规范教学的形成,第一个试图按照心理活动的规律来分析教学过程,他根据兴趣和注意的分析,提出了“明了、联想(联合)、系统、方法”四阶段论(这一理论标志着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后来被他的学生席勒发展为五阶段,预备、提示、联系、总结、应用。
教学上强调“学而知之”,提出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博约结合、学以致用等教育教学原则。
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也有说’学-思-习-行’)的统一过程。
孟子
“性善论”,这是其教育思想的基础。
孟子认为教育是扩充“善性”的过程,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

教育学常考人物知识点归纳

教育学常考人物知识点归纳

教育学常考人物知识点归纳1. 杜威:美国教育学家、哲学家,是公认的现代教育学奠基人之一。

他提出了“学以致用”的原则,主张注重学生的自由发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强调教育的实用性和社会性。

杜威的教育思想对世界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弗洛伊德: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之一,他的思想对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认为人的初生经验极其关键,对智力、性格、行为等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教育实践中,弗洛伊德的思想对于理解儿童的情感、个性和行为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 潘光旦:中国现代教育学先驱之一,主张“以学生为中心,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思想。

他提出“五育并举”(智育、体育、美育、劳育、德育)的教育理念,强调身心、知识、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 孟德斯鸠:法国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法学家,他的政治哲学对于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他主张三权分立、宪政制度,并提出了“自然状态”的概念,强调社会利益和公共利益的重要性,对于教育政策和教育伦理学的研究都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5. 张东荪:中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被誉为“教育改革的先驱”。

他主张“大众教育、普及教育、全民教育”,提出了“以人为本,关注个性,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张东荪的思想对于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6. 康德:德国哲学家,是近代西方哲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他提出了“先验知识”、“纯粹理性”等基本概念,认为人性有固有的理性特征和道德原则。

在教育中,康德的理论对于理解知识的本质、认识的过程、道德行为的形成等方面具有建设性的引导作用。

7. 格拉默:美国教育家、儿童心理学专家,他的研究成果在教育、心理学等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

他主张采用“游戏”、“玩耍”等方式来教育儿童,强调童年时期的体验与活动对于个体成长的重要性。

8. 约翰·洛克:英国哲学家、经验主义代表人物。

他认为人的知识来自于感觉经验,主张通过教育培养孩子通过感性认识去获取知识,提出了“空白状”的概念,强调教育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学人物思想成就总结

教育学人物思想成就总结

教育学人物思想成就总结教育学人物的思想成就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总结,以下是一个可能的总结,但是篇幅限制,只能涉及到一些重要人物的思想成就。

教育学人物的思想成就总结自古以来,众多教育学人物通过他们的研究和实践,对教育理论和实践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们的思想成就对于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起到了指导作用,下面将从几位重要的教育学人物的思想成就进行总结。

柏拉图(Plato)是古希腊的哲学家,他的教育学思想对于后来的教育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柏拉图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美的个体,他提倡“真理之塔”的教育方法,即按照个体不同的能力和天性进行教育,以培养他们不同的才能和能力。

他还关注孩子的心理和思维发展,提倡练习自由探索和思考的能力,相信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出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个体。

康德(Immanuel Kant)是18世纪德国的哲学家,他的教育学思想强调个体人格的培养和自由意志的发展。

他提倡教育应该培养个体的智力和道德能力,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和才能,教育应该尊重每个人的差异性。

他还强调个体的自由,认为教育应该培养个体的自主性和批判性思维,引导他们成为独立、有主见的人。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是20世纪初的心理学家,他的教育学思想注重个体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

他提出了著名的“心理冲突理论”,认为个体的情感和欲望会影响其学习和行为。

他主张教育应该在培养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关注个体的情感和心理需求,给予他们适当的支持和引导,以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

杜威(John Dewey)是20世纪美国的教育家,他的教育学思想强调体验和实践的重要性。

他主张教育应该以个体的兴趣和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实际经验和实践活动来促进学习和发展。

他还提倡教育应该与社会相结合,注重培养个体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和改变社会。

皮亚杰(Jean Piaget)是20世纪瑞士的心理学家,他的教育学思想主要关注儿童发展和认知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人物总结与解析1、教育起源:①朱熹——神话起源②利托尔诺、沛西能——生物起源③孟禄——心理起源2、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3、孔子——①教育对象有教无类②强调教育社会作用③教育内容仁礼为核心④教学原则方法: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学思结合4、孟子——①性善论②教育目得明人伦③教育活动体现理性,遵循与发展人得内在能力5、荀子1——①性恶论②教育作用化性起伪③教育目标基本层次就是培养”贤能之士”、理想层次就是培养圣人④人才分为俗人、俗儒、雅儒、大儒⑤学习过程闻-见-知-行6、墨翟——①以兼爱非攻为教②教育得作用建立一个民众平等互助得兼爱社会③强力而行④教育内容强调科学技术⑤依靠类推与明故方法获得知识即“说之”7、苏格拉底——问答式教学法产婆术,分为讽刺、助产术、归纳与定义8、柏拉图——教育得最高目标培养哲学王9、亚里士多德1——百科全书式哲学家《政治学》①教育就是国家得,所有人应受同样得教育②首创“教育遵循自然得观点”③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分阶段教育10、昆体良——古罗马教学法大师①第一个论述教育问题②《雄辩原理》古代西方第一步教学法著作11、夸美纽斯1——《大教学论》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得标志①教育得最终目得为永生做准备,现世目得创造一个美满得生活②泛智教育③班级授课制④教育适应自然⑤学制系统⑥教学原理:直观性、量力性、系统性、巩固性、自觉性12、卢梭1——《爱弥儿》教育史上得哥白尼自然教育培养忠诚得爱国者13、康德1——《康德论教育》①人性论:教育得根本就就是对人得本性控制②认识论:感性理性认识结合③道德论:道德教育得最高目得自由14、裴斯泰诺齐1——“教育心理学化”要素教育论“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15、洛克1——“白板说”《教育漫话》绅士教育16、赫尔巴特1——《普通教育学》“现代教育之父”“科学教育学得奠基人”①教育理论体系得两个理论基础就是心理学、伦理学②教育性教学③教育目得道德与性格得完善④教学四阶段论17、杜威1——新三中心论①教育即生活、生长、学校及社会②教育无目得论③从做中学18、梅伊曼、拉伊、比纳、霍尔、桑代克1——实验教育学19、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文化教育学20、杜威、克伯屈——实用主义教育学21、凯诺夫1——《教育学》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22、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23、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布厄迪尔——批判教育学24、赞科夫——《教学与发展》五条教学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25、布鲁纳1——结构教学论26、瓦根舍因——范例教学27、苏霍姆林斯基——个性全面与谐发展、“使学校额墙壁也说话”28、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29、弗洛伊德1——人得性本能30、威尔逊——基因复制31、格塞尔——成熟机制“双生子爬梯实验”32、高尔顿——遗传决定论鼻祖33、霍尔——个体心理发展由种系发展决定34、荀子2、洛克2、华生、康德2、爱尔维修——外铄论35、皮亚杰1、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论证明个体心理发展得顺序性36、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学生即将到达得发展水平与现有发展水平得差异37、孟子2、卢梭2、裴斯泰洛齐2、福禄贝尔、马利坦、赫钦斯1、奈勒、马斯洛、萨特——个人本位教育目得38、荀子3、赫尔巴特2、涂尔干、纳托普、凯兴斯泰纳、孔德、巴格莱1——社会本位39、斯宾塞1——生活本位论40、斯宾塞2——《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课程一词最早出现41、博比特——1918《课程》标志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得诞生42、布鲁纳2——结构主义课程论①螺旋式上升方式编制课程②课程实施倡导发现学习法43、巴格莱2——要素主义课程理论①课程内容就是人类文化得共同要素②学科课程就是向学生提供经验得最佳方法③重视系统知识得传授44、赫钦斯2——“永恒主义课程理论”课程得核心就是永恒学科45、杜威2——学生中心课程论①经验论②以儿童为中心得活动论③主动作业论④课程组织得心理顺序论46、布拉梅尔德——社会中心课程理论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就是建立一种新得社会秩序与社会文化47、车里霍尔姆斯、多尔——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①课程目标灵活性②课程内容综合化③课程就是师生进行结构与建构得文本48、泰勒1——课程设计目标模式①学校应达到那些教育目标②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③怎样为有效教学而组织学习经验④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49、斯腾豪斯——过程模式课程开发就是一个持续不断得研究过程,并贯穿着对整个过程得评价与纠正50、泰勒2——课程目标评价模式51、斯克里文——目得游离评价模式把评价得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得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结果”52、斯塔弗尔比姆——CIPP评价模式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53、古巴、林肯——CSE评价模式需要评定、方案计划、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54、赫尔巴特3——“统觉理论”教学过程就是新旧观念得联系与系统化得过程55、凯诺夫2——教学过程就是一种认识过程56、洛克3、裴斯泰洛齐3——形势教育论57、赫尔巴特4、斯宾塞3——实质教育论58、上海特级教师倪谷音——愉快教学法59、江苏特级教师李吉林——情景教学法60、常州特级教师邱学华——尝试教学法61、上海闸北八中刘京海——成功教学法62、布鲁纳3——发现法①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提出要解决得货币须解决得问题②促使学生利用教师所提供得某些资料与提出得问题,提出解答假设③从理论上与实践上检验自己得假设④根据实验获得得一定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价得基础上引出结论63、斯金纳1——程序教学法①确定在特定实践里计划教学得内容②考虑可利用得强化物③如何有效安排强化编写遵循积极反应原则、小步子原则、及时反馈原则、自定步调原则64、沙塔洛夫——“纲要信号图标教学法”实施阶段:按教材讲解、纲要信号讲解、消化纲要信号、复习、再现、回答65、凯诺夫3——提出课得类型与结构,使班级授课制形成完整体系66、贝尔、兰喀斯特——导生制67、帕克赫斯特——道尔顿制(自学)68、杜威3——设计教学法69、劳伊德·特朗普——特朗普制大班教学、小班研究与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70、皮亚杰2——认知模式71、彼得麦克菲尔——体谅模式72、班杜拉1——社会模仿模式73、拉斯、哈明、西蒙——价值澄清模式74、马卡连柯——“平行影响”班级平行管理心理学人物总结与解析1、亚里士多德2——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得著作《论灵魂》2、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脱离哲学,独立发展3、冯特、铁钦纳——构造主义心理学研究人们得直接经验即意识①把人得经验分为感觉、意象与激情②研究方法:实验内心法4、詹姆士、杜威3、安吉尔——机能主义心理学①意识流②意识得作用就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5、华生2——行为主义心理学①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②反对内省,主张实验6、韦特海默、苛勒1、考夫卡——格式塔心理学①反对将意识分析为元素,强调心理就是整体②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元素之与③部分相加不等于全体④整体先于部分存在,并制约部分7、弗洛伊德2——精神分析心理学重视对异常行为、无意识现象、动机研究8、马斯诺1、罗杰斯1——人本主义心理学9、皮亚杰3——现代认知心理学(认知加工心理学)奈塞尔得《认知心理学》为标志10、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得进程就是不均衡得,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11、马斯诺2——需要层次理论12、比纳、西蒙——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最早得智力测验13、推梦教授——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IQ=智龄/实龄14、韦克斯勒——韦氏智力量表IQ=100+15Z Z=(X-X)/SD15、斯皮尔曼————二因素论:一般因素、特殊因素16、瑟斯顿——群因素论:语言理解能力、语言流畅程度、数学能力、空间知觉能力、知觉速度、记忆能力、推理能力17、吉尔福特——智力三维结构论:内容、操作(真正代表智力高低)、成果18、卡特尔1——智力形态论:流体智力、晶体智力19、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20、斯滕伯格——三元智力论: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智力经验亚理论21、弗洛伊德3——人格三我结构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自我遵循现实;超我遵循道德22、奥尔波特——人格特质理论分为共同特质、个别特质(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23、卡特尔2——特质因素分析论卡特尔得人格特质理论模型分为四个层次:个别特质与共同特质、表面特质与根源特质、体质特质与环境特质24、塔佩斯——大五人格理论五个人格因素:求新型、尽责性、外向维度、随与维度、神经维度25、盖伦——提出四中气质类型巴甫洛夫——用高级精神活动类型说解释气质得生理基础26、荣格——内外向人格27、霍兰德——人格在职业选择上有明显差异,人格分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常规型28、斯普兰格——不同性格类型有不同价值观成分,分为经济型、理论型、审美型、宗教型、权利型、社会型明尼苏达多想人格测验MMPI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EPPS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罗夏克墨迹测验RIBT主题统觉测验TAT句子完成测验SCT教育心理学人物总结与解析1、裴斯泰洛齐4——教育教学心理学化2、赫尔巴特5——首次将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这一科学基础之上3、乌申斯基——《人就是教育得对象》“俄罗斯教育心理学得奠基人”4、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得著作5、桑代克2——《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之父”6、罗杰斯2——“以学生为中心”“方便学习得人”7、奥苏贝尔1——有意义学习8、加涅2——对人类学习进行系统分类为心理学成熟奠定基础9、布鲁纳4——总结教育心理学80年代以来得成果①主动性研究②反思性研究③合作性研究④社会文化研究10、劳伦兹——关键期11、皮亚杰4——认知发展阶段论人在认识周围世界得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得认知结构叫图式;人得心理反应归根到底就是适应,适应得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得平衡, 适应分为内化与顺应。

人得认知发展分为:①感知运动阶段(0~2)“客体永久性”②前运算阶段(2~7)“万物有灵论”③具体运算阶段(7~11)主要特征就是守恒概念得出现“经验型抽象思维”④形式运算阶段(11~成人)“理论型抽象思维”12、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支架式教学1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⑴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与不信任得心理冲突⑵儿童期(1、5~3岁):自主与羞耻与怀疑得冲突⑶学龄初期(3~5岁):主动对内疚得冲突⑷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得冲突⑸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得冲突⑹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得冲突⑺成年期(25~65岁):生育对自我专注得冲突⑻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得冲突14、巴普洛夫、华生3——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除几个反射外,其她行为都就是通过条件作用建立新得刺激—反应(S-R)联结而形成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