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分析解题技巧

合集下载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速算技巧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速算技巧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速算技巧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资料分析是一个重要的模块,它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形式的数据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

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快速地完成资料分析题目,掌握一些实用的速算技巧至关重要。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且有效的速算技巧。

一、尾数法尾数法是通过计算式子的尾数来快速确定答案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选项尾数各不相同的加法、减法运算。

例如:计算 345 + 236 178 的结果,我们只需要计算这三个数的尾数 5 + 6 8 = 3,所以答案的尾数就是 3,在选项中找到尾数为 3 的选项即可。

使用尾数法时,一定要注意数据的精度和小数点的位置,避免因粗心导致错误。

二、首数法首数法是通过确定计算结果的首位数字来选择答案。

适用于除法运算,尤其是选项首位数字不同的情况。

比如:计算 4567÷123,我们可以先计算 4567÷123 的首位数字,45÷12 商 3,所以答案的首位数字就是 3,在选项中找到首位是 3 的选项。

使用首数法时,要注意除数和被除数的位数,以及商的位数,必要时进行进位或借位的判断。

三、特征数字法特征数字法是将百分数等转化为特定的分数来简化计算。

例如:计算 678×25%,因为 25% = 1/4,所以原式可以转化为678×1/4 = 1695。

再比如:计算 789÷125%,因为 125% = 1/8,所以原式可以转化为789×8 = 6312。

常见的特征数字要牢记,如 1/2 = 50%,1/3 ≈ 333%,1/4 = 25%,1/5 = 20%,1/6 ≈ 167%,1/7 ≈ 143%,1/8 = 125%,1/9 ≈ 111%等。

四、有效数字法有效数字法是根据题目精度要求,对数字进行取舍后计算。

在乘法运算中,两个数相乘,每个数都取前两位有效数字进行计算。

取舍原则为:第三位有效数字全为 0、1、2 时,全舍;第三位有效数字全为 8、9 时,全进;其他情况,一进一舍,小数四舍五入,大数反向变化。

资料分析速解六大口诀

资料分析速解六大口诀
A.84 B.72 C.32 D.36
21.升入大学的学生最多的一组是( )。
A.3.0-3.4/700-999 B.2.0-2.4/700-999
C.3.5-4.0/400-699 D.2.5-2.9/700-999
22.在1959名学生中,SAT的分数低于700未能升入大学的学生大约占( )。
A.看书休闲 B.朋友聚会 C.和父母一起逛公园 D.上网
134.采取外出旅游休闲方式的市民中,青年人和中老年人的人数比约是( )
A.7:2 B.7:6 C.1:1 D.无法计算
五、五大要点
在资料分析中,一定要特别注意下面五个细节。
⑴ 注意时间单位细节
例7:下图显示我国近17年来GDP与财政收入的变化情况,根据下图,2005年我国财政收入约为( )万亿元。
A.45% B.40% C.35% D.30%
反过来,如果题目中出现“肯定不超过”、“肯定少于”的问题,一定选最大的那个数。
⑷ 尽量定性分析,而非定量分析
例12:
1.根据上图,该校工科学生所占比例约为多少( )
A.45% B.55% C.65% D.75%
这个题目不是用具体数据计算,而是根据图形进行定性分析。从图可知工科学生的比例肯定超过50%,但是又到不了75%,首先排除A和D。然后可以使用量角器,大致判断出其比例为55%,因此选B。
A.32 B.39 C.22 D.3.2
在这个题中,一定要注意到财政收入的单位是千亿,否则很容易错选A。
⑵ 利用常识判断
例8:1980年我国乡村消费属于( )。
A.绝对贫困状态的消费 B.勉强度日状态的消费
C.小康水平的消费 D.富裕状态的消费

资料分析常用解题技巧

资料分析常用解题技巧

资料分析常用解题技巧技巧一:尾数法、首数法——尾数、首数判断选答案尾数法,主要指由结果的最末一位或者几位数字来确定选项的方法,常被运用于和、差的计算中,偶尔用于乘积的计算。

首数法与尾数法类似,是通过运算结果的首位数字或前几位数字来确定选项的方法。

一般运用于加、减、除法中,在除法运算中运用最广泛。

例题1:经初步核算,2009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1%,比一季度加快1.0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025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70070亿元,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57767亿元,增长8.3%。

2009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A.139862亿元B.147953亿元C.148632亿元D.151429亿元解析:2009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2025+70070+57767,观察选项发现后两位数据完全不同,可以根据后两位的尾数来判断答案,尾数相加为25+70+67=1(62),选A。

技巧二:范围限定法——限定算式数据范围选答案范围限定法是指通过对计算式中数据进行放大或缩小,将计算式的数值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再通过选项或其他限定条件来选择正确选项或进行大小比较。

在使用范围限定法时,要注意放缩的一致性。

技巧三:乘除法转化法——除法化乘法简化计算乘除法转化法是只在计算某一分式的具体数值时,如果除数的形式为(1+x),其中|x|10%,且选项间的差距大于绝对误差时,可以将除法转化为乘法从而降低计算难度。

【例题】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718.3元。

其中,工资性收入9830.6元,增长10.66%;转移性收入4674.2元,增长18.4%。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150元,增长7.4%。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3.6%,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7%,分别比上年下降1.1和2.5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人均建筑面积29.95平方米,农民人均居住面积31.9平方米,分别增长1.5%和4.0%。

资料分析题十大速算解题技巧全解

资料分析题十大速算解题技巧全解

资料分析题十大速算解题技巧全解★【速算技巧一:估算法】要点:"估算法"毫无疑问是资料分析题当中的速算第一法,在所有计算进行之前必须考虑能否先行估算。

所谓估算,是在精度要求并不太高的情况下,进行粗略估值的速算方式,一般在选项相差较大,或者在被比较数据相差较大的情况下使用。

估算的方式多样,需要各位考生在实战中多加训练与掌握。

进行估算的前提是选项或者待比较的数字相差必须比较大,并且这个差别的大小决定了"估算"时的精度要求。

★【速算技巧二:直除法】要点:"直除法"是指在比较或者计算较复杂分数时,通过"直接相除"的方式得到商的首位(首一位或首两位),从而得出正确答案的速算方式。

"直除法"在资料分析的速算当中有非常广泛的用途,并且由于其"方式简单"而具有"极易操作"性。

"直除法"从题型上一般包括两种形式:一、比较多个分数时,在量级相当的情况下,首位最大/小的数为最大/小数;二、计算一个分数时,在选项首位不同的情况下,通过计算首位便可选出正确答案"直除法"从难度深浅上来讲一般分为三种梯度:一、简单直接能看出商的首位;二、通过动手计算能看出商的首位;三、某些比较复杂的分数,需计算分数的"倒数"的首位来判定答案。

★【速算技巧三:截位法】要点:所谓"截位法",是指"在精度允许的范围内,将计算过程当中的数字截位(即只看或者只取前几位),从而得到精度足够的计算结果"的速算方式。

在加法或者减法中使用"截位法"时,直接从左边高位开始相加或者相减( 同时注意下一位是否需要进位与借位),直到得到选项求精度的答案为止。

在乘法或者除法中使用"截位法"时,为了使所得结果尽可能精确,需注意截位近似的方向:一、大(或缩小)一个乘数因子,则需缩小(或大)另一个乘数因子;二、大(或缩小)被除数,则需大(或缩小)除数。

资料分析掌握技巧总结(通用3篇)

资料分析掌握技巧总结(通用3篇)

资料分析掌握技巧总结(通用3篇)资料分析掌握技巧总结第1篇分析技巧是利用新思维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直除硬算。

已知现期量和增长率,求增长量或基期量的题目,当增长率可以用百化分的方式转换成分数后,我们就可以利用份数法来进行计算。

如果增长率R可表示为a/b的分数形式,则基期量为分母b份,增长量为分子a 份,现期量为b±a份(R为负数时减)参考答案:C解题步骤:第一步:增长率R=,可看成1/6第二步:基期量6份,增长量1份,则现期量7份第三步:现期量29144对应7份,则1份=29144/7约等于4200当无法应用份数法(增长率R不能化成熟悉的分数),或选项离得近,份数法误差大时,可利用假设法求增量。

第一步:假设增长量,主要依据四个选项答案并结合着材料中已知的现期量和增长率进行假设第二步:真实的现期量-假设的增长量=假的基期量第三步:假的前期量×增长率=增长量(答案)材料:参考答案:B解题步骤:第一步:假设增长量=第二步:第三步:50000×8%=40001、原理以盐水为例两个一模一样的杯子,里边分别装满浓度为30%和浓度为50%的盐水,然后将两杯盐水倒到一起,问倒到一起后的盐水浓度?一大一小两个的杯子,大的里边装满浓度为30%的盐水,小的里边装满浓度为50%的盐水,问混合到一起后的盐水浓度?很显然,杯子一模一样,则混合后为平均浓度40%,杯子一大一小,则混合后一定在30%-40%之间。

结论:混合溶液浓度一定在两个溶液浓度之间,且靠近于质量大的溶液浓度2、如何鉴别类浓度资料分析中不会给大家一杯溶液去分析,都是类浓度题。

类浓度题存在两个特征:一是比值,二是总分关系。

例如,增长率R,平均值等参考答案:错误分析过程:增长率R是比值,并且存在总分关系,全国是总,手机移动设备和非手机移动设备是分,根据混合溶液思想,全国的R一定在他们两者之间,即非手机R<<,因此非手机移动设备上网的流量同比增长R<,没超过2倍对于除法计算,选项设置为区间范围的题目,可以将区间断点的数值与分母相乘再与分子比较,判断大小关系,进而实现快速秒杀的方法参考答案:B解题过程:根据题意,计算就能得到答案,由于选项都是区间形式,我们可以把区间断点带入验证,例如带入50,用50×发现略小于,说明应该比50略大,因此选B资料分析掌握技巧总结第2篇加减乘除的应试技巧既简单又实用,是提升资料分析计算环节速度的基础。

资料分析的解题技巧

资料分析的解题技巧

资料分析的解题技巧技巧一尾数法适用范围:计算某一具体数值时,如果选项末尾一位或几位各不相同,可以通过尾数判断正确答案。

尾数位数规则:例1:(11690.5-10304.6)-(4293.4-3801.8)=()A.894.3B.884.1C.876.3D.869.1例2:据2006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年末浙江省常住人口为4980万人,比上年增长1.67%。

其中,男性人口2511.4万人,女性人口2468.6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0.43%和49.57%。

全年出生人口50.78万人,出生率为10.29%;死亡人口26.75万人,死亡率为5.42%。

2006年浙江省自然增长人口()。

A.24.03万人B. 27.46万人C. 29.51万人D. 32.73万人技巧二首数法适用范围:1、计算某一数值时,如果选项中首位数字或前几位数字各不相同,可以通过首数判断正确答案。

2、比较几个分数大小时,如果各个分数的分子位数相同、分母位数也相同,可以根据化为小数时首数最大、最小的分别找出数值最大和最小的分数。

首数位数规则:例1: 1786÷51.94%=()A.3439B. 3319C. 3174D. 2986技巧三取整法适用范围:当题目选项差距较大且对计算的精度要求不高时,可以根据进舍位原则进行取整。

取整法进舍位原则:例1: 4892*(1+2%)=()A.4990B. 5087C. 4840D.4693技巧四数字特性法适用范围:1、当算式中的小数接近于下列真分数时,可以化成如下的真分数。

2、当分式中出现尾数为5、25、125的数据时,可以将分子分母同时乘以2、4、8,使得数据简化、计量减轻。

3、当算式中的小数为以下情形时,可以化成相近部分无理数,在进行计算。

练习:1、经初步核算,2009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1%,比一季度加快1.0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025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70070亿元,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57767亿元,增长8.3%。

行测资料分析数据处理与快速解题技巧

行测资料分析数据处理与快速解题技巧

行测资料分析数据处理与快速解题技巧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资料分析是一个重要的部分,也是我们能够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来提高得分的模块。

资料分析通常会给出大量的数据和复杂的信息,如何快速有效地处理这些数据并准确解题,是我们需要掌握的关键。

首先,我们来谈谈数据处理的技巧。

一、快速阅读材料在拿到资料分析的题目时,不要急于去计算数据,而是先快速浏览材料。

了解材料的主题、结构和数据类型。

一般来说,资料分析的材料有文字型、图表型和综合型。

对于文字型材料,要抓住关键语句和数据的所属关系;对于图表型材料,要注意标题、横纵坐标、单位等关键要素。

例如,看到一个关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文字材料,我们要迅速找到涉及的地区、经济指标以及相关数据的表述方式。

二、准确标记关键数据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对于关键的数据和信息要用笔进行标记。

这样在后续解题时能够快速定位所需数据,节省时间。

标记时要简洁明了,避免标记过多导致混乱。

比如,在一个关于人口数据的图表中,我们可以标记出与题目相关的年份、年龄段以及对应的人口数量。

三、掌握数据的简化与估算在处理数据时,不必追求精确计算,而是要学会简化和估算。

对于一些复杂的数字,可以根据选项的差距和精度要求进行适当的取舍。

例如,计算“12345÷125”,我们可以将 125 近似看作 120,12345 近似看作 12000,这样计算就会变得简单很多。

接下来,我们说说快速解题的技巧。

一、明确题目要求在解题之前,一定要认真读题,明确题目所问的是什么,是求增长率、比重还是平均数等。

同时,要注意题目中的时间、单位等限制条件。

比如,题目问“2019 年 A 地区的 GDP 比 2018 年增长了百分之多少”,我们就要明确是求增长率,并且时间是 2018 年到 2019 年。

二、运用公式和方法资料分析中有很多常用的公式和方法,比如增长率的计算公式“(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100%”,比重的计算公式“部分量÷整体量×100%”等。

行测资料分析数据处理与快速解题技巧

行测资料分析数据处理与快速解题技巧

行测资料分析数据处理与快速解题技巧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资料分析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它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

然而,面对大量的数据和复杂的计算,很多考生常常感到无从下手,或者在解题过程中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导致考试时间不够用。

因此,掌握有效的数据处理与快速解题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一、资料分析题型概述资料分析通常会给出一段文字材料、表格、图形等,然后根据这些资料提出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涉及到数据的计算、比较、分析和推理等。

常见的题型包括:计算类、比较类、综合分析类等。

二、数据处理技巧1、快速阅读材料在阅读材料时,要学会快速抓住关键信息。

首先,浏览材料的标题和开头,了解材料的主题和大致内容。

然后,关注材料中的时间、统计指标、数据单位等重要元素,用笔在材料上进行标记,以便在解题时能够快速定位所需数据。

2、识别数据类型资料分析中的数据类型主要包括百分数、倍数、平均数、增长量、增长率等。

在解题时,要能够准确识别数据类型,并根据数据类型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3、简化数据对于一些复杂的数据,可以通过四舍五入、凑整等方法进行简化,以减少计算量。

例如,将 3256 近似看作 3200,将 185%近似看作 20%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简化数据时要控制误差,以免影响最终结果的准确性。

4、巧用运算规律(1)加法运算:可以采用凑整法、尾数法等。

例如,计算 345 +658 + 155 时,可以先将 345 和 155 相加得到 500,再加上 658,计算就会变得简单很多。

(2)乘法运算:可以使用拆分法、乘法分配律等。

比如,计算25×32 时,可以将 32 拆分成 4×8,然后先计算 25×4 = 100,再乘以 8 得到 800。

三、快速解题技巧1、估算法当选项差距较大时,可以采用估算法快速得出答案。

例如,计算1258÷312,可以将 1258 近似看作 1200,312 近似看作 300,然后计算1200÷300 = 4,通过与选项进行比较,选择最接近的答案。

行测资料分析数据处理与快速解题技巧

行测资料分析数据处理与快速解题技巧

行测资料分析数据处理与快速解题技巧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资料分析是一个重要的模块,它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数据的理解、分析和处理能力。

要在这一模块取得高分,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还需要熟练运用一些数据处理和解题技巧,从而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一、资料分析题型概述资料分析通常会给出一段或几段文字、图表等形式的资料,包含大量的数据信息,然后根据这些资料提出若干问题,要求考生通过计算、比较、分析等方式得出答案。

常见的题型包括:求增长量、增长率、比重、平均数等。

二、数据处理技巧1、快速阅读资料在阅读资料时,要学会抓住关键信息,如数据的主体、时间范围、指标名称等。

对于图表资料,要先看标题、坐标轴、图例等,快速了解数据的分布和趋势。

2、标记重点数据在阅读过程中,可以用铅笔将重要的数据、关键词、语句等标记出来,以便在后续解题时能够快速找到所需信息,避免重复阅读浪费时间。

3、掌握数据简化技巧遇到较大或较复杂的数据时,可以进行适当的简化。

例如,将百分数转化为分数,将多位数近似取整等,这样可以减少计算量,提高计算速度。

4、运用估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不必追求精确计算,而是要学会运用估算方法。

比如,在乘法运算中,可以先将两个数都近似取整,然后再相乘;在除法运算中,可以将除数或被除数近似取整,简化计算。

三、快速解题技巧1、观察选项在解题之前,先观察选项的特点。

如果选项之间差距较大,可以采用大胆估算的方法;如果选项差距较小,则需要更加精确的计算。

2、利用排除法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和数据的特点,先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缩小选择范围,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速度。

3、运用特殊值法对于一些题目,可以选择特殊值代入计算,往往能够简化计算过程,快速得出答案。

4、比较大小技巧在比较数据大小时,可以采用同位比较法、差分法等技巧,快速判断大小关系。

5、综合分析题技巧对于综合分析题,通常可以从简单、容易判断的选项入手,逐步排除,避免在复杂的选项上浪费过多时间。

资料分析解题思路与技巧整理

资料分析解题思路与技巧整理

一、口诀:“带着问题读材料,能做一道做一道;估算比例结合用,具体排除更巧妙!!”(一)带着问题读材料,能做一道做一道解析:在做资料分析(主要指文字类的)、短文章阅读和申论时我都是先看问题再看资料,带着第一道题读材料,能做了立即停止阅读,答题;在停止阅读处做好标记,以便接着读,答完第一题后再带着第二题接着读;依此类推。

好处有三:1.针对性强,准确率高;2.有时很多材料的段落根本用不上,可以节省时间;3.完全符合“应试”的思维。

(二)估算比例结合用,具体排除更巧妙具体到资料分析上我们举例说明:(以06年国考原题为例)2003年国家财政科技拨款额达975.5亿元,比上年增加159.3亿元,增长19.5%,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0%。

在国家财政科技拨款中,中央财政科技拨款为639.9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为8.6%;地方财政科技拨款为335.6亿元,比上年增长10%,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为1.9%。

分执行部门看,各类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为960.2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国有独立核算的科研院所科技活动经费支出399.0亿元,比上年增长13.6%;高等学校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62.3亿元,比上年增长24.4%,高等学校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全国总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比重为10.5%。

各类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全国总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

1.2003年国家财政支出总额为( )。

A.24387.5亿元 B.5002.6亿元 C.3979.6亿元 D.816.3亿元2.2003年中央财政支出与地方财政支出之比约为( )。

A.1:6.87 B.6.87:1 C.1:2.37 D.2.37:13.与2002年相比,2003年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绝对增长量最大的执行部门是( )。

A.各类企业 B.国有独立核算的科研院所 C.高等学校 D.无法得知4.2003年国家财政科技拨款额约占全国总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 )。

资料分析答题技巧和注意事项

资料分析答题技巧和注意事项

资料分析答题技巧和注意事项1、概念理解有障碍资料分析中材料、文字及图表众多,许多考生由于心理恐惧以及平时缺乏练习而不愿读材料或读不懂材料,致使考试过程中解题效率并不高。

特别是一些陌生、不常见的概念足以让考生在阅读中停滞不前,比如“增加值”、“百分点”等。

2、材料阅读无技巧许多考生在做资料分析题时都喜欢先入为主地看数据,实际上材料当中数据众多,不容易记住,即使记住了在解题过程中也不一定用得上。

因此,读数据是一个误区。

建议考生先阅读问题中的关键名词,并把关键名词在材料中出现的位置做好标记,然后在做好标记的位置附近快速地找出相应数据,从而提升阅读效率。

3、速算技巧没掌握资料分析部分数值大、计算量大,耗费时间。

事实上,资料分析部分对考生的考察重点并不是计算能力,而是推理和分析能力。

考生们熟练掌握了速算技巧后,在资料分析这一部分会有很大的提分空间。

比如:5432112.5%/(1+12.5%)可以转换为:54321/9。

4、地理位置处劣势行测试卷中资料分析通常是最后一部分,而考生习惯性的做题顺序是从第一道题开始按顺序往后做。

显而易见,按这个顺序做题到最后所剩时间不会太多,做资料分析这部分就会很吃力,从而造成不得不放弃或者做不完的情况。

因此,在行测考试中,考生不一定要按照卷面题型排列来依次做题中教育版权,可以先做自己擅长的题型,将难度最高的数量关系放在最后解答,合理安排考试时间有助于考生提高分数。

二、注意事项:1、时间注意点这类题目往往给出与原文相近的时间,日期,并在选项中给出与原文的数据以混淆视听,扰乱考生视线。

【应对措施】时间注意点是资料分析中最常见的注意点之一。

考生遇到这种题目时应本着逆向思维的原理,答案直接显示在题干中的情况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判断是否真实可信,不可抱着捡了现成便宜的心理,草草作答。

例题:材料:“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个省(市、区)6.8万个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05年上半年农民现金收入人均1586元,扣除价格影响因素,实际增长12.5%,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

行测资料分析快速解题技巧与练习

行测资料分析快速解题技巧与练习

行测资料分析快速解题技巧与练习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资料分析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它主要考查我们对各种数据资料的理解、分析和处理能力。

这一部分的题目通常数据较多、计算量较大,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很容易花费大量时间却得不到理想的分数。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行测资料分析的快速解题技巧,并结合一些练习题来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

一、快速解题技巧1、阅读材料有技巧先略读材料:快速浏览材料的结构和主要内容,了解所涉及的统计指标、时间范围和数据类型。

标注关键信息:对于重要的时间、数据范围、关键词等进行标注,方便后续查找和使用。

2、分析题目抓关键明确所求:读懂题目,确定要求的是增长率、增长量、比重、平均数等具体指标。

提取关键数据:根据题目要求,从材料中准确提取相关数据。

3、计算方法要灵活估算法:适用于选项差距较大的题目,通过对数据进行粗略估算得出答案。

直除法:将除法运算转化为直除,快速比较商的首位或前两位来确定答案。

特殊值法:记住一些常见的特殊值,如 1/2 = 50%,1/3 ≈ 333%,1/4 = 25%等,将复杂计算转化为简单计算。

4、选项分析有窍门先看选项差距:差距大则大胆估算,差距小则精确计算。

排除法:根据题目特点和数据性质,先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缩小选择范围。

二、练习题与解析【例 1】2019 年,某地区的 GDP 为 5000 亿元,2018 年为 4000 亿元,求 2019 年该地区 GDP 的增长率。

A 20%B 25%C 30%D 35%解题思路: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 × 100%,即(5000 4000)÷ 4000 × 100% = 25%,答案选 B。

【例 2】2020 年,某企业的营业收入为 800 万元,营业成本为 500 万元,求该企业的毛利率。

A 375%B 30%C 25%D 20%解题思路:毛利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 × 100%,即(800 500)÷ 800 × 100% = 375%,答案选 A。

行测资料分析题解题技巧

行测资料分析题解题技巧

行测资料分析题解题技巧一、引言行测中的资料分析题是常见且重要的题型之一,往往是考察考生对信息理解、分析和推理能力的考查。

在解答该类题目时,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将有助于提高解题效率和正确率。

本文将介绍一些行测资料分析题的解题技巧,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这类题目。

二、理解题目要求在回答行测资料分析题之前,首先要准确、全面地理解题目要求。

通常,这类题目会给出一段或多段文字材料,并在问题中要求考生对这些材料进行理解、分析和推理。

考生需要仔细阅读材料,把握其中的关键信息,并正确解读题目要求,确保清楚地知道应该从何处入手。

三、把握关键信息在解答行测资料分析题时,把握关键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考生应该学会通过阅读材料和问题,确定哪些信息是最重要的,然后将这些关键信息进行归纳和总结。

通常来说,关键信息往往与问题的答案直接相关,所以抓住关键信息对于解题非常重要。

四、进行逻辑推理行测资料分析题往往要求考生进行逻辑推理。

在进行逻辑推理时,考生需要将材料中的信息进行延伸和拓展,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

在进行逻辑推理时,考生可以运用以下几种常用的推理方法:1. 比较法:将所给的不同选项进行比较,找出共同点和差异点,从而缩小答案的范围。

2. 归纳法:通过观察已知的现象和规律,推断出一般的结论。

3. 排除法:通过排除一些明显错误的选项,从而找到正确答案。

5、注意细节和辨析在解答行测资料分析题时,考生需要特别注意细节和辨析。

有些问题可能会在细节上进行考察,考生需要仔细审题,并对材料进行仔细推敲。

此外,在辨析选项时,考生要注意选项之间的微妙差别,以便正确选择答案。

六、切勿武断和主观臆断在解答行测资料分析题时,考生切勿凭主观臆断和个人意见,而是应该以客观的立场对待题目,并据以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

同时,避免武断做出决策,而是要通过具体的材料和信息来提供依据。

七、练习积累经验最后,要想熟练掌握行测资料分析题的解题技巧,光是了解理论是远远不够的,考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积累经验。

行测资料分析快速解题技巧与练习

行测资料分析快速解题技巧与练习

行测资料分析快速解题技巧与练习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资料分析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它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数据资料的理解、分析和处理能力。

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完成资料分析题目,掌握一些快速解题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行测资料分析中的快速解题技巧,并通过一些练习来加以巩固。

一、快速解题技巧1、阅读技巧先略读材料:在开始答题之前,快速浏览材料的结构和主题,了解所涉及的数据类型和大致内容。

关注关键信息:重点关注材料中的时间、统计指标、数据单位等关键信息,便于在答题时快速定位所需数据。

2、数据处理技巧尾数法:当选项尾数不同时,可通过计算尾数来快速得出答案。

首数法:适用于除法运算,通过计算首位数字来快速判断选项。

特征数字法:将百分数转化为分数,简化计算。

例如,将 25%视为1/4,50%视为 1/2 等。

3、估算技巧截位法:对数据进行截位处理,减少计算量。

可以根据选项差距和数据特点选择截位的位数。

放缩法:在计算过程中,适当放大或缩小数据,以快速判断结果的范围。

4、分析选项技巧排除法:通过分析选项之间的差异和逻辑关系,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提高答题效率。

特殊值法:代入特殊值进行计算和比较,快速判断选项的正确性。

二、练习题目及解析【例题 1】2019 年,某地区粮食产量为 12345 万吨,比上年增长56%。

上年该地区粮食产量为多少万吨?A 11691B 11782C 11856D 11928【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基期量的计算。

基期量=现期量÷(1 +增长率),列式为:12345÷(1 +56%)≈12345÷1056。

可以使用首数法,12345÷1056 的首位数字约为 11,排除 C、D 选项。

然后计算12345÷1056 ≈ 11691,故选 A 选项。

【例题 2】2020 年,某企业销售额为 5678 万元,同比增长 18%,利润为 890 万元,同比增长 25%。

公务员考试中的资料分析题解题技巧有哪些

公务员考试中的资料分析题解题技巧有哪些

公务员考试中的资料分析题解题技巧有哪些在公务员考试中,资料分析题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题量大、分值高的特点。

掌握有效的解题技巧对于在这一模块取得高分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公务员考试中资料分析题的解题技巧。

一、阅读材料在开始解题之前,仔细阅读材料是关键的第一步。

首先,要快速浏览材料的标题、图表的表头、注释等信息,了解材料的主题和大致内容。

其次,关注材料中的时间、统计指标和数据单位等重要元素,避免在解题过程中因疏忽而出错。

对于文字材料,要学会抓关键词和关键句,快速理清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对于图表材料,要注意坐标轴的含义、数据的趋势和变化规律。

二、分析题目认真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

首先,明确题目所要求的是计算具体数值、比较大小还是判断趋势等。

其次,注意题目中的时间范围和限定条件,确保所选用的数据与题目要求相符。

对于复杂的题目,可以将其分解为几个简单的小问题,逐步进行分析和解答。

三、熟练运用计算公式资料分析题中常用的计算公式包括增长率、增长量、比重、平均数等。

熟练掌握这些公式及其变形是解题的基础。

例如,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

在实际解题中,要根据题目所给的数据灵活选择合适的公式,提高解题效率。

四、巧用估算和速算方法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计算,估算和速算方法必不可少。

(一)尾数法:当选项的尾数不同时,可以通过计算尾数来快速得出答案。

(二)首数法:在计算除法时,只计算出商的前几位数字,从而快速确定选项。

(三)特征数字法:将百分数转化为分数,如 25% = 1/4,50% =1/2 等,简化计算。

(四)有效数字法:根据题目精度要求,对数字进行取舍,保留有效数字进行计算。

五、对比选项有时候,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通过对比选项的差异就能快速排除错误选项。

例如,当选项差距较大时,可以采用估算的方法;当选项差距较小时,则需要更加精确的计算。

六、注意陷阱资料分析题中常常设置一些陷阱,需要考生保持警惕。

资料分析 应试技巧

资料分析 应试技巧

资料分析应试技巧:
1、做题口诀。

读问题,看时间,判题型,找数据,列式子,先别算,要想快,看选项。

2、考场做题顺序。

不要在考试的最后阶段做资料分析,首先是因为资料分析并不难,主要考查的是考生的耐心与细心,如果还有二十分钟就要交卷,必然失去做题的耐心,还会因为紧张犯很多低级错误。

其次,在120分钟的考试时间内,大脑不可能全程高速运转,越到考试的后期,越难集中注意力,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也会下降。

3、题目取舍。

对于做题速度较慢的学员,考试的时候,尽量先把每篇资料的前四道题做完,保证正确率,最后再做综合分析题。

因为综合分析一道题目近似于四道小题,比较耗时,可放在最后完成,并且在已经做完绝大多数题目的基础上再做综合分析,压力较小,更容易提升正确率。

同时注意综合分析的做题顺序是先看CD选项,再看AB选项,遇到难题直接跳过,利用排除法解题。

4、养成草稿纸工整的习惯。

草稿工整可以减少因为马虎或笔误造成的错误,同时也可以减少计算量,比如做综合分析题目的时候发现答案和四个选项对不上,还可以观察是否计算过程中出现问题,并不用全算一遍。

5、带好考试必备工具,如尺子、量角器等。

若遇到柱形图的题目,要比较增长量的大小,可以通过用尺子量高度差来快速解决;或者对于饼形图的题目,若要求比重,可直接利用量角器量出“部分”的角度,再除以“整体”的360度即可。

6、提高数字敏感性。

记住常见的特征百分数与分数的转化表,常考的多次方数(比如1至25的平方,1-10的立方等),进而提高数字敏感性。

公务员资料分析知识点与计算技巧

公务员资料分析知识点与计算技巧

公务员资料分析知识点与计算技巧在公务员考试中,资料分析是一个重要的模块,它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数据资料的理解、分析和处理能力。

掌握好资料分析的知识点和计算技巧,能够在考试中节省时间,提高准确率,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资料分析中的重要知识点和实用计算技巧。

一、资料分析知识点(一)统计术语要理解和解答资料分析题目,首先需要熟悉一些常见的统计术语,如增长率、增长量、比重、倍数、平均数等。

1、增长率:指现期量与基期量的差值占基期量的比例,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2、增长量:指现期量与基期量的差值。

3、比重:指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

4、倍数:表示两个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5、平均数: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个数。

(二)统计图表资料分析中常常会出现各种统计图表,如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

需要掌握从图表中快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包括数据的大小、趋势、比例关系等。

(三)材料类型资料分析的材料类型多样,常见的有文字材料、表格材料、图形材料以及综合材料。

不同类型的材料有其特点和阅读重点,例如文字材料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和数据;表格材料要注意表头和行列的信息;图形材料要关注坐标轴和图例等。

(四)计算指标1、同比和环比同比是指与上年同期相比,环比是指与相邻的上一个统计周期相比。

2、顺差和逆差出口大于进口为顺差,出口小于进口为逆差。

二、资料分析计算技巧(一)尾数法当选项的尾数各不相同,且计算式为加减法时,可以只计算尾数来快速得出答案。

例如:345 + 217 128 =()A 434B 444C 454D 464只计算尾数:5 + 7 8 = 4,所以答案为 B 选项。

(二)首数法在除法运算中,当选项的首位数字不同时,可以通过计算首位数字来确定答案。

例如:4567 ÷ 123 =()A 30B 37C 40D 47先计算首位:45 ÷ 12 = 39,所以答案为 B 选项。

(三)特征数字法将百分数转化为特征分数,从而简化计算。

国考行测资料分析高分技巧

国考行测资料分析高分技巧

国考行测资料分析高分技巧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行测的资料分析部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模块。

它不仅题量大,而且分值较高,是我们在考试中取得高分的关键之一。

然而,很多考生在面对这部分内容时,往往感到头疼,觉得数据繁多、计算复杂,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地完成题目。

那么,如何才能在国考行测的资料分析中取得高分呢?下面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实用的技巧。

一、掌握基本概念和公式要想做好资料分析,首先必须熟练掌握各种基本概念和公式。

比如,增长率、增长量、比重、平均数等等。

只有清楚地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和计算公式,才能在看到题目时迅速找到解题的思路。

例如,增长率的计算公式是: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 × 100%;增长量的计算公式是: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

对于比重,我们要知道比重=部分量÷整体量 × 100%。

而平均数则是总量÷份数。

在学习这些概念和公式时,不能死记硬背,要通过大量的练习题来加深理解和记忆,做到能够灵活运用。

二、快速准确地查找数据资料分析题中的数据通常都很多,而且比较分散。

因此,快速准确地查找数据是解题的关键之一。

在阅读材料时,要先快速浏览一下材料的结构和主要内容,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

一般来说,资料分析的材料主要有文字型、图表型和综合型三种。

对于文字型材料,要重点关注段落的开头和结尾,以及一些标志性的词语,如“其中”“占比”等,这些地方往往会包含关键信息。

对于图表型材料,要注意图表的标题、横纵坐标、单位以及注释等。

在查找数据时,要细心认真,避免看错行或找错数据。

三、学会估算和简化计算在资料分析中,很多计算都不需要精确计算,只要能够估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

因此,我们要学会运用一些估算和简化计算的方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比如,在计算除法时,可以将除数和被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使计算变得简单。

或者利用首数法、尾数法、特征数字法等方法来快速得出答案。

国考行测资料分析高分技巧

国考行测资料分析高分技巧

国考行测资料分析高分技巧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是必考科目之一,而资料分析则是行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资料分析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

要在这一模块取得高分,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技巧和方法。

一、熟悉题型与考点首先,了解资料分析常见的题型和考点是至关重要的。

常见的题型包括文字型资料、图表型资料(如柱状图、折线图、饼状图等)和综合型资料。

考点主要涵盖增长率、增长量、比重、平均数等。

对于增长率,要熟练掌握其计算公式,如: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 × 100%。

增长量的计算则要明确其与增长率的关系,以及相应的公式。

比重问题中,要清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已知条件求出比重或者根据比重求出部分或整体的值。

平均数的计算也有特定的公式和方法,需要准确把握。

二、快速准确阅读资料在考场上,时间非常宝贵,因此快速而准确地阅读资料是取得高分的基础。

拿到资料后,不要急于看问题,而是先快速浏览资料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对于文字型资料,要关注段落的首句和尾句,以及一些标志性的词汇,如“其中”“但是”等,这些往往能够帮助我们快速理清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同时,对一些关键的数据要做好标记,比如年份、数据的名称等。

对于图表型资料,要先看清图表的标题、坐标轴的含义、单位以及图例等。

这样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图表所表达的主要内容,为后续的解题提供便利。

三、掌握速算技巧在资料分析中,计算量往往较大,如果采用常规的计算方法,不仅耗时而且容易出错。

因此,掌握一些速算技巧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估算法。

当选项差距较大时,可以对数据进行大胆的估算,以减少计算量。

直除法也是常用的技巧,通过直接相除得到首位数字来判断答案。

此外,还有特殊值法,记住一些常用的特殊值,如 1/2 =05,1/3 ≈ 033,1/4 = 025 等,可以将复杂的计算转化为简单的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析]秀士谈资料分析~(思想认识篇+基础技巧篇)[当前第三版2013-04-09]练习九13国考:定位~ 资料分析,顾名思义,首先是分析——也就是读材料才是最重要的。

分析时间、逻辑等顺序,找出段落间,数据间的关系等,才是首要做的事情。

——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在算之前,先要知道你要用的数据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

——而不是上来就蒙头转向的胡算一通——这么搞的结果,通常是你会很郁闷,比如说这种状态:很费劲儿的搞出个数,然后一看ABCD,一声感叹:——咦?怎么选项里面没有?——好吧,挑个最接近的吧……——如果有相对接近的还好,如果离那个都不太近………………然后是再找数,再胡算一通,发现又用错数了……然后循环……这就是资料的怪圈,是魔咒——是好多人的恶梦~————————————————————资料分析不是这么搞的!前面说过,资料分析,首在分析,然后才是算——而且对于除北京等个别发达地区,一般的资料,其实是线性的,简单的总分,总分总,分总。

结构直白得另人发指——连逻辑分析都省了。

只要分清楚时间,一般就不会找错数。

——————————————————————————————————为什么通常结构是线性的?这是由统计资料本身的性质决定的:然而,真正落实到试卷上的时候,由于考生水平的不断提高,在那些发达地区,高手如云——如果还那么直白的把数据都摆在你的面前,可能就没有区分度,于是出题人与做题人之间的博弈就开始了:[北京的资料,我曾做过一篇极牛叉的:第一题的答案在最后一段,而且还带弯弯绕;看完全篇,第一感觉,是有点儿头大,好象一个都不太会做的样子,第二感觉是:即使努力做完,也一定会超过十分钟。

] [江苏有个别资料也确实是估不出来,连按计算器都要多取几位,否则精度不够——但那是分AB卷的特殊考试~]那些高手自然强我百倍,不用听我罗嗦;可是,不论在哪里,都有资料相对短板的考友存在。

如果这些发达地区,出题比较新,比较活;或者是有些地区真出没什么技术含量——只需要死算类题目,那我们就无择了么?也不是,只要我们更积极些,不要逃避,总能做得更好些。

出题新活,那就在第一步分析上多分配些时间,出题人把结构编得再复杂,数据隐藏再深,也抵不过一复杂逻辑分析题,所以,用心些,在两分钟内还是可以理清的——结构复杂,计算就相对简单,这也是有利有弊;出题人如果真那么不负责,数据不加选择,净出些没技术含量的硬算呢?我们把结构分析,找数据,这两步进行得越快越准——那剩下从容计算的时间就越充裕,可见,不论是出什么样的题目,积极的面对,就总要比害怕逃避要好得多,或许你的一分积极和努力,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题外话结束。

——————————————————————————————————————第一步,一般在10~30秒;————————————————————大概扫一眼,文段的时间、结构都清楚了,第二步做什么?一个题一个题的看,然后列式,而且是列出完整的式子——因为有的时候,列完你会发现,结合选项,很多题是不用算的,辛苦的一步一步算,算出N个中间数,都是没用的;[列式与计算,通常是混在一起进行的~]这里为了方便,分开说~通常一篇资料,需要具体算的,只有两三个;但一定不能懒,一定要把式子列清楚,不管分子分母,带上百分数有多复杂——如果数字大,至少在卷纸上标上字母代号,然后列多项式。

(参考时间3分钟~)————————————————————资料分析,重在分析,列式,最后才是计算。

式子都列好了,算就方便了,结合ABCD四个离得大老远的选项,连猜带蒙的,通常来说,会很容易出答案。

——其实,计算,在资料里面,并不占太大比重。

最多三成。

433吧。

扫资料,找准数,占4成;搞清关系,列准式子,3成++;计算,只占应该不到3成的重要性。

——其实资料分析最难的题,不是运算,而是最后一个多选,难在麻烦~————————————————————“资料就是算”,是极其严重的错误看法,也是最低极的认知水平;停在这一步,连资料分析的门都没有迈入。

算一百篇,依然拿分率不高~————————————————————最后再提一句:资料分析,它不叫计算能力考察,也不叫巧算测试;——它重在分析,怎么理清图表、文字的逻辑关系;怎么在所给材料里面,正确找到有用的数据,这才是重中之重。

————————————————————行政能力测试是能力型考试,资料分析部分,正是为了说明:他是为选拔办事人员的;而不是花大价钱雇个计算器的——在工作中,你送材料时对领导说:领导,你读吧,这是上面下来的材料,你找到有用的数据,要算什么结果我马上给你算,保证准。

——这没用,并且肯定不能得到赏识。

我估计这么做工作,领导会发彪:TMD,国家给你开两千块工资,就是招个计算器?满大街5块钱一个的,比你算得又快又准!——工作中要读的材料更复杂,找到有用的东西,理清逻辑,对能力的要求更高。

……[领导很忙,没空看那么多资料文件,你要整理好,找到有用的呈上去——公务员是为国家服务的,基层公务员,首先得能为领导服务,能帮得上忙,这也是资料分析体现的能力。

]————————————————————资料分析第一集:思想认识篇~——累了,收工~!(以下是技巧篇,作用不大,最近一两个月,慢慢整理~)[12-2-1 14:23]运算方法扫盲——基础篇(高手请无视~)[对于资料经常用时超过30分钟,并且正确率不足70%的人,略有帮助~]==================================================所谓运算技巧——我推荐大家学学比例份数思想。

==================================================统计学的资料,是大量数据和资料的汇总,统计与概率不分家——因此略凭常识判断,我们就应该猜想到正常的“资料分析”并不会要求我们算出多么精确的数字。

——分析出走向,估出大概的范围,需要精度高一些的时候,我们知道所估结果是偏小还是偏大就OK了。

这也是为什么会存在“比大小”和选项差异较大的估算~所以,资料在猜不在算——因为选项,就是告诉你,你可以把胆量放到多大的依据。

[没有选项的资料分析,不称其为资料分析~]实战的话,方法在精不在多,在于实用便捷。

数学运算里面,有一种比例份数法:通常方程要比这种算术运算慢很多——而资料里面,其实首推的依然是这种方法:可以先看例子,然后我再说明这种方法的好处,和一些补充:(前辈的方法和例题,直接拿来了,略修改一些,为了更合我自己的习惯~)======================================================================口诀:“带着问题读材料,能做一道做一道;估算比例结合用,具体排除更巧妙!!”======================================================================解析:在做资料分析(主要指文字类的)、短文章阅读和申论时,我都是先看问题再看资料,带着第一道题读材料,能做了立即停止阅读,答题;在停止阅读处做好标记,以便接着读,答完第一题后再带着第二题接着读;依此类推。

好处有三:1、针对性强,准确率高;2、有时很多材料的段落根本用不上,可以节省时间;3、可以保持比较好的节奏和心态。

具体到资料分析上我们举例说明:(以06年国考原题为例——虽然有点儿老和偏简单,但确实比较经典~)2003 年国家财政科技拨款额达975.5亿元,比上年增加159.3亿元,增长19.5%,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0%。

在国家财政科技拨款中,中央财政科技拨款为639.9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为8.6%;地方财政科技拨款为335.6亿元,比上年增长10%,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为1.9%。

分执行部门看,各类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为960.2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国有独立核算的科研院所科技活动经费支出399.0 亿元,比上年增长13.6%;高等学校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62.3亿元,比上年增长24.4%,高等学校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全国总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比重为10.5%。

各类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全国总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

1.2003年国家财政支出总额为( )。

A.24387.5亿元B.5002.6亿元C.3979.6亿元D.816.3亿元2.2003年中央财政支出与地方财政支出之比约为( )。

A.1:6.87 B.6.87:1 C.1:2.37 D.2.37:13.与2002年相比,2003年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绝对增长量最大的执行部门是( )。

A.各类企业B.国有独立核算的科研院所C.高等学校D.无法得知4.2003年国家财政科技拨款额约占全国总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 )。

A.43.1%B.63.1%C.77.1%D.83.1%首先,大概看看时间和结构:2003年国家财政科技拨款额达975.5亿元,比上年增加159.3亿元,增长19.5%,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0%。

在国家财政科技拨款中,————————————————————————中央财政科技拨款为639.9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为8.6%;地方财政科技拨款为335.6亿元,比上年增长10%,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为1.9%。

分执行部门看,各类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为960.2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国有独立核算的科研院所科技活动经费支出399.0 亿元,比上年增长13.6%;高等学校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62.3亿元,比上年增长24.4%,————————————高等学校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全国总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比重为10.5%。

各类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全国总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

[用不到一分钟扫一眼:发现,只有03年,和去年(02年)相比——时间比较清楚;具体分类为:一中央地方;另一种方式,是分部门——虽然各种名词比较乱,但大体结构还是比较清楚的——心里有数了,下面读题~]问题1:划出关键词“国家财政支出总额”,也就是我们在材料中要找到的。

当读完第一句话时,可以发现我们要找的出现了,在第一句话结尾处标记。

一般解法为:975.5÷4.0%,这样的方法对这道题还可以,但对数字不规整的就显得繁琐了些。

我们这样做:975.5估算成1000,4.0%转换成分数,即 1/25,则题意可理解为1000是1/25,求1/1是多少?显然1000×25=25000,和答案A近似,故答案为A.(国考答案设置是很有技巧的,通常都可以用估算法的;省考差些,但可以结合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