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系数的测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__中级化学实验______指导老师:___王永尧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_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系数的测定__实验类型:______同组学生姓名: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测定化学反应动力学参数的一种物理化学分析法——电导法。
2.学习反应动力学参数的求解方法,加深理解反应动力学的特征。
3.进一步认识电导测定的应用,熟练掌握电导率仪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对于二级反应:
A +
B → 产物
如果A 、B 两物质起始浓度相同,均为a ,反应速率的表示式为:
2)(x a k dt
dx
-= 式中:x 为t 时刻生成物的浓度。
上式积分得:
⎥⎦
⎤⎢⎣⎡-=)(1x a a x t k
实验测得不同t 时的x 值,计算相应的反应速率常数k 。
如果k 值为常数,证明该反应为二级。
通常,以
x
a x
-~t 作图,若所得为直线,证明为二级反应,并可从直线的斜率求出k 。
所以在反应进行过程中,只要能够测出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即可求得该反应的k 。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常用Arrhenius 方程描述:
2ln RT
E dT k
d a = 式中:E a 为反应的活化能。
假定活化能是常数,测定了两个不同温度下的速率常数k (T 1)
与k (T 2)后可以按下式计算反应的活化能E a :
)()()(ln
1
22112T T T
T R T k T k E a -⨯=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是一个典型的二级反应,其反应式为:
CH 3COOC 2H 5 + OH -→ CH 3COO - + C 2H 5OH
反应系统中,OH -电导率大,CH 3COO -电导率小。
所以,随着反应进行,电导率大的OH -逐渐为电导率小的CH3COO - 所取代,溶液电导率有显著降低。
对于稀溶液,强电解质的电导率κ与其浓度成正比,而且溶液的总电导率就等于组成该溶液的电解质的电导率之和。
若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在稀溶液中进行,则存在如下关系式:
a A 10=κ
专业:__应用化学0701__ 姓名:____洪俊杰_____
学号:___3070601067____ 日期:______12.25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
a A 2=∞κ
x A x a A t 21)(+-=κ
式中:A 1、A 2是与温度、电解质性质和溶剂等因素有关的比例常数,κ0、κt 、κ∞分别为反应开始、反应时间为t 时和反应终了时溶液的总电导率。
由以上式子可得:
a x t
)(
00∞
--=κκκκ
整理可得:
∞+-=
κκκκt
ak t
t 01 式*
因此,以 t κ~
t
t
κκ-0作图为一直线即说明该反应为二级反应,且由直线的斜率可求
得速率常数k ;由两个不同温度测得的速率常数k (T 1)与k (T 2),可以求出反应的活化能
E a 。
由于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实际上非常复杂,如上所测定和计算的是表观活化能。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
仪器:电导率仪1台;数字记录仪1台;恒温水浴1套;DJS —1型电导电极1支;双管反应器2只;100mL 容量瓶1个;20ml 毫升移液管2支;0.2毫升刻度移液管1支。
试剂:0.0200mol/L NaOH 溶液;分析纯乙酸乙酯;去离子水或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
1. 配置0.0200 mol/dm -3
乙酸乙酯溶液:用0.2ml 刻度移液管移取0.200ml ,加到预先放好
三分之二去离子水的100ml 容量瓶中,然后稀释至刻度,加盖摇匀备用。
2. 测量: 将洁净干燥的双管反应器置于恒温水浴(20℃)中,用移 液管取20毫升0.0200 mol/L 乙酸乙酯溶液,放入粗管,见左 图。
将电极用电导水认真冲洗3次,用滤纸小心吸干电极上的水,
然后插入粗管,并塞好。
用另一支移液管取20ml 0.0200 mol/L
NaOH 溶液放入细管,恒温约10min 。
用洗耳球迅速反复抽压细管 两次,将NaOH 溶液尽快完全压入粗管,使溶液充分混合。
记录仪 必须在反应前开始记录,大约12min 可以停止测量。
重复以上步 骤,再次测定25℃以及30℃、35℃、40℃时反应的κ 。
实验结束 后,将电极用电导水冲洗后,浸入电导水中,将双管反应器洗净
放入烘箱。
图1 双关反应器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室温:12.70C 大气压:102.81Kpa
κo 数据采用NaOH 稀释一倍的电动势,见下表
表1 不同温度下的κo
温度/0C
25 30 35 40
E 0/mv 6.47 7.24 8.07 8.35 因为Eo 与电导率κo 成正比关系,而根据式*,可以用Eo 代替κo ,再做直线求出速率常数k 。
具体实验数据见打印图。
5.2
5.4
5.6
5.8
6.0
6.2
6.4
6.6
E t /m v
(E 0-E t )/t
根据
∞
+-=
κκκκt ak t
t 01可知,速率常数k=1/(a*斜率),a=0.01mol ·L -1
由图可得,k=100/1042.0=0.096mol/(L ·s )
图3 300C 时
Et~(Et-Eo )/t 关系图
5.6
5.8
6.06.26.46.66.8
7.0
7.2E t /m v
(E 0-E t )/t
由图可得,k=0.114mol/(L ·s )
6.4
6.66.8
7.07.27.47.67.8
8.0
E t /m v
(E 0-E t )/t
由图可得,
5.8
6.06.26.46.66.8
7.07.2E t /m v
(E 0-E t )/t
由图可得,k=0.451mol/(L ·s )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
表2 不同温度下乙酸乙酯造化反应速率常数
温度/0C 25 30 35 40 k 实验值/ mol/(L ·s ) 0.096 0.114 0.233 0.451 k 理论值/ mol/(L ·s )
0.107
0.147
0.199
0.268
由250C 和350C 两个温度下的k 值求得表观活化能Ea=67.73KJ/mol 。
文献值为61.09 KJ/mol ,
RE%=+10.87%。
误差分析:首先误差来源主要来自于反应起始点的不确定,本实验由于E~t曲线最高点不易取得,并且线性较差,所以选取NaOH稀释一倍的数据作为起始数据。
而时间则是取电势突跃时的数据。
同时NaOH会与CO2反应,乙酸乙酯会挥发,都会造成误差。
从表中可以看出400C的误差很大,从图5(400C)的截距比图4(350C)的截距小,即表示350C时的κ∞比400C时的κ∞大,显然这是不符合规律的,实验过程中重复了两次都是如此,可能是仪器出现了问题。
七、心得体会
实验过程首先在配置溶液时未考虑乙酸乙酯密度随温度的变化,会有细小的误差,并且在恒温过程中也会有挥发、反应等因素影响,操作中洗耳球二次挤压是关键。
思考题
1.为什么乙酸乙酯与氢氧化钠溶液必须足够稀?
因为在稀溶液中,每种强电解质的电导率,与其浓度成正比,应用稀的乙酸乙酯和氢氧化钠来做。
2. 被测溶液的电导主要是哪些离子的贡献?反应过程中电导率如何变化?
被测溶液的电导主要是氢氧根离子和乙酸根作贡献的。
电导率逐渐变小最后趋向稳定。
3.为什么用洗耳球压溶液混合要反复两次,而且动作要迅速?
实验要求反应液要混合均匀,以提高数据的准确度,因此要反复的压两次来使溶液混合均匀。
动作迅速则可以得到较好的E~t曲线,可以较好的得到最高点。
4.为什么可以用记录纸的格子数代替电导率计算反应速度常数?
由于电导率的大小与实验中的记录仪的格子数目(即电势)成正比,一次可以用记录仪的格子数来代替电导率仪的读数。
5.预先单独测定NaOH溶液的电导率有何作用?
作为κ0使用。
6.要确定κ∞可采用哪些方法?
由κt对(κ0-κt)/t作图得到一条直线,由此可以得到截距就是,也可以用稀释的乙酸钠溶液单独测得。
7.反应溶液在空气中放置时间太长对结果有什么影响?
若反应溶液在空气中放置时间太长会试乙酸乙酯挥发,减小其开始浓度,OH-与CO2反应使得实验的k值变小,使得活化能不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