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赏画

合集下载

不使人间造孽钱——唐寅及《梅花图》

不使人间造孽钱——唐寅及《梅花图》

不使人间造孽钱——唐寅及《梅花图》明唐寅《梅花图》纸本水墨纵95.9厘米横36.1厘米现藏故官博物院图绘折枝墨梅,自题七言诗一首:“黄金布地梵王家,白压成林腊后花,对酒不妨还弄墨,一枚清影写横斜。

”抒发了自己的清高逸气。

梅枝曲折向上,花朵随枝点染,笔墨十分干净筒练。

画幅以大面积的空白,用潇洒飘逸的行书题诗,表现了文人画在诗画结合上的特点,也反映了唐寅在绘画、书法、文学艺术修养方面的成就。

明唐寅《墨梅图》--- 此作为传世极少的唐伯虎梅花图之一,以淡墨浅绛画独枝寒梅,没骨法写枝干,形姿曲则。

花朵为勾线轻染,笔法秀逸洒脱。

唐寅于画面右上自书咏梅诗:丛条静色岁暮寒,清影方昭君子心。

声集射干蔽豫章,古今独领四时春。

明唐寅《早春幽芳》立轴水墨纸本86×34cm题识:一种幽芳占早春,雪中谁是看花人。

暗香疏影吟边趣,秖许逋仙为写真。

苏台唐寅画并诗。

印鉴:唐居士文嘉题记:春色到家园,处处梅如雪。

惟底暗香清,浮动昏黄月。

茂苑文嘉题。

钤印:肇锡余以嘉名、文嘉休承王穉登题记:疏枝冷蕊散寒香,一树垂垂覆草堂,输却逋仙有新句,水痕清浅月昏黄。

王穉登。

钤印:穉登章藻题记:梅花赋。

高斋寥阒,岁宴山深,景翳翳以斜度,风悄悄而乱吟……鉴藏印:吴亦先藏、行之清玩、岳氏珍藏、刘氏寒碧庄印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在中国世俗社会中,唐寅这个名字称得上是家喻户晓。

且不说关于他的各种野史逸闻广流于民间, 旧时的一部《四杰传》以及评弹《三笑姻缘》亦可谓深入人心,遍传于大江南北之街头巷尾与茶楼酒肆。

再加上近世影视作品的推波助澜,更使得唐伯虎的形象带有了浓重的世俗文化意蕴,他本人也日益被打造成为一个半人半神的传奇人物。

或许是人们将小说和历史混为一谈了,世人对唐寅的了解很流于表面化,只知其人才情甚高,也算是恃才傲物之人,一生娶先后有二妻,但却穷困一生,给人最深的感觉就是用情不专。

其实故事未必就是事实,我更偏好于了解真实的唐寅。

那么,在历史上,真正的唐寅又是何样高人呢?明代画家、诗人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

唐寅(唐伯虎)山水画欣赏,共20幅

唐寅(唐伯虎)山水画欣赏,共20幅

唐寅(唐伯虎)山水画欣赏,共20幅唐寅字伯虎,更字子畏,号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史,南京解元,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等。

晚年信佛,有六如居士等别号。

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1470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年)。

“明四大家”之一唐寅,被誉为明中叶江南第一才子。

他博学多能,吟诗作曲,能书善画,经历坎坷。

是中国绘画史上杰出的大画家。

唐寅唐寅的山水画,博采众长,革新创造,画面布局严谨整饬,造型真实生动,山势雄峻,石质坚峭,皴法斧劈,笔法劲健,墨色淋漓。

他的作品气魄雄伟壮阔,造型严谨准确,笔墨精湛高深。

1、《山路松声图》,台北故宫博物院,纵194.5厘米,横102.8厘米。

此图写山石悬岩陡峭,苍松虬曲,山泉飞下,石道围栏弯曲,伴着松涛阵阵,有高士正携仆观泉听风,悠然自得,不禁令人留恋于此,画面既清润秀雅又浓重雄健。

《山路松声图》2、《骑驴归思图》,上海博物馆藏,纵77.7厘米,横37.5厘米。

此图为唐伯虎的创新杰作。

图画峻险山崖、盘曲栈道、急湍危桥、葱郁林木、骑驴旅人。

用笔师法李唐,刚劲犀利,皴法把大斧劈皴拉长拉细,更显活泼滋润,用墨浓淡精到,既有北派山水的立体感,又有南派山水的情趣味。

《骑驴归思图》3、《春山伴侣图》,上海博物馆,纵82厘米横44厘米。

此图全用水墨,仅一叟衣袍醮以淡红色。

图中曲栏掩映,杂树绽青,春山含笑,高士临流,给人以阳和日暖之感。

山峦秀美,皴以柔和的披麻皴,着意于水墨渲染,越发明秀逗人,全图具有天真幽淡的意趣,画上题有:春山伴侣两三人,担酒寻花不厌频,好是泉头池上石,软莎堪坐静无尘。

此图位置经营,如树木偃仰,人屋安放,泉石错落,山路迂回,都别具匠心,和一般简易的文人山水画不一样,尤其是全图笔墨隐约可见宋代山水画的骨骼,真可谓“北人南相”。

《春山伴侣图》4、《步溪图》立轴,绢本,设色。

纵159厘米,横84.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写高士步溪赏景。

图中巨峰突兀,杂树成林,枝随风摆,溪水微波,高士于溪畔桥边仰首而望,若有所思,画面清秀中有浓重,柔润中见雄健。

明四家之唐伯虎的高清山水画,山势雄峻,石质坚峭

明四家之唐伯虎的高清山水画,山势雄峻,石质坚峭

明四家之唐伯虎的高清山水画,山势雄峻,石质坚峭明四家之唐伯虎的高清山水画,山势雄峻,石质坚峭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字伯虎,小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祖籍凉州晋昌郡,明朝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考中苏州府试第一名,进入府学读书。

弘治十一年,考中应天府乡试第一(解元),入京参加会试。

弘治十二年,卷入徐经科场舞弊案,坐罪入狱,贬为浙藩小吏。

从此,丧失科场进取心,游荡江湖,埋没于诗画之间,终成一代名画家。

唐寅晚年生活穷困,依靠朋友接济。

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病逝,时年五十四岁。

山水画宗法李唐、刘松年,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

人物画师承唐代传统,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

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

书法奇峭俊秀,取法赵孟頫。

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

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祖是前凉陵江将军唐辉,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唐寅,书画题名常用“晋昌唐寅”落款。

先祖唐俭跟随李渊起兵,受封“莒国公”,所以唐寅也自称“鲁国唐生”。

到了明代,其祖唐泰任兵部车驾主事,死于土木堡之役。

唐泰的后代子孙多散布在苏州吴县白下、桥里间一代。

唐寅也正是出生在这一带,其父唐广德经营一家小酒馆。

成化六年(1470年)二月初四,唐寅出生于苏州府吴县吴趋里[4] ,父亲唐广德,母亲丘氏。

注:祝允明的《唐子畏墓志铭》:母丘氏,以成化六年二月初四日生子畏。

成化十二年(1475年),唐寅的弟弟唐申出生。

成化十八年(1482年),唐寅结识祝允明。

成化二十年(1484年),唐寅结识文徵明,并得到其父太仆文林的欣赏。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唐寅以第一名补苏州府府学附生。

唐寅结识好友张灵。

注:祝允明的《唐子畏墓志铭》:童髫中科第一,四海惊称之。

唐伯虎《风竹图》赏析

唐伯虎《风竹图》赏析

唐伯虎《风竹图》赏析
风竹图
作者:明唐寅
质地:纸本,墨笔画
馆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朝代:明代
尺寸:纵83.4厘米横44.5厘米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是一个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的画家,29岁时因为科场舞弊案被无辜牵连,蒙冤入狱。

家里变得“僮仆据案,夫妻反目,归有狞狗,当门而噬”。

画家在给文
徵明的信中说:“昆山焚如,玉石皆毁,下流难处,众恶所归,海内遂以寅为不齿之士,握拳张胆,若赴仇敌。

知与不知,皆指而唾,辱亦甚矣!”画中迎朔风而傲然挺立的风竹,几乎就是画家所处境况的再现。

局部
《风竹图》是明代著名画家唐寅所作的一幅花鸟画,以风中之竹为描写对象。

画中的风中之竹随风飘动,极富动感。

此幅写风中之竹随风飘动,富有动感。

截取局部特写,构图别致。

取文同画竹法“浓墨为面,淡墨为背”,写意象之竹,融以书法用笔,其飞白效果颇具文人趣味。

自题书法端庄秀美,笔划劲挺,并成为构图的一部分。

迢迢阁题识:卷地尘沙起大风,篷头乱舞小庭中。

欹枝折节难为直,一片西飞一片东。

次唐子畏风竹图诗韵。

己丑冬至录旧作。

该作品自识:“满窗潇洒五更风,怪是无端搅梦中。

梦见故人忙起望,白烟寒竹路西东。

南塘邹蠡溪过余学圃堂,因言及南沙知己,故写此为寄。

”唐寅。

唐寅《秋风纨扇图》-唐伯虎仕女水墨人物画代表作品赏析

唐寅《秋风纨扇图》-唐伯虎仕女水墨人物画代表作品赏析

唐寅《秋风纨扇图》-唐伯虎仕女水墨人物画代表作品赏析《秋风纨扇图》,明代,唐寅,立轴,纸本墨笔,纵77.1厘米,横39.3厘米,上海博物馆藏【点击下载:明代唐寅《秋风纨扇图》全图1489x2641高清大图】《秋风纨扇图》为唐寅水墨人物画代表作,画一立有湖石的庭院,一仕女手执纨扇,侧身凝望,眉宇间微露幽怨怅惘神色。

她的衣裙在萧瑟秋风中飘动,身旁衬双勾丛竹。

此图用白描画法,笔墨流动爽利,转折方劲,线条起伏顿挫,把李公麟的行云流水描和颜辉的折芦描结合起来,用笔富韵律感。

全画虽纯用水墨,却能在粗细,浓淡变化中显示丰富的色调。

画左上部题诗::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

:借借汉成帝妃子班婕妤色衰恩弛,好比纨扇在秋风起后被搁弃的命运,抨击了世态的炎凉。

显然,这是与唐寅个人生活的不幸遭遇有关的。

画中女子一脸衰怨,或许正是唐寅自身的写照。

唐寅的人物画,特别是仕女画,以题材新颖,构思巧妙,笔墨美丽娟秀而成画中珍宝。

唐寅所作的仕女人物,在画法上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工笔重彩的仕女画,一种是白描淡彩的仕女画。

特别是白描淡彩,在造型和构图上,线条和设色上具备了优美生动、清新流动、简洁明快的效果。

唐寅的仕女画勾勒和用笔简洁明快、有刚有柔、有粗有细,刚柔相济、粗细结合。

用力或重或轻,速度时快时缓,线条适中。

墨线五彩,浓淡深浅相宜,更具质感和立体感。

而且,唐寅的画风在李唐的刚劲笔法之中注入了温文尔雅的气息,使他的山水、人物画从谨严的院体画风中透露出悠闲的文人修养。

《秋风纨扇图》用高度洗炼的笔触,描绘了一名手持纨扇伫立在秋风里的美人。

左上角有作者的自题诗一首:“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

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

”加深了主题的蕴意。

画中手执纨扇的仕女,高高地挽起发髻,美丽端庄,亭亭玉立,目凝远方,圆润的脸庞上流露出一丝怅然若失的轻愁和忧郁,显得无助和无奈。

美人可能从手中夏挥秋藏的纨扇想到自身青春难驻、世情可畏。

唐寅《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唐伯虎水墨人物画完整全卷高清大图赏析

唐寅《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唐伯虎水墨人物画完整全卷高清大图赏析

唐寅《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唐伯虎水墨人物画完整全卷高清大图赏析《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明代,唐寅,长卷,纸本水墨,纵32厘米,横994厘米,中国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唐伯虎《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完整全卷20674x794高清大图《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为唐寅临摹宋代李公麟的《饮中八仙图》,将八仙的风流倜傥表现的生动传神。

此长卷白描三十五位人物,以郊外山林为背景,各具神态。

衣纹线条用笔柔中带刚,静中似动,每位人物神情意态的刻画形象逼真,山石树木则以浓墨烘染而成,与白描人物形成对比。

唐伯虎以李公麟白描法,将杜甫《八仙歌》中称颂的贺知章、汝阳王李琎、李琎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和焦遂八位酒仙的风流倜傥表现得非常传神而生动,画中人物或三五成群,或对坐饮酒,或独自一人。

唐寅唐伯虎《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局部高清大图01唐寅唐伯虎《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局部高清大图02唐寅唐伯虎《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局部高清大图03唐寅唐伯虎《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局部高清大图04唐寅唐伯虎《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局部高清大图05唐寅唐伯虎《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局部高清大图06唐寅唐伯虎《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局部高清大图07唐寅唐伯虎《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局部高清大图08唐寅唐伯虎《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局部高清大图09唐寅唐伯虎《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局部高清大图10唐寅唐伯虎《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局部高清大图11唐寅唐伯虎《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局部高清大图12唐寅唐伯虎《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局部高清大图13唐寅唐伯虎《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局部高清大图14唐寅唐伯虎《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局部高清大图15唐寅唐伯虎《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局部高清大图16唐寅唐伯虎《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局部高清大图17唐寅唐伯虎《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局部高清大图18明代/1517年唐寅《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长卷纸本水墨白描纵31.9厘米横994.5厘米中国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为唐寅临摹宋代李公麟的《饮中八仙图》,将八仙的风流倜傥表现的生动传神。

明代中期画家唐寅绘画作品赏析(下)

明代中期画家唐寅绘画作品赏析(下)

明代中期画家唐寅绘画作品赏析(下)唐寅(伯虎)才气横溢,但并不风流,他的诗、书、画被称为三绝,在绘画上,唐寅擅长山水,又工画人物,尤其是精于仕女,画风既工整秀丽,又潇洒飘逸,被称为“唐画”,为后人所推崇。

书法源自赵孟頫一体,俊逸秀挺,颇见功夫。

此外,他还能作曲,多采民歌形式。

如此多才,明代文人中是少见的。

唐寅早期绘画,“远攻李唐”、“近交沈周”。

早期拜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为师。

沈周和周臣都是当时苏州名画家,沈以元人画为宗,周则以南宋院画为师,这是明代两大画派,唐寅虽师周臣,却有胜蓝之誉。

唐寅兼其所长,在南宋风格中融元人笔法,一时突飞猛进,以至超越老师周臣,名声大振。

明代中期唐寅《李端端落籍图》赏析唐寅《李端端图》轴,纵122.8厘米,横57.2厘米,纸本,设色,现藏南京博物院。

此画其内容就是取李、崔这几经流传的风流韵事为佳构,并予以改造,将李端端向崔涯求谅变为当场论辩的画面,突出地表现了李氏的智慧和胆略。

画上居中坐着、头戴文生巾(帽)、留八字须的当是崔涯,其倚坐姿势和面部神情显示出潇洒、儒雅的气息和风度。

身边婢女一着红色套裙,一着白色衫裙,色彩对比鲜明,有层次感。

在其右前的是来客李端端,她手持一朵白牡丹,姿态文雅,楚楚动人,身后是随从侍女。

四女围着主人,左右上下排列,错落有致,宛如众星捧月似地烘托了崔生的主要形象和重要地位。

这是此画构图特色。

唐寅对李端端的运笔如行云流水,更显她落落大方地立于崔面前,面目表情沉稳自若,又略露忐忑不安和迫切期盼的心态。

她正以白牡丹自比,据理评析。

崔涯静气安坐,凝神谛听,内心折服之情思流溢于眉目间,手按着一卷纸正拟写或已写成的新诗。

主客的“面目像一页书”(沃维提乌思《爱经》),堪可解读!明代中期唐寅《枯槎鸜鹆图》赏析《古槎鸜鹆图》纸本。

纵121厘米横26.7厘米,该画现藏于上海博物馆该图以纯水墨写意法塑造了一只栖息枝头,昂首鸣春的鹦鹆形象。

画面中的八哥从用笔、用墨、造型上看都十分到位,描绘生动随意,仆造化不叮得。

唐伯虎最优秀的十张名画

唐伯虎最优秀的十张名画

唐伯虎最优秀的十张名画1.落霞孤鹜图画中题诗:“画栋珠帘烟水中,落霞孤鹜缈无踪,千年想见王南海,曾借龙王一阵风。

”说起唐伯虎最有名的画,怎么少得了这幅绢本设色画《落霞孤鹜图》,它是唐寅山水画的知名代表作,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此画以千笔淡墨皴擦点染出山石轮廓,苍秀润淡,虽参南宋画法,但全无南宋气味。

整幅作品中清旷优美的意境,展现出浓郁的文人气息,既弘扬了文人画的传统,又加强了诗书画的有机结合,深化了文人画的题材内容,对后世绘画有着深远影响。

2.秋风纨扇图画中题诗:"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

"《秋风纨扇图》画笔墨富于变化,含蓄有思致,画法兼工带写,人物的勾勒,湖石的渲染极其熟练,流利潇洒。

唐寅以畅达自如的笔墨挥写人物形象,对画中女子衣纹的处理,唐寅一反前人沿用的细柔长线条,而是用略带方折而不失流畅的细线表现衣裙的沉沉下垂,直到脚边才略微飘拽,以显示出人物的端秀和凝思的情绪。

全画纯用白描,以淡墨染衣带,衣带微微飘起,点出正是秋风已起的时候。

丛竹双钩用得恰到好处,形成了生动的墨韵,显出了色泽的丰富。

全幅图面气韵生动,美感十足,让人一见即有种被打动的感觉。

3.杏花茅屋图画中诗句:“绿水红桥夹杏花,数间茅屋是渔家。

主人莫推看花客,囊有青钱酒不赊。

”《杏花茅屋图》是唐伯虎风景画中一幅富有生气的作品。

画中高峻的山峰,叠叠泉流,摇曳的松树,布置合理,意境清远,的确能显示唐寅的才子之风,同时又体现了他那坚实的传统绘画功力。

唐寅曾从苏州老师周臣学习,也受过沈周的指点。

他的绘画在基本技法上,是透过接受从李成、郭熙到李唐的传统,而在笔墨情趣和意境上,则是文人的素质,可以说是画匠士气俱有。

4.骑驴归思图:“乞求无得束书归,依旧骑驴向翠微。

满面风霜尘土气,山妻相对有牛衣。

”《骑驴归思图》用笔师法李唐,刚劲犀利,皴法把大斧劈拉长拉细,更显活泼滋润,用墨浓淡精到,既有北派山水的立体感,又有南派山水的情趣味。

唐伯虎春宫画《鸳鸯秘谱》真迹欣赏

唐伯虎春宫画《鸳鸯秘谱》真迹欣赏

唐伯虎春宫画《鸳鸯秘谱》真迹欣赏导读: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据传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唐寅。

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唐伯虎春宫画《鸳鸯秘谱》真迹欣赏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据传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唐寅。

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唐伯虎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图为唐伯虎的书法。

自号“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唐伯虎,画春宫画十分了得。

唐伯虎画得棒,据说是因为常跟妓女混,并且用妓女和情妇为裸体模特,故能在当时裸模极为缺乏的艺术环境中脱颖而出。

唐伯虎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

唐伯虎的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

唐伯虎的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

除绘画外,唐伯虎亦工书法,取法赵孟頫,书风奇峭俊秀。

唐伯虎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画家,而且是一位诗人。

他创作的诗,据不完全的统计,约有600余首。

唐伯虎诗风婉华丽,通俗流畅,即兴抒怀,以才情取胜。

诗文的内容多为揭露社会矛盾,抒发不平之气.具有较强的思想性。

唐伯虎书画的贡献,还表现在其他方面,比如深化了文人画的题材内容,促进了山水、人物、仕女、花鸟各科的全面发展,加强文人画自我表现意识等,都给后世造成深远影响。

唐伯虎画虎文言文翻译

唐伯虎画虎文言文翻译

一日,伯虎闲步于山林之间,忽见一猛虎踞于山巅,威风凛凛。

伯虎心中一动,遂提笔作画。

他凝神静气,观虎之形态,揣摩其气势,笔走龙蛇,一幅栩栩如生的虎画跃然纸上。

画成之后,伯虎自顾自赏,不觉意间,已有观者围观。

众人皆赞不绝口,称伯虎画虎技艺高超,堪称一绝。

伯虎闻言,微微一笑,不以为意。

又有好事者,欲求伯虎再画一虎。

伯虎答应,却要求对方以一匹骏马为酬。

好事者欣然同意,遂以骏马相赠。

伯虎收下马匹,再度挥毫,又画一虎。

此虎较之前作更为传神,威猛之势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好事者见状,心中大喜,遂将伯虎画虎之事传遍江南。

一时间,伯虎画虎之名传遍大江南北,人们争相求购其画作,以示珍藏。

一日,伯虎游历至一村庄,村中有一老者,久闻伯虎画虎之名,欲一睹其风采。

伯虎闻言,欣然前往。

老者家中有一虎皮,乃其祖父所遗。

伯虎观之,感慨良多,遂以虎皮为题材,挥毫作画。

画成之后,老者观之,不禁为之动容。

他深知伯虎画虎技艺高超,遂以家中珍藏的一块玉佩相赠。

伯虎收下玉佩,心中感激不已。

又有一次,伯虎于友人处得一见世间罕见的白虎。

白虎神态慵懒,色泽洁白如雪。

伯虎观之,心中一动,遂以白虎为题材,作画一幅。

此画一经问世,便引得众人争相观赏,称其为“白虎图”。

伯虎画虎,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宗师,不仅因其画技高超,更因其对虎的深刻理解。

他深知虎乃山林之王,威猛雄壮,气势磅礴。

在伯虎笔下,虎的形象不再是凶猛的野兽,而是一位英勇无畏的战士,一位气吞山河的豪杰。

伯虎画虎,犹如一部史诗,描绘了虎的威猛、英勇、坚韧与不屈。

他的画作,不仅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更给人以心灵上的震撼。

正如古人所言:“画虎画皮难画骨,知虎知心难知骨。

”伯虎画虎,正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征服了无数人的心。

总之,唐伯虎画虎,堪称一代艺术瑰宝。

他的画作,不仅体现了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博大精深,更展现了中华民族对虎的敬畏与崇拜。

如今,伯虎画虎之名已传遍海内外,成为我国绘画史上的一座丰碑。

唐伯虎画作欣赏

唐伯虎画作欣赏

唐伯虎画作欣赏唐伯虎画作欣赏唐寅字伯虎(1470—1523年)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寅⽇寅时⽣,故名唐寅,字伯虎,⼀字⼦畏,号六如居⼠、桃花庵主等,吴县(今江苏苏州)⼈。

出⾝商⼈家庭,⽗亲唐⼴德,母亲邱⽒,⾃幼聪明伶俐。

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母、妻⼦、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败,在好友祝允明的规劝下潜⼼读书,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名“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

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

正德九年(1514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佯狂得以脱⾝⽽归。

晚年⽣活困顿,54岁即病逝。

他玩世不恭⽽⼜才⽓横溢,诗⽂擅名,与祝允明、⽂徵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画名更著,与沈周、⽂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历史上的唐伯虎尽管才华出众,有理想抱负,是位天才的画家,但他那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不容于这个社会。

他⼀⽣坎坷,最后潦倒⽽死,年仅55岁。

他临终时写的绝笔诗就表露了他⾻⼼的留恋⼈间⽽⼜愤恨厌世的复杂⼼情:“⽣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

”唐伯虎的悲剧,实际上是封建社会有抱负不⽢⼼沦落的读书⼈共同的悲剧。

风流才⼦唐伯虎简介及作品赏析说起唐伯虎,⼈们眼前多会浮现出民间传说和影视作品中演绎的形象:才华横溢、风流倜傥、浪漫⾮凡,“江南第⼀风流才⼦”、“三笑点秋⾹”、“家有九美”等等。

但历史上真实的唐伯虎却是⼀⽣坎坷,并⾮《三笑》中塑造的那种喜剧⾓⾊。

出⾝寒门考中解元唐伯虎(1470—1523),名寅,字伯虎,后字⼦畏,别号六如居⼠、桃花庵主等,我国绘画史上杰出的画家、⽂学家。

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唐伯虎⽣于苏州,其⽗唐⼴德是普通的苏州市民,在苏州皋桥开设酒肆做⼩⽣意,其母丘⽒也是当地的⼩家碧⽟。

因他出⽣那年是庚寅年,故取名唐寅,因在家中排⾏⽼⼤,故⼜称唐伯虎。

据苏州有关⽂史专家介绍,唐伯虎⾃幼天资聪敏,过⽬成诵,熟读四书五经,博览《史记》、《昭明⽂选》等史籍,闲暇时也学画⼭⽔花鸟。

《潇湘奇观图》赏析

《潇湘奇观图》赏析

《潇湘奇观图》赏析《潇湘奇观图》是明代画家唐寅创作的一幅传世名画,画面描绘了长河落日、高山流水、云雾飘渺、飞鸟栖息等场景,将南国山水风光以及自然景观融入到一幅画卷之中,展现了唐寅对于南国山水之美的独特理解和表达。

这幅画作不仅在艺术上具有极高的价值,也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的杰作之一。

下面就让我们来深入赏析一下这幅经典之作。

首先要介绍的是这副画的创作者,唐寅。

唐寅(1470-1524),字伯虎,号菜根,江苏常熟人,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画家。

唐寅早年曾游历各地,从事商业活动,对于南国山水和风土人情有着深刻的感悟。

他擅长文学、书法和绘画,尤以山水画功力最高,对他南国山水的理解与表现超群,被誉为“绘山水第一”。

《潇湘奇观图》这幅画作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唐寅三十左右,当时他正值创作的黄金时期。

这副画作是唐寅思念他在长河落日、高山流水、云雾飘渺、飞鸟栖息的家乡风景,并赠送给他的朋友、志同道合的艺术家黄道三的。

因为贻画之时,唐寅曾书信载道:“伯虎负卧,创寒庭所未臻,怡风摄亭所有期会风景。

”唐寅使四十八年(1513年),年四十五。

他寄上了《潇湘奇观图》极有詈之。

说他自信的作品,让将“奇观之胜”呈报黄这幅画的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上部为飞鸟栖息、中部为高山流水、下部为长河落日。

整个画面构图丰富而严谨,层次分明,神韵悠远,充满了生气和活力。

首先我们来看看上部的飞鸟栖息。

在画面的上方,唐寅展现了一群飞鸟振翅飞翔的场景。

这些飞鸟栩栩如生,它们或翱翔于云间,或栖息在山巅,或在树枝上舞动翅膀,营造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氛围。

观者不禁会感到一丝清新和惬意,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

通过这些飞鸟的描绘,唐寅成功地表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和活力。

接下来是中部的高山流水。

唐寅巧妙地运用了深浅不一的山体、奇峰立谷以及曲折蜿蜒的河流,将山水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山体龙蛇曲折,山峦重迭,云雾缭绕在山间,勾勒出了一副波澜壮阔的山水画卷。

而在山水之间,唐寅还描绘了晃晃悠悠的小舟和垂钓的渔翁,勾勒出一幅恬静宁谧的江南山水田园风光。

唐寅《画鹿》

唐寅《画鹿》

唐寅《画鹿》唐寅(1470年-1524年),字伯虎,号潜溪,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画家。

他以其才华横溢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于世。

其中,他的作品《画鹿》以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和内容深受赞赏。

作品介绍《画鹿》是唐寅的一幅传世作品,描绘了一只孤独的鹿。

这幅画采用了古人的绘画技法,并且融入了唐寅的个人风格。

画中的鹿呈倒影状态,如同照在水中。

唐寅以精湛的笔触勾勒出了鹿的轮廓,利用淡墨和水的融合效果,绘制出了水面上波澜起伏的波纹。

整个画面显得恬静而优美,给人以深思。

艺术特点唐寅注重表现形象的气势与神情,他善于通过绘画技法来营造出空灵、静谧的美感。

在《画鹿》中,他运用了透视法和水墨技法,创造出了水面的立体感和真实感。

此外,唐寅还注重了画面的对称和构图。

他将鹿的倒影放在画面的正中央,使整个画面更加平衡和谐。

他运用独特的构图手法,使画面具有层次感和空间感。

主题和意义《画鹿》所表达的主题是孤独和沉思。

唐寅通过孤独的鹿和波澜起伏的水面,寓意人生的苦辣和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哲理。

作品中的鹿无论是在形象还是象征意义上,都为观者传达了一种平和和沉静的情感。

这幅画唤起观者对自然界的思考,使人产生对生命与时间的反思。

它鼓励观者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停下脚步,静心观察和思考。

影响与价值唐寅的《画鹿》在明代即受到了广泛的赞誉,也影响了后世的绘画艺术。

这幅作品是中国古代文人画的代表之一,对后世的绘画艺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此外,《画鹿》也是唐寅艺术成就的重要体现之一。

通过这幅作品,人们可以欣赏到唐寅的绘画技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结论唐寅的《画鹿》是一幅具有独特艺术魅力和深远意义的传世佳作。

它通过精湛的绘画技法和独特的表现手法,表达了孤独和沉思的主题。

这幅作品不仅在明代获得了好评,也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唐寅以他的才华和创造力,在绘画艺术领域留下了独特的足迹。

古木幽篁图唐寅赏析

古木幽篁图唐寅赏析

古木幽篁图唐寅赏析唐寅( 1470— 1508年),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他是明朝吴县人,从小聪慧过人,而且特别用功读书,二十九岁时中应天府解元,三十岁赴京会试,得中第一名“解元”,自诩为“江南第一才子”。

正所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后来在苏州担任一个小吏,因与上司不和,便辞官回家了。

此图为绢本水墨画,纵127厘米,横37厘米。

图绘古木幽篁,松枝虬曲交错,长披下垂,仿佛流云,意境深远。

山石作披麻皴,笔墨苍劲,意趣萧散。

画面左下角有王年款印“王年”两字,系伪造,从王年的生卒时间和行踪考证,王年也是南京人,唐寅的朋友,见其此图,故题诗赞誉。

下钤朱文方印“唐伯虎”一枚。

唐寅的人物画,形象鲜明,生动活泼,清新而富有情趣。

如他的《王蜀宫妓图》,虽然着力刻划了宫妓们的娇态,但她们不同的服饰,不同的神情姿态,不同的举止仪态,不同的气质修养,却表现得各不相同,人人有别,体现出唐寅驾驭笔墨的能力。

唐寅山水画的取材多为南京一带山川风景。

如这幅《古木幽篁图》,画的就是明代南京钟山一带的古木和修篁。

这里松柏夹道,疏密相间,有的挺拔直立,有的弯曲下垂,丛植成林;画家用浓淡不同的笔墨,描绘出丛林中层次丰富的远山近树,显示出一种迷蒙的幽深之感。

值得注意的是,树的勾勒略欠准确,使用皴擦法,也缺乏苍润浑厚的效果。

至于苔点的处理,更是草率了一些,大都是信手拈来,一挥而就。

不过,其中那棵斜出于画幅之外的树干,还是画家故意添加的,可见画家对此地古木和修篁的熟悉程度。

1、从这幅画上可以看出,唐寅山水画的笔墨,已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特别是在勾勒技巧上,很有几分李成、范宽的韵味。

尤其是在设色上,既随意洒脱,又浑厚滋润。

2、当然,唐寅也有不足之处。

如这幅画上的树干就没有勾好,至于树干的轮廓线条则不够圆浑,以致结构和形体也不够准确。

3、最重要的是,从这幅画上可以看出,唐寅在仕女画上,还欠有一些功夫。

例如他的《步辇图》,体型肥胖臃肿,体态平庸,显然未能把握住唐代宫廷妇女健美婀娜的典型特征。

唐伯虎简介及作品赏析(共20张PPT)

唐伯虎简介及作品赏析(共20张PPT)

此画描绘的是高岭峻柳,水阁临江, 有一人正坐在阁中,观眺落霞孤鹜, 一书童相伴其后,整幅画的境界沉 静 ,蕴含文人画气质。画家自题云 “画栋珠帘烟水中, 落霞孤鹜渺无踪。千年想见王南海, 曾借龙王一阵风。” 表示他羡慕《滕王阁序》作者王勃的
少年得志, 为自己坎坷的遭遇鸣不平。 在表现技法上,近景的山石多用湿笔皴 擦,勾斫相间,用墨较重。 全画墨色和悦润泽,景物处理洗练洒脱。
《落霞孤鹜图》
唐寅此图画春山吐翠、流泉飞溅的山谷内,两位文 士盘坐于临溪的矶石上寻幽晤谈的情景。图中高岭回 耸,枯树新枝,绽发嫩芽,透露出春的消息。谷口悬 泉如练,汇入溪流,跳珠溅玉,泠泠有声。环境清雅 出尘。两位士人的侃侃而谈,平添了些许诗情画意。 因此幅画在纸上,效果不同于绢素,作者因势而变, 一改方硬峭厉的皴笔,柔化为婉转流畅之线条,笔锋 稍稳,略加适量的水墨渲染,更显得笔秀墨润,尤见 韵致。全图主要以水墨为之,仅枯树的枝梢略加石绿、 人物的衣饰稍用赭石,显得谈雅,不同时流。画风与
唐伯虎的花鸟画
《枯槎鸲鹆图》构图用折枝法,枯木枝干由右
下方弯曲多姿地向上伸展,以枯笔浓墨画之, 苍老挺拔。以积墨法画一只栖于枝头的八哥, 正引吭高鸣,树枝似乎都在应节微动,从而 显现出自然界生命律动的和谐美。秃笔点叶, 一两条细藤与数笔野竹同枯树上的老叶画在 一起,增添了空山雨后幽旷恬静与清新的气 氛。右上角题诗为:“山空寂静人声绝,栖 鸟数声春雨馀。”诗画映发,对象的神态和 画家的情趣融为一体,寄寓了超凡脱俗的思 想。这幅画在画法上属小写意,一路运腕灵 便,以书法人画,以写代描,笔力雄强,造 型优美,全画笔墨疏简精当,行笔挺秀洒脱, 形象饶有韵度,从中可以窥见唐寅在探讨写 意技法和开拓花鸟画新境界方面的卓越建树。
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

唐伯虎简介及作品赏析ppt

唐伯虎简介及作品赏析ppt
唐伯虎的《庐山图》是一幅山水画杰作,画面上山峰耸立,云雾缭绕,瀑布飞流,古木参天。唐伯虎 运用了独特的笔墨技巧,将庐山的壮丽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画中还融入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 思考,使得这幅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内涵。
《临李公麟饮中仙》赏析
总结词
此作品反映了唐伯虎对前人绘画的传承与创 新,展现了他的艺术才华和独特风格。
总结词
行草相间、刚柔相济
详细描述
唐伯虎的行草书作品行草相间,刚柔相济。他的书法既有 行书的流畅与自然,又有草书的奔放与豪迈。他善于运用 笔墨的浓淡干湿变化,表现出书法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总结词
温文尔雅、秀逸高洁
详细描述
唐伯虎的小楷作品温文尔雅,秀逸高洁。他的小楷书法结 构严谨,线条流畅自如,字形端庄秀丽,给人以清雅脱俗 之感。他的小楷作品既有传统书法的韵味,又有个人独特 的艺术风格。
唐伯虎的家族背景
• 唐寅出生于苏州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祖上曾为官宦世家,但 到唐寅父亲一代已经没落。唐寅家中兄弟三人,他排行老大。 他的父亲是一位商人,经营布匹生意。由于家庭条件优越,唐 寅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02
唐伯虎作品赏析
《桃花庵歌》赏析
总结词
此诗表现了唐伯虎的豁达与超脱,反映了他的生活哲学和人生追求。
总结词
笔墨淋漓、气韵生动
详细描述
唐伯虎的花鸟画作品笔墨淋漓,气韵生动。他运用灵活多 变的笔墨技法,描绘花鸟的形态、色彩和质感,画面充满 生机与活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唐伯虎的书法风格
总结词
俊逸挺拔、气韵生动
详细描述
唐伯虎的书法风格俊逸挺拔,气韵生动。他的书法作品既 有晋唐风骨,又有宋元意趣,笔法多变,线条流畅自然, 字形结构严谨,给人以美的享受。

风流才子唐伯虎六幅名画,每一幅都堪称为珍宝,你又识得几幅呢?

风流才子唐伯虎六幅名画,每一幅都堪称为珍宝,你又识得几幅呢?

风流才子唐伯虎六幅名画,每一幅都堪称为珍宝,你又识得几
幅呢?
《枯槎鸲鹆图》唐寅字伯虎,明朝人。

于1470年出生于苏州,唐伯虎才华横溢,和吴中的徐祯卿、文征明,还有祝枝山并称为江南四大才子。

《临水芙蓉图》唐伯虎不仅画了一手好画,被传至如今为珍宝,而且还写了一手好诗,其中有一首《桃花庵歌》,被世人传颂了几百年。

《杏花山馆图》唐伯虎从小就聪明过人,在28岁的时候乡试中考得第一名,被称为解元,当时名声名噪一时。

《仕女图》就在唐伯虎春风得意的时候,万万没有想到在会试中,因为一起科场舞弊案,把唐伯虎牵连了进去,自此断送了他的前途,之后一蹶不振。

《事茗图之小鸟芙蓉》那个时候,唐伯虎的家境也出现了不幸,父母过早离开人世,妻子因病医治无效也撒手人寰,弟弟闹着和他分家。

《事茗图》家中的变故对唐伯虎来说,是巨大的打击,由于生活拮据,日子过得更加窘迫,后期不得不靠卖字画度日,整日沉迷在酒醉之中!。

孤芳自赏的成功事例

孤芳自赏的成功事例

孤芳自赏的成功事例
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

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

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林则徐对联立志
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

林则徐小时候就天资聪慧,两次机会下,作了两幅对联,这两幅对联表达了林则徐的远大志向。

林则徐不仅敢于立志,而且读书刻苦,长大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受到了后世的敬仰。

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

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叶天士拜师谦学
叶天士自恃医术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

有一次,叶天士的母亲病了,他束手无策,多亏薛雪不计前嫌,治好了他母亲的病。

从此,叶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

于是他寻访天下名医,虚心求教,终于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伯虎赏画
导读:本文唐伯虎赏画,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唐伯虎赏画
文/殷贤华
唐伯虎听说人间画家如云,绘画事业欣欣向荣,不由得心痒难熬。

特别是听说当今的大款大腕大官喜欢收藏名人字画,不由得心花怒放。

他偷偷溜出属于他的那个世界,来到人间赏画。

唐伯虎来到大街上,见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正在摆地摊卖画,生意很清淡。

唐伯虎蹲下身一看,这些画的水平实在不怎么样:虽然色彩明亮,但毫无层次;虽然山、水、鸟、鱼俱全,但有形无神。

唐伯虎眉头一皱,问:“你画一幅画,需要多长时间呀?”
“我画画很快的,一天最多可以画上百幅,画友们都称我是画坛里的神行太保戴宗。

”眼镜得意洋洋地说。

唐伯虎眉头更紧了,叹息说:“如此急功近利,怎能出好作品?画一幅好画,有时候需要一个月,有时候需要一年。


眼镜一听大为火起,指着唐伯虎的鼻头说:“你这不是骂我的作品水平差吗?哼!你这有眼无珠的家伙,你到那些美术作品展览馆看看,那些名家作品还不如我呢!况且,用一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来画画,那我还不饿死呀?神经病!”
唐伯虎碰了一鼻子灰,摇摇头,来到一家豪华气派的美术作品展
览馆。

这里游人如织,大家正津津有昧地欣赏着美术大赛的获奖作品。

唐伯虎仔细一看,不由得一阵苦笑。

这些获奖作品中,除了获鼓励奖的几幅画质量稍微过得去,其他的都不值得一看,果然还没有摆地摊的眼镜画画功底强。

“这些作品,怎么能获奖呀?”唐伯虎挺纳闷,自言自语地问。

“这么简单的规则你都不懂?”一个秃顶老头接过话头,指着画解释说,“这获特别荣誉奖的,作者是文化局局长;这获一、二、三等奖的,作者要么是美术家协会的头头,要么是政府部门的领导,要么是大赛赞助单位的大款。

这些管画画的领导和赞助画画比赛的大款,精力怎么可能用在画画上呢?”
“这些画一文不值,有什么意义?”唐伯虎很生气,准备拂袖而去。

“一文不值?那可不一定。

”秃顶老头拉住唐伯虎,说,“你不懂行道吧?你到字画拍卖会看看,哪些作品能拍卖出天价,还难说得很呢!”
唐伯虎疑惑地来到规模盛大的字画拍卖会现场,挤到了会场最前面。

他随意浏览r几幅摆在台上的画,不禁大为失望。

他正想离去,忽然传来拍卖师的声音:“下面拍卖明代著名画家唐寅唐伯虎的作品《忽悠》,这是最近出土的古名画,经权威专家团反复论证,确认为唐伯虎封笔之作!”唐伯虎一听差点眼珠掉地上,自己什么时候画过这样的画呀?唐伯虎仔细一看那幅《忽悠》,完全是一幅彻头彻尾的低俗之作!唐伯虎正想发话,但见会场沸腾,好多人争买这幅名作,
最后,这幅《忽悠》以800万的天价售出,令唐伯虎哭笑不得。

唐伯虎怀着复杂的心情,再次准备离去,忽然传来拍卖师的声音:“下面拍卖当代画家富二代的作品《超忽悠》,底价800万!”
这么高的底价?唐伯虎一听眼珠差点再次掉地上!他仔细一看那幅《超忽悠》,不禁哑然失笑。

自己刚学画画时,水平也比这幅画水平高!这样的垃圾,怎能卖得出去?
然而,唐伯虎错了。

会场上有几个人不断提高报价,《超忽悠》最后以8000万成交!记者们蜂拥而至,长枪短炮对准了《超忽悠》的作者富二代,富二代一下火了!
“这是怎么回事?这是怎么回事?”唐伯虎迷茫地看着这闹哄哄的场面,感到脑袋很疼。

身边一瘦猴好像很知情,他得意地对唐伯虎说:“看不懂了吧?这叫炒作!富二代的爸爸是大款,他把作品拿到这里来拍卖,是自卖自买!那几个不断提高报价的,全是他请的托!这样一炒作,富二代的名气比唐伯虎还大……”
瘦猴的话还没说完,唐伯虎已经气得口吐鲜血,跌倒在地……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