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成长_概念_影响因素_与心理健康的关系_涂阳军

合集下载

创伤后成长_概念与测量_涂阳军

创伤后成长_概念与测量_涂阳军
# 260#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09年 10月第 26 卷第 5期 C hinese Jou rnal of Social M ed icin e, O ctob er 2009, V o.l 26, N o. 5
创伤后成长: 概念与测量
涂阳军 1, 陈建文 2
=摘要 > 创伤后成长是指个体在与具有创伤性的负性 生活事件和 情境进行抗 争后所体 验到的心 理方面的 正性变 化。个人和群体都能从创伤中 获得成长。对成长加以测 量的工 具主要 有创伤后 成长调 查。编制 本土化的 测量工 具必须以本土化理论 为指导, 考虑中西文化的差异, 采取开放式的方法并积极借鉴西方测量工具的编制方法。 =关键词 > 创伤后成长; 概念; 测量 =中图分类号 > R 395. 6 =文献 标识码 > A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09年 10月第 26 卷第 5期 C hinese Jou rnal of Social M ed icin e, O ctob er 2009, V o.l 26, N o. 5
# 261#
理方面的改变, 也还包括对他人同情和信任的增强、 非正 式 和 正 式 的 测 量, 第 一 种 形 式 以 访 谈 为 最
创伤后成长的概念tedischi等在对个体能从创伤中获得成长这现象的正式测量中首次提出了创伤后成长一词并将其界定为在与具有创伤性的负性生活事件和情作者单位作者简介通迅作者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暨湖北省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9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心理所湖北武汉430074涂阳军男1980年生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1 创伤后成长的概念
T edisch i等 [ 1] 在对个体能从创伤中获得成长这 一现象的正式测量中首次提出了创伤后成长一词, 并将其界定为在与具有创伤性的负性生活事件和情

创伤经历与心理健康的关联性分析

创伤经历与心理健康的关联性分析

创伤经历与心理健康的关联性分析近年来,关于创伤经历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联性越来越受到关注。

创伤经历是指个体在生活中所经历的身体或心理上的极具破坏性的事件,如战争、自然灾害、意外事故、虐待或性侵等。

这些创伤经历可能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创伤经历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一些可能的干预措施。

一、创伤经历与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1. 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率:研究表明,创伤经历与心理健康问题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人们在经历创伤后,常常会出现抑郁、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健康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进一步导致个体的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对社会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2. 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程度:创伤经历与心理健康问题之间的关联性是长期而复杂的。

一些研究发现,人们在经历严重的创伤后,可能会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复杂创伤后应激障碍等较为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持续很长时间,给个体的生活带来巨大困扰。

二、创伤经历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1. 生物学机制:创伤经历可引发身体内分泌系统的异常反应,释放出大量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和皮质醇。

这些激素的过度释放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进而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

2. 心理应对机制:创伤经历可能导致个体的心理创伤,进而触发应激反应。

个体在面对创伤经历时,可能会出现回忆、躯体不适、恶心、失眠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会进一步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

3. 人际关系机制:创伤经历可能对个体的社会支持系统造成影响。

经历创伤的个体可能会感到孤独、被遗弃或难以信任他人,这些问题可能进一步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

三、创伤经历与心理健康的干预措施1.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帮助创伤后个体恢复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创伤焦虑治疗和眼动脱敏与再处理等。

这些治疗方法可以帮助个体理解和调整创伤经历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面对创伤经历并恢复正常功能。

2. 社会支持:创伤经历的个体需要得到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关爱。

创伤后成长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研究报告

创伤后成长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研究报告

创伤后成长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研究报告研究报告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创伤后成长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一定数量的参与者进行心理测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我们发现创伤后成长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

这一发现对于理解创伤后个体的心理适应过程以及干预措施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1. 引言创伤事件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一些人在经历创伤后表现出意想不到的心理成长。

这种创伤后成长现象引起了心理学家的广泛关注。

然而,目前对于创伤后成长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

因此,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创伤后成长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2. 方法2.1 参与者本研究共招募了500名年龄在25至45岁之间的成年人作为参与者。

参与者的性别分布为男性占45%,女性占55%。

所有参与者均经历过一次或多次创伤事件。

2.2 测量工具本研究采用了创伤后成长量表(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PTGI)和心理健康量表(Mental Health Inventory,MHI)进行测量。

PTGI包括5个维度:人际关系的改善、个人力量的增长、对生活的重新评估、更加深刻的精神体验以及对未来的积极期待。

MHI包括焦虑、抑郁、积极情绪和自我接受等维度。

2.3 数据分析通过SPSS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以探索创伤后成长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3. 结果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创伤后成长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r = 0.68,p < 0.001)。

回归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这一关系,创伤后成长显著预测了心理健康的变异(β = 0.52,p < 0.001)。

4. 讨论本研究的结果支持了创伤后成长与心理健康之间的正向关系。

创伤后成长可能通过提升个体的心理弹性和积极情绪,从而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这一发现对于创伤后干预措施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以及创伤后成长对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的影响。

名词解释创伤后成长

名词解释创伤后成长

名词解释创伤后成长创伤后成长,这可不是个简单的词汇呀!它蕴含着一种强大的力量,一种在经历痛苦与挫折之后绽放的光芒。

你想想看,人生就像一场漫长的旅行,路上难免会遇到狂风暴雨,会摔跟头,会受伤。

创伤,就是那些让我们疼得龇牙咧嘴、让我们觉得天都要塌下来的事情。

可能是失去了亲爱的人,可能是遭遇了重大的意外,可能是事业一落千丈,也可能是被信任的人深深伤害。

但是,难道经历了这些创伤,我们就只能一蹶不振,从此沉沦下去吗?当然不是!创伤后成长,就是在这些黑暗的时刻里,我们没有被打倒,反而像顽强的小草,从石头缝里钻出来,长出更嫩绿的叶子。

比如说,一个人失去了工作,这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

但在寻找新工作的过程中,他可能学会了新的技能,发现了自己以前从未意识到的潜力,这不就是一种成长吗?再比如,有人经历了一场重病,在与病魔抗争的日子里,他更加珍惜健康,更加懂得关爱自己和身边的人,这难道不是一种宝贵的收获?创伤后成长,可不是那种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事情。

它需要我们有勇气去面对内心的恐惧和痛苦,就像战士勇敢地冲向战场一样。

它需要我们有耐心去一点点疗愈自己的伤口,就像工匠精心雕琢一件艺术品。

它还需要我们有信心相信未来会更好,相信自己有能力从废墟中站起来。

当我们经历创伤时,往往会感到世界末日来临。

可回过头来看,那些曾经以为过不去的坎儿,不都被我们跨过去了吗?就像爬山,爬到半山腰累得气喘吁吁,觉得自己再也爬不上去了,可咬咬牙坚持一下,登顶的那一刻,眼前的美景不就让一切都值得了吗?创伤后成长,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更加智慧,更加懂得生命的珍贵。

它让我们明白,风雨过后的彩虹会更加美丽,寒冬过后的春天会更加温暖。

所以啊,别害怕创伤,因为它可能是我们成长的催化剂,是我们变得更优秀的机遇。

让我们勇敢地迎接生活中的挑战,相信在创伤之后,我们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心理学与创伤后成长探索心理创伤后个体的成长与发展

心理学与创伤后成长探索心理创伤后个体的成长与发展

心理学与创伤后成长探索心理创伤后个体的成长与发展【心理学与创伤后成长:探索心理创伤后个体的成长与发展】在人类的一生中,经历创伤是难以避免的。

而当个体遭遇重大创伤后,除了面对痛苦和困惑,也可能会经历一种被称为“创伤后成长”的心理过程。

心理学通过对创伤后成长的研究,试图理解个体在面对创伤时,如何通过自身的力量和适应机制来实现心理的成长与发展。

一、创伤后成长的定义与特征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简称PTG)是由知名心理学家理查德·泰德斯基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个体在经历创伤或重大逆境后,不仅能够恢复到原有的状态,还能够超越原有的状态,达到一种更加积极和成熟的心理状态。

创伤后成长不同于简单的适应或恢复,它更加强调个体在创伤之后经历的心理变化和发展。

创伤后成长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新的生活意义和目标:创伤后的个体常常会对原有的生活价值观和目标进行反思和调整,从而重新寻找到新的生活意义和目标。

2. 深化人际关系:经历创伤后,个体往往更加重视亲密关系、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以及情感交流,从而加强和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

3. 提升自我形象和自尊心:创伤的经历让个体对自身的能力和价值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从而提升自我形象和自尊心。

4. 开展新的可能性:创伤不仅是一个痛苦的经历,也是一个改变和成长的契机。

创伤后的个体能够发展出新的能力、兴趣和可能性。

5. 提高生命品质:创伤后成长让个体对生命的价值和品质有了更高的追求和认识,从而更加珍惜现有的生活。

二、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创伤后成长的程度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个体的心理韧性:心理韧性是个体抵抗创伤和逆境的能力,对创伤后成长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具有较高心理韧性的个体更容易在创伤后实现成长。

2. 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创伤后个体重建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得到家人、朋友和社会的支持和理解,能够增加个体处理创伤后的积极心理变化。

创伤后成长与心理健康相关的研究进展

创伤后成长与心理健康相关的研究进展

件本身太轻的 , 则对承 受创 伤的个体 起不 到激发 作用 , 产生 的影响较小。这两种条 件都会 造成成 长 的不 易触 发 - , J 。但
D O I : 1 0 . 3 8 7 7 / c m a . j . i s s n . 1 6 7 3 - 9 4 5 0 . 2 0 1 3 . 0 4 . 0 2 7
词不仅将 “ 成长 ” 的实质性表现出来 , 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 了 创伤所带来 的机遇性 、 进步性及 可创造性 。抓住 了成长与 心
1 0 0 0 4 8,C h i n a
C o r r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W A NG S h u  ̄ u n , E m a i l : w a n g _ s h u j u n @s i n a . c o n
【 A b s t r a c t 】 T h e p o s t t r a u m a t i c g r o w t h m e a n s t h e p o s i t i v e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c h a n g e , w h i l e f i g h t i n g w i t h t h e
有 中等以上程度 的威胁 , 或者具有适 度挑战性 和严 重性 的被 试, 其在与压 力 相关 的成 长量 表上 的得 分 更高 。得 此结 论, 创伤事件本身太过 于严重 , 就 可能超 越个体 心理所 承受 的底线 , 将正性心理资源过度透支 , 而 消耗掉应激能力 ; 而事
长的研究发现 , 社会支持系统对个体的创伤后成 长具 有积极
7 5 7 - 7 6 2.
赵景春 , 成春静 , 于家傲 , 等. 己酮可可碱在烧伤 治疗中的研 究进展 [ J / C D]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 志:电子版 , 2 0 1 3 , 8 ( 4 ) :

大学生创伤后成长研究综述

大学生创伤后成长研究综述

大学生创伤后成长研究综述作者:甘小荣来源:《企业文化》2019年第18期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PTG)是指在与具有创伤性质的事件或情境进行抗争后所体验到的心理方面的正性改变。

大学生在生活中遭遇各种创伤性的事件在所难免,创伤性事件可能引发经历者抑郁、焦虑甚至创伤后应激障碍等负性心理结果,但也会带来某些积极的改变。

Tedeschi和Calhoum(2004)首先对PTG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人口統计学变量、创伤事件的特征、人格特征、社会支持、感恩以及认知加工等都会影响PTG,其中这个认知加工过程即反刍思维。

反刍思维(rumination)是指当个体遇到负性压力性事件时,自发性的重复思考的倾向。

针对反刍思维与PTG的关系,前人进行了大量研究。

涂阳军(2010)针对汶川地震后青少年的追踪研究后指出,反刍思维可以促进创伤后成长,其机制在于创伤事件的心理应激能够激发人们的认知加工,当这种思考转向建设性的加工时,个体会对创伤后的自我、他人和世界进行积极思考,促进PTG的形成,郭素然(2011)针对大学生创伤事件后的反刍思维研究也支持了涂阳军的观点,认为大学生经历创伤事件或是负性生活事件后,采用反刍思维的方式不断体验感受,探索其可能的原因以及分析事件带来的影响,对心理健康有所帮助。

而Whitmer AJ(2013)却认为反刍思维是一种跨诊断的病理过程(Transdiagnostic Pathological Process),这种病理过程是造成药物滥用、饮食障碍以及焦虑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利于PTG的产生,陈骁(2015)也指出当个体遇到创伤性事件时,反刍思维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造成多种不良影响,甚至导致个体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由此而见,反刍思维是把双刃剑,创伤事件或是负性生活事件后,个体既有可能因为反刍思维引发焦虑、抑郁甚至PTSD等障碍,也有可能因为反刍思维对创伤后的自我及世界形成积极认知进而产生PTG。

心理学与创伤后成长的关系

心理学与创伤后成长的关系

心理学与创伤后成长的关系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简称PTG)指的是个体经历创伤后,通过困境和挑战的积极适应,获得深层次的心理成长和发展。

作为一门研究心理健康领域的学科,心理学对于创伤后成长的理解和探索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与创伤后成长之间的关系。

第一部分:创伤后成长的概述创伤后成长是指在经历严重伤害、危险、或其他具有破坏性的事件后,个体经历心理调整和自我发展的过程。

在过去,人们将创伤后的心理反应仅仅局限在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简称PTSD)之中。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发现创伤后个体并不仅仅停留在负面的后果上,而是可以从创伤中汲取力量,实现积极的心理成长。

第二部分:心理学理论与创伤后成长心理学的理论与创伤后成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其中一种重要的理论是“创伤后成长理论”(Theory of Post-Traumatic Growth)。

该理论认为,创伤被视为一个潜在的机会,让个体获得新的见解,重建现有的信念系统,并发展新的心理资源。

在创伤后的过程中,个体通过积极的心理应对机制,如积极重估、灵活性调整等,逐渐实现对创伤的接纳和理解,并从中获得自我成长。

第三部分:创伤后成长的心理过程创伤后成长的心理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个体经历创伤后常常感到震惊、否定和抑郁,这是对创伤的第一反应。

随后,个体逐渐经历信息整合和重建的过程,开始通过思考和反思,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创伤的意义。

之后,个体会意识到创伤可能会给他们带来积极的变化,开始修复和发展新的生活观念。

最后,个体逐渐接纳创伤,并通过积极应对来适应和改善自己的生活。

第四部分:促进创伤后成长的因素创伤后成长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社会支持是促进创伤后成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获得来自亲友、家人以及社区的支持,可以帮助个体建立良好的心理资源,增加心理韧性,从而更好地适应创伤后的生活。

心理学与创伤后成长的研究

心理学与创伤后成长的研究

心理学与创伤后成长的研究引言: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 PTG)是指在经历创伤事件后,个体经历内外因素的交互作用,逐渐实现心理发展和个人成长的过程。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对于创伤后成长的研究逐渐引起了心理学家们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如何研究和理解创伤后成长,并探讨创伤后成长对个体的重要影响。

一、创伤后成长的定义与测量创伤后成长是一种由创伤事件引发的积极心理变化。

它可以表现为个人变得更有弹性,更有适应力,更积极地看待生活和面对困境的能力。

测量PTG的研究通常使用的是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 (PTGI) 或其他类似的问卷。

这些问卷包含了多个方面,例如个人的心理成长、人际关系的改善、个人价值和生活意义的变化等。

二、创伤后成长的因素1. 个体因素:个体在创伤后成长过程中的因素包括人格特质、心理韧性和自我效能等。

研究发现,具有乐观主义和开放性个性的人更容易经历创伤后成长。

同时,心理韧性和自我效能是个体逐渐适应和成长的重要因素。

2. 外部因素:外部因素是指创伤事件本身的性质以及社会支持的存在。

创伤事件本身的性质可能会对个体的创伤后成长产生影响。

例如,灾难事件可能会导致更多的创伤后成长,因为它们提供了更大的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此外,社会支持也是促进创伤后成长的重要因素。

得到家人、朋友以及专业人士的支持和理解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创伤事件并实现成长。

三、创伤后成长的影响1. 心理健康:创伤后成长被认为可以改善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研究表明,经历创伤后成长的个体更有可能体验到正向情感和积极情绪,同时对负面情绪的应对也更加积极有效。

创伤后成长还有助于个体建立更强大的自我认同感和自尊心。

2. 人际关系:创伤后成长可以促进个体与他人的亲密关系。

研究发现,创伤后成长可以加深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并提高彼此之间的互动和支持。

这有助于个体建立更健康的人际关系,并促进社交支持的存在。

解析心理幸存者心理学的创伤后成长理论

解析心理幸存者心理学的创伤后成长理论

解析心理幸存者心理学的创伤后成长理论近年来,人们对于创伤事件后个体心理状态的关注日益增多。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创伤后并非只有痛苦和苦难,还存在着一种积极的转变,被称为“创伤后成长”。

心理幸存者心理学正是探索和解析这种现象的一种理论框架。

本文将对心理幸存者心理学的创伤后成长理论进行深入解析。

一、创伤后成长的概念与定义心理幸存者心理学认为,创伤事件并非完全是负面影响的体验,个体在经历创伤后能够展现出积极的心理变化和个人成长。

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简称PTG)指的是个体在经历创伤事件后,通过艰难而又积极的心理过程,获得更高的心理、社交和情感水平。

二、创伤后成长的组成要素心理幸存者心理学认为,创伤后成长主要包含五个维度的要素:重新定义个人关系、增强个人能力、赋予生活新的意义、发现新的可能性和发展新的目标。

1. 重新定义个人关系创伤事件之后,个体常常会重新审视和调整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包括家庭、朋友、同事等。

这种重新定义个人关系可以让个体更加珍惜和关爱身边的人,培养更加紧密的人际关系。

2. 增强个人能力创伤事件的经历可以激发个体的潜能和能力,让其更加坚强和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个体通过积极的心理调整,提升自己的自我效能感和抗逆力。

3. 赋予生活新的意义创伤事件带给个体的挑战和困扰,可以促使其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经历创伤后,个体可能会寻找生活中更高尚的意义,从而赋予自己的生活更多的价值。

4. 发现新的可能性创伤事件同时也代表了个体生活的转折点,个体通过面对创伤,可以发现新的可能性和机遇。

个体学会从不幸中找到幸福,从心灵的裂痕中发现更多的希望。

5. 发展新的目标在创伤后成长的过程中,个体会明确和发展新的目标,并且为实现这些目标努力奋斗。

通过制定明确的目标,个体能够更好地与创伤经历进行和解,并且找到生活的新动力。

三、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心理幸存者心理学指出,创伤后成长的发生不仅与创伤事件本身相关,还受到一系列个体、社会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创伤后成长模型 概念

创伤后成长模型 概念

创伤后成长模型概念创伤后成长是指在经历了严重的创伤事件后,个体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和情绪调适,逐渐恢复并取得更高的成长与发展。

创伤后成长模型是对这一过程的描述与解释。

本文将介绍创伤后成长的概念、模型及其包含的主要因素。

一、创伤后成长的概念创伤后成长是一个相对新的概念,起源于对创伤事件后幸存者在精神和心理层面上获得成长和改善的探索。

创伤事件可以是灾害、战争、暴力、失去亲人、严重疾病等各种严重的身心刺激事件。

这些事件无疑给个体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困惑,但也可能成为个体成长和发展的契机。

创伤后成长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有着明显区别。

PTSD 是一种情绪障碍,个体在创伤事件后长期经历无法控制的强烈恐惧、回忆和压力反应。

而创伤后成长强调的是个体通过创伤事件的经历和应对,积极发展自身的能力和资源,以实现主观生活的提升。

二、创伤后成长模型创伤后成长模型是对创伤后成长过程进行梳理和理论解释的框架。

它主要包括创伤事件、创伤后应对、成长资源和成长结果等四个主要要素。

1. 创伤事件创伤事件是创伤后成长的起始点。

创伤事件可能是一次具体的事件,如车祸、战争等;也可能是一系列的事件,如儿童时期的虐待、家庭暴力等。

创伤事件本身对个体造成了身心的重大打击和伤害,是创伤后成长的原始刺激。

2. 创伤后应对创伤后应对是指个体对创伤事件作出的心理和行为反应。

应对方式可能是积极的,如主动寻求社会支持、接受心理治疗等;也可能是消极的,如自我封闭、逃避现实等。

个体的应对方式对创伤后成长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3. 成长资源成长资源是个体在面对创伤事件后所拥有的积极资源和能力。

包括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

内部资源指个体自身的特质、信念和价值观等,如乐观、坚韧、自我效能感等;外部资源指个体周围环境提供的支持和援助,如亲人、朋友、社会组织等。

成长资源对于个体的创伤后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 成长结果成长结果是创伤后个体的发展与改善,包括心理、情感和行为方面的变化。

心理学与创伤后成长

心理学与创伤后成长

心理学与创伤后成长人类是复杂的生物,每个人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人生挑战和困难。

其中,创伤是一种常见而具有深远影响的经历,它可以打破一个人的心理平衡,对其产生负面影响。

然而,正如心理学的研究所显示的那样,创伤也可以成为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契机。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与创伤后成长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和机制。

一、创伤的定义与影响在心理学中,创伤是指一个人经历的严重事件或经历,超出了其应对能力的范围。

创伤可以是身体上的,比如事故或疾病,也可以是心理上的,比如战争、虐待或悲伤的丧失。

创伤对个体的心理状态和功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不适,甚至可能引发心理障碍,如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创伤不仅对个人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还可能对社会和人际关系产生不利影响。

感受到巨大痛苦和不公平的个体可能出现情绪不稳定、社交问题和个人认同的困惑,并成为心理健康问题的潜在风险群体。

二、创伤后成长的概念与特征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简称PTG)是指在经历创伤之后,个体在心理、人际关系、信仰和目标设定等方面发生积极的变化和成长过程。

创伤后成长不仅仅是对创伤的应对和适应,更是一种积极的心理转变和发展。

创伤后成长具有一些特征,首先,它是一个主观的和个体化的过程,不同的人在同一创伤下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反应。

其次,创伤后成长是一个全面的过程,它影响了个人的多个方面,包括意义和价值观、人际关系、情感表达、自我认知等。

最后,创伤后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可能会在创伤发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发展和变化。

三、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创伤后成长的出现并不是所有人都会经历的,它与个体的内在特质、创伤事件的性质以及社会支持等因素有关。

首先,个体的内在特质对创伤后成长有一定的影响。

研究表明,对心理的韧性(psychological resilience)和乐观主义态度(optimism)更强的人更有可能经历创伤后成长。

其次,创伤事件的性质也对创伤后成长产生影响,极端事件、意外的死亡和自然灾害等严重创伤往往更容易促进创伤后成长。

心理学对创伤后成长与康复的研究与支持

心理学对创伤后成长与康复的研究与支持

心理学对创伤后成长与康复的研究与支持心理创伤是一种精神上的创伤,它可能由各种不同的事件或经历引起,例如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暴力事件等。

在过去,人们更多地关注创伤后的负面影响,如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展。

然而,心理学研究发现,在经历创伤后,一些人会经历一种称为创伤后成长的积极心理变化。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对创伤后成长与康复的研究和支持。

一、创伤后成长的定义与特点创伤后成长,又称为创伤后增长或创伤后积极心理变化,指的是在经历创伤后,一些个体能够通过应对和调适,逐渐获得更加积极、成熟和深刻的生活观念、意义和目标。

创伤后成长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对生活观念的积极转变:创伤后的个体往往对生活的看法发生变化,更加重视当下的生活和人际关系,对人生价值和意义有更深刻的认识。

2. 个体的内在成长:创伤后的个体经历心理上的成长和发展,具备更强大的心理韧性、应对压力的能力以及自我调适的能力。

3. 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创伤后的个体更加关注他人的需求,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愿意为他人做出贡献,同时也能够从中获得满足感和自尊心的提升。

二、心理学对创伤后成长的研究与发现心理学领域对创伤后成长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发现。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研究发现:1. 个人因素对创伤后成长的影响:个体的人格特质、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网络等因素对创伤后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积极乐观的人格特质和主动应对方式往往与更高程度的创伤后成长相关。

2. 创伤性事件类型的影响:不同类型的创伤性事件对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是不同的。

一些研究表明,与自然灾害相比,人为因素引起的创伤事件(如战争、虐待等)可能更容易导致创伤后成长。

3. 创伤后支持的重要性:社会支持对于创伤后的康复和成长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获得家庭支持、朋友支持以及专业心理支持等都有助于促进创伤后的成长。

三、心理学对创伤后康复的支持与干预心理学将重点放在创伤后康复的支持与干预上,旨在帮助个体应对并克服创伤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创伤后成长。

心理健康与创伤后成长的关系

心理健康与创伤后成长的关系

心理健康与创伤后成长的关系一直以来,心理健康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而在经历了创伤之后,我们所关注的问题不仅仅是如何克服创伤本身,更应该考虑如何在创伤后获得心理的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与创伤后成长之间是否存在着一种联系呢?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创伤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经历,它可以是来自突然的灾难事件,也可以是来自长期的身心虐待。

而在这些创伤事件中,每个人都有可能遭遇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然而,值得庆幸的是,与创伤后遗症相对应的就是个体的创伤后成长。

创伤后成长被定义为在创伤经历之后,个体通过挑战和适应来迅速发展和增长的过程。

尽管成长需要时间和个人努力,但创伤后成长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通过对创伤事件进行审视,个人可以发掘出内在的潜能和积极应对策略,从而增强自身的心理弹性和抵抗压力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适当的心理干预和支持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专业的心理治疗可以帮助个体处理创伤的后果,并提供相关的支持和指导。

此外,身边的亲朋好友也可以通过倾听和理解来帮助创伤个体渡过心理困境。

他们的支持和鼓励可以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创伤后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除此之外,创伤后成长还与人的改变与成熟有关。

在经历创伤后,很多人会产生自我审视和思考的倾向,他们可能会重新评估自己的价值观、生活目标和人际关系等方面。

通过对自我和周围环境的反思,他们能够发现新的人生意义并重新调整自己的生活态度。

这种重新认识自我的过程可以促进个体的心理成长和发展,进而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多种方式来促进心理健康和创伤后成长。

首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尽管创伤可能会带来不可抗拒的压力和困难,但我们可以通过寻求帮助、调整自己的认知和情绪来更好地应对。

其次,建立支持网络也非常关键。

与家人和朋友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寻求他们的支持和理解,可以缓解压力和促进心理健康。

最后,定期参与体育锻炼和放松训练也可以帮助缓解压力和维持心理健康。

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创伤后成长研究

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创伤后成长研究

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创伤后成长研究心理创伤是指个体在经历创伤事件后所产生的心理困扰和挫折感,例如遭遇自然灾害、战争、交通事故等。

然而,心理创伤后的成长也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现象。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心理创伤后成长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一、心理创伤后成长的概念心理创伤后成长,又称为创伤后成长、创伤后增长,是指个体在经历创伤事件后,通过主观经验的转化和积极应对策略的发展,经历一系列心理过程,最终实现个体更高水平的适应能力和生命意义的重建。

二、心理创伤后成长的过程心理创伤后成长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初始反应阶段初始反应阶段是指在经历创伤事件后,个体常常表现出恐惧、愤怒、悲伤、痛苦等强烈的负面情绪。

这个阶段,个体需要通过情感的宣泄和支持的获得来缓解痛苦。

2. 困境感知阶段在困境感知阶段,个体逐渐接受并认识到自己所处的困境,并开始思考以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阶段对自我反省和思考的能力十分重要。

3. 重建意义阶段重建意义阶段则是个体努力寻求对创伤事件重新解释和赋予意义的过程。

个体可能会重新评估自身的价值观、生活目标以及人生意义。

在这个阶段,个体需要寻找积极向上的心理支持,例如通过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参与支持小组。

4. 成长崛起阶段在成长崛起阶段,个体开始从创伤事件中获得成长和发展。

此时,个体的适应能力得到提升,生活质量也逐渐恢复到创伤事件前的水平甚至超越。

个体在心理创伤后成长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而是在逆境中实现了自我价值和更高层次的生命意义。

三、心理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心理创伤后成长的过程和结果受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下面将介绍一些主要的影响因素:1. 应对策略个体的应对策略直接决定了心理创伤后成长的结果。

积极应对,如积极寻求支持、情绪管理和问题解决,有助于促进心理创伤后的成长;而消极应对,如回避和逃避,可能阻碍成长的发生。

2. 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心理创伤后成长的重要保障。

家人、朋友以及专业心理咨询师等的支持可以帮助个体减轻压力、提供安慰和理解,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反馈。

创伤后成长模型 概念

创伤后成长模型 概念

创伤后成长模型概念创伤后成长模型是指个体在经历创伤事件后,能够逐步恢复并获得成长和积极变化的过程。

在这个模型中,个体经历了创伤事件的恐惧、痛苦和困难,但通过适应和积极面对,个体能够逐渐找到新的意义和目标,获得内心的平和和成长。

创伤事件可能包括身体上的伤害、性侵犯、自然灾害、丧失亲人或爱人等。

这些事件在个体内部引发了极度的压力和心理痛苦,为其带来了身心上的损害。

然而,有些人能够经历这些创伤事件后变得更加坚强,更加成熟,而不是陷入消极和被动的状态。

创伤后成长模型由两个主要的概念组成:创伤反应和成长过程。

创伤反应是指个体对创伤事件的初始反应。

这种反应通常包括极度的恐惧、愤怒、悲伤、压力和焦虑等情绪上的反应。

个体可能会体验到躯体反应,如失眠、食欲改变和身体疼痛等。

在这一阶段,个体可能感觉无助和困惑,很难理解和接受所经历的创伤事件。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体逐渐进入到创伤后成长的阶段。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认知重构、重新定义自我、建立积极关系、寻找新意义和发展新目标。

认知重构是创伤后成长过程中的首要任务。

个体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和世界,并逐渐接受所发生的创伤事件。

这包括对创伤事件进行认知重组,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解释所经历的事情。

这个过程中,个体可能会重新评估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系统。

重新定义自我是创伤后成长过程中的第二个关键步骤。

个体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身份和角色,并找到适应新情况的方式。

这可能意味着重新评价自己的能力和责任,以及重新定义与他人的关系。

这个过程中,个体可能会发现新的内在资源和优势,以应对创伤事件带来的挑战。

建立积极关系是创伤后成长过程中的第三个重要方面。

个体需要与他人建立亲密和支持性的关系,以便能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

这可能包括家人、朋友、心理学家或支持组织等。

这些关系可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帮助个体渡过创伤事件后的困难时期。

寻找新意义是创伤后成长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个体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意义和目标,并寻找新的意义和目标。

心理疾病与创伤后成长从困境中培养坚强心态

心理疾病与创伤后成长从困境中培养坚强心态

心理疾病与创伤后成长从困境中培养坚强心态心理疾病与创伤后成长:从困境中培养坚强心态心理疾病和创伤后的成长是当今社会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面对困境和挫折,如何培养坚强的心态,逐渐走出痛苦,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呢?本文将从心理疾病的定义、成长的含义以及培养坚强心态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心理疾病的定义心理疾病是指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心理活动异常,使个体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发生明显的异常变化。

常见的心理疾病包括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这些疾病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困扰,对其正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二、创伤后成长的含义创伤后成长,即创伤经历过程中,个体通过积极应对、重新建立自我认同和寻找新的意义,逐渐走出创伤并实现个人成长。

不同于心理疾病带来的负面影响,创伤后成长是指在经历困境后,个体由原来的不堪重负逐渐转变为更强大、更有韧性的个体。

三、培养坚强心态的方法1. 接受情绪面对创伤和困境,我们常常会感到困惑、痛苦和愤怒等负面情绪。

然而,培养坚强心态的第一步是接受这些情绪的存在,并不要否认或逃避它们。

只有当我们真实面对和接受自己的情绪,才能逐渐学会应对和克服它们。

2. 建立支持系统在困境中,我们需要他人的支持和帮助。

建立一个强大的支持系统,可以帮助我们走出困境并培养坚强心态。

这个支持系统可以是家人、朋友、心理咨询师等。

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倾诉自己的困惑,可以获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进而更好地应对困境。

3. 培养积极态度积极态度是培养坚强心态的关键。

无论遇到什么困境或挫折,都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并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

同时,学会从困境中寻找积极的一面,看到问题背后的机遇和成长。

4. 培养心理弹性心理弹性是指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

培养心理弹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困境并走出心理疾病的困扰。

我们可以通过参加心理训练、学习应对技巧以及寻求专业帮助等方式来提升心理弹性。

5. 寻找成长机会在困境中,我们可以寻找机会来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了解心理创伤后成长

了解心理创伤后成长

了解心理创伤后成长心理创伤后成长是指在经历了困难、挫折或者心理创伤之后,个体能够激发内在的力量,积极应对并逐渐摆脱困境,迎接新生活的一种心理过程。

相比于仅仅恢复到事前状态,心理创伤后成长能够让我们变得更加坚韧、有勇气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本文将从心理创伤后成长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培养心理创伤后成长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介绍。

心理创伤后成长的定义心理创伤后成长并不意味着忽视、否认或淡化创伤的影响,而是在认识到创伤的通过内心的努力和积极的心态,重新塑造自我、重新定义价值和目标,并逐渐找到新的意义和目的。

它是一种通过创伤来激发成长和发展的心理过程。

影响因素人格特质在面对创伤时,人格特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积极、乐观的人更容易转变对困境的看法,更有可能通过创伤的经历得到成长。

这种积极的人格特质包括自尊、自信、韧性和适应性。

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促使个体实现心理创伤后成长的重要因素。

获得来自家人、朋友、社区和专业人士的情感支持和实质性帮助,能够增强个体的自信心和勇气,从而更好地应对创伤并实现成长。

反思和意义寻求心理创伤后的成功成长往往需要个体对自身的经历进行反思,并寻求其中的意义。

当个体能够从创伤中找到积极的意义和价值,将其作为成长的机会和动力,就能更好地应对创伤并实现个人的成长。

培养心理创伤后成长能力的方法接受并面对创伤我们需要正视自己的创伤,并接受它们对我们的影响。

不去逃避、否认或淡化创伤,而是勇敢面对并努力寻找解决办法。

培养积极的心态乐观积极的心态有助于我们应对困境和挑战,更容易从创伤中获得成长。

通过培养积极的心态,我们可以更加有信心和勇气去面对创伤,从中学到宝贵的教训。

建立健康的自我认同建立健康的自我认同意味着理解和接纳自己的弱点和缺陷,并不因为创伤而贬低自己的价值。

通过建立健康的自我认同,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并积极应对创伤。

发展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积极应对创伤需要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我们可以通过寻求专业帮助、学习有效的应对策略和技巧,提升自己的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面对和处理创伤。

创伤后成长目标下的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创伤后成长目标下的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创伤后成长目标下的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目录一、内容概括...............................................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2 1.2 研究目的与内容.........................................31.3 文献综述...............................................4二、创伤后成长的理论基础...................................52.1 创伤后成长的定义与特征.................................6 2.2 创伤后成长的理论模型...................................82.3 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9三、大学生创伤后成长现状分析..............................103.1 大学生创伤后成长的普遍性..............................11 3.2 大学生创伤后成长的差异性..............................123.3 大学生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13四、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理论框架........................154.1 积极心理健康的定义与标准..............................16 4.2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与目标..........................174.3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路径............................18五、创伤后成长目标下的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策略..........195.1 提升自我认知与接纳能力................................205.2 培养积极应对策略与问题解决能力........................225.3 增强社会支持与人际交往能力............................235.4 促进情感调节与心理健康维护............................24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实施与保障......................266.1 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276.2 教育方法的创新与实践..................................286.3 教育效果的评估与反馈..................................296.4 持续的监测与改进机制..................................31七、结论与展望............................................327.1 研究结论..............................................337.2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34一、内容概括本文档主要探讨“创伤后成长目标下的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科学进展2010, Vol. 18, No. 1, 114–122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创伤后成长:概念、影响因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涂阳军郭永玉(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暨湖北省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 武汉430079)摘 要 创伤后成长是指在与生活中具有创伤性质的事件或情境进行抗争后体验到的心理方面的正性变化。

许多因素, 包括人口统计学、创伤事件的特征、人格与认知、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等都对创伤后成长有影响。

创伤后成长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未有一致的结论, 两者间关系的不一致有四种可能的解释。

未来研究应注意创伤后成长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探寻确证成长有效性的新证据和新方法。

关键词成长; 创伤; 创伤后成长分类号 R395“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 (《孟子·告子上》)孩提时代耳熟能详的经句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苦难和挫折暗含着成长和成功的可能。

一直以来, 有关创伤后心理机制的研究往往过分强调创伤事件引发的负性结果, 但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 创伤后成长在近十几年内受到了学者们的积极关注(Helgeson, Reynolds, & Tomich, 2006)。

创伤后成长强调创伤后个体自我恢复和自我更新的能力, 它的提出将一改心理病理领域一直以缺陷为基础的研究预设, 对该现象的深入研究能增进对创伤后心理机制的理解, 其研究成果将为临床上如何更有效地激发成长以及恢复和提升创伤者的身心机能提供有益的指导。

鉴于此, 本文将引入创伤后成长这一概念, 围绕该概念在相关研究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等方面展开论述。

1 创伤后成长的概念早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 Tedeschi等人就对个体能从创伤等负性生活事件中获得成长这一现象展开了研究, 但在对该现象的正式测量中才首次正式提出并使用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 PTG)一词(Tedeschi & Calhoun, 1996), 并将其界定为在与具有创伤性质的事件或情境进行抗争后所体验到的心理方面的正性变化收稿日期:2009-04-15通讯作者:郭永玉, E-mail: yyguo@ (Tedeschi & Calhoun, 2004)。

创伤后成长不仅能发生在个体水平上, 它也能发生在群体或国家, 甚至世界水平上, 历经压力或创伤能使婚姻关系、家庭机能、邻里关系、组织士气发生变化, 甚至能使一国和一地区内产生社会变革和文化变动(Cohen, Cimbolic, Armeli, & Hettler, 1998)。

我们可以想象, 在历经大的自然灾害, 如地震后, 人们的团体凝聚力会增强, 慈善或正义的行为会增多。

除创伤后成长外, 指代该现象的词语还有很多, 如与压力相关的成长(stress-related growth)、益处寻求(benefit-finding)、感知到的益处(perceived benefit)、观念的变化(changes in outlook)及心理活力(psychological thriving)等(Linley & Joseph, 2004), 而Joseph和Linley (2006) 则提出用逆境与成长(growth following adversity)一词来统指上述各称谓。

但Tedeschi和Calhoun给出了之所以选择使用创伤后成长一词的充分理由, 他们认为该词不但抓住了成长的本质, 而且和与压力相关的成长相比, 它突出强调了引发成长的事件的危机性、挑战性和威胁性; 与积极幻想和心理活力相比, 它反映了人们在创伤后表现出实际的成长以及成长与心理痛苦(psychological distress)共存的事实; 而与将成长看作应对策略的观点相比, 它表明成长是创伤后的结果或适应过程。

因此, 本文如不作特别说明, 仍用创伤后成长来指称成长, 但所引文献中已有的用以指称成长的各个词语仍予以保留而不作改动。

第18卷第1期创伤后成长:概念、影响因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115-引发创伤后成长的事件和成长的领域都有很多。

引发创伤后成长的事件主要包括丧失亲人、意外事故、自然灾害、心脏病发作(heart attacks)、战争或政治迫害、性虐待和强奸以及各类疾病, 如SARS、HIV/AIDS、脑损伤和癌症等。

但与其它类型疾病相比, 癌症具有许多独特性(Mehnert & Koch, 2007)。

而创伤后成长的领域主要有觉知到的自我、人际关系和生活哲理方面的变化(Tedeschi & Calhoun, 1996), 还包括物质获得、娱乐价值、工作上有更好的表现、工作条件改善及法律政策的改变(McMillen & Fisher, 1998)以及对他人同情和信任的增强、助人能力的提升、更为成熟地处理将至的创伤、加深对自我的认识、终止酒精与毒品伤害以及邻里之间的互助合作等(McMillen, 2004)。

对特定创伤所做的研究还发现了一些特殊的成长领域, 如儿童期受到性虐待的成年被试, 其创伤后获益体现在保护小孩免受虐待、自我保护、儿童性虐待知识的增加以及更为坚强的人格品质等方面(McMillen, Zuravin, & Rideout, 1995)。

尽管成长的领域有许多, 但有研究发现, 各成长测量工具的各个子量表共享一个高阶因素, 这似乎表明成长的多个领域或维度可能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Joseph, Linley, & Harris, 2005), 成长领域或范围间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可能反映了事件类型、发生时间及人格等因素的作用(Cohen, Hettler, & Pane, 1998)。

与创伤后成长相关的概念有很多, 如韧性(resilience)、坚韧(hardiness)、乐观、凝聚感(sense of coherence)、寻求意义(making sense)等。

除韧性外, 这些概念往往被研究者们直接当成与成长相对的不同概念, 但许多研究者或明或暗地将创伤后成长与韧性等同了起来。

其实心理韧性(psychological resilience)是指尽管面临人生的丧失, 困难或身处逆境, 但仍然能够有效地应对和适应(Yu & Zhang, 2007), 而创伤后成长则指挫折后人的身心机能不但能有效地应对和恢复, 而且还能有所提升。

当面临挫折时, 人的心理机能水平可能反弹至原先的水平, 也即韧性, 但也可能机能水平不但反弹至原先的水平, 而且在某些方面还超越先前的水平, 也即表现为成长(Linley & Joseph, 2005)。

相比较而言, 尽管韧性一词也包含有成长之意, 但创伤后成长则明确提出并强调韧性中的成长, 实证研究也初步证明韧性与创伤后成长可能是两个不同的事物(Westphal & Bonanno, 2007)。

2 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2.1 人口统计学变量与男性相比, 女性在与压力相关的成长量表上得分更高(Aslikesimci & Tulin, 2005; Park, Cohen, & Murch, 1996), Polatinsky和Esprey (2000) 对失去小孩的父母亲所做的比较却发现, 父母亲在获益上无显著的性别差异, 但因样本量较小, 有可能检测不出差异。

被试年龄越小, 其在益处寻求量表上的得分会越高(Lechner, et al., 2003)。

随着年龄的增加, 个体所体验到的创伤后成长有下降的趋势(Jaarsma, Pool, Sanderman, & Ranchor, 2006)。

少数民族身份是唯一可以预测成长中新的可能性的因素(Maguen, Vogt, King, L.A., King, D. W., & Litz, 2006), 而且与白人相比, 有色人种能从创伤事件中获得更多的益处(Siegel, Schrimshaw, & Pretter, 2005)。

另外, 也有研究发现, 婚姻状况、教育水平及受雇佣情况对创伤后成长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Bellizzi & Blank, 2006)。

除上述人口统计学变量外, 文化与宗教信仰对创伤后成长也有影响。

研究发现, 信仰改变的开放度与创伤后成长有高的正相关(Calhoun, Cann, Tedeschi, & McMillan, 2000), 精神性(spirituality)也与成长有显著的正相关(Cadell, Regdhr, & Hemsworth, 2003)。

不但如此, 具有宗教性质的应对方式也与益处寻求有密切关系(Proeeitt, Cann, Calhoun, & Tedeschi, 2007; Urcuyo, Boyers, Carver, & Antoni, 2005)。

另外, 对历经恐怖事件的青少年所作的研究也发现, 与没有宗教信仰的青少年相比, 那些有宗教信仰者报告发生了更多的成长(Laufer & Solomon, 2006)。

Shaw, Joseph和Linley (2005) 在对11篇有关宗教信仰(religion)、精神性及创伤后成长间关系的实证研究报告进行分析后认为:宗教信仰和精神性通常对那些正在应付创伤者有助益; 创伤体验能导致对宗教和精神性的信赖加深; 积极的宗教应对、信仰的开放性、面对存在性问题的准备性(readiness to face existential questions)、宗教参与及发自内心的对宗教的虔诚(intrinsic-116- 心理科学进展 2010年religiousness)等因素通常都与成长相关联。

最后, 有证据表明成长的领域及内容具有文化差异性。

Shakespeare-Finch和Copping (2006) 用扎根理论对澳大利亚成人所做的研究, 并未发现精神或信仰因素的存在, 而且精神性(spirituality)、宗教信仰和同情的内涵也与美国文化不同。

而Samuel, Cecilia和Rainbow (2004) 对中国香港188名成年癌症患者所做的研究也发现, 考虑文化因素后的人际间—人际内两因素模型能比较好地拟合数据。

2.2 创伤事件的特征(1) 严重程度。

那些评估事件具有中等程度以上的威胁以及适度挑战性和严重性的被试, 其在与压力相关的成长量表上的得分更高(Armeli, Gunthert, & Cohen, 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