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中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 ( ξ ) a -a a lna π (0<x<ξ<y< )。 。 即 = g′ ( ξ ) cosx-cosy -sinξ 2 y x ξ ξ 1 故 a -a = (cosx-cosy )a lna > (cosx-cosy )a lna > (cosxsinξ cosy )a lna 。
88
周刊 2009年第25期 ○ 数学教学与研究 例 1 : 若 0<y<x , 及 p>1 , 求证 :py (x-y )<x -y <px (x-y )。 证明 :令 f(t)=t ,显然 f(t)=t 在 [y,x]上满足拉格朗日中值定
p-1 f(x)-f(y) x -y 理的条件 ,于是有 =f′(ξ)(0<y<ξ<x),即 =pξ 。 x-y x-y p p p p p-1 p p p-1
分析 : 看到有
p p 1 1 , 考虑当 x= 时 ,x + (1-x ) =0 。 2 2 p p
证明 : 设 f (x )=x + (1-x ) ,x∈ [0 ,1 ], 则 f′ (x )=px -p (1-x ) 。 令 f′ (x )=0 , 得 x= 又因为 f (
p-1 p-1
因为 0<y<ξ<x ,p-1>0 , 所以 y <ξ <x 。 故 :py (x-y )<x -y <px (x-y )。 例 2 : 设 a>e Hale Waihona Puke Baidu0<x<y<
Δx→0
Δx
数 f (z ) 在点 z 的导数 , 记为 f′ (z )。 在讲解时 , 注意新旧知识的对 比 , 这样 , 既复习了旧知识 , 又为顺利接受新知识打开了大门 。 ( 二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把一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 举出实例来刺激学生的学习 兴趣 。 例如 : 单连域 、 多连域的概念 : 一个区域 B , 如果在其中任 作一条简单闭曲线 , 而曲线的内部总属于 B , 就称为单连域 。 一 个区域如果不是单连域就称为多连域 。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 两个抽象的概念 , 可以举一个这样的例子 : 单连域好比一张完 整无缺的报纸 , 而多连域则好比是这张报纸被剪了若干个洞 。 这样 , 学生会很轻松地理解这两个概念 。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所授内容特点介绍一些数学 史 。 数学理论的演变过程是一个让人很感兴趣的历史 , 从中可 以再现数学大师们的思考问题的方式 , 看到他们是如何探索 真理的 , 从而启发学生怎样去思考问题 。 ( 三 ) 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 《复 变 函 数 》作 为 《数 学 分 析 》在 复 数 域 的 延 拓 ,在 知 识 结 构 、理 论 体 系 、研 究 方 法 等 方 面 ,二 者 都 紧 密 相 关 。 学 生 经 过 《 数学分析 》 的完整学习 , 方可具备相当扎实的函数论知识 , 并
命题得证 。
x
x
y
ξ
1 )= (p>1 ),f (0 )=1 ,f (1 )=1 , p-1 2 2 1 故 maxf (x )=1 ,minf (x )= 。 p-1 2 p p 1 所以 ≤x + (1-x ) ≤1 。 p-1 2 4. 利用函数凹凸性证明不等式
运用曲线的凹凸性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思想方法是 :(1 ) 构 造 辅 助 函 数 f (x );(2 ) 判 定 函 数 f (x ) 在 指 定 区 间 上 的 凹 凸 性 ; (3 ) 根据曲线凹凸性的定义 , 导出不等式 。 例 6 : 证明 :
t y x x π , 求证 :a -a > (cosx-cosy )a lna 。 2 p-1 p p p-1
p-1
p-1
p-1
证 明 : 令 f (t )=a ,g (t )=cost , 由 题 设 条 件 知 ,f (t )、g (t ) 在 [x , f (x )-f (y ) y ](0<x<y ) 上 满 足 柯 西 中 值 定 理 的 条 件 , 于 是 有 : = g (x )-g (y )
2
1. 利用微分中值公式证明不等式
中值定理特别是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和柯西中值定理在不 等式的证明中有着重要作用 , 通过对不等式结构的分析 , 构造 某特定区间上的函数 , 满足定理的条件 , 达到证明的目的 。 其 基 本 思 想 是 :(1 ) 根 据 题 目 给 定 的 不 等 式 , 选 取 一 个 适 当 的 辅 助 函 数 f (x ) 和 区 间 [a ,b ];(2 ) 当 函 数 f (x ) 在 区 间 [a ,b ] 上 满 足 中 值 定 理 的 条 件 , 利 用 中 值 公 式 ;(3 ) 利 用 得 到 的 公 式 结 合 题 设条件 , 对写出的公式进行适当的变化 , 得到所证不等式 。 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 。 因此 , 依据自主探索学习的基本理论 , 结合目前的教学现状 , 在复变函数教学中教师可适合安排一 定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 , 以便收到更好的教 学效果 , 同时也便于不断提高学生自主探究 、 自我建构知识的 能力 。 例如 ,“ 复数 ” 这节的内容大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都学 过 ,“ 复平面上的点集 ” 的内容与数学分析中平面点集的内容 几 乎 是 一 样 的 ,再 讲 这 些 内 容 ,既 浪 费 时 间 ,学 生 听 起 来 也 不 会感兴趣 。 如果让学生自学 , 然后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去 讨 论 ,去 思 考 ,他 们 会 更 集 中 精 力 去 钻 研 ,从 而 收 到 更 好 的 学 习效果 , 并不断地提高自学能力 。 在 课 堂 上 我 们 应 坚 持 “教 师 是 主 导 ,学 生 是 主 体 ”的 教 学 原 则 ,让 学 生 在 教 师 帮 助 下 逐 渐 消 化 、理 解 知 识 ,引 导 学 生 对 所学知识进行概括与总结 , 培养学生驾驭知识的能力 , 让学生 将知识不断地经过自己头脑的分析 、 综合变成自己可以运用 自如的知识体系 。 教师可以利用章节的小结 、 习题课等形式训 练学生对同一问题从不同的路径和方向去思考 ,多角度多方向 去 观 察 ,尽 量 探 索 出 多 种 解 法 ,让 学 生 变 “被 动 学 习 ”为 “主 动 学 习 ”, 从 而 掌 握 学 习 的 主 动 性 , 并 逐 步 培 养 学 生 一 定 的 自 学 能力和提出问题 、 分析问题 、 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 三 、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复变函数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摸索的开发过程 , 教师 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背景 , 在此基础上教学手段的多样 化 , 教学内容的兴趣化 , 以及教学器材的现代化都是提高教学 效果的手段 。 只有充分调动教师的聪明才智 、 调动广大学生的 积极性和创造性 , 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 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把教书和育人融为一体 。 教师首先要 以 身 作 则 ,为 人 师 表 ,在 教 学 中 认 真 处 理 好 每 一 个 问 题 ,认 真 回答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 在把握好接受性的原则下 , 对疑 难问题不回避 , 以严谨治学的精神影响学生 , 培养学生勤奋读 书 、 刻苦钻研 、 理论联系实际 、 求实严谨的学风 。 其次对学生要 严格要求 , 对于学生在学习中暴露出的一些不正确思想和做 法 ,要 及 时 指 出 ,正 确 引 导 ,把 学 生 的 注 意 力 和 精 力 引 导 到 学 习功课上来 。 只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任何学习上 的困难都可以克服 , 复变函数的教学质量就可以得到提高 。 参考文献 : [1 ] 钟玉泉 . 复变函数 . 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4.3. [2 ] 姜 淑 珍 . 关 于 复 变 函 数 论 教 学 方 法 的 思 考 [J ]. 长 春 师 范学院学报 ,2004 ,(2 ). [3 ] 姜 涛 . 改 革 高 师 数 学 教 育 培 养 创 新 人 才 [J ]. 数 学 教 育 学报 ,2000 ,(1 ). [4 ] 杨 春 宏 . 高 师 数 学 专 业 课 程 体 系 分 析 与 探 索 [J ]. 数 学 教育学报 ,2000 ,(2 ).
(n ) (n ) (n ) (n ) (n ) (n ) (k ) (k )
∈ ∈
x+y 2
n
n
1 。 2 1
2. 利用函数单调性证明不等式
函数不等式是判断函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 基于这种思想 , 可以利用函数单调性证明不等式 。 其基本思想是 :(1 ) 将不等 式 两 边 的 函 数 移 到 同 一 端 , 并 作 辅 助 函 数 f (x );(2 ) 利 用 函 数 f (x ) 一阶导数的符号判断函数在所给区间上的单调性 ;(3 ) 根 据函数 f (x ) 的单调性 , 得到所求不等式 。 例 3 : 证明定理 : 设 (1 ) 函数 φ (x ) 及 ψ (x ) 可微分 n 次 ; (2 )φ (x0 )=ψ (x0 ),(k=0 ,1 ,2 ,…,n-1 ); (3 ) 当时 x>x0 ,φ (x )=ψ (x )。 则当 x>x0 时 , 有不等式 φ (x )>ψ (x )。 证 明 : 设 F (x ) =φ (x ) -ψ (x ), 则 由 于 φ
○ 数学教学与研究 2009年第25期
周刊
高等数学中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张 昊
215200 )
( 南京邮电大学 吴江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课部 , 江苏 吴江 摘 要 : 不等式的证明在高等数学通用教材中较多 , 本文 就不等式的证明归纳出了一些方法和基本思路 。 关键词 : 高等教学 不等式证明 基本方法 不 等 式 证 明 是 高 等 数 学 中 的 常 见 问 题 ,在 各 类 考 试 中 经 常出现 。 证明不等式没有固定的模式 , 证法因题而异 , 灵活多 变 , 技巧性强 , 因此不等式证明题历来是学生最感到困惑的问 题之一 。 但它也有一些基本的常用方法 。 我们要熟练掌握不等 式的证明技巧 , 就必须了解这些基本方法 。
复数 z=x+iy圳 坐标平面上的点 p (x ,y )。 这样学生会将复数 z 、R 中 的 有 序 实 数 对 (x ,y )、 坐 标 平 面 上 的 点 p (x ,y ) 视 为 同 义 语 ,
2
把复数集 、 平面点集 、 二维空间 R 的子集看成一回事 。 由 z 圮 (x ,y ), 复 变 函 数 f (z ) 可 看 成 关 于 x 和 y 的 函 数 , 其 极 限定义可与实二元函数的极限定义比较 , 而实二元函数又是 在 多 元 微 分 学 中 讲 过 ,学 生 较 为 熟 悉 ,这 样 进 行 比 较 ,可 加 深 学生对复变函数极限念的进一步认识和理解 。 通过比较 , 可以发现复变函数的极限定义与实二元函数 极限定义相似成分较之实一元函数要多一些 , 似乎完全相似 , 不同的地方主要是一个复变函数确定两个实二元函数 , 复变 函数的极限存在与否取决于两个实二元函数极限的存在与 否 。 两个实二元函数的极限都存在才称复变函数的极限存在 。 2. 导数概念的类比 在微分学中 , 对一元函数的导数是这样定义的 : 设函数 y= f (x ) 在点 x0 的某一邻域内有定义 ( 包括 x0 点 ), 当自变量 x 在 x0 处 有增量 Δx 时 , 相应的 , 函数有增量 ,Δy=f (x0+Δx )-f (x0 ), 当 Δx→
0 时 , 比值的极限 lim
f (x0+Δx )-f (x0 ) Δx
Δx→0
存在 , 称 此 极 限 为 函 数 y=f
(x ) 在 x0 处的导数 , 记为 f′ (x0 )。 复变函数的导数定义为 : 设函数 w=f (z ) 在区域 D 内有定义 , 给自变量 z∈D 以增量 Δz=Δx+iΔy , 相 应 的 , 函 数 有 增 量 Δw=f (z+Δz ) -f (z ), 如 果 当 Δz 以 任 何 方 式 趋 f (x0+Δx )-f (x0 ) 存在 , 称此极限为函 近于零时 , 比值的极限 l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