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生活中的水讲义一
八年级上册水循环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水循环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6413d0e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d4.png)
八年级上册水循环知识点水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而水的循环则是水能够持续存在于地球上的重要环节。
在八年级上册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水循环的知识点,下面就来一起回顾一下吧。
一、水循环概述水循环,也被称为水循环系统或水循环过程,是指水在地球大气圈、地表和地下之间持续不断的循环运动。
水循环可以分为四个主要的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地表径流。
二、水循环的四个过程1. 蒸发蒸发是指水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主要发生在水体表面。
蒸发的速度受到温度、湿度、风速和气体密度等因素的影响。
2. 凝结凝结是指水从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通常发生在大气中的云层中。
当水蒸气遇到较低温度时,会凝结成云、雾或露水。
3. 降水降水指的是云中的水滴或冰晶从云层中下降到地面的过程,包括雨、雪、霰、冰雹等形式。
降水主要受到气压、温度、湿度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4. 地表径流地表径流是指经过降水和蒸发之后,水在地表流动的现象。
它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地下涌泉等水体,以及山洪、洪水等水文地质灾害。
三、水循环的意义水循环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提供了优质的水资源,维持着地球上的生态平衡和环境稳定。
水循环对于植物和动物的生存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必要的水资源。
四、水循环的调控水循环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例如气候变化、地球自转、地球的形状和地形等。
同时,人类的活动也对水循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例如过度开采地下水、污染水体、砍伐森林等活动都会影响到水循环。
因此,合理地管理和调控水资源,建立健全的水循环系统至关重要。
总之,水循环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生态系统,它对于地球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希望我们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更加重视和爱护水资源,合理地管理和调控水循环系统,为人类的未来创造美好的环境和生活条件。
八年级上册中国河流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中国河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2ebbfe6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51.png)
八年级上册中国河流知识点中国河流是中国境内流域面积超过5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总数达到200条以上。
这些河流不仅构成了中国的地理格局,同时也对中国人民的经济发展和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在八年级上册地理课程中,我们对中国河流进行了深入的系统学习,以下是本篇文章对八年级上册《中国河流》的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中国河流的基本情况中国河流依据水系不同,可以分为长江水系、黄河水系、珠江水系、海河水系、黑龙江水系等五大水系。
其中,长江、黄河、珠江、海河是中国四大流域。
长江是世界第三长河,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珠江是中国第三大河流,海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区。
第二部分:中国河流的地理位置和河道特征中国河流贯穿全国各省市,地理位置广泛。
在八年级上册地理学习中,我们重点学习了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河流及它们的支流。
例如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青海、四川、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省市;长江发源于青海,流经江苏、上海、湖北、湖南等省市;珠江发源于云南,流经广东、广西等省市。
河道的特征也因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而各不相同,需要我们学习时个别描述。
第三部分:中国河流的水资源中国河流的水资源总体过剩,但在一些河流流域中,存在着一些水资源的问题。
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了一些因水资源短缺造成的环境和人员的问题。
同时,也了解到一些与水相关的重要政策法规,例如《水法》、《水土保持法》等。
第四部分:中国河流对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影响中国河流不仅滋养着中国人的生活,同时也对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例如,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成为中华文明的源头和文化灵魂;长江流域是中国经济重心和生态屏障,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珠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珠江流域也是中国南方重要的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地带。
第五部分:中国河流的保护与治理在学习中国河流的知识点中,我们也了解到了中国针对河流的保护和治理工作。
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和政策,加强河流的环境治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保护河流的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等。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知识点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1c8891c90c69ec3d5bb758b.png)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复习知识点第一章生活中的水第一节水在哪里1.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3.水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5.水的循环: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地表径流⑤下渗(地下径流)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①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②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第二节水的组成1.水的电解电极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正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 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极的2倍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实验结论: 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2.、水的重要性质颜色无色沸点100℃气味无味凝固点0℃状态常温常压下液态水的异常现象4℃时密度最大,结冰后体积膨胀,冰浮在水面上第三节水的密度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
密度的大小只由材料决定。
(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2.密度的公式:ρ = m / v(公式变形:m=ρv v=m / ρ)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m³或cm³)水银的密度为13.6×10³千克/m³,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m³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³千克。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全面)上课讲义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全面)上课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e77f90d4172ded630b1cb6f2.png)
一、知识结构 12病毒 3、微生物 细菌 真菌知识点归纳动物(第五单元第一章至第三章) 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第一节 水中生活的动物---鱼1、运动器官:尾鳍——控制并保持前进方向)胸鳍和腹鳍——保持平衡尾部和躯干——产生前进的动力2、呼吸器官:鳃,鳃丝(内布满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口与鳃盖交替张合。
3、 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来取食和避敌。
②用鳃在水中呼吸。
(08中考)4、鱼离不开水的原因:呼吸器官是鳃,鳃丝在水中时能展开来,离开了水就不能展开,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死亡。
5、模拟实验:科学研究过程中,在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就可以用模仿实验某一对象制作模型,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某些条件来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就叫模拟实验。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1、陆地环境特点与陆生动物对环境的适应:(08中考)(1)气候干燥→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如角质的鳞或甲,昆虫有外骨骼.(2)缺少水的浮力→具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
(3)气态氧供呼吸→具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呼吸器官,如气管和肺 (蚯蚓例外,靠体表呼吸) (4)昼夜温差大,环境变化复杂→有发达的感官和神经系统,对多变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2、环节动物(1)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叫环节动物,如蚯蚓、沙蚕、水蛭。
(2)蚯蚓:生活环境:蚯蚓生活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昼伏夜出。
食性:枯枝落叶、垃圾 运 动: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呼 吸: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黏液溶解氧气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到达蚯蚓全身。
(07、09中考) 3、哺乳动物:(1)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
如兔、大熊猫(07、08中考)藻类 如水绵无种子 苔藓 如地钱 孢子植物植物的分类 蕨类 如肾蕨裸子植物 如油松、银杏 被子植物 玉米、向日葵 有种子种子植物注:(1)对动物的分类,除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 (2)细菌真菌等的分类也是根据它们的形态结构特征进行腔肠动物:珊瑚软体动物:河蚌环节动物:蚯蚓节肢动物:蜘蛛 鱼类 两栖类:大鲵有脊柱 爬行类:龟鸟类 哺乳类无脊柱 动物的分类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呼吸:用肺呼吸;循环:心脏有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体腔:有膈分为胸腔和腹腔,膈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
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讲义
![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2963e576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c6.png)
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讲义目录1. 概述2. 第一章:物质的分类和性质3. 第二章:纯净的水4. 第三章:常见气体及其性质5. 第四章:金属与非金属6. 第五章:燃烧与反应7. 第六章:化学式与化合价概述本讲义是根据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编写的同步讲义。
它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教材内容。
本讲义分为六章,覆盖了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纯净的水、常见气体及其性质、金属与非金属、燃烧与反应以及化学式与化合价等主题。
第一章: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第一章介绍了物质的分类方法和物质的性质。
它涵盖了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并介绍了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其分类。
第二章:纯净的水第二章主要讲解了水的纯净化与净化方法。
它介绍了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纯净水的重要性和净化水的方法。
第三章:常见气体及其性质第三章重点介绍了常见气体的性质、提取方法和应用。
它包括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性质及其用途。
第四章:金属与非金属第四章讲解了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别、特性和应用。
它涵盖了金属的常见性质和用途,以及非金属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第五章:燃烧与反应第五章主要介绍了燃烧和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它涵盖了燃烧的条件、化学反应的种类和方程式。
第六章:化学式与化合价第六章讲解了化学式的表示方法和化合价的计算。
它涵盖了元素符号、化学式的书写规则以及化合价的确定方法。
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讲义》的简要内容概述。
希望这份讲义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谢谢!。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复习提纲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f92d1882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61.png)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复习提纲同学们!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的知识可是咱们探索生物奇妙世界的新起点哦,现在就跟着我一起来梳理梳理这一章的重点内容,把它们牢牢装进咱们的小脑袋瓜里吧!首先呀,咱们得知道动物的主要类群都有哪些。
这就好比是认识不同的“生物家族”,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呢。
先说说腔肠动物吧,它们就像是一群住在“房子”里的小家伙,身体呈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
比如说水母,那透明的身体在水里飘飘悠悠的,就像一把把小伞。
还有水螅,它们附着在水草上,就像一群站岗的小卫士,用触手捕捉食物。
扁形动物呢,身体是两侧对称的,有口无肛门。
像涡虫,扁扁的像一片树叶,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动。
还有绦虫,这可有点讨厌啦,它会寄生在其他动物体内,吸人家的营养。
接下来是线形动物,它们身体细长,呈圆柱形,有口有肛门。
蛔虫就是线形动物的代表,它住在人的肠道里,要是不注意卫生,它就可能会在咱们肚子里捣乱哦。
环节动物就比较有趣啦,它们的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
蚯蚓就是大家熟悉的环节动物,它就像一个勤劳的小农夫,在土里钻来钻去,松松土。
还有沙蚕,长得像一条条小虫子,在海边的沙滩上也能找到它们的身影。
软体动物呢,大多有贝壳保护自己,身体柔软。
像蜗牛,背着它那重重的壳,就像一个小房子,走到哪儿都带着。
还有乌贼,这家伙可是个“喷水高手”,遇到危险就喷出墨汁,然后趁机逃跑。
节肢动物可是动物界的“大家族”啦,它们的身体分部,足和触角分节,体表有外骨骼。
昆虫就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像蜜蜂、蝴蝶,它们五彩斑斓的,特别漂亮。
还有螃蟹、蜘蛛,它们也都是节肢动物。
鱼类是生活在水中的脊椎动物,它们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各种各样的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构成了美丽的水下世界。
两栖动物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能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青蛙就是典型的两栖动物,夏天的时候,它们总是“呱呱呱”地叫个不停。
八年级上册水资源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水资源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d5b272b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d7.png)
八年级上册水资源知识点在我们的生活中,水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饮水、洗澡、做饭、种植等等,都需要用到水。
但是,随着人类的发展和城市的扩张,水资源日益减少,所以我们必须节约水资源。
以下是八年级上册中学到的水资源知识点。
1. 什么是水资源?水资源是指能够供人们使用的水,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等。
水资源的组成成分和数量因地区、气候、季节、岩石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2. 水资源的特点水资源的特点是不可再生性、地域性和变异性。
不可再生性意味着用一滴就少一滴,一旦消耗,就无法再生。
地域性意味着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分布不同。
变异性意味着雨季和旱季、不同地区、不同年份的水资源不同。
3. 水的循环水的循环是指水在自然界中不断的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渗透等环节。
水的循环是地球上的一个自然系统,保证了水的可持续使用。
4.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非常重要,可以采取“增加水资源、节约用水、保护水源地”的措施。
增加水资源可以通过改善自然环境,增加降水量,开发非传统水源等。
节约用水可以通过改变人们的习惯、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利用效率等。
保护水源地可以通过加强水源地保护、完善水资源评价、制定水质保护标准等。
5. 水污染及其防治水的污染是指生活废水、工业污水、农业废水等排放到自然水体中,导致水质下降,影响水资源的利用价值和安全。
要防止水污染,可以加强水资源管理,控制污染源,开展科技开发,推行节约用水和减量化排放等。
6. 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保护水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方面的基础。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均衡发展和应对水资源变化等措施。
总之,八年级上册学习的水资源知识点非常重要,学好这些知识也是我们为未来的生活和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制定科学的水资源政策,实现可持续发展。
八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八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c662d04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5a.png)
八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科学是一门充满奥秘和探索的学科,八年级上册的科学知识为我们打开了认识世界的新窗口。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丰富多彩的知识世界。
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水是生命之源,我们首先来了解水的性质。
水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水的密度在4℃时最大,为1 克/立方厘米。
水的沸点是 100℃,凝固点是 0℃。
水的三态变化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固态的冰受热会融化成液态的水,液态的水受热会汽化成气态的水蒸气,而水蒸气遇冷又会液化成水,水遇冷还会凝固成冰。
水的电解实验让我们知道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其化学方程式为:2H₂O 通电 2H₂↑ + O₂↑。
溶液也是这一章的重点。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
例如,食盐溶解在水中,食盐就是溶质,水就是溶剂。
溶液的浓度可以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来表示。
第二章:天气与气候天气和气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谈论的话题。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大气的状况,如阴晴、风雨、冷热等;气候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平均状况。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一般来说,纬度越低,气温越高;沿海地区气候较为湿润,内陆地区气候较为干燥;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天气预报中的各种符号和数据都有其特定的含义,我们要学会读懂天气预报,以便更好地安排生活和出行。
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会受到环境因素的调节。
例如,向日葵会随着太阳转动,这是植物的向光性;植物的根会向地生长,茎会背地生长,这是植物的向地性和背地性。
人的生命活动也有复杂的调节机制。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共同调节着人体的生命活动。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比如膝跳反射;条件反射是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比如望梅止渴。
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
常见的激素有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等。
1第一章(水的密度)讲义
![1第一章(水的密度)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4098848b89eb172ded63b7fa.png)
只 要 努 力 就 会 成 功 , 加 油 ! ① 学员姓名: 辅导课目:科学 年级:八年级 学科教师:汪老师授课日期及时段课 题 第一章《生活中的水》——水的密度学习目标1、知道如何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2、知道密度与体积、质量之间的关系教学内容 第一章《生活中的水》——水的密度一、密 度1、定义: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2、公式:密度 = 体积质量 即ρ=V m3、密度的单位:千克/米3(Kg/m 3),克/厘米3(g/cm 3)4、密度单位的读法:千克/米3 读作:“千克每立方米;克/厘米3读作:“克每立方厘米”5、密度单位的换算关系:1g/cm 3 = 103kg/m 3, 1kg/m 3 = 10-3g/cm 36、密度的含义:① 每种物质都有它一定的密度,对同种物质来说,它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两者的比值是一个定值 同种物质的密度与质量、体积的大小无关,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② 不同的物质,其密度一般不同. ③ 密度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质的状态也有关.7、一些常见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密度见教材 注意:查密度表可知(1)铜、铁、铝的密度大小关系为ρ铜>ρ铁 >ρ铝还要知道水,酒精,各种油,酱油,海水相互之间的密度比较(2)水的密度为1.0×103㎏/m 3,那么一桶水的密度是1.0×103㎏/m 3,一滴水的密度是1.0×103㎏/m 3,冰的密度为0.9×103㎏/m 3,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3)固体中金属的密度大,水银虽然是液体但它是金属,所以密度也大,气体的密度小.8、密度的物理意义:水的密度为1.0×103㎏/m 3,它表示每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是1.0×103㎏【例题】:1、铅的密度是11.3 ×103千克/米3, 它所表示的意义是( )A. 每立方米铅的密度为11.3×103千克B. 每立方米铅的质量为11.3 ×103千克/米C. 每立方米铅的质量为11.3×103千克D. 每千克铅的体积为11.3 ×103米3只 要 努 力 就 会 成 功 , 加 油 ! ②【练习】:【09台州期末】甲物质密度为2.5t/m 3,乙物质密度为2.5kg/dm 3,丙物质密度为2.5g/cm 3,丁物质的密度为250kg/m 3。
八年级自然科学上册 第一章 第一单元 水在哪里浙江版
![八年级自然科学上册 第一章 第一单元 水在哪里浙江版](https://img.taocdn.com/s3/m/b67154f31eb91a37f1115cd7.png)
八年级自然科学第一章第一单元水在哪里浙江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一章生活中的水第一单元水在哪里二. 重点、难点:1. 水的分布2. 水的重要性3. 水循环【教学过程】1. 水的分布水能以气态、固态和液态等三种基本形态存在于自然界之中,分布极其广泛。
在水圈内,大部分水以液态形式存在,如海洋、地下水、地表水(湖泊、河流)和一切动植物体内存在的生物水等,少部分以水汽形式存在于大气中形成大气水,还有一部分以冰雪等固态形式存在于地球的南北极和陆地的高山上。
地球上的水量是极其丰富的,其总储水量约为13.86亿立方千米,但我们必须注意到,水圈内水量的分布是十分不均匀的,大部分水储存在低洼的海洋中,占96.54%,而且97.47%(分布于海洋、地下水和湖泊水中)为咸水,淡水仅占总水量的2.53%,且主要分布在冰川与永久积雪(占68.70%)和地下(占30.36%)之中。
如果考虑现有的经济、技术能力,扣除无法取用的冰川和高山顶上的冰雪储量,理论上可以开发利用的淡水不到地球总水量1%,实际上,人类可以利用的淡水量远低于此理论值,主要是因为在总降水量中,有些是落在无人居住的地区如南极洲,或者降水集中于很短的时间内,由于缺乏有效的水利工程措施,很快地流入海洋之中。
由此可见,尽管地球上的水是取之不尽的,但适合饮用的淡水水源则是十分有限的。
2. 水的重要性水是自然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地球上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发展、变化都和水的存在有关。
水和热的结合,可以成为控制一个地区基本自然环境特征的主导因素,水和热的不同组合,形成了地球上丰富多彩的气候类型和自然景观。
水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生命依赖于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水,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更是每时每刻都需要水。
3. 水循环地球上的水并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存在着明显的水循环现象。
根据循环的过程,水循环可以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两种基本形式。
八年级科学水的组成
![八年级科学水的组成](https://img.taocdn.com/s3/m/b6ebd035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18.png)
加强水源地保护,防止水源污染,保证水质安全。
生态修复
恢复水域生态平衡,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促进水资源的自然修复。
水污染源及影响
工业废水生活Biblioteka 水农业污染固体废弃物
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 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严重污染水质。
生活垃圾、洗涤剂等污水 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
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农药、化肥等农业残留 物随雨水流入河流湖泊,
对水体造成污染。
固体废弃物堆放和处理 不当,导致有毒有害物
质渗漏,污染水源。
水污染防治措施
01
02
03
04
立法监管
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加强水 质监测和执法力度,严惩违法
排污行为。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建设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 对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和排放。
生态治理
采用生态工程和生物治理技术 ,对水体进行生态修复和治理
水的状态
纯净水
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清澈 透明。
硬水
含有较多钙、镁离子的水,常呈黄 色或棕色。
软水
含有较少或不含钙、镁离子的水。
水的颜色、气味、味道
颜色
纯净的水是无色的。但因为水中可能含 有矿物质和微生物,水的颜色可能会有 所变化,如黄色、棕色、绿色等。
气味
味道
纯净的水是没有味道的。如果水中有 矿物质或者受到污染,可能会带有苦 味、咸味、甜味等味道。
八年级科学水的组成
contents
目录
• 水的物理性质 • 水的化学组成 • 水的化学反应 • 水的应用 • 水的保护与污染防治
01 水的物理性质
水的形态
01
02
03
2022年初中科学同步讲义(浙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1章 第2节 水的组成(学生版)
![2022年初中科学同步讲义(浙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1章 第2节 水的组成(学生版)](https://img.taocdn.com/s3/m/3527e037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5b.png)
第2节 水的组成课程标准课标解读 1.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了解产物的检验方法。
2.知道水的组成,了解水分子构成。
解读1: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和水的组成是中考命题的重点,常见题型为填空题、解答题,难度较小 解读2:围绕水的状态变化考查水的性质及水分子的基本性质是中考的另-重点内容, 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难度较小。
知识点01 水的电解实验仪器水电解器、直流电源 实验药品 水、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若无电解水的装置,可按右图所示自制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实验操作 在电解器玻璃管里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现象,经过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现象 ①通电后,电极上产生气泡,正极产生气泡的速率慢,负极产生气泡的速率快;②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正极与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即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中气体的体积约为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气体的体积的2倍(可巧记为:正氧负氢1比2)气体的检验 正极: ;负极: 文字表达式 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所以目标导航知识精讲【能力拓展】①电解水时通的是。
②电解水时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
③“正氧负氢1比2”是指气体,而非质量比。
④水是由组成的,不能认为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⑤电解水时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大于2:1的原因有:A.B.【即学即练1】(2021奉化期末)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前A,B两管内要装满水B.A,B管内收集到气体的质量比约为2:1C.A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该实验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即学即练2】(2020八上·余姚期中)下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1)在图中的电源上A是________极(填“正”或“负”)。
(2)试管1与试管2 中气体体积比为________。
(3)怎么检验试管2 中气体________。
(4)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
2020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暑假培优讲义 第1讲:浮力知识的运用(含答案)
![2020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暑假培优讲义 第1讲:浮力知识的运用(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54498bb4daa58da1114a1e.png)
浮力知识的运用【复习回顾】1.水的分布: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覆盖了地球大约71%的表面。
陆地淡水尽管只占总水量的2.53%,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淡水以及浅层地下水。
2.水循环(1)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水的物理属性,即水随着温度的不同,会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出现。
(2)导致水循环的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3)水循环:<1>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2>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3.电解水12实验结论:氢气中的氢和氧气中的氧是从水中产生的,所以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4.浮力的概念: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5.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施力物体:液(气)体6.浮力的计算:(1)浮力产生的原因:液(气)体对物体上下表面都有压力,浮力是上下表面的压力差(F 浮=F 下-F 上)。
(2)示重差法测浮力:物体在空气中的重与物体在液体中的重的差值等于浮力。
即F 浮=G 空-G 液。
(3)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表达式:F 浮 = G 排液= m 排g = ρ液gV 排液(4)沉浮条件法:物体漂浮或悬浮时:F 浮=G 物7.物体的浮沉条件(1)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状态分为“两动”——上浮、下沉;“三静”——漂浮、悬浮、沉底。
根据物体处于受力平衡或非平衡状态,可得出相应的受力分析。
(2)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两个力的作用。
这两个力的相对大小决定了物体是上浮、悬浮还是下沉。
(如图物体为实心物体)上浮 漂浮 悬浮 下沉示意图F 浮与G 物F 浮〉G 物 F 浮=G 物 F 浮=G 物 F 浮<G 物 ρ液与ρ物ρ液〉ρ物 ρ液=ρ物 ρ液=ρ物 ρ液<ρ物 8.怎样判断物体的浮沉及浮沉的应用气体体积 体积比 检验气体 是什么气体 正极 少 负极正极V V =21 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氧气 负极 多 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氢气 特别提醒: ①物体沉底时:G 物 = F 支 + F 浮 (物体与底面之间相互有力的作用,非悬浮)②沉入底部,且底部与水底“紧密接触”“缝合”的柱体,不受浮力,反而受到液体产生的向下的压力。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归纳完美版1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归纳完美版1](https://img.taocdn.com/s3/m/32047ea3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40.png)
八年级生物上学期学问点复习姓名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一、水中生活的动物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按生活环境分为陆地生活动物、水中生活动物和空中生活动物。
2、水生动物最常见的是鱼,此外,还有①腔肠动物,如海葵、珊瑚虫;②软体动物,如乌贼、章鱼;③甲壳动物,如虾、蟹;④海豚(哺乳动物)、龟(爬行动物)等其他水生动物。
3、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靠游泳来获得食物和防卫敌害。
②能在水中呼吸。
4、四大家鱼是: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5、鱼是较低等的脊椎动物。
6、鱼的外形呈梭形,可削减游泳阻力,适于游泳。
鱼体分三大局部:头部、躯干部和尾部。
7、鱼在游泳时主要靠身体躯干部和尾鳍的左右摇摆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它鱼鳍起协助作用。
鱼在运动时,胸鳍和腹鳍都有维持平衡的作用,尾鳍有确定运动方向的作用。
8、鱼的呼吸器官是鳃,而鳃中有很多的鳃丝,鳃丝在水中时能绽开来,分开了水就不能绽开,就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死亡。
这是雨离不开水的主要缘由。
9、鱼鳃为鲜红色,因为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鳃丝既多又细,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水的接触面积,促进血液和外界进展气体交换。
10、水由鱼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鳃孔)流出。
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鳃丝的毛细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氧气的含量削减,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
11、鱼类的主要特征有:适于水中生活;体表被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摇摆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2、模拟试验:科学探讨过程中,在难以干脆用探讨对象做试验时,就可以用仿照试验某一对象制作模型,用模型来做试验,或者仿照某些条件来进展试验,这样的试验就叫模拟试验。
13、海葵、海蜇、珊瑚虫等动物的构造简洁,它们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
这些动物称为腔肠动物。
水的组成(讲义)
![水的组成(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dbd98b48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63.png)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水的组成【知识点分析】一.电解水的实验及结论1.实验前滴加氢氧化钠或者硫酸钠溶液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2.实验现象:①电极上产生气泡;②两支玻璃管内液面下降;③两支玻璃管内液面下降的体积比(即产生的两种气体的体积比) V氧气:V氢气=1:2。
气体:①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正极上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该气体是氧气);②用点燃的木条接近负极上产生的气体,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该气体是氢气)。
4.实验结论:①水通直流电能分解成氧气和氢气;②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5.问题分析:通过精确实验测得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大于 2:1,原因是:相同条件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氢气。
6.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约为 1:8。
7.电解水文字表达式:二.水电解过程的微观模型:1.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而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2.水电解过程当中,水分子可以被拆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例题分析】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电解水(装置如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B.电解水时,阳极产生的是氧气,阴极产生的是氢气C.电解水时,产生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1:2D.电解水反应的条件是”电解”【答案】B【解析】A 、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变,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由水分子构成,选项错误;B 、电解水时,阳极产生的是氧气,阴极产生的是氢气,选项正确;C 、电解水时,产生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选项错误;D 、电解水反应的条件是通直流电,选项错误,故选B 。
2.在《水的电解》实验中,制得氢气的体积为10厘米3,则生成的氧气的体积为( )A .20厘米3B .5厘米3C .10厘米3D .2厘米3【答案】B【解析】由于在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如果生成氢气的体积为10厘米3,则生成的氧气的体积为5厘米3,故B 正确。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一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一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7fcd734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85.png)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一章知识点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一章知识点有智慧没知识容易陷入空想,一事无成。
有知识没智慧,就不要抱怨被人当做工具使用,用毕即弃。
要善用智慧来运用知识,以求合理的表现。
下面我给大家共享一些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一章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浏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一章知识1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一)腔肠动物(1)主要特征:生活在水里,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2)代表动物名称:水螅、海蛰、海葵、珊瑚虫等。
(3)水螅的纵切面示意图,书本P5.(4)水螅触手接触到水蚤时,水蚤挣扎几下不动了,为什么?当活动的水蚤碰到水螅触手的刺针时,刺丝立即从刺细胞中弹出,把其中的毒素射向水蚤,使其麻醉,然后触手一起把水蚤送入口中。
(二)扁形动物(1)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2)代表动物名称:涡虫、华枝睾吸虫、血吸虫(水域感染)(中间宿主:钉螺)、绦虫(寄生部位:人体小肠内)(米猪肉:含有猪肉绦虫幼虫的猪肉)。
(3)涡虫构造示意图,P6身体前端呈三角形,背部两侧有一对黑色眼点,只感光,不成像。
涡虫的口位于腹面,口内有一个管状的咽,咽可伸出体外,捕食水中的小动物,食物在肠内消化,从口排出,有口无肛门。
(4)预防血吸虫病:消灭钉螺;强化粪便管理;个体防护(三)线形动物(1)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状;体表有角质层(保护作用);有口有肛门。
(2)代表动物名称:蛔虫、线虫、钩虫是寄生生活;秀丽隐杆线虫是自由生活。
(3)预防蛔虫:注意个人卫生(不喝不干净的生水,生的蔬菜瓜果洗净,饭前便后洗手);严格管理粪便(不随地大小便,粪便要处理后做肥料)(四)环节动物(1)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状,由很多相互类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2)代表动物名称:蚯蚓、水蛭、沙蚕等(3)蚯蚓的外部形态:长圆柱形,身体分节(使身体更灵敏),体表有黏液,腹部有刚毛,体壁有发达肌肉(4)蚯蚓的运动:刚毛与肌肉配合,肌肉提供运动的动力,刚毛增大与土壤的摩擦力,使蚯蚓能在土壤中钻行。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讲义-5.自然界中的水-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讲义-5.自然界中的水-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da452128fab069dc502201f8.png)
课标定位一、考点突破1. 知道自然界中水的三种状态或形成原因。
2. 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
二、重难点提示不同状态下的水的形成原因。
考点精讲一、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通过蒸发进入大气,进入大气中的水是纯净的水。
大气中的水蒸气冷却通过降水又回到陆地和海洋。
水的这种循环过程不仅是水的气态、液态、固态之间的物态变化,更重要的是使陆地上的淡水不断得到补充。
二、云、雨、雹、雪、雾、露、霜的形成云:陆地和海洋中的水不断蒸发,空中的大量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就液化成极小的水珠或凝华成极小的冰晶,大量的小水珠和小冰晶浮在高空中,就形成了云。
雨: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达到一定的程度,上升的气流无法支持,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冰晶熔化成水珠,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上,就形成了雨。
雪:在冬季,当气温降到0℃以下时,云中的水蒸气凝华为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周围的水蒸气与其接触而结晶,当其所受的重力足够大时,就下落到地面,这就是雪。
雹:夏季气温变化剧烈时,高空中会有冷气团存在,空气中悬浮的小冰晶在冷气团的作用下,凝固成小冰块。
有些小冰块体积较大,下落过程中不能完全熔化成水,这就是冰雹。
雾:在夜间,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较低,如果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较多,气温足够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液化,在空中形成很多小水滴,这就是雾。
露:初秋季节,空气比较潮湿,在夜间温度下降,地面附近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植物枝叶表面放热液化成小水滴,这就是露。
霜:到深秋和初冬季节,晚上气温可降到0℃以下,这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的茎叶上放热凝华成小冰晶,这就是霜。
【推广·引申】地球表面的温度比较高,在大气层中,高度越高气温将越低,大气层以外的真空,温度只有3K左右,故地球表面的水蒸气升高时总会遇冷,若冷空气是0℃以下,则水珠会遇到冰珠便凝固成冰附在冰珠上,越是夏天,地面上的水蒸气越多,上升气流越强,这时云层越厚,因此夏天下冰雹时常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生活中的水讲义一第一节地球上的水一、水的存在水的分布:我们周围的水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海洋、陆地、空气和生物体内。
海洋水:是地球水最主要的部分,约占地球水总量的%陆地淡水:虽然只占总水量的%,但水体的种类非常多,可以为人类提供几乎全部的生活和生产用水。
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2.水的存在形式①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②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液态形式存在,小部分以固态和气态形式存在。
随着温度的改变,水存在的形式也发生改变。
③大气水是水循环中的重要环节。
④生物体内的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水的循环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1.水的循环: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下渗(地下径流)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a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b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蒸发是水循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水循环产生的原因:内因:水的三态变化;外因太阳辐射(动力)地球的引力全球的大气水分交换的周期为10天,更新周期短的地方,水循环比较活跃。
在水循环中水汽输送是最活跃的环境之一。
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平均更新周期三、我国的水资源水体名称更新周期/年大气水—(最快)河水(外流)—湖泊淡水10—100地下水100—1 000海洋水约5 000冰川约10 000(最慢)四、水与生命:1.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2.水的多少,影响着生物的分布生物体的含水量名称含水量一般动物70%~80%水母98%草本植物70%~85%黄瓜95%植物风干种子15%以下3.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4.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人体内食物的消化吸收需要溶于水、营养物质的输送靠血液、代谢产物的排出通过尿液。
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份。
水分进入植物体主要发挥三方面的作用:A.光合作用需要水分。
B.溶解土壤中的有用元素,使之能被植物根系吸收,并承担输送养分的任务。
C.通过叶表面的蒸腾,调节叶表面的温度,避免叶面被太阳光灼伤。
水是生物存在所需的基本物质之一。
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儿童体内的水分含量更是多达体重的4/5,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升水。
【例1】【例2】下列关于水与生命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水与生命密不可分,有水的环境里才可能有生命B.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C.沙漠中的生物体可以离开水,其他生物体都离不开水D.对于人来说,水是至关重要的物质【例3】下列四个地区,水循环比较活跃的是()A.长江、黄河发源地区B.长江中下游地区C.新疆沙漠地区D.南极冰川地区【例4】玉环是严重缺水城市之一,计划从黄岩长潭水库调水到玉环,从而缓解玉环供水严重不足的问题。
从黄岩长潭水库调水到玉环改变了水循环的()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和地下径流【例5】下列有关地球上水的分析中错误的是()A.可以利用液化的方法证明空气中也含有水B.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C.长江、黄河发源地区的水循环比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的水循环要活跃D.海洋水是地球水的最主要部分【例6】地下水被过度开采将造成地面沉降,严重破坏自然资源,这将会改变水循环环节中的()A.蒸发B.水汽输送C.地下径流D.降水【例8】“山水乐山”“水”是乐山不可或缺的城市符号。
爱乐山,就要爱护乐山的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应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活中改变不良的用水习惯,尽可能充分利用每一滴水B.农业生活中改变灌溉方式,变漫灌为喷灌或滴灌,以节约用水C.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应遵循“先净化,后排放”的原则D.采用燃烧氢气的方式生产水,以补充城市饮用水资源的不足第二节水的组成一、水的一些重要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凝固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异常现象无色无味液态100℃0℃水在0℃--4℃具有反常膨胀现象二、水的电解实验电极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正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气体能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极的2倍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反应原理: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例1】图1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图2是电解水生成气体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级分别是电源的极和极.(2)气体B可以用点燃的木条检验,现象是,说明气体B有什么性质.(3)0~4min,甲、乙两个量筒内汇集的气体体积比为100g的水和冰在不同温度下的体积:温度˚C100502010400 ˚C冰体积mL100同质量的水在˚【例2】冬天,带水的自来水管容易浆裂,主要原因是():A 铁管热胀冷缩B 铁管热缩冷胀C 液态水比冰体积大D 冰比液态水体积大【例3】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说明():A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 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C 水里有氢气和氧气D 将氢气和氧气充分混合,就能得到水【例4】如图所示,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与电池负极相连的试管a得到,与电池正极相连的试管b得到,两种气体的体积比是。
用上面得到的结论分析,下图是一定体积的氢气和不同体积的氧气化合成水(液态)的实验数据的关系图(横坐标表示反应前氧气的体积,纵坐标表示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试回答:(1)实线部分表示剩余的气体是(2)虚线部分表示剩余的气体是(3)实线与虚线的交点表示的意义是(4)反应前原有氢气毫升【例5】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整个装置内水的质量将()A.减小B.增大C.不变D.都有可能【例6】电解水的实验,其目的是()A.观察水分解的现象B.研究水分解产物的性质C.探究水分解的条件D.验证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例7】科学家发现在特殊条件下,水能表现出许多有趣的结构和性质。
一定条件下给水施加一个弱电场,常温常压下水结成冰,俗称“热冰”,下图为其模拟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结成“热冰”后温度将升得很高B.上述变化过程中分子间的间隔没有发生变化C.在弱电场下,水分子的运动从无序变为有序D.利用该性质,人们在常温常压下课建成溜冰场第三节 水的浮力一、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 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F 浮 =F 上—F 下(总是竖直向上)【例1】如图所示,两个正方体物块A 、B 分别与容器底部和侧壁紧密接触(即容器壁与物体间无液体),往容器中倒水。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都受浮力B.都不受浮力物块受浮力、B 物块不受浮力 物块不受浮力、B 物块受浮力 二、阿基米德原理1.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F 浮=G 排液=ρ排g v 排注意:(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 (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排取千克/米3,v 排取米3) 2.物体的浮沉条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 和浮力F 浮的大小。
①F 浮<G 下沉 ②F 浮>G 上浮③F 浮=G 悬浮 此时V 排 =V 物 ④F 浮=G 漂浮 此时V 排 < V 物注意: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是动态过程,上浮的物体最终会浮出液面,而处于漂浮状态;下沉的物体最终则会沉到液底处于静止状态。
②漂浮和悬浮时,物体都是受到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F 浮=G (沉到水底时:F 浮+F 支持力=G ) 3.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①当ρ液 >ρ物 时,上浮(最终漂浮) ②当ρ液 < ρ物 时,下沉 ③当ρ液=ρ物 时,悬浮 4. 浮沉条件的应用(1)轮船 ① 因为漂浮时,F 浮=G , 所以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或从河到海,其受到的浮力不变②根据F 浮=ρ排g v 排,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因为F 浮不变,ρ排减小,所以 v 排必增大,即船身稍下沉(2)潜水艇:它的上浮和下沉是通过对水舱的排水和充水而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的(3)密度计:因为F浮=ρ排g v排,液体密度不同,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出水面的时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木球所受的重力、浮力都不变;B. 木球所受的重力不变,浮力变大;C.木球所受的重力、浮力都变小;D.木球所受的重力不变、浮力逐渐变小【例3】一均质的物体悬浮于某种液体中,如果将此物体截成大小不等的两部分,则( )(A)大的下沉,小的上浮(B)大小两部分都下沉(C)大小两部分都上浮(D)大小两部分都悬浮【例4】把一只密度计放在煤油中,液面在密度计的刻线A处,将它放入水中,它浮在水面上,则( )(A)密度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水面在密度计A点的上方(B)密度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水面在密度计A点的下方(C)密度计在水和煤油中受到的浮力相等,水面在密度计A点的上方(D)密度计在水和煤油中受到的浮力相等,水面在密度计A点的下方【例5】将一个铝制空心球用手没入水中,放手后球将()A、上浮B、下沉C、悬浮D、无法确定【例6】一艘轮船从东海驶入长江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轮船受到的浮力不变B、轮船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不变C、轮船排开的液体的体积不变D、轮船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增大物体的浮沉条件:(1)物体下沉:F浮<G物或ρ物> ρ液(2)物体上浮:F浮>G物或ρ物<ρ液(3)物体悬浮:F浮=G物或ρ物= ρ液(4)物体漂浮:F浮=G物或ρ物< ρ液课内练习1.一个盛有盐水的容器中悬浮着一个鸡蛋,容器放在斜面上,如图所示,图上画出了几个力的方向,你认为鸡蛋所受浮力的方向应是()A.F1B.F2C.F3D.F42.某种材料制成的空心球漂浮在甲液体的液面上,但沉于乙液体中,利用这个信息可以得知()A.该材料的密度一定小于甲液体的密度B.该材料的密度一定大于乙液体的密度C.该材料的密度一定等于甲液体的密度D.该材料的密度一定等于乙液体的密度3.如下图左所示,在一个不计重力和厚度的塑料袋中装入大半袋水,用弹簧测力计钩住并将其慢慢浸入水中,直至塑料袋中的水面与容器中的水面相平。
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A.逐渐减小到零B.先减小后增大C.始终保持不变D.逐渐增大4.小杰同学在游玩海底时,观察到鱼嘴里吐出的气泡上升时的情况如上图中所示,对气泡上升时受到的浮力和气泡内气体压强分析正确的是 ( )A.浮力不变,压强不变B.浮力变小,压强变小C.浮力变大,压强变大D.浮力变大,压强变小5.小红同学在一枚铅笔的下端粘上一块橡皮泥,将它分别置于甲、乙两杯液体中观察到静止时的情形如上图右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铅笔在甲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B.铅笔在乙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C.乙杯液体的密度较大D.甲杯液体的密度较大6.取一块金属箔做成中空的桶,它可以漂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如果将此金属箔揉成团,它会沉入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