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设计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设计史
第一章、中国设计艺术的起源——创造魅力
一、玉琮是中国古代世界观和通天行为很好的象征物
二、彩陶最早是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的,它的类型有:1、半坡型,著名器物有—“船型彩陶器”、“人面鱼纹盆”
2、庙底沟型,著名器物有—“蜥蜴纹彩陶瓶”、“人面彩陶瓶”
3、马家窑型,著名器物有—“旋涡纹彩陶瓶”、“舞蹈纹彩陶瓶”
4、半山型
5、马厂型其中行纹(蛙纹)最有特色。
三、双关法,就是利用黑白的相互衬托,使黑与白都各成为主题图案。
四、鸟类巢居,兽类穴居,在比较干燥的北方,最早的居住方式是穴居;巢居干栏式建筑被学术界认为是南方民族最早的建筑之一。
第二章、夏商周礼制性设计艺术——藏礼于器
一、夏、商、周是玉文化核心观念形成的时期。
二、西周时完善并记录了一套制度,严格按等级名分规定,使用不同的玉。三、陶文:大汶口文化尊上的图形文字、河南龙山文化陶器上的刻画文字是目前所知的最原始的汉字。
甲骨文: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迄今为止我们看到的最古老的成系统的文字。
四、我国至晚在商代中期就发明了瓷器。最早的瓷器是青瓷,从青釉瓷(硬釉)发展而来。
五、中国古代青铜的铸造法主要有:块范法、施蜡法。块范法是商周先民最先采用的,是整个青铜器时代应用最广泛的青铜器铸造法。施蜡法:中国古代大多青铜的制造方法。
六、青铜是世界治金铸造史上最早的合金。是红铜加入锡、铅,形成了一种新的合金。
七、青铜器在中国先民夏、商、周这个时期的生活和精神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故我国这个时期可谓是典型的“青铜时代”。
八、商代青铜器分二里岗期和殷墟期,殷墟期是青铜史上第一个高峰期。
饕餮(taotie)纹是商代的主流纹饰。商代青铜的典型代表是: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杜林方鼎、人面纹方鼎。
九、西周三大青铜器是:毛公鼎、散氏盘、虢(guo)季子白盘。
十、青铜器第一个高峰期(殷墟期)的特点是综高肃穆、雄浑疑重、富丽繁缛十一、中国的青铜设计与特殊的礼制文化紧密相关,形成以下特点:1、象物2、繁缛富丽,系统严谨3、纹样狰狞(zhengning)商代青铜艺术鼎盛时期最引人注目的是饕餮纹一类的装饰。还有窃曲纹、环带纹、重环纹、波曲纹。十一、六冕的内容:1、大裘冕上衣会有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六章花纹,下裳绣藻、火、粉米、彝(yi)、黼、黻(fu)、六章花纹。共十二章 2、兖(yn)冕 3、鷩(bi)冕 4、毳(cui)冕5、絺(chi)冕 6、玄冕
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设计艺术特点——钟鸣鼎食。
一、儒家主张文质彬彬即文质兼备的审美观点。儒家思想衍生出强调社会功能、政治功用和人性价值的设计哲学。墨家主张节用、实用的设计、先功能后形式。道家主张大巧若拙、道法自然。
二、《考工记》成书于春秋末年,是我国第一部手工业专著,提出了“天又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食”的观点,较为系统的总结了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这些观念促成了我国设计文化的诸多特性。“法天地”是我国设计发明和完善的一个重要的灵感源。“材有美,工有巧”,我国许多工技都是按材料分类的,《考工记》所列攻木之工,攻皮之工,抟(tuan)埴(zhi)之工,都是按材料不同而分的。
三、春秋战国主要纹饰:蟠螭(chi)纹、蟠虺(hui)蟠螭纹的产生也可以作为标志。
四、春秋青铜器代表:莲鹤方壶、黄子
壶。
战国青铜器代表:水陆攻战铜壶
五、山字纹镜堪称是战国铜镜的典范之
作。雲纹镜铸造方法是施蜡法宴乐鱼
猎图战国中晚期有青铜灯、树形
灯、银首人形灯。
六、施蜡法也俗称“熔模法”
春秋中晚期发展的二次铸
造法,做法是用蜂蜡做成铸
件模型,再用别的耐火材料
填充泥沙和外范,加热烘烤
后,蜡膜全部融化流失使整
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再往
内浇灌溶液,便铸成武器。
七、金银错,又称错金银,
源于镶嵌工艺,其制作方法
是在青铜器的表面凿(zao)
刻成图案浅槽,然后将金银
截成点或线,压入槽内,挫
平即可。
八、深衣制是创始于周代流
行于战国时期的服饰制度。
是将传统的上衣下裳合并
连成一件衣服,实用简化,
蔽体安全,上下分截,然后
缝连一体,由于穿戴时能将
人体的每一部分都遮蔽的
严实,并且每一部分都有着
含义,故为深衣。
九、赵武灵王胡服改革,说
明了这个时代在竞争图强
的背景下,以功能为目标进行服饰改
革。
十、漆器家具的代表作是彩
绘木雕小坐屏-战国
瓦当是建筑材料大量使
用陶制的砖、瓦、瓦当、瓦
钉、下水管道等。制造砖瓦
的历史始于西周。目前考古
所知最早瓦当,是出土于陕
西扶风县陈村的西周瓦当。
第四章、秦汉设计艺术的民族味——天
人合一
一、秦代青铜器典型代表:
铜车马。汉代:马踏飞燕。
二、汉代青铜器典型代表:长信宫灯、
错金傅山炉。西汉时期的未央宫竹节
熏炉
四、汉代是我国铜镜发展的高峰期,其
中最具开创性的是以铭文为主体纹样
的铭文镜。
五、汉代铜镜的典型代表:
铭文镜、透光镜。透光镜是
指将镜面对着日光或其他
光源时,与镜面相对的墙壁
上能映像出镜背文饰或铭
文的字样铜镜。
六、青铜器设计的发展到东
汉为尾声,铜镜发展一直延
续到清,器背铭文因不少是
好诗而被留存下来。
七、自自秦汉时期以来,半
瓦当逐渐被全圆形的瓦当
取代。秦瓦当的纹样中常见
的是风格独特的夔纹。
八、汉代瓦当中,青龙、白
虎、朱雀、玄武“四神”纹
样最常见。
九、画像砖是一种在模子上
雕刻再压制成砖坯制出来
的砖。砖的雕饰始于秦汉时
期,多为雕刻转,表现手法
一般用大块大面的浮雕;六
朝开始,画像砖开始用模制
批量生产。东汉以后画像砖
的艺术走向衰落。
十、西汉时期的服饰实物,
以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西汉
墓出土的最为集中和完整
的素纱禅衣。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艺术
——绚烂纯素
一、陶器和瓷器的区别:
材质不同,陶器用陶土,瓷
器用瓷土。
2、烧制温度不同。陶器较
低,约800度,瓷器较高,
约1200度。
3、物理特性不同,陶制松
脆,有微孔,瓷器质地致密、
坚实、不漏水,敲击有金属
声。到六朝可谓进入“瓷器
时代”而且北齐烧制白瓷、
南——青瓷
二、莲花尊主要见于齐、梁
和魏,早期多用刻画,晚期
用浅浮雕装饰,是佛教与中
国古代灵魂观念结合的产
物。
三、由于受佛教的影响,莲
花忍冬纹的出现标志着从
商周以来,动物纹为主向随
唐以后植物纹为中心的图
案发展。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
“绞缬”(jiaoxie)的印染工
艺,“绞缬”也叫“撮(cuo)缬”、应
用广泛“撮花”“撮晕缬”现代称“扎
染”是一种机械染,先把织物折叠、撮
合,用线捆绑,抽紧、系成小结。然后
浸染,拆去扎线,即出现白色图案。
五、染织的图案类型归纳起
来主要有如下类型:
1、传统的汉式山、云、动
物纹。2、利用图形、方格、
菱形及对称的波状线组成
几何骨格,在几何骨格内填
充动物纹或花叶纹。3、圣
树纹。4、天王化生纹5、
小几何纹、忍冬纹、小朵花
纹
六、裤褶(zhe)基本款式
为上身穿齐滕大袖衣,下身
穿肥管裤,这种衣服的面
料,常用较粗厚的毛布来制
作,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
游牧民族传入。百姓都以宽
衫大袖,褒(bao)衣博带
为尚。
七、纤肖——魏晋南北朝时
期服饰的一种装饰,所谓
“纤”是指一种固定在衣服
下摆部位的饰物,通常以丝
织物制成,其特点是上宽下
尖,下摆截成三角形,并层
层相叠。所谓“肖”指的是
从围裳中伸出来的飘带,由
于飘带拖得比较长,走起路
来如燕飞舞。
八、中国的四大石窟:
1、云冈石窟——建于北魏
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
第十六至二十窟开凿最早,
称“昙曜(tanyao)五窟”。
着袒右肩、斜披袈裟。
2、龙门石窟——建于河南
省安阳市南十三公里伊水
两岸东,莲花洞、古阳、宾
阳洞并称北魏龙门三大窟。
第六章诗意华章——隋唐五代
1、陆羽(茶经)
2、开始于南北朝时期“南青北白”瓷
业布局,到唐代形成较为明显而固定的
局面。
3、越窑青瓷陆羽形容青瓷“类玉”“类
冰”,评价为最完美的瓷器。
邢窑白瓷“类银”“类雪”,“圆似
月魂坠,轻如云破起”
4、绞胎工艺:产生于唐代,至宋代蓬
勃发展,元以后衰亡。
绞胎:通常是用两种不同颜色的瓷土,
分别制成泥色,然后拧在一起,制成新
泥料加工成的陶瓷器,胚体可呈现出两
种瓷泥胶在一起所形成的各种花纹。
5、唐三彩是唐代铅釉陶器的总称。代
表:三彩骆驼载乐俑。
6、唐代是金银器制作的繁荣期,采用
较为先进的吹灰法炼银,提高了银的纯
度和回收率。代表:舞马衔杯银壶
7、铜镜代表:宝相花铭带镜
8、金银平脱:唐代首创,盛唐时期制
作铜器的高级工艺,其做法:采用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