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章列车运行图编制及运输能力利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列车编组辆数 列车编组辆数确定的主要依据是预测的规划年度高 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量,计算公式是: m=pmax/(n高峰p车)
5.车辆定员数 P车=车厢固定乘客座位数+车厢有效站立面积(m2 )×每平方米允许站立人数
6.可用能力 设计能力是一种在理想作业状态下的理论计算能力, 在实际的行车组织中,因为列车运行时分偏离、设 备故障和外界的影响因素带来的城市轨通交通设计 能力损失是客观存在的。实际可利用通过能力达不 到理论计算能力。 实际可用能力=设计能力×高峰发散系数
第四部分
列车运行图编制及运输能力利用
主要内容

列车运行图及分类
运行图编制方法 运行图指标计算

三 四 五
运输能力及计算原理
提高运输能力措施
一、列车运行图及分类
运行图的格式和分类
列车运行图又称时距图(Distance-Time Diagram),是城市轨道交通 系统的综合计划,也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各部门协同工作,维持 全线列车与旅客组织的秩序,保证系统运行安全和旅客服务质量 的前提和基础。 列车运行图规定了各次列车占用区间的次序,列车在区间的运行 时分,在车站的到达、出发或通过时刻,在车站的停站时间和在 折返站的折返时间,以及列车交路和列车出入车辆段时刻等。
2.输送能力加强的措施
(1)修建新线,在既有双线基础上增加线路。 (2)改造线路平、纵断面。 (3)客流量较大的中间站修建侧线。 (4)客流量较大的中间站增减站台,同时也可根据客流需求同步 修建侧线。 (5)使用新型车辆。 (6)改进车辆设计。 (7)采用先进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8)改用移动闭塞。 (9)分割车站区域轨道电路。 (10)采用跨站停车的列车运行组织方式。 (11)加强站台乘客组织。
三、运行图指标计算
(1)全日开行总列车数量; (2)全线运行所需要的列车或动车组数量,可根据运行线周转来统计; (3)旅客输送能力; (4)全日列车总行走公里及每列车/动车组走行公里;车辆走行公里包括载 客里程和空驶里程,其计算方法为:
动车全周转时间 全日营业时间 运用列车数量 全日开行列车对数
2.运行图编制步骤
(1)按要求和编制目标确定编图的注意事项; (2)收集编图资料,对有关问题组织调查研究和试验; (3)对于修改运行图,应分析现行列车运行图完成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 出改进意见; (4)确定全日行车计划; (5)计算所需运用列车数量; (6)计算所需运用列车与草图; (7)征求调度部门、行车和客运部门、车辆部门的意见,对列车运行方案 进行调整; (8)根据列车运行方案画详细的列车运行图、列车运行时刻表和编制说明; (9)对列车运行图的编制质量进行全面的检查,并计算列车运行图的指标; (10)将编制完毕的列车运行图、时刻表和编制说明报有关部门审核批准执 行。
1.列车资料准备
(1)全线各区段分时班次计划 (2)列车最小运行间隔 (3)列车在各区间计划运行时分; (4)列车在各区间站的计划停站时间; (5)列车在折返站/折返线上的折返及停留时间; (6)列车出入车辆段的时间标准; (7)可用列车或动车组数量; (8)换乘站能力及其使用计划; (9)系统开始营业时间和营业结束时间; (10)列车交路计划,指存在长短交路配合时的情况; (11)供电系统作业标准及计划; (12)乘务组工作制度、乘务组数含量及工作时间标准; (13)运行实际统计; (14)沿线设备运用及进路冲突数据。
Hale Waihona Puke Baidu.列车运行图图解原理
a.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距离; b.横线将纵轴按一定比率加以划分,代表车站的中心线 ; 竖线将横轴按一定的时间单位进行等分,代表一昼夜的小 时和分钟 ; c.斜线是列车运行的轨迹,代表列车运行线; d.运行图上列车运行线与车站的交点即表示该列车到达、 出发或通过的时刻。
3.通过能力n的计算 影响通过能力的主要是线路通过能力和折返 能力。 n=min{n线,n折}
线路通过能力是指轨道交通线路在单位时间内(通 常是高峰小时)能够通过的最大列车数。 列车折返能力是指轨道交通折返站在单位时间内 (通常是高峰小时)能够折返的最大列车数。
3.1线路通过能力
在列车追踪运行情况下,计算线路通过能力的一般公式 为: 3600 n线 t间
后 h发 t离去 t出 t反应 t出线 t 站 作业
式中: t 离去 ——列车驶出车站闭塞分区的时间(s); t出作业——办理出折返线调车进路的时间(s), 包括道岔 区段进路解锁延迟、 排列进路和开放调车信号等时间; t 反应 ——车载设备反应时间(s); t 出线 ——列车从折返线至车站出发正线的运行时间(s)。
1.按区间正线数目,分为: a. 单线运行图 b.双线运行图 c.单双线运行图 2.按列车运行速度,分为: a.平行运行图 b.非平行运行图
3.列车运行图分类:
3.按上下行方向列车数目,可分
a.成对运行图 b.不成对运行图
4.按同方向列车运行方式,分为
a.连发运行图 b.追踪运行图
二、运行图编制方法
(5)动车组日均走行公里,即每一动车组平均每日走行的公里数,计算方 全日车辆总走行公里 法为:
动车日均走行公里 全日车辆运用数
(6)动车组全周转时间,即每动车组周转一次的平均时间,计算方法为: (7)技术速度,指不包含停站时间在内的列车在站间平均运行速度; (8)旅行速度,指列车从始发站出发到到达折返站间平均运行速度。
五、提高输送能力措施
1.输送能力加强的途径
(1)线路:包括正线数目,路权是否专用,交叉口的类型和交通 控制方式等; (2)车辆:包括车辆定员数,最高运行速度,加、减速度,车门 数及车门宽度和座椅布置方式等; (3)车站:包括站间距,站台高度和宽度,售检票方式和上下车 区域是否分开等; (4)列车运行控制:包括信联闭类型和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等; (5)运输组织:包括列车间隔时间,列车编组辆数,列车在折返 站停留时间,列车正点率,客流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等。 (6)其他交通:在路权混用和平面交叉时,其他交通量及特点等。
3.折返站折返能力加强措施:
(1)改变折返方式。 (2)折返线的配线形式:增加发车线,混合折返配线,在终点站 修建环形折返线。 (3)改变站台结构。 (4)改变折返站控制方式,压缩进路时间。 (5)在实际运行中,由列车调度员调整发车时间,将一部分列车 提前发向区间,腾出发车线。 (6)调整列车乘务组劳动组织。
(1)图解法
(2)解析法
根据车站折返线的布置,列车折返主要有站前折返、 站后折返、站前与站后混合折返三种方式。 在此仅介绍一种,其他求解类似: 终点站站后折返 站后折返时的作业过程如图所示:
折返列车②进入到达正线、停靠站台(a), 在 规定的 停站时间内乘客下车完毕;按原则上优先使用与出发正 线连接较近的折返线,折返列车②由车站到达正线进入 尽端折返线(b), 折返调车进路可以预办;折返列车 ②在折返线停留规定时间后能够进入出发正线、 停靠站 台(c) 的前提条件是折返列车①已驶出车站闭塞分区, 同时道岔开通出发正线和调车信号开放。显然,在采用 站后尽端线折返时,当折返列车②在折返线规定的停留 时间结束后即能进入下行车站正线,此时折返列车①与 ②之间有最小的折返出发间隔时间,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n线 ——线路在1h内能够通过的最大列车数,列; t间 ——最小列车间隔时间,s。
• t间的确定与列车控制系统和闭塞区间的长度有关。
3.2列车折返能力
3600 n折 t折
式中:n折 ——线路在1h内能够通过的最大列车数,列; t折 ——折返出发间隔时间,s。
3.3折返出发间隔时间的确定方法
四、运输能力及计算原理
1.基本概念 运输能力是通过能力和输送能力的总称。
输送能力:指在一定的车 辆类型、固定设备和行车 组织方法的条件下,按照 现有活动设备的数量、容 量和乘务人员的数量,轨 道交通线路在单位时间内, 所能运送的乘客人数。 通过能力:指在采用一定 的车辆类型和一定的行车 组织方法条件下,轨道交 通线路的各项固定设备在 单位时间内(通常是高峰 小时)所能通过的最大列 车数。
通过能力从固定设备的角度确定线路所能开行的 列车数;输送能力则是从活动设备与行车作业人 员配备的角度确定线路所能运送的乘客人数。
2.输送能力的计算
p nmp车
式中: p ——小时内单向最大输送能力(人); m ——列车编组辆数(辆); n —— 通过能力(列); P 车 ——车辆定员数(人)。
2.运行图的格式
一分格 运行图 二分格 运行图 十分格 运行图 小时格 运行图
一分格运行图 是地铁、轻轨 采用的列车运 行图格式。
二分格运行图 是市郊铁路编 制新图时的列 车运行图格式 。
十分格运行路 日常图是市郊 铁使用的列车 运行图格式。
小时格运行图 是编制旅客列 车方案图、机 车周转图或客 车周转图时采 用的格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