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与实务 吕怀珍 第二版 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统计学原理是一门研究收集、分析、解释和呈现数据的学科,它涉及到许多重要的概念和方法。

下面将以《统计学原理》的期末复习为主题,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基本概念、描述统计学、概率和概率分布、假设检验和置信区间。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统计学是研究数据变异性的科学,它旨在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现象。

在统计学中,我们通常需要收集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解释来得出结论。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等。

总体是我们感兴趣的整体群体,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观察值。

参数是总体的数量特征,统计量是样本的数量特征,它们在统计推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次,我们回顾一下描述统计学。

描述统计学是研究和描述收集到的数据的科学,它包括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摘要和呈现。

描述统计学常用的方法有:集中趋势测度、离散趋势测度、数据的分布形态测度、分组与频数分析等。

集中趋势测度用于描述一组数据的中心位置,常用的方法有均值、中位数和众数。

离散趋势测度用于描述一组数据的变异程度,常用的方法有方差、标准差和极差。

数据的分布形态测度用于描述一组数据的分布形状,常用的方法有偏度和峰度。

分组与频数分析用于对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从而更好地理解数据的特征。

然后,我们回顾一下概率和概率分布。

概率是研究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科学,它是统计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概率分布是对随机事件的可能结果进行数值描述的函数。

常见的概率分布有离散型概率分布和连续型概率分布。

离散型概率分布描述了随机事件的可能结果为离散值的情况,常用的离散型概率分布有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和几何分布。

连续型概率分布描述了随机事件的可能结果为连续值的情况,常用的连续型概率分布有正态分布、指数分布和均匀分布。

最后,我们回顾一下假设检验和置信区间。

假设检验是研究样本数据对总体参数假设的支持程度的方法。

假设检验分为单样本假设检验、双样本假设检验和相关样本假设检验等。

统计学原理复习提纲

统计学原理复习提纲

统计学原理复习提纲(复习总要求:结合每章节后客观题和作为作业布置的计算题)第一章绪论主要内容:1 、统计的三个含义及其之间的关系。

P5三个含义:统计工作(活动)、统计资料、统计学三者关系:统计工作(活动),即统计实践活动,是基础;统计工作的成果是统计资料,统计资料是统计实践活动的产物。

统计学是统计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和科学总结,它来源于统计实践,又高于统计实践,反过来指导统计实践。

2、统计学研究的对象:大量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统计学的特点:1、数量性2、总体性3、具体性4、社会性3、统计的作用(功能):1、信息功能2、咨询功能3、监督功能4、统计研究的理论基础、基本方法与工作过程.统计研究的理论基础:哲学唯物辩证法、社会经济学、数学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大量观察法、分组法、综合指标法、归纳判断法及其他相关的方法统计工作过程P10—11: (统计任务、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统计信息管理),三个阶段并非孤立的、而是密切联系的一个整体,其中各环节往往是交叉进行的。

重点掌握内容: (能联系实际进行判断)5、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P11—16(1)总体与总体单位.统计总体是根据一定目的确定的所要研究事物的全体,它是客观存在,并在某一相同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

简称总体.总体特点:同质性、大量性、变异性(或者差异性)构成总体的这些个别单位称为总体单位。

总体可分为有限总体/无限总体总体与总体单位具有相对性,随着研究任务的改变而改变(2)标志与指标。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分为品质标志、数量标志。

指标(统计指标)是说明现象总体量的特征的概念。

特点: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

数量指标反映现象发展的总规模、总水平—总量指标质量指标反映现象发展的相对水平、工作质量—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指标和标志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的区别是:第一,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第二,指标都是可量的,而标志不一定是可量的。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一、统计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统计学是研究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解释和应用的一门学科。

它有两个基本的原理:总体与样本的关系原理和随机现象的规律性原理。

二、数据的搜集和整理数据的搜集方法分为两类:实验法和调查法。

实验法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科学实验;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进行。

数据的整理包括数据的清洗、变换和归类。

三、统计指标的计算和分析常见的统计指标包括均值、中位数、众数、标准差和相关系数等。

通过这些指标,可以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得出结论。

四、概率论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概率论是研究随机现象的规律性的一门学科。

它研究的对象包括样本空间、事件、概率和随机变量等。

在计算概率时,可以利用排列组合、条件概率和贝叶斯定理等方法。

五、概率分布和抽样分布概率分布包括离散型和连续型两类。

离散型分布包括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和几何分布等;连续型分布包括正态分布和指数分布等。

抽样分布包括正态分布、t分布和F分布。

六、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参数估计是利用样本信息来估计总体参数值的方法。

常见的点估计方法有最大似然估计和矩估计。

假设检验是根据样本信息来判断总体一些未知参数是否满足给定假设的方法。

常见的假设检验方法有单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和两样本t检验等。

七、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相关分析研究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

回归分析则通过建立回归方程来研究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回归分析方法有简单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

八、统计决策理论和抽样调查统计决策理论研究如何制定最优的决策方案。

抽样调查是利用小样本来推断总体特征的方法。

常见的抽样方法有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等。

九、统计分析软件的应用常见的统计分析软件有SPSS、R和Python等。

通过这些软件,可以进行数据的处理、分析和可视化等,提高工作效率。

总之,统计学原理是统计学的基础课程,主要涵盖数据搜集和整理、统计指标的计算和分析、概率论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概率分布和抽样分布、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统计决策理论和抽样调查以及统计分析软件的应用等内容。

统计学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

统计学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

统计学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1. 简答题。

1.1 什么是统计学?它的作用是什么?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学科。

它的作用在于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从而进行科学的决策和预测。

1.2 什么是总体和样本?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总体是指研究对象的全体,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

总体和样本之间的关系在于样本是对总体的抽样,通过对样本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推断出总体的特征和规律。

1.3 什么是统计调查?它的步骤有哪些?统计调查是指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来获取有关某一现象或问题的信息。

它的步骤包括确定调查目的、设计调查方案、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

2. 计算题。

2.1 某班级学生的身高数据如下,160、165、170、175、180,求平均身高。

平均身高 = (160 + 165 + 170 + 175 + 180) / 5 = 850 / 5 = 170。

所以该班级学生的平均身高为170厘米。

2.2 某商品的销售数据如下,100、120、150、130,求平均销售额。

平均销售额 = (100 + 120 + 150 + 130) / 4 = 500 / 4 = 125。

所以该商品的平均销售额为125万元。

3. 应用题。

3.1 某地区每个月的降雨量数据如下,80、90、100、110、120,求该地区的年平均降雨量。

年平均降雨量 = (80 + 90 + 100 + 110 + 120) / 5 = 500 / 5 = 100。

所以该地区的年平均降雨量为100毫米。

3.2 某工厂的日产量数据如下,100、120、130、110,求该工厂的月平均产量。

月平均产量 = (100 + 120 + 130 + 110) / 4 = 460 / 4 = 115。

所以该工厂的月平均产量为115台。

4. 讨论题。

4.1 为什么需要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从而进行科学的决策和预测。

统计学原理与实务知识点

统计学原理与实务知识点

统计学原理与实务知识点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采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科学研究、商业决策、社会调查等。

掌握统计学原理和实务知识对于正确理解和应用统计数据至关重要。

以下是统计学原理与实务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 数据类型和测量尺度- 定性数据:描述性的数据,如性别、颜色等。

- 定量数据:数值型的数据,可进一步分为离散数据和连续数据。

- 测量尺度:分为名义尺度、顺序尺度、间隔尺度和比例尺度。

2. 数据采集与抽样方法- 数据采集:通过实验、调查或者观察等方式采集数据。

- 抽样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等,用于从总体中选择样本。

3. 描述统计学- 集中趋势:包括均值、中位数和众数,用于描述数据的集中程度。

- 离散程度:包括范围、方差和标准差,用于描述数据的离散程度。

- 分布形态:包括偏态和峰态,用于描述数据的分布形状。

4. 概率与概率分布- 概率: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介于0和1之间。

- 概率分布:描述随机变量在各个取值上的概率分布情况,包括离散分布和连续分布。

5. 统计判断- 参数估计:利用样本数据判断总体参数的取值,包括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 假设检验:用于判断总体参数是否满足某个假设,包括设置原假设和备择假设。

6. 相关与回归分析- 相关分析:用于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包括皮尔逊相关系数和斯皮尔曼相关系数。

- 回归分析:用于建立变量之间的数学模型,包括线性回归和多元回归。

7. 实验设计与方差分析- 实验设计:用于控制和比较不同处理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包括彻底随机设计和区组设计。

- 方差分析:用于比较两个或者多个总体均值是否有显著差异。

8. 质量控制与抽样检验- 质量控制:用于控制产品或者过程的质量,包括控制图和过程能力分析。

- 抽样检验:用于判断产品或者过程是否合格,包括接受抽样和拒绝抽样。

以上是统计学原理与实务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将有助于正确理解和应用统计数据。

统计学原理与实务知识点

统计学原理与实务知识点

统计学原理与实务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统计有三种含义,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科学。

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是为了反映所研究的客观事物的某种数量特征及其规律性,对从事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国防、人口及自然现象的数据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活动过程。

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活动过程所获得的各种有关数字资料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其他资料的总称。

统计学,即统计理论,是研究如何收集、整理统计资料,并分析研究客观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数量特征及其规律性的方法和科学。

换言之,统计学是关于认识社会现象总体、数量特征及其规律的方法论科学。

2、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三者之间的关系(1)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过程与活动成果的关系。

(2)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

(3)统计学和统计资料是统计分析和目的的关系。

3、统计的发展过程:(1)古典统计学时期(2)近代统计学时期(3)现代统计学时期4、统计的特点(一)数量性(二)总体性(三)变异性(四)社会性5、统计的职能(1)信息职能(2)咨询职能(3)监督职能6、统计的作用(一)统计是社会认识的一种有力武器(二)统计可以引导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三)统计是制定政策的依据(四)统计是实行管理的手段(五)统计是认识世界、开展国际交流和科学研究的工具7、统计学的分类(1)按统计研究的性质不同分为: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

(2)按统计方法的特点不同分为: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

8、统计的工作过程:(1)统计设计阶段(2)统计调查阶段(3)统计整理阶段(4)统计分析阶段9、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1)大量观察法(2)统计分组法(3)综合指标法(4)统计模型法(5)归纳推断法10、统计总体:简称总体,是指统计调查研究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所构成的整体。

11、总体的特征:(1)大量性(2)同质性(3)差异性12、总体单位:简称单位,是指构成总体的每个个体是总体的基本单位。

统计学原理复习要点

统计学原理复习要点
具体性:总体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数量特征 ,即 管理 统计指标“质的规定性”。
常 常 住 人 人 口 口
住本地(乡、镇、街道),户口在本地; 住本地(乡、镇、街道),户口在本地; 住本地半年以上,户口在外地; 住本地不满半年,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 住本地,户口待定; 理论 计量 指标解释 指标解释 原住本地,现在国外工作或学习。 ….
专门调查
三、调查问卷的结构
• 调查问卷是调查者根据调查目的和要求 设计的,由一系列问题、备选答案及说 明等组成的向被调查者搜集资料的一种 工具。 • 调查问卷一般由 封面信 、 指导语 和 问题 与答案、编码四个部分组成。
第三章 数据整理和描述
一、统计分组的概念
统计数据分组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以 及现象总体的内在特点,按照某一个或几个标志 将总体划分为若干性质不同的组成部分。
三、六种常用的相对指标(掌握)
比较相对指标
• 概念:比较相对指标是不同单位的同类现象数量 对比而确定的相对指标,也可以叫比较相对数。 • 作用:同一类事物由于所处的空间条件不一样, 发展状况也不同,要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程度, 就需要将不同空间条件下的同类事物对比。
比较 某地区或单位某一指标 数值 标数值 相对数 另一地区或单位同类指
二、统计分组的作用
(三)分析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某种农作物产量与耕作深度的关系 按耕作深度分组(厘米) 耕种地块数 平均亩产量(千克) 10-12 12-14 14-16 16-18 18-20 13 23 29 24 4 250 270 300 330 380
三、统计分组的类型
按分组标志的性质分为: 品质标志分组:也称属性分组
• (一) 确定调查目的 (why) • (二) 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who)

《统计学原理》复习课内容

《统计学原理》复习课内容

x x
(x x)
2
f
-21 -11 -1 9 19
解:列表计算如下:
成绩(分) 人数 组中值
f
50 ~60 60 ~ 70 70 ~ 80 80 ~ 90 90以上 合计 5 9 18 12 6 50
x
55 65 75 85 95
xf
275 585 1350 1020 570 3800
x x
工人数(人)f 5 10 15 12 8 50
xf
解:列表计算如下:
产量(件) 工人数
离差
xf 250
离差平方×权 数
x 50 60 70 80 90 合计
f 5 10 15 12 8 50
解:列表计算如下:
产量(件) 工人数
离差
xf 250 600 1050 960 720
离差平方×权 数
x 50 60 70 80 90 合计
f 5 10 15 12 8 50
解:列表计算如下:
产量(件) 工人数
离差
xf 250 600 1050 960 720 3580
离差平方×权 数
x 50 60 70 80 90 合计
f 5 10 15 12 8 50
四达摩托车有限公司完成平均产量为:
x
xf f

358 0 50
71.6 ( 件 / 人)
x x
(x x)
2
f
B班英语考试平均成绩为:
x
xf f

3800 50
60 ( 分 )
解:列表计算如下:
成绩(分) 人数 组中值
f
50 ~60 60 ~ 70 70 ~ 80 80 ~ 90 90以上 合计 5 9 18 12 6 50

统计学原理复习重点概述

统计学原理复习重点概述

统计学原理复习重点概述引言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收集、分析、解释和展示数据的学科。

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医学、社会科学、经济学等。

为了更好地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本文将概述统计学原理的一些重点内容。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在统计学中,数据是基础。

为了得到可靠的数据,我们需要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其中,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进行。

在收集数据时,我们需要注意样本的选择和抽样的方法,以确保样本具有代表性。

数据的整理包括数据的清洗、转换和汇总。

清洗数据可以去除异常值和缺失值,转换数据可以进行标准化或转化为合适的形式,汇总数据可以使用频数、均值、中位数等统计量。

描述统计学描述统计学是研究如何对数据进行整体和局部的描述和概括的方法。

在描述统计学中,我们关注数据的中心趋势、离散程度和分布形态。

其中,中心趋势可以用均值、中位数和众数来描述,离散程度可以用标准差和方差来测量,分布形态可以使用直方图和箱线图进行展示。

样本推断样本推断是统计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通过从样本中获取信息来进行总体的推断。

在样本推断中,我们经常使用置信区间和假设检验来进行推断。

置信区间可以将样本的估计值和不确定性进行量化,假设检验可以通过假设总体参数的值来判断样本中的观察结果是否有统计显著性。

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统计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用于研究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回归分析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因变量的值,并解释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

在回归分析中,常用的方法包括简单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

方差分析方差分析是一种用于比较多个样本均值是否有差异的方法。

方差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是否存在显著的组间差异,并找出具体哪些组之间存在差异。

方差分析常用于实验设计和区组设计。

非参数统计非参数统计是一种用于处理非正态分布数据的方法。

在非参数统计中,我们通常使用的方法包括秩和检验、符号检验和Kruskal-Wallis检验。

非参数统计不要求数据满足特定的分布假设,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具有很大的优势。

统计学原理与实务课后习题答案PPT课件

统计学原理与实务课后习题答案PPT课件
• 说明:两个市场销售单价是相同的,销售总量也是相同的,影响 到两个市场平均价格高低不同的原因就在于各种价格的农产品在 两个市场的成交量不同。
• 9. 解:乙小组的平均日产量(写公式及过程)=2879/100=28.7件
第11页/共34页
第五章
二、填空题
• 1.现象所属时间 现象发展水平
• 2.各环比发展速度 序时平均数
• 3.社会经济现象 各个时期或时点上
• 4.水平法 累计法
• 5.时期 时点
• 6.定基 环比 定基发展速度是环比发展速度连乘积
• 7.加法 乘法
• 8. 长期趋势 季节性变动 循环变动 不规则变动
• 9. 17.23 8.27
第12页/共34页
四、单项选择题
• 1.C 2.D 3.B 4.B 5.A 6.C 7.D 8.B 9.B 10.B • 11.C 12.A 13.A 14.C 15.C
第5页/共34页
(2)按数量标志分组;组距式分组;简单分组;中、良成绩学生占 大多数,不及格及优秀的学生较少。
(3)略。
第四章
二、填空题
• 1、绝对数
相对指标
• 2、总体单位总量
总体标志总量
时期指标
对点指标
• 3、对比
比值
• 4、系数表示
• 5、101.82%
• 6、基期
报告期
第6页/共34页
• 11、算术平均数
• 4.解:平均劳f 动生4产00率
第9页/共34页
x m 435 103 .6%
m x
420

5
.





x
均 计划m mx

统计原理与实务(第二版)第七单元 抽样推断课后习题答案

统计原理与实务(第二版)第七单元 抽样推断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单元 统计指标分析 课后习题答案二、多项选择题 三、判断题四、计算题.1、解:已知p=45/50=90%,p(1-p)=0.09,F (t )=95.45%,t=2。

根据公式,得:3.009.0%)901(*%90)1(==-=-=p p sp%24.40424.0503.0或===nsppμ%48.8%24.42=⨯==∆μppt则上限=%48.98%48.8%90=+=+∆p p 下限=%52.81%48.8%90=-=-∆p p因此,在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下,该批食品重量在100以上的合格率范围为81.52%-98.48%之间。

2、解:已知n =100,元=元,20011000s x =,户均年收入在12000元以上的农户比例p=10/100=10%,F (t )=95.45%,t=2。

根据公式,得:03.01009.0100)1(,20100200==-====p p n s pxμμ元 %606.003.0240202或元,=⨯===⨯==∆∆μμpp xxt t则户均收入的上限=(元)110404011000=+=+∆x x 下限=(元)109604011000=-=-∆x x户均年收入在12000元以上的户数所占比重的 上限=%16%6%10=+=+∆p p 下限=%4%6%10=-=+∆p p因此,在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下,该地区农户户均收入的可能范围为10960-11040元之间,在全部农户中,户均年收入在12000元以上的户数所占比重的可能范围为4%-16%之间。

3、解:已知n =16只,x =1490小时,s =24.77小时,F(t)=95%,查表t =1.96。

根据公式,得:(元)1925.61677.24===n s xμ(元)1373.121925.696.1=⨯==∆μxxt 则以95%的置信度估计这批电子管的平均寿命的 上限=(小时)1373.15021373.121490=+=+∆x x 下限=(小时)8627.14771373.121490=-=+∆x x 因此以95%的置信度估计这批电子管的平均寿命的置信区间为1477.8627小时-1502.1372小时之间。

统计学各章节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原创整理精华,考试复习必备!)

统计学各章节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原创整理精华,考试复习必备!)

统计学原理与实务各章节复习知识点归纳第一章总论重点在“第三节: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考点一:掌握以下四组概念(含义及举例)一一肯定考一个名词解释!①总体、总体单位(统计)总体: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

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

②标志、标志值及分类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分类:a.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品质特征,一般用文字表现。

(有些品质标志虽然以数量表现,但实质表现产品质量差异。

例如产品质量的具体表现未“一等、二等、三等”。

)b.数量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

只能用数值来表现。

u按变异情况可变标志:当一个标志在各个总体单位表现不尽相同时称为可变标志不变标志:……都相同……不变标志。

标志值:标志的具体表现。

③变量、变量值变量:指数量标志。

变量值:指数量标志值,具有客观存在性。

④指标的含义及分类(统计)指标:是综合反映统计总体某一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简称指标。

a.按其反映总体现象内容不同:数量指标(绝对数,绝对指标,总量指标),质量指标(相对数或平均数,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b.按其作用不同: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c.按反映的时间特点不同:试点指标和时期指标d.计量单位的特点: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和劳动指标。

★指标和标志的区别与联系:区别:①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指标是说明总体的数量特征;②标志既有反映总体单位数量特征的,也有反映总体单位品质特征;而指标只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③凡是统计指标都具有综合的性质,而标志一般不具有。

联系:①许多指标由数量标志值汇总而得;②指标与数量标志可随统计研究目的而改变;课后习题:社会经济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点是:数量性、总体性、变异性。

统计研究运用的方法主要包括: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模型法标志值就是标志表现。

第二章统计调查考点一:统计报表的分类①填报内容和实施范围:国家、部门和地方统计报表②调查范围:全面、非全面③报送周期长短:日报、旬报、月报、季报、半年报和年报④填报单位:基层、综合报表考点二:“普查”的含义普查:是普遍调查的简称。

统计学原理与实务 吕怀珍 第二版 复习资料

统计学原理与实务 吕怀珍 第二版 复习资料

第一章总论(单选)1.威廉·配第——创始人;阿亨瓦尔——首次使用“统计学”一词2.总体是指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单位所构成的整体,构成整体的个别单位成为总体单位。

例如:统计某市商业企业的经营情况,该市所有商业企业组成一个整体,就是统计研究的总体,构成总体的每一个商业企业就是总体单位。

3.统计指标的种类:①统计指标按照其反映的总体现象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数量指标(它又被称为绝对指标和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总水平、总规模的统计指标。

例如,人口总数,商品销售总额,工业总产值,税收总额等。

❖质量指标是说明总体内部数量关系和总体平均水平的统计指标,它反映现象总体的相对水平或平均水平。

例如,劳动生产率,单位产品成本,产品合格率,平均价格,人口密度,资金利润率等。

②统计指标按照其作用不同,可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总量指标:总人口,国内生产总值;相对指标:人口增长率,成本降低率,三次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平均指标:平均工资,平均成本。

③统计指标按照其反映的时间特点不同,可分为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期末人口数,商品库存量,企业设备台数,外汇储备额;时期指标:产品产量,进出口总额,商品销售量,人口出生(死亡)人数。

参考习题:P21第二章统计调查(单选和多选)1.统计调查的种类①按调查的组织方式不同,分为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②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全部单位进行调查,以取得全面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

例如:人口普查,工业普查,第三产业普查,全面统计报表等。

③按调查登记时间是否具有连续性,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2.普查的含义:它是为了详细地了解某项重要的国情国力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非连续性调查)。

3.重点调查的含义:它是在调查总体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所进行的非全面调查。

所谓重点单位是指那些在总体标志总量中占有较大比重的少数单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总论(单选)
1.威廉·配第——创始人;阿亨瓦尔——首次使用“统计学”一词
2.总体是指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单位所构成的整体,构成整体的
个别单位成为总体单位。

例如:统计某市商业企业的经营情况,该市所有商业企业组成一个整体,就是统计研究的总体,构成总体的每一个商业企业就是总体单位。

3.统计指标的种类:
①统计指标按照其反映的总体现象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数量指标(它又被称为绝对指标和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总水平、总规模的统计指标。

例如,人口总数,商品销售总额,工业总产值,税收总额等。

❖质量指标是说明总体内部数量关系和总体平均水平的统计指标,它反映现象总体的相对水平或平均水平。

例如,劳动生产率,单位产品成本,产品合格率,平均价格,人口密度,资金利润率等。

②统计指标按照其作用不同,可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总量指标:总人口,国内生产总值;
相对指标:人口增长率,成本降低率,三次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平均指标:平均工资,平均成本。

③统计指标按照其反映的时间特点不同,可分为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
时点指标:期末人口数,商品库存量,企业设备台数,外汇储备额;
时期指标:产品产量,进出口总额,商品销售量,人口出生(死亡)人数。

参考习题:P21
第二章统计调查(单选和多选)
1.统计调查的种类
①按调查的组织方式不同,分为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②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全部单位进行调查,以取得全面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

例如:人口普查,工业普查,第三产业普查,全面统计报表等。

③按调查登记时间是否具有连续性,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2.普查的含义:它是为了详细地了解某项重要的国情国力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非连续性调查)。

3.重点调查的含义:它是在调查总体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所进行的非全面调查。

所谓重
点单位是指那些在总体标志总量中占有较大比重的少数单位。

4.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目的,在对被调查研究现象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取
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用以说明同类现象发展变化的趋势和规律性。

典型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方法,典型单位是指客观存在的、对同类现象的共同本质和一般特征表现得最充分,最完整,最有代表性的单位。

5.抽样调查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选取部分调查单位进行观察,根据调查结果从数量上
推算总体数量特征的调查方法。

抽样调查是现代推断统计的核心,也是最重要的统计调查方法。

6.调查对象就是所要研究的某一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

调查单位是构成调查对象的具体单
位,是调查项目的承担者或载体,是调查搜集数据的基本单位。

调查单位有时也是填报单位,填报单位是填写调查内容、提供资料的单位,它可以是一定的部门或单位,也可以是调查单位本身。

7.调查表有单一表(可以容纳较多调查项目,便于分类整理)和一览表(包括的调查项目
比较少,但便于填写和检查错误)两种形式。

8.调查时间是指统计资料所属的时间范围(时期或时点)和进行此次调查工作的期限。

参考习题:P52
第三章统计整理
1.分布数列(次数分配,它是最有效的统计整理方法)的构成要素:
①分组形成的组别(分组标志的具体表现)
②各组中的总体单位数(频数或次数)
③各组频数与总频数的比(频率)
2.单项式变量数列适用于取值不多的离散型变量;组距式变量数列适用于连续型变量和取
值很多的离散型变量;等距式数列适用于数据分布比较均匀,或数据基本成单峰对称分布的情况;异距数列适用于数据的分布状态极度偏斜,或数据呈几何级数变化的情况;
开口式组距数列适用于数据中有极端值,极端数据不多但很分散的情况;闭口式组距数列适用于数据分布不很分散的情况。

参考习题:P84
第四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选择和计算——重点章节)
1.总体指标的种类
①按总量指标反映的内容不同,可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②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区别方法:不同时期的指标相加是否有意义
时期指标:出生人口数,死亡人数,产品产量,产值,国内生产总值,社会商品零售额,投资总额,进出口贸易额,基本建设投资额。

时点指标:人口数(人口总数),职工人数,设备台数,商店数,土地面积(耕地面积,播种面积),商品库存量,银行存贷款余额,资金占用量,固定资产总额,流动资产总额。

2.相对指标的计量形式:无名数与复名数
无名数是一种抽象化的,无量纲的数,如:系数,倍数,番数,成数,百分数,千分数等。

复名数是指相对指标的计量单位由分子分母的计量单位共同构成,主要用于强度相对指标,如:人/平方公里等。

3.结构相对指标=总体中部分数值/总体中全部数值
比例相对指标=总体中某一部分指标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指标数值
比较相对指标=甲总体某类指标数值/乙总体同类指标数值
动态相对指标=某类现象报告期指标数值/同类现象基期指标数值
强度相对指标=某一总量指标数值/另一性质不同但有联系的总量指标数值,例如:人口密度,营业网点密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资金利税率,商品流通费用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均粮食产量,每百元工业固定资产提供产值,全国人均分摊的棉布产量,某商店营业员人均商品销售额(平均指标)
超额计划完成程度=计划完成程度(计划完成相对指标=实际完成数/计划任务数)—100% 参考习题:P104
第五章平均指标
1.平均指标和强度相对指标的区别方法:算术平均数的分母和分子有一一对应的关系,每
一个总体单位都对应有一个标志值。

2.算术平均数的计算P109
3.标志变异系数的计算P126
参考习题:P128
第六章抽样调查与估计(计算——重点章节)
1.分层抽样的特点:
①层间是全面调查
②层内是非全面调查
③适用于总体规模较大,内部差异较大的情形
④抽样误差是所有抽样组织方式中最小的
2.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方法P144
3.抽样极限误差的计算方法P147
参考习题:P159
第七章相关与回归分析
1.相关系数的计算P167
2.一元线性回归分析P171
参考习题:P181
第八章时间数列分析(计算——重点章节)
1.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P192
2.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的计算P196~P200
参考习题:P221
第九章统计指数(计算——重点章节)
1.综合指数的计算P236
2.综合指数体系P239
3.因素分析P243
参考习题:P254
计算题:相对数,平均数,抽样调查与估计,时间数列分析,统计指数
温馨提示:以上复习内容缺乏权威性,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