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无效现象及改进措施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中无效现象及改进措施

老师们,不可否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确实着一些低效甚至无效、负效的现象,部分教师之所以教得辛苦而出不了成绩,就跟这些低效、无效的教学行为有关。

所谓无效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脱钩,而导致效率极低甚至是零的教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力求全体学生有效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益。但是我们仍然发现"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师没有因教而获得有效的发展与提升,学生没有因学而获得有效的成长和发展。无效教学往往是课堂死气沉沉,课后大练题海,让学生机械重复或死记硬背。其结果是老师教得认认真真,甚至疲惫不堪,学生却是学得力不从心,懈怠厌倦;又或是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辛苦学习获得了一定的收获,但是与他所付出的精力不能对等起来。课堂上的这种无效低效现象依然普遍现象存在。

1问题:无效的课前引入。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也是如此。好的课堂引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

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为突出教学重点服务。而干燥乏味的引入,是导致学生失去兴趣

的催化剂。而一个精彩的引入,往往可以使得孩子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从而创造良好的授课

氛围。

比如上解直角三角形这一章,如果我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解直角三角形”。

虽然直接,但干瘪乏味,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应为无效导入。这样的导入是没有花心思的、

不负责任的。

1反思:

要避免引入中的低效或无效现象,就要在备课是多下功夫,集众人的智慧,全面考虑。导

入必须要简明扼要,要有科学性和时间性。紧扣教学目标,尽快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调动起学

习兴趣。导入的方法也很多,如:利用课本中的插图,直接通过回答或讨论的形式进行导入,

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利用教学媒体,通过视觉上的感受,或通过音乐欣赏的导入,增加

学生的感性认识;利用历史中的著名事例或现实生活中的时事或学生身边的事,使学生产生共

鸣,从而进入课堂内容,等等。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自己通过思考想出好的导入,也可借鉴他人

来丰富自己。

2问题:低效的组织教学

上课伊始,师生互相问候不仅仅是一种礼仪,而且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管理行为。在平时的听课时,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

在铃响时,老师喊起立,学生向教师问好。但在学生落座尚未安静下来时,注意力还没有集中起来的时候,教师就急匆匆地交待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紧接着进入正式的教学过程。

2反思:这看起来不起眼的,似乎已经再习惯不过的课堂第一步,经常不被我们老师所重视。上述做法,看似节约了10秒钟或是20秒钟的时间,但实际效果却恰恰相反。在这种情况下,多数学生没能专注地倾听老师的讲述,少数学生想要听,却因外界干扰的结果没听清或没听完整,以至于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迷茫无助,严重影响整堂课的学习。

正确的做法应当是,教师专注地巡视全班的每一位学生,对不同表现的学生投送不同的眼神并辅以其他的体态语言:1)对于已做好充分准备、神情专注者---投去赞许的目光,颔首,微笑;2)对正在积极做准备者---投去严肃专注的目光以示等待;3)对仍不积极准备或交头接耳者---板起面孔注视之,并微微摇头。待到全体学生都聚精会神地注视教师,做好准备,老师才可以正式开始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这样才能做到师生步调一致、思维活跃,课堂效益好、收效高。

3无效的课堂教学语言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在教学中,有的老师总是不放心学生的理解能力,反复、罗嗦,学生听得跑神;有的老师常用“流水帐语言”,整堂课表情呆板,语调平淡,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有的老师口头语很多,占用许多时间;或语速过快等,如此这般,效果能怎样呢?

3反思:

教学语言与个人的性格、文学素养等有关。语言是诗、是乐、是音符,它魅力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效果。教学语言要有激励性、明确的导向性。

4问题:低效、无效提问的提问行为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在我们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并非所有的提问都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我们在听课时,也曾听到这样的一种现象:

教师进行课堂提问时,教师先脱口而出叫起一名男同学,而后才说明需要该同学回答什么样的问题。这时这名学生慌忙站起来,手足无措,情绪紧张,表述杂乱无章,甚至是无言以对。这种先指定学生,后提问问题的教学行为我们认为是一种低效的教学行为。

我先来谈一谈课堂上的无效提问。比如,学习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在学生初读结束后,老师常常会问:“这篇课文讲了谁啊?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啊?”明明是幼儿园小朋友读了一遍也能搞懂的问题,明明是课文第一句就写清楚了某年某月某日,老师偏要耗上个两三分钟先找啊,再问啊,再板书,如果把这个时间用在学习生字词上或者读好课文上,不是更好。

还有的问题是一种习惯性的提问。问题未经精心设计,每讲一两句便问Yes or no? OK? 形同口头禅,发问不少,收效甚微。

也有一些提问是一种惩罚性的提问。发现某一学生精力分散,心不在焉,突然发问,借机整治。久而久之使学生视老师提问为畏途,等等。

有的教师的提问则启而不发,没有真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最后还是变成教师自问自答。

4反思:

因此要实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抓住每个提问点。认真备课除了要钻研教材,还要备学生,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因人施问。因材施教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应用于课堂提问中,则应该因人施问。基于这一认识,在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该因人而异:难度较大的问题由优等生回答,一般的让中等生回答,较容易的让差生回答,比较专门的问题则让这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回答。这样,每一个问题对于答问的学生都属于跳一跳才能摘到的苹果,最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使课堂充满悬念与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