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临床应用效果展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舒适护理临床应用效果展望
摘要:舒适护理是一种先进的护理模式,是护理事业发展的方向,它能有效提高护理专业品质,临床实施舒适护理,可以真正满足患者的需要,使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在精神上感受到关爱、和谐、理解。同时,在护理人员协助下达到生理、心理、灵性(精神)等方面的舒适状态,降低不愉快的程度,减少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舒适护理临床应用效果展望
舒适是一种主观的自我感觉,是身心健康、满意、没有痛苦、没有焦虑的轻松自在感觉。舒适护理的目的使人在生理、心理、灵性、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给人一种最舒适的状态[1]。它能满足医学模式转变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护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即护理工作不再是单纯简单的技术操作,而是注重“以人为本”的护理过程,住院病人不再是只要求享用最先进的医疗设备,接受最好的治疗手段,还要求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最大限度地减轻身心痛苦,提高舒适感。近年来,为了达到让“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满意目标,舒适护理被重新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1.舒适护理的起源
南丁格尔在护理中强调环境清洁,病房空气新鲜,都是为了提高病人的舒适感,是舒适护理的萌芽。20世纪80年代开展的临终病人
关怀护理,最大限度地从生理、心理上减轻病人的痛苦,包含舒适护理。1995年kolcaba提出了舒适护理的理论,把舒适护理与整体护理联系起来,认为舒适护理应作为整体护理艺术的过程和追求的目标,促进基础护理与护理研究更加注重病人的舒适感和满意度,使实践上升到了理论。1998年萧丰富提出了“萧氏双c护理模式”,目的是使病人身心处于最佳状态。强调护理人员除做常规护理活动外,应加强舒适护理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病人,使病人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达到生理、心理、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舒适状态[2]。
2.舒适护理的定义
舒适(comfort)是一种主观的自我感觉,是身心健康、满意、没有疼痛、没有焦虑的轻松感觉。舒适护理模式又称“萧氏双c护理模式”,“双c”即英文的“care+comfort”,译为“护理活动+舒适活动”。care:护理活动,包含出入院护理、清洁卫生、舒适与安全、药疗、危重症监护、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等广泛内容,其主要工作是照顾病人,同时包含简单的舒适护理:舒适活动,是使病人获得舒适目的,是使病人身心处于最佳状态。care和comfort二者的区别可用一个简单举例表述:皮肤挫伤后,将消毒液从伤口中心向外擦拭,目的是避免感染,与舒适无关,此时叫care。在伤口涂消毒液时,如果把消毒棉棒由擦拭法变为滚动法,会减轻伤口疼痛,这种改变与感染无关,是为了减轻疼痛,这是comfort。
3.舒适护理的内涵
舒适护理的主要内容是指通过舒适护理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性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3]。即护理人员能针对各种能引起不舒适的因素,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一个最舒适的状态。
3.1生理舒适。应努力消除各种内外因素对机体造成的不适,达到生理舒适。包含完善床单位的准备,避免患者躺在有污染或褶皱的床上,防止出现感染和压疮。定期消毒,美化环境,使病区清洁、明亮、安静、舒适。完善卫生淋浴、热水供应等设施,利用壁柜、床头柜妥善放置患者生活用品,保持良好的通风采光及空气净化,治疗环境应免强烈的阳光、噪声及强烈的气味,保持房间最佳温湿度,夜间护理病人适宜时间间隔,卧床病人最佳更换卧位频率等。
3.2心理舒适。指心理直接感受的满足感、安全感、尊重感等,同时生理舒适也会影响到心理方面的舒适,构建一个利于患者早日康复的、安全的护理环境,使患者在接受护理服务的过程中保持精神放松、心情舒畅,积极地参与到治疗、护理过程中,使患者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护理人员先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实施心理护理,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患者的个性、情绪变化、心理感受方面的信息。减轻焦虑与恐惧、维持自尊、协助适应病人角色等。对病人进行心理评估,实施心理护理灵活运用移情、倾听、证实、自我暴露等技巧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更多地了解患者的个性特征、情
绪特点、心理感受方面的信息,以亲切自然、开朗热情、谦逊温和的态度更好地满足患者被尊重的需求,使他们感到自己的存在是有价值的,是被人接纳欢迎的,从而激发他们自强、自信、自尊、自我价值方面的舒适。
3.3精神舒适。指宗教、信仰、信念方面带来的舒适灵魂舒适。精神方面的舒适,尊重信仰,宗教信仰是人们吸取力量的源泉之一。信仰好比是一个人的宪法,是指引生活方面的重大决定的基础,是对影响人们生活的情况和情绪作出日常决定的基础。对患者的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只要不是国家所明令禁止的,我们均予以尊重,并尽可能地提供帮助。鼓励和接受病人痛苦表达方式等。
3.4社会舒适。指人际、家庭、职业、经济状况等社会关系带来的舒适。如建立良好支持系统、信赖关系和人际和谐等;适当陪护,满足病人的归属感,患者需要来自家庭亲友的安慰、鼓励。病人术后有被探视的需求,允许其亲友、同事探视,探视时间以每次2人、15~30分钟为宜,探视者以病人的病情作为谈话主题,使病人在保证环境安静的条件下得到安慰和鼓励。适宜的时间召开工体会、病友会等,帮助病人从新的人际关系中获得舒适感。
4.舒适护理的应用发展情况
护理程序的应用、护理操作流程的再造,改变了以往只操作,不评估、不问候、不向病人介绍操作目的及注意事项,病人在不明白的情况下接受治疗,本身的病痛加上接受操作时带来的紧张、恐惧,
加重了病人的不舒适感。操作时先评估病人,了解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介绍目的、注意事项,病人在知情、明白如何配合及护士的问候声中接受治疗操作,减轻了病痛、紧张带来的不舒适。其实已经贯穿了舒适护理,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近几年国内有不少护理界人士,开展了舒适护理在临床的应用研究工作。杨青敏等[4]通过“住院病人舒适护理需求分析”的研究,了解到住院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及灵性方面存在舒适需求,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及不同文化程度的病人在舒适护理需求上存在差异。杜新艳等[5]对130例胸外科住院手术病人术后4、24、48h 舒适护理需求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病人舒适护理需求强烈的因素有:疼痛,管道不适,口渴,饥饿感,体位不适,睡眠障碍。指出采取切实可行的舒适护理措施,可提高病人的舒适度。有大量文献资料显示,舒适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日趋广泛,不仅在内外妇儿科、icu、手术室广泛应用,还在电子喉镜检查[6]、输液患儿[7]、电子结肠镜检查、介入治疗中进行了应用研究。并针对病人在舒适护理需求上存在的差异,重视个性化护理措施,多数都采用了对照,统计学处理,为舒适护理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5.舒适护理临床应用效果展望
国内近5年,尤其2010年大量文献报道了舒适护理在临床不同科室、不同病种应用的效果观察,对研究结果进行了统计学处理,使